【88】【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一)】【标准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优选】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试题详注详释详解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试题详注详释详解北京李锦超【高考原题全呈现】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
(共12分)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
【2】中路:中途。
【3】出:生长。
【4】鸱鸮:猫头鹰。
【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1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原作详注详解】《病柏》,收录于《杜诗详注》卷十,与之相近的另外三首诗《病橘》《枯椶》《枯柟》,梁权道和黄鹤都编在上元二年之秋。
说明这四个作品写在同一时期,这个时候,杜甫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之中。
第一句“有柏生崇冈”。
崇,高峻。
冈,山岭。
此句写“柏”生长在高峻的山岭之上,点明柏的生存环境。
《琴赋》中说“惟椅梧之所生兮,讬峻岳之崇冈”。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附答案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
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
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
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
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
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
(3分)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8分)自叙杜荀鹤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熟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也暗示出上句所写“病身”的原因。
B.颔联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斩钉截铁,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闲逸生活的追求。
C.“不容真”三字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出悲愤之情。
D.本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议论中突出了形象的特点,饱含着浓郁的感情。
【2】你在这首诗中读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11分)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夜晚,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一句写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下片“鬓丝撩乱纶巾折”一句,侧面写出了词人的形貌,其中“撩乱”“折”又与前面“好风”“临风”相呼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解析(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别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起于“风吹柳花”,收于“流水”,所写均为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无一不照应题目中的“留别”。
B.李诗虚实结合,全诗重在对“留别”场景的描写,但也有对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与追问,意味深长。
C.陆诗全诗以叙述、议论为主,辅以描写,紧扣“别离”这一主题,采用直抒胸臆手法,抒发个人情志。
D.两首诗抒情对象略有区别,李诗为“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陆诗的抒情对象则是“游子”本身。
(2)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读了上述两首唐诗,你是否认同《江赋》中对“别离”的理解?请结合上述两首唐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
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
(12分)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②,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③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④。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 ①神光牛背: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
②春风马耳:比喻对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③二毛:头发白黑相间。
④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
(2分)答: (2)“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词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
(6分)答:(3)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
(4分)答:答案(1)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2)(示例)“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两句中,“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色。
“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
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3)(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说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
其寓意是词人勉励朋友,让他不要受外界所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让朋友和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2.(2018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子衔泥两度新③。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88】【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试题版】
【88】【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一)】【试题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5题。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微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4】“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202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题详解(李锦超)
202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题详解李锦超【原题呈现】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 题。
(共12 分)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苏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
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
【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
【3】华颠:头发花白。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14.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6 分)【参考答案】12.A13.D14.答案要点: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
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答案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句意理解。
题型为单项求误选择。
答案为A。
A项“‘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选项中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表达方式的理解,一是句意的理解。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释】顴(pīng)姿:光润而美的样子。
端须:只该。
燕:通“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北京高三高中语文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题目。
(12分)鹧鸪天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云澹澹,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2】“一声横笛锁空楼”中“锁”字用词精当,请结合词句对“锁”字进行简要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7分)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①落黄叶,浩然②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注] ①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②浩然:豪迈坚定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送友人远行的别绪离愁。
B.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专项300练】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①杜甫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2)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
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
【解析】【分析】(1)D项,“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中“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赏析有误。
九至十二句“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意思是“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89】【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二)】【标准版】
【89】【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二)】【标准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问题。
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答案】B 【末照指余辉,“后世仰末照”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
】【2】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解析】【此诗开篇首句运用起兴的手法,引出倜傥高妙的鲁连的形象,再以出海明月的比喻表达了对鲁连如明月般光芒万丈的才华的赞赏,接着两句诗阐述鲁连说服魏赵,合力抗秦的丰功伟绩,以及鲁连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令后世仰慕。
由此引出,李白自己想要建功立业,但又不屑于追名逐利的崇高旷达的人生理想。
】【译文】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
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5题。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课件
2017年
以宋词《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为鉴 赏对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 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9年
以宋词《苏幕遮·燎沉香 》为鉴赏对象,考查了 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20年
以唐诗《登鹳雀楼》为 鉴赏对象,考查了语言 、技巧和情感等方面。
2021年
。
2011年
以宋词《青玉案·元夕》为鉴赏对 象,考查了语言、技巧和情感等方 面。
2012年
以唐诗《春夜喜雨》为鉴赏对象, 考查了语言、意象和情感等方面。
2010-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解析概览
2013年
以宋词《菩萨蛮·书江西造 口壁》为鉴赏对象,考查 了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 面。
2014年
赏术语,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分析
总结词
对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真题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深 入分析。
详细描述
在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和 易错点。例如,对于一些较为晦涩的诗歌,学生可能难 以理解其主题和情感;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学生可能无 法准确识别和描述。此外,学生在解题时也可能会因为 对题目要求理解不准确而导致失分。因此,在备考过程 中,学生应加强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 诗歌鉴赏能力,并熟悉各种艺术手法和术语。同时,学 生还应多做真题和模拟题,以增强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技 巧。
注意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时间不足或拖延而影响备考效果。
注意身体健康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以充沛的精力 投入到备考中。
THANK YOU
强调对诗歌创作背景、诗人情 感和创作手法的理解,要求学 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诗歌鉴赏能 力。
北京历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中的选择题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 分)
古 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
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 徂晖:落日余晖。
②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 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试题六】2005 年春季
12.读下面的词,完成①—③题。(7 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北京卷古诗鉴赏题中的选择题 试题一 8.B 9.D 试题二 16.①BE 试题三 17.①B、E 试题四 17.①D②C 试题五 12.①C ②A
试题六 12.①B 试题七 12.(7 分) ①D ②C 试题八 12.①D、E 试题九 12.①A 试题十 12.①(2 分)D 试题十一 13.①(3 分)A 试题十二 12①B [试题十三] 10、 ①C ②DE [试题十四] 参考答案: 12.①B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1)
北京市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北京高考真题古诗词鉴赏(一)】【标准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答案】C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均为“借景抒情”。
《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
“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5题。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微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答案】A【“往年”是去年的意思。
】【4】“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月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答案】B【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白话译文】【《西村》】在群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宛如世外仙乡,往年我曾在那里找水解渴,因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跨上马转过一道山梁,几株高柳环绕在桥旁,傍山临水几户人家,便是一个小小的村庄。
微风吹过茂密的丛林,送来鸟儿的欢唱,残破的墙壁上青苔斑驳,仿佛是醉墨琳琅。
我要写下一首清丽的小诗,记住这难忘的时光,几缕微云,一钩新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8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答案】C 【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
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答案】B 【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8】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答案】【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
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
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
《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1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受。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答案】C 【“白发好禁春”意思是满头白发的自己正好消受春天的美景,可见诗歌写的是春天的美景,不是春去夏来。
】【10】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
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
【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答案】BE 【B写燕子不知道高阳台的原址,E写韦曲文物已经没有了,只留下满眼坟墓,都表达了兴亡之叹。
A、C、D都是写韦曲的美景。
】【11】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出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