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意象题总结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相关知识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相关知识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相关知识总结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诗眼、意向、意境1.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捣衣双鲤
王安石《泊船瓜州》)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猴、杜鹃、斜阳、乌鸦 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 营、请缨、羌笛
(唐)王建
画”“香薰一架
书”,分别写出了 将军住处的清幽安 静和书斋的素净雅 致,表现了将军的 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③通过“吟 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 传”等动作、神 态描写,写出了 李将军的豪放和
咏物诗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
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
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结构作用
根据在诗歌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见前面“景物描 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 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 字字愁。
[注] 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咏物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 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意象古诗词赏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意象古诗词赏析

【导语】⾼考语⽂古诗词鉴赏意象古诗词中⼏个常见意象赏析。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是什么呢?来看看下⽂也许你就知道了。

(⼀)树⽊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雪的典范,⾃然是众⼈讴歌的对象。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洁的品质。

李⽩《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向谄媚权贵,李⽩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个正直的⼈。

2.⽵⼦ ⽵⼦具有“性直”“⼼空”“节贞”等特点,⽤以⽐拟君⼦的品德修养。

王维《⽵⾥馆》:“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 “柳”谐⾳“留”,常作留客之意,⼜因柳丝柔长,风吹⽽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常折柳送别。

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客⼉。

”即取此意。

将别情⽤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等意象,把⾃⼰与情⼈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枕⽆颜⾊,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由和幸福的少⼥,在凄凉寂寞的深宫⾥,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徐再思《双调·⽔仙⼦·夜⾬》:“⼀声梧叶⼀声秋,⼀点芭蕉⼀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叶叶,⼀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有丝⽵乐《⾬打芭蕉》,表凄凉之⾳。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意象是诗中用来表情达意的关键元素,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常常会考察到这类题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例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例2:“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例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燕》)。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

例1: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例2:宴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4)书信,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

”(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一败涂地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德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特别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许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寒冷,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德。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终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诗人漂泊流浪,究竟什么时候能重返家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晰,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际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汇总(共8个)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汇总(共8个)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素材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高考古诗词鉴赏意象及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古诗词鉴赏意象及答题技巧总结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建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备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一、杨柳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常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以“宫墙柳”暗喻唐婉,抒发了两人离别后再难相见,可望而不行即的心理状态;“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李贺《致酒行》),读者可从“折断门前柳”这一行为中想见思念之深,忧愁之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少妇因见杨柳而想起当时与丈夫分别折柳的情景,怅想丈夫久去未归,而自己却青春渐逝,顿生悔意。

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家乡的象征,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牵挂。

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廷巳《鹊踏枝》),“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等句,形象地诠释了诗人们彼时彼地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子燕子因结伴飞行面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翱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

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予,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示意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改变的无限感慨。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

古诗鉴赏意象意境答题指导

(一)意境分析题1.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4)某几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点出描写手法。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方法总结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

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

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

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意象特征分析型1.设问方式(1)分析某意象的特征。

(2)概括某意象的形象特征。

2.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意象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特征。

(概括题此步骤省略。

)3.方法总结意象特征分析三关注:一关注:诗人用来修饰描述意象的词语。

二关注:意象本身的自然属性。

三关注:诗人描写意象的修辞及衬托作用的句子。

四关注:意象在诗中常见的表意作用。

(三)意象作用型1.设问方式(1)某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某意象在诗中的有什么内涵?(3)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结合诗句鉴赏诗中的某意象。

2.答题步骤第一步:判断意象类别,概括意象特征。

(结合诗句判断是画面意象、传统意象、比喻意象还是象征意象;有什么特征。

)第二步:点出形象的意义。

(意象传达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三步:点出给读者的感受。

(画面意象有画面感、传统意象引人联想、比喻意象生动形象、象征意象含蓄凝练。

高考古诗词鉴赏70个常用意象及典故

高考古诗词鉴赏70个常用意象及典故

高考古诗词鉴赏,70个常用意象及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

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

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解析第一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真题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等活动。

此诗采用了白描手法、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在风中、花中飞舞的情况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解析】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与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全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解析】联系注释可解答此题。

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难度不大。

杜鹃,俗称布谷鸟,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古诗鉴赏之意象

古诗鉴赏之意象
18

柳树
高 考 柳 ——“ 柳”者 ,“留”也, 专 柳枝依依 —— 缠绵悱恻,离愁别 题 绪——送别怀人。 辅 导 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 代 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表 诗 达对分别的眷恋。 歌 鉴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赏 故园起情。”“折柳”寓有惜别 之 意 怀远之情。 象
语 词 典 》 ———

信 ?

6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一 、 意 象 的 情 感 色 彩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 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 诚 何 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 实 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准确 , 为 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 《 守 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 现 信 诚 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 代 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 用 汉 语 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彩。 。 信 词 典 ? 》 ———
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20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梧桐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 ——孤独失意者。(凄凉悲伤)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情结,四 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 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最典型 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 桐先行陨落,所谓“一叶落而知秋” 。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 常见的手法。
———
5
诚 信 :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意 象 解 读
诚 因此,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 诚 何 信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 实 :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本诗写到的事物有:
邮票、母亲、船票、新娘、 坟墓、母亲、海峡、大陆。
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本 诗的意象?
——不是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读诗三步走
1、读题目
2、寻找五感可以感觉到的 事物
3、分析它们的深层含义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诗的意象有哪些?)
(此首曲出现了“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1 0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 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 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 哀愁。这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第二节:铺叙俄罗斯河山风景 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
第三节:诗人怀着人所不知的 快乐详细描写农家生活的场景
《祖国》的作者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了俄罗斯原野 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 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运用丰富的意 象: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 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 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打谷场丘堆满丰收 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 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 场面,写出了诗人忧郁和欣喜,叹惋和赞美等复 杂的感情,仿佛对俄罗斯的乡村大地,作了一次 有趣的巡礼。描写出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的画 面、绝妙的民俗图。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 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 的真挚感情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意象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意象

再 想 到 总 结 一 下
•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啼鸟:欢快的气氛 • 风雨:无情的风雨 • 落花:实让人惋惜 •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 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 •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 生阅历为依靠,又与诗歌具体语 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 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 惜” 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 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
2012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 晁补之 •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常考题型一
• 【注】①糗(qiǔ)粮:干粮。首句典
【解析】 • 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 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 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 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 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 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 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 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 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刘禹锡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丁香,指愁 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菊”意象+试题汇编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菊”意象+试题汇编

古诗词“菊花”意象黄花就是菊花。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菊花作为意象在诗词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象征意义。

隐士的象征——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

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正是表达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斗士的象征——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了。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假设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其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伤感的象征——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

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有代表高洁品格的象征意义.例如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

故诗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菊花枯而不陨是它固有的特性,但在朱淑真笔下:〃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里赋予了菊花倔强的性格和对抗精神。

咏菊诗歌鉴赏题汇编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⑵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答案】(1)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至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有的放矢
考纲定位。
•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考查内 容作了两点规定: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考题规律:
• 1、从作品的时代看,唐宋诗词为主;
• 2、从体裁看,诗词为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题要点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 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 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 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万用公式:本诗描绘了 XX的情景(描绘诗词中 展现的图景画面)
+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 特点)
+交融的感情(根据具体 考题可省略)。
12.(2009 全国卷 I)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赏析
• 第五种模式:分析情感、主旨、人物形象型 • 第六种模式:评价题型(单一/比较评价) • 第七种模式:开放式题型(任选角度、观点争
论……)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几)幅怎 样的画面(画境、环境……)?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①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
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恬 静氛围(2分)②写了小桥、流水、绿岸、 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 (分别写了溪
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 藕花飘香)。(2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 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 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 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 3、从选材内容和形式看,一首鉴赏和两首 比较都有,诗词涉及的题材有写景状物的、 借物抒怀的;
• 4、从考查重点看,有对形象、意境的考查, 有对词语、语言风格的考查,有对诗歌内容 和思想情感的考查。
考察模式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 第二种模式 :分析表达技巧型 •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风格型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炼词):意象赏析、诗眼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 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 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 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 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 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 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