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设计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打算书依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标准要求,采纳新奥法施工的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不可缺少的施工顺序,它不仅监测各施工时期的围岩动态转变,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确信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刻提供反馈信息,确保工程施工平安和质量,同时监控量测资料也是工程完工验收及变更设计的依据。

为了切实做好现场的监控量测工作,特成立监控量测小组,由项目部测量人员牵头,会同实验室等相关部室人员,各队测量人员踊跃配合,扎扎实实地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把所测数据真正地用于指导隧道施工,为隧道施工效劳。

1.监控量测的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进程中,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固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衬砌砼施工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平安、指导施工程序的重要手腕。

2.监控量测项目本隧道以洞内外观看、水平相对净空转变值、拱顶下沉及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四项为施工监测必测项目。

另外,隧道穿越围岩破碎地段加设隧道底部隆起项目。

3.隧道洞内、洞外观看隧道内外观看分开挖工作面观看和已施工区段观看两部份(1)洞内观看①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图表观测A、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B、开挖工作面的稳固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C、涌水情形:涌水的位置、涌水量、水压等;D、是不是有底板隆起现象。

②对开挖后的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A、是不是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离开围岩现象;B、喷砼是不是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C、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形;D、锚杆注浆和喷砼,施工质量是不是符合规定的需求。

③观看围岩破坏形态分析A、危险性不大,可不能发生急剧破坏,如加临时支护以后即可稳固的需求;B、应多引发注意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因受弯曲紧缩的阻碍而显现的裂隙;C、危险征兆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显现有对称性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

(2)洞外观看包括洞口地表情形、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固、地表水渗透的观看。

4.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项下沉量测a. 量测工具(1)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量测采纳DSZ1型周密水准仪、3m的铟钢尺(2把)、钢卷尺一把、观测预埋件假设干进行观测。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方法一、监控量测的内容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A和选测项目B两大类。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浅埋暗挖法各种监控量测项目的简介见表10-1。

(1)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1次,主要观察围岩、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状态。

(2)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岩溶发育区段地表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地表植被变化等。

表10-1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注:b—隧道开挖宽度;h—隧道埋深。

二、监控量测的方法(一)目测观察1.目的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开挖前的地质勘探工作很难提供非常准确的地质资料,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开挖面附近围岩的性质、状态进行目测。

另外,对开挖后初期支护稳定状态进行目测,也是监控量测中的重要项目。

2.目测观察的内容开挖后对无支护围岩的目测内容包括:(1)围岩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构面位置和产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几何特性、节理裂隙的填充物的性质和状态等。

(2)开挖工作面的围岩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掉块现象。

(3)是否有涌水、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地下水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色度等)。

开挖后对已支护段的目测内容包括:(1)有无锚杆被拉断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

(2)喷射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

(3)钢拱架有无被压屈现象。

(4)是否有底鼓现象。

3.目测结果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监控量测点的各项监控量测数据,及时综合观察测量数据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

1.1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1.2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人民交通出版社;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B50021-2001);1.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6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7隧道施工设计图;1.8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2、监控量测目的和要求2.1 监控量测主要目的(1)根据对地表和围岩变形的监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安全性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地表和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保护地表环境;(2)预测施工引起地表和围岩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地表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3)为研究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的分析预测方法等积累资料,并为改进设计和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4)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2.2 监控量测应满足的要求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

根据相关要求,监测主要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监测的数据和资料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情况;(2)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3)监测应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

3、监控量测主要内容3.1 监控量测项目、断面及测点数量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确定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测的项目、断面数量及测点数量。

不同级别围岩段内布设初期支护变形测试断面的间距:Ⅴ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5~10m,Ⅳ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10~20m,Ⅱ~Ⅲ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20~30m。

隧道的监控量测设计说明

隧道的监控量测设计说明

监控量测一、采用新奥法修建的隧道,应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中,并作为施工工序中不可缺少容认真实施。

监控量测不仅检测施工各阶段围岩和支护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工时机,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既有构筑物的影响,提供反馈,并作为信息化设计的依据;同时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二、监控量测计划与容1、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及机械设备等因素制定,并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进行,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下图(图1)所示进行:监控量测计划的容包括:两侧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作业人员的组织等。

施工过程中,当地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修订监控量测计划。

2、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围岩和支护状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或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3)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将监控量测结构反馈与设计及施工中;(5)掌握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图1 监控量测反馈程序图框3、监控量测项目(1)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2)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1。

(3)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2。

表1 必测项目表2 选测项目(4)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实验。

(5)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

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6)对软岩大变形可能发生时可对围岩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7)对围岩为土砂质时可对围岩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运营安全、指导施工过程、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施工程序。

二、监控量测的项目:1、必测项目是施工中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它包括:(1)洞内外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3)拱顶下沉的量测。

(4)地表沉降2、选测项目是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

它包括:(1)围岩压力量测(2)钢架内力量测(3)喷混凝土内力量测(4)二次衬砌内力量测(5)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6)锚杆轴力量侧(7)隧底隆起(8)围岩内部位移(9)爆破振动(10)孔隙水压力(11)水量(12)纵向位移三、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1、地质及支护状况的观察,对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开挖前方的地质预报等十分重要,所以地质观察和记录对开挖后的每一个工作面都应进行,必要时还要进行地质描述。

对初期支护应进行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状况描述。

2、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确定,其间距按表1采用。

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内进行,并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表2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间距表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表1表(2)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3、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是否进行。

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与净空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可按表3采用。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4、需要进行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时,其测点间距应采取2~5米,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应取7~11个测点。

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引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控量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可以有效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监控量测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探讨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二、监控量测概述监控量测是指通过仪器设备对工程施工过程或工程结构物体的相关参数进行实时、定量的监测和记录,以便掌握实际情况并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工作过程。

监控量测可以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参数进行监测,比如变形、应力、温度等,帮助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工程状况、确保安全和质量。

三、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制定3.1 目标确定在制定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监控的具体目标。

要明确监控的对象、参数、监测周期、监控要求等内容,确保监控工作有针对性。

3.2 设备选择根据监控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和仪器。

包括变形计、温度计、应力计等各类仪器设备,确保监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监控方案设计根据监控目标和设备选择,制定详细的监控方案设计,包括监控点的设置、监测频率、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确保监控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并能够满足监控的目的。

四、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实施4.1 监控点设置根据监控方案设计,设置监控点,并安装监测设备。

确保监控点位置合理,能够有效监测到需要关注的参数。

4.2 数据采集与处理定期对监控点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分析处理。

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4.3 监控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编制监控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报告中应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论、问题建议等内容,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五、总结与展望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控量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保障工程质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控量测领域将迎来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监控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方案

新建广州至珠海铁路复工SG-4标段工程螺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三局集团公司广珠铁路四标段工程指挥部第二工程队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日螺山隧道监控量测方案我单位施工管段隧道工程埋深较浅,围岩较差,隧道断面大、主要为土和风化强风化的岩层,施工中变形必须严格控制,根据设计图推荐施工方法,也很难确定十分精确的沉降和收敛值。

因此,监控量测将成为隧道施工的一道工序在施工过程中指导施工。

设计中所推荐的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总的来说也是新奥法的延伸和推广,新奥法实质是一种现代先进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方法,监控量测是新奥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奥法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监控量测意义和目的监控量测工作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眼睛,不但可以为隧道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确保施工的安全,还可为隧道设计理论的发展积累经验,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隧道地质及断面比较复杂,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认真进行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在施工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为评价和修改初期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间提供信息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为优化施工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

为科研工作提供第一手的信息,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浅埋大跨度隧道的修建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积累资料,也可为今后的设计提供类比依据等。

2 监控量测组织机构螺山隧道工程部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执行,对监控量测出现的重大异常信息的进行分析处理。

隧道进出口工区技术室全面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的具体实施,以及日常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对收据进行分析,根据日常数据分析结果,确定隧道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和二次衬砌施工时间,对监测中出现的重大异常现象进行信息反馈。

监控量测组织结构见下图:“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

监控量测组织机构框图3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根据广珠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设计图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有关监测项目的设计,监测内容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种。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和预测 ,并反馈于施工方案
决 策和 支护 系统 的 设计 ,进行 论 证和 调 整设 计 所 确 定的 支护 参 数和 施 工 方 法 。研 发 铁路 隧道 监 控 量 测信 息 系统 ,加 强隧 道监控 量 测 管理 的 远 程 化 、信 息化 ,实现 变形风 险数据 的 自动化
设单位 对施工安 全负有监督指 导责任 ,但 大部分建设 单 位 力量有 限 ,施 工现场点 多线长 ,现场 监管存 在网难 。
采集 及 分 析预 警 ,强化 安 全 风 险 源 头控 - t , 4 ,对
确保 隧道安 全生 产至 关重要 。
如何 发挥隧道 围岩监控量测 风险预警 和源头控制 作用 ,
0 引言
我 国在 建铁 路 高 风 险隧道 较 多 ,地 质 条 件 复杂 , 软弱 、破碎 、高地 应力 围岩分 布范 围广 。与西方发达 国
立集现场数据 采集 、实 时传输分析 、及时预警 、远程监 控 、管理考 核于一体 的铁路隧道监 控量测管理 体系 ,确 保隧道施工安全 。
在 中 国铁 路 总 公 司 安 排 下 ,中 国 铁 路 总公 司 T 程 管
文 章编 号 :1 0 0 1 — 6 8 3 X( 2 0 1 5) 0 4 — 0 0 5 0 — 0 4
理 中心 自2 0 1 3 年开 始牵 头组 织 “ 铁 路 隧道 监控 量 测信
息系统 ”的研 发及推广 应用 ,充分 利用信息化 手段 ,建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
王 级工程 师 ,四川 成都 ,6 1 0 0 5

要 :隧道 监控量测通过 全站仪采集隧道开
挖 和 支护 过 程 中的 变形 数据 ,反 映 围岩和 支 护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

9 监控量测9.1 一般规定9.1.1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工程列入施工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9.1.2 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进行编制。

同时应考虑量测费用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b5E2RGbCAP9.1.3 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9.1.4 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施工、设计单位必须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p1EanqFDPw9.2 量测内容与方法9.2.1 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应按表9.2.1选择量测工程。

表9.2.1中的1~4项为必测工程;5~11项为选测工程,应根据围岩条件、地表沉降要求等确定。

DXDiTa9E3d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工程及量测方法表9.2.1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9.2.2 爆破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描述。

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载,量测记录表见附录E。

RTCrpUDGiT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裂缝描述。

9.2.3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安设锚杆后,应进行锚杆抗拔力实验。

当围岩差、段面大或地表沉降控制严时宜进行围岩体内位移量测和其它量测。

位于Ⅲ~Ⅰ围岩中且覆盖层厚度小于40m的隧道,应进行地表沉降量测。

5PCzVD7HxA9.2.4 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工程和施工方法等确定。

9.2.5 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

9.2.6 测点的测试频率应根据围岩和支护的位移速度及离开挖面的距离确定。

9.2.7 现场量测手段,应根据量测工程及国内量测仪器的现状来选用。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首先,隧道监控量测的设备选择。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例如,对于隧道的位移变形监测,可以选择测绘仪器、全站仪等;对于隧道的渗水和地质灾害监测,可以选择水位计、压力计等;对于隧道的内部环境监测,可以选择温湿度仪、氧气仪等。

在设备选择的过程中,应考虑设备的精度、稳定性、耐候性以及适应性等因素。

其次,隧道监控量测的布设方案。

根据隧道的特点和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和数量。

布设方案应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避免盲区和重复测量。

同时,布设方案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便利性,确保监测设备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及时准确地获取监测数据。

再次,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监测设备应按照规定的频率采集数据,并通过现场设备或无线传输等方式传送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应具备专业的数据采集和存储能力,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重要的监测数据,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处理,以及与相关部门进行通信和数据共享。

最后,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和趋势预测,为隧道的安全评估和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数据还可以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集成分析,深入研究隧道的工程性能和影响因素,为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参考和指导。

总之,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细则涵盖了设备选择、布设方案、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监测量测,可以为隧道的安全运营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持,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监控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方案施工监测流程施工监测流程施工监测流程1.2施工监测目的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做到信息化施工,及时反馈设计,调整和修改设计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监测基坑面,测点的数量可根据施工安全的需要和实际可能适当增加或减少,监测的数据必须反馈于设计,以便对支护的力学性态及安全度及时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1.3对管线的调查(探测)(1)地下管线调查是要求全面地反映地下管线情况,包括从地下到地面,然后按要求进行测绘。

对施工范围内(施工现场辐射30m)所有管线均进行调查和探测。

(2)地下管线的明显点主要采用调查的方法进行定位,隐蔽点则采用雷达探测仪或测位仪进行探测定位。

如隐蔽点需埋设传感器,可进行开挖测定,但埋设后应恢复原状。

(3)各类管线的调查与测量项目按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同时结合现场实际调查,对现场调查的所有管线,均须记录整理,编写专门的监测方案及管线改移方案。

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及方案进行。

(4)现有设施的位置根据现有记录给出;如无记录,应按规定测绘;调查施工现场辐射30m范围内附近管线设施的具体位置,并进行记录描述。

1.4监测实施方法1.4.1围护结构裂缝及渗漏水观察目测,并对情况进行记录,必要时照像并素描。

所有观测记录存入计算机监测系统。

1.4.2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量测(1)沉降点布设:沿基坑外两侧60m范围,测点间距20m。

(2)监测频率:围护结构及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外10m内1~2次/2d,基坑外10~20m内1次/2d,基坑外20~30m内1次/3d,基坑外30m外1次/周。

(3)数据处理: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汇总成沉降变化曲线。

1.4.3基坑周围地下管线沉降观测(1)沉降点布设:将沉降测点布置于管线的顶部。

每5~15m布设一个。

管线保护测点在开挖处管线外露的部分视现场情况用抱箍式或套筒式安装。

(2)监测频率:围护结构及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外10m内1~2次/2d,基坑外10~20m内1次/2d,基坑外20~30m内1次/3d,基坑外30m外1次/周,或按业主、管线管理方的要求的频率监测。

监控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方案

吕临支线ZNTJ-2标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生产、进行施工管理和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

本标段在施工过程中,按照《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以量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支护参数,使支护参数与地层相适应并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围岩与支护体系达到最佳受力状态,并在施工中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达到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进度,合理控制投资的目的。

在隧道正洞洞身支护完成后,尤其是仰拱施工完毕后,喷锚支护已闭合成环,及时进行全断面监控量测,随时掌握初期支护的工作状态,指导和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

1量测项目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施工方法等特点,确定监控量测项目见表1.1。

表1.1 监控量测项目2量测断面间距施工中将按照设计文件设置量测断面并布点。

本标段结合本隧道具体情况,初步拟定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与每断面测点数量见表2.1。

表2.1 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为掌握各级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在各级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

3量测断面布置隧道每个量测断面各布置一个拱顶下沉测点和一条水平净空收敛量测基线,测点布置见图3.1。

对支护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表面外观状况等。

洞外观察包括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观察。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见表3.2,实际量测频率从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4监测方法监测方法与要求见表4.1。

为确保量测精度和加快量测速度,本标段在隧道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量测中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无接触围岩量测技术。

它具有快速、准确、灵活方便等优点。

表3.2 量测频率表量测方法:无接触法围岩量测观测方案见图4.2。

测量人员按量测频率要求对隧道断面上布设的观测点进行全自动多测回全圆观测,得到这些点的收敛信息。

监控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方案

监控量测方案监控量测方案概述监控量测方案是指为了实时、准确地监测和量测目标系统或设备的状态、性能或指标而制定的一套方案和方法。

监控量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异常,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监控量测方案的基本原则、常用的监控指标和量测工具,以及如何根据目标系统的特点进行监控量测的设计和实施。

基本原则设计一个有效的监控量测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明确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监控的目标,包括监控的对象、监控的指标和监控的范围。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制定出有效的监控方案。

2. **选择合适的指标**:根据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监控量测。

指标应该能够反映系统的关键性能和状态,同时具有可量化和可比较性。

3. **确定监控频率**:根据监控的目的和成本,确定监控的频率。

有些指标需要实时监控,而有些指标可以是周期性的监控。

4. **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和协议**:选择标准化的监控工具和通信协议,可以将监控和量测与其他系统集成,并支持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5. **制定告警和处理策略**:监控只有在发现异常或达到阈值时才有意义,因此需要制定告警和处理策略。

告警应该及时、准确地通知相关人员,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6. **进行持续优化**:监控量测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系统的变化和使用情况进行持续优化。

通过分析监控数据和用户反馈,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监控的效果和可用性。

常用的监控指标和量测工具CPU利用率CPU利用率是指CPU在一段时间内被使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

通过监控CPU利用率可以了解系统的负载情况和CPU是否正常工作。

常用的CPU利用率监控工具有:- **top命令**: 可以实时查看CPU的利用率和进程的占用情况。

- **cpuinfo命令**: 可以查看CPU的详细信息,包括型号、核数、频率等。

- **perf工具**: 可以提供更详细的CPU性能数据,并进行性能分析和调优。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组织管理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组织管理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组织管理一、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任务(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的不足,并把监控量测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变位与受力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比如改变施工方法、选择相应辅助工法、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调整开挖步序、修正支护参数等,以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3)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判断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寻求预防的办法。

(4)修改工程设计。

监控量测除了表明工程的质量状况外,研究监控量测工程状况的累积记录,有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并通过观测数据与理论上及试验中预测的工程特性指标的比较,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

(5)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客观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施工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监控量测方案的设计要求和原则1.监控量测方案的设计要求在地下工程中进行监控量测,绝不单纯地为了获取信息,而应把它作为施工管理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

因此,监控量测信息应满足以下要求:(1)确切地预报围岩破坏和变形的动态,对设计参数和施工流程加以监控,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预估最终位移值,根据监控基准调、修改开挖与支护的顺序和时机等)。

(2)提供修改设计时所需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如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的重要参数(初始位移速度、作用荷载等)。

2.监控量测方案的设计原则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监控量测工作的成败与监控量测方法的选取和测点的布设等因素有关。

根据长期的工程监控量测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五条原则,它对于指导监控量测设计十分有用。

(1)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监控量测系统设计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原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监控量测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该方案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相关参数进行量测和记录,来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方案概述该监控量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隧道支护监测: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地表沉降、位移、应力和应变等参数的监测。

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等设备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地下水位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安全和进度控制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在隧道附近设置监测点,利用水位计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可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环境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可以利用温湿度计、气体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进度监控:利用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

可以通过对监控视频的回放和分析,识别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方案在实施该监控量测方案时,需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对隧道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和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传感器有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水位计、温湿度计和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分析和处理。

2.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是监控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可以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

同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样本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样本

一、监控量测基本规定1.监控量测管理必要科学合理, 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 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行细则, 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 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顿归档并纳人竣工文献中。

2.监控量测设计应涉及如下内容:(1)拟定监控量测项目;(2)拟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3)拟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 掌握成熟、可靠测试数据解决与分析技术。

4、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 建立相应质量保证体系, 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规定相对稳定, 以保证监控量测工作持续性。

5.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涉及如下重要内容:(1)现场状况初始调查;(2)编制实行细则;(3)布设测点并获得初始监测值;(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6.监控量测实行细则应报监理、业主, 经批准后实行, 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根据。

监控量测变更必要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 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 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 并出具有关证明。

8、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辨认, 并注意保护, 严防损坏。

9、施工现场必要建立严格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 保证数据精确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 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 应及时采用补救办法, 并详细做出记录。

10、依照监控量测精度规定, 应减小系统误差, 控制偶尔误差, 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有关办法对误差进行检查分析。

11、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 监控量测元件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筹划中, 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影响。

二、监控量测技术规定1.监控量测应达到下列目:(1)保证施工安全及构造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构造效果, 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办法精确性或为调节支护参数和施工办法提供根据;(3)拟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 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控量测设计1.采用喷锚构筑法修建隧道,应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设计文件。

作为施工工序中不可缺少内容,它不仅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了解施工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提供反馈信息,作为信息化设计的依据;同时,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2.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2.1 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等制定。

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图1所示的监控量测流程进行。

图1 监控量测流程图监控量测计划的内容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作业人员的组织等。

施工中,当地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量测计划。

2.2 监控量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2)了解支护构件的作用及效果;(3)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4)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设计及施工中;(5)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6)积累资料,作为以后设计,施工参考。

2.3 监控量测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必须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确定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1)必测项目应包括下表1所列项目:表1 必测项目(2)选测项目应包括下表2所列项目:表2 选测项目(3)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进行物理力学实验,(4)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测和记录。

(5)为围岩为土砂质时可对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内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8)对一般硬岩质、软岩认为可以优化设计,减少支护结构数量时,可对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等进行量测。

2.4 当浅埋隧道上方有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而且需要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进行爆破振动监测。

3. 监控量测作业3.1 洞内观测可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

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

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卡。

在观察中如发现条件恶化,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干钢架的状况。

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3.2 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及工程重要性等确定,宜为10~15m,在I、II级围岩的隧道中可根据需要酌情设置测点,在洞口段应适当减少。

3.3 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

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

3.4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为保护。

拱顶量测后视测量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3.5 量测应选择精度适当、性能可靠、使用及携带方便的仪器。

如拱顶下沉测量,每断面宜布置1~3点,应采用水准仪、水准尺和挂钩钢尺等,有条件时周边位移非接触监测仪进行量测。

锚杆或围岩内部变形量测可采用单点或多点式锚头和传递杆,配以机械式或分表式点测位移计。

变形量测可选用电阻或电感应器,仪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标定。

3.6 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测量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

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

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净空收敛量测测线数,参照表3和图2布置。

表3 净空收敛量测测线数3.7 拱顶下沉量测应与水平相对净空量测的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可采用水准仪等测定下沉量。

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

拱顶下沉点和净空收敛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监控量测断面按表4要求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参照图2布置。

表4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测断面间距图2 断面测量测点,测线示意3.8 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5和表-2确定。

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有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

出现异常情况和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表中B为隧道开挖宽度。

表5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6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3.9 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

地表下沉量侧断面的间距可按表7采用。

表7 地表下沉量测测点纵向间距注:(1)无地表建筑物时取表中上限值;(2)B表示开挖宽度。

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间隔应取2~5m,在一个量测断面内应设7~11个测点。

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知道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

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应和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

3.10 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3周。

3.11 锚杆轴力、围岩压力、衬砌应力等的量测,开始时应和同一断面的变形量测频率相同,当量测值变化不大时,可降低量测频率,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直到无变化为止。

4.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及位移管理等级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

位移控制基准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下表8要求确定:表8 位移控制基准注:B——隧道开挖宽度;U0——极限相对位移值,在缺乏实测资料时,可先按本图预留变形量作为U0控制,在施工中加以调整。

根据位移控制基准,位移管理按下表9分为三个等级:表9 位移管理等级及应对措施注:U——实测位移值。

地表沉降控制基准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最小值。

钢架内力、喷混凝土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围岩压力(换算成内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换算成内力),锚杆轴力等控制基准应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4.1 根据控制基准及时态曲线形态综合判别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

4.2 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做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1)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2)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想对位移量的90%以上。

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质,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5.控制测量资料的整理与反馈5.1 掌子面地质状况表、周边收敛、拱顶下沉测试数据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设计规程》附表A、B、C格式记录。

5.2 应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下沉、拱顶下沉与距开挖工作面的关系图等。

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选择与实测数据拟合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并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剧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停止掘进,采用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3 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5.4 围岩支护的稳定性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的状态、净空水平收敛值及拱顶下沉量的大小和速率综合判断,并及时反馈与设计和施工中,根据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进行判断时,应符合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设计规程》的有关规定,并结合隧道跨度修正考虑。

5.5 设计单位可根据施工单位所提供的监控量测数据反分析求算初始应力、岩体似弹模、塑性区范围,作用在二次衬砌上的荷载及岩体流变参数等,为动态设计提供信息和资料。

5.6 测量过称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5.7 根据两侧结果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设计规程》的有关规定,可按表9“位移管理等级”指导施工。

6.工程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建议,以此作为设计施工变更最重要的依据,做到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根据位移管理等级,将工程安全性评价相应分为三级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具体位移管理等级及应对措施见上表9。

工程安全性评价可按图3进行:图3 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根据监控量测结果所反映的不同情况及其对应的工程管理等级,可采取加强超前预支护、喷混凝土稳定开挖面、调整施工方法、调整初期支护强度和钢度并及时支护、降低爆破振动影响、围岩与支护结构间回填注浆等应对措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7.测点埋设情况和量测资料应纳入竣工文件,以备运营中查考或继续观察。

8.本设计未详事项,请参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设计规程》中规定办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