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控制

合集下载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和调节,以达到预定要求的系统。

而神经网络控制方法是指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和算法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其原理和优势。

一、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的原理神经网络控制方法主要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它模拟了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该模型由多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相互连接并通过权重参数传递和处理信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拓扑结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中使用的神经网络有多种拓扑结构,如前馈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自适应神经网络等。

这些网络结构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控制问题。

2. 学习算法:神经网络通过学习算法来调整网络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以逐步优化网络的性能。

常见的学习算法包括反向传播算法、遗传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等。

3. 控制策略: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可以基于不同的控制策略,如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通过在神经网络中引入相应的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二、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 机器人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在机器人控制中有广泛应用。

通过将神经网络嵌入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中,可以实现对机器人运动、感知和决策等方面的智能控制。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的需求。

2. 工业过程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在工业过程控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利用神经网络对工业过程进行建模和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故障率。

此外,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故障诊断和预测维护等方面,提高工业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航天飞行器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在航天飞行器控制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神经网络对航天飞行器的姿态、轨迹和轨道控制进行优化,可以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导航精度,降低燃料消耗和飞行风险。

神经网络控制(RBF)

神经网络控制(RBF)

神经网络控制(RBF)神经网络控制(RBF)是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的神经网络,用于控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来实现对系统输出的控制。

通过神经网络控制,控制器可以学习系统的动态行为和非线性模型,从而使得控制器能够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RBF 网络通常由三层组成: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

输入层接受系统的输入信号,并将其传递到隐藏层,隐藏层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中间层的值,其中每个中间层神经元都使用一个基函数来转换输入数据。

最后,输出层根据隐藏层输出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权重调整,计算并输出最终的控制信号。

RBF 网络的核心是数据集,该数据集由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组成。

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输入训练数据来调整网络参数和权重。

训练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特征选择,该阶段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确定最优的基函数数量和位置,并为每个基函数分配一个合适的权重。

第二阶段是更新参数,该阶段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来更新网络参数和权重,以优化网络的性能和控制精度。

RBF 网络控制的优点在于其对非线性控制问题具有优秀的适应性和泛化性能。

另外,RBF 网络还具有强大的学习和自适应调整能力,能够学习并预测系统的动态行为,同时还可以自动调整参数以提高控制性能。

此外,RBF 网络控制器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可以满足实时控制应用的要求。

然而,RBF 网络控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RBF 网络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来确定最佳的基函数数量和位置。

此外,由于网络参数和权重的计算量较大,实时性较低,可能存在延迟等问题。

同时,选择合适的基函数以及与其相应的权重也是一项挑战,这需要在控制问题中进行深入的技术和经验探索。

总体而言,RBF 网络控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方法,可以在广泛的控制问题中使用。

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泛化性能,可以实现实时控制,为复杂工业控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课件: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课件:神经网络控制
进行的,这种排列往往反映所感受的外部刺激的某些物理特征。
例如,在听觉系统中,神经细胞和纤维是按照其最敏感的频率分
布而排列的。为此,柯赫仑(Kohonen)认为,神经网络在接受外
界输入时,将会分成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对不同的模式具有
不同的响应特征,即不同的神经元以最佳方式响应不同性质的信
号激励,从而形成一种拓扑意义上的有序图。这种有序图也称之


,

,

,

)
若 输 入 向 量 X= ( 1
, 权 值 向 量
2


W=(1 , 2 , ⋯ , ) ,定义网络神经元期望输出 与
实际输出 的偏差E为:
E= −
PERCEPTRON学习规则
感知器采用符号函数作为转移函数,当实际输出符合期
望时,不对权值进行调整,否则按照下式对其权值进行
单神经元网络
对生物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抽象和
模拟,从数学角度抽象模拟得到单神经
元模型,其中 是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表示一个神经元同时接收多个外部刺激;
是每个输入所对应的权重,它对应
于每个输入特征,表示其重要程度;
是神经元的内部状态; 是外部输入信
号; 是一个阈值(Threshold)或称为
第三代神经网络:
2006年,辛顿(Geofrey Hinton)提出了一种深层网络模型——深度
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令神经网络进入了深度
学习大发展的时期。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新领域,采用无
监督训练方法达到模仿人脑的机制来处理文本、图像等数据的目的。
控制方式,通过神经元及其相互连接的权值,逼近系统

神经网络第2章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概念

神经网络第2章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概念
动态调整学习率可以帮助模型在不同的训练阶段更好地收敛,例如使用学习率衰减、 学习率退火等策略。
正则化
正则化是一种防止模型过拟合 的技术,通过在损失函数中增 加惩罚项来约束模型复杂度。
常见的正则化方法包括L1正则 化、L2正则化和dropout等。
正则化可以帮助模型在训练过 程中更加关注数据的统计规律, 而不是单纯地记忆训练数据。
推荐系统
总结词
推荐系统是利用神经网络对用户的行为和兴趣进行分 析和预测,为其推荐相关内容或产品的系统。
详细描述
推荐系统是利用神经网络对用户的行为和兴趣进行分析 和预测,为其推荐相关内容或产品的过程。通过训练神 经网络,可以使其学习到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模式,进而 实现个性化的推荐。在电子商务领域,推荐系统可以根 据用户的购物历史和浏览行为为其推荐相关商品或服务 ,提高用户的购买率和满意度。在新闻推荐领域,推荐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兴趣为其推荐相关的新 闻文章或视频,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粘性。
早停法
早停法是一种防止模型过拟合的 技术,通过提前终止训练来避免
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性能下降。
在训练过程中,当模型在验证集 上的性能开始下降时,就应该停
止训练,以避免过拟合。
早停法可以帮助节省计算资源和 时间,同时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Dropout技术
Dropout是一种正则化技术,通过随 机关闭网络中的一部分神经元来防止 过拟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Dropout可以帮助模型更加泛化地学 习数据分布,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泛 化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每个神经元有一定的 概率被随机关闭,这样在每次前向传 播和反向传播时,网络的连接结构都 会有所不同。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随着先进的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大量的计算资源的获得,神经网络控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

神经网络控制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系统进行建模和控制,可以适用于不确定性较大、非线性程度较高的系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是一个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的关系网络。

神经元是生物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它接收神经元的输入,对输入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输出到其他神经元。

神经网络通过对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行学习,从而实现对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映射。

神经网络的结构包含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

输入层接收外部输入,隐层进行处理,最终的输出由输出层输出。

各层之间的连接权重是从样本学习中学得的。

在训练过程中,神经网络通过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从而得到最小误差的权值。

2. 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现状神经网络控制已经成为控制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

神经网络控制在机器人控制、无人驾驶汽车控制、空间飞行器控制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3. 神经网络控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机器人控制是神经网络控制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神经网络控制可以解决机器人控制中的多方面问题,如动力学建模、逆运动学、轨迹规划、控制等。

神经网络控制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有:(1)运动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控制。

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中,神经网络控制可以通过监督学习,对机器人的动力学进行建模,解决运动控制中的逆运动学问题。

同时,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控制,保证机器人运动的平稳性和精度性。

(2)感知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对机器人的感知进行控制。

机器人的传感器可以观测到周围环境的信息,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动作,使机器人具有基本的感知能力,如避障、跟踪等。

(3)智能控制在机器人控制中,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实现机器人的智能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对机器人进行学习和适应性,根据环境的变化,实现机器人的自适应控制,从而使机器人具有较强的智能性和自主性。

现代控制工程第13章神经网络控制

现代控制工程第13章神经网络控制

13.3.2 BP学习算法
▪ 两个问题:
(1)是否存在一个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给定的样本或者函数。
( 2)如何调整BP神经网络的连接权,使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与 给定的样本相同。
1986年,鲁梅尔哈特(D. Rumelhart)等提出BP学习算法。
13.3.2 BP学习算法
1. 基本思想
目标函数:
x1
y1m
x2
y2m
x p1
y
m pm
13.3.2 BP学习算法
2. 学习算法
d y wikj1
k i
k 1 j
d y y u m ( i
m
i
)
si
fm
(
m)
i
——输出层连接权调整公式
d u d k i
fk (
k)
i
w k 1 k
l
li
l
——隐层连接权调整公式
13.3.2 BP学习算法
2. 学习算法
13.2 神经元与神经网络
13.2.1 生物神经元的结构
人脑由一千多亿(1011亿- 1014 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交织 在一起的网状结构组成,其中大 脑皮层约140亿个神经元,小脑皮 层约1000亿个神经元。
神经元约有1000种类型,每个神经元大约与103- 104个其他 神经元相连接,形成极为错综复杂而又灵活多变的神经网络。 人的智能行为就是由如此高度复杂的组织产生的。浩瀚的宇 宙中,也许只有包含数千忆颗星球的银河系的复杂性能够与大 脑相比。
13.2.1 生物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NN)
▪ 生物神经网络( natural neural network, NNN): 由中枢神经系 统(脑和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等)所 构成的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其中最重要的是脑神经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模拟人脑神经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用大量简单处理单元经广泛连接而组成 的人工网络系统。

神经网络控制基础人工神经网络课件ppt课件

神经网络控制基础人工神经网络课件ppt课件

其他工业领域应用案例
电力系统
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故障诊断和稳定性 分析等方面,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化工过程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可以对化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航空航天
神经网络控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包括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导航控 制和故障诊断等,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和性能。
05 神经网络控制性能评估与优化
性能评估指标及方法
均方误差(MSE)
衡量神经网络输出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值越小表示性能越好。
准确率(Accuracy)
分类问题中正确分类的样本占总样本的比例,值越高表示性能越好。
交叉验证(Cross-Validation)
将数据集分成多份,轮流作为测试集和训练集来评估模型性能。
强化学习在神经网络控制中应用
强化学习原理
通过与环境进行交互并根据反馈信号进行学习的方法,使神经网络能够自主学习 到最优控制策略。
强化学习算法
包括Q-learning、策略梯度等算法,用于求解神经网络控制中的优化问题,实现 自适应控制。
04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需求分析
功能性需求
明确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如 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等。
非监督学习
无需已知输出数据,通过挖掘输入数 据中的内在结构和特征进行学习,常 用于聚类、降维等任务。
深度学习在神经网络控制中应用
深度学习模型
通过构建深层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提高控制 精度和性能。
深度学习优化算法
采用梯度下降等优化算法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提高训练效率和模型泛化 能力。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习调整网络的权值,使反馈控制输入趋近于零,
从而使神经网络控制器逐渐在控制作用中占据主
导地位,最终取消反馈控制器的作用;

一旦系统出现干扰,反馈控制器重新起作用。

可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有效提高系
统的精度和自适应能力。
神经网络
控制器
期望输出
()
−1
()
+
-
()
传统控
网络实现;可进行离线辨识,也可进行在线辨识。

+
-
逆向建模
一般而言,建立逆模型对神经网络控制意义重大。
直接逆建模简化结构图:

可用于离线辨识,也可
用于在线辨识。
对 象
+


神经网络
逆模型
缺点:不是目标导向的,系统输入也不可能预先定义。
实际常采用正-逆建模结构。
正-逆建模

神经网络
逆模型

对 象
第3章 神经网络控制
第2部分 控制基础
3.5 神经网络控制基础
3.5.1 神经网络控制的优越性

神经网络可以处理那些难以用模型或规则描述的过
程或系统。

神经网络采用并行分布式信息处理,具有很强的容
错性。

神经网络是本质非线性系统,可实现任意非线性映
射。

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信息综合能力,能同时处理大
期望输出
()
稳定的参
考模型
参考模
型输入
()
+
()
()
+
-
神经网络
控制器
()
对象
()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M—P模型的提出兴起了对神经网络的研究。
(2) 1949年心理学家D.O.Hebb提出神经元之间突触联系强度可变 的假设。他认为学习过程是在突触上发生的,突触的联系强度随其前 后神经元的活动而变化。根据这一假设提出的学习率为神经网络的学 习算法奠定了基础。
(3) 1958年,Rosenblatt提出感知机,第一次把神经网络的研究付 诸工程实践。这是一种学习和自组织的心理学模型,它基本上符合 神经生理学的知识,模型的学习环境是有噪声的,网络构造中存在 随机连接,这符合动物学习的自然环境。这种类型的机器显然有可 能应用于模式识别、联想记忆等方面。
3.兴盛阶段
再次兴起的原因:
(1)计算机不具备学习能力。在处理能明确定义的问题或运用能明 确定义的概念作为知识时,计算机比较容易对它们进行处理,但是对 一些知识背景不清楚、推理规则不明确、环境信息十分复杂的知识处 理或是算法难以提取的信息处理任务往往感到很困难。 (2)日本第五代机计划远未达到预想水平,也倾向使人觉得有必要 进一步弄清人们习以为常的认知功能是如何进行的.这些认知功能包 括视、听觉感知,学习记忆,运动控制等.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不能拘 泥一格而必须开拓新的思路,探索新的人类智能实现途径。这时原来 已出现过的,与人脑的生理组织更为接近的神经网络模型就自然成为 理想的候选模型。
兴盛阶段的标志:
(1)近些年来.许多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种具备不同信息处理能力的神 经网络模型,至今为止。约已开发出了三十多种。神经网络也 被应用到了许多信息处理领域,如模式别、自动控制、信号处理、辅助 决策、人工智能等等。 (2)神经计算机的研究也为神经网络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促供了 强有力的支持,各大学、科研团体和公司开发了许多神经网络模拟软 件包、各种型号的电子神经计算机以及许多神经网络芯片。 (3)1987年6月在美国加州举行了第一届神经网络国际会议,并成立 了国际神经网络学会,以后每年召开两次国际联合神经网络大会 (IJCNN)。 199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我国首届神经网络学术大会,在南 京召开的1991中国神经网络学术大会上成上了中国神经网络学会。当前 发行了两种专门介绍神经网络研究的刊物,《IEEE Transaction on Neural Network》和《Neural Network》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各种控制器和算法来实现对系统行为的调节和优化的系统。

神经网络控制是其中一种灵活且性能强大的控制方法,它模仿了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和适应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机械控制、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等各种领域。

神经网络控制可以通过大量的输入输出数据来训练网络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未知的系统进行控制。

这使得神经网络控制能够处理非线性、时变和模型未知的系统。

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建立系统的模型,然后使用这个模型来预测系统的下一状态,并基于预测结果进行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的训练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离线训练和在线调整。

在离线训练阶段,使用大量的已知输入输出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调整网络的权重和偏差,使其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

在在线调整阶段,根据实际的控制效果,对网络进行参数的实时调整,以适应系统的变化。

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控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适应性强:神经网络控制可以自适应地调整控制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系统条件。

即使在存在模型误差和系统变化的情况下,它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控制性能。

2. 鲁棒性强:神经网络控制对参数的变化和噪声的抗干扰能力较强。

它可以通过学习和适应来抵抗外部干扰和异常情况的干扰,从而使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3. 非线性能力强:由于神经网络模型的非线性特性,神经网络控制可以有效地应对非线性系统。

它能够处理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的非线性问题,并在控制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

在实际应用中,神经网络控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神经网络控制的设计和参数调整较为复杂,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神经网络控制的计算量较大,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处理能力。

此外,神经网络控制还面临着数据不准确和训练样本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导致网络模型的性能下降。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实时时钟
⑤ 实时时钟
r (t )
e(t )
采样 开关 A/D 神经控制器 D/A 保持器
u (t )
y (t )
对象 (过程) 模拟输出通道
模拟输入通道
图 4-2-3
神经控制系统硬件框图
(2)软件 ① 主程序:功能是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 ② 控制子程序:实现神经控制算法, 若既有辩识器又有控制器的控制结构, 则,神经控制算法包括这两部分。
p:隐层非线性节点数
u(k )
y $(k + 1)
L
v
L
v0 1
w
H
L
w0
w0 = Ng[0, W]
v0 = Nϕ[0, V]
非线性作用函数:
H H H H H
e x − e− x f ( x) = x − x e +e
线性节点
L Ng[ ] Ng[ ]
L
非线性节点
y( k )
y( k )
图4-3-2 神经网络辨识器
控制系统期望输出 r (k ) , 若g[•] 、ϕ[•] 已知,根据“确定性等价原则”,控制 器设计为
− g[•] r ( k + 1) u( k ) = + ϕ[•] ϕ[•] 则控制系统的输出y (k ) 能精确跟踪输入 r (k ) ——期望输出。
学习算法
y $ ( k + 1) = Ng[ ] + Nϕ[ ] u( k ) y $
η w > 0 、η v > 0 ,决定神经辨识器收敛于被控对象的速度。
y ( k + 1) = g[ y ( k )] + ϕ[ y ( k )]u( k )
的神经自校正控制结构,见下图。

第六章:神经网络控制

第六章:神经网络控制

[
]
与PID的区别: k (k ), r0 (k ), r1 (k ) 可在线自调整。
原则:3个分量的绝对平均值相同
e(k ) = r0 (k ) ∆e(k ) = r1 (k ) ∆2 e(k )
∴ r0 (k ) =
e( k ) ∆e(k )
r1 (k ) =
e( k ) ∆2 e(k )
设 Te (k ) = r0 (k ), Tr (k ) =
增量型 = k I e(k ) + k P ∆e(k ) + k D ∆2 e(k )
= k ∑ wi' (k )xi (k ) 位置式
i =1 n
二、单神经元PID控制 二、单神经元PID控制
r … …
转 换 器
x2
x1
∑ K
△u + +
u 对象
z −1
y
x3
采用学习规则:有指导的Hebb规则 wi (k + 1) = w0 (k ) + dE (k )u (k ) xi (k ) (c=0) 选取: x1 (k ) = e(k ) ---------积分项 x2 (k) = ∆e(k) ---------比例项 x3 ( k ) = ∆2 e( k ) ---------微分项 = ∆[∆e(k )] = ∆[e(k ) − e(k − 1)]
[
]
Ck (k − 1) Tr (k − 1)当Sign(e(k )) = Sign(e(k − 1))时 ∆k (k ) = 0.75k (k − 1)
微分控制,提高稳定性,减小超调
(2)伺服系统:保证跟踪速度最快 x1 (t ) = r (t ) 如: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与应用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从神经网络控制的定义和原理入手,深入探讨其在控制系统中的理论与应用方面。

一、神经网络控制的定义和原理神经网络控制是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元网络结构和功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其原理基于多层次、并行处理的结构,通过学习和适应能力实现对系统的建模和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的核心是建立适当的网络结构和权值,并通过学习算法对其进行训练。

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前馈神经网络、递归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等。

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处理和网络参数的调整,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对复杂系统的非线性建模和控制。

二、神经网络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 神经网络控制在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神经网络具有自适应性和非线性映射能力,适合用于自适应控制。

其能够通过学习和反馈调整网络参数,实现对系统的模型自适应和参数识别。

在自适应控制中,神经网络能够实时跟踪系统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控制调整,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2. 神经网络控制在优化控制中的应用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对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

在优化控制中,神经网络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优化工具,通过学习系统的状态和控制规律,找到最优的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3. 神经网络控制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中的应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在处理非线性系统时常常面临困难,而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地处理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

通过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以准确地描述和控制非线性系统的动态性质。

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中,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多变量和耦合的系统,并实现对系统的非线性控制。

4. 神经网络控制在智能控制中的应用神经网络具有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提高系统的控制能力。

在智能控制中,神经网络能够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外部环境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3篇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3篇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一)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简介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控制系统,它主要通过对数据的学习和分析,不断优化参数,最终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由多个神经元构成,每个神经元具有一定的输入和输出,它们之间通过权值连接相互联系。

通过不断地输入训练数据,系统能够自我调整,进而快速、精确地完成控制任务。

(二)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1.自适应性神经网络具有非常高的自适应能力,能自动学习和适应复杂的系统结构和变化。

2.非线性神经网络能够处理高度非线性的系统,并且能够自适应地调整变量之间的关系。

3.分布式处理神经网络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分布式处理系统,能够实时地响应和处理输入。

4.模式识别神经网络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和识别,并在数据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模型。

5.容错性神经网络由多个节点组成,如果某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1.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能够对复杂的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如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

2.数据处理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数据挖掘和决策提供支持。

3.医疗诊断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能够对医疗数据进行分析,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金融风控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能够对金融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市场趋势和风险,并在投资决策方面提供支持。

5.交通运输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能够对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和控制,优化交通路线,减少拥堵和事故。

总之,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在现代技术领域中,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系统控制的方法。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类大脑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构建的计算模型,通过学习和训练,神经网络能够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过程。

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强大学习能力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建模成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函数,通过训练神经网络使其学习到这个函数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金融交易系统等。

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神经网络控制可以根据传感器信息和环境数据实时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方向,使其具备更加智能的驾驶能力。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控制可以用于优化控制器的参数,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金融领域,神经网络控制可以根据市场数据和交易历史预测股市走势,指导投资决策,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神经网络控制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例如适应复杂非线性系统、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等,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训练时间长、成本高是其中的主要问题。

此外,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一定的不透明性,难以解释其决策过程和逻辑,这在一些对解释性要求比较高的应用场景中可能会成为障碍。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神经网络控制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改进。

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如何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泛化能力,以及如何解决神经网络模型的可解释性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神经网络控制在系统控制领域的作用。

综上所述,神经网络控制作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系统控制方法,在现代技术领域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改进。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相信神经网络控制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神经网络控制(RBF)

神经网络控制(RBF)
生物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与处理1720生物神经元的基本特征神经元具有感知外界信息或其它神经元信息的输入端神经元具有向外界或其它神经元输出信息的输出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权决定信号传递的强弱而且联接强度是可以随训练改变的信号可以是起刺激作用的也可以是起抑制作用的每个神经元有一个阀值神经元可以对接受的信号进行累积加权神经元的兴奋程度输出值的大小取决于其传输函数及其输入输入信号的加权与阈值之和13基本概念1820人工神经元的一般模型13基本概念1920神经网络的结构人工神经网络是以工程技术手段来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的结构与特性的系统
17/20
1.3 基本概念 生物神经元的基本特征
神经元具有感知外界信息或其它神经元信息的输入端 神经元具有向外界或其它神经元输出信息的输出端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权)决定信号传递的强 弱,而且联接强度是可以随训练改变的 信号可以是起刺激作用的,也可以是起抑制作用的, 即连接权的值(权值)可正、可负 每个神经元有一个阀值 神经元可以对接受的信号进行累积(加权) 神经元的兴奋程度(输出值的大小),取决于其传输 函数及其输入(输入信号的加权与阈值之和)
4/20
1.1 概述
神经细胞利用电-化学过程交换信号。输入信号来自另一些神 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也就是终端)和本神经细胞的 树突相遇形成突触(synapse),信号就从树突上的突触进入本细胞。 信号在大脑中实际怎样传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就我们而言, 重要的是把它看成和现代的计算机一样,利用一系列的0和1来进行 操作。就是说,大脑的神经细胞也只有两种状态:兴奋(fire)和不 兴奋(即抑制)。发射信号的强度不变,变化的仅仅是频率。神经 细胞利用一种我们还不知道的方法,把所有从树突上突触进来的信号 进行相加,如果全部信号的总和超过某个阀值,就会激发神经细胞 进入兴奋(fire)状态,这时就会有一个电信号通过轴突发送出去给 其他神经细胞。如果信号总和没有达到阀值,神经细胞就不会兴奋 起来。这样的解释有点过分简单化,但已能满足我们的目的。 。

神经网络控制3篇

神经网络控制3篇

神经网络控制第一篇:神经网络控制概述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控制手段,其核心在于搭建一个具有学习、自适应、优化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将其作为控制器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控制。

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控制具有以下优势:1. 在任务未知或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神经网络控制也可以实现对控制系统的控制。

2. 可以自适应地调整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以适应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时变、不确定等特点。

3. 神经网络控制可以通过学习获取控制规律,避免了传统控制方法需要手动设计控制策略的繁琐过程。

常见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包括前向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等。

这些方法均基于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可根据实际控制需求和系统特点进行选择。

总的来说,神经网络控制作为一种新兴的控制手段,在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第二篇:神经网络控制应用案例神经网络控制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以下重点介绍几个典型案例。

1. 飞行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控制被广泛应用于飞行控制系统中,用于解决飞行器对大气、地形、升力等复杂环境的感知和响应问题。

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和优化,可以实现飞行器自适应控制,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精度。

2. 工业自动化领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神经网络控制可以用于匹配控制、运动控制、负载估算等多个方面。

通过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对不稳定工况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域神经网络控制也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域,通过神经网络对各类传感器数据的学习和处理,实现对家庭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质量和便捷性。

第三篇:神经网络控制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网络控制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模型优化未来的神经网络控制将更关注模型的优化和简化,以提高计算效率和控制精度。

《神经网络控制》课件

《神经网络控制》课件
1 神经网络控制的局限性
神经网络控制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对模型的训练和调整要求较高。
2 神经网络控制的挑战
在复杂系统的实时控制和稳定性问题上,神经网络控制仍然面临挑战。
3 神经网络控制未来发展的方向
未来,神经网络控制将更加注重与其他控制技术的结合,如模糊控制、强化学习等。
总结
神经网络控制的优势 和局限性
《神经网络控制》PPT课 件
# 神经网络控制PPT课件
介绍神经网络控制
定义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是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设计控制器,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优化。
神经网络控制的作用和优势
神经网络控制具有非线性建模能力和适应性,可以处理复杂系统和非线性控制问题。
神经网络控制的发展历程
神经网络控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如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 等。
神经网络控制具有非线性建模 能力和适应性,但对数据和计 算资源要求较高。
神经网络控制的发展 前景
神经网络控制在自动化控制领 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与 其他技术相结合。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研究神经网络控制与其 他控制技术的融合,提高控制 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是神经元,其模型
前馈神经网络和反馈神经网络
2
和激活函数决定了神经网络的行为和表 达能力。
前馈神经网络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向单一
的网络结构,而反馈神经网络具有循环
连接,在动态系统的控制中应用广泛。
3
训练神经网络的方法
常见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包括反向传播 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用于 调整网络参数以实现优化和学习。
神经网络控制实例
倒立摆控制
自适应神经网络PI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摘要: 神经网络控制,即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或简称神经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神经网络这一工具对难以精确描述的复杂的非线性对象进行建模,或充当控制器,或优化计算,或进行推理,或故障诊断等,亦即同时兼有上述某些功能的适应组合,将这样的系统统称为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

本文从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控制理论如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详细的论述了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以及发展。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过程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

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中的学科。

它汇集了包括数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研究成果。

在控制领域,将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学习控制系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

神经控制是有学习能力的,属于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

神经控制发展至今,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

如神经预测控制、神经逆系统控制等。

生物神经元模型神经元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人脑大约含1012个神经元,分成约1000种类型,每个神经元大约与102~104个其他神经元相连接,形成极为错综复杂而又灵活多变的神经网络。

每个神经元虽然都十分简单,但是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之间、如此复杂的连接却可以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行为方式,同时,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与外部感受器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连接方式也蕴含了变化莫测的反应方式。

图1生物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为多输入、单输出,神经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来看,信息的处理与传递主要发生在突触附近,当神经元细胞体通过轴突传到突触前膜的脉冲幅度达到一定强度,即超过其阈值电位后,突触前膜将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传递的化学物质,突触有两种类型,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前者产生正突触后电位,后者产生负突触后电位。

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义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目前国际上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交叉学科。

为了模拟大脑的基本特性,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提出来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是在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智的认识理解基础之上模拟其结构和智能行为的一种工程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义不是统一的,T.Koholen对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义:“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具有适应性的简单单元组成的广泛并行互连的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系统对真实世界物体所作出的交互反应。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人工神经网络(articles neural network,ANN)结构和工作机理基本上以人脑的组织结构(大脑神经元网络)和活动规律为背景的,它反映了人脑的某些基本特征,但并不是要对人脑部分的真实再现,可以说它是某种抽象、简化或模仿。

神经网络在2个方面与人脑相似:(1) 人工神经网络获取的知识是从外界环境中学习得来的。

(2) 互连神经元的连接强度,即突触权值,用于存储获取的信息。

他既是高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又是自适应组织系统,可用来描述认知、决策及控制的智能行为。

神经网络理论是巨量信息并行处理和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基础。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1、并行分布处理: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的并行结构和并行处理能力。

这特别适于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

各组成部分同时参与运算,单个神经元的运算速度不高,但总体的处理速度极快。

2、非线性映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固有的非线性特性,这源于其近似任意非线性映射(变换)能力。

只有当神经元对所有输入信号的综合处理结果超过某一门限值后才输出一个信号。

因此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高度非线性的超大规模连续时间动力学系统。

3、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合的集成:在神经网络中,知识与信息都等势分布贮存于网络内的各神经元,他分散地表示和存储于整个网络内的各神经元及其连线上,表现为神经元之间分布式的物理联系。

作为神经元间连接键的突触,既是信号转换站,又是信息存储器。

每个神经元及其连线只表示一部分信息,而不是一个完整具体概念。

信息处理的结果反映在突触连接强度的变化上,神经网络只要求部分条件,甚至有节点断裂也不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具有鲁棒性和容错性。

4、 具有联想存储功能:人的大脑是具有联想功能的。

比如有人和你提起内蒙古,你就会联想起蓝天、白云和大草原。

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馈网络就可以实现这种联想。

神经网络能接受和处理模拟的、混沌的、模糊的和随机的信息。

在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模式识别、景物理解、不完整信息的处理、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

5、 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根据外界环境输入信息,改变突触连接强度,重新安排神经元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自适应于环境变化的目的。

6、 软件硬件的实现:人工神经网络不仅能够通过软件而且可借助软件实现并行处理。

近年来,一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硬件实现已经问世,而且可从市场上购到,这使得神经网络具有快速和大规模处理能力的实现网络。

许多软件都有提供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工具箱(或软件包)如Matlab 、Scilab 、R 、SAS 等。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数学模型神经元是神经网络操作的基本信息处理单位(图2)。

神经元模型的三要素为:(1) 突触或联接,一般用,表尔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联接强度,常称之为权值。

(2) 反映生物神经元时空整合功能的输入信号累加器。

图2 一个人工神经元(感知器)和一个生物神经元示意图(3) 一个激活函数用于限制神经元输出(图3),可以是阶梯函数、线性或者是指数形式的函数(Sigmoid 函数)等。

图3 激活函数:(a)阀值单元 (b)线性单元 (c)(d)非线性单元:Sigmoid 函数图3是神经元的基本模型,图5是多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示意图,其中12,,,n x x x 为输入信号,对应于生物神经元的树突输入,其他神经元的轴突输出;i u 为神经元的内部状态;i θ为阀值;ij w 为神经元i 和神经元j 的连接权值,其正负分别表示兴奋和抑制;()f •为激活函数,也称变换函数或传递函数;i y 为输出。

这个模型可以描述为:图4 神经元的基本模型图5 多层人工神经网络示意图常见神经元响应函数(4)非线性单元:Sigmoid 函数(a )s e s -+=11)(σ (b ))tanh()(s s βσ=神经网络基本学习算法有教师学习(监督学习)无教师学习(无监督学习)a 期望输出强化学习(再励学习)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应用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几乎包括各个方面。

半个世纪以来,这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就应用的技术领域而言有计算机视觉,语言的识别、理解与合成,优化计算,智能控制及复杂系统分析,模式识别,神经计算机研制,知识推理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

涉及的学科有神经生理学、认识科学、数理科学、心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光学、动力学、生物电子学等。

美国、日本等国在神经网络计算机软硬件实现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并逐步形成产品。

人工神经网络在数据挖掘中主要应用于数据的分类和预测,在分类方法中,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分类的精度和预测的准测度。

人工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随机森林等其他先进算法的结合,产生更为精确地算法,在R的galgo包(主要应用于生物信息学)中已经体现出来。

神经网络应用于系统辨识与控制的优点:无须数学建模,只需在线或离线学习训练,同时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容易和其他控制方式结合。

1数字识别◆每一网格的明暗度经光电器件转换成电信号◆神经网络(NN)的输入与网格阵列一一对应◆输出电平高低的组合对应要识别的数字◆用数字样本和标准输出对NN进行训练2系统辨识3专家控制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方向1、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利用神经生理与认知科学研究人类思维以及智能机理和利用神经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用数理方法探索功能更加完善、性能更加优越的神经网络模型,深入研究网络算法和性能。

如:稳定性、收敛性、容错性、鲁棒性等;开发新的网络数理理论,如:神经网络动力学、非线性神经场等。

2、人工神经计算和进化计算要把基于链接主义的神经网络理论、基于符号主义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理论和基于进化论的人工生命这3大研究领域,自发而有机的结合起来。

建立神经计算和进化计算的数学理论基础。

“并行分布处理(PDP)”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自组织的特点,这是一种提高计算性能的有效途径,是神经网络迫切需要增强的主要功能,必须加以重视,同时,还应寻找其他有效方法,建立具有计算复杂性、网络容错性和坚韧性的计算理论。

进一步研究调节多层感知器的算法,使建立的模型和学习算法成为适应性神经网络的有力工具,构建多层感知器与自组织特征图级联想的复合网络,是增强网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重视链接的可编程性和通用性问题的研究,从而促进智能科学的发展。

3、神经网络计算机的实现神经网络结构和神经元芯片的作用将不断扩大。

神经网络结构的研究是神经网络的实现以及成功地实现应用的前提,又是优越的物理前提,他体现了算法和结构的统一是硬件和软件的混合体,未来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信息处理功能体,将系统、结构、电路、器件和材料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构有关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在硬件实现上,研究材料的结构和组织,使他具有自然地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关于自己对人工神经网络的认知(1)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很大程度依靠算法的改进和计算硬件速度的发展;概率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及与其他新技术的结合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2)人工神经网络虽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认为各种识别工作都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来实现的观点是不成熟的。

(3)神经网络搭建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隐层单元个数的选择,而目前仍然没有该选择的理论依据;另外,输入层、输出层的确立往往依不同的设计人员而有不同的选择方式,因此,针对一个问题而建立的不同神经网络可能有多种,从而使得网络的识别能力存在差异。

(4)网络的训练和仿真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有很大的依赖性。

如果两种样本的数量、类别不完备,网络的训练将存在缺陷,甚至达不到设计目的。

因此,使用神经网络技术,前提是有良好的数据样本基础。

总之,人工神经网络特有的非线性适应性的信息处理能力,克服了传统人工智能方法对于直觉信息处理方面的缺陷(如模式、语音识别、非结构化信息等),使之在神经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组合优化、预测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