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五章_学习动机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
1.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的概念: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心理特点,是在学习
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
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
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唤起和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3、相关资料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 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 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 将如何行为。他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 在于个人。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程度等 都是环境原因。若是环境原因,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 不负什么责任。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 等都是个人原因。若是个人原因,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 责。
(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 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②诱因是引发个体行为的外界原因。按内容 可分为:理智的诱因、情绪的诱因、社会的 诱因。按性质可分为积极的诱因和消极的诱 因。 学习诱因: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需要与学习诱因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作 用决定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直接性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学习动机直接相关的, 是为获得高分、赞赏、奖励、避免受惩罚而努力学习 的动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于学 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自己长远目标的价值。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直接学习动机以外,还包括为 祖国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繁荣承担的社会责 任。间接性学习动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加强。 4、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5、学习动机的职业性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4
2、动机的定义与作用
(1)定义: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 个体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 部动力。 (2)动机的作用: ①激发行为 ②行为定向 ③维持行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16
二、 学习动机的理论
• • • • (一)强化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归因理论;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17
(一)强化理论
• 行为主义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 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强化是引起动机的主 要因素 • 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 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 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 复的可能性,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得到某 种报偿。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29
• 班杜拉不仅指出结果期待会对人的行为发生 重要的影响,而且强调效能期待(即自我效 能感)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 • 以往动机理论的研究停留在提供什么强化才 能促进行为上。但是,人在掌握了相应的知 识和技能,也知道了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 结果之后,并不一定去从事某种活动或作出 某种行为,因为这要受自我效能感的调节。 • 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每个学生的理想,但力 不从心之感却会使人对学习望而生畏。所以 ,在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时,自我 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 诱因具有诱发或激发个体产生目标指向行为 的作用,诱因的作用因人而异。
教科院《教育心理学》(研)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1、什么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在高等院校这个的定情镜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特色是“高”与“专”(3)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4)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原则和方法?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5)教育性原则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5)测量法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5、试述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1、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方面:青年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机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3、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目前我国的非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深化改革。
大胆创新的问题。
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需要在改革中提高。
而这些课题的讨论和确定,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参与。
此外,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利于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水平,提高大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书育人,并把教书育人提高到更科学的高度;有利于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自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②诱因是引发个体行为的外界原因。按内容 可分为:理智的诱因、情绪的诱因、社会的 诱因。按性质可分为积极的诱因和消极的诱 因。 学习诱因: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需要与学习诱因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作 用决定学习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内容的关系, 分为近景学习动机与远景学习动机
学生为尽可能好运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内 容、教学大纲,去争取好成绩,称为近景 学习动机。而为争取未来的理想工作,优 厚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为祖国的强 盛而努力的学习动机则为远景的。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学习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研究表明,大学生有四种主导性学习动机:求知探索的 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需要的动机、自尊自 主的动机。 2、学习动机的复杂性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四大类: 第一类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第二类是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 第三类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第四类是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2、归因的动机效果
个人若把成功的原因归属于内部原因,则 将来类似行为的动机大大增强。若归属于 外部原因,则对后来的行为动机影响不大。 在失败时个人若归因为内部原因,则感到 无能与顺从,内疚,甚至有负罪感。对行 为动机起削弱作用。若归结为外部原因, 个人会感到愤怒、无奈、惊异等。对行为 动机影响不大。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
1.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的概念: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心理特点,是在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1、高等教育的特点?P9答:(1)、在教育任务上,(2)、在培养对象上,一般为身心发展趋于成熟18岁以上青少年(3)、有三大社会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4)、在地位作用上,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居于首要位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5)、在培养方式上1)、在传授千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讲科学研究引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2)理论联系实际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P13答:(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道德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3、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7-27答:(1)、测量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2)、优点:1)、所用的标准化测验编制十分严谨、效果可靠2)、结果的量化程度高,具有相对稳定性,结果处理十分方便3)、有设立好的常模,可直接进行比较,简便省力(3)、不足:1)、属间接测量,即通过对行为的测量推断要测量的心理2)、不可避免的受到经验和文化条件的影响3)、对施测者和测验的编制、选用具有较高的要求(4)、应注意的问题:1)、确立对待测量的正确态度2)、编制符合要求的测验3)、保证测验的严格施测与客观评估4、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28-34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2)、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和社会性特点3)、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能力3)、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胜任能力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2)、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4)、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5)、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法第二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1、什么是个别差异?P42答:指不同个体间在身心方面相对稳定的差异2、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如何形成的?P43答:主要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3、怎样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P44答:(1)、认知方式差异(2)、性别差异(3)、成就动机差异4、怎样因材施教?P52答:(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学要点(最新)(考核知识点)教学目标总目标:通过教学,使青年教师掌握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确立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具体目标:1、能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能准确理解并掌握高校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教学设计与测评的基本原理。
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解释、说明和辨析。
4、能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搞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般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主张和分析依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内容一、心理学与高等教育1、心理学概论(第一章)(1)心理学的概念;(2)个体心理的四个方面;(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4)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2、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原则与具体方法;(4)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第三章)(1)教师的社会角色及作用,职业角色的形成;(2)教学反思的涵义、过程、成分、方法;(3)教师威信(形成、维护和提高)与师爱。
二、高校学习心理1、学习心理概论(第四章)(1)狭义学习的概念,学习的一般分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第五章)(1)学习动机的涵义、基本结构、种类,成就动机及应用,归因理论;(2)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3、学习迁移及其促进(第六章)(1)学习迁移的定义、分类、作用,学习迁移的的理论观点;(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分析——学习动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考点分析——学习动机在各省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习动机为考察的热门考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难点。
主要考察的知识点包括: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学习策略、学习迁移等。
常考题型多样,涉及客观题、简答、论述以及案例分析题,考生在复习时不但要准确识记,更要与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在熟记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灵活把握。
考点1: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曲。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
例题1: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答案为B。
本题的重点在于对动机曲线的把握,与此同时,应审好题目,比如上题要求选出的是“说法错误”的选项,考生在考试时应切记不能因为马虎或身体不全而轻易失分。
考点2:学习策略本处考察的难点在于各种学习策略的区分与运用,例如什么是元认知策略、什么是精加工策略等等,还要能够对各种学习策略进行综合运用。
例题2:学习时,学习者利用一定的记忆术帮助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解析:本题答案为B。
利用记忆术可以有效地将头脑中的知识与新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使新信息得到深层次的加工,本题考察点在于各种学习策略概念的理解与辨析,考生须准确理解与把握。
考点3:学习迁移此处常考题型为客观题,重点在于对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等现象的区分,考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种迁移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准确掌握。
例题3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选择)(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先天和后天规律(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规律(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四)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简答)(一)大学生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二)大学生求知欲与识别力之间的矛盾(三)大学生渴望独立和依然依赖的矛盾(四)大学生情绪与理智的矛盾(五)大学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六)大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把握)(一)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二)记忆的敏捷性和准备性迅速增强(三)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第三节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一、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判断对错)(一)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二)大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三)大学生情绪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大学生情绪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五)爱情逐渐成为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六)大学生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第一节学习心理概述二、学习的分类(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学习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理论)有效地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建议看)①要就事论事,使被罚者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所在,即要将罚与教育结合在一起,使受罚者的消极情绪与自己的所作所为联系在一起。
②防止惩罚的程度太轻。
惩罚太轻往往出现在受罚的行为存在着其他强化之时。
③防止惩罚后奖赏。
④不同时间场合、不同教育者之间惩罚要有一致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5第五章
第四节 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格思里和华生一样坚持研究行为 第一本著作:《行为方面的普通心理学》 经典拙作:《学习心理学》 理论简单,解释性差;其发展的疗法影响
较大
一、基本观点 1、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某一动
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 往也随之发生。 2、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 3、刺激:指组成刺激情境的大量刺激要素。 4、动作反应:指个别的肌肉动作。 5、学习就是在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 6、伴随性,时间上的紧密联系
—联结加强或者消退 准备律:对刺激和行为联结的准备性;与需要有
关;例如:大Biblioteka 准备性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 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晚年与早期的观点差异 开始重视人类学习的中介因素:
即人的观念、思想和判断 理由如右图所示 1、动物学习曲线不是直线下降 2、多次完成之后仍不免与失败 3、情景的相似性与问题解决的
桑代克兴趣十分广泛,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 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 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
一。 一些史学家将他划归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但
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更象行为主义学派的人物,可 他本人却认为他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学派。
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干扰理论) S-R的联结中R被R’代替,R则消退或者遗忘 不认为消退是强化消失导致的
四、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没有改变行为 而是改变了刺激情境 动物得到食物改变了饥饿的情景,故饥饿的情景和取
食形成了联结 动物改变追车的行为是因为惩罚改变了追车的情景 开车S,追车R 开车假惩罚S’,退缩R’ 所以惩罚的方式至关重要
关系
三、评价 贡献 1、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 2、引入生物生理学概念,基于实验的客观性,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过程中的因素]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五章学习过程中的因素第一节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基本问题(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它对人的活动能增添力量并使之具有方向性,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正确的或高尚的学习动机和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
判断学习动机正误或高尚与低下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和集体。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应付测验或为博得老师的好评等。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实现个人对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主导性的学习动机和辅助性的学习动机。
人的动机虽多种多样,但在一定的时期或某个特定的活动上总是有一种或一些动机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人的活动起着主要作用,制约着活动驱力的大小、久暂以及活动的方向,这就是主导性动机。
其他动机则处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称为辅助动机。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来划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学习本身就能使其得到满足,无需外力的作用,也不必施以外部的报酬和奖赏而使之产生某种荣誉感。
外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父母的嘉奖等。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塞利格曼1967年的研究
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
在受到多次挫折之后产生的对应付情境的
无能为力感。
用归因理论分析习得性无助现象。
学习动机
习得性无助
动物的习得性无助。(跳蚤变成了爬蚤) 学业习得性无助。
社交习得性无助。
成就状态 成 功
原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例
子
小明擅长数学 小明复习得很充分 这次考试太容易了 这次考得好,太运气了 小明不擅长数学 小明我准备得不充分 这次考试太难了 这次我很不走运
失 败
2.归因原因的维度
控制点 内部 外部 稳定
稳定性 不稳定
可控性 不可控 可控
认知
情绪
行为
成就目标对学习行为影响
内隐智能观 目标导向 现有能力知觉 行为模式
实体理论 (智力是固定的)
成绩目标 (目标在于获得 能力的积极评价/ 避免消极评价)
高知觉
自主倾向 (寻求挑战,高坚持性) 自弃无助 (回避挑战,低坚持性) 自主倾向 寻求挑战、激励学习,高 坚持性
低知觉
增长理论 掌握目标 高知觉 (智力是可以训练的) (目标在于增长能力) 低知觉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是失败之母
成功是成功之母
分析
1.花钱进重点中学,是否对孩子就
是有益的? 2.排分板好不好?
为了摆脱习得性失助感: 要改变失败结局不可控制、不可改变的认识(归因 方式)。 要使其相信他的努力是有效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
做自己愿意做或 自己决定做的事 受到外界压力去做 事时
高内在动机, 主动、热情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动机_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复杂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
(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3)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
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内在需要所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
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
(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3)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4)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
习题:1. 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A.认知内驱力B. 兴趣C. 求知欲D. 成就感2.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A.附属内驱力B. 求知内驱力C. 自我提高内驱力D. 欲望内驱力3.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学习动机B. 认知内驱力C. 自我提高内驱力D. 附属内驱力4. 小学生为了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这种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B. 自我提高内驱力C. 附属内驱力D. 交往的需要5. 学生为了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动机?A.内部动机B. 外部动机C. 认知性动机D. 交往性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复习要点
1st第五章 学习动机重要指数 ★★★★★1. 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构成动机的基本要素是内驱力和诱因。
①内驱力是引起动机的内部因素,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部因素。
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持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个外在的表扬、奖励无关。
2. 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它是为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3. 学习动机的分类:①奥苏伯尔对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驱力、附属内驱力。
②布罗菲的学习动机分类:普遍型学习动机、偏重型学习动机。
4. 学习动机的作用:决定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影响学习的效果。
5.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①主观因素:学生的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志向水平与价值观、焦虑程度等。
②客观因素: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内部动机相关,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外部动机相关)、学校教育。
学习动机理论6. 强化论:①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②主要观点: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的概率,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人之所以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程度。
③主要评价:强化论只重外在学习动机而忽略内在的学习动机,忽视甚至否认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主动性。
★7. 自我效能论:①代表人物:班杜拉②主要观点:当一个人面对一项挑战性工作时是否主动地全力以赴,取决于他对自己自我效能的评估。
③自我效能的定义:自我效能是指个人根据以往多次成败的经验,确认自己对某一特定工作是否具有高度效能,即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举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④一个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对强化的期望即是行为的先行因素。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答: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
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
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
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汇总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章节复习汇总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 心理动力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是个体积极的源泉。
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识过程。
5.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6. 情绪是对客观事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7. 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意志常常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8.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1 / 99.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 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心理学有时也可以叫做行为科学。
11.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 德国著名的心理薛家冯特 1879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练习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
〔1〕“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
〔4〕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
〔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
马斯洛、罗杰斯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心理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两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
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
〔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后又出版了《双生子的测量》、《教育原理》、《智力测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23]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
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考前预测班热报,快速精准的把握行测考点、传授快速解题技巧,点透申论答题思路及方法、预测命题一、选择题
1.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B.避免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3.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
A.认识动机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
6.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
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8.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
9.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
1O.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利用( )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B.直接转化途径C.间接发生途径
D.间接转化途径
11.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1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
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
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16.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
17.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18.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19.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o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20.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B.50%C.75%D.1oo%
二、填空题
1.(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3.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二是( )和( )的学习动机;三是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四是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4.( )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
5.美国心理学家(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6.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 )、( )。
7.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8.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 )。
9.创设问题情境,实施( ),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 )。
10.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
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 );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 ),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