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教学设计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高中地理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二讲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第二讲自然灾害与我们一、个人应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要诀”1.学: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注意收听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
3.备:做好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术准备。
4.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5.报: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6.抗: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自然灾害一旦发生,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灾害期间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二、防洪准备1.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安排部署,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
2.发生险情要及时报告,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
3.洪水即将来临,要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4.在室外,则要避开大树、电杆、变电器等比较容易招引雷电的地方。
5.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
6.要保护水源,饮用水要用漂白粉消毒,并一定要烧开。
7.学会如何抢救溺水者。
三、防震准备1.地震发生时保障安全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的反应。
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躲避;在室外,要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办公室内,要躲藏在办公桌下,一待地震停止即从楼梯迅速撤离;在影剧院、体育馆的观众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安全处。
考点| 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考点整合] 一、用网络法联系记忆避震中的避险抉择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三、震后救助1.自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2)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用毛巾、衣袖捂住口鼻。
高中地理第4章防灾与减灾第3节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4章防灾与减灾第3节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湘教版选修51.明白有关自然灾害的预防及警备知识。
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及救助溺水者的要领。
(重点)3.掌握地震产生时的应对要领。
(重点)[基础·初探]课本整理1面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要诀阅读课本P92~P93第4段,完成下列标题:1.学: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通常注意收听国度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公布的自然灾害信息。
3.备:根据自然灾害的产生成长环境,做好个别、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能准备。
4.察:注意查看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5.报:一旦发觉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恐慌,而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6.抗:自然灾害一旦产生,要组织大众和个别自卫。
7.避:自然灾害一旦产生,要组织大众举行避灾。
8.断: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在灾害时期,实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个别和家庭的经济损失,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正误鉴别:(1)当听到社会上有人说要产生灾害时,要马上做好防灾准备。
( )(2)本地震灾害产生后要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
( )【提示】(1)×国度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公布的自然灾害信息才是准确的。
(2)×地震灾害灾后互救原则是: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护职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步队。
课本整理2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要领阅读课本P93第5段~P94第2段,完成下列标题:1.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遵从本地政府和社区的部署部署,有序地举行职员和产业转移。
2.产生险情要实时报告,在有关部门的联合组织下抢险救灾。
3.洪水即将来暂时,有序地将职员和产业向高处转移。
4.在室外,则要避开比较简略招引雷电的地方。
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相近小山丘上暂避。
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教学设计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讲述】自然灾害的类型划分,由于分类的角度不同,类型也就不一样。 【思考活动】下面是研究者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些其他分类。你知道这些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请把它写在下 表的空格中。 自然灾害类型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点拨】 自然灾害的类型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分类依据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自然灾害波及范围 陆地地形类型 自然灾害出现时问的先后和灾因 自然灾害出现时期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度) 分类依据
【学生看书后回答】 (1)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热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温带风暴潮。 (3)危害:不仅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而且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 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过渡】海啸是另一种形式的巨大波浪。 【投影】印度洋海啸图片 【板书】2.海啸 【阅读】阅读课本 20~21 页材料“海啸是怎么回事” ,说明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海啸的危害。 【学生回答】 (1)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 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2)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过渡】近年来,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海洋灾害还有赤潮。 【板书】3.赤潮 【投影】图 1-23 渤海赤潮合成卫星图像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教学设计 3.1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点拨】1. 1980~1988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多,1960~1969年这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2.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往往是该地域经济比较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6)东南亚和大洋洲:洪水、地震、滑坡和干旱是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灾害,其次是火山喷发和流行病、海啸等
(7)西亚和北非:洪水和地震破坏最重
(8)西非和东非:干旱和流行病最严重
(9)南部非洲:Βιβλιοθήκη 带气旋、洪水和干旱是破坏巨大的灾害种类。流行病、洪水、干旱和热带气旋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惨重
【课后探究】
2008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遭受罕见的雪灾。这次雪灾给我们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请同学根据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来谈谈这次雪灾的成因以及对我们国家所产生的危害有哪些?并且思考:如果是同样大的雪,降在我国东北地区,那么还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吗?为什么?
【思考活动】读下表,回答问题。
1960--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
时段
1960—1969年
1970—1979年
1980--1988年
1989—1998年
灾害事件(次数)
16
29
70
53
经济损失(亿美元)
504
969
1538
4793
保险理赔(亿美元)
67
113
310
1069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多,哪个时期发生得最少?
高中地理 4. 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 湘教版选修5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应对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例和方法; 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3.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办法,现场演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典型例子,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时冷静的心态和机敏的反应;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的积极态度、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减灾防灾、人人有责”的意识,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b5E2RGbCAP3.强化生存本领意识,强调生存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教案重点]1.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态度2.应对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教案难点]如何将应对自然灾害的正确办法和意识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当中,形成生存本领。
[教案媒体与教具]课本插图以及师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减轻自然灾害既是各级政府、科学家、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行动密切相关。
当灾害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p1EanqFDPw【板书】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案例分析】阅读以下两则案例,从中你悟出哪些道理?案例一:一人跑出全家得救秦振英,唐山钢铁公司工作;唐山地震前住在秦庄北街28号,住平房,烈度十度区。
“震前我家住的四间平房是刚刚盖起的新房,地震时我被惊醒,当时我反应很快,迅速从窗户跳出,我爱人也想随着外逃。
然而仅仅几秒钟之差,房子就倒了,她被压在墙角。
这时大女儿也被砸在炕沿下,住在西屋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想往外跑没有成功,跳窗时被水泥檩砸伤腰部,另外两个儿子还平躺在炕上,身上也压着水泥檩,所幸的是下面有掉下的碎石架着,所以砸的力量不太大,当时尽管没有生命危险,可是靠自己力量又没法出来。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教学设计 湘教新课标 选修5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教学设计湘教新课标选修5[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2.了解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坚信发展高新科学技术进行防灾减灾是一条必由之路;3.掌握一些阅读卫星图片的简单方法以及高新科学技术防灾减灾工作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资料,用实例说明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设想人类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3.通过当地防灾减灾活动中高新科学技术的使用情况,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防灾减灾当中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对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2.了解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贡献,感悟科学创造之伟大;3.增强学习科学、服务社会的信念,进一步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教学难点]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当中应用的原理2.对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前景的设想。
【导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和危害严重的国家,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对重大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评价,为政府和有关部分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使防灾、减灾和救灾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板书】一、发展高新科学技术是防灾减灾的必由之路【阅读】阅读课本教材P84材料“张衡与地动仪”和P85~86材料“我国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
让学生从时间角度感受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感受人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与努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献身科学技术的志向。
【板书】1.科学技术在人类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现在减灾系统工程总结:自然灾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因此除了高新科学技术以外,还需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整个灾害系统的规律,统筹安排,采取多个途径、多种措施,形成结构完整、有序运作的减灾系统工程。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4.3 自然灾害和我们-学案(无答案)
自然灾害与我们【学习目标】1.明确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与互救常识、方法。
2.通过收集资料,相互交流应对自然灾害的典型实力和方法;3.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时冷静的心态和机敏的反应;强化生存本领意识,强调生存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重难点】地震的自救【学习过程】一、课前思考1.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
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①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处转移。
②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③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
④洪水过后,要服用。
2.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3.地震发生又有什么危害呢?城市:山区:海上:二、知识梳理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灾难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虽然灾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灾害事故是可以防范的,有效的防护措施能降低灾害事故所带来的损害。
面对自然灾害,你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救吗?思考:1.地震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将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就会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为了能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我们应当如何自救呢?2.假如在你们的学校有一次洪水中自救的探讨比赛,你会说出那些让老师信服的方法?3.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①保障安全的关键切断______________、气源,防止_________远离______、窄小胡同、______、变压器、_______、河岸边保持_____________的头脑,做出敏感反应三、合作探究方式空间选择行动方式注意事项四、自主展示1.谈一谈你曾经经历过那些自然灾害?请与同学分享一下!2.由各小组出人,演示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你应该怎么防范?(用身边的工具)【巩固练习】一、慧眼辨别1.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A.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紧B.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C.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D.在室内时,躲在与龙卷风方向相同的小房间内2.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3.海啸多发地区,哪种型式的建筑能减轻海啸带来的灾害()4.假若洪水来临,正确的应对办法是()A.抓紧逃往地势较高的江河大堤上B.洪水猛涨时,抓紧到附近的小山丘上暂避C.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一定要沿山谷中的旅游路线撤离D.洪水汹涌时,抓住机会,游泳逃生5.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对溺水人员施行人工呼吸C.划船、游泳去救人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6.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逃生。
新编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教案目录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案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案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教案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案4.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教案4.2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案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广泛性、频繁性、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的特点,强化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习惯。
3.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可减轻性特点,坚定学生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并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世界共同合作的观点。
[教学重点]①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
湖南教育出版社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我们-市赛一等奖
湘教版选修Ⅴ第四章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与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解读1.课程标准: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课标分析:(1)本条标准旨在通过案例教学法,了解灾害发生的危害、原因,掌握灾害时的应急逃生能力,探究防灾减灾的措施。
本节内容主要是技能2.教学指导意见:1.了解在灾害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常识和方法。
2.掌握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正确方法。
意见解读:教师应该提供典型灾害案例供学生讨论,借助图片、影像,或者现场演练的方法,掌握灾害发生时自救和互救的技能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湘教版选修Ⅴ第四章第三节,是整本书的最后一节。
这节课重在表达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教材内容的结构为总分模式,首先告诉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十个字:学、听、备、察、报、抗、避、断、救、保。
这是宏观适应于各种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
然后教材列举了具体应对洪水和地震的正确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模拟、演练等方式了解科学的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能。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学习已经对主要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危害、过程、原因有了较理性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体验非常有限,面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我们个人应该如何面对,学生只有一些常识记忆,没有经验之谈。
针对这一现状,本课以发生在衢州九华乡大侯溪的一次严重的山洪泥石流为教学情境,利用课余时间,带领12位同学来到九华乡大侯溪,通过考察地形地质,采访村民,观察村庄的相关宣传等方法,获得了丰富的真实的资料,期望从乡民的经验中得到应对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目标1.以身边的案例作为本课载体,小区域的时间空间事件展开,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观看采访视频,阅读文字和图片素材,归纳山洪泥石流带来的危害,分析山洪泥石流的成因。
3.通过观看采访视频,归纳山洪泥石流的发生征兆。
通过比较评价两种逃生行为,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树立积极的求生态度,培养了人文关怀。
自然灾害与我们-湘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自然灾害与我们-湘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1. 课程框架•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产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学习科学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授课方式: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材:《湘教版选修五》第四单元“自然灾害与我们”;•时间分配:共计3学时。
2. 教学内容2.1 自然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两种类型:•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地震、火山爆发等;•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风暴潮、暴雨等。
2.2 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包括以下几种:•地球内部动力学因素;•大气环流和海洋运动因素;•生物、人类活动等因素。
2.3 防治自然灾害的方法防治自然灾害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监测预警;•建设防护工程;•植被恢复和自然生态育种。
2.4 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自然灾害会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影响,包括以下几种:•人员伤亡和失踪;•财产损失;•社会稳定性破坏;•环境污染和破坏。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们对自然灾害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究自然灾害的欲望。
3.2 展开环节3.2.1 自然灾害的类型(20分钟)通过讲解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定义、特点和例子,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3.2.2 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30分钟)介绍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们了解到自然灾害是产生于地球的不同环境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2.3 防治自然灾害的方法(40分钟)讲解监测预警、建设防护工程和生态育种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和思考不同方法的效果和适用范围。
3.2.4 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和影响(30分钟)结合具体的灾害事件,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和影响。
3.3 总结环节通过课堂小结和互动答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类型、产生原因、防治方法和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理解和掌握。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 课件(湘教版选修5)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课标解读
1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自然灾害,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 和应急措施。 2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中的求生技 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的积极态度、互帮互助的精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演示结束
课 时 作 业
XJ·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1.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预防及 1.应对洪水灾害的 抗御知识。 正确方法。(重点) 2.了解应对洪水灾害及抢救溺 2.应对地震灾害的 水者的方法。 正确方法。(重点) 3.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神和“减灾防灾、人人有责”的意识,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 害的坚定信念。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XJ·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选修Ⅴ 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新课导入建议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 这个时候,在场的人如果有一定的常识,组织大家开展自救 和互救,就能减少损失,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作为未来的 建设者,高中生有责任、有义务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能主 动的充当防灾减灾的宣传员。 思考: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五教学设计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自然灾害的类型,解释每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世界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洪涝、地震、海啸、蝗灾等灾害图片、音像资料、动画课件的呈现,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着感性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灾害及其关联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树立全球合作,共同防灾、减灾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气象灾害的灾因、灾兆和分布
2.地质灾害的灾因、灾兆和分布
[教学难点]
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热带洋面的空气漩涡,受低气压影响。
危害
农作物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
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
强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分布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
②干旱区发生的干旱不算干旱,湿润区发生的干旱才算干旱……( )
③一般来说,达到干旱标准的干旱都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因此,对干旱和旱灾没有必要进行严格区分……………………………………………( )
④少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城市火灾及农林病虫害等次生灾害…… ( )
【点拨】①√②×③×④√
【承转】水过少导致干旱,水过多则就会出现洪涝。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收集资料,用实例说明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设想人类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
2.能多途径地获得资料并通过对众多材料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形成观点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通过当地防灾减灾活动中高新科学技术的使用情况,初步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气象卫星是一种探测和监视全球大气、地面和海洋气象状况的卫星,能够获得气象和地表覆盖动态信息,包括气象云图、海洋风暴、大气锋面、海洋湍流、陆地植被覆盖等信息,为气象预报服务。气象卫星的轨道通常有两种:(1)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高度在600~l 400千米范围。这种卫星轨道低,观测效果好,可获取全球范围的气象资料。(2)地球同步轨道。这种卫星轨道高,能拍摄到近半个地球的范围。便于连续监视某一地区的气象状况。由于气象卫星的任务是监视气象这个瞬息万变的现象,所以气象卫星和图像都具有覆盖范围大、重复周期短的特点,可以一日数次地提供同一地区的图像。由于气象卫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高,每30分钟就可实时发送可见光和红外图像各一幅,因此在遥感宏观监测中有很大的用途,如对台风、洪灾、旱灾、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它对植被长势的监测信息可用来进行农作物估产。当然它对自己的本行——气象数据的获取,在天气预报中的用途就更多了。我国目前已经发射的气象卫星系列——风云1号、风云2号,在生产、科研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次海啸造成的灾难是史无前例的,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让全球深感建立海啸预警系统的必要。许多科学家在事后评估中指出,如果地震与海啸的警报能早几分钟发出,如果各国地方当局能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公众,如果各国公众能知道如何躲避灾难,那么海啸中伤亡者的数字可能小得多。痛定思痛,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受灾国家已经计划建立海啸预警系统。根据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人类还不能预测和预报海啸的发生。这是因为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报海底地震的发生,而且还因为并不是所有海底强地震都能产生海啸(只有1/4左右的海底强地震产生了海啸),因此预报海啸的发生在当前更是不可能的。目前只能依据岸边岛屿潮位变化的异常来确定海啸的发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国家已经研制出了海啸预测系统。美国和日本是海啸多发国,所以建立海啸预测系统是很重要的。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03年5月,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表示,他们已经研制出能精确预测海啸发生时海浪高度的模拟系统。这套模拟系统是以地上地震仪和海底地震仪的数据为参照,准确推测海底断层的长度和深度,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立体把握地壳作用的计算方法,算出海底断层的交错方向和大小,进而确认出海啸发生时海浪的高度。发生于大洋的海啸通常是国际性灾难,因此美国也非常重视通过国际合作提高预警的灵敏度。1965年起,美国倡导成立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这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多国海啸预警系统,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环绕太平洋的26个国家参与,主要职能是收集遍布太平洋海盆的地震波和海潮监测站探测到的信息,交换各国情报,评估能引发海啸的地震并发布海啸警报,其运行中心就是位于夏威夷檀香山附近的美国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
阅读“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了解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包括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消雾、人工消云、人工抑制闪电、人工削弱台风等。
【小结】随着气候变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新时期自然灾害呈现出损失日益加重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已经成为新时期救灾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所以,早期预警、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是新时期综合减灾工作重点开展的内容,早期预警是防灾备灾的科学依据,应急响应和紧急救援是提高减灾效率、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保证。
【过渡】近几年,灾害次数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种类也不断增多,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日益严重;但是传统的防灾减灾措施的预警和监测水平不能满足当前人类防灾减灾的需要。
【板书】3.发展高新科学技术是防灾减灾的必由之路
二、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与防灾减灾
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
资料一遥感技术的原理
【参考答案】重旱、中旱主要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和山东等省区的大部分或局部。
这些地区干旱发生的原因有降雨量偏少、植被破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和用水浪费。
【探究活动】2.据图4—13,比较1998年7月30日、8月27日、9月1日的水体面积变化,说一说嫩江地区的水情特征。
【参考答案】8月27日较7月30日水体面积明显增大,说明水位增高,从齐齐哈尔至吉林江段出现险情;9月l日较8月27日水体面积有所扩大,灾害加重,但是齐齐哈尔附近洪水面积缩小,吉林境内、哈尔滨附近、齐齐哈尔东北部和大庆周围水体面积增大。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绿光段一般用来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红光段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此外,还有微波段,用来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
(1)GPS系统的组成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2)GPS的定位原理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3)GPS系统的特点
2.现在减灾系统工程
总结:自然灾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因此除了高新科学技术以外,还需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整个灾害系统的规律,统筹安排,采取多个途径、多种措施,形成结构完整、有序运作的减灾系统工程。
阅读教材材料“我国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经验”和以下材料:
2004年的海啸事先能预测吗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万余人丧生。
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
[教学难点]
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当中应用的原理
2.对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前景的设想。
【导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和危害严重的国家,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对重大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评价,为政府和有关部分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使防灾、减灾和救灾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资料二遥感技术与减灾(教材P.86)
资料三我国遥感技术应用与减灾举例(教材P.87)
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1)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工作原理
(2)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作用:①灾害前兆监测②灾害跟踪监测③帮助救灾④建立灾害模型
(3)教材P.87活动题
(4)感受遥感技术在减灾中的应用
【探究活动】1.读图4-11,找出重旱、中旱主要在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分析这些地区干旱发生的原因。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数据库和背景数据库,从全国范围的角度,宏观地研究了自然灾害的危险程度分区和成灾规律。同时还选择了上述重大灾种进行了详细的监测评价技术方法与应付突发性灾情的研究,建立了各自的感遥--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经常性和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价功能。
【探究活动】3.结合l998年嫩江地区水情监测合成卫星图像,说一说遥感技术对洪水灾害的预报作用。
【参考答案】遥感技术能清晰地区分洪灾地区的居民点与水体,而且通过黑白度对比,能区分正常水体和淹没范围,通过计算机处理,淹没区的分布及各部分的范围一目了然,并能按要求进行快捷且较为准确的统计。
【探究活动】4.观察老师所给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说一说气象遥感卫星在天气预报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防灾减灾当中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对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了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2.了解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贡献,感悟科学创造之伟大;
3.增强学习科学、服务社会的信念,进一步树立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GPS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
资料五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教材P.89)
通过材料,让学生了解以下内容:
(1)全球定位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工作原理
(2)全球定位技术在减灾中的主要作用:①灾后的通信联络、减灾当中的灾情跟踪和监测②物资空头位置的精确定位③导航④洪水到达的实时监控⑤森林火灾发生地点的准确预报
2.全球定位系统与减灾防灾
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
资料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介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3月完成其整体部署实现其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的覆盖能力现在GPS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使得测定地球表面三维坐标的方法丛静态发展到动态丛数据后处理发展到实时的定位与导航极大地扩展了它地应用广度和深度。载波相位差分法GPS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相对定位精度。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此外由于GPS测量技术对测点间地通视和几何图形等方面地要求比常规测量方法灵活、方便已完全可以用来施测各种等级地控制网。GPS全站仪的反展在地形和土地测量以及各种工程、变形、;地表沉陷监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