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门与基层自治精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壳运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在工作中,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第七条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一)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二)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三)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如下表所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四)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第五条病害防治工作,应当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有关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国土资源制定。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责任分担。

第六条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自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七条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第七条的民间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职责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其他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国土资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四至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八条国家鼓励第五条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控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

三重一大 概念 政策 流程图 介绍

三重一大 概念 政策 流程图 介绍

“三重一大”概念“三重一大”,即: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

“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简称“三重一大”制度) 。

“三重一大”来源“三重一大”最早源于1996年第十五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公报,对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纪律方面提出的四条要求的第二条纪律要求。

具体表述如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第十五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公报全文如下:第十五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996年1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98人出席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负责同志,以及出席解放军纪检工作会议的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回顾了1995年反腐败斗争的情况,部署了1996年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持了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代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央机关、国家机关和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解放军驻京各大单位及武警部队的负责同志。

全会认真学习、讨论了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

一致认为,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内监督机制的重大意义。

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把党建设好。

深入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对于保持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时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战胜一切困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全文(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职责任务第三章实施措施第四章支持保障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第三条爱国主义教育应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鲜明主题。

第四条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第五条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主题鲜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第六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五)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和标志;(六)祖国的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七)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Λ)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九)其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

论基层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定位与重构——基于“第三部门”视角分析

论基层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定位与重构——基于“第三部门”视角分析

Or a ia in n Tr n ii n lCh n g n z to si a sto a i a
— —
An a a y i r m h e s e t e o t e Tl r e t r n l ssf o t e p r p c i f¨ h l d S c o ¨ v i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u a o uzo om l nvrt (oil c ne or l f i uN r a i sy Sca i c) n G h U ei Se
20 0 9年第 4期 ( 总第 19期) 5
论基层社会组 织在现代社会转 型时期的定位与重构
me tmo o o y a d t e mi i z g o e rl f h o it ,t e a l a o g b e ty n w yfo t e ma n sr a o ca n n p l n mii f oe o e s c ey h y h d a n e n sa i g a a m i te m f o i n h n h t t ll r h s l c n tu t n h r p s f h 7 h Na in lC n r s fCP n e e t g t e p w ro rs o sr ci .T e p o a o e 1 t t a o g e s o C o x r n o e fg a s—ro ra iain a n o e o o l t o i h o to g n z t sh e d w d o s
具 有 组 织性 、 民间 性 、 非赢 利性 、 自治 性 和公 益 性 等特 征 。“ 三部 门” 2 第 是 O世 纪 后期 关 于 社会 建
设的一个重要理论 , 其代表着公/ 私领域二元划分 基础 上 的一 种 中介 机 制 , 它发 挥 着 既 不 同于政 府 的社会事务管理功能, 又履行异 于一般商业经营 的社 会服 务义 务 , 为 建 立 公 民秩 序 和 维 护 社会 成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与管理制度三篇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与管理制度三篇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与管理制度三篇篇一: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与管理制度第一条国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严重精神障碍发病信息是该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符合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为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

第三条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单位应当指定相应科室承担本单位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病例的信息报告工作,相应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录入或报送。

精神科执业医师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

精神科执业医师首次诊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后,应当将患者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前款规定的负责信息报告工作的科室。

第四条责任报告单位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相关信息书面报送所在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接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患者相关信息,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第五条责任报告单位发现已报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情形,经再次诊断或者鉴定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当在下月10日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正。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及时书面报送当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由其在下月10日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正。

第六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患者出院后10个工作日内将出院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出院信息书面报送所在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收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出院信息,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第七条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应当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15个工作日内,将患者出院信息通知患者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理论

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理论
社区居民往往被动参与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意识主要靠政府的培养和教育, 社区 居民的主动性体现不充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居民社会流动的频繁,城市社区人口构成的高 异质性,导致难以达成社区认同。无论是社会关系空间还是地理空间的流动都会引起 居所的搬迁:职业更换、单位变动、身份地位改变、经济条件改善、家庭分化、重组、 旧城改造等等,都会使社区人口不断流动。当居所成为人们“暂住的客舍”、社区成 为“过往的通道”时,要想他们产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非常困难的。当代城 市已经是高度异质化(异质化的人口和异质的文化)的社会,在社区这个松散的生活 空间里,聚居着来自五湖四海没有血缘、业缘关系的个体,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 价值取向、不同的经济状况、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变得陌生,会产生一种不安 全感,从而使社区的人际维系力越来越衰弱,人性感受、人性色彩更趋淡薄。人们个 性日益突出,自由却不自在,独立却又孤独,失去了归属感。因此,也就失去了参与 意识,没有了社区精神。
在我们分析的案例中,三元的时装是没有经费来源的,全靠 会员自己出资购置演出服装维持基本运作,发展是很难谈得上 的。三元时装队的经费限制了专业设计师的引进,而影响了组 织的进一步发展,而同时,若反过来,如果组织有能力劝募到 款项甚至能游说到专业人士志愿加盟,可能问题就可以换一种 解决思路了。
四、当前社区建设的创新思路——中庸之道
总之,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今天,重塑社区精神,实现社区的回归,是 实现非正式控制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社区治理的过度行政化倾向会造成正式控制的过多过滥,从而 压抑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因而不利于社区治理、建设。所以,在 社区建设中,应在法理之外也重视起伦理道德、社会习俗的力量, 充分发挥非正式控制的积极作用,实现以舆论引导人,辅之以制度、 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从而达到社区治理中正是控制与非正式控制互 补的最优化。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1998.03.30•【文号】•【施行日期】1998.03.30•【效力等级】条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组织正文中共中央印发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现将《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机关工作的实际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1998年3月30日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改进党和国家机关党的工作,充分发挥机关基层党组织(以下简称机关党组织)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党组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结合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坚持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促进本部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三条机关党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

第四条机关党组织在上级党的委员会或党的机关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工作,同时接受本部门党组的指导。

第二章党组织的设置第五条机关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党员不足100人的,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者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地级以上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4年;县级机关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

第六条机关党员5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党员不足50人的,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

基层治理感悟心得体会(3篇)

基层治理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有幸亲身参与其中,见证了基层治理的艰辛与收获。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基层治理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层治理的核心是服务人民,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1. 倾听群众呼声。

在基层治理中,我深知群众呼声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走访、座谈会、网络征求意见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意见转化为工作方向。

2. 解决群众难题。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如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道路硬化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等,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治理带来的实惠。

3. 促进群众参与。

在基层治理中,我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群众参与村庄规划、村务管理、公益事业等活动,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受益者和参与者。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

1. 优化组织结构。

按照党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2. 提升干部素质。

通过培训、轮岗交流等方式,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基层治理的行家里手。

3.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三、创新基层治理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为此,我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治理需求。

1. 实施网格化管理。

将村庄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网格长、网格员职责,实现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效率。

2. 推行“互联网+基层治理”。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层治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服务便捷、管理高效。

公共管理案例论述答案

公共管理案例论述答案

三、判断选择题1、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A2、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公共管理则是具体A3、P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B4、公共部门改革内容的一般性、普遍性,是不同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B5、政府职能的内容、范围和行为方式来源于社会的需求,政府职能是不变化的。

B6、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A7、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看做是一种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B8、公共政策制定包括该政策方案规划设计、政策形成到政策合法化在内的一系列步骤A9、领导协调就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对领导方式的把握程度B10、公共组织是以实现私人利益为目的,以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B1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在于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运作”,B12、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B13、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种要素的一种特定安排,A14、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是指对某一特定的职务作出明确规定,A15、公共部门评估是根据绩效目标,运用评估指标和科学的评估方法,,按照一定评估B一、单项选择题1、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什么C、自然垄断性2、哪种理论提出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C、公共治理理论3、根据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进行事业单位改革,D、国有企业4、下列哪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行为主义时代的代表人物? C、梅奥5、科层制组织中,作业是根据工作类型和目的进行划分A、专门化6、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D、公共性7、强调没有唯一的绝对的合理领导方式, C、权变理论8、政策制定的首要环节是什么? B、确立问题9、公共管理绩效质的标准的核心是指公共服务与公共D、公众物质和精神需求10、领导机关中平行地设置若干部门,如国务院设各部、委、办;B、职能制1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对象是哪项? D、公共管理活动12、提出公民的需要就像“顾客”B、新公共管理理论13、马克思·韦伯从组织体制角度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创立理论框架,A、官僚制理论14、设计薪酬制度和进行薪酬管理必须首要考虑的是哪项因素? C、公平性15、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D、政策制定16、哪一种组织结构常常被军队采用,被称为“军队型组织”A、直线制17、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制中,公共部门对消费者负责B、委托代理关系18、非营利组织的哪种特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A、非分配性约束19、公共政策制定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C、政策方案拟定20、政府处理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是什么职能? D、社会管理职能21、哪位学者第一次运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公共行政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D、怀特22、早期的公共行政学者主要采用研究途径是什么? C、制度或法理23、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和技术化B、科学管理之父24、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阐述的理论是什么?B、政治行政二分理论25、以下哪种方法是通过直接参与某项工作,从而细致、深入地体验、A、工作实践法26、根据权力集中的程度和行使的特点划分,属于哪种公共领导体制?B、集权制和分权制27、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相互讨论A、德尔菲法28、1979年撒切尔政府开展了什么改革方案推动了公共部门绩效C、雷纳评审29、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A、定量分析方法30、在行政首长领导下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C、直线职能制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全2、公共治理关于多元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AB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全4、领导能力包含哪些内容?ABD5、职务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全6、公共组织纵向结构的层级制优点包括哪些?ABCE7、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流程包括的环节有哪些?ABCD8、公共政策制定的工具分为哪些类型? ADE9、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包含哪些? ABCE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中的准政府组织的是哪些ABA、居委会B、工会11、随着政府职能与支出的不断扩张,公共选择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包括哪些?全12、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差别主要表现哪些方面?ABCD13、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包含哪些?全14、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BC15、领导能力发挥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ABE16、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ACD17、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哪些?ABCD18、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流程包括哪些? AC19、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AE20、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主要表现为哪些阶段? ACE2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有哪些? ABCD22、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哪些?全23、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包括什么?全24、广义的薪酬的构成有哪些?全25、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又是现代政策分析的中心环节的是以下哪个阶段?BC26、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全27、政府沟通的障碍包括哪些? ACE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ABCD29、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组织实施阶段包含哪些? BCDE30、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特点包括哪些?全案例1从双汇瘦肉精到上海染色馒头,答: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两大根本性瓶颈问题,两类失灵相互作用,产生叠加效应,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高发频发。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版)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最新版)xx年11月28日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下面是为您精心的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全文内容,仅。

第一条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立,保障改革和开展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

第三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应当发动和组织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做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立、改造等方面的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原那么是,坚持打击与预防并举、以预防为主,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群众,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

第五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一)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人员;(二)排查、调解矛盾纠纷,消除不安定因素;(三)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效劳和管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四)加强基层根底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五)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法制、道德和行为标准教育;(六)教育、改造和挽救违法犯罪人员,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和就业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七)发动和组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群防群治活动;(八)深入开展平安创立活动,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措施;(九)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任务。

第六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总体规划,列入各部门绩效考评内容。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

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

在国外众多的社区管理模式中,较为突出的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本文汇编了三国的社区建设模式,供大家参考。

美国:公民自治的典型一、美国社区治理的模式美国的社区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公民自治的典型形态,社区并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基层管理单元(行政区划) 而存在。

联邦各州乃至各个市、镇,都有其独特的社区治理方式,但是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都采取了“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他们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

在社区的日常运作中,社区委员会、社区主任、专业社区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 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负有职责和义务。

(一) 政府机构制定政策美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政策影响社区的发展。

例如,联邦、州地方政府一方面负责评估和修改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消除在就业、信誉和住房等问题的种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

联邦、州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组织的发展,并和慈善部门、社区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联邦、州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探索社区发展的途径。

联邦、州地方政府还通过扩展社区组织来执行有关政府社区开发项目,为了推动社区发展,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法规,引导私营企业投入社区建设。

(二) 第三部门提供服务国际上一般将非政府非企业的机构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又称第三部门,它是美国社区治理的支柱力量。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的财政缩减,第三部门在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为了实现精简政府机构的目的,越来越多的、本应由各级政府机构负责提供的社区公共服务,都较多地由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 来承担。

第三部门的国际比较

第三部门的国际比较

第三部门的国际比较一、简述第三部门的主要特征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或又称为志愿部门是一社会学与经济学名词,意指在第一部门或公部门,与第二部门或私部门之外,既非政府单位、又非一般民营企业的事业单位之总称。

第三部门,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如俱乐部、慈善组织、科研机构、工会等。

这是相对于公共部门(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而提出的概念。

一般常见的社团法人、基金会或非政府组织(NGO)通常都属于第三部门的范畴,虽然每个第三部门单位成立的背景与营运方式都有不同,但普遍来说第三部门单位通常具有像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与不用缴税等特质。

那些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的机构,都可划入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按照上述分类,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第一类,公益性企业,指的是由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实行企业化管理,产品为大部分私人或一半私人一半公共;第二类,公共事业,主要由政府投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或准公共产品,其服务或产品大部分是公共的;第三类,非政府公共机构(NGO),指的是经费一般由政府或财政提供,职能是承担公共事务管理或公共服务工作,其服务基本上是“纯粹”公共的,至少也是大部分公共的综上,第三部门具有如下特点:1、第三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2、第三部门组织独立于政府组织; 3、第三部门组织不以盈利为组织目标;4、第三部门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5、第三部门组织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二、试析“全球结社革命”产生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前后爆发的“全球性结社革命”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第三部门研究的权威学者莱斯特・萨拉蒙对“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发生原因做了最精辟的论述,他把这些原因归结为四个“危机”和两次“革命。

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

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

长沙市城市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文明、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管理是指为满足广大市民生活和工作需要.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卫、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公共事务和秩序进行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管理原则】城市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公众的理念.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综合管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基层自治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城市管理的法治化、长效化、精细化。

第四条【保障措施】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管理工作领导.把城市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城市管理投入.使城市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

城市管理应当充分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第五条【职责分工】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城市管理工作目标.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协调。

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辖区内城市管理的具体工作.对居(村)民委员会的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促。

居(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动员居(村)民和辖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单位和居(村)民应当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第六条【部门职责】城市管理局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以及规划、建设、国土、园林、公用事业、环保、公安、交通、房产、林业、卫生、文化、工商、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新闻、教育、文化等单位应当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宣传。

第七条【权利保障】对城市管理中涉及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事项.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意见.充分保障公众权利。

第八条【执法原则】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正、高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执法、疏导与治理相结合.增强服务意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公民社会研究一、公民社会的定义及其基本要素首先,必须注意区分理论概念上的公民社会与经验世界的公民社会是有很大差异的,前者是纯粹形态的公民社会,具有分离、自主性和志愿结社等特性;后者则包括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以上原则的各类社团。

定义:公民社会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中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地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社会自主性被看作是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

(p64)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特殊社会形态,公民社会体现着如下对立:社会的美德与政治的邪恶;自由与压制;参与与科层制;多元主义与一致性;自发性与操纵;纯洁与腐败。

公民社会五个突出的要素: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发展是任何公民社会的基石)个人私域市场(结构特征)多元主义(权力分散,相对独立;自由共存的文化以及宽容)阶级(公民资格无意的后果)市民认同(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模式,是指对构成市民社会的那些制度或机构的一种珍视或依归,是个人的自我意识被他的集体性自我意识部分取代时的一种行为,同时兼具三种性质,个人性、地区或集团性与整体性)以上要素的局限:非个人主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个人私域的乌托邦,非政治化垄断与市场不对称的多元主义(权力和影响分配的不对称)不平等和阶级Q1:如果说社会自主性是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那么在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边界日益模糊、三者依赖关系日益加强的今天,这种自主性的维持会否遭到侵蚀,在理论乃至经验层面怎样去抱守一种独立的审视与批判的态度?二、公民社会的理论渊源与现今主要流派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1.洛克式“市民社会先于国家或外于国家”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关注与限制国家的权力2.黑格尔“国家高于市民社会”国家是相对于市民社会的更高阶段,导向极权主义的潜在危险有关公民社会一与公民社会二:公民社会一:公民社会只包括那些弥补社会与政治裂痕的组织,而不包括那些加重这种分裂的组织,注重产生缓和与妥协精神。

基层治理数据分析报告书(3篇)

基层治理数据分析报告书(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报告通过对基层治理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基层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优化治理结构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公安部、统计局等部门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地方政府公开的基层治理相关数据。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基层治理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读。

三、基层治理现状分析1. 基层治理结构(1)组织架构:目前,我国基层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乡镇(街道)政府、村(社区)委员会、居民小组等组织架构。

乡镇(街道)政府是基层治理的核心,村(社区)委员会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

(2)人员配备:基层治理人员主要包括乡镇(街道)政府工作人员、村(社区)委员会成员、基层网格员等。

近年来,随着基层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人员配备不断优化,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2. 基层治理内容(1)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区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

公共服务方面,基层政府负责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保障工作。

(2)社会管理:基层治理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治安管理、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

(3)社区建设:基层治理注重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环境、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3. 基层治理成效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社区建设等方面,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基层治理问题分析1. 基层治理能力不足(1)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基层治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求。

(2)治理手段单一:基层治理手段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2. 基层治理资源不足(1)资金投入不足:基层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人力资源不足:基层治理人力资源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层治理需求。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5篇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5篇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5篇社会治理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治理具有不同的特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材料一、强化预警预防,打好源头治理“主攻仗”清零风险存量。

深化“四项机制”建设,开展“铁脚板走万家”行动,深度排查风险隐患,建立“四色”预警和分析研判“一本账”,分类分级制定化解路径,推动积案逐项攻坚、隐患逐个销号。

清除风险增量。

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制度化为牵引,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持续加强重点治安地区整治,拓展延伸行业领域清源;深化“六无”社区建设,优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强化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清空风险变量。

密切关注疫情大局和重点领域,全面落实“三同步”机制,聚力整治“三合一”场所,有效清理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等安全隐患,全力保障安全秩序,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二、强化共治思维,下好系统治理“先手棋”加强力量融合,牵好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深耕机关党员、村居干部、专职网格员、基层群众“四支队伍”,将“红色细胞”注入基层治理各领域各环节。

加强手段融合,发挥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牵头作用,深化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建设,发挥行业部门、专业机构、民间组织资源优势,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全面推广“双向承诺、双向问责”和“说事评理”解纷模式。

加强机制融合,做实“平安前哨”工程,建立“警网融合+六安行动”机制,形成平安建设在行业领域全面覆盖、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有机结合的治理“闭环”。

三、强化数据赋能,答好精准治理“必答题”强化“数治”思维,把数据汇聚、集成、共享作为基础性工程,推动人、地、物、事、组织等动态要素全面采集、上图管理,实现“智慧治理”,破除“信息孤岛”。

建实“数治”大脑,实战应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完善重大风险预警、突发事件管理等功能,构建三级联动、集成融合的社会治理“最强大脑”。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导语】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准确分析调研结果,明确给出调研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

以下是整理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

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加以解决、从业务层⾯加以指导、从经费层⾯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

⼀、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

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商议和表决。

参会⼈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由到会旁听。

涉及外来⼈员的议题外来⼈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泛性和代表性。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

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

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项议题为反馈上⼀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治⽔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健全基层群众⾃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治功能,扩⼤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治内容和形式,努⼒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破解基层“两张⽪”“灯下⿊”“吊脚楼”“⼤呼隆”难题的路径⽅法 (⼀)是建⽴基层治理⼯作责任制。

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方案

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方案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方案【精选7篇】如何准备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方案?快来看看吧。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方案,希望大家喜欢!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方案(篇1)为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根据《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以_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发展方针,认真履行《新安全生产法》、《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盗进行专项整治。

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长效化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对重点单位、场所进行强有力的监管。

提升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盗的安全意识,使要我安全变我要安全。

二、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组员:三、专项整治检查的内容:1、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工作进行检查。

对各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的消防器材、防火制度建设、值守情况、巡查情况和应急预案等进行全方面检查,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检查。

2、对各住户进行安全使用天然气知识的宣传,尤其对独住老人进行上门服务,教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炉等安全知识。

3、切实加大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经营、食用等环节食品安全整治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

重点检查落实食品和食品原料进货验收,落实餐饮服务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防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4、用各种形式宣传防盗、防诈骗等知识。

四、工作要求1、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社区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把社区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意识,按照“抓生产必须抓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社区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社区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物业、群防群治队员组成。

第三部门的概念

第三部门的概念

第九讲第三部门与基层自治第一节第三部门的概念及分类1.1第三部门的概念第三部门,即独立于国家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从事政府和私营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事”的组织。

在西方语境下,第三部门也称为“非政府组织”、“非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或“志愿组织”。

第三部门的行为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

而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人民经常所说的“社会团体”,实际上就是从“第三部门”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

国务院制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下列团体不受其规范:(1)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2)由国务院机构编制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3)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活动的团体。

除去这三类社团,各类第三部门都受《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范。

《条例》规定,任何社会团体的成立都必须经过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

因此,中国政治背景下的社会团体,属于第三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能包括所有的第三部门在内。

1.2第三部门的重要性关于第三部门的必要性,理论界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由于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倾向于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所以一部分人对公共物品的特殊需要就无法满足,第三部门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它可以满足一些特殊需求者的偏好。

第二种解释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由于人们的搭便车行为使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只能通过政府或第三部门途径提供公共物品。

由于政府本身存在缺陷,一部分公共物品职能通过第三部门进行提供。

总之,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第三部门社团是不可或缺的,在许多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上述两个理论解释了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接下来的问题是:第三部门能否自动生成?奥斯特罗姆的自组织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

奥斯特罗姆认为,对组织而言,如果它能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那么这个组织就能自动生成。

第一个问题是制度供给问题,即由谁来设计组织的制度。

重复博弈研究表明,在有限重复的囚徒困境博弈中,群体中的个体会进行合作产生一定规模的自治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 第三部门与基层自治
本讲目录
1 第三部门的概念及分类 2 当代中国的第三部门
3 基层自治
第一节 第三部门的概念及分类
一、第三部门的概念(1) 第三部门,即独立于国家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从事政府
和私营企业“不愿做、做不好,或者不常做的事”的组织。 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非政府组织、非市场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
形式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二、村民自治
1.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发展
演进 历程
中国历史上的乡里制度
秦—郡县制; 宋—保甲制;
汉—乡官制度; 晚清—《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中唐—职役制;
“乡镇自治”首次出现。
民国时期的“乡绅自治”
河北省定县翟城村—村民自治由当地乡绅米鉴三、米迪父子兴 办,村长佐、区长等自治职由村民议选,凡村重要事项及村民 建议必须由村会议决,交由自治公所执行。
3
制度供给问题、惩罚问题以及相互监督问题
三、第三部门的分类
我国:
第三部门
人民团体
社会团体
事业单位 民办非企业单位
其他
国际上
ISIC体系 NACE体系 NTEE体系 ICNPO体系
教育
医疗和社 会工作
其他社区 社会个个 人服务
教育
研究与 开发
医疗卫生
休闲与 文化
其他公 众服务
教育、 保健
医学研究
村委会副 主任
任、行政
民政、残 联
计划生育
公共卫生、 水、电
(3)村民小组
村民小组是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居住状况而分设的,小组 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
村民选举委员会可由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 村民代表可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组成。
3.村民自治的内容
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成立时间 1953.5.3
1952 1983.11 1982.5.29
1931 1984.6.16 1949.12.15
1907 1983.1
4.其他人民团体(一级社会团体)(3)
一级社团的缺陷
➢ 角色不清 ➢ 自制能力不强 ➢ 阻碍真正意义的社团发展
二、一般社团
相关法律法规:
人民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自治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 1947年《晋察冀边区县区村暂行组织条例》
新中国成立后的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发展
三个时期
2.村民自治的组织机构
村民会议 村治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村民自治体系中具有最高决 策地位
村民代表会议 有些村授权村民代表会议代行村民会议职权
民主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 民委员组织法》 “海选”模式
民主决策 村民会议 村民代表大会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村务公开制度
4.村民自治的意义
一、第三部门的概念(2)
中国:“社会组织”
二、第三部门的必要性
政府对于公共物品的提供倾向于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
1
一部分人对于公共物品的特殊偏好就无法满足。
而第三部门则可以满足一些特殊需求者的偏好
2
克服市场提供公共物品中的搭便车行为;
弥补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缺陷
很多第三部门能够有效解决组织形成过程中的
➢ 《基金会管理条例》 ➢ 《外国商会暂行规定》 ➢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 《公益事业捐赠法》
中国社会团体发展的困境
正式制度: 管理:
立法空白、 审批和审查
权威性不足、
制度(业务 主管部门、
实体法缺失 行政职能部
门)
第三节 基层自治
一、自治理论 1.自治的一般理论(1)
自治
Selfgovernm
青少年 辅导
环境保护
……
文化与 休闲 教育与 研究
卫生
环境
……
按民间性程度
官办 组织
民办 半官办 组织 组织
按第三部门的功能
政治性组织
经济性组织
文艺、体育、 健康和卫生
组织
科技文化 组织
宗教组织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第三部门
一、人民团体 1.中华全国总工会(1)
1.中华全国总工会(2)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成立时间 1949.5.4 1953.11.12
1958 1956.10 1981.12.27 1949.3 1949.7.23 1949.6 1913.10
4.其他人民团体(一级社会团体)(2)
名称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宋庆龄基金会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黄埔军校同学会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中国红十字总会
ent
1.自治的一般理论(2)
人民主 近代:市 权学说 民社会, 古希腊: 个人私权 政治自由 自治 和自主
“自治”在实践中的两种宪制样态
自治权的直接样态
直接参与
自治权实现的间接样态
代议制
当代宪政学中“自治”的两种情形


表明国家的民治共 “不具有政权性质

和性质,也包含了 而称之与政治国家
域 自 治
村委会和村民小组 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机构,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 会议的决定,对其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1)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制章权 任免权
评议权
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根本形式,在
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中具有最高决策地位。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 数或由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
村民代表会议: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
公共权力按照一定 原则在中央与地方 之间进行配置,地 方为拥有自治权的 自治体。
没有实质性关联的 民间性之社会自 治”,即国家将权 力交给社会,让社 会自行处理社会事 务
基 层 群 众 自 治
2.基层群众自治
内涵
基层群众自治是 我国基层社会自 治的特定形式, 是指基层群众根 据法律规定,在 一定的居住地范 围内,通过基层 群众性自治组织 进行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自我 服务的活动。
3.中华妇女联合会
4.其他人民团体(一级社会团体)(1)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免予登记 经国务院批准可免予登记的社会团体
名称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法学会 欧美同学会
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由村委会 召集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 的事项。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 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 人。
(2)村委会
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 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活动的常设机构,行使着管理村 级事务的权力。
村委会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