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句的意思是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 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渐次展开, 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
体味中式审美 如在画图中
慧眼识珠
找出文中把苏州园林与 绘画艺术结合起来的句子, 思考:这体现了中国人什么 样的审美观?
温习旧知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 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 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等。
说明方法及作用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举例说明。
“ 一切”和“ 决不”两个词语不能删掉,表示语气的 坚定,强调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特点。
说明的语言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 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 强调个人独创,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 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 其成果是具有实 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两个词词义同中有异,既赞美 夸赞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又强调了园林设计独具匠心的艺 术性,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 。 用词准确又严谨!
19 苏州园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独立思考,圈点批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结构梳理
点题: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说: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分说
近景远景的层次 园林角落的配置
人 如 在 画

图 画 美
门窗雕琢的匠心 中

色彩选配的协调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艺术特色
1.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
说明的语言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 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标本”在句中是典范、样本的意思,说明了苏州 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 响。 精练,简洁!
说明的语言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 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体味中式审美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3.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 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 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 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 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 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味中式审美 如在画图中
中式审美
园林: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古代建筑: 追求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艺术: 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感受
深入探究 本文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
运用空间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
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 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 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 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运用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摹状貌
作用:使说明更具有形象性。
说明的语言
结合下列句子,品味本文语言准确简练、生动 传神的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 的败笔。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 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5.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实际是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 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 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
说明方法及作用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说明方法:列数字 作用:作者实事求是,不以一“多”字作搪塞, 事实上,“一百多处”是出于作者已知条件下对园林 数字的准确概括,“十多处”是作者写此文章的依据。
说明方法及作用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 是一幅好画。”
说明的语言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 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 作用 ?)
“珠光宝气 ”“盘曲嶙峋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争春 的情景,烘托出了园林的繁华气氛 、 生机盎然和沁人心脾 。 语言生动典雅 。
说明的语言
5.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 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 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说明方法及作用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 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 究对称。” 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不对称性与其他建筑的 对称性作比较,更加突出苏州园林的美术画特点。
说明方法及作用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 干就是一幅好画。”
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用: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生动形象地 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