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生产理论复习题——答案
2宏观经济学第三章试卷及答案
封面作者:Pan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均衡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
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
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单选题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等于02.如果MPS为0.2,则投资乘数值为()。
A. 5B. 0.25C. 4D. 23.短期消费曲线的斜率为()。
A.平均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C.边际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4.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
A.税收B.政府支出C.净出口D.投资5.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的条件(公式)是()。
A. C.+I=C.+SB.I+G=S+XC. I+G=S+TD.I+G+(X-M)=S+T+Kr6.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最显著区别是()。
A.税收乘数总比转移支付乘数小1B.前者为负,而后者为正C.两者互为相反数D.后者是负的,而前者为正多选题(从备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7.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
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C.MPS反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是8.为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有()。
A.杜森贝里B.希克斯C.莫迪格利安尼D.弗里德曼9.属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假定的有()。
A.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B.利率水平不变C.价格水平固定不变D.投资水平固定不变10.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中涉及的函数有()。
第三章 生产理论
三、三阶段理论
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开始减少
Q
Ⅰ
Ⅱ
B
Ⅲ
C TP
A
AP O MP
L
1、MP与TP之间关系: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 2、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MP>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3、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 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 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 产量最终会递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1) 2) 3)
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 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 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是投 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 时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时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 平均产量AP 劳动量 总产量
0 1 2 3 4 5 6 7 8
0 6 13.5 21 28 34 38 38 37
0 6 7.5 7.5 7 6 4 0 -1
0 6 6.75 7 7 6.8 6.3 5.4 4.6
2、公式
MRTS LK
3、意义
∆K dK = lim − =− ∆ →0 ∆L dL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第3章生产和成本理论本章考情分析:年份 单选题 多选题 合计 2007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08年 1题1分 1题2分 3分 2009年1题1分1题2分3分本章教材基本结构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 考核内容:(1)生产者的的基本假定 (2)生产者的组织形式(3)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生产者就是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厂商。
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类型 个人企业 (业主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法人制企业)含义 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财产为基础建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按照公司法规定的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特点 企业所有者也是企业经营者。
(1)合伙人是财产所有者,共同拥有资源使用权和生产决策权; (1)公司为股东所有(2)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2)合伙人共同对其他要素所有者进行监督和管理。
(3)合伙人共同承担债务,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
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
(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优缺点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但资金有限,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资金较多、规模较大、较易于管理,分工和专业化得到加强,但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由于多人参与管理,不利于协调和统一,资金规模依然存在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期末分析题(第三章)来源:石叶chris的日志1.材料1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科学悲观主义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回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科学乐观主义则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材料1与材料2、材料3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答案要点】(1)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二者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二者都只是从科学出发,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而科学乐观主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
(2)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学技术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人的工具是中性的,工具对人与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3)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的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的。
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练习+答案
第三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设劳动是唯一可变要素,当总产量下降时,()A. 劳动的平均产量等于零 B。
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C. 劳动的平均产量小于零 D。
劳动的平均产量下降2.当劳动的平均产量大于零时,边际产量是( )A。
下降的 B。
0 C。
负的 D. 以上都可能3.当边际产量小于零时,要素的投入阶段是( )A。
阶段Ⅰ B. 阶段Ⅱ C. 阶段Ⅲ D。
以上都不对4。
当AP L为正且递减时,MP L可以()A. 递增且为正; B。
递减且为负;C. 递减且为正; D。
上述三个选项中只有A不可能. 5。
以下各项中可能是短期成本函数的是( )A。
TC=0。
6Q3-10Q2+300Q B. TC=2Q3—10Q2+300Q+100C。
TC=10Q2—3Q3+300Q+100 D。
TC=10Q2—3Q3+300Q6。
等产量线特性( )A。
一般斜率为负 B。
凹向原点 C。
不同的等产量线只有一个交点 D. 以上说法都对7。
设横轴为劳动L,纵轴为资本K,P L、P K是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A。
P L/P K B。
P K/P L C。
-P L/P K D。
-P K/P L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数;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
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D。
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9.理性的短期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 )A。
MP>AP阶段 B. MP下降阶段C。
AP下降阶段 D. 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总产量TP开始下降时,边际产量MP也开始下降B.只要边际产量MP下降,总产量TP一定下降C。
边际产量MP曲线必定交于平均产量AP曲线的最高点D。
只要边际产量MP下降,平均产量AP 也一定下降11。
生产者均衡时( )A。
MP L/MP K=P K/P L B. MRTS LK=MP K/MP L C。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题目答案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题目答案学生产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产要素如何组成和协作,以及如何最优地利用这些要素来生产商品和服务。
下面是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以探讨学生产理论的关键观点和原理。
1. 什么是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指的是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和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知识。
2. 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和替代性关系。
互补性是指当一个要素的增加会带来其他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替代性是指当某一要素的价格上升时,企业可能会选择增加其他要素的使用,以降低成本。
3. 什么是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用来描述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
它可以表示为Q = f(K, L),其中Q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要素,L代表劳动力要素。
生产函数告诉我们在给定一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情况下,可以产生多少产出。
4. 什么是边际产出递减?边际产出递减是指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数量,在其他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初会导致较大的产出增加,但随着要素数量的继续增加,边际产出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生产要素在使用过程中会面临递增的限制和障碍。
5. 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指在给定一定的生产要素数量和价格情况下,实现产出最大化的要素使用组合。
通过比较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企业可以确定最优的要素使用比例。
6. 什么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当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成比例增加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数量的增加比例;规模报酬递减指的是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数量的增加比例;规模报酬不变指的是产出增加的比例等于要素数量的增加比例。
7. 什么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或产出增加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和替代性,促进产出的增长。
8. 什么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需的成本;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增益。
生产理论复习题——答案
•第3章生产理论复习题•1.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关于短期生产函数正确的是(1)这段时间一般小于1年(2)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固定的(3)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4)在此期间,只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可变的2.如果一名员工可以生产100元的产品,两名员工一起可以生产180元产品,则(2)(1)第一名员工的边际产量是80元(2)第二名员工的边际产量是80元(3)两名员工的边际产量都是90元(4)无法确定3.连续不断地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当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的位置是(1)与横轴相交(2)与纵轴相交(3)经过原点(4)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4.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2)(1)厂商一定在亏损(2)厂商减少产量会增加利润(3)厂商增加产量会增加利润(4)厂商减少产量会减少利润5.为使在一定成本下产量最大或在给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低,则要求(1)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相切(2)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3)等成本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相切(4)等成本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相交6.如果某公司雇佣一名工人,工人工资为15元/小时,而其工人创造的边际收入为12元/小时,则(1)该公司已经实现利润最大化(2)该公司正面临亏损(3)继续增加雇佣工人会增加利润(4)减少雇佣工人会增加利润7. 规模经济性分析研究的是(1)保持资本投入不变,继续投入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2)当所有投入要素使用量都不按同比例增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3)当所有投入要素使用量都按同比例增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4)保持劳动力投入不变,继续投入资本这一生产要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8.假设规模收益递增,单位时间内同时增加了10%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量,产量将(1)增加10%(2)减少10%(3)增加大于10%(4)增加小于10%9.生产函数Q=属于规模收益(2)(1)递增(2)递减(3)不变(4)不能确定10. 下列说法中,关于长期生产函数正确的是(1)一般超过10年(2)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固定的(3)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4)在此期间,只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可变的11.以下哪种说法不对(1)当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上时,平均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2)当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下时,平均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3)当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下时,平均产量曲线呈下降趋势(4)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的值最大12.当如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是不完全的,则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1)一条直线(2)凸向原点的曲线(3)凹向原点的曲线(4)与横轴和纵轴均相交的直线13. 企业生产多种不同产品所产生的节约称为(1)范围经济(2)规模经济(3)内在经济(4)外在经济14.经济学在计算生产函数时,一般会将投入或生产要素分为哪两类(1)劳动力和资本(2)固定资产和变动资产(3)资金和技术(4)管理和技术15.企业生产最优决策的基本原理是:(1)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边际成本(2)边际收入为0(3)企业成本最低(4)尽量扩大市场份额16.以下哪一个不是规模收益的类型(1)递增(2)递减(3)不变(4)最大17.如果企业的产量的变化大于投入量的变化,则经济学称之为:(1)规模收益递增(2)规模收益不变(3)规模收益递减(3)规模不经济18.以下哪个不是范围经济性的来源(1)企业优势的利用(2)运输成本的下降(3)富裕生产能力的利用(4)规避风险19.利用范围经济规避经营风险的前提是:(1)企业有富裕的生产能力(2)经营范围之间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3)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4)企业的现有产品需求下降20.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张的过程叫做:(1)横向一体化(2)纵向一体化(3)企业转型(4)利用规模经济3.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答:生产函数是生产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它表明在生产过程中,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投入要素组合能产生的最大产量。
酿造工艺学——第三章第三节 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节固态法白酒生产工艺练习题一、填空题1.固态法白酒有大曲酒、麸曲白酒和部分小曲酒。
2.大曲酒是采用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经固态发酵和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酒。
3.大曲根据制曲的温度可分为高温大曲、中温大曲,其中后者又可分为偏高温大曲(也称浓香型中温大曲)和次中温大曲(也称为清型中温大曲)4.高温大曲生产中踩曲的目的是将粉碎后的曲料压制成砖块形的固体培养基,使其在合适的环境中,充分生长繁殖酿酒所需要的各种微生物;翻曲的目的在于调温、调湿;促使每块曲坯均匀成熟与干燥。
5.判断大曲质量的优劣是由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决定的。
感官指标主要是从大曲的香气、外表、断面和皮张厚度等方面来判定。
理化指标是由大曲的糖化力、发酵力、液化力和水分等指标来判定。
6.大曲酒生产的操作通常分为清渣法、续渣法和两者兼有的清渣加续渣法三种。
在白酒生产中一般是将原料蒸煮称为“蒸”,将酒醅的蒸馏称为“烧”。
粉碎的生原料一般称为“渣”,茅台酒生产中称为“沙”,汾酒生产中称为“糁”7.浓香型大曲白酒以四川泸洲老窖特曲为典型代表,其工艺特征是:混蒸混烧,肥泥老窖,万年糟。
8.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的操作中,发酵好的粮醅称为母糟;母糟配粮后,称为粮糟;粮糟发酵后蒸得的酒称为粮糟酒;母糟不配粮蒸酒称为红糟,蒸得的酒称为红糟酒;红糟蒸酒后不打量水,只加曲作为面糟用。
泸洲老窖酒厂称多次循环发酵的母糟为万年糟。
9.粮糟出甑后,立即拉平,加70~85℃的热水,这一操作称为“打量水”,数量是原料的90%~110%。
10.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以汾酒为代表,即采用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
11.清香型大曲酒的生产中所用的大曲有清茬、红心和后火三种中温大曲,按比例混合使用。
粉碎后的高梁称为红糁,蒸料前要用热水润糁,称为高温润糁,其目的是使高梁吸收一定量的水,以利于糊化。
12.酯是白酒中的主要呈香味物质,一般在名优白酒中酯的含量均较高,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作用尤为突出,是决定白酒质量优劣和香型的三大酯类,13.白酒生产中,酯类的生成主要是通过醇和酸的酯化作用来完成的,其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酯化;二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进行。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习题(一)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A 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2. 一个人在作出选择时,()A如果边际收益非常大,他或她就不用考虑机会成本B进行最小机会成本的选择C比较该选择活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D只有当总利益非常大时,他或她才会选择使用其稀缺的资源3.机会成本()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4.如果两个人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他们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A都受损B一人受益,一人受损C既不受益,也不受损D都能够受益5. 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6 .一个国家(),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7.供给曲线除了表示不同的价格水平所提供的商品数量外,还可以被认为是()A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曲线B边际收益曲线C供给的最高价格曲线D供给的最低价格曲线8. 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那么棉花的价格(),棉花的生产数量()A上升;增加B上升;减少C下降;增加D下降;减少9 .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0 .经济学家作出这样的假设:作为一种目标,消费者总是在追求()A其效用最大化B其收入的最大化C其边际效用的最大化D以上选项均不对(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既然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还要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将国际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研究呢?3用相对价格概念解释经济行为主体是如何摆脱“货币幻觉”的影响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A宿命论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②)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②)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1)国家是代表(④)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③)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①)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②)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①)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②)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27)生产方式是(④)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④)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⑤)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④)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③)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姚建文西方经济学 宏观: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均衡国民收入自发消费引致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投资函数乘数原理总投资净投资引致投资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乘数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有哪些特性?3.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4. 自发支出和引致支出的差别是什么?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6.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7.假设计划的总支出大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解释实现宏观经济均衡的过程。
8.假设拟合你的邻居的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的寿命。
那么,你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于她的消费水平?为什么?9.简述凯恩斯消费模型和生命周期模型的区别。
110.什么是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11.简述为什么边际支出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12.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一定为1?13.在一个封闭基金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Y d,当投资I=300,政府购买G=160,税率t=0.2,T0=0,计算:(1)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是多少?乘数是多少?(2)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3)假设投资从300增加到400,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4)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I=300+0.2Y决定,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5)假设税率t增到0.4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是多少?14.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215.假定某人消费函数为C=200+0.9Y P,这里Y P是永久收入,而永久收入为当前收入Y d 和过去收入Y d-1的如下加权平均值:Y P=0.7Y d+0.3Y d-1。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四章复习题
第三章、第四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价值增殖和在形式上的矛盾A.竞争规律 B.货币流通规律 C.价值规律 D. 平均利润率规律2.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因为A.都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 B.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C.都是由于延长了工作日而获得的D.都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3.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划分为: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4.剩余价值是:A资本集中的源泉B资本积累的源泉C剩余劳动的源泉D资本流通的源泉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全部资本中:A可变资本比重上升,不变资本比重下降B可变资本比重下降,不变资本比重上升C生产资本比重上升,货币资本比重下降D固定资本比重上升,流动资本比重下降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物质资料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7.资本有机构成是指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D.由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8.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B.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C.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D.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10.利润率的变动与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C.剩余价值率反方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11.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 B.买卖商品的劳动创造的价值C.商业店员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12.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所有权的垄断C.同一土地追加投资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性13.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的资本是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借贷资本14.已购买但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15.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原理 B.商品二因素原理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16.假定在扩大再生产起始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又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第Ⅰ部类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500用作个人消费,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两部门之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A.2000 B.3000 C.1500 D.1600 17.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A.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 B.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C.停工时间 D.自然力发挥作用的时间18.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A.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B. 提高剩余价值率C. 增加预付可变资本D. 增加预付总资本19.某纺纱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预付资本。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课后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 企业
(三)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 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 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企业实 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 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它们只能在比 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 (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 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 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 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七)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 与西方企业比较, 以日本企业为例) 点(以日本企业为例)?
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日本企业的经营方式带有浓厚的家庭风格。首先,企业内部实 行温情主义的家长制管理。其次,日本人不仅把企业看作是谋生场 所,更重要地是把其当作一种生活共同体,从中寻求个人生存的价 值,使得企业(集团)或成员之间具有一种超越一般职能组织的家庭 式亲近感。 2.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在日本,企业的集团目标与企业成员的个人利益能够很好地、 有机地结合起来。日本的企业文化并不否认职工个人的利益和愿望, 也不简单地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它使每个成员都时刻意识到, 自己与企业休戚相关、生存与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企业追求的是双重经营目标。一个目标是利润,表明企业是一个利 益集团;另一个目标是企业的持续性,这表明企业同时又是一个共 同体。 (2)利益一体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有着一种共同的纽带。 第三章 企业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三章复习题(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时2。
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答: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400(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在600(1200/2)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2-7所示。
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3/2。
生产1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香蕉需要2单位的劳动。
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这将释放出3单位的劳动。
这2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图2-7 本国生产可能生产3/2单位的香蕉。
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
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
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2单位劳动比率。
(2)假设本国的情况和习题1相同。
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1。
a.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答: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800/5)处与苹果轴相截,在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
如图2-8所示。
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
如图2-9。
从图2-9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在这个价格上,苹果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在3/2的相对价格上,本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
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相对供给量就不变。
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
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所以,从图2-9中可以看出,相对价格为3/2时,相对供给在0到1/2之间;相对价格在3/2和5之间时,相对供给保持1//2不变;当相对价格为5时,相对供给从1/2图2-9 世界相对供图2-8 外国生产可能曲到无穷大。
2022-中级经济基础-第三章测试题答案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习题及答案【1.单选题】在生产者行为分析中,生产者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这一基本假设,是()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C.生产者均衡理论D.股东利益最大化【答案】A【2.单选题】下列因素中,会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是()。
A.信息的不对称性B.费用的形成机制不同C.信息的不完全性D.费用的计算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3.多选题】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而产生的B.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C.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D.企业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E.不同市场结构中的企业的本质是不同的【答案】ABD【解析】科斯的企业理论:1.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2.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3.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
同时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运而生了。
4.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
5.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6.通过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可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一部分市场交易所产生的高的交易成本。
【4.单选题】假设资本投入不变,当某一生产者使用的劳动数量从4个单位增加到5个单位时,平均产量从950件减少到780件,则其边际产量为()件。
A.60B.150C.120D.100【答案】D【解析】边际产量是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产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 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②)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②)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21)国家是代表(④)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③)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①)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②)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①)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 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②)A地理环境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27)生产方式是(④)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④)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⑤)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④)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 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③)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马原第三章复习题答案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决定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3.社会意识是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5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规律8.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9.社会意识形态是指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1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11.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1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1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中并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15.“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A.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B. 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C.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D. 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二、多项选择题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唯物史观D. 唯心史观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C.劳动者 D.劳动工具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成本会计第七版第三章练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第七版第三章练习题答案习题一一、资料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A 材料2988公斤,每公斤单位成本60元。
甲产品本月投产150件,单件消耗定额为10公斤;乙产品本月投产140件,单件消耗定额为15公斤。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定额耗用量比例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摊的A种材料费用。
三、参考答案1.确定分配标准甲产品的定额消耗量=150*10=1500 乙产品的定额消耗量=140*15=2100 定额消耗量合计=1500+2100=3600.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600=49.8.分配原材料费用甲产品应分摊的A种材料费用=1500*49.8=74700 乙产品应分摊的A种材料费用=2100*49.8=104580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74700——乙产品 104580贷:原材料——A材料 179280习题二一、资料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发生生产工人计时工资82000元。
A产品本月投产2000件,单件工时定额为5小时;B产品本月投产1000件,单件工时定额为6小时。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定额工时比例法计算A、B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
三、参考答案 1.确定分配标准A产品的定额总工时=2000*5=10000 B产品的定额总工时=1000*6=6000 定额总工时合计=10000+6000=16000.计算工资费用分配率工资费用分配率=82000/16000=5.125.分配原材料费用A产品应分摊的工资费用=10000*5.125=51250 B产品应分摊的工资费用=6000*5.125=30750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51250——B产品30750贷:应付职工薪酬2000习题三一、资料1.某厂设有机修、运输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厂部管理部门,7月份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的发生情况为:机修车间35000元,运输车间4650。
西方经济学简明原理》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第3章生产与成本
一、名词解释1、边际产量: 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某种投入品(其他投入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
2、等产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量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
3、边际技术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而需要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单位数。
4、规模收益:分析厂商的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全部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化有三种情况: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
5、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也就是说,边际产品将会减少。
6、生产扩张线:表示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所能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
7、等成本线:表示给定资金所能购买到的投入要素各种可能组合的点的轨迹。
8、机会成本: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利用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出来的价值为机会成本,也称为选择成本。
9、经济利润: 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10、隐性成本: 使用企业所有者拥有的资源的选择成本。
11、边际成本: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12、沉没成本:已经发生和支出,并且无法回收的成本。
13、交易费用:是使卖者和买者走到一起、签订合同以及获得有关市场信息的费用。
14、范围经济: 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
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15、显性成本:指厂商支付给各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所构成的成本。
二、判断题1.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对2.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 的第一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生产理论复习题•1.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关于短期生产函数正确的是(1)这段时间一般小于1年(2)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固定的(3)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4)在此期间,只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可变的2.如果一名员工可以生产100元的产品,两名员工一起可以生产180元产品,则(2)(1)第一名员工的边际产量是80元(2)第二名员工的边际产量是80元(3)两名员工的边际产量都是90元(4)无法确定3.连续不断地增加某一要素的投入,当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的位置是(1)与横轴相交(2)与纵轴相交(3)经过原点(4)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4.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2)(1)厂商一定在亏损(2)厂商减少产量会增加利润(3)厂商增加产量会增加利润(4)厂商减少产量会减少利润5.为使在一定成本下产量最大或在给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低,则要求(1)等产量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相切(2)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3)等成本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相切(4)等成本曲线与等收入曲线相交6.如果某公司雇佣一名工人,工人工资为15元/小时,而其工人创造的边际收入为12元/小时,则(1)该公司已经实现利润最大化(2)该公司正面临亏损(3)继续增加雇佣工人会增加利润(4)减少雇佣工人会增加利润7. 规模经济性分析研究的是(1)保持资本投入不变,继续投入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2)当所有投入要素使用量都不按同比例增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3)当所有投入要素使用量都按同比例增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4)保持劳动力投入不变,继续投入资本这一生产要素时对总产量增加比例的影响8.假设规模收益递增,单位时间内同时增加了10%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量,产量将(1)增加10%(2)减少10%(3)增加大于10%(4)增加小于10%9.生产函数Q=78K0.7L0.6属于规模收益(2)(1)递增(2)递减(3)不变(4)不能确定10. 下列说法中,关于长期生产函数正确的是(1)一般超过10年(2)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固定的(3)在此期间,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4)在此期间,只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可变的11.以下哪种说法不对(1)当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上时,平均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2)当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下时,平均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3)当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下时,平均产量曲线呈下降趋势(4)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的值最大12.当如入要素之间的替代是不完全的,则等产量曲线的形状是(1)一条直线(2)凸向原点的曲线(3)凹向原点的曲线(4)与横轴和纵轴均相交的直线13. 企业生产多种不同产品所产生的节约称为(1)范围经济(2)规模经济(3)内在经济(4)外在经济14.经济学在计算生产函数时,一般会将投入或生产要素分为哪两类?(1)劳动力和资本(2)固定资产和变动资产(3)资金和技术(4)管理和技术15.企业生产最优决策的基本原理是:(1)边际产量收入等于边际成本(2)边际收入为0(3)企业成本最低(4)尽量扩大市场份额16.以下哪一个不是规模收益的类型?(1)递增(2)递减(3)不变(4)最大17.如果企业的产量的变化大于投入量的变化,则经济学称之为:(1)规模收益递增(2)规模收益不变(3)规模收益递减(3)规模不经济18.以下哪个不是范围经济性的来源(1)企业优势的利用(2)运输成本的下降(3)富裕生产能力的利用(4)规避风险19.利用范围经济规避经营风险的前提是:(1)企业有富裕的生产能力(2)经营范围之间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3)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实力(4)企业的现有产品需求下降20.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张的过程叫做:(1)横向一体化(2)纵向一体化(3)企业转型(4)利用规模经济3.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答:生产函数是生产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它表明在生产过程中,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投入要素组合能产生的最大产量。
(2)工艺流程升级答:工艺流程升级是指用机器设备代替手工生产,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替代,使生产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率。
(3)产品升级答:产品升级试制不断研发新产品,实现比对手更快的产品更新和质量提升,扩充和增加产品份额。
(4)功能升级答:功能升级是指提升企业在该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位置,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放弃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生产,专注于价值链高端环节。
(5)链条升级答:链条升级是指从现有产业链转向新的、价值量高的相关产业价值链发展。
(6)微笑曲线答:微笑曲线是指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7)边际产量答:边际产量MP是指可变投入要素变化一个单位会使产量变化多少。
(8)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当一种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增加,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固定时,投入量的增加可能会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边际产量开始递减。
(9)等产量曲线答:答案一:等产量曲线表示在一定产量的所有资本—劳动力的投入组合。
答案二:等产量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区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每一种在组合比例所能达到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10)等成本曲线答:答案一:等成本曲线是指能以一定的总成本购买的资本—劳动力的组合。
答案二:等成本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曲线上所有的投入要素组合的总成本均是相等的。
假定有两种投入要素x和y,他们的价格分别是Px和Py,E为总成本,那么,等成本曲线的一般表达式为:y=E/Py-Px/Py·x(11)规模经济答:规模经济就是单位成本与经营规模的关系。
是指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经济效益。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规模经济是由于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12)范围经济答:范围经济是指单位成本与经营范围之间的关系,同时经营集中产品是生产成本往往较低。
(13)多元化答:多元化是指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是指非相关、跨专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14)纵向一体化答: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张的过程。
(15)规模收益答:规模收益是指所有投入要素按照统一比例变化时的产量变化。
(16)成长的经济性答:企业的成长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例如年轻员工的采用可以带来工资成本的下降,企业成长对于员工而言具有精神激励效果。
成长的经济性是指有利于企业向特定方向扩张所能享受到的内部经济性,是企业内可能利用的生产性使用价值的独特集合中挖掘出来的经济,是可以使该企业在投入新产品和增加原有产品时,比其他企业处于更具有优势地位的经济性。
(17)规模收益递增答:规模收益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要素投入量增加的倍数。
(18)规模收益不变答:规模收益递减是指产量变化和要素投入量同比例变化。
(19)规模收益递减答:规模经济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要素投入量的倍数。
4.简答题1,简述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
答:规模收益递增的原因有以下九点:一、技术装备原因;二、专业化;三、专用设备和先进技术的使用;四、存货经济性;五、大规模采购的经济性;六、大规模雇佣的经济性;七、大规模金融的经济性;八、大规模广告的利益;九、影响力强大的利益。
2,简述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
答:导致规模收益递减的因素主要是管理问题。
企业规模越大,对企业各方面业务进行协调的难度也会越大。
许多专家认为,由于高级管理人员很少接触基层,中间环节太多,必然会造成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促使规模经济收益递减。
3,简述范围经济的来源。
答:范围经济的来源主要有富裕生产能力的利用;企业优势的利用,包括销售网络优势、顾客的信任、企业技术和品牌优势、运输能力的优势、其他资源优势;经营范围之间产品需求存在差异所带来的规避风险能力;4,小企业利用规模经济可以有哪些办法?答:小企业利用规模经济的办法包括外包、合资和企业联盟、产业集群。
5,企业为什么要做多元化?多元化的好处有哪些?答:企业多元化可以发挥范围的经济性、分散经营风险、发挥成长的经济性。
6,纵向一体化可以给企业带来哪些好处?答:纵向一体化可以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包括,技术经济性,即将技术上相互依存的生产活动综合在一起产生的成本节约;通过保证稳定的供给和减少交易对手讨价还价的能力所体现出的交易成本的节约;富裕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利用;掌握原材料的生产技术和成本信息,以及正确把握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信息所带来的信息的经济性;垄断和进入壁垒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5.论述题请回答以下问题:(1)最近,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遇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你认为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该如何度过这一难关?答题要点:劳动力成本上涨。
产业升级的途径:工艺流程升级——用机器设备代替手工劳动、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代替手工生产,使生产工程变得更加有效率产品升级——不断研发新产品,实现比对手更快的产品更新和质量提升,扩充和增加产品市场份额。
对产品进行品牌化发展,对某一些系列产品的认知标准化、宣传标准化。
以达到市场突出和市场区别的作用。
功能升级:提升企业在该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位置,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放弃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生产,专注于价值链高端环节。
链条升级:从现有产业链转向新的、价值量高的相关产业价值链发展。
产业升级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实施产业升级,企业的能力积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