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属公立医院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引进计划的通知-深府办函[2014]3号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属公立医院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引进计划的通知正文:----------------------------------------------------------------------------------------------------------------------------------------------------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属公立医院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引进计划的通知(深府办函〔2014〕3号)市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市属公立医院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引进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2月30日市属公立医院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引进计划为进一步优化我市市属公立医院医疗人才队伍结构,加大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公立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发〔2008〕10号)和《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发〔2011〕18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市属公立医院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范围。
本计划所指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是经评选引进的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能熟练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效果获同行专家认可的临床医学人才,共分为Ⅰ类和Ⅱ类。
(二)总体目标。
2013至2018年,市属公立医院争取通过评选,引进I类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80名、II类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300名。
(三)工作原则。
1.创新机制。
实施开放式人才引进策略,按照《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发〔2011〕18号)要求,创新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吸引各类临床医学人才来深创业。
2.切合实际。
紧密结合深圳医疗事业发展需求,以服务临床、注重实践为导向,重点引进临床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学人才,积极引导医学人才提升临床技术水平。
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要求
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要求
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要求:
1. 医学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学科的知识,以及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的知识。
2. 临床技能:学生需要通过临床实习和模拟训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医德医风: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遵守医学伦理规范。
4. 沟通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5. 团队合作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医生、护士、药师等医疗团队成员进行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6. 终身学习能力:学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自
己的医学知识和技能,适应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变化。
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
那么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一起来了解下吧。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随着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院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但是在全国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好的能力、较强的处理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毕业后可以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各科的医疗、预防工作及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就业现状1、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
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
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为主,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
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2、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很多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相对于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确定性比较强,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多少有一点优越感。
多数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然而,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
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
3、毕业生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1.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足。
2.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各级医疗单位都有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的趋势,使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接收能力有所下降,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出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上升。
进入医院的医生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和实力
进入医院的医生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和实力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是医生开展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患者得到准确治疗的关键。
具体来说,医生需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并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给出治疗方案。
专业技能: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手术技能、操作技能、交流技能等,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服务。
具体来说,医生需要具备熟练的手术技能,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手术操作;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能够使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具备良好的交流技能,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实现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高度的责任感:医生肩负着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大责任,因此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时刻以患者的健康和福祉为重。
具体来说,医生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对其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耐心和细心:医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和疾病,因此需要具备耐心和细心,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实现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具体来说,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背景;细心观察患者的体征,注意细节和变化;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做出反馈。
人文关怀: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需要关爱患者、与患者沟通交流等。
具体来说,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能力: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具体来说,医生需要关注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等学术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掌握先进的医疗设备使用方法和治疗方法;注重自我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临床决策能力和诊疗水平。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 学术学位培养方案(非全日制)
1002 临床医学学术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综合素质的临床高级人才。
具体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医药事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学风严谨,事业心强,富有团结协作和务实创新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研、教学或独立承担临床工作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4、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共设置下列14个二级学科:1、内科学(100201):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血液病、肾病、呼吸系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2、儿科学(100202):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生儿疾病、感染与免疫、肾脏疾病、呼吸疾病、消化疾病、神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3、神经病学(100204):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癫痫的基础与临床、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颅内寄生虫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帕金森病的基础与临床、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与临床研究、神经心理学等。
4、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5):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等。
5、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6):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过敏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皮肤肿瘤、性传播疾病等。
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7):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医学影像诊断、放射介入、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影像解剖学、分子影像学等。
7、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8):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临床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等。
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成绩,但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功能,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成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
唯有基层医疗机构拥有强有利的人才支撑,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安全性,解决基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以卫生需要为导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适宜人才。
我校积极响应号召,于20XX年开始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积极为基层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卫生服务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研究旨在切实掌握基层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为调整课程设置,革新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以培养出更加符合基层医院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缓解学校与基层医疗机构供需脱节问题。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1.数据来源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定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编制《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对179家医疗机构221名医务人员展开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对适应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知识结构、技能以及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的重要性评价,了解基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真实需要。
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100%。
2.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
利用Excel软件录入问卷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研结果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工作单位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有23家,最多的是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分别占%和%;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最多,有133人,占%,其次是管理和临床岗位的有64人,占%;多数人属中、初级职称,分别占%和%;40岁至49岁人最多有73人,占%,30至岁70人占%。
2021年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1年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年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一、总体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实践能力、初步临床工作能力、一定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临床医学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三个目标: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一)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意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二).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识到不断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D)有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意识,使其能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注意职业活动中的医疗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六)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七)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八)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九)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十)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一)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十二)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目标(一)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住培新版培训内容与标准六大核心胜任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住培新版培训内容与标准六大核心胜任力-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住培新版培训内容与标准六大核心胜任力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领域的不断进步,住院医师培训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确保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和高水平技能的医疗人才。
本文将介绍新版住培培训内容的重要性和内容分类,同时解析标准六大核心胜任力的内涵和意义。
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行业中,医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临床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重要素养,才能胜任复杂多变的医疗工作。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住培新版培训内容与标准六大核心胜任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认识到未来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为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框架。
在本文中,我们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1. 引言部分:- 概述: 介绍文章的主题,简要说明住培新版培训内容与标准六大核心胜任力的重要性。
- 文章结构: 解释文章的组织架构,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主题,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
- 目的: 阐明本文旨在探讨住培新版培训内容与标准六大核心胜任力的关系,以及其在未来医学教育中的意义。
2. 正文部分- 住培新版培训内容介绍: 分别介绍学科知识、临床技能和专业素养这三个方面在住培新版培训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 标准六大核心胜任力解析: 详细解析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三个核心胜任力的定义、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3. 结论部分- 总结住培新版培训内容与标准六大核心胜任力的重要性: 总结本文讨论的关键点,强调在医学教育中培养这些核心胜任力的必要性。
- 对未来医学教育的启示: 探讨未来医学教育应如何应对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结合培训要求和核心胜任力要求。
- 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和标准,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医学环境需求。
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旨在培养医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胜任各种医疗任务。
下面将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临床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是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临床医学生需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习临床医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最新的治疗方法。
知识的更新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特点之一,临床医学生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技能是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医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掌握各种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解读、手术技能等。
通过临床实践,他们可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并能够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此外,临床医学生还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以便在医疗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态度是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临床医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尊重患者的权益,并保持医学伦理的高尚品质。
他们需要具备同理心和耐心,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并提供恰当的医疗服务。
此外,临床医学生还需要具备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面对复杂的医疗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为了培养临床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医学院和医院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培养措施。
首先,加强医学教育的理论教学,建立起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提供充分的临床实习机会,使医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第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临床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全面评估。
最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
在培养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临床医学生需要具备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能够参与到医学科研中,推动医学的进步。
医学导论
论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知识经济时代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代医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更技能,还要拥有知识,又要有能力,和有使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的素质。
一、人才的定义及知识、能力、素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界定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知识,是认识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
能力,通常指主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水平。
素质一般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训练和社会实践形成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构成的长期、稳定、内在的基本品质和潜能。
也可以说素质是人的先天特征和后天素养的总和。
素质与知识、能力有天然的联系。
知识是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发展又是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的先决条件。
知识与能力的内化是素质,素质的外现便是能力。
二、医学人才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和,是人类智能活动的结果,又是智能的基础。
医学人才应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
(1)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整个自然科学学科都和医学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关系。
(2)人文社会类科学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利于医学人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医学人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医学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医学社会化的需要。
医学人才应掌握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1、思想德育教育2、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知识3、科学方法论4、文化修养知识(3)医学专业知识对医学生来说,医学专业知识是其知识结构的最重要的部分。
只有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学科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医学生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应该包括:1、基础医学知识2、临床医学知识3、预防医学知识此外,医学人才还要掌握外语、计算机等知识等与现代化社会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强化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
同时,医学院校应该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入现代 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3、职业发展
对于临床医学人才来说,职业发展和晋升是他们所的重要方面。因此,应该 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提供良好的晋升和发展机会,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 才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并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临床技能培养需要有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医学院校应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临床技能水 平和教学能力。还可以聘请医疗一线的专家和医生作为特聘教师,为学生提供更 贴近实际的临床技能指导。
总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强化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是医疗教育事业的重 要任务。通过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运用新的技术和工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措施,我们能够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培养出更多具备岗位胜任力 的医学人才,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临床实习和课外活动等方 式进行。尽管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但在实际操作 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临床实习的 效果也有待提高。此外,课外活动对于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作用有限,部分 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2)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诊疗技术, 提升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3)临床实践能力:通过临床实习、实践和科研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3、确定培养方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PBL教学法、 临床实习、科研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专业技能水平。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保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培养及管理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而奋斗。
(二)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临床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和一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层次医疗人才。
(三)掌握临床医学下某一学科、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临床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的科技资料与文献;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二、培养要求(一)临床诊疗技能训练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
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急症急救处理、诊疗操作、危重病人抢救、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
研究生每轮转一个科室,应对完成的工作量进行总结和考核。
要求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二)综合素质训练1.知识结构要求具有宽广、坚实、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可以独立解决和处理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兼具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与素养。
(1)基础知识要求掌握临床医学下某一个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专门知识要求系统、全面地掌握临床专科的理论和知识。
(3)人文社科知识要求掌握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行为学等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真正从心理、生物学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患者、诊治患者。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拥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备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能够满 足学生临床实践的需求。
优秀的师资队伍
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 的教育教学和指导。
就业前景广阔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可在各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临床医学及相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 素质评价结果,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05
培养特色与优势
培养特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注重学生在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等领 域的全面发展,同时针对临床医学专业
进行深度培养。
注重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通过科研项目、创新实践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推动
临床实习
临床技能培训
通过临床实习,培养学生掌握 临床诊断、治疗、手术等技能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思维培养
通过参与临床病例讨论、病情分析 等,培养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和 独立处理病人的能力。
医患沟通能力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具 备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 平。
学术科研训练
科研项目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或医院的科研 项目,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
识。
学术论文撰写
通过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提 高其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和学术素
养。
学术会议交流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学 术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增
强学术交流能力。
04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01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
成立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对教学活动进行
全面、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评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临床医学-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临床医学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临床医学为背景,本文将分别介绍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含义和重要性。
一、素质目标素质目标是指医学生在临床医学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临床医学素质目标包括:医学伦理道德素质、人文关怀素质、沟通协作素质、批判思维和创新素质等。
医学伦理道德素质是指医学生应具备正确的医学伦理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操守,遵守医疗纪律,保护患者权益。
人文关怀素质是指医学生应具备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的能力。
沟通协作素质是指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有效沟通。
批判思维和创新素质是指医学生应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指医学生在临床医学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相关知识。
临床医学知识目标包括: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医学技术知识等。
基础医学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是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知识的基础。
临床医学知识包括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是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的核心知识。
医学技术知识包括各种医学检查方法、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法等,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技术性知识。
三、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指医学生在临床医学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和提高的能力。
临床医学能力目标包括:临床诊断能力、临床治疗能力、临床沟通能力、临床判断能力等。
临床诊断能力是指医学生能够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临床治疗能力是指医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能有效实施治疗。
临床沟通能力是指医学生能够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关注点,并提供恰当的信息和支持。
临床判断能力是指医学生能够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和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素质目标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基本素质。
临床科室人员技能要求
临床科室人员技能要求
临床科室中的人员需要具备各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一般临床科室人员的技能要求:
专业医学知识:对本专业领域的医学知识要有深入了解,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临床技能:具备临床操作技能,如采集标本、使用医疗仪器、实施各类检查和治疗等。
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临床人员必备的素质,能够与患者、家属和团队内外的其他成员有效沟通。
团队协作:在医疗团队中合作紧密,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协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问题解决能力:面对复杂的病情,能够迅速准确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责任心:在医疗工作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负有极大的责任,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应急处理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冷静应对,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信息管理:熟练使用医疗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管理和记录患者的医疗信息。
持续学习: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具备持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同理心:具备对患者的同理心,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能够提供温暖、关爱的医疗服务。
这些技能和素质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临床科室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科室和职位可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因此具体的技能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中医临床医学素质要求
中医临床医学素质要求
中医临床医学素质是指中医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下面是中医临床医学素质的要求:
一、中医理论知识
中医医师需要掌握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病证辨治学、中药学、针灸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充分掌握中医理论,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辨证施治。
二、专业技能
中医医师需要掌握各种中医诊断和治疗技能,包括望、闻、问、切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如脉诊、舌诊、腹诊等;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中医治疗技能,如中药调配和配伍、针灸、推拿等。
三、专业素养
中医医师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伦理素养,包括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素养。
只有在保持严谨的医德医风和尊重患者权益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四、医学研究能力
中医医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研究能力,包括对中医理论、临床实践
和医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不
断提高中医医学水平,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五、关注患者需求
中医医师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
在诊疗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环境和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因材施治,针对性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医学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医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医学研究能力和关注患者需求等方面。
只有全
面提高中医医师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医生应具备的素质
•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宇文皓月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基本品质结构,包含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它是人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
人群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的精神与特征,关系着民族的兴衰与荣辱。
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它服务的直接对象是人,只有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才干承担这一使命,因此,医生应具备以下素质:首先是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医学生入学后首先要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医生进入临床后首先要下功夫苦练的实践本领。
只有把这些基本功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才干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医生的业务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理论:如西医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等,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经络学说等。
二是基本知识:如医院的惯例制度、各项操纵规程、正确询问病史、病历及各项医疗文件的书写、西医的望触叩听与中医的望闻问切等基本检查的步调与方法、惯例检验与经常使用功能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药物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三是基本技能: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及各项诊疗技术的操纵、各种经常使用检查器械的操纵技术、中医的针炙、推拿等操纵手法。
这些基本的素质都是一个好医生应该具备,而且是应该诊断治疗中熟练的使用操纵的,好多医生,尤其是年轻的医生容易忽视这些最基本的业务素质的学习和实践。
其次是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医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医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医疗作风。
一个缺乏高尚职业道德的医生,即使医术再高,也不是一名好医生。
第一要敬业乐群。
一个有理想的人肯定具有高度敬业乐群的精神,对工作的意愿是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并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在工作上,具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和恒心。
第二要操守把持。
一个人再有学识,再有能力,倘若在品行操守上不克不及把持住分寸,则极有可能会对自己的成长道路发生阻碍作用,甚至给医院造成莫大的损害。
在工作中,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持正义,主动抵制各种存在于医疗行为中的损害广大患者及家属利益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成绩,但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功能,提高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成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
唯有基层医疗机构拥有强有利的人才支撑,才能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安全性,解决基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以卫生需要为导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适宜人才。
[1]我校积极响应号召,于2010年开始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积极为基层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卫生服务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研究旨在切实掌握基层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为调整课程设置,革新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以培养出更加符合基层医院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缓解学校与基层医疗机构供需脱节问题。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1.数据来源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定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 )编制《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对179家医疗机构221名医务人员展开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对适应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知识结构、技能以及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的重要性评价,了解基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真实需要。
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100%。
2.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
利用Excel软件录入问卷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研结果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工作单位属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有23家,最多的是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分别占40.7%和30.8%;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最多,有133人,占60.2%,其次是管理和临床岗位的有64人,占29.0%;多数人属中、初级职称,分别占38.5%和35.3%;40岁至49岁人最多有73人,占33.0%,30至39岁70人占31.7%。
大部分调查对象属于基层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有评定职称并在岗位上工作了有些年数,相信其对基层具体需要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有较深了解,能较大程度的反映基层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素质的真实需要。
2.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综合素质调查对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调查,内容包括素质、知识结构、技能等三个要素,各要素内又包含若干项目,对各项目进行重要性评价。
1分表示不重要,2分表示一般,3分表示重要,4分表示比较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1)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重要性评价有5个项目。
结果显示,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以及能够积极地认识医师职业,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此两项重要性评分均值最高,达到 4.83; 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和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项目的重要性评分较高为4.71; 能够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辖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理念是对基层医生的素质要求,其与前三项比较没有那么受到重视,但是也超过4分,是非常重要的素质要求。
在校培养应着重以上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最低的是身心健康,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项,为3.76分,相比其他素质则没有那么重视,但仍然接近比较重要指标,不容忽视。
(2)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重要性评价有9个项目。
结果显示,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项重要性评分最高,为4.82分,可见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是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知识; 具备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具备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项,均超过4.5,分别为4.79和4.72,在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应着重以上知识的教育; 具备重点人群的保健与康复知识,掌握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及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评分最低,分别为3.96和3.86,相比其他知识,重点人群的保健和康复,计划生育知识在基层没有那么得到重视,但相当接近比较重要值4分,在人才培养中不能忽视该知识的教育。
而对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则未引起足够重视,可能是基层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中医学知识要求较低所致。
其他各项均超过比较重要值4分,理应重视该部分知识的教育。
(3)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技能重要性评价有8个项目。
结果显示,具备全面、系统、正确、规范地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的能力项重要性评分均值最高,为4.80分,是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 具备良好人际交流与医患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项为4.56,可见医患沟通能力受到基层重视,该部分内容应在人才培养中得到体现。
最低的是具备创新精神,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意识,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项,相比其他技能,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基层重视程度稍低,但超过4分,在人才培养中不容忽视。
3.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应设课程重要性评价共有25个项目,结果显示,有19项超过比较重要值4分,其中内科学重要性评分均值最高,为4.83;其次是外科学,为4.82;然后依次是诊断学、系统解剖学、儿科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妇产科学(含计划生育技术)、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概论、神经病学、医学影像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预防医学;有6项均值未达到比较重要值4分,由高向低依次是社区预防与保健、中医学、人体寄生虫学、康复医学、医学微生物学,社会医学。
三、对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启示1.培养方案较符合基层需要,培养内容应有所侧重《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定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所提出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技能和课程设置均较符合基层需要,大部分项目均值超过4分,最高接近5分,最低接近4分。
但重要性评价中,均值有高低差距,培训内容重要程度呈现出不同水平,故对基层重视程度高的项目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投入,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应根据基层的需要有所侧重。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贯穿基层服务知识,融入基层特色,渗透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出专业的基层性,使培养出的人员到基层后能适应基层的需要,更好地守卫基层群众健康。
2.医学人文精神是重要素质,国家规定的外语、体育和军事训练也不容忽视成都中医药大学从法律意识、思想道德、文化伦理、职业责任、服务目标、服务理念、体育、军训和英语训练等方面对学生需具备的素质提出要求。
结果显示,基层对医学人文精神是非常看重的,体现在基层认为临床医学人才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规范、伦理和法律意识,能够自觉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并珍视生命,关爱病人是很重要的。
作为基层的临床医生,精湛的医疗技术不及医学人文精神重要,也可以说医术不如医德重要。
[2]一个有医学人文精神,有医德的医生,其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关心并关注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尊严,其定会提升医术,为人民健康负责。
启示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应着重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与发展,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亦可注重教师日常授课中的言传身教达到此目的,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动态,多方努力以强化其医学人文精神。
身心健康,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项是应具备素质重要性评分的最低分,相比其他素质并没有那么受基层重视。
可能是基层医院工作力度不那么强,不如大医院般需要超负荷的劳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所致。
但是,身心健康是做好临床工作的重要前提,且随着医改的深入,社区、基层卫生单位将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并承担公众的大部分卫生保健服务,基层医院将不在人浮于事,工作强度会有增加,所以此项内容在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不容忽视。
3.重视诊疗知识教育,加强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教育成都中医药大学着力于面向基层的临床学生的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临床诊断和治疗知识,全科医学基本知识,重点人群的康复保健知识,流行病学相关知识和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知识的培养。
在面向基层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知识结构重要性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三项是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具备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具备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可见,基层医疗机构特别重视临床医生的诊疗知识。
自新医改以来,基层出现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轻基本医疗服务的现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量明显增加,而医疗服务量逐渐减少,使得基层的诊疗能力普遍滑落,基层医疗技术留不住病人,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问题突出。
基层医疗机构也看到了此问题,开始重视其诊疗能力的提高,所以,现阶段医学高校应着重临床医学生诊疗知识教育,在课时设置上可增加此方面内容的学习课时,加强临床实践,让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巩固和运用,后将其融会贯通于基层诊疗活动中,为基层提供值得信赖的医疗服务,最终实现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六位一体的服务职能。
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项是基层需要的临床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重要性评价中的最低分。
可见,基层对其临床医学人才的中医学知识的掌握重视不足。
此可能与当前普遍重西医轻中医有关,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障华夏子孙几千年来的身体健康,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诊疗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中医药高校应重视此问题,加强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教育,让其了解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认同中医药的诊疗效果和重要意义,而后在工作中宣传中医药知识,提升基层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度。
4.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在技能要求方面,成都中医药大学主要着力于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结果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对这四方面都比较重视。
基层重视临床医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其临床医生能够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有较好的临床思维,能合理运用其所学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层最重视的两项技能是具备全面、系统、正确、规范地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的能力项和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处理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项,故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