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导师介绍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百科名片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是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领域知名的重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从事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测控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如今,学院已初步形成国内一流的学科和基地,包括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一级学科,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目录光电工程学院所在的主教楼编辑本段学院简介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1]是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领域的重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从事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测控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编辑本段学院历程1979年成立光电精密机械研究所1985年成立光电精密仪器系1992年批准建立国家教委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1998年成为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9年成立光电工程学院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招收5年制本科生1986年设立光电精密仪器及机械博士点1994年设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光电技术及系统成为211工程学科1998年建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2000年建立光学工程国家一级学科2001年精密仪器及机械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设立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编辑本段学科现状(直至2007年)国家一级学科2个: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全国重点学科1个:精密仪器及机械;博士后流动站2个: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博士点5个:光电信息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及机械、信息获取和处理、测控技术及仪器;硕士点5个: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工程硕士领域4个: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工业工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3个: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老师名单及简介刘和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技术支持专家;重庆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主任;重庆大学—美国微芯公司PIC单片机实验室主任。
赵霞,博士,副教授。
主讲“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专业英语”及Power System Analysis全英文硕士课程;从事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力系统风险评估及新能源接入方面的研究。
杨丽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大型电力变压器内绝缘老化机理及寿命预测、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抗干扰技术、绝缘材料改性等方面研究。
韩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奖励各1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人。
李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系主任。
周雒维,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IEEE高级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首届电力电子学科学术带头人;《电路原理》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工技术学报》、《电源技术学报》、《电源技术应用》等杂志编委;2002-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USA 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亚洲联络人。
王正勇,电力电子与新技术系老师,主讲电路原理1.2。
曾担任本科生毕业设计导师,其毕业设计方向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与研究等。
张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创新性实验”项目1项,参加国家及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两次荣获重庆大学教学效果好前50名教师称号;2008年荣获电气工程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获得重庆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房地产学院 导师介绍
1.任宏,教授,博导,英国里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重庆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并担任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建设部土建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建设管理;房地产2.傅鸿源,教授,博导,学院元老,被人们习惯称为“傅老爷”,数学模型高手。
研究领域:系统工程,建设行政管理,区域经济学3.李世蓉,女,教授,博导。
学院又一牛人,英国里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市沙坪坝区副区长(大官,副厅级)。
研究领域:住宅产业化,建设行政管理。
4.张仕廉,副教授,硕导,副院长。
建设部三大执业资格考试命题人,建管学院博士,硕士入学考试“建筑技术经济”试卷命题老师,为人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
研究领域:建筑安全,建筑技术经济。
5.杨宇,副教授,副院长,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研究领域:工程合同。
6.刘贵文,副教授,副院长,重庆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国内价值管理研究领军人物,著名香港学术团体“香港价值管理学会”和“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的核心会员,英文专业杂志“Journal of Value Management”副主编。
研究领域:项目管理、价值管理、项目融资、建筑业信息化、房地产经营与管理7.颜哲,教授,前副院长(已退),为人正直,有学者风度,在学生中的口碑最好,曾被重庆大学民主湖论坛评为“重大十大帅哥老师”(颜老师已经60岁了),学院研究经济学的老大。
研究领域:工程财务管理,制度经济学。
8.曹小琳女,副教授,工程管理专业系主任,建管学院博士、硕士人学考试“项目管理”命题人,和蔼可亲,很受学生欢迎,报曹老师的学生特别多。
研究领域:项目管理9.叶晓甦副教授,财务管理系主任,刚申请到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城市公共建设融资方面的,叶老师的近两届学生都要忙这个咯。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梁锡昌:教授、博士生导师、齿轮制造专家,曾任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他的"成形磨齿成套技术"曾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在齿轮制造技术、切削及刀具制造技术等诸多领域,以及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现是机械制造学科学术负责人。
徐宗俊:男,江苏宜兴人,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系,留校任教,曾在上交大进修二年,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一年。
现为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高校制造技术与机床研究会”理事长,<制造技术与机床>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CIM,CAD/CAM等。
“制造系统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制造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与技术体系”获中国高校科技一等奖(2001年),另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10项。
合著《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加工系统能量特性及其应用》等著作。
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数十人。
刘飞:男,重庆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现任重庆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并兼任重庆大学科协主席、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专家委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系统工程及网络化制造。
近年来主持过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及企业大型课题20多项,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种成果奖14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论文集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防工业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11本。
多次获得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如“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863计划重要贡献先进个人”等。
粒子尺度的科研世界——记重庆大学物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磊
寻找和研究宇宙基本粒子,高能对
撞机是一个重要手段。
20世纪60年代起,在高能对撞机的帮助下,大量理论上被预测的夸克、轻子、玻色子等基本粒子相继被发现,粒子物理学研究进展如火如荼。
针对对撞机上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复杂的粒子物理理论进行数值计算与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高能物理实验的结果相比较变得愈加重要,这些需求促进了粒子物理唯象学的发展。
作为一门理论联系实验的学科,粒子物理唯象学的研究既要求研究者对粒新发现or新物理?
非阿贝尔场论的启发下,创立了一套描述强力、弱力及电磁力这三种基本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理论,清楚地给出了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粒子)的信息,包括它们的种类、质量、电荷、自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一理论被称为标准模型(Standard
究者认为,标准模型的详细程度好比一个宾馆套间的“手册”,上面清楚说明了每
郭磊疫情期间在家做研究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
辅导女儿学习。
重庆大学2015年博士后研究项目
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
合作导师 陈德敏 黄锡生 秦鹏 唐绍均 张才琴 韩德强 孙佑海 曾文革 齐爱民 宋宗宇 贾焕银 刘 星 杨俊 刘伟 黄英君 王勇 冯明 但斌 陈其安 陈刚 宋永端 柴毅 欧阳奇 孙棣华
博士后研究项目 我国再生资源顶层设计与发展实现路径研究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研究 环境义务规范原理与范畴 基于环境行政代履行制度的餐厨废弃物无害处置与综合利用法规范研究等 森林资源新型法制化管理模式研究 环境法治保障话语权构建 全面推进年生态文明司法保障机制研究 我国农业贸易生态化转型的法律保障研究 知识产权市场化研究 环境司法专门化制度研究等 善治医疗事件:类型区分与制度选择研究 制度环境、公司财务政策选择和动态演进研究 基于市场交易的天然气开采量与成本协调激励气价机制研究等 风险投资与创业投资 金融风险管理、保险与社会保障、金融市场与公司投融资等 物流合同对供应链的影响等 企业领导力模型构建及其提升研究 面向产品服务系统的供应链运作优化与协调 五大功能区工业园区负面清单管理研究 基于智能电网的分布式协调控制 新能源电力系统先进控制理论,科技部国家基础研究规划项目 风电并网变流器故障特征提取及诊断技术研究 高温条件下金属表层瑞利波非线性效应与微结构等 交通信息物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等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建筑学院
力学
航空航天学院生命工程学院生物医学 Nhomakorabea程、生物学
招收人数 (人) 2 1 1 1 2 1 5 1 2 2 1-2 1-2 1-2 1-2 1-2 2 5 2 2 4 1 1 1
联系电话 13098775907 023-65126320 023-65122666 023-65126315 13452952682 13640574017 023-65102527 13452029896 18523001964 023-65120483 023-65122685 13527313471 18580008926 023-65111931 13677621651 13657636001 13657636001 13108982986 13368310685 023-65102507 023-65102507
3D打印生物医疗界的新星记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如川教授
3D打印生物医疗界的新星记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刘如川教授作者:马玲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第2期文/马玲2016年8月12日下午,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理科楼物理学院7楼的会议室内,来自全国各领域的创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融合”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办,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刘如川教授也应邀参加。
会上,除了就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进行热烈讨论,就千人计划海创智库与重庆市科协海智库如何合作,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开发结合,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响应全国科技创新创业大潮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参会人员还参观了重庆大学物理学院部分实验室,期间,刘如川教授就一些典型的项目进行讲解。
比如个性化的3D打印,可利用医院影像三维重构技术,实现临床诊断及有纪念价值的高端定制产品,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赞誉。
赞誉,除了因为刘如川教授对3D生物打印技术详尽而独到的见解,更因为这位年轻学者身上所散发出的对科研矢志不渝的决心和态度。
不拘一格,海纳百川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的刘如川,对知识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望,并且总是喜欢挑战不同的领域,诸如,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从化学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纳米材料、分子器件技术;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期间,曾研究钙调蛋白与多肽链相互作用;之后,他还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系研究单分子力学,用磁镊子和荧光技术追踪蛋白质折叠的过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助理教授,进行蛋白质单分子力谱及荧光跟踪研究。
另外,他还先后在国际知名SCI 检索的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受到国内外其他学者的广泛关注,被引用1 100 多次。
可以说,除了学贯中西,跨学科也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绕不开的话题。
2013年,刘如川做出了人生中最郑重的选择,回到祖国,科研报国,并作为“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来到重庆大学物理学院。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先后展开了材料中的光电转换过程以及太阳能电池研究,并在纳米水平观察电荷的分离,研究微观机制。
董晓华_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21
0% 0% 0% 200% 0% 0% 17% 0% 0% 14%
二、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1 中文期刊论文
2.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图表 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年代 文献量 累积量 增长率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0 2 0 4 0 0 1 0 0 1
0 2 2 6 6 6 7 7 7 8
创新助手报告 ——人物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微信公众号:INFOSOFT_STADS 电子邮件:stads@ 官方网站: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2016-01-21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物简介........................................................................................................ 1 二、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1 2.1 中文期刊论文 ........................................................................................ 1 2.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1 2.1.2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2 2.1.3 所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所分布刊情况 ......................................... 2 2.1.4 最近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情况 ..................................................... 2 2.1.5 近十年研究热点推荐 ................................................................. 3 2.2 学位论文 ................................................................................................ 3 2.2.1 学位论文年度指导数量 ............................................................. 3 2.2.2 所导硕博论文数量饼状图 ......................................................... 4 2.2.3 所导学位论文 ............................................................................. 4 2.3 中文会议论文 ........................................................................................ 4 2.3.1 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4 2.3.2 所发表的中文会议论文 ............................................................. 5 三、学术网络........................................................................................................ 5 3.1 学术引用指标 ........................................................................................ 5 3.2 高被引论文 ............................................................................................ 5 四、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6 五、人物相关关键词............................................................................................ 6 附录一 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市场学系 其它工作单位: 工作职务:重庆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通讯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 174 号 邮政编码:400044 电话: 传真: 专业领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 信息服务与管理 院士: 专家分类: 学科分类名:物流管理学%市场学
2013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推免研究生导师名单
1
2
电 力 电 子 技 术 12人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3
4
5
6
09 (12)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7
8
电 力 17人
9
10
博导
58 59 60
11
12
博导 博导 09 11 11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10 博导 11 控制及 建筑电 气5人
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研究员 讲师 助教授 助教授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备注
61 62 63 64 65 66 67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李永明 张占龙 李春燕 杨 徐 帆 征
新 技 术 27人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09 博导 10 10 10 10 10 10 11 11 博导 博导
新生研讨会
重庆大学2011级《新生研讨课》课程介绍为了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将同学们培养成为驾驭未来的优秀人才,学校自2009年9月起,面向全校本科新生开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生研讨课》。
课程旨在推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和基于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亲爱的新同学:新生研讨课,将给你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你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定义你的人生价值。
或许课程的学习的过程,会成为你未来学习与发展的一段难忘经历。
我们期待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课程定义: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是由各学科领域的教授/学术带头人专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类课程。
在教师主持下,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对新生在掌握知识、开拓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培养与训练。
课程目标:课程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折,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少了单纯的灌输和记忆,多了自主的学习与探讨。
授课内容:研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涵盖了入学教育、专业(学术)方向和专业目标教育、探索创新等方面,都是教师们多年教学、科研的经验总结。
既有经典内容,也有新问题,涉及众多领域和交叉学科。
有的可能已有答案,但也许不是唯一,还需突破;有的可能尚无答案,需要探索。
学时、学分及考核方式:《新生研讨课》1学分,16学时。
考核方式采用小论文、研讨报告、读书感悟、心得等。
如何选课:《新生研讨课》分为校级示范课程和院级课程两种。
校级《新生研讨课》示范课程有8门,可容纳240人选课,面向虎溪校区的一年级新生,通过网络“抢课”方式取得学习资格。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安排和知识准备情况选课。
院级《新生研讨课》,在新生进校后,由学院向新生公布本学院《新生研讨课》的研讨主题、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及授课教师名单。
倾心为科研拼搏结硕果——记重庆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员
倾心为科研拼搏结硕果——记重庆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员作者:蔡云飞,王永梅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第11期科研的沧海浩瀚无际,追求的风帆永不止步。
为了探索科研的奥秘,无数科研人士勇敢前进,奋力拼搏,用青春奏响了一曲生命的奉献之歌。
重庆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员蔡云飞,数年来,始终坚持对不对称催化与合成和基于可见光催化的新有机合成方法的开发和应用进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
志向远大成果灿烂2005年9月- 2014年7月,蔡云飞就读于四川大学,师从有机化学家冯小明院士,钻心科研。
2014年8月- 2016年10月,他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做洪堡博士后,从事有机小分子和可见光催化的研究。
2016年10月,他开始在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任博士后,从事生物有机催化研究。
2017年9月,他作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成为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数年来,蔡云飞严谨治学、勤于科研,取得了灿烂的科研成果。
他的研究首先表现在不对称催化与合成方面。
蔡云飞在其导师冯小明院士的指导下,使用冯课题组特色手性氮氧一金属Lewis催化剂,实现了查尔酮类缺电子烯烃首例不对称溴胺化反应、查尔酮类以及烯酯类缺电子烯烃首例不对称氯胺化反应等多项反应,还发展了首例手性氮氧作为有机小分子氢键催化剂催化β -酮酸酯不对称氯代反应、手性氮氧-Sc (In)催化三取代吲哚酮不对称氟代反应等不对称卤化反应。
2016年年底,蔡云飞利用手性Brcfnsted酸催化实现了首例不对称Piancatell重排反应。
不对称6丌电环化反应发展相对缓慢,是科研界一直关注的话题。
蔡云飞利用手性Brlansted酸催化脱水产生6丌电子的Aza-ortho-quinone methide中间体,手性Brznsted酸通过手性离子对控制反应对映选择性实现了新型不对称氮杂6丌电环化反应。
通过系统理论计算,最终证实了反应的6n电环化历程,并对手性Breinsted酸催化的立体选择性控制原理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重大电气工程学院导师资料
系别序号各系序号导师姓名职称应电机1 1 廖勇教授1、大型发电机及其电力系统分析2、风力发电及其系统的运行与控制3、电机及其控制2 2 姚骏副教授1、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2、电机系统及其控制3、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3 3 罗辞勇副教授1、电机的微机测试与控制2、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4 4 李辉教授1、风力发电运行与控制2、电机设计与系统分析5 5 韩力教授1、电机与变压器的分析和优化设计2、电机电磁场与温度场的分析和计算高压6 1 姚陈果教授1、电力系统绝缘状态在线评估与预警2、电力系统暂态在线监测与诊断3、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分析与评估7 2 司马文霞教授1、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析与防护技术2、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3、输电线路外绝缘的污秽放电特性及污闪风险评估4、电力系统的接地检测技术8 3 周湶副教授1、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配电网故障诊断与定位3、电力负荷预测9 4 张晓星教授1、电气设备绝缘在线智能化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2、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评估与状态维修决策技术10 5 陈伟根教授1、电气设备在线智能监测、故障诊断技术2、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技术3、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智能传感器技术4、智能电气设备的关键技术11 6 张志劲副教授1、电力系统冰闪特性及防冰技术2、电力系统污闪特性及防污技术3、电力系统过电压分析及预防措施12 7 刘渝根副教授1、电力系统过电压及防护2、接地技术13 8 杨庆副教授1、线路防雷理论与技术2、变电站过电压及绝缘配合3、线路外绝缘选择14 9 唐炬教授1、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及其应用2、节能减排技术及其应用3、电力安全运行管理及其应用4、高电压测试技术及其应用15 10 王有元教授1、电气设备在线智能监测、故障诊断技术2、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技术3、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智能传感器技术4、智能电气设备的关键技术16 11 李剑教授1.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2. 新型环保绝缘材料及在高电压设备中的应用3. 输电线路新型防冰材料17 12 杜林教授1、电气设备在线智能监测、故障诊断技术2、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技术3、高电压测试技术及智能传感器技术4、智能电气设备的关键技术5、输电线路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18 13 廖瑞金教授1 .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评估与状态维修决策技术2. 绝缘与功能电介质材料及应用3. 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评估与状态维修决策技术19 14 胡琴副教授1、电力系统冰闪特性及防冰、融冰技术2、电力系统污闪特性及防污技术3、线路外绝缘选择20 15 胡建林副教授1、电力系统外绝缘覆冰放电特性及防冰、融冰技术2、电力系统外绝缘污秽放电特性及防污闪技术3、电力系统外绝缘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及外绝缘选择21 16 米彦副教授1. 输变电设备绝缘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2. 输变电设备绝缘状态评估与预警技术3. 输变电设备电磁环境分析与评估技术22 17 杨丽君副教授1、绝缘与功能电解质材料及应用2、电气设备状态评估、寿命预测技术建筑电气23 1 雍静教授1、中低压配电系统谐波分析2、建筑物电气装置安全运行3、建筑物电气系统节能研究电24 1 余娟副教授1. 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2.. 新型输电及仿真技术力 3. 新能源和智能电网25 2 谢开贵教授1. 电力系统可靠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大电网可靠性2. 电力系统规划(负荷预测、输电网规划、配电网规划等3. 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机组最优调度、最优潮流、无功优4. 可再生能源(风电转换系统可靠性、风电场及接入系统5. 智能电网(智能电器设备的可靠性、智能电力设备的可智能电网的可靠性、智能信息平台的可靠性)26 3 罗建副教授1. 电力系统保护2. 电力系统监控与控制3. 电力系统信息系统4. 电网参数模型辨识27 4 王主丁副教授1. 城市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其评估2. 县级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其评估3. 中压配电网并联电容器优化补偿4.适用于配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方法5.基于商业软件包的电网潮流短路计算分析28 5 颜伟教授1、电网运行调度的优化及其评估2、电网规划及其评估3、售购电交易的优化及其评估4、直流及FACTS控制的优化29 6 王韶副教授1、智能电网2、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3、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30 7 林莉副教授1、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含风力等新2、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的分析与计算3、配电网的电能质量(电气化铁道、冶炼厂等干扰性负荷31 8 卢继平教授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电力系统自动化3、电力系统微机在线应用4、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5、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32 9赵渊教授1. 新型输电及仿真技术2.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3. 微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4. 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33 10 周念成副教授1. 新型输电及仿真技术2.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3. 微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34 11 熊小伏教授1.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 只能变电站及智能电网技术35 12 赵霞副教授1、电网运行调度的优化及其评估2、电网规划及其评估3、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36 13 胡博博士1.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2.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3. 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4. 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系统可靠性、光伏发电系统可靠5. 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新技术37 1 李春燕副教授1.电能计量误差评估与措施2.电力市场理论及其应用38 2 张占龙副教授1、配电设备及配电网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输电装备与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3、电气设备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预防4. 电气设备电磁测量与故障诊断5、内窥式故障监测方法研究与应用39 3 何为教授1、配电设备及配电网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输电装备与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3、电气设备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预防4、电气设备电磁测量与故障诊断5、内窥式故障监测方法研究与应用40 4 侯世英教授1. 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2. 电能质量检测与治理3. 特种电源研究41 5 李新教授1、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2、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3、电能计量理论与装置4、电能质量检测与治理42 6 付志红教授1. 电能计量误差评估2. 电能质量分析与装置3. 输电线路地层电阻率测量与地质安全评估4.无线宽带接入的在线监测系统5.无功补偿装置与应用43 7 李永明副教授1. 变电站内电磁环境预测评估与改善2.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合成场强计算研究3. 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4. 电动汽车的电磁环境影响5. 电流强磁场的测量及防护研究6. 汽车电磁兼容性研究44 8 唐治德教授 1. 电能质量检测与治理2.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45 9 汪泉弟教授1. 电气设备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2. 汽车电气系统电磁兼容性研究3. 电动汽车的电磁环境影响46 10 王平博士1. 配电设备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方面的研究2. 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的研究3. 智能计量装置的研究4. 计算机测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47 11 熊兰教授1. 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2. 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3. 电气设备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48 12 杨永明教授1. 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2. 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3. 电气设备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49 13 杨浩教授1. 电力系统分析及智能监测2. 数字化技术与应用50 14 陈民铀教授1. 电力传输线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研究2. 电力电缆载流量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3. 基于多目标优化方法的电力系统无功51 15 张莉博士1. 输电装备与线路故障在线监测与诊断2. 电网谐波分析与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52 16 张淮清副教授1.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2. 电力工程信号处理53 17 毛玉星副教授1. 电力系统监测中的通信技术2. 成像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3.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技术54 18 肖冬萍副教授1. 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分析2.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与评估55 19 杨帆副教授1.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与评估2. 输变电设备电磁环境评估3. 智能电网的需求侧研究56 20 张谦博士1. 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2. 电能质量及电力谐波治理技术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系统研究57 21 汪金刚博士1、输电装备与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2、电气设备电磁测量与故障诊断3、内窥式故障监测方法研究与应用58 22 刘坤博士1.高电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2.谐波对电能计量的影响研究与应用3.配网自动化59 23 徐征副教授1. 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场分析2. 数字医疗仪器电力电子60 1 郑连清教授1.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2.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与监控3.电能质量治理与控制4.工业过程控制5.电力传动及智能化控制技术61 2 王明渝教授1.电力电子变换器设计与运行2.变电站谐波测量与谐波源负载分析3.电能质量治理与控制4.交流调速与电机控制5.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设计与分析62 3 周林教授1、配电网电力设备防盗装置设计2、配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3、光伏发电系统设计63 4 陆治国副教授1. 电网谐波分析与谐波治理方案选择2. 电网无功分析与无功补偿方案选择3. 开关电源设计4. 电气传动系统设计5.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6. 电气系统的仿真分析64 5 刘和平教授1. 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研究2. 汽车电控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3.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研究4.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系统研究65 6 周雒维教授1. 电力电子系统及技术控制2. 电能质量及电力谐波治理技术66 7 杜雄教授 1. 电力电子系统及技术控制2. 电能质量及电力谐波治理技术67 8 罗全明副教授1. 半导体照明驱动系统2. 电力谐波治理。
侯教授简历-重庆大学
姓名:侯长军性别: 男出生年月: 年月籍贯:重庆职称职务: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社会兼职:现为科技部“”项目一审及二审会评专家、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霍英东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评审及咨询专家,重庆市科技项目信贷评审专家. ,,,等杂志审稿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光子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仪表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化工环保专家组成员.重庆市食品安全促进会理事、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号生物工程学院邮政编码:邮箱:研究领域:纳米生物材料、功能材料、传感检测与系统、缓控释药物、生物材料、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 纳米生物技术与检测技术,.纳米材料与功能材料,. 传感芯片与检测系统,. 公共安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简介侯长军教授长期从事纳米生物技术与材料、功能材料、传感检测与系统、微阵列芯片技术与仪器、微纳传感器与生物医学应用、药物控释缓释与纳米药物、载体制备新方法与技术、细胞代谢与药理病理、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领域地研究.创新性地将微纳米传感技术应用公共安全、重大疾病无创、快速、可视化检测,在复杂体系中突破传统检测方法与技术,开发出系列微阵列传感检测芯片,建立了细胞代谢指纹图谱、食品发酵微生物代谢指纹图谱、白酒指纹图谱、红酒指纹图谱等,在国家公共安全、药物、食品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针对微痕毒剂、药物残留、农药残留、建立了具有特色地创新性传感检测新方法、技术及传感检测系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学术经历及代表性成果:. 在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 年在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至今: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建立国家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流行病、重大疾病等无创快速检测、细胞代谢与药理及农兽药残留检测等新材料、新方法与新技术.先后承担国家支撑计划、国家“”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五十余项.在,,,,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获权发明专利二十余项.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主要研究方向、创新成果及其科学意义. 纳米功能化敏感材料与技术研究.针对生物大分子、卟啉衍生物等开展纳米化研究,金属卟啉与生物酶、、纳米金、石墨烯、磁性纳米粒子、量子点等结合形成具有新功能地生物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分子钳、自组装、分子印迹聚合、溶胶凝胶、静电纺丝、生物制造等纳米技术开展纳米生物功能材料研究.研究有重要地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国家公共安全、生物医学、药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研究.在纳米生物材料光电性能及其在国家公共安全、食品安全、流行病、重大疾病等无创快速检测、道地药材质量、药物分析检测等级评定以及在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离子等环境污染物分析、微痕量毒物检测等方面建立全新地传感检测方法与技术.对建立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检测新方法与技术具有重要地科学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微纳器件、微流控芯片及检测系统研究.设计与构制多功能多通道多信号微纳传感器、微阵列芯片、分子探针、细胞传感器、传感器,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设计及仪器系统集成形成特色.在国家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远程医疗、个体化治疗、医疗机器人、家庭医生及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地科学意义和重要地实用价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在研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嗅敏式肺癌无创快速筛查检测仪研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肺癌标志物无创快速可视化传感检测新方法”“双功能光信号微阵列传感器构建及痕量农药残留可视化快速检测新方法”“肺癌标志物无创快速检测”等. 四川科技支撑计划:“优质酿酒专用高粱现代化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 国家质检总局研究项目:“氨基糖苷类药物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地制备及残留检测中地应用”. 平台合作建设项目: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题组常年招收硕士、博士、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等,欢迎材料、生物、化学、电子、环境、食品等背景地学生报考.同时也欢迎有兴趣地本科生进实验室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研究团队网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研究生待遇国家学业奖学金:全脱产博士生学费基本能获得全额学业奖学金,硕士生(包括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能获得全额学业奖学金、获得半额学业奖学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国家助学金:博士生每月生活补助元(发个月),硕士生(包括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每月生活补助元(发个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奖励:研究生发表一区论文篇奖励元、二区论文篇奖励元,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联合学院)研究生在全校排名第一位,我们课题组研究生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联合学院)排名第一.可申请研究生访学计划(到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每人次元)、研究生创新基金(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住宿:博士生一般人一间、硕士生-人一间,一般有独立卫生间,均安装空调、热水器.推免研究生所有被录取地推免研究生将获得第一年地全额学业奖学金,第二、三年地全额学业奖学金对推免生单列,经学院年度评估合格者,可继续获得下一年度地全额学业奖学金.推免研究生所交学费全部返还给学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被录取地推免生有机会获得以下优秀推免新生奖学金:新生国家奖学金:硕士年万元,每学年评选一次,获得研究生新生国家奖学金地研究生在规定学制年限内,经学校年度评估合格后,可继续获得下一年度国家奖学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优秀推免新生一等奖:一次性奖励元.优秀推免新生二等奖:一次性奖励元.每年重庆大学有个到国外攻读博士及联合培养名额{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医学联合学院)排名第一位},出国所有费用由国家资助,推免生可优先考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每年重庆大学有万元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欢迎报考重庆大学侯长军教授团队地研究生联系人电话。
重庆大学 导师介绍
一、结构工程1、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动力反应: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再者是付剑平教授2、结构非线性分析:首先张川教授,其次是王志军教授,有精力在学校可以请教周基岳、刘南科以及肖允徽教授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可靠度研究:陈朝晖教授4、钢筋混凝土抗震分析: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赖明、黄宗明、张川、李英明教授5、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首选王志军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6、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王正霖教授、其次是李唐宁、简斌、秦士洪教授7、砌体结构:骆万康教授8、框支结构:全学友教授9、高强混凝土结构:李立仁教授10、钢结构稳定理论:李开禧教授11、钢结构可靠度:戴国欣教授12、钢结构其他:催佳教授13、木结构:黄绍胤教授二、防灾减灾1、地震工程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首选赖明教授,其次是黄宗明、李英民教授因此学科设置时间与结构工程相比时间不长,因此此方面还是以结构抗震分析等为主,对与地震工程学复杂的知识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以及工力所学习最为合适。
三、岩土工程:1、岩土力学与动力学:首选吴德伦教授,其次可以选张永兴教授、刘东燕、阴可教授2、地基与基础:首选邓安福教授,其次是胡岱文、樊泽宝教授3、边坡工程:首选胡岱文、张四平教授4、地下洞室首选张永兴教授,其次是阴可等四、工程力学1、岩土、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首先:吴德伦教授、其次是孙仁博、武建华、李正良、游渊教授五、桥梁工程学科增加的时间不长,建议现在还是专门考开设时间长的学校为宜。
以上只是我在学校时一点认识,时间过了很久,人员会有些变化,研究专长也可能在转变,所以只能仅供你参考。
1、张永兴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永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经完成科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其他专家合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重庆大学高数老师简介
刘霞简介刘霞女讲师博士在读2005年参加工作教过的课程: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实数的构造理论等。
2010年曾被学生网评为重庆大学教学50强。
魏曙光简介姓名:魏曙光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07.05籍贯:重庆万州职称:副教授所在单位:数学系简历:1983.9-----1987.7 兰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本科1991.9------1994.7 重庆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7参加工作,直至现在。
工作:自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工作。
先后承担了多门课程的教学。
它们分别是本院数学学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解析几何》,以及公共课《数值计算》、《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在教学同时,发表了多篇教学、科研文章,参与了多个教改项目,还参与了《数值计算》,重庆大学出版社、《高等数学》,重庆大学出版社两本教材的编写。
其它情况:2007到2008学年度被评为重庆大学教学前50强。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微分方程数值解以及非线性泛函分析的研究。
朱长荣简介朱长荣,副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2003年硕士毕业;2007年博士毕业。
朱长荣多次出国访问:2003年去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学习;2008年--2011年,加拿大Ryerson Univercity作博士后研究工作。
朱长荣有多年从教经历,先后担任过15门数学专业研究生、数学专业本科生、非数学专业公共课等课程,课程涵盖分析类、代数类、几何拓扑类。
知识面广,具有很好的数学思维,一直从事教学科研活动,获得过多种荣誉称号,如“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主持过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央高校基金。
王克金简介王克金,硕士研究生,讲师,担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教学工作,从事教学工作已满31年。
于光磊简介于光磊,男,1961年4月出生,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硕士。
重庆大学王家序教授简介
重庆大学王家序教授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表面工程》
【年(卷),期】2007(20)2
【摘要】王家序,男,1954年6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总页数】1页(P58-58)
【关键词】教授简介;机械传动系统;王家;重庆;国家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复合材料;矿物油;学术带头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
【相关文献】
1.王家成教授简介 [J],
2.重庆大学王家序教授简介 [J],
3.重庆大学王家序教授简介 [J],
4.重庆大学王家序教授简介 [J],
5.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戚序教授主持国家重大课题——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营造法式 [J], 贾国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长推荐土木导师选择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导师选择指导大家在分数出来之后肯定是要在第一时间联系老师,博取老师的好感,比如本人当时联系杨红老师的时候就迟了,本人的一个朋友就第一个联系到杨红老师,杨红老师最后也就收了这个孩子,所以给大家一个老师的推荐,老师的联系方式考研论坛都有,可以去找一下,然后发邮件和老师联系,本人现在所说的是那些老师比较适合大家。
周绪红团队(钢结构方向):周绪红老师,校长,院士,钢结构的大牛,大家能跟上他是最好的,不过难度有点大。
周校长的其他老师应该也很牛逼,不过今年没有招人,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多打听多联系,当然我也帮大家看着。
刘汉龙团队(岩土方向):刘汉龙老师,长江学者,杰青,未来最有可能评上院士的岩土学者,今年占时没有建设成团队,不过下学期应该有,如果能跟上当然也是非常好,这个老师在河海的时候口碑极好,在香港理工的读博后的发了大量的sci和ei,做学术和考博的能跟上他是最好不过了。
李英明团队(抗震方向):1,李英明老师,博导教授,当然小李老师作为院里的书记,自然是很牛逼的,如果想要跟小李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小李老师每年带的人相当的多(因为自己的名额很多,还要帮自己的导师赖明老师带人),所以如果李老师对你有心,一定要和李老师坚持下去谈,如果你能读上学术而且能上结构方向并且成绩不错,一般李老师都会要你,李老师一般会有一个心里小测试,不用担心。
2,刘立平老师,博导教授,刘老师人很好,据称土木学院最好说话老师,没有之一,手下面项目相当多,跟他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如果以后去设计院跟刘老师就最好了,而且人很和蔼,并且是振动台实验室的负责人,每年招生一般在3-5个。
3,韩军老师,土木学院小李团队最年轻有为的老师之一,学术做的非常的好,为人情切,基本上暑假就会叫你来学校帮忙学习有限元软件,如果觉得大老板不怎么会理大家,一选这样的老师以后发展会相当的好。
4,伍云天老师,原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博士,不论是英语能力还是学术能力都是十分一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结构工程1、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动力反应: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再者是付剑平教授2、结构非线性分析:首先张川教授,其次是王志军教授,有精力在学校可以请教周基岳、刘南科以及肖允徽教授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可靠度研究:陈朝晖教授4、钢筋混凝土抗震分析: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赖明、黄宗明、张川、李英明教授5、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首选王志军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6、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王正霖教授、其次是李唐宁、简斌、秦士洪教授7、砌体结构:骆万康教授8、框支结构:全学友教授9、高强混凝土结构:李立仁教授10、钢结构稳定理论:李开禧教授11、钢结构可靠度:戴国欣教授12、钢结构其他:催佳教授13、木结构:黄绍胤教授二、防灾减灾1、地震工程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首选赖明教授,其次是黄宗明、李英民教授因此学科设置时间与结构工程相比时间不长,因此此方面还是以结构抗震分析等为主,对与地震工程学复杂的知识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以及工力所学习最为合适。
三、岩土工程:1、岩土力学与动力学:首选吴德伦教授,其次可以选张永兴教授、刘东燕、阴可教授2、地基与基础:首选邓安福教授,其次是胡岱文、樊泽宝教授3、边坡工程:首选胡岱文、张四平教授4、地下洞室首选张永兴教授,其次是阴可等四、工程力学1、岩土、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首先:吴德伦教授、其次是孙仁博、武建华、李正良、游渊教授五、桥梁工程学科增加的时间不长,建议现在还是专门考开设时间长的学校为宜。
以上只是我在学校时一点认识,时间过了很久,人员会有些变化,研究专长也可能在转变,所以只能仅供你参考。
1、张永兴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永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经完成科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其他专家合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山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整治等成套关键技术锚杆—围岩结构系统智能检测技术高层建筑复杂地基稳定性分析研究山地城市浅埋隧道与地面结构相互作用(3)团队主要成员阴可教授(博士后)、靳晓光副教授、周小平副教授(博士后)、许明副教授(博士)、王桂林副教授(博士?、文海家副教授(博士)、吴曙光讲师(博士生)、张波讲师(博士生)、徐晓核讲?2、李正良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正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持和主研包括“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1994年获“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1997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主要研究方向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及地基基础分析和设计的新方法、新理论结构灾变行为与损伤诊断理论及方法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方法大跨度桥梁结构的抗震与抗风(3)团队主要成员邓安福教授(博导)、陈朝晖副教授(博士)、干腾君副教授(博士)、李正英讲师、熊辉讲师(博士生)、黄超讲师3、李英民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英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高层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工程抗震》编委。
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它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参加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编制。
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
1996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主要研究方向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工程地震与地震动输入现代信息技术在结构抗震工程中的应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工程抗震性能鉴定与加固(3)团队主要成员杨溥副教授(博士)、肖明葵教授(博士)、曹晖副教授(博士)、夏洪流副教授(博士)、刘立平副教授(博士)、董银峰讲师(博士生)、常中仁讲师(博士生)、郑妮娜讲师(博士生)4、黄宗明学术团队(1)负责人:黄宗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全国机械振动与冲击标准化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建委科技委建筑结构专委会副主任,《重庆建筑大学学报》主编,《世界地震工程》副主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曾主持和主研完成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目前正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项。
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各一本.(2)主要研究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三维非线性动力分析及其相关问题大跨度钢筋混凝土预应力住宅结构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轻型钢结构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3)团队主要成员钟树生教授(博士)、杨溥副教授(博士)、陈滔副教授、陈名弟讲师、程睿讲师5、刘东燕学术团队(1)负责人:刘东燕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建设部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专家组成员。
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灾害地质防治方面的科学及工程实践研究。
曾参加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国家博士生专项基金项目和重庆市建委、重庆市科委的研究项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一项。
发表论文40余篇.(2)主要研究方向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边坡工程、基础工程以及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3)主要成员罗云菊讲师(博士生),6名博士生6、白绍良学术团队(1)负责人:白绍良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国际混凝土学会(fib)抗震设计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世界地震工程》副主任委员。
已完成和正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3项、其它部级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钢筋混凝土结构二阶效应和稳定问题分析和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累积损伤规律及控制(3)团队主要成员张川教授(博士)、王志军教授(博士)、傅剑平副教授(博士)、杨红副教授(博士)、魏巍副教授(博士)、刘毅讲师(博士)、许绍乾讲师7、张亮亮学术团队(1)负责人:张亮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风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风工程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大跨度桥梁和高耸建筑结构抗风研究。
主持和主研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部委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项,其中二等奖三项。
(2)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大跨度桥梁的动力稳定性(3)主要成员邓朝荣教授、朱正刚讲师、李加讲师8、李唐宁学术团队(1)负责人:李唐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参加预应力结构科研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获重庆市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次。
目前正参加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建筑体系与工程质量保障关键教授》研究工作。
(2)主要研究方向预应力大开间住宅结构体系大跨度预应力次梁结构体系预应力框架次内力和弯矩调幅预应力钢结构基本问题预应力在建筑物改造和加固中的应用研究(3)团队主要成员秦士洪副教授、简斌副教授(博士)、黄音讲师(博士)、华建民讲师(博士)、邹胜斌讲师(博士生)、邢世建讲师9、刘新荣学术团队(1)负责人:刘新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日本东京大学土木工学科任客座研究员,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及副秘书长、《地下空间》杂志副主编。
主持或主研完成国家攻关项目等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2部。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课题。
(2)主要研究方向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地下溶腔围岩稳定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其立法岩土体基本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大跨市扁平隧道的开挖力学效应(3)团队主要成员朱可善教授(博导)、胡振瀛教授、陈林讲师、吕欣讲师10、陈山林学术团队(1)负责人:陈山林教授、博士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工程力学学科带头人,主研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科学”、“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仪器仪表学报”、“应用力学进展”(英文,荷兰)等中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及桥梁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及施工监控方法结构、基础及桥梁工程非线性分析方法工程造价信息集成化系统研究(3)主要成员谭德精副教授、孙俊贻副教授、郑周练副教授(博士)、杨凌川讲师(博士生)、杨春讲师(博士生)、何晓婷讲师(博士生11、戴国欣学术团队(1)负责人:戴国欣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结构设计基础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工业建筑》编委,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主要编著者。
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计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建设部等省部级科技项目4项,重庆市重点建设研究项目1项。
参编、主编教材2部,在各种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性分析的理论与工程应用轻型住宅钢结构体系?肷杓品椒?大跨度钢管结构整体稳定及抗风分析复合不锈钢网架技术开发受力蒙皮结构抗剪性能分析钢-砼组合结构构件及性能研究钢-砼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中的应用(3)主要成员崔佳副教授、龙莉萍副教授、罗明德副教授、陈永庆讲师(博士生)、周淑蓉讲师(博士生)、聂诗东讲师、熊刚讲师12、杨佑发学术团队(1)负责人:杨佑发博士、副教授,结构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工程结构动静力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4篇被EI收录,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在研省部级项目为4项。
(2)主要研究方向半主动控制系统——主动变刚度变阻尼控制系统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结构力学大型组合结构的力学分析(3)主要成员袁政强副研究员(博士)13、姚刚学术团队(1)负责人:姚刚博士、副教授,土木水利施工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