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的网络攻击模型及其应用(精)
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等不良行为频频发生。
如何保护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成为了企业和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简介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属于一种深度学习技术,在多层神经元构成的网络中,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实现网络攻击检测的目的。
与传统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相比,基于神经网络的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高精度: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尤其在面对未知攻击类型时,仍具有很好的检测能力。
2. 可自适应:通过反向传播算法,神经网络可以自动调整权值,以适应新的网络环境和攻击类型,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
3. 高可靠性: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可靠性,不易受到攻击者的干扰。
4. 低误报率:与传统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相比,基于神经网络的技术误报率较低,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哪些行为是攻击行为,哪些行为是合法行为。
二、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演化,基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1. 多层感知机(MLP):多层感知机是最早被用于网络攻击检测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它可以通过前向传播算法实现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泛化能力。
2. 改进型MLP:为了提高神经网络的检测精度和鲁棒性,研究人员对MLP模型进行了改进,如引入正则化技术、增加隐层节点数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升。
3. 卷积神经网络(CNN):针对特定的网络攻击类型,如DDoS攻击、端口扫描等,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检测方法。
通过卷积技术和池化技术对特征进行提取和降维,同时为多种攻击类型建立不同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从而提高检测效果。
网络攻击与防御对抗模型分析
网络攻击与防御对抗模型分析网络攻击与防御一直是互联网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和演变,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攻击与防御对抗模型的分析对于有效应对这些威胁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攻击的种类和特点。
网络攻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DDoS攻击、SQL注入、木马病毒、钓鱼攻击等。
每种攻击手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危害程度,需要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例如,DDoS攻击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恶意请求压倒目标服务器,导致其无法正常提供服务;SQL注入则是通过在Web应用程序中植入恶意SQL代码来获取数据库信息。
了解不同类型攻击的特点和工作原理是制定有效防御策略的基础。
其次,网络防御的关键在于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单一的防御手段往往难以应对多样化的攻击威胁,因此建立多层次的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比如,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异常流量和攻击行为;防火墙则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监控,阻止恶意访问。
此外,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漏洞修复等手段也都是构建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和抗攻击能力。
另外,网络攻击与防御对抗模型的分析也需要考虑攻击者与防御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攻击者不断寻找新的漏洞和攻击手段,而防御者则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水平和应对能力。
攻击者通常会利用未知漏洞或零日漏洞来进行攻击,因此及时更新漏洞补丁和开展安全漏洞扫描是有效防范攻击的重要举措。
同时,防御者也可以通过模拟攻击、漏洞挖掘等手段主动寻找漏洞并及时补救,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最后,网络攻击与防御对抗模型的分析还需要考虑人为因素和社会工程学攻击。
人为因素是网络安全中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攻击者往往通过社会工程学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密码,从而实施攻击。
因此,用户教育和意识提升也是网络安全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对各类网络攻击的警惕性,可以有效减少社会工程学攻击的风险。
网络攻击防范模型资料课件
04
个人用户防范网络攻击指南
密码安全
总结词
密码是个人网络安全的第一道 防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
护密码安全。
定期更换密码
为了防止密码被破解,应定期 更换密码,建议至少每6个月更 换一次。
使用复杂密码
密码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 和特殊字符的组合,避免使用 容易猜测的密码。
避免使用个人信息
防范社交工程攻击
总结词
社交工程攻击是一种利用人类心理弱 点进行的网络攻击,防范社交工程攻 击需要提高警惕。
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
不要轻易相信来自陌生人的信息,特 别是涉及个人信息、账号密码等敏感 内容。
注意识别钓鱼网站和邮件
学会识别钓鱼网站和钓鱼邮件,避免 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或下载附件。
保护个人信息
避免在公共场合透露个人信息,如家 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入侵 检测、恶意软件分析、漏洞扫 描、安全自动化等多个网络安 全领域,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 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快速识别 和应对各种网络威胁。
优势与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 中具有快速响应、高准确率等 优势,但也面临着数据隐私、 算法透明度等问题和挑战。
06
案例分析
03
企业网络攻击防范策略
物理安全策略
总结词
物理安全是网络攻击防范的基础,包括保护网络设备和设施、防止未经授权的 访问和破坏等。
详细描述
物理安全策略包括对网络设备和设施的严格管理,限制对敏感区域的访问,以 及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设备维护。此外,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自然灾害、电力 中断等外部因素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总结词
安全软件防范网络攻击效果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模型构建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模型构建与应用一、引言在计算机网络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逐步升级和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整个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网络安全模型构建与应用两个层面,对建立网络安全模型的意义及网络安全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应用,分析网络安全模型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二、网络安全模型构建1.网络安全模型的定义网络安全模型是一种框架化的安全解决方案,它是由某些适宜组合的安全机制和措施所组成的系统化表达,目的在于保护网络不被非法入侵、破坏、窃取等行为。
网络安全模型是网络安全的理论基础,通过把网络安全问题转化为各种模型,从而为实际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2.网络安全模型的构建方法网络安全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策略的方法。
2.1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规则的方法主要是指通过一系列规则和策略,对网络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从而保障网络的安全。
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实施各种安全策略,如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加密机制等,来保护网络的安全。
2.2基于策略的方法基于策略的方法主要是指在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制定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来保障网络的安全。
它的重点在于通过策略的灵活性来规避攻击,并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在这种方法中,网络管理员需要制定与实际环境相适应的策略,进而保证网络的安全。
三、网络安全模型应用网络安全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3.1网络安全模型在企业级网络中的应用在企业级网络中,网络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保障工作。
在进行网络安全防护时,通常需要选择一种适当的网络安全模型进行应用。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基于规则的方法来进行网络安全防护,来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2网络安全模型在云计算中的应用在云计算环境中,网络安全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网络安全模型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云计算环境中的虚拟化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安全隔离模型,来实现对虚拟机之间的安全隔离,并有效地减少恶意攻击带来的安全风险。
网络攻击防范模型
3.1 网络攻击的整体模型
攻击痕迹清除:清除攻击痕迹,逃避攻击取 证。篡改日志文件和审计信息;改变系统时间, 造成日志混乱;删除或停止审计服务;干扰入侵 检测系统的运行;修改完整性检测标签等。
3.1 网络攻击的整体模型
典型的网络攻击的一般流程:
确定目标 信息收集 漏洞日志 结束攻击
3.1 网络攻击的整体模型
攻击身份和位置隐藏:隐藏网络攻击者的身 份及主机位置。可以通过利用被入侵的主机(肉 鸡)作跳板;利用电话转接技术;盗用他人帐号 上网;通过免费网关代理;伪造IP地址;假冒用 户帐号等技术实现。 目标系统信息收集:确定攻击目标并收集目 标系统的有关信息,目标系统信息收集包括:系 统的一般信息(软硬件平台、用户、服务、应用 等);系统及服务的管理、配置情况;系统口令 安全性;系统提供服务的安全性等信息。
3.1 网络攻击的整体模型
攻击实施:实施攻击或者以目标系统为跳 板向其他系统发起新的攻击。攻击其他网络和 受信任的系统;修改或删除信息;窃听敏感数 据;停止网络服务;下载敏感数据;删除用户 帐号;修改数据记录。 开辟后门:在目标系统中开辟后门,方便以 后入侵。放宽文件许可权;重新开放不安全服 务,如TFTP等;修改系统配置;替换系统共享 库文件;修改系统源代码、安装木马;安装嗅 探器;建立隐蔽通信信道等。
3.1 网络攻击的整体模型
攻击行为隐藏:隐蔽在目标系统中的操作, 防止攻击行为被发现。连接隐藏,冒充其他用户、 修改logname环境变量、修改utmp日志文件、 IP SPOOF;隐藏进程,使用重定向技术ps给 出的信息、利用木马代替ps程序;文件隐藏, 利用字符串相似麻痹管理员;利用操作系统可加 载模块特性,隐藏攻击时产生的信息等。
33网络攻防实训平台的建设总体方案模拟互联网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文件服务器ids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防火墙防火墙路由器路由器主机主机主机主机主机主机主机主机主机主机主机主机主机身份认证服务器33网络攻防实训平台的建设总体方案实例二为非对称拓扑结构左边为甲方右边为乙方甲乙双方可同时进行攻击与防御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分析及应用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分析及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空间的攻击和防御问题逐渐升温,各种网络攻击手段也日渐复杂。
本文将会从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入手,结合当前主流的防御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防御技巧。
1.基于密钥的攻击网络攻击中的密钥攻击属于特种攻击范畴,攻击成功的难度相当大,但一旦成功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密钥攻击常见的方式有如下几种:1.1 侧信道攻击侧信道攻击是指通过对目标设备运行时消耗能量或者其他外部信息进行侦听,然后归纳和分析数据,最终推导出密钥的攻击手段。
该种攻击手段常用于针对加密器和智能卡这样的物理设备。
对于防御侧信道攻击,可以采用降低外部噪音、信噪比筛选、心跳差分等防御策略。
1.2 明文攻击明文攻击是指通过一些特殊手段获取目标设备加密解密过程中的明文信息,然后推导出加密密钥的攻击手段。
该攻击手段常见于数据包捕获、中间人攻击等情形,防御明文攻击可采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或差分攻击等手段。
1.3 差分攻击差分攻击是一种基于统计分析和查找相同位组信息的:将相同的明文通过相同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然后分析每次加密时密钥输入对加密结果的影响,逐步推导出密钥的攻击手段。
该攻击手段可用于区块加密算法的攻击中。
2.基于口令的攻击基于口令的攻击属于常见的攻击手段,其越来越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手段之一。
基于口令攻击常见的方式有如下几种:2.1 暴力破解暴力破解是通过穷举口令尝试登录目标设备的手段,常用于登录系统和应用程序。
常见的防御策略包括增加口令复杂度、增加审核策略、增加强制账户锁定策略等。
2.2 社工攻击社工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伪装成合法用户,然后获取系统权限并进一步盗取数据的手段。
常见的防御方式包括教育用户提高安全意识、采用多因素认证、限制对用户敏感信息的披露等。
3. 基于数据包的攻击网络攻击中基于数据包的攻击属于常见的攻击手段,其目的主要是修改或干扰数据的传输。
常见的数据包攻击方式包括源欺骗攻击、中间人攻击、DoS攻击等。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攻击模型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攻击模型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网络攻击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威胁,给个人、组织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网络安全中常见的漏洞攻击模型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密码破解密码破解是网络攻击的一种常见方式。
攻击者试图通过暴力破解的方式获取用户的密码,进而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他们可能利用弱密码字典,不断尝试不同的组合,直到找到匹配的密码为止。
为了防止这种攻击,用户应该选择复杂、难以推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同时,系统管理员应该采取严格的密码策略,限制用户密码的长度和复杂程度。
二、拒绝服务攻击(DDoS)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通过占用目标网络资源以消耗其带宽和处理能力的方式,导致目标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攻击模型。
攻击者可以通过发送大量的请求或者利用系统漏洞,使系统过载,从而导致服务不可用。
为了防止这种攻击,系统管理员可以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措施,以过滤恶意流量,并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三、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脚本攻击是指攻击者在网页中注入恶意代码,当用户访问被注入代码的网站时,攻击者可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为了防止这种攻击,开发人员应该对输入进行严格的过滤和验证,并在输出时进行转义,以防止恶意脚本的注入。
同时,用户也应该保持浏览器的更新,避免访问不可信的网站。
四、数据库注入攻击数据库注入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的数据库查询语句,以获取或篡改数据库中的信息。
攻击者可以通过输入栏目提交带有恶意代码的输入,从而执行非法的数据库操作。
为了防止这种攻击,开发人员应该使用参数化查询和预编译语句,避免将用户的输入直接拼接到查询语句中。
五、中间人攻击中间人攻击是指攻击者与通信的双方之间插入自己的设备或者篡改通信内容的方式,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者篡改通信内容。
为了防止这种攻击,用户应该使用可靠的网络连接,尽量避免使用公共WiFi网络。
基于本体的网络攻击模型及其应用
Ab ta t Th a e , ih i b sd olatc h o y, rs n e n ac i cu eo l- i n in latc ls ie - sr c ep p r whc a e l ta k t e r pe e td a rht t r fmut dme so a ta k ca sf a s e i i
助 于 深 入 理 解 攻 击 的 本 质 及 其 特 点 , 析 整 个 攻 击 过 程 中 攻 分
2 攻 击分 类方 法
网络攻击是攻击者通 过系统 的某个 安全漏洞 , 利用某 种
攻 击技 术进 入系统 , 对攻击 目标执行非法操作 , 从而产生某种 结果 , 影响或破坏系统 的安全 性。以上描述指 出了攻击 的多
摘 要 在对攻击理 论进行深入研 究的基础上 , 构造 了一个 多维分类模 型, 并利用本体构造攻击本体 中概念之 间的逻
辑 关 系和 层 次 结 构 , 立 攻 击 本 体模 型 , 而 利 用 攻 击原 子 本 体 构 造 攻 击 场 景 , 目标 系统 实施 攻 击 。 建 从 对 关 键 词 网络 攻 击 , 击 分 类 , 体 , 击模 型 , 击场 景 攻 本 攻 攻 中图 法 分 类 号 TP 9. 8 3 3 0 文献 标 识 码 A
t n Aco dn oa tc lsii t n,ta ko t lg d l sb i ,n h o i l ea in hpa dhea c ysr c i . c r ig t tak ca sf a i atc noo ymo e ul a dt elgc lto s i n irrh tu — o c o wa t a r t r ewe n teo tlg fatc o cp sweed s r e . ial co dn oatc cn rob sdo tmio tl- u eb t e h n oo yo ta kc n e t r e ci d Fn l a c r ig t tak s e ai ae nao c noo b y g fatc t ea c n t etr e sraie . y o ta k,h uak o h ag twa e l d z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攻击检测模型研究与应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攻击检测模型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攻击也日益愈演愈烈。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网络攻击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网络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机器学习作为一种能够从数据中自动学习并提高预测精度的技术,其在网络安全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机器学习在网络攻击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一、机器学习在网络攻击检测中的地位与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网络攻击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网络攻击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机器学习逐渐被视作一种有效的网络攻击检测手段。
机器学习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学习,自动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特征,从而提高分类器的精度和效率。
在网络攻击检测中,机器学习能够识别各种攻击类型并快速产生相应的响应,例如封锁攻击源的IP地址等。
目前,机器学习在网络攻击检测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两种:基于规则的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通常需要人工编写规则和特征,其缺点在于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人工设计,此外,对于新型攻击,需要添加新的规则和特征。
而基于统计的方法则可以自动地学习新的特征和规则,因此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网络攻击。
此外,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安全设备,例如IDS,IPS,防火墙,等等。
二、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攻击检测的关键技术与基础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攻击检测有很多种方法和技术,例如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随机森林等,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支持向量机(SVM)和深度学习。
SVM是一种二元线性判别方法,将输入空间映射到更高维的特征空间中,并通过一个分离超平面来实现数据的分类,其主要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解释性。
而深度学习则是一种通过构建深层神经网络来学习特征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自适应能力,从而可以进行更高维度、更复杂的特征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攻防模型研究与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攻防模型研究与应用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推荐系统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深度学习也被视为一种双刃剑。
与一般的机器学习技术不同的是,深度学习存在着天生的隐私安全风险。
当深度学习网络被攻击者突破时,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识别错误、信任失落和隐私泄露等。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和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安全攻防模型,规避网络安全隐患。
一、深度学习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深度学习在网络安全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深度学习可以用于攻击检测、流量调度和隐私保护等。
其中,攻击检测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基于深度学习的攻击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多种类型的攻击,例如DDoS攻击、SQL注入攻击以及协议级攻击等。
DeepLocker就是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软件,可以在不被检测的情况下潜入目标系统,并在合适的条件下触发漏洞。
二、深度学习在网络攻击防范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深度学习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攻击者可以通过调整输入来绕过深度学习算法。
这种攻击被称为对抗性攻击。
另外,黑客可以通过在训练过程中注入数据干扰来破坏网络学习效果。
此外,黑客也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网络的漏洞来实施攻击。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攻防模型为了解决深度学习在网络安全中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和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攻防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对抗性攻击防范为了防范对抗性攻击,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保护深度学习网络。
例如,可以通过添加噪声或训练对抗检测器来解决这种问题。
2. 数据干扰防范为了防止黑客注入干扰数据,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检测和过滤干扰数据。
例如,可以利用信任域机制或模型匹配技术来检测网络中的恶意数据。
3. 漏洞检测和修复为了防止黑客通过深度学习网络的漏洞来实施攻击,我们需要研究和应用漏洞检测和修复技术。
例如,可以采用二次认证技术或漏洞修复工具来防止黑客利用深度学习网络的漏洞。
网路攻击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研究
網路攻擊模型的建立與分析研究网络攻击是指利用互联网或者局域网等网络进行攻击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攻击事件日益增多,给我们的数字世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要有效的防范和打击网络攻击,我们必须先对网络攻击模型进行建立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理解攻击者的行为模式,掌握攻击手段,从而制定防范措施。
一、网络攻击模型的概念与分类网络攻击模型是对网络攻击行为和过程进行描述和分类的一种方法。
网络攻击模型包括入侵模型、威胁模型、漏洞利用模型、攻击路径模型、攻击链模型等多种类型。
入侵模型是指攻击者入侵目标网络的模型。
攻击者通过利用漏洞或其他方式,获取目标系统的控制权限,进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远程操作和控制。
威胁模型是指攻击者从攻击目标的角度出发,将攻击的威胁分为三个层次:物理威胁、程序威胁和信息威胁。
攻击者通过物理攻击、病毒软件等手段,对目标系统进行攻击,窃取或破坏目标系统的重要信息。
漏洞利用模型是指攻击者通过利用安全漏洞的方法,可以获得对系统的控制权限。
攻击者利用漏洞,通过系统弱点进入目标计算机,在目标计算机上执行自己编写的代码或利用已知的漏洞或中间件等进行攻击。
攻击路径模型是指攻击者在入侵目标网络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扫描目标系统,获取系统文件和服务的详细信息,然后攻击者将目标系统分析成几个易于攻击的部分,并制定出攻击计划。
攻击链模型是指攻击者在入侵目标网络的过程中,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展开多种攻击手段的一种攻击策略。
攻击链通常由信息收集、漏洞利用、权限提升、横向移动、持久化控制等环节组成。
二、网络攻击模型建立的意义网络攻击模型的建立对于加强网络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网络攻击模型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网络攻击的行为特征和攻击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提供参考和支持。
其次,网络攻击模型可以有效地揭示攻击者利用漏洞和工具进行攻击的过程和方法,为加强系统安全措施提供技术条件。
最后,网络攻击模型可以帮助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网络安全素质。
计算机网络攻防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计算机网络攻防模型的构建与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各种网络攻击事件频频发生,人们对网络攻防越来越重视。
为了应对不断变换的攻击手段,计算机网络攻防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网络攻防模型概述计算机网络攻防模型可以理解为对网络攻击行为过程的抽象和建模,它可以帮助安全专业人员了解攻击者的行为、攻击有效性以及如何应对攻击等问题。
攻防模型主要包括攻击模型和防御模型两个部分。
攻击模型用来描述攻击者的攻击过程,包括攻击策略、攻击手段、攻击者的优点和风险等;防御模型用来描述防御者的防御过程,包括防御策略、防御手段、是否有防御优势等。
同时,攻防模型建立在攻击目标、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因此在构建和评估过程中需要针对特定网络或特定系统进行考虑。
计算机网络攻防模型通常分为黑盒模型和白盒模型两种。
黑盒模型指对网络进行的完全未知的攻击,即攻击者只知道网络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等非隐私信息,但无法知道服务器的内部信息。
黑盒模型通常用于对网络态势进行评估,防御者只能通过对网络的主要防御节点进行口令、漏洞等方面的测试,发现漏洞并及时补全,以提高网络防御力。
白盒模型指对网络进行的清晰的了解的攻击,即攻击者对网络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获取主机IP地址、主机操作系统类型以及应用程序版本等一系列有用的信息。
针对不同的网络及系统,计算机网络攻防模型可以选择不同的防御策略,从而达到一定的安全效果。
二、攻防模型构建方法攻击者通常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他们不断变换攻击手段、态势和方向,因此防御者需要在构建攻防模型时充分考虑和分析攻击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一)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攻防模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攻击者实施攻击的历史数据,挖掘攻击者的攻击特征,为防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同时,数据分析法可以通过网路流量的捕获和抓包,分析网络数据包中包含的有用信息,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的网络流量,从而及时发现网络攻击行为。
网络攻击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
网络攻击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攻击事件频频发生,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在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中,网络攻击防御技术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关乎到公民和企业的安全。
本文将对网络攻击防御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当前的网络攻击趋势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攻击。
一、网络攻击防御技术介绍网络攻击防御技术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网络攻击监控技术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网络攻击监控技术是通过对网络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反映网络攻击事件。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则是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VPN等网络安全产品来保障网络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技术通常同时使用,能够发现并拦截大多数安全风险。
二、网络攻击趋势探讨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攻击的技巧和手法日益复杂。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当前的网络攻击趋势。
1. 物联网风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这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为这些设备通常缺乏必要的软件安全措施,容易被网络攻击者利用。
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漏洞尽管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大量数据,发现网络攻击趋势,但同时也存在数据隐私泄露等漏洞。
由于这些技术对于深入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也容易被智能网络攻击利用。
3. 云安全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并使用云计算技术来管理企业数据。
然而,云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
因为云计算系统通常是基于开放源代码的,因此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三、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攻击为了有效地应对网络攻击,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增强意识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定期组织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此外,员工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账户和密码,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2. 安全检测企业应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问题。
同时,也应及时更新安全措施。
网络攻击与防范的最新技术及应用
网络攻击与防范的最新技术及应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普及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且网络形象也成为了现代重要的交互方式。
而在网络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攻击也面临着不断的发展,防范网络攻击更是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网络攻击与防范的最新技术及应用。
一、网络攻击的类型网络攻击是指非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通讯方式,利用各种手段攻击网络系统、主机或者计算机网络以实现其非法目的的行为。
网络攻击可根据攻击手法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 病毒攻击:病毒攻击是指通过传播病毒软件,使受害者计算机感染病毒,导致计算机数据被破坏、或者进行远程控制。
2. DoS/DDoS攻击:这种攻击利用了互联网的最基本通讯方式,即通过互联网向目标机器的某一服务发送大量的请求,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网络服务,以达到攻击的目的。
3. SQL注入攻击:这种攻击利用了完全可控的网络通讯方式,即利用Web应用程序提供的数据库搜索功能或Web表单来获取特定数据,破坏网络安全性的目的。
4. 网络钓鱼攻击:网络钓鱼攻击通过仿冒特定服务的网站,以及网络电邮的方式获取受害者的敏感信息,使人们受到经济损失。
二、防范网络攻击的技术在今天的社会中,防范网络攻击应该是每个组织、企业和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防范网络攻击,我们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
1. 网络安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是网络防御的核心设备,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
这些设备能够过滤网络通信中的恶意数据、识别并拦截入侵行为,使得网络能够迅速还原至安全状态。
2. 安全软件:安全软件是指那些可以检测、阻止或追踪网络攻击目标的软件,包括病毒防护软件、反间谍软件、入侵检测软件等。
这些软件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资源,安全运营,防范网络攻击。
3. 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指对于网络进行整体安全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优化。
在安全策略中,可以制定防范网络攻击的具体方案,识别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对服务和信息的保护。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分析与应用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网络攻击事件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网络攻击行为的种类和手段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地防御网络攻击,保障网络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本文重点分析网络攻击的类型以及防御技术的应用。
一、网络攻击类型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通过自我复制、自我传播、潜伏和破坏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恶意代码。
它可以通过邮件附件、网络下载、移动存储设备等途径传播,并且造成各种数据丢失和操作不稳定问题。
2.网络蠕虫网络蠕虫跟计算机病毒不同,它不需要用户操作就可以自动传播,并且一旦传播出去,就会在网络中自我复制,最终导致网络拥堵或崩溃。
3.木马木马是指一种隐藏在其他软件中的恶意程序,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盗取用户密码、篡改数据、控制计算机等行为,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4.DDoS攻击DDoS攻击是指攻击者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数据流,导致服务器瘫痪。
DDoS攻击可以通过控制一大批肉鸡来实现,或者利用泛洪攻击、放大攻击、应用层攻击等手段进行。
二、网络攻击防御技术1.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负责检测和分析网络中潜在或已知攻击行为的安全软件。
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可以有效检测出异常的访问行为并作出及时反应。
不过,该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系统资源,并且需要不断更新数据库来保证检测准确率。
2.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可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设备,可以隔离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连通性,并且通过各种规则来限制流量和过滤有害的网络数据包。
防火墙可以根据策略进行配置,并且能够支持包过滤、流过滤、状态检查等多种技术手段。
3.加密通信加密通信是通过选择一种加密算法来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保证通信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加密通信可以防止窃听者窃取通信内容,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同时可以安全地进行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
4.网络安全培训网络安全培训可以教授员工如何使用密码、如何规避电子邮件附件、如何建立可信的网络连接等实用技巧,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攻击的能力。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研究及应用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攻击日益增多并且威力不断增强,对于保护个人、组织和国家的网络安全来说,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网络攻击的类型、常见的防御技术以及应用实践进行细致讨论。
网络攻击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入侵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网络木马、蠕虫和病毒攻击、ARP攻击、恶意软件等。
其中,入侵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对网络系统的漏洞进行利用,获取系统或者数据的非法访问权限。
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请求,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使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
网络木马是指一种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远程控制计算机进行恶意操作的软件。
蠕虫和病毒攻击通过传播恶意代码感染其他计算机系统并对其进行控制。
ARP攻击则是利用局域网上的ARP协议漏洞,攻击者可以获得目标主机的IP-MAC地址映射信息,从而伪造ARP响应欺骗网络服务。
恶意软件则包括电子邮件附件、下载的文件以及被感染的外部存储媒体等感染方式。
要保护网络免受这些攻击的侵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防御技术。
首先,网络防火墙是网络安全中最基本的一道防线。
它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测和过滤,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流量。
另外,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也是非常重要的防御技术。
IDS通过监测网络中的异常和威胁来检测入侵行为,并提供相应的警告信息。
而IPS则是在IDS基础上增加了阻止攻击的能力,实时对网络流量进行检测和阻断。
此外,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也是防御网络攻击的有效手段,因为这些补丁可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减少攻击者利用的机会。
另外,强化密码和权限管理、加密通信、网络监控和安全培训也是重要的防御技术。
除了掌握防御技术,应用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有一个全面的网络安全策略。
这意味着组织或个人需要明确安全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政策来保护网络系统。
其次,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应用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应用方法与实践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攻击问题日益严重,给个人、组织和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安全威胁。
网络攻击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拒绝服务攻击等。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各个层面的防御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应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应用。
一、网络攻击类型与特点1. 黑客攻击:黑客通过获取非法访问权限,进入他人的系统或网络,进行各种不法行为,如窃取个人隐私、破坏数据等。
黑客攻击的特点是隐蔽性强,攻击方式多样,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难以追踪性。
2. 病毒传播:病毒是一种植入受感染计算机系统中的恶意程序,通过复制自身并在计算机内部破坏系统程序,传播给其他计算机,导致系统瘫痪或数据丢失。
病毒传播的特点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
3. 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向目标系统发送大量请求,使其超负荷运行,无法正常服务其他用户,从而达到瘫痪目标的目的。
拒绝服务攻击的特点是资源占用高、攻击手段多样化,对网络服务造成严重影响。
二、网络攻击的危害与应对方法1. 数据泄露与隐私窃取:攻击者通过黑客攻击、钓鱼网站等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对用户的隐私构成威胁。
为了应对这种攻击,用户应定期更改密码,使用安全加密软件,避免访问不安全的网站,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
2. 系统破坏与服务中断:黑客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常导致系统瘫痪,会给个人、组织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为了应对这种攻击,系统管理员需要对系统进行及时的漏洞修补和更新,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软件,及时监测和处理异常情况。
3. 网络数据篡改和伪造:黑客攻击者通过修改数据包、DNS劫持等手段对网络数据进行篡改和伪造,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为了应对这种攻击,网络管理员应通过使用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的安全。
三、网络防御技术的应用方法1. 防火墙:防火墙是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的重要技术工具。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攻击模型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攻击模型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黑客利用网络上存在的漏洞,进行各种攻击,给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带来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和相应的攻击模型。
一、密码破解攻击模型密码破解是黑客攻击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黑客通过尝试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或者利用特定的密码破解软件,来获取被攻击者的账号信息。
为了提高密码的安全性,用户在设置密码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密码长度:密码长度越长,破解的难度就越大。
一般来说,密码长度应该不少于8个字符。
2. 复杂度:密码应该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组成,避免使用常见的字典词汇和简单的组合。
3. 定期更换:定期更换密码可以有效减少密码泄露的风险。
4. 不同用途不同密码:尽量不要为不同的网站和应用使用相同的密码,以防止一次泄露导致多个账号的被攻击。
二、SQL注入攻击模型SQL注入是一种利用Web应用程序对数据库进行非法操作的攻击方式。
黑客通过在用户输入的数据中插入恶意的SQL语句,从而绕过应用程序的验证,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为了防止SQL注入攻击,开发人员和管理员应该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 输入验证: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过滤掉可能的恶意代码和特殊字符。
2. 参数化查询:使用参数化查询,而不是拼接SQL语句,可以有效防止SQL注入。
3. 最小权限原则:数据库用户应该按照最小权限原则进行设置,只给予必要的权限,避免数据库被完全控制。
三、跨站脚本攻击模型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XSS)是一种将恶意脚本注入到Web页面中的攻击方式。
当用户访问被注入恶意脚本的页面时,这些脚本就会在用户的浏览器中执行,从而导致安全风险。
为了防止XSS攻击,开发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输入验证和过滤: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和过滤,移除或转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字符。
2. 输出编码:在向页面输出用户数据时,进行编码处理,避免被当做脚本执行。
基于本体的网络入侵知识库模型研究
n ly a s i s a n d d e f e n s e o f t h e i l l e g a l i n v a s i o n, b u t n e t wo r k i n t r u s i o n k n o le w dg e b a s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o n e o f t h e d i fi c u l t i e s o f r e s e a r c h . As a c o n c e p t u a l mo d e l i n g t o o l t o p r o v i d e k n o wl e d g e s h a r i n g f o r a s p e c i f i c a r a, e o n t o l o g y h a s b e e n wi d e l y u s e d i n v a r i o u s f i e l d s . B e c a u s e t h e r e i s n o c o mp l e t e n e t wo r k i n t r u s i o n o n t o l o g y , t h e p a p e r a i me d t o s t u d y t h e o n t o l o g y - b a s e d n e t wo r k i n t r u s i o n k n o l e w d g e b a s e mo d e l nd a b u i l d n e t wo r k i n t r u s i o n k n o l e w d g e o n t o l o g y . F i r s t l y ,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i n - d e p t h na a l y s i s o f n e t wo r k i n t r u s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t h e p a p e r g a v e f o r ma l i z e d d e f i n i t i o n o f v a r i o u s t y p e s o f n e t wo r k a c t i o n s a n d t h e mu l t i - l e v e l a n d mu l t i - d i me n s i o n a l n e t wo r k i n t r u s i o n k n o wl e d g e b a s e c l a s s i f i c a io t n s y s t e m. Th e n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o n t o l o g y mo d e l i n g , t h e p a p e r b u i l t t h e n e t wo r k i n t r u s i o n k n o wl e d g e o n t o l o g y c o mp o s e d o f t h e n e t wo r 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6期2010年6月计算机科学Comp uter Science Vol.37No.6J une 2010到稿日期:2009207225返修日期:2009209225本文受军队2110工程项目(07010205资助。
王前(1978-,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与网络生存技术等,E2mail:******************;冯亚军(1977-,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应用等。
基于本体的网络攻击模型及其应用王前冯亚军杨兆民姚磊(空军雷达学院武汉430019摘要在对攻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多维分类模型,并利用本体构造攻击本体中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建立攻击本体模型,从而利用攻击原子本体构造攻击场景,对目标系统实施攻击。
关键词网络攻击,攻击分类,本体,攻击模型,攻击场景中图法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 AN et w ork Attack Model B ased on Ont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WAN G Qian FEN G Ya 2jun YAN G Zhao 2min YAO Lei(Air Force Radar Academy ,Wuhan 430019,ChinaAbstract The paper ,which is based on attack theory ,presented an architecture of multi 2dimensional attack classifica 2tion.According to attack classification ,attack ontology model was built ,and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hierarchy struc 2ture betweenthe ontology of attack concepts were described.Finally according to attack scenario based on atomic ontolo 2gy of attack ,the attack on the target was realized.K eyw ords Network attack ,Attack classification ,Ontology ,Attack model ,Attack scenario1引言攻击模型是攻击技术发展的知识需求的重要来源,它有助于深入理解攻击的本质及其特点,分析整个攻击过程中攻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攻击树模型[1,2]采用“与”节点和“或”节点表示攻击步骤之间的关系,基于Petri 网的攻击网模型[3,4]采用有色Petri 网对攻击进行建模,攻击图模型[5,6]基于图论采用攻击模板描述攻击行为,供求模型[7]通过需求/提供来刻画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
攻击树模型侧重于描述攻击过程所包含的各种攻击行为之间的联系,攻击行为和结果都用节点表示,不进行区分,容易造成混乱。
基于Petri 网的攻击模型只能描述单一攻击行为,不能提供正在发生的攻击场景的清晰描述。
攻击图能够描述发起攻击的初始状态与攻击成功的终态之间所有的攻击路径,但难以构造,尤其是网络节点和漏洞数量较多时,常依靠手工构图。
总的来说,现有的攻击建模并非建立在攻击分类的基础之上,攻击分类和攻击模型缺乏有机结合,从而使得攻击建模存在全面性和层次性不强等问题。
在进行网络攻击时,攻击知识库的构建和对攻击进行建模是进行网络攻击的关键。
若要系统化构建一个为网络攻击提供技术支持的攻击知识库,首先就要选取合适的分类方法对数量庞大的攻击技术进行分类。
鉴于此,必须对攻击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对其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建立攻击模型,并根据攻击模型构造攻击场景,对目标系统实施攻击。
2攻击分类方法网络攻击是攻击者通过系统的某个安全漏洞,利用某种攻击技术进入系统,对攻击目标执行非法操作,从而产生某种结果,影响或破坏系统的安全性。
以上描述指出了攻击的多个要素,这些要素可以作为攻击分类的着眼点。
由此我们从攻击者角度出发,提出了攻击技术的层次化分类结构,以利用漏洞、攻击过程、攻击目标、攻击结果4个要素作为分类的依据,构造一个多维分类模型。
2.1利用漏洞攻击者能够进行未授权访问和使用系统资源的前提是目标网络和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系统漏洞是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非法用户可利用系统安全漏洞获得计算机系统的额外权限,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提高其访问权限,破坏系统,危害计算机安全。
根据造成漏洞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应用软件系统漏洞、网络协议漏洞和配置漏洞。
2.2攻击过程通过对已发生的黑客攻击事件的分析和归纳,从网络攻击的操作流程来看,一次网络攻击行为主要包括目标系统探测分析、攻击实施和踪迹隐藏。
据此,对攻击方法从攻击过程的角度进行层次化分类,大体可分为:目标探测、漏洞扫描、权限获取、权限提升、预留后门和踪迹隐藏。
攻击过程的关键阶段是目标信息探测和目标使用权限获取阶段。
根据收集到的目标系统信息,攻击者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获取系统的一般访问权,进而寻找系统漏洞来提升自己的权限。
上述的攻击过程并不是每一步都会执行,例如,攻击者若在权限获取阶段就获得系统的特权权限,便可以跳过权限提升阶段。
2.3攻击目标和常规作战中选择打击对象一样,网络攻击也是把对敌方的战略目标作为首要进攻对象。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目标系统是一个拥有硬件资源、数据并能够对外提供服务的一个综合体。
由此,可将攻击目标归为以下4类,即硬件资源、网络、数据、服务。
2.4攻击结果攻击是指任何试图危害资源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的行为集合。
攻击结果可能是滥用系统或系统中的数据,使系统不可靠或不稳定,甚至无法正常使用服务,或者试图访问系统中的数据,或者试图篡改或操作数据。
由此,将攻击结果分为以下几种:破坏系统机密性、破坏系统完整性和破坏系统可用性。
综合以上分析,整个网络攻击分类体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攻击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多个属性为依据,从多个维度对攻击进行分类,通过对上述分类标准各个子项的逻辑组合,就可以描述各种攻击方式,具有较好的完备性。
(2根据新出现攻击的特点,对各个分类标准不断扩展,添加实例节点,从而可以描述新的攻击方式,而且不会影响整个分类体系,使得分类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3分类研究从攻击者角度出发,以网络攻击为目的,满足分类的可用性要求。
3攻击本体模型3.1本体的概念本体是对某一领域内的概念及其关系的一种概念化描述[8,9]。
也就是说,本体是某领域内概念的显示说明,即把现实世界的某个领域抽象成一组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本体的基本元素包括概念、实例和关系等。
从语义上分析,概念表示的是对象的集合;实例则是组成概念的成员。
这里的关系是指概念之间、实例之间,以及概念与实例之间的关系,如整体与部分关系(part of 、实例关系(instanceof 、子类关系(subclass of 等。
本体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的合成能够形成对领域内对象的正确表达。
3.2本体的构筑本体的构筑是一种人为的对领域概念按某种层次结构进行分层刻画的过程。
本体建模首先要抽象信息模型内部的关键概念,定义关系来表达概念之间的联系,定义属性来表示概念中类对象之间的关系。
本体在其最深层次上包含一种分类法。
本体应用的概念分类方法可从多种角度对事物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同时其概念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可重组、可继承等特点。
上文的攻击分类结果为攻击领域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提供了一个框架,因此借助本体来构建攻击模型,有助于攻击分类和攻击模型的有机结合。
攻击本体的构造过程是按照攻击分类中的分类层次来安排本体中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
攻击本体构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攻击本体构建流程图在攻击本体的概念类层次结构中,攻击本体模型依据攻击分类,采用层次模型进行逐级概念类的抽象,最高层为攻击领域本体,用于提供攻击领域的概念、关系的声明。
每种概念还要进一步划分子类,直至形成具体可用的概念和具体的属性变量值。
攻击领域本体的下层为攻击应用本体,对应于应用子领域共性的概念和关系,最下层为攻击原子本体,对应于应用实体可直接运用的实体概念声明。
3.3攻击本体模型(1攻击领域本体攻击领域本体是用于描述攻击领域知识的一种专门本体,它给出了攻击领域实体概念及相互关系领域活动以及该领域所具有的特性和规律的一种形式化描述。
图3采用词汇概念图L CG (Language Concept Graph 描述攻击领域本体结构。
L CG 是一种带标签的有向图,其中椭圆形顶点表示概念,有向边表示类间的语义关系,顶点中的词汇代表概念的名称,有向边上的词汇表示连接的2个顶点(概念之间的关系。
攻击领域本体用于描述当前攻击所需的概念和关系集,包含4个子类:攻击目标、利用漏洞、攻击过程、攻击结果。
攻击类概念之间包含4种关系:利用(攻击利用的漏洞、使用(攻击采用的方法、针对(攻击指向的目标、导致(攻击产生的结果。
也就是说,攻击者发现目标的漏洞,采用攻击方法,对目标发动攻击,从而实现一定的攻击效果。
图3攻击领域本体(2攻击应用本体攻击应用本体是对攻击领域本体的进一步描述。
根据上文的攻击分类结果,各类攻击应用本体描述如下:①利用漏洞应用本体包括应用软件系统漏洞、网络协议漏洞和配置漏洞。
②攻击过程应用本体包括目标探测、漏洞扫描、权限获取、权限提升、预留后门和踪迹隐藏。
③攻击目标应用本体用于描述攻击目标所需的概念和关系集,包含的子类有硬件、网络、数据和服务。
④攻击结果应用本体包括3种:破坏系统机密性、破坏系统完整性、破坏系统可用性。
图4是攻击应用本体图示,攻击领域本体和攻击应用本体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图4攻击应用本体(3攻击原子本体攻击原子本体是攻击应用本体可直接运用的实体概念声明,原子本体中的类型实例与应用本体中的概念是类与实例的关系。
各类攻击应用本体的原子本体描述如下,其中攻击结果因其不可再分性,没有原子本体。
①攻击利用漏洞原子本体攻击利用漏洞原子本体如图5所示,图中的矩形是类型实例,类型实例与应用本体中的概念是类与实例的关系。
图5攻击利用漏洞原子本体②攻击过程原子本体攻击过程原子本体是指该攻击在功能和操作上为单一的主体,可不与其它攻击操作交互而单独完成,是攻击的最小行为序列。
复合攻击本体在功能和操作上应是由若干个原子攻击本体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所组成的攻击序列。
大部分的网络攻击都可由这些底层类复合而成。
攻击过程原子本体如图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