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概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没有外界强制干预的情况下,主动、独立地规划、监控、评价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不知道如何制定学习计划,难以监控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更无法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造成了障碍。
研究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深入探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特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学术成就,更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高等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能够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
研究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可以揭示当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策略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同时,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环境、教师指导等,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本研究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方面,通过揭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问题,可以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影响因素分析1. 简介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独立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并自我监控和评估学习进展的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2. 自主学习的效果•提高学业表现:自主学习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内外的成绩。
•激发创造力:通过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核心能力:自主学习过程中,大学生需要进行信息搜索、整合与分析等工作,这些能力对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3. 影响因素分析3.1 学生个体因素•自我调控能力: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包括时间管理、目标设定、任务分解和自我激励等。
•学习动机: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和渴望程度,以及追求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动机,都会影响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的投入程度。
3.2 学校环境因素•教育理念和文化:某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积极倡导自主学习;而另一些学校则注重课堂讲授、考试成绩等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
•教师与同伴支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3.3 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环境:从小培养良好的自律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为大学时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对于成绩和考试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个人发展、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大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投入程度。
4. 总结大学生自主学习将对其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因此,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合作,提供支持与引导,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中生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求知识、解决问题、探索思想,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学习方式。
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1. 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2.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3. 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1. 个人因素。
学生的性格、动机、学习态度等个人因素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积极向上的性格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家庭环境。
家庭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和鼓励,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家庭关注孩子的学习,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氛围能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学校教育。
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校的教育理念也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四、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自主地掌握学习目标、制定学习任务、选择学习资源,以及评估和调整学习策略等能力。
它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本文将就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讨。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它要求学习者能自主地制定学习目标,主动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对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估。
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生发展所必备的重要能力。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寻求学习资源,灵活运用学习策略,不仅能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还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持续成长和创新。
另外,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1. 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教师和家长应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和资源管理能力。
学习者可以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3.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校和家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习策略:学习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如归纳总结、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等。
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策略并灵活运用。
四、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都会对自主学习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现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制力,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室布置要舒适整洁,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教学内容、启发性的问题和实践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体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培养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学习方法,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如,有的学生适合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有的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做好笔记、整理资料和反思学习过程。
三、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律性和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学习纪律和规范行为。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并注重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自信、自主地面对挑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索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那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呢?一、教师的角色与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当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学习的必要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设计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术讨论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二、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鼓励、支持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学校和家庭都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例如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和资源,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术交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决策权利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三、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
学生在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后,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意识和学习策略。
这可以通过教师对不同学习方法的介绍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反思和总结,以及及时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建议等方式来实现。
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目标设定、自我监控等。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设定学习目标,并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资源,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评价反馈的有效性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及时得到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数学成绩,更有助于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以下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个关键因素:1. 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故事、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自信心。
2.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安静、有序且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家长应为孩子准备一个固定的学习区域,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如数学课本、练习册、计算器等。
此外,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和练习。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
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并定期复习。
此外,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做总结的习惯,也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4.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虽然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独立性,但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仍然是必要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家长则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探讨学习内容、解答他们的问题,来支持他们的自主学习。
5. 使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除了传统的课本和练习册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数学APP、教育视频等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首先独立思考,并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学生将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7. 强化自我评价和反思自我评价和反思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界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界因素“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是自我组织、自我评价、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一种学习态度和模式。
“自主学习”不仅受学习者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诸如学校环境、家庭氛围、文化背景等外因的影响。
标签:自主学习;外界因素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关于“自主学习”这一问题,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做出了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
这种观点强调学习者自身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否成功關键在于学生自身,这一观点对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关注不够。
外界因素虽然外在于学习者,但它能作用于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主学习能力。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外界因素(1)学校环境。
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学习,学校中的诸多因素如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学校管理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整个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如果师生间的关系很融洽,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自主。
一个班风积极向上的集体,会促使学生互相模仿,其学习自主性较强;学校也应该加强管理,树立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家庭氛围。
家庭是个体获得自主学习动机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在个体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调查显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成效跟家长的关注程度是成正比的。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高,给予的关注就越多,大多数的子女就能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成长,这在心理学上叫“皮革马力翁效应”。
相反家长缺乏对子女成才的期盼,或者拿起碗值不高,给予的关注不多,学生就产生不良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效果的好坏不关心,渐渐的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因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
(3)文化背景。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其自主学习状况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影响自主性学习的因素及教学对策
影响自主性学习的因素及教学对策自主性学习因为自身的特点已经成为教育者和学习者首选的模式,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自主性学习的因素。
一、影响自主性学习的因素1.内部因素。
――学习者对学习的期望。
不同的学习者对学习抱有不同的期望,而他们的期望又会反作用于他们的学习。
最终,学习者以往的学习经验会提高或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期望。
只有了解学习的需求,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进一步帮助他们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引导他们选择适宜的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并进行自我评估,从而熟悉自主性学习的全过程。
――情感因素。
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这会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这些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性格、动机等。
有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焦虑与学习者的学业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自尊心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学习策略。
自主性学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自主学习鼓励学习者选择他们认为有用的学习策略。
当学习者不受学习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制约,可以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时,他们通常会采用直接反映其偏好的学习策略。
2.外部因素。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了教师、教材、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学习者群体等诸多方面。
教师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人,对学习者的影响不容忽视。
自主性学习提倡学习责任的转移,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就失去了作用。
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传统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建议者。
除了教师外,教材的更新、教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以及学习者群体间的支持,都会成为学校教育中确立自主性学习方式不可缺少的力量。
――家庭与社会文化因素。
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
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研究生阶段是一个高度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阶段,学生需要主动掌握学习的节奏与方向,以提高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从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自我决策、自我安排、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等能力,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整合资源、解决问题。
在研究生阶段,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主学习培养了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更加注重探索和创新,需要研究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研究生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出良好的研究习惯和创新思维。
其次,自主学习增强了研究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当今快速变化和知识迭代更新的社会背景下,研究生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适应新的专业发展和职业需求。
自主学习使研究生养成了主动关注学科前沿、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自主学习提升了研究生的自信心与自主性。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需要承担更多的学术研究和创新任务。
通过自主学习,研究生能够逐渐克服对学术研究的不确定性和困惑,培养出自信心和自主性,进一步提高学术能力和研究素养。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虽然自主学习对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首先,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学习动机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只有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意愿,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知识。
其次,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环境和教师的角色也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影响。
一个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缺乏激励和指导的教学环境则容易导致学生消极应付、被动学习。
另外,学科性质、课程设置和学习任务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同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有不同的要求,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习任务的分配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摘要:自主学习是近二十年来英美等教育发达国家所研究的一门热门话题,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推行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因素有学习动机和情感心理因素,外在因素有社会环境,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改进教学策略等相应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策略.【中图分类号】g620一、问题的提出我国传统的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即以”先讲后学”为顺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以简捷、快速的方式获取知识,但它明显的缺陷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减少,逐渐产生依赖教师或他人的习惯。
受这种教学方式影响,我国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倾向于依靠别人的帮助,被动的接受知识,等着老师灌输知识,而不是采取自己积极主动地方式去学习,去解决问题。
这种被动的、消极的学习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处于较低水平。
当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时代,要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学会终生学习,而终生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
显而易见,这就越来越迫切要求学校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在”九五”期间就将”自主学习”列为国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比较系统地研究自主学习的学者庞维国曾说:”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已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教育和心理学双管齐下的局面,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可见,自主学习已成为了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对其学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学生在自主学习意愿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三个层面,探讨学生自主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认知因素1. 自我效能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达成目标的信心会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意愿。
已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 目标导向学生的学习目标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意愿产生影响。
有研究表明,追求学习目标的学生更倾向于自主学习,他们注重学习的过程,更愿意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3. 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意愿的重要驱动力。
有内在动机的学生更容易保持自主学习意愿,他们对学习有较高的兴趣和投入。
相反,缺乏动机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缺乏主动性。
二、情感因素1. 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意愿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主题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
2. 自我概念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判断也会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意愿。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主性,使他们更乐意参与自主学习。
3. 情绪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意愿。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三、社会因素1. 家庭支持家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与鼓励极为重要。
一个温暖、支持学习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并使他们在学习上更有动力和主动性。
2. 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一定影响。
教师积极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应有的自主权利和决策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 同伴影响同伴之间的学习氛围和互动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产生影响。
身边有积极进取、相互分享学习经验的同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意愿。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将探究这些因素。
一、个体差异因素:1.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的能力,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一般比较高。
2.人格特质:学生的人格特质和性格因素对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
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的学生,一般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3.兴趣爱好: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学生对某一领域的兴趣是自发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家庭背景因素:1.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儿童成长有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般较强。
2.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
家长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优劣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活质量、家庭氛围、家人关系等方面都是影响因素之一。
三、教育环境因素:1.学习氛围: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氛围浓厚、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学校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也比较强。
2.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影响。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开放式交流平台的教师,能够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教育资源分配也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之一。
教育系统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的教育政策,相应的教育资源也会增加,这样能够更好地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教育环境等方面。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很多,按齐莫曼的观点1,自主学习是自我、行为和环境三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结果。
自主学习并非仅仅由自我过程来决定,它还受到环境事件和行为事件以一种交互作用的方式来影响。
从外部来看,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从个体内部来看,有已有知识、元认知过程、目标、情感、认知风格、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等因素的影响。
这里就一些主要因素进行阐述。
2.2.1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1)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一切动机都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产生。
人的需要是复杂而多样的,因而人的行为动机也就成为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人类任何行为、活动都离不开动机这一动力系统的推动。
动机从来源上可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两大类。
内在动机是指由儿童自身的需要与兴趣所激发的动机,如儿童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在学习中主动积极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
外在动机是指由外力所诱发的动机,如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而进行自主学习。
外在动机在儿童学习发展初期往往占据重要地位。
大量研究表明2,内在动机更有利于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一个人动机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习自主呈正相关,成就动机越高,则自主性越强。
(2)归因模式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的解释或推论。
归因理论从认知观点剖析了个体的行为动机,为解释、预测个体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角度,因而从本世纪60 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心理学界的重视。
研究者普遍认为,归因模式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个体因素。
如果个体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学习活动结果归因于可控制的非稳定性内部因素,相信通过对活动中个人努力程度、时间安排、方法选择等的调控可以改变学习进程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就更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与此相对,如果个体把自己的学习行为及结果看作是非个人可控的外界因素所致,则会倾向减少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控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管理学习时间以及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的能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被视为学生学业成功和终身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教育实践中,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众多,主要可以从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个体因素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维度。
这一层面包含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多个因素。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内在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主动学习,能够积极探索学习内容,并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更强的坚持性。
相反,外在动机的学生则可能在面对困难时更易放弃,导致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自信程度。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认为自己能够掌握学习内容,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此相对,低自我效能感往往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产生畏惧心理,缺乏探索的勇气,因此,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认知风格反映了个体处理信息的偏好和方式。
例如,有些学生倾向于宏观思维,能够快速把握全局,而另一些学生则偏好细节的分析。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认知风格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以及学习效率的高低。
因此,了解和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有助于教师为其提供适合其特点的学习支持,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个性特征也在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例如,个体的外向性和开放性通常与主动学习行为相关联。
外向型学生更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而开放性高的学生通常对新知识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和探索欲望。
这些个体差异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被重视,以便通过差异化的教育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和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1. 引言1.1 概述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决策和主动参与,独立进行学习的过程。
在现代教育中,尊重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探讨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多个因素。
首先,我们将介绍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教师角色等因素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探讨自我动机与兴趣、学习方法与技能以及学习资源与技术支持等因素对于促进或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关注社交互动与合作学习、学习氛围与激励机制以及时间管理与自律能力这些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本文旨在提供对于促进和优化學生自主學習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为教育者、家长和学生提供有关如何促进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建议。
理解这些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教育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育课程,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展望,以推动对于此领域的深入探索。
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概念在教育中的全面倡导与应用,从而推进整个教育系统向更加开放、灵活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 影响因素一2.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的教育氛围、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都会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影响。
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果家庭注重知识传承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将更容易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鼓励孩子们有机会独立思考问题、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引导等。
其次,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自主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可以采用鼓励、支持和引导等积极育儿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可以与孩子进行开放式对话,倾听孩子们对于学习目标和方法上的意见,并在必要时提供指导和建议。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付桥北学校陈慧琴小学生依赖性地、被动式地学习,不敢自主创新学习,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
教学中,必须做到“耐心引导,鼓励求异;培养胆量,增强信心;开拓创新,不断攀越",让他们自主创新地学习。
一、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识、学习策略的掌握等方面。
1、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小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都会影响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氛围则会影响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自主学习环境如果提供给学生学习自由度,学生则会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控制整学习进程.2、内部因素(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小学儿童的动机绝大多数属于直接动机,他们往往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获得家长、老师的表扬而学习,或是为了成为别人的榜样、或是为了使别人地大夸赞自己聪明,或是为了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而学习,还不善于把学习与个人和社会的前途联系起来,学习的长远动机还没有发展起来。
因此,如果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学习的直接动机刺激他们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逐步发展他们的长远动机.(2)自我意识。
除了学习动机影响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之外,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影响着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我意识包括小学生对自己的稳定的、综合的认识,以及学习中的自信、自我监控等。
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相当稳定的、综合的对于自已的认识。
小学生自我评价受他们影响较长,如果都在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那么学生就会对自主学习充满兴趣,能够保证学习的高效和成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 Banduru ,1981)提出的一个概念。
根据班杜拉的观点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性因素,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目标选择、付出的努力、意志控制,还会影响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策略,它通过上述中介过程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重要影响。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其自主学习倾向较强;反之,其倾向就弱。
这就提示我们,为了促进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让远程学习者“自己想学”、“相信自己能学”,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2)归因归因是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所做出的因果解释。
书纳( Weiner,1979.1985)指出,学生一般把自己的学习成败归因于4类因素亦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研究也已表明,个体的归因对其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般说来如果个体把自己的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这样就更容易激发自主学习:如果个体把自己的学业成功归因于外部不可控的因素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就会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
(3)目标设置目标设置既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又是影响其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传统学习者,特别是远程学习者能否为自己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对其自主学习有定向功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目标通过自身具有的4大功能,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产生影响:首先,目标具有定向功能,它把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定向到与目标相关的活动上,而避免那些与学习目标无关的活动;其次,目标具有调节功能,学习者要根据任务或目标的难度水平来调节自己的努力程度:第三,目标具有维持功能,在没有时间限制的学习情境中,特别是远程学习情境中,学习进展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会促使学习者不断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第四,目标具有评价功能,学习者学习任务完成与否,最终要以既定的学习目标为检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付桥北学校陈慧琴小学生依赖性地、被动式地学习,不敢自主创新学习,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
教学中,必须做到“耐心引导,鼓励求异;培养胆量,增强信心;开拓创新,不断攀越”,让他们自主创新地学习。
一、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识、学习策略的掌握等方面。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小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都会影响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氛围则会影响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自主学习环境如果提供给学生学习自由度,学生则会采取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控制整学习进程。
2、内部因素(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小学儿童的动机绝大多数属于直接动机,他们往往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获得家长、老师的表扬而学习,或是为了成为别人的榜样、或是为了使别人地大夸赞自己聪明,或是为了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而学习,还不善于把学习与个人和社会的前途联系起来,学习的长远动机还没有发展起来。
因此,如果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学习的直接动机刺激他们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逐步发展他们的长远动机。
(2)自我意识。
除了学习动机影响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之外,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影响着小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我意识包括小学生对自己的稳定的、综合的认识,以及学习中的自信、自我监控等。
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相当稳定的、综合的对于自已的认识。
小学生自我评价受他们影响较长,如果都在教学中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那么学生就会对自主学习充满兴趣,能够保证学习的高效和成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尽管如此,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还很弱,不稳定,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3)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影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之一。
个体拥有的认知策略的数量及习得水平影响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原因。
认知策略是个体对外部信息的加工方法,是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操作水平而采用的各种程序和方法。
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水平和接受的程度以及对知识的再加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所以,小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策略的数量越多,进而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一)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观念。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教师应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扬主体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质疑问难、敢说敢议,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方沃土。
1、教学中努力形成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应具有生命意识,视学生为有潜能的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
努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进取的课堂教学人文氛围,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
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
提倡“三敢”,即敢想、敢说、敢做。
“三不”,即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长辈。
从儿童的心理需要出发,采用四个“激励法”,即设置激励的目标;运用激励的语言;采用激励的方式;形成激励的氛围。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百花齐放、开放宽容、情理交融的课堂教学景观。
2、教学中有意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
”可见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桥梁。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诸如:问题情境、矛盾情境、图像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儿歌情境、悬念情境、探索情境等等。
(三)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往往取决于方法的多少及是否科学。
好比过河,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同样,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离不开学习方法,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必定会使自主学习能力水涨船高。
小学基础教育的自主学习方法有:阅读自悟、目标导学、有序观察、探究发现、分析推理、质疑问难、讨论验证、类比迁移、整理复习等。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无师自通”,它有赖于教师悉心的渗透与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途径主要有:1、让学生会“读”——培养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舞台”。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指导学生阅读应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提出学习要求,注意抓好三点:①预读。
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即“先学后教”,学生超前自学,了解教材基本内容:发现知识的可疑点,注上适当的记号。
为避免预读放任自流,执教者可提供导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想提出的问题记下来,以便教师授课时有的放矢,精讲多练;②精读。
一般用于课上或课后进行,即在教师讲解、点拨基础上,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瞻前顾后,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深入思考,窥探书中的要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③串读。
一般用于复习阶段,即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疑难处,要求学生串联阅读某一章节内容。
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线组成知识网,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让学生会“思”——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襁褓。
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
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应着力于四个“善于”:①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②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③善于采用变式思考。
如: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如何从变中求活,从变中寻求方法;④善于精心设问,在教材的要求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认知矛盾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让学生善“问”——强化自主学习的深刻性。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
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是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悬念、导谬、串联、排谬、反问、比较、转化、递进等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心理障碍,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抓住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等等,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
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自主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4、让学生会“说”——提高自主学习的延拓性。
传统课堂教学“一问一答”的模式,随着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增强,变为互问互答。
教师角色也发生转换,不再是课堂提问的垄断者,而是一位倾听者。
教师应倾听些什么换言之,该启发学生说些什么启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要启发学生说思路,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借助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如个人陈述、同桌互说、小组讨论、师生切磋、大组交流、全班共议等等,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激活智慧,不仅使团结协作、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弘扬,还促使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观察、思辨、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时应做到二个保证:①为每一个学生想说、敢说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的保证;②为训练学生会“说”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三个注意:①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语言进行严格的规范;②要注意训练学生表达算理概念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可以让他们想想再说,先想后说;③要注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词语来表达叙述,提高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四)要优化自主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它具有导向、反馈、矫正、激励、评判、驱动等功能。
可见,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从教师评价角度看,应重视探索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善于采用激励策略,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创见,大力表扬;对学生的异见,充分理解;对学生的误见,宽容引导。
切不可采用如“对”、“错了!”“坐下”等生硬刻板的公式化评价,或冷嘲热讽式的“劣性”评价来“摧残学生的感情、诚实和自信,挫伤学生的自尊。
”2、从学生评价角度看,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
开展自我评价,能使学生从多向信息交流中开拓思路,自我调控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进而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判断能力,拾遗补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至少可从以下四方面把握:①提出学习目标,学生依据目标进行自我评价;②把握自我评价时机,如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巩固练习环节;③教给学生自评、互评方法,如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结论评价,根据问题的不同条件、性质进行条件评价等;④提供自我评价形式,如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小组对辩、师生对辩、互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