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基本部件之人体(一)

合集下载

汉字基本部件之人体(二)

汉字基本部件之人体(二)

汉字基本部件之人体(二)开始今天的讲解之前把昨天的内容进行一些补缺:①“人”作为偏旁时的变形除了常见的单人旁(亻)以外,还有“危”、“色”等字中卧人头()以及“亡”、“疒(nè)”中的“”等。

②“聚”的下半部分是“众”的变写,俗称“变众底”。

先解一下“亡”:“亡”的古文字形像一个人躲藏在隐蔽处的样子,表示这个人正在躲避追捕。

“亡”有一个异体字“亾”,在“曷(hé)”、“喝”等字中出现。

隶书字形把“人”变写为“”,就不太容易看出本来的模样了。

“亡”的本义是逃跑,如逃亡、亡命天涯,并由此引申出走失、死去、(国家)覆灭等含义,如亡羊补牢、死亡、亡国。

“亡”表示死去是古代一种委婉的说法,和现在我们说一个人去世,可以说“他不在了”、“人走了”是一样的。

“亡”可作形旁也可作声旁,如:“盲”、“氓”、“忘”、“妄”……继续讲解与人形有关的部件:“大”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伸开双臂、岔开两腿站立的人。

古人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伟大的,所以就用人形来表示大小的大。

此外,“大”的另一个读音是dài,如我们可以称呼医生为“大夫”,一些小说和戏曲中称山寨头领为“大王”。

“大”作为表示人形的构字部件在“太”、“头”、“奇”等字中出现。

“太”是由“大”和一个指事符号“丶”构成,用以表示最高程度的大,即极大、无限大,如太空、太阳;由此引申出过于、最等含义,如太热、太高。

“太”用作声旁,出现在“汰”、“态”、“钛”等字中。

“奇”是“骑”的本字。

“奇”的甲骨文字形描绘的是一个人(大)骑在马上的样子,小篆字形又加上“口”表示骑行者催马前行。

“奇”的本义就是骑行。

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代步,这在古代中原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交通方式,所以“奇”引申出奇怪、奇异的含义。

后来,“奇”主要用来表示引申义,人们又造“骑”表示它的本义(“骑”字中有两匹马哦!)。

所以,“奇”最好不要拆分为“大”、“可”进行说解。

“奇”又读jī,表示由本义引申出的单的、有零头的、不顺当的等含义,如奇数(相对于偶数)、“长约八分有奇”(明·魏学洢yī《核舟记》)、“卫青不败由天命,李光无功缘数奇”(王维《老将行》)。

人体形象和汉字1

人体形象和汉字1

人体形象和汉字人“人”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它形象地表示了一个朝左站立的人,这是人的侧面,上端是人的头部,直立着,手朝左下方垂,中间是身子,稍微有点弯曲,就像原始的人类有点驼背一样,下面是腿。

金文中的“人”和篆体中的“人”与甲骨文一样都是人的侧面形象,只是稍微有点变化,胳膊部分变得越来越长,腰部部分比原来弯曲的更加厉害。

而楷书中就看不到人的样子了,所以有人解释,“人”就是一个大步向前走的人,而今天我们知道这是错误的。

我们的祖先用一撇一捺如此简单的一个字,竟明确表达了一个字义,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人”的本意就是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并能够创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一种动物。

后来随着中国文字的含义逐渐丰富,人还出现了人体、人品、别人等意思。

用“人”字最多的估计要数唐朝人了,唐朝人为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必须把所有的“世”和“民”都去掉。

聪明的唐朝人直接把“民”改成了“人”,于是出现了一些新词,“民间”改为“人间”,“居民”改为“居人”,“民情”改成了“人情”,“人”字的含义有丰富了很多。

大“人”是人的侧面,而“大”就是人的正面了,它也是一个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不挂不是甲骨文还是金文、撰文,它显示的都是人的形状,而表示的却不再是“人”的意思,一个伸开双臂、叉开双腿的人站在那里,就像是大力士吸足了气,在充分显示自己的伟大力量。

“大”字的本义就是活动着的人,因为他的示意图很像一个人在活动四肢。

隐身后表示活动能力强大的人,即“大人”,与“儿”字相区别。

后来“大”字的含义逐渐丰富,他还表示面积、体积、容量、数量的范围或程度深等。

“大”还表示对对方或有关事物的尊敬,如“大手笔”,这还有一个故事呢。

晋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珣有一次做梦,梦见有人送他一支笔,这支笔可真大,大得像房顶上的椽木,醒了以后他就对比人说:“此当有大手笔事”。

恰好没过多久,晋孝武帝驾崩,有许许多多的文件都交给王珣来题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荣啊。

人体部位字溯源

人体部位字溯源

人体部位字溯源谭飞【摘要】人体部位字因取象具体,大多为象形字或以象形部件为主要构件.它们与人类密切相关,多为核心词,产生年代久远,多数沿用至今.字形变化主要是为适应书写便捷、协调的需求而进行的笔画析断、变形.通过历时比较,不难追溯到它们原有的理据信息.有些字在甲骨文或金文中已增加声符,以方便识读.有些字虽然来源部位相同,但含义与用法却有较大差异,说明甲骨文时代人们已有精密表达的需要.【期刊名称】《上饶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9)002【总页数】6页(P49-54)【关键词】人体部位;理据;形义;演变【作者】谭飞【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1一、引言身体部位字是产生时间较早的一批字。

人类须依赖自身的力量在自然竞争中生存下来,在劳作与保护自我的活动中,必然对身体部位有深入的认识。

身体结构的稳定,使得这些字所记录的语词大多一直是词汇系统中基本的核心词。

因此,它们的演变链条相对来说比较完整,演变线索清晰。

这类字的释读难度不大,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尚存在不同意见,对它们的具体演变细节及动因的研究也不充分。

我们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追溯其本形溯义,综合字际关系及其在字群中呈现出的规律,重新审视各家观点,力图对它们的形义关系作出较为完满的分析。

全面梳理各阶段的典型字形,对它们形体演变及理据保留情况作一细致的考察。

二、人体部位字形义探源1.人。

、。

克鼎、般甗。

[注]字形依次为甲骨文、金文、小篆。

其他字例均同。

甲骨文、金文均取最典型之形体。

少数字形目前暂未见其甲骨文字形或金文字形,则录其他两种,金文字形一律注有所载器物名。

《说文》“人”:“象臂胫之形。

”[1]161甲金文字形正象人侧面垂手而立之形。

为了书写上的简便,有将手臂与躯干之上部作一笔写者,如甲骨文有作,金文有作散盘、王人甗,分别写为、、。

这种合为一笔的写法为隶书采用,成为字体演变的关键。

有关人与人体的象形字

有关人与人体的象形字

有关人与人体的象形字(一)以局部的人体器官示意的象形字:1'表示人体器官的名称首,像人头,有眼、口、发、面之属。

甶,略像鬼之头,实乃鬼脸面具之像;目,像人的眼睛。

耳,像人的耳朵。

自,像人的鼻子;‘自’后用作自己字,又为其本义造‘鼻’。

白,甲骨文同‘自’,二者本为一字。

注意:此字与黑白之‘白’不同篆,音义各别,隶变后讹为同形。

‘白’字不单用,存在于合体字‘習’等字中。

口,像人用来说话吃东西的口。

舌,略像人舌出口、口液外溅,指用来说话、辨别滋味的器官。

从‘干’从‘口’,‘干’意谓涉及,凡物入口,即与舌头相干,‘干’又是声符,为会意兼形声字。

牙,略像腮牙咬合相错的形状,‘牙’与‘齿’初义有别。

,yi2。

略像人下巴的侧视形,有须,指腮、颊、下巴。

而,略像两颊及口部下垂之毛,指胡须。

以‘而’借作连词字,后又造‘耏’、加‘彡(shan1)’为形符,造‘髵’、加‘髟(biao1)’为形符。

冉,略像两颊之长须。

以‘冉’字用作形容词字,后为本义造‘髯’。

手,略像手有五指之形;用作偏旁在左讹作‘扌’,俗称‘提手旁儿’。

又,像手之形,省作三指;以字形像右手,甲骨文用作左右字,今作‘右’。

‘右’从‘又’从‘口’,表示手口相助,为‘佑’之本字。

今‘又’字单用为副词字,用作偏旁存在于‘右’、‘厷’等字中,形有讹变。

,zuo3。

像左手之形;甲骨文用作左右字,今字作‘左’,白,像大拇指之形,引申为‘大’义,后写作‘伯’。

‘白’一般借为颜色字。

九,像手臂弯曲之状,乃‘肘’字初文;多借用为数目字,大写字用‘玖’。

止,像人足,有趾,图形有所简化。

‘止’引申有基址义,后写作‘址’,加‘土’为形符。

足,‘足’、‘疋’同源。

疋,像人足形。

‘疋’又借用为《诗经》‘大雅,小雅’字,又借用为‘匹’。

‘疋’用作偏旁在左讹作'??’俗称‘疏字旁儿’。

心,像人心形,‘心’用作偏旁在左讹作‘忄’,俗称‘竖心旁儿’;在下或作‘’,俗称‘竖心底儿’。

与人体有关的汉字--字卡

与人体有关的汉字--字卡
10
EYEBROW 眉毛

méi
字形象眼睛上面长的眉毛。
11

máo
像一根毛发的样子,中间是毛 的干,两边画的是它的绒毛。 本义指毛发。
12
EYELASH眼睫毛

[yǎn]
目+艮。眼睛。艮表示“回头 看”,也与眼有关。
13

[jié]
目+疌。眼睛的睫毛。疌有快的 意思。
14
OPHRYON印堂
2
SKULL 颅骨, 头盖骨

[lú]
从页卢声。繁体作顱。页表示 头。本义是指头颅。
3


骨原本是个象形字,字形像几 根骨头交错放置的样子;有些 字上的小竖画表示骨节两端突 出的地方,本字作冎,后来加 部件肉,表示骨与肉是由联系 的,并由此演化为现在的字形。 骨本义表示骨骼。
4

gài
繁体作蓋。金文和小篆中为葢 字,上面的部件像器皿上用草 编成的覆盖物;下面的部件皿 即器物。后来葢隶变为蓋,蓋 后又简化为盖。盖会意为一个 器皿上面有物覆盖的样子。盖 本义即指器物上部的覆盖物, 即盖子。
33
CAVITY口腔
[qiāng]
肉+空。指外有骨和皮肤,里面 没有血肉的东西的身体组织。
五脏六肺
•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器官,有心、肝、脾、 肺、肾为五脏,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胰附 属于脾,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和胰。脏者,藏 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 藏精与志,故为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器官, 有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受五脏浊 气,名传化之府,故为六腑。女子,则加子宫为 七腑,但不是男女都有,一般用五脏六腑统称人 体重要器官。

汉字基本部件之人体(三)

汉字基本部件之人体(三)

“立”的古文字形像一个人站在地面上的样子。

“立”的本义是站立,并由此
引申出竖立、建立等含义。

以“立”为形旁的字有“站”、“竣”、“端”、“靖”等;以“立”为声旁的字有“笠”、“粒”等。

“交”的古文字形像一个人两腿交叉的样子。

古人用两腿交叉来表现交叉
相连这个含义,引申为来往、联系,组词如结交、交朋友、交易;并进一
步引申为友情、友谊,如交情、一面之交。

以“交”为声旁的字比较多,
如:“胶”、“姣”、“蛟”、“跤”……
“身”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腹部凸起的人,金文字形又在腹部加了个指事
符号进一步明确含义,后来这个指事符号演变成楷书中的长撇。

“身”的
本义是怀孕,如身孕;也指人或动物的躯体;引申指人的生命或地位,如
词语以身殉职、身份。

以“身”为形旁的字有“躯”、“躺”、“躬”、
“躲”等。

㐆 yī yīn 《说文解字》中把“㐆”解释为反写的“身”,训归依。

“㐆”和“殳”组成“殷”字。

金文和古书中,周朝人称商为殷,“殷”
的字形像手持兵器或刑具(殳)剜破孕妇的腹部,即记录商纣王剖孕妇的腹部的罪行(见《书经》《史记》)。

“殷”现在的常用义有大、众多、深厚、丰盛等,应该是假借而来,组词如:殷实、殷切、殷勤。

注意,“殷”在“殷红”这个词中“殷”读yān。


“交”的古文字形像一个人两腿交叉的样子。

古人用两腿交叉来表现交叉相连这个含义,引申为来往、联系,组词如结交、交朋友、交易;并进一步引申为友情、友谊,如交情、一面之交。

以“交”为声旁的字比较多,如:“胶”、“姣”、“蛟”、“跤”……。

人体部位与器官象形文(一)

人体部位与器官象形文(一)

人体部位与器官象形文(一)文丨铁宝摄影丨张军人体部位与器官象形文(一)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及,古人造象形文字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古人用象形的方法,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及各个器官都描画出来了。

有些,经过几千年的演变。

其本义渐失。

有些,字形讹变,也使我们不能见形而知义。

今将人体部位与器官象形文中常见汉字整理如下:1、天,甲骨文作,金文作。

乍一看,似乎是人体象形文,与“大”相似,但这里突出的是头,故天字的本义为“头顶”。

证1: 《说文解字》释天:颠也。

(颠是头顶)颠在上,天亦在上。

故将表示头顶的“天”,引申为表示天空的“天”,二者均有“在上”的含义。

又引申为父,也是由“在上”意义而来。

证2:《诗·柏舟》“母也天只”。

这里“天”表示父。

又凡在头顶上,或空中的也可以天称之。

证3:开在屋顶之窗称天窗,架在空中之桥称天桥。

发射或接收无线电的装置,要伸向天空,称天线。

2、,篆文作。

向人面之正视形。

证:脜róu,义为面露温和之色。

3、首:甲骨文作,小篆作。

象头之正视形,(从甲骨文字形分析,也包括动物之头),比多了毛发,与之同义,后来首通行而未通行。

4、县xuán,小篆作。

字义为倒悬的头。

本义为悬挂。

(省市县的“县”,繁体为縣,简化时借用了古字。

)其小篆写法同现在的県xiàn字,而県古同“县”。

悬字大约演变过程:县,象倒悬人头形,表悬挂之义。

因悬要有绳索之物,又在县字旁边加上了“系”,称为“縣”。

因“縣”借用为行政区划分,本义又造“懸”,即“悬”。

后又将縣字简化为县,几千年来,绕了一个大圈子,从县回到县,但是字义已经改变。

5、頁,甲骨文作,小篆作。

上部是头的象形,下部是人的象形,因是同类,且联系紧密,故不看作会意字,看作合体象形,字形突出了头部。

分析字形本义,应是特指人头。

证:顶、颠、颐、额、颜、颔、颈、须、项、颇等,凡与头有关的字,均从页。

现在,“页”指头的意义已经不明显,而用于书页之意广行,其原因略作推断如下:书之一面,最初应称作“叶”,如《活叶文选》。

说文解字21:人部(一)

说文解字21:人部(一)

说文解字21:人部(一)
人是象形字,像一个侧面站立的人,以人为部首的汉字比较多,包括“亻(单人旁)”、“人(人字头)”等,今天主要说一下人部的独体字。

人甲骨文
人(rén):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

大甲骨文
大(dà):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夫甲骨文
夫:字形在“大”(成人)的头部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发簪。

名词,系束头发、并用发簪固定头发的成年男子。

介甲骨文
介(jiè):指事字,名词,裹在士卒身上的护革,古代军官有护头的“胄”、“甲”,和护肩护胸的“铠”,而士卒只有护革“介”。

长甲骨文
长(長)(chǎng,zhǎng):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久金文
久(jǐu):动词,停止行进,原地等待。

长途迁移为“千”,驻足等待为“久”。

夭金文
夭(yāo):动词,女子妖娆起舞。

没有道具的舞蹈为“夭”,有道具的舞蹈为“舞”。

允甲骨文
允(yǔn):指事字,在“人”的头部加一指事符号,表示点头,许诺。

立甲骨文
立(lì):人站在地上。

交甲骨文
交(jiāo):人交叉双腿站立。

去甲骨文
去(qù):下面的口代表城邑,表示人离开住地,前往他方。

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夹甲骨文
夹(jiā):动词,两人分别在一个人的两侧,从两腋将其架起。

兀金文
兀(wù):形容词,头顶无发,即秃顶。

兀”是秃顶;“无”是光头。

汉字知识讲座: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汉字知识讲座: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甲933
鐵246.3
由伯尊
24
• 哭, “ ,哀聲也,从吅,獄省聲”。
郭.性.29
郭.性.30 睡.日甲155背
25
• 告,“ ,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从 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
甲174
甲600
田告罍 中山王 方壺
26
• 古,“ ,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甲1839
甲475
又尊
大盂鼎
師旂鼎
43
• ,zuǒ,“ , 手也,象形”。
後2.5.15
亞鐃
散氏盤
子左爵
44
• 寸, “ ,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衇謂之寸口 ,从又从一”。
• 尺, “ ,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脈爲寸口, 十寸爲尺,尺所以指尺規榘事也。从尸从乙,乙 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 體爲法”。
髪 鬍鬚 鬢
8
• (悬、縣、懸),jiāo,xuān , “ ,到首也 ,賈侍中說。此斷首到縣県字。古堯切”。
縣妃������
郘鐘
曾侯乙2
9
• 面,“ ,顔前也,从 象人面形”。 • 皃,mào,“頌儀也,从人,白,象人面形”。 (貌)
甲415
甲2375
睡.法204
说文小篆
10
• (頤),yí, “ , 也,象形”。 • 色,sè,“顔气也,从人从卪”。頤面气色。
史鼎
趩觶
54
• 支,“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 ,niè,“ ,手之疌巧也,从又持巾。尼輒切”
• 聿,yù,“ ,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吴謂之不律 ,燕謂之弗,从聿一聲”。
乙8407
乙5394
聿觶

汉字与人体之四肢

汉字与人体之四肢


金文
小篆
1.足,象形字。本意是小腿和脚,如成语中“画 足 象形字。本意是小腿和脚,如成语中“ 蛇添足”,其中“足”意为腿。 蛇添足” 其中“ 意为腿。 2.词义扩大后,“足”泛指器物的腿足,如“鼎 词义扩大后, 泛指器物的腿足, 词义扩大后 足而立” 由于双脚踏地方有稳妥结实之意, 足而立”。由于双脚踏地方有稳妥结实之意, 所以, 又引申为充足的意思, 所以,“足”又引申为充足的意思,如“富 满足” 足”,“满足”。由充足之意又引申出了够得 值得之意, 足够” 足智多谋” 上,值得之意,如“足够”,“足智多谋”等。

金文
小篆
1.胳 (肐)形声字。从肉,各声。《说文》: 胳 形声字。从肉,各声。 说文》 腋下也。 广雅》 “胳,腋下也。”如《广雅》:“胳谓之 礼记•深衣 深衣》 腋。” 《礼记 深衣》:“胳之高下可以运 现在有“胳臂,胳膊”等词语。 肘。”现在有“胳臂,胳膊”等词语。 2.胳(髂) 形声字。从骨,各声。《说文》: 形声字。从骨,各声。 说文》 胳 禽兽之骨曰骼。 本义:禽兽之骨。 “骼,禽兽之骨曰骼。”本义:禽兽之骨。 后引申为“人或动物的骨骼” 后引申为“人或动物的骨骼”,如《埤苍 腰骨也。 》:“骼,腰骨也。” 腰骨也
止 趾
1.“止”,本意是脚。《汉书·刑法志》:“当斩 “ 刑法志》: 本意是脚。 汉书 刑法志》:“ 左止者,笞五百。 颜师古注: 足也。 左止者,笞五百。”颜师古注:“止,足也。” 止在够字中多表示行走。 止在够字中多表示行走。 2.汉字中凡由“止”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脚及其 汉字中凡由“ 字所组成的字, 汉字中凡由 行为有关, 等等。 行为有关,如“步,涉,陟”等等。 3.后止引申指停止等义后,便又造“趾”字表示脚, 后止引申指停止等义后,便又造“ 字表示脚, 后止引申指停止等义后 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 桓公十三年》: 《左传 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字形却只表现三个, 人的手指有五个,而字形却只表现三个, 人的手指有五个 这种构思可能源于古人对数字的认识。 这种构思可能源于古人对数字的认识。古 人所造之字经常以“ 表示多, 人所造之字经常以“三”表示多,即它代 表一个虚数,而不仅仅是三个。 表一个虚数,而不仅仅是三个。 2.在汉语中,从“又”之字多表示手的动作 在汉语中, 在汉语中 行为, 行为,如“取”,“驭”,“收”等。

汉字文化知识表格

汉字文化知识表格

汉字文化知识表格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汉字的形态、构造、含义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智慧。

为了更好地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汉字文化知识表格的方式进行系统整理。

以下是我对汉字文化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基本构造汉字的构造可以分为“基本部件”和“结构”。

其中基本部件又可以分为“单体部件”和“复合部件”。

1. 单体部件单体部件是汉字的基本构成单元,由上、下、左、右、中五个位置来描述。

以“人”字为例,它的构成单体部件如下:上:亻(从人)下:亻(从人)左: (一)右: (一)中:人2. 复合部件复合部件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基本部件构成。

它们可以按照空间位置的关系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和“呈现结构”。

上下结构:如“车”、“鸟”、“表”等。

左右结构:如“木”、“林”、“森”等。

呈现结构:如“日”、“月”、“化”等。

二、历史演变汉字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个阶段。

1.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得名。

甲骨文的特点是结构复杂,笔画繁多,且存在很多象形文字。

2. 金文金文是商朝晚期和西周初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铜器上。

金文的特点是形体严谨,笔画刚劲,且具有奇特的古朴美感。

3. 篆文篆文是秦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是由小篆演变而来。

篆文的特点是构造简洁,笔画精细,且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4. 隶书隶书是汉代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是由篆书演变而来。

隶书的特点是结构规范,笔画流畅,适合书写大量文件。

5. 楷书楷书是汉代文化的一种产物,是由隶书演变而来。

楷书的特点是规范、整齐、端庄,是中国书法的代表形式。

6. 草书草书是隶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是一种相对自由的书写方式。

草书的特点是随意性强,笔画多变,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汉字基本部件之人体(六)

汉字基本部件之人体(六)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尼尼
尼 ní亲昵在一起的人,“昵”的本字。

“尼”的古文字形由“尸”(蹲坐的人,表示人体)和匕(bǐ, 反写的“人”)构成,会意两个人亲密无间。

以“尼”为声旁的字比较多,如:昵、泥、呢、妮……注意,“尼姑”的“尼”
则是梵语“比丘尼”的音译。

甲骨文金文楷书

勹 bāo 俯下身子的人。

“勹”的古文字形像一个人躬身或俯身的样子。

以“勹”为形旁的字,本义与人的屈体有关,如“匈”,从“勹”“凶”声,“胸”的本字;“匍匐”,从“勹”的形声字,本义伏低身子用双手爬行;“匊”(jū),会意字,本义躬身捧米,“掬”的本字。

注意:因为来源不同,个别字中这个字形与躬身无关,如“包”,象形字,孕妇的肚子和胎儿的象形;“句”(gōù/jù),形声字,从“丩”(jiū,纠的本字),“口”声,本义弯曲。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
屰 nì头朝下的人。

“屰”由一个倒写的人形演变而来。

古人用一个头朝下的人来表示“不顺”这个含义,所以“屰”是“逆”的本字。

以“屰”为形
旁的字有“逆”和“朔”。

“朔”,从“屰”从“月”,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即月亮由盈到亏,直到看不见的那一天。

学习认读常用的汉字

学习认读常用的汉字

学习认读常用的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文的基础。

掌握常用汉字是学习中文的第一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汉字的字形、音读和基本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读这些汉字。

一、人 (rén)人字表示人类,是最基本的汉字之一。

它的字形象征着人体的站立姿态,用横、竖和撇画出来,读音是“rén”。

人字有两个基本意义,一是指代人类,二是表示人的数量。

二、日 (rì)日字用横和点的形状表示太阳,读音是“rì”。

它的基本意义是太阳和一天的时间单位。

在汉字中,日也表示时间、日期、星期等概念。

三、月 (yuè)月字由一个弯曲的弧线表示月亮的形状,读音是“yuè”。

月字既表示月亮,也表示一个月的时间单位。

四、水(shuǐ)水字的字形用三个波浪线表示水的形态,读音是“shuǐ”。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在汉字中,水还常用来表示液体和水的相关概念。

五、火(huǒ)火字的字形以火焰为基础,用两个“丿”形状的线条表示,读音是“huǒ”。

火是人类最早的能源之一,也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物质。

在汉字中,火还常用来表示火焰、热能、烧烤等概念。

六、山(shān)山字用三个尖尖的三角形表示一座山峰,读音是“shān”。

山是大自然中的地形之一,也是人们攀登和旅游的目的地。

在汉字中,山也常用来表示高度和地理景观。

七、口(kǒu)口字的形状就像一个张开的嘴巴,读音是“kǒu”。

口是人类用来进食、说话和呼吸的器官,也是汉字中很多与语言相关的概念的象征。

八、木 (mù)木字的字形用两个竖线和几个分支表示树木的形态,读音是“mù”。

木是大自然中的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基础。

在汉字中,木还常用来表示树木、森林、木材等概念。

九、土(tǔ)土字的字形用三个横线表示泥土的形态,读音是“tǔ”。

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重要物质,也是农业和建筑的基础。

在汉字中,土还常用来表示土地、农田等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基本部件之人体(一)
“人”的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像一个抬起手臂侧立的人,到了隶书字形,就写成岔腿站立的人了。

“人”是汉字最基本部件之一,“亻”是“人”写在
楷书字形左边是的变形,以“人”为形旁的字,本义大多与人的身体、性情、
身份等有关。

通过字形的反正和位置之间的关系,“人”又可以构成下面几个汉字:
“比”的古文字形像一前一后两个侧立的人,它的本义是并列,如我们把两只眼睛长在一侧的鱼称为“比目鱼”;又引申为近,如诗句“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就是用的这个引申义;既然是两个人并列,就必然会有所比较,
所以“比”又引申出对比的含义。

“从”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个在后面跟随的样子。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为顺从、服从;引申为作某种事或次要的,如从事、从犯;又进一步引申为起点和经由,如从哪里来。

“北”是“背”的本字。

古人用两个背对背的人形来表示背部,如我们把打了败仗背对敌人逃跑称为“败北”;也指败逃的军队,如成语“追亡逐北”;引申为违背、不顺。

后来“北”被借用为表示方向,人们就在下面加上肉月旁
造成“背”来表示它的本义。

“化”的甲骨文字形由一正一倒的两个“人”会意。

古人用上下颠倒的两
个人会意事物发生了变化、改变,如春风化雨;又用作动词,表示使其他人或
物发生变化、转变,如化整为零、感化。

众三人为众。

《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我们的祖先造字时,把三个同样的字写在一起表示很多、很大的
含义,如表示树多的“森”、表示水大的“淼”、表示火大“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