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下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下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⑵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wéi)杆,再看到船身。
⑶登高望远(站得高,望得远)。
⑷日食、月食时,观察月亮、太阳的食面总有一定的弧度。
⑸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只有赤道地区)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第二节地球仪1.地球仪的含义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做成了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⑴地轴并不真实存在,是人们假想的轴,地轴穿过地心。
⑵两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3.纬线的含义(地球仪上的纬线在地球上并不真实存在)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赤道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纬线中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人们规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
4.纬线的特点形状:所有纬线自成圆圈,南北极点除外长度:不等长,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点指示方向:东西方向相互关系:所有纬线均相互平行5.纬度的划分⑴在地球仪上能绘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为了驱别出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纬度。
⑵纬度的划分纬度划分的起始线是赤道。
它的纬度是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北极和南极各为90°。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属于北半球;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属于南半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配,简单易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配,简单易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配思维导图,简单易懂!_亚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有方向标志的地图上,应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确定方向。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刻度分为数值刻度、线条刻度和文字刻度。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1 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3. 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公里;赤道的周长是4万公里。
5.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6.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7.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8.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9.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10.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11.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度的弧线称为子午线。
12.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
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简介本文档是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的介绍。
该教材是为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地理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教材内容该电子教材包含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介绍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研究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量2. 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地球的运动- 探索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3. 第三单元:地理坐标与地图- 研究如何使用地理坐标系统和地图符号- 探索地图的制作和使用4. 第四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分布情况- 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5.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地理- 探索城市和农村的特点和区别- 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特点该电子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高清全册:提供高清的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
- 新人教版:遵循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要求。
- 简单易懂: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法律术语,让学生容易理解。
- 独立决策: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和决策,不依赖外部帮助。
- 无法确认的内容: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确保教材的可信度。
总结高清全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电子教材是一份简单易懂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研究本教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地图的关系,了解宇宙中的地球运动,学会使用地理坐标和地图符号,以及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方法。
同时,学生也将通过探索生活中的地理,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地理新人教版原版电子课本全套
七年级上册地理新人教版原版电子课本全
套
本文档旨在提供七年级上册地理新人教版原版电子课本的全套内容,以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以下是目录和简要介绍:
1. 第一单元:地理的基本概念
- 简要介绍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探讨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 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影响
- 讨论地球的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3. 第三单元:地球的内部
- 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
- 解释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原因
4. 第四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 引入水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
- 探讨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5. 第五单元:气候与生活
- 介绍气候的基本要素和分类
- 讨论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第六单元:生物圈与人类活动
- 简要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 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7. 第七单元:人口与城市
- 描述人口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 讨论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8. 第八单元:交通与通信
- 介绍交通和通信的基本概念
- 探讨交通和通信对地理空间联系的作用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新人教版原版电子课本的全套内容。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考点1. 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仪的点和线:地轴:地球自转轴;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地球上的最南点赤道: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子午线):连接南北两极垂直于纬线的线4、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形状特征纬线是一个闭合圆圈经线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数量关系无数条;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无数条;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长度分布赤道向两极缩为一点、每一条纬线长度不相等(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纬度数划分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增大到90°北纬N:北半球0°---90°N南纬S:南半球0°---90°S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增到180°东经E:东半球20°W—0°--160°E西经W:西半球20°W—180°--160°E经纬度变化规律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分界线确定南北纬分界线:赤道(0°纬线)赤道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东西经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经线圈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纬度划分低纬度(南北纬0°-30°)、中纬度(南北纬30°-60°)、高纬度(南北纬60°-90°)考点2.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类自转: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1天1年旋转中心地轴太阳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2、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时间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南半球昼夜昼夜平分(等长)昼短夜长昼夜平分(等长)昼长夜短天文学现象北极圈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极夜南极圈以南极昼,北极圈以北极夜半球热量相等北半球多,南半球少相等南半球多,北半球少南北半球季节状况3、4、5月份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6、7、8月份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9、10、11月份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12、1、2月份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3、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界线纬度范围特点A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 —23.5°S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阳光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全套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原版电子教材
全套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原版电子教
材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经纬度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本单元主要介绍太阳系、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
本单元主要介绍水的分布、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地表水的形成和地下水的形成。
第四单元:地理位置与地区划分
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理位置与经济活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区划分。
第五单元:人口与聚居
本单元主要介绍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迁移和聚居规律。
第六单元:交通与通信
本单元主要介绍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七单元:资源与工业
本单元主要介绍资源与资源分布、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工业与工业布局。
第八单元:农业与农村
本单元主要介绍农业与农业区划、农业与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
以上是全套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原版电子教材的简要内容介绍。
如需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电子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一、二、三章知识点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一、二、三章知识点汇编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纬线经线形状特征环绕地球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长度纬线圈不相等,赤道最长(4万千米),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点方向是正南正北的关系。
度数的起点线赤道为0°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度数的划分从赤道向南向北分别增大到90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分别增大到180 度变化规律及字母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向东增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W)南北半球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赤道以上为北半球,以下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20°W 和160°E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特殊经纬线赤道:0°纬线;南北回归线:23.5°纬线;南北极圈:66.5°纬线;极点:90°纬线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位于东半球180°经线是西半球方向的判定: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方向是正东和正西的关系,左西右东;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方向是正南和正北的关系,上北下南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自转和公转自 转 公 转 旋转中心 地 轴 太 阳方 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逆时针)周 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365天左右) 产生现象 昼夜更替、时差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2.二分二至日及四季节 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日期 北半球昼夜长短 北半球季节月份 南半球季节春 分 赤 道 3.21 昼夜平分 春季:3、4、5 秋季 夏 至 北回归线 6.22 昼长夜短 夏季:6、7、8冬季秋 分 赤 道 9.23 昼夜平分 秋季:9、10、11 春季 冬 至 南回归线12.22昼短夜长冬季:12、1、2夏季3.地球公转示意图4.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上图)(1)昼夜长短情况: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
七年级地理(生地会考用)(人教版)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P4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地理七年级归纳总结人教版
地理七年级归纳总结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归纳总结(人教版)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人教版地理教材系统地学习了地理相关的知识和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七年级地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第一章:地理学科导引地理学科导引部分为我们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我们了解到地理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和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同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地图阅读和统计分析等。
这一章的学习使我们明确了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多样而复杂的,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其中,我们学习到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我们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章:气候与水文气候和水文是地球上两个重要的自然现象。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气候的形成原因、分类和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水文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通过对气候和水文的学习,我们对地球上这两个关键环境因素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章:土地与资源土地和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规划。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
通过对土地和资源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人口和城市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分布、人口变化以及人口迁移等相关知识。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城市的特征、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等内容。
通过对人口和城市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第六章:交通与定居交通和定居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交通的分类、交通网络和交通工具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定居的特征、城市发展和定居规律等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本电子版原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本电子版原版本文档介绍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本电子版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概述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本电子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第一单元:地理学科导学- 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探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2. 第二单元:地球的结构与运动- 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 讲解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的发生原因3.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探索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 介绍水循环和地下水的特点4.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陆地资源- 讲解地球上的陆地资源类型和分布- 探讨土地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5. 第五单元:生物圈与生物资源- 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探索生物资源的分类和保护6. 第六单元:农业与工业- 讲解农业和工业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探讨农业和工业对地球的影响7. 第七单元:城市与人口- 介绍城市的概念和特点- 探讨人口问题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8. 第八单元:旅游资源与交通运输- 讲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 探索交通运输对旅游业的重要性特点总结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本电子版的特点如下:1. 简明扼要:本教材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片为特色,使学生容易理解地理概念和知识点。
2. 知识系统:教材按照地理学科的逻辑和知识结构进行编排,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研究。
3. 实用性强:教材注重联系实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在研究地理知识的同时,了解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知识互动:教材通过问题引导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图文并茂:教材中配有丰富的彩色图片和地图,使学生对地理概念和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通过研究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本电子版,学生将对地理学科有全面的了解,并培养对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目录
2023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
目录
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
1.什么是地理学
2.大地形和天然地理环境
3.气候与气象
4.水资源与水循环
5.地理中的生物
第二单元:经济地理环境
1.农业与农作物分布
2.工业与工业区分布
3.交通与交通运输
4.人口与人口分布
5.文化与文化景观
第三单元:地图与地图阅读
1.地球仪与地图
2.等高线与地形图
3.地图符号与比例尺
4.地图的绘制和使用
5.地图阅读技巧
第四单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污染与治理
2.资源的合理利用
3.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4.可持续发展理念
5.人类与地球的和谐发展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中国的陆地地貌
3.中国的海洋地貌
4.中国的气候和气候带
5.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
第六单元:中国的经济地理环境1.中国的农业区划
2.中国的工业布局
3.中国的交通运输
4.中国的人口分布
5.中国的文化景观
第七单元:世界的地理环境
1.世界的大洲和洲际地貌
2.世界的气候和气候带
3.世界的主要海洋和海洋资源
4.世界重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
5.世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第八单元:全球化与地理环境
1.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合作
2.全球化对交通和通信的影响
3.全球环境问题与保护
4.全球化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5.全球化与地理环境的挑战与机遇。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概述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
并提供简要说明。
以下是各单元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具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方式。
-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用于表示地球上的各个区域和地理要素。
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系是地球所在的星系,包括太阳和八大行星。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具有独特的大气、水资源和生态系统。
第三单元:地球的水资源
- 淡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地表和地下。
-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等。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陆地
- 陆地是地球表面的固态地壳,包括大陆和岛屿。
- 地球上陆地的形状和位置会随着板块运动而不断变化。
第五单元: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
-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工业生产、城市发展和农业活动等。
- 保护地球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需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六单元:地球上的气候
- 气候是一定时期内地球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
- 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天气、植被和动物等自然要素。
希望本文档对您了解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或其他资料。
【全册】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全册】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带答案)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测试题1. 描述地球的形状。
2. 解释经纬网的作用。
3. 简述如何使用地图。
答案1.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略微扁平的球体,赤道略微膨胀。
2. 经纬网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 使用地图时,首先要了解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如政区图、交通图、地形图等。
阅读地图时,要关注地图上的方向、距离和位置等信息。
---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测试题1. 描述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2. 解释大陆和大洲的区别。
3. 简述地球上的主要岛屿。
答案1. 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29%是陆地。
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小小的陆块。
2. 大陆是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大洲是指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总称。
3. 地球上的主要岛屿有亚洲的格陵兰岛、欧洲的冰岛、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南美洲的火地岛等。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题1. 解释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描述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
3. 举例说明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答案1.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 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
3.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如下:-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
-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如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带的两侧。
-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西部。
-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宜人,如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等。
-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如中国的东北部、华北地区、北美洲和欧洲的东部和中部。
-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如西欧、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新人教版原版电子课本全套
七年级上册地理新人教版原版电子课本全
套
本文档是关于七年级上册地理新人教版原版电子课本的全套内容。
该电子课本是针对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地理教材,旨在帮助学生
了解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课本内容包括以下主题:
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
同时还讲解了地图的使用方法和地图上的符号含义。
2. 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本单元介绍了太阳系和地球的位置关系,以及地球的自然特征,如地球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
3. 第三单元:中国的地理环境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边界和地理特征,包括中国
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4.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生命
本单元讲解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
5. 第五单元:经济与人口
本单元介绍了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人口问题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6. 第六单元:交通与通信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交通方式的分类和特点,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新人教版原版电子课本的全套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的生活环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是基于独立决策而编写的,内容不涉及法律问题,也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谢谢!。
全套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原版电子教材
全套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原版电子教材教材简介全套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原版电子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紧密结合我国地理教育实际情况,全面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本套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全套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认识地球- 地图的绘制与应用第二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与环境- 人类居住地的形成与发展第三单元世界的气候- 气候类型与气候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第四单元世界的降水与干湿地区- 降水类型与降水分布- 干湿地区的划分与特征第五单元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的基本类型- 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第六单元中国的地理分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第七单元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八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案例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 图文并茂:教材采用大量的图片、图表、地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科学性:教材内容遵循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原则,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 启发性:教材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实践性: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使用建议1. 学生在使用教材时,应注重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相结合,全面掌握地理知识。
2. 教师应合理运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3.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地理学习,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孩子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4. 教材的使用还应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实地考察等,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的基本要素;3. 了解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形状、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4. 掌握地理方位和地理坐标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5. 了解和分析地球的气候、气温、降水等基本要素。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地理信息的表示方法1. 地理学的定义和分类;2. 地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3. 能够使用经度和纬度表示地理位置;4. 能够通过地理方位表示方向。
第二单元: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1. 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大洲、国家、主要山脉、河流等;2. 熟悉中国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省份、主要山脉、河流等。
第三单元: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地理特征1. 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和形状;2. 了解各大洲的主要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3.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包括主要山脉、河流等。
第四单元:地理方位和地理坐标1. 掌握地理方位词汇,如东、南、西、北等;2. 熟练使用地理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第五单元:地球的气候和气温1. 了解地球的气候带分布特点;2. 掌握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征和气温变化。
三、教学方法1. 以案例分析和实际观察为主要教学方法;2. 辅以地理实物模型、多媒体资料等教具;3. 打造活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
四、教学评价1.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2. 注意对学生在地理信息表示、地理特征描述等方面进行评价;3. 注重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上教案为《新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的主要内容,请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实施。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 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 特点:短时间、多变。
例如,今天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可能就乌云密布。
- 描述要素:气温、降水、风、云、雾等。
2. 气候- 概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 特点:长时间、相对稳定。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说明昆明多年来的天气平均状况是比较温和的。
(一)天气预报1. 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2. 常用天气符号- 晴:太阳图案;多云:太阳被云朵部分遮挡的图案;阴:云朵图案;小雨:一滴雨的图案;中雨:两滴雨的图案;大雨:三滴雨的图案;暴雨:四滴雨以上的图案;雷阵雨:闪电加雨滴的图案;雨夹雪:雨滴和雪花混合的图案;小雪:一片雪花的图案;中雪:两片雪花的图案;大雪:多片雪花的图案;雾:三条曲线的图案;霜冻:冰晶图案;沙尘暴:类似旋风加沙子的图案等。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的观测- 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观测。
-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8时气温 + 14时气温+20时气温 + 2时气温)div4)。
-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2. 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 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
3.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 气温分布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例如,赤道地区终年炎热,两极地区终年寒冷。
-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概括本文档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的概括,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1.1 地球内容-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 地球的尺寸:赤道周长、极半径、赤道半径-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技能- 如何使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1.2 地图内容-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的构成: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技能- 地图的阅读与使用- 学会绘制简单的地图第二单元陆地与海洋2.1 世界的海陆分布内容- 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大洲和大洋的划分技能- 能够描述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2.2 气候及其影响因素内容- 气候的类型和特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技能- 学会根据气温和降水组合判断气候类型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3.1 天气内容- 天气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低压、气旋、反气旋技能- 能够解释简单的天气现象3.2 气候内容- 气候的定义和特点- 气候类型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技能- 学会判断气候类型第四单元人类与社会环境4.1 人类活动与环境内容-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技能- 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4.2 世界的人口内容- 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人口过少技能- 能够描述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第五单元亚洲5.1 亚洲的自然环境内容-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技能- 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5.2 亚洲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内容- 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亚洲的经济特点:农业、工业、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技能- 描述亚洲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特点第六单元非洲6.1 非洲的自然环境内容- 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技能- 描述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6.2 非洲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内容- 非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非洲的经济特点:农业、工业、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技能- 描述非洲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特点以上是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的概括,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布
引言
本文档将介绍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的分布情况。
通过了解教材的分布,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准备和掌握地理知识。
教材分布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内容涵盖了以下方面:
1.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学生将研究关于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和构造,以及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地理定位。
2.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学生将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运动的规律,如日地各自的运动和地球的四季变化。
3.第三单元:地球的水资源
学生将研究地球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
地下水等,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4.第四单元:地球的陆地资源
学生将了解地球的陆地资源,包括大陆的分布、地貌特征、气
候区划和自然灾害等,并研究如何利用和保护陆地资源。
5.第五单元:地球村——中国
学生将研究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
地理特点,了解中国的地理文化。
6.第六单元:地球上的生活
学生将了解地球上的不同生活区,包括城市、乡村和少数民族
地区,探索不同地区的生活特点和文化俗。
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内容丰富,全面介绍了地球的形成、地理要素、资源分布等重要知识。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增
长对地理的了解,培养对地球的保护意识,并逐步形成对地球家园
的热爱。
注:本文档所提供的教材分布仅用于参考,具体内容以实际教材为准。
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本文主要介绍了部编人教版初一地理第二单元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地震和火山等。
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组成的行星,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
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地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个部分。
其中,地幔比重最大,约占地球体积的84%;地壳是我们站立和生活的地方,因此我们所了解的地质和地貌都是地壳特征的反映。
地核则由外核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物质组成,内核则为固态。
地核的性质和磁场有直接关系。
外部结构地球的外部结构指地球表面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个部分。
岩石圈是由外部结构中的地壳和上部地幔构成的,是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地方。
水圈是指地球表面的水体,包括海洋、河川、湖泊等。
大气圈则是指围绕地球周边的大气层,主要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中较新的一个理论,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许多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由于地球内部的地震和火山运动而不断移动和变形。
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地球的构造以及地球上的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
几个主要板块地球上的主要板块有七大板块和许多小板块,其中七大板块分别为: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南极板块。
板块运动板块构造理论认为,板块上的陆地和海洋在地球上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石圈不断变形而产生的。
板块运动是一种缓慢的过程,每年只有几毫米的移动,但是由于它的不断积累,最终会导致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
板块运动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动力学、地球构造演化、自然灾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震和火山地震和火山灾害是板块运动的最直接体现。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现象。
当岩石圈中的弹性能量超过一定极限值时,岩石圈中的能量将迅速释放,从而形成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二. 知识结构:⎪⎪⎪⎪⎪⎪⎩⎪⎪⎪⎪⎪⎪⎨⎧⎪⎭⎪⎬⎫⎪⎩⎪⎨⎧⎪⎪⎪⎪⎩⎪⎪⎪⎪⎨⎧⎪⎭⎪⎬⎫⎪⎭⎪⎬⎫⎪⎭⎪⎬⎫⎪⎩⎪⎨⎧⎩⎨⎧---小流域农业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治理措施人为因素毁林开矿轮荒自然因素植被地形气候成因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恶性循环尖锐的人地矛盾环境遭破坏恢复困难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脆弱的环境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三. 学习目标:1. 了解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
2.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背景及综合治理措施。
四. 重点、难点:(一)重点: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国土整治的重点工作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4. 小流域综合治理(二)难点: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五. 具体内容:1.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辩证关系国土整治的概念是为全国或某地区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工作。
国土整治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之间往往是有矛盾的。
如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量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需大量开发与利用国土资源,但很多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得很明显。
因此,在国土利用方面,已形成人地关系十分紧张的局面。
长期以来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治理保护之间的严重失调,导致了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区域国土整治就是要根据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历史诸因素的关系,因地制宜地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是,针对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主要限制性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发治理。
2. 我国国土整治的重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全国性的几项整治工作,涉及范围广,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观点。
对大江大河的治理,主要是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标准;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是解决地区间水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重要途径;防护林工程体系是中国生态工程的总体框架,在不同的地区、防护林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如“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是为综合治理江河而首次实施的大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沿海防护林又称海防林,以防风护田为主;平原农田防护林是以县、市为单位,以农田防护网为主体,带、网、片、点相结合的体系。
3. 现代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举例①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从遥远处感知地物。
如农业方面,可识别农作物种类,计算种植面积,估计产量等。
还可监测森林大火和病虫害。
在地质勘探方面可做资源调查。
找矿及大型工程选址等,可大大减少野外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在水文学和海洋学方面,遥感技术可观测水体本身的特征和变化,提供动态情报;环境监测方面,可快速、大面积地监测各种污染及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资源清查是最基本的功能,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来源的数据汇集在一起,通过分析,提供多种条件组合形式的资源统计。
为国土整治提供依据,此外,还可用于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等。
③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大地控制测量和导航。
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的国家。
水土流失呈现面积大(有180万平方公里)、范围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等)、水土流失量大,后果严重的特点。
其中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这一地区所进行的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不仅对发展当地经济、改善生态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全国甚至全球都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如下:(1)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晋、陕、宁、甘、青、豫、内蒙古七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
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它们是地质历史时期,强劲的偏北风从干旱的北方吹来的风力沉积物。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地区“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
今天的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多为次生灌丛、矮林、甚至光裸。
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具体表现是: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地理环境的过渡地带,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各种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
降水集中,多暴雨,加上土质疏松,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地表崎岖,冲沟发育、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重了生态的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强度、频度。
②环境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2)尖锐的人地矛盾: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开垦历史悠久,适合农耕的土地早已被辟为农田。
人地矛盾突出的原因。
有: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土地资源的压力过大。
②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导致农业生产力低下。
当地农民多采取开垦荒地,特别是开垦生态脆弱的边际土地来解决粮食紧缺问题,导致生态的恶性循环。
5. 水土流失的治理:(1)水土流失的原因: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基本特征。
除了比较开阔的黄土塬面外,沟谷密度大,而且坡陡谷深。
水土流失是形成沟谷的主要原因。
水土流失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①自然原因有: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黄土层;气候多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少、变率大、多暴雨,水旱灾害频繁。
②人为原因:研究表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水土流失总量的90.4%。
可见,人为原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A. 植被的破坏,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无数次战争,樵采、营造宫殿、特别是农垦开荒,使森林、草原逐渐大面积消失,地表土壤裸露,雨水、风力直接侵蚀地面黄土,形成水土流失;B.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耕作使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C. 开矿、特别是露天煤矿开采,大面积原生土地被挖开,土壤剥离,破坏了植被,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成倍降低,大量泥沙直接流入河道,形成水土流失。
(2)小流域综合治理:①小流域的含义: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就水土流失而言,每个小流域都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②小流域治理的意义:合理安排小流域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为大、中流域或以其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积累经验。
③治理开发模式:重点是水土保持;关键是发展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并举。
工程措施有:打坝建库、发展灌溉、修梯田、平整土地等;生物措施主要是种草种树;农业措施有:科学施肥、深耕改土、地膜覆盖、轮作套种等。
④案例分析:甘肃省西峰南水河沟,实行的“保塬、护坡、固沟”治理方针,使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大大改善,农、林、牧业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典型例题】[例1]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植被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④合理发展畜牧业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合理发展畜牧业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1. 遥感技术是指()A. 在遥远的地方观测地物的一种方法B. 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的一种手段C. 是用传感器将地物电磁信息接收、记录、传送到地面接收站的过程D. 是从传感器接收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整个技术应用过程2. 不是遥感技术装置的运载工具()A. 飞机B. 气球C. 卫星D. 飞船E. 火箭F. 望远镜3.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不是依据()A. 飞机、气球及卫星、飞船等运载工具能够飞达地球的高空遥望地球B. 运载工具携带的传感器能将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接收、记录、传送下来C. 遥感信息可以方便地用综合分析、定量分折及描述的方法处理D. 所有物体都反射和辐射电磁波,且因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4. 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甘肃西峰的南小河水土流失治理的经验应向黄土高原的所有地区推广B. 小流域综合治理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有利于本地区的脱贫致富C.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主要是为了治理河流洪水期河水泛滥问题D. 各地情况不同,小流域治理措施也不尽相同,这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5. 黄土高原人工林发挥的环境效益突出的是()A.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B.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6. 黄土高原位于()A. 太行山以西B. 云贵高原的东边C. 贺兰山的东部D. 大兴安岭以西7. 关于黄土高原的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农业垦殖的历史很早,现已全部辟为农田B. 人口增长速度快,土地压力很大C. 仰韶文化是黄土高原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创立的D. 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是充分利用土地8.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A. 夏季暴雨山洪B. 修筑水平梯田C. 开挖煤矿D. 黄土覆盖深厚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只要措施得当,短期即可见效B. 流域是指一个县或一个乡范围的土地C. 黄土高原上的轮荒耕作,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无法恢复D. 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存在,以后,人类活动改造利用了水土资源,并未加剧水土流失二. 综合题:1. 阅读教科书四幅遥感影像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用这些图像信息做依据说明理由。
(1)飞机遥感的范围小,其影响图的分辨也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论是航空遥感,还是航天遥感,其遥感信息主要是靠对颜色的分辨采获得的,分辨颜色是遥感对信息分析、处理的最后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注出A、B、C、D、E、F名称省区的简称。
其中属于黄土高原范围的省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写出省区简称)。
(2)从河流的流向,可以推知黄土高原的总地势是_______高,_______低。
(3)黄土高原由自然因素形成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等多种类型。
3. 阅读下列一组资料,回答问题:到1995年底,山西省约有38l万在温饱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其中有20.5万人分别居住在3660个偏僻的山庄。
这里天气多风沙,山地多丘陵坡地。
有l011个村庄不通电,7个乡不通公路,382个村不通机动车997万人和17。
3万头大牲畜吃水严重困难,有59.%的村庄不通电话,175个村庄没有卫生所,患缺碘性地方病的农业人口近500万人,在这些贫困人口中,失学儿童3万多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