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性物理实验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电学设计性实验

高考物理电学设计性实验

十九、定值电阻在电学设计性实验中的巧用设计性物理实验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一个新亮点,也是高三复习教学的重点之一;它要求学生对课本实验原理、方法有较为透彻的理解,能正确使用实验中用过的仪器,并能正确运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方法综合分析解决新的实验问题。

设计性实验主要以电路设计为主.电路设计经常要用到定值电阻,定值电阻如何使用往往是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也是教学的薄弱环节.鉴于此,本专题将对电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想特别是定值电阻在其中的巧用进行系统的介绍,并对相应问题归类分析。

一. 基本原则1. 安全性:保证不损坏实验器材。

2. 精确性:电表指针偏转要明显,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并测得多组数据。

3. 方便性:在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选用的电路和器材应便于操作,所得的实验数据便于处理。

(又称可“操作性”)以上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另外有一个附加要求,即在同时满足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节省器材,节约能源。

(在平时练习中,若题目无特别说明,一般不予以考虑。

)二. 基本思想1. 分压、限流电路的选择根据分压、限流电路的特点和制约电路的几种因素,有以下选择:(1)若负载电阻的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因滑动变阻器限流作用弱,如果采用限流电路,电表指针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改变后偏转不明显,无法测得多组数据,故应采用分压电路。

(2)如果负载电阻的阻值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相差不大,分压、限流电路都可。

(3)若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续变化,须用分压电路。

(4)两种电路均可的情况下,若要求电源消耗功率小,须用限流电路。

(证明从略)2. 其它设计思想(5)若知道电压表的量程和阻值,则电压表兼有电流表的功能。

(6)若知道电流表的量程和阻值,则电流表兼有电压表的功能。

(7)根据电压表的构造可知,可以用电流表和电阻串联作电压表使用涉及知识:1.伏安法测电阻2. 半偏法测电阻3.电流表电阻的测量4.电压表电阻的测量5.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6.电表的改装一、定值电阻作为保护电阻定值电阻作为保护电阻,是定值电阻最常见的应用,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弄清题目的设计原理,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必要的估算,确定好保护电阻在电路中的位置. 串联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并联电阻具有分流作用,利用定值电阻的这种作用,可以用定值电阻来保护电表、待测元件、电源、滑动变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安全,这种做法遵循的是电学实验中的“安全性原则”.【例1】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实验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5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定值电阻4R=Ω;滑动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1)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2)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1I时,电压表读数为1U;当电流表读数为2I时,电压表读数为2U,则可以求出E= ,r= .(用1212I I U U、、、及R表示)〖解析〗(1)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压表用来测路端电压,电流表用来测干路中的总电流.当电路中电流达到最大值(电流表的量程)0.5A时,路端电压最小值为(4.50.5 1.5)U E Ir=-=-⨯V 3.75=V,大于电压表量程,故电压表不能直接用于测量路端电压.若将题中的定值电阻与电源串联,便组成一个等效电源.等效电源的内阻为R r+,最小路端电压为'()[4.50.5(4 1.5)]U E I R r=-+=-+V 1.75=V,小于电压表量程,故可以保证测量的安全.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11()E U I R r=++,22()E U I R r=++,两式联立解得:211221I U I UEI I-=-,1221U Ur RI I-=--【例2】利用下面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1A的内阻1r,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出多组数据.A.电流表1()A量程0~10mA、内阻1r待测(约40Ω);图 1---179------180---B.电流表2()A 量程0~500μA 、内阻2750Ωr =;C.电压表()V 量程0~10V 、内阻3=10k Ωr ;D.定值电阻1()R 阻值约100Ω、做保护电阻用;E.滑动变阻器2()R 总阻值约为50Ω;F.电源()E 电动势1.5V 、内阻很小;G.开关()S 、导线若干.(1)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1r ,则所用的表达式为1r = ,说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解析〗 由1A 的量程和内阻值可知,其两端的最大电压大约为30101040V 0.4V U -=⨯⨯=<10V .为便于测量的精确度尽可能高,10V 的电压表不能选用,要测量1A 的内阻值1r ,由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必须知道它两端的电压1U 和其中的电流1I ,而电流1I 可由其读数读出,把电流表2A 和电流表1A 并联起来,电流表2A 的读数为2I ,则22I r 即为电流表1A 两端的电压,在这里电流表2A 当作电压表使用.如果滑动变阻器作限流使用,电路中电流的最小值约为:0121 1.57.9mA 1005040E I R R r ===++++>500μA ,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点评 该电路仅需保护支路,保护电阻的位置有如图2,3所示两个方案,通过估算可知保护电阻在干路的保护能力比在支路的保护能力略强,但相差极小,故这两种方案均可.【例3】有一电压表1V ,其量程为3V ,内阻约为3000Ω,要准确地测量该电压表的内阻,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电源E :电动势约为15V ,内阻可忽略不计; 电流表1A :量程为0~100mA ,内阻1r =20Ω 电压表2V :量程为0~2V ,内阻2=2000Ωr ; 定值电阻1R :阻值20Ω; 定值电阻2R :阻值3Ω;滑动变阻器0R :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1A ; 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若干.(1)实验中应选用的电表是 ;定值电阻应选用 .(2)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1V 内阻的实验电路,画出原理图.(3)说明实验所要测量的量: . (4)写出电压表1V 内阻的计算表达式 . 〖解析〗 电压表1V 两端的电压由其读数读出,当电压表1V 接入电路中时,流过它的最大电流约为131mA 3000I ==远小于电流表1A 的量程,电流表1A 不能使用,由题所给实验器材只能把电压表2V 当作电流表使用,流过电压表2V 的最大电流为'221mA 2000I ==正符合要求,变阻器的阻值为10Ω远小于电压表12V V 、的总电阻,应采用分压接法,变阻器的额定电流为1A ,需要一个定值电阻作为保护,其阻值设为x R ,由0x E I R R =+可求得215105Ω1x E R R I =-=-=,定值电阻应选1R ,流过电压表1V 的电流等于电压表2V 的电流,电压表2V 的电流I 等于它的示数2U 除以它的内阻2r ,所以电压表1V 的内阻11122V U U R r I U ==,电路图如图4所示.点评 该题的特点是不仅电表需要保护,而且滑动变阻器也需要保护,故保护电阻只能连在干路上. 二、定值电阻可以用来完善实验条件为了提高测量精确度,实验中常常需要满足一定的实验条件,以减小测量的系统误差,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增大待测量,利用定值电阻和电表等元件连接可以达到此目的,这遵循的是电学实验中的“精确性原则”.【例4】某待测电阻x R 的阻值约为20Ω,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A.电流表1A (量程150mA ,内阻110r =Ω)B.电流表2A (量程20mA ,内阻230r =Ω)C.定值电阻010R =ΩD.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为10ΩE.电源E ,电动势4E =V (内阻不计)F.开关S 及导线若干(1)根据上述器材完成此实验,测量时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请你画出测量x R 的一种实验原理图(图中元件用题干中相应的物理量符号标注).(2)实验时电流表1A 的读数为1I ,电流表2A 的读数为2I ,用已知量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x R = 〖解析〗(1)测量电阻的基本原理是欧姆定律.由于题中只给了两只电流表,没有给电压表,故在测量电路中必须要让其中一只电流表充当电压表来测量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由串、并联电路性质,应该选择量程较小的那只电流表2A 与待测电阻并联,而另一只量程较大的电流表1A 用来测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若电流表1A 达到其量程的13即50mA ,根据并联电路性质可得通过电流表2A 的电流为 图 3图 2图 4图 5---181---2×50mA=20mA 5.这一值达到其满偏值,不可采用;当电流表2A 达到其量程的13,电流表1A 不能达到量程的13,故不能满足本实验的条件.为此必须减小电流表2A 的电流,将定值电阻与电流表2A 串联后增大了这一支路的电阻,从而减小了这一支路的电流,通过估算可知,能满足实验条件,从而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可估算出当电流最小为4133mA 1020x E I R R ==≈++,此时通过电流表2A 的电流202x x R I I R R r =++20133102030=⨯++44.3mA>20mA ≈,会超过其量程,2A 会烧毁,故必须采用分压式接法.实验电路如图5所示. (2)由欧姆定律可得:20212()()x I R r I I R +=-,解得:20212()x I R r R I I +=-三、定值电阻用于改装电表,扩大电表量程 在有些需要测电流或电压的实验中,当只有表头没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或者有电流表或电压表但它们的量程过小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时,为了完成实验,必须对其进行改装或将电表的量程扩大.表头串联(并联)一个定值电阻可以将其改装成电压表(电流表),电流表(电压表)并联(串联)一个定值定值,可以将其量程扩大. 【例5】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有如下器材:A.待测干电池B.表头G (量程3mA ,内阻120r =Ω)C.电流表A (量程0.6A ,内阻20.2r =Ω)D.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10Ω)E.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100Ω)F.定值电阻(1=100ΩR )G.定值电阻(2=500ΩR )H.定值电阻(3=1.5k ΩR ) 开关、导线若干 (1)由于没有电压表,他决定用表头和定值电阻改装,定值电阻应选用 ,为了方便并能较准确地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写各器材前的序号) (2)请画出实验电路 (3)若某次测量中表头G 的示数为1I ,电流表A 的示数为2I ,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后,表头G 的示数为'1I ,电流表A 的示数为'2I ,则电源的内阻r = ,电动势E = . 〖解析〗(1)改装后的电压表的量程应比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V )的电动势略大些.将三个定值电阻1R 、2R 、3R 分别代入1()g U I r R =+中分别得0.36V 、1.56V 、4.56V ,故定值电阻应选2R (G);从精确性原则出发,滑动变阻器阻值应尽可能小些,故选甲(D ).(2)实验电路如图6所示.(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11212()()E I r R I I r =+++,'''11212()()E I r R I I r =+++ 联立解得:'1121''1212()()I I R r r I I I I -+=+-- '121121211''1212()()()()I I I I R r E R r I I I I I +-+=+++-- 【例6】实验室准备了下列器材:电流表1A (量程为0.6A ,内阻约0.1Ω); 电流表2A (量程为600μA ,内阻为100Ω;定值电阻1R (9900Ω); 滑动变阻器2R (0~10Ω);电源(6V E =,内阻不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 待测电阻x R (约10Ω);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 要求选择上述器材,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电阻x R 的电路.分析 由于本实验没有提供的电压表,而所给的电流表量程太小,故应先将电流表2A 与定值电阻1R 串联改装成一个大量程的电压表,再设计电路.(电路图如图7所示,具体解答略)四、定值电阻可以当电压表使用 在有些需要测电压的实验中,没有电压表或给定的电压表不能用来直接测电压,此时可利用定值电阻与其他电表组合,间接测出待测元件两端的电压. 【例7】要测量某一电流表A 的内阻1r ,给定的器材有: A.待测电流表A (量程300μA ,内阻1r 约为100Ω) B.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21k Ωr =) C.电源E (电动势4V ,内阻忽略不计) D.定值电阻112ΩR = E.滑动变阻器2R (阻值范围O ~20Ω,允许最大电流0.5A ) F.电键S 一个,导线若干 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的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电路接通后,测得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读数为I ,用已知量和测得的量表示电流表内阻1r = 〖解析〗(1)由于电流表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为6130010100V=0.03V m A U I r -=⋅=⨯⨯,远小于电压表量程3V ,故不能用电压表直接测电流表两端电压,只能将电压表接在测量电路的干路中作电流表使用,而将定值电阻1R 与电流表并联作为间接电压表使用,该间接电压表所测电压为12()U I R r -.当电压表示数为其量程一半即1.5V 时,滑图 6图 7图 8---182---332 1.5A=1.510A=1500μA 110V U I r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11161μA V R II r R =≈+,故两表可同时达到或超过其量程的一半,满足实验条件,方案可行.另外考虑到安全性与精确性,电路应采用分压式电路,实验电路如图8所示. (2)根据欧姆定律得:112()U Ir I R r =- , 所以有1112UR r R Ir =-. 【例8】某待测电阻Rx 的阻值在80~100Ω之间,现要测量其电阻的阻值,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 .电流表1A (量程0.9mA 、内阻约为110r =Ω) B .电流表2A (量程300μA 、内阻2r 为30Ω) C .电流表3A (量程0.6A 、内阻3r 约为0.2Ω) D .电压表(量程4V 、内阻约为20k Ω) E .定值电阻020R Ω=F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约为10ΩG .电源E (电动势15V )H .开关S 、导线若干 (1)在上述提供的器材中,要完成此实验,应选用 (填字母代号) (2)测量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请你在虚框内画出测量电阻Rx 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元件用题干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3)用已知量和测量的量表示Rx 的表达式Rx = ,说明式中各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 . 〖解析〗(1)测电阻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伏安法”,有“伏安法”可知器材需要电压表和电流表,所给的电压表的量程为4V 小于电源的电动势15V ,为使测量精确度高,电压表不能使用,待测电阻x R 中的最大电流约为:15A=0.1875A 80x E I R == 电流表3A 不能使用,若把电流表1A 或2A 改装为量程约为15V 电压表,由1511g R n -r r I r==-⋅()()可分别计算出需串联的电阻大约为:1315(1)1016656.70.91010R -=-⨯≈Ω⨯⨯2615(1)30499703001030R -=-⨯≈Ω⨯⨯题中没有符合要求的电阻,需要用定值电阻当作电压表使用,需要知道其中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的阻值x R R <,电表量程较小,控制电路采用分压电路;“伏安法”测电阻,测量中要求电压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1A 表测大电流,2A 表测小电流,如果2A 、0R 串联后与x R 并联,如图9所示,电流表1A 的电流为:2021211()113137.5μA 33m m m x I R r I I I R ++=<=.如果2A 、x R 串联后与0R 并联,如图10所示,电流表图 9 图 101A 的电流为:2212101()113550μA 33m x m m I R r I I I R ++=>=, 因此测量电阻x R 与2A 串联后与0R 并联. (3)由()1222()x I I I R r +0-R =得:12022x I I R R r I -=- 其中2r 为2A 表的内阻,0R 为定值电阻,1I 为1A 表示数,2I 为2A 表示数.五、定值电阻可以当电流表使用在有些需要测电流的实验中,没有电流表或给定的电流表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此时可利用定值电阻与其他电表组合,间接测出待测元件两端的电流. 【例9】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 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 待测电压表V (量程2V ,内阻约为4k Ω); 毫安表mA (量程1.2mA ,内阻约500Ω); 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2.4V ,内阻不计);定值电阻3个:14000ΩR =,210000ΩR =,315000ΩR =; 电键S 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1)试从3个定值电阻中选用比较合适的1个,与其他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2)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读数为I ,则电压表内阻V R = .分析 原理如图11示,该实验中定值电阻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保护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不会超过其量程,又充当了电流表的作用,通过1R 的电流为1UR ,从而可以推算出电压表的内阻. 〖解析〗(1)由于电压表可显示出其两端的电压,要测出电压表的内阻,只需要测出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即可,因此初步考虑将电流表与电压表串联.当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达到其量程的一半即0.6mA 时,电压表两端电压为30.6104000V=2.4V U -=⨯⨯,已大于电压表的量程,看来两表不能同时达到或超过其量程的一半,不满足实验条件,为此必须用一定值电阻与电压表并联,以减小通过电压表的电流.由上述估算可知,要使电压表两端电压也超过其量程的一半,定值电阻分得的电流必须达到或接近总电流的一半,故定值电阻的阻值与电压表的内阻相当,从题给的三个定值电阻看,图 11---183---只有1R 比较合适,此时定值电阻相当于一个间接电流表,其测得的电流为11R UI R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算出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了.电路图如图11所示.(另解: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若选用电阻1R ,则并联电阻2000R Ω并=,电压表读数为:2.42000 1.92V 1V 2000500mA E U R R r ==⨯=>++并并,电流表读数: 2.40.96mA 0.6mA 2000500mA E I R r ===>++并并1R 符合要求,同理可得23R R 、不符合要求;故选1R .(2)由欧姆定律得:1111V R U U UR R U I I IR UI R ===--- 点评:本题涉及实验器材选取和电路设计等,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根据测量要求和所提供的器材,由仪表的选择原则和基本规律为分析的入手.【例10】要测量电压表1V 的内阻V R ,其量程为2V ,内阻约为2k Ω。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光的色散研究1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光的色散研究1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方案题目:光的色散研究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物理学班级:10级物本(1)学号:2010405266学生姓名:雷利梅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加深对分光计的认识,掌握调整和使用分光计的方法。

2.掌握测定棱镜顶角的方法。

3.掌握用最小偏向角法各色光线折射率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分光计、三棱镜、高压汞灯三、实验原理1.玻璃三棱镜折射率的测量原理图一表示单色光在三棱镜主截面(垂直于两折射面的截面)内的折射。

PD 为入射光线,两次折射后沿EP ′方向出射。

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之间的夹角δ叫做偏向角,从图中可见 δ =∠FDE +∠FED=(i 1- γ1)+(φ - γ2)因为顶角 A =γ1+γ2所以 δ =(i 1 + φ)-A (0-3-1)对于给定的棱镜,其顶角A 和相对于空气的折射率n 都有一定值,因而偏向角δ只随入射角i 1而改变。

可以证明,当i 1=φ时,偏向角有极小值δmin ,称为棱镜对某单色光的最小偏向角,将i 1=φ代入(0-3-1)式,得δmin =2 i 1-A或 i 1=(δmin +A )/ 2而A =γ1+γ2=2γ1,即γ1=A/2,由折射定律可得:(0-3-2))2/sin(]2/)sin[(sin sin min 11A A i n +==δγ图一用分光计测出三棱镜顶角A 和棱镜对某单色光的最小偏向角δmin ,就可以用(0-3-2)式求出棱镜玻璃材料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n 。

此法称为最小偏向角法。

由于透明介质材料的折射率是光波波长的函数,故同一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当复色光经过棱镜折射后,不同波长的光将产生不同的偏向而被分散开来。

2.棱镜顶角的测量方法用自准法测量三棱镜顶角当望远镜已调焦无穷远,则望远镜自身产生平行光。

用小灯照亮目镜中的双十字叉丝,固定平台,旋转望远镜正对AB 面,如右图,使从AB 面反射回来的十字像位于上叉丝中央,记录两游标的读数φ 1和φ 1′。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分析各种方法误 差的大小 , 学生互相补充 , 断完善测量方案 , 不 表
现出浓厚的兴趣 。整个讨论过 程中 , 教师要注意控制讨论 的进度
还要有 勇于钻研 和吃 苦奉献 的精神 , 自己的新想 法付 诸于实 把 践, 进行先期 的摸索和尝试 , 看看新想法是否切实可行。
1 设计性实验需满足的条件 . 2
设 计 性 实验 的作 用做 了探 讨 。
关键词: 设计性 实验 创新能力 创新 式教 学 中 图分 类号 : 6 243 G 4 2 文 献标 识 : A
为加强创新能 力的培养 ,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
基 础 课 程 教 学 指 导 分 委 员 会 于 2 0 年 重 新 制定 了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04
课 教学 基本要求 。新 的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要求加强设计性 实验 , 旨在通过具 有研究性或创新性 内容 的实验 , 激发学u 逐 - 计性实验与传统 实验教学模 。设
式完全不 同 , 以学生 为主体 , 它 实验难度大 , 方法活 , 教师必须充
样才能激发学生 的实验兴趣 , 取得好 的教学效果 。因此广大教师 必须对设计性实验 的内容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 不断挖掘研发新的 设计性实验项 目, 不断 充实完善设计性实验 的内容体系 , 要做到 这些 , 教师首先要提高 自身的业务水平 , 不断学习新的前沿知识 , 这样才能 打开 自已的思路 , 出新 的想法 ; 提 其次教 师在指导学生
学进行深入 的研究 , 善设 计性实验教学 的教学方法 , 完 充实设计
第一次上课前 一周左 右 , 教师将 电表改装实验的设计任务及
要求布置 给学 生 : 量程 10 将 0 A的表 头分别改装成 一定 量程的

普通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方案

普通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方案

普通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方案实验题目:用气垫导轨研究动量守恒定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用气垫导轨研究动量守恒定律序言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适用的规律。

它不仅适用于宏观世界,同样也适用于微观世界。

它虽然是一条力学定律,但却比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更广,反映的问题更深刻。

由动量守恒定律知,如果一个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内部的物体在作相互碰撞,传递动量的时候,虽然各个物体的动量是变化的,但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如果系统在某个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在生产技术和科学实验上毒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原理在一个力学系统中,如果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系统的总动量守恒或在某方向上守恒。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本实验利用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的碰撞来验证一维碰撞三种情况的动量守恒定律。

图1 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的碰撞如图1所示,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放两个滑块并让它们相互碰撞,两滑块之间除了碰撞时受到相互作用的内力之外,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因而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11221122m v m v m v m v ''+=+ 式中:v 1,v 2和v 1',v 2'分别表示质量为m 1和m 2的两个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

因为完全弹性碰撞是一个理想模型,即使在气垫导轨上也难以实现,碰撞过程中总有一定的能量损失。

所以,只在非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1.非完全弹性碰撞在两滑块的相碰端各装上一个弹性环,它们的碰撞过程可看作非完全弹性碰撞。

如果让m 2的初速度为零,即v 2=0,则有111122m v m v m v ''=+ 2.完全非弹性碰撞在两滑块的相碰端上贴上尼龙搭扣或橡皮泥,这样两滑块碰撞后将粘在一起以同一速度运动,从而实现了完全非弹性碰撞。

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试验)

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试验)

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 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 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

实验仪器单摆,米尺,停表(或数字毫秒计,),游标卡尺,重锤。

实验原理单摆是用重量可忽视的细线吊起一质量为m 的小重锤,使其左右摆动,当摆角为θ时,重锤所受合外力大小f=- mgsin θ(图1),其中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这时锤的线加速度为-gsin θ。

设单摆长为 L ,则摆的角加速度 a=-gsin θ/L 。

当摆角甚小时(小于 5°),可认为 ,这时 gsin θ= θ,即振动的角加速度和角位移成比例,式中的负号表示角加速度和角位移的方向总是相反。

此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振动。

从理论分析得知,其振动周期 T 和上述比例系数的关系是 T=a π2,所以 T=gL π2 式中 L 为单摆摆长,是摆锤重心到悬点的距离, g 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将测出的摆长L 和对应和周期 T 代入上式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之值。

又可将此式改写成 T 2=g Lπ24 。

这表示 T 2和 L 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如就各种摆长测出各对应周期,则可从图线的斜率求出g值。

内容与要求1.取摆长约为1m的单摆,用米尺测量摆线长,用游标卡尺测量摆锤的直径,各5次。

用米尺测长度时,应注意使米尺和被测摆线平行,并尽量靠近,读数时视线要和尺的方向垂直以防止由于视差产生的误差。

2.用停表测量单摆连续摆动50个周期的时间,测5次。

注意摆角要小于5°。

用停表测周期时,应在摆锤通过平衡位置时按停表并数“0”,在完成一个周期时为“1”,以后继续在每完成一个周期时数2、3、…,最后,在数第50的同时停住停表。

3.将摆长每次缩短约10cm,测其摆长及其周期,填入表中. 注意事项1.使用停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要过紧,以免损坏发条。

2.按表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

3.回表后,如秒表不指零,应记下其数值(零点读数),实验后从测量值中将其减去4.要特别注意防止摔碰停表,不使用时一定将表放在实验台中央的盒中。

设计性物理实验-黑盒子实验

设计性物理实验-黑盒子实验

西北工业大学设计性基础物理实验报告班级:11051401 姓名:日期:2016.05.06黑盒子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示波器对黑盒子中电学元件进行判别及估算;2、培养设计检测步骤和综合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名称、型号及参数)TDS1001B波形输出器示波器电阻箱电容箱导线黑盒子三、实验原理黑盒子里的元件可能是干电池、定值电阻、电容器、半导体二极管、电感器等,各元件链接在接线端,元件之间可能是并联、串联。

使用如下电路图: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电压输入;R0取适当值;CH1测量取样电阻箱两端电压;CH2检测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虚线框内的i\j表示黑盒子面板上的接线柱,实验观测中i端对应信号发生器输出正端。

假设信号发生器输出正弦波信号幅度为A0、频率为f,各元件检测判断过程如下:1.电阻元件示波器CH1通道显示U R为正弦波,幅度A< A0,若f变化A不变。

2.电容示波器CH1通道显示U R为正弦波,幅度A< A0,若f变化A也变化,且f和A同变化。

3.电感示波器CH1通道显示U R为正弦波,幅度A< A0,若f变化A也变化,且f和A变化不同步。

4.二极管示波器CH1通道显示U R为半波,并可由脉冲向上还是向下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

5.电池先用示波器判断有无电池,此时示波器为直流。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黑盒子1黑盒子1有四个接线柱,每两个接线柱之间最多连接一个元件,盒内三个元件可能是电池、电阻、电容、电感或半导体二极管。

按一定顺序连接各个接线柱,用示波器测量信号发生器和取样电阻箱两端电压,记录示波器波形;调节信号发生器频率,观察记录A的变化。

黑盒子2黑盒子2内含有三个电磁学元件,组成三角形连接方式。

接线柱1、2之间为X,接线柱2、3之间为Y,接线柱1、3直接为Z。

按照与黑盒子1相同的方法确定各个接线柱之间的电磁学元件,之后测量三个电磁学元件的数值。

将黑盒子内电阻与取样电阻串联可以测得黑盒子内电阻的数值;将黑盒子内电容与取样电容并联可以测得电感、电容的数值。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设计课题: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班级:应化131姓名:王大磊学号:1302010104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 掌握用单摆测本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 考查单摆的系统误差对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3. 正确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器材】单摆实验仪、秒表、卷尺、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线悬挂一小球如图1,作幅角θ很小的摆动就构成一个单摆。

设小球的质量为m ,其质心到摆的支点O 的距离即摆长为l 。

作用在小球上的切向力的大小为mgsin θ,它总指向平衡点O ’。

当θ角很小的时候(θ < 5°),则sin θ≈θ,切向力的大小为mg θ,按牛顿第二定律,质点动力学方程为:θm g =ma切图1θθl gdtd -=22 ① 这是一简谐运动方程,可知该简谐振动角频率ω的平方等于g / l ,由此得出lg T ==πω2 glT π2= ② 224T lg π= ③ 实验时,测量一个周期的相对误差较大,一般是测量连续摆动n 个周期的时间t ,则n t T /=,因此θθm g dtd m l -=222224tln g π= ④式④中π和n 不考虑误差,因此g 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为:222⎪⎭⎫⎝⎛∆+⎪⎭⎫ ⎝⎛∆=∆t l g t l g从上式可以看出,在l ∆和t ∆大体一定的情况下,增大l 和t 对提高测量g 准确度有利。

【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测重力加速度g(1) 用钢卷尺测量摆线长度l ’,重复测量6次。

注意:摆线长度应包括小球上的接线柱长度。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单摆小球的直径d ,重复测量6次。

则单摆摆长为2'd l l +=。

(3) 测量单摆在︒=5θ的情况下连续摆动30=n 次的时间t ,重复测量6次。

注意:单摆必须在竖直平面内摆动,防止形成圆锥摆;摆动几个周期,待摆动稳定后在开始计时。

(4) 将单摆摆角θ改为︒10,重复第(3)步。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报告1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报告1

评分: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原始数据记录:实验原始数据1、测金属棒的电阻率室温:C 仪器误差:千分尺: 直尺:电桥:倍率10-2:2%Rx+2、测金属棒电阻的温度系数l=实验提要:《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提要实验课题及任务对于粗细均匀的圆金属导体,其电阻值与长度L 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 成反比,S LR ρ=,式中,ρ为电阻率。

通常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对于金属导体,转变关系可用下式表示:)1(20⋅⋅⋅+++=T t R R t βα,要求不高时,可近似以为:)1(0t R R t α+=,其中α为温度系数。

要想测量金属电阻的电阻率和温度系数,因为其电阻很小,所以需要用双臂电桥来测量。

《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课题任务是:按照所学的知识,设计测量金属棒的电阻率ρ和电阻温度系数α。

学生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用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式,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

),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置,得出实验结果,按书写科学论文的要求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和阅读仪器利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利用方式,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式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按如实验情形自己肯定所需的测量次数。

⑷ 应该计算法和图解法处置数据。

实验仪器直流双臂电桥,金属棒制作成的四端电阻,直尺,游标卡尺,热水槽,热水等,实验所用公式及物理量符号提示⑴ 电阻率公式:SLR ρ= 其中ρ为电阻率。

若已知导体的直径d ,则: Ld R42πρ=⑵ 金属导体电阻跟测试的关系式:)1(20⋅⋅⋅+++=T t R R t βα要求不高时,可近似以为:)1(0t R R t α+=评分参考(10分)⑴ 正确写出实验原理和计算公式,2分。

高中物理学趣味实验设计

高中物理学趣味实验设计

高中物理学趣味实验设计实验一:水火箭发射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和制作水火箭,观察并探究火箭发射原理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 一瓶空饮料瓶- 水- 塑料管- 口气球- 火箭鳍(纸板制作)- 胶带实验步骤:1. 将空饮料瓶底部剪去一小段,制作成火箭喷射口。

2. 在火箭身上粘贴纸板制作的鳍,以增加稳定性。

3. 将塑料管固定在火箭底部,作为气体通道。

4. 倒入适量的水到火箭瓶中。

5. 将口气球套在塑料管的一端,并用胶带固定。

6. 快速将气球口处捏住,让水从塑料管中喷射出去,产生反作用力。

7. 观察火箭的垂直发射高度和水喷射的速度。

实验原理:当水从火箭底部喷射出去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会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这是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且反向的反作用力。

水的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运动,直到水完全喷射出去为止。

实验扩展:- 可以尝试不同比例的水和空气充入火箭中,观察其对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

- 可以设计不同形状和数量的火箭鳍,观察其对火箭稳定性和飞行轨迹的影响。

实验二:简易电磁铁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简易电磁铁,探索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并观察电磁铁的吸附力。

实验材料:- 长铁钉- 电线- 电池- 螺丝刀- 铁钉上的绝缘物(如绝缘胶带)实验步骤:1. 将铁钉的一端用螺丝刀刮去绝缘层,露出金属部分。

2. 将电线一端绕在铁钉上,确保电线与金属部分接触良好。

3. 将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4. 将电池的负极用绝缘物(如绝缘胶带)与铁钉的另一端隔离开来。

5.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后,观察铁钉的吸附力。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铁钉时,会在铁钉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根据安培定则,电流通过的导线会产生一个磁场,而铁钉的金属部分可以增强磁场的强度。

这样产生的磁场会对铁钉产生吸引力,使其成为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实验扩展:- 可以尝试改变电流的大小,观察对吸附力的影响。

-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铁钉,观察对吸附力的影响。

物理设计性实验(扭摆测转动惯量)

物理设计性实验(扭摆测转动惯量)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电气与信息学院和谐勤奋求是创新实验题目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室实验时间2011 年12 月6日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实验目的】(1)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和弹簧的扭转常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2)学会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3)了解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理解“对称法”验证平行轴定理的实验思想,学会验证平行轴定理的实验方法。

【实验重点】理解转动惯量与若干因素的关系。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明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

刚体转动惯量除了与物体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分布)有关。

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绕定轴的转动惯量。

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计算将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例如机械部件,电动机转子和枪炮的弹丸等。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和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

本实验使物体作扭摆摆动,由摆动周期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难点】平行轴定理的理解。

平行轴定理:刚体对任一轴的转动惯量,等于刚体对于过质心并与该轴平行的轴的转动惯量,加上刚体的质量与两轴间距离的平方的乘积。

【实验仪器】(1)扭摆,附件为空心金属圆筒,实心高矮塑料圆柱体,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金属细长杆,金属滑块;数字式电子台秤;(2)转动惯量测试仪。

图2 TH -I 型转动惯量测量仪面板示意图【实验仪器及说明】1.扭摆及几种待测转动惯量的物体:空心金属圆柱体、实心塑料圆柱体、实心塑料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细金属杆(杆上有两块可自由移动的金属滑块)。

实验中扭摆机座应保持水平,扭摆机架上装有检测水平度的水准泡,机座可以用底座螺栓进行水平调整。

2.TH -I 型转动惯量测量仪:由主机和光电传感器两部分组成。

主机采用新型的单片机作控制系统,用于测量物体转动和摆动的周期,以及旋转体的转速,能自动记录、存储多组实验数据并能够准确地计算多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设计性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设计性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管 亮
2.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 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 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 学系任职,他大胆的向公众的观点挑战。著名 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 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 德的代价也许是他失去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 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作出了最 后的裁决。
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管 亮
若用米尺单次测A,则 A=0.5δA /3 =0.5×1/3 =0.29mm 若用10分游标卡尺单次测B,则 B=0.5δB/3 =0.5×0.1 /3 =0.029mm 若用千分尺单次测C,则 =0.0029mm
C=0.5δC/3
=0.5×0.01 /3
又由V=ABC,可得E=[( A /A)+( B /B)+( C /C) ] =[(0.29/500)+(0.029/40)+ (0.0029/8.0)] =0.10%
南华大学数理学院 管 亮
8.罗伯特 密里根的油滴实验 罗伯特密里根的油滴实验 罗伯特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研究电。人们知道 这种无形的物质可以从天上的闪电中得到 ,也可以通过摩擦头发得到。1897年,英 国物理学家托马斯已经确立电流是由带负 电粒子即电子组成的。1909年美国科学家 罗伯特米利肯开始测量电流的电荷。 米利肯用一个香水瓶的喷头向一个透 明的小盒子里喷油滴。小盒子的顶部和底 部分别连接一个电池,让一边成为正电板 ,另一边成为负电板。当小油滴通过空气 时,就会吸一些静电,油滴下落的速度可 以通过改变电板间的电压来控制。 米利肯不断改变电压,仔细观察每一 颗油滴的运动。经过反复试验,米利肯得 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 小单位就是单个电子的带电量

大学物理自主设计性实验

大学物理自主设计性实验

大学物理自主设计性实验(FB716-Ⅱ型物理设计性(传感器)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杭州精科仪器有限公司目录第一、产品简介 (02)第二、实验项目内容 (04)实验一、应变片性能—单臂电桥 (04)实验二、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06)实验三、移相器实验 (08)实验四、相敏检波器实验 (10)实验五、应变片—交流全桥实验 (12)实验六、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幅测量 (14)实验七、交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 (14)实验八、霍尔式传感的直流激励静态位移特性 (16)实验九、霍尔式传感的应用——电子秤 (17)实验十、霍尔片传感的交流激励静态位移特性 (17)实验十一、霍尔式传感的应用研究—振幅测量 (18)实验十二、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性能 (19)实验十三、差动变压器(互感式)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20)实验十四、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标定 (21)实验十五、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研究—振幅测量 (22)实验十六、差动变压器(互感式)的应用—电子秤 (23)实验十七、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静态位移性能 (24)实验十八、差动螺管式(自感式)传感器的动态位移性能 (25)实验十九、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26)实验二十、压电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27)实验二十一、压电传感器引线电容对电压放大器、电荷放大器的影响 (28)实验二十二、差动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态特性 (29)实验二十三、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实验 (30)实验二十四、气敏传感器(MQ3)实验 (32)实验二十五、湿敏电阻(RH)实验 (34)实验二十六、热释电人体接近实验 (34)实验二十七、光电传感器测转速实验 (36)第三、结构安装图片和说明 (37)第一、产品简介一、FB716-II型物理设计性(传感器)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主要由以下所述5个部分组成:1.传感器实验台部分:装有双平行振动梁(包括应变片上下各2片、梁自由端的磁钢)、双平行梁测微头及支架、振动盘(装有磁钢、用于固定霍尔传感器的二个半圆磁钢、差动变压器的可动芯子、电容传感器的动片组、磁电传感器的可动芯子、压电传感器),安装时可参考第三部分结构图片及安装说明。

浅谈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与创新项目之间的关系

浅谈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与创新项目之间的关系

浅谈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与创新项目之间的关系大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项目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也逐渐得到重视,它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目标。

本文将就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与创新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探讨。

一、设计性实验与创新项目的概念设计性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或协作设计实验方案,自行组织实验装置和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

与传统实验课程相比,设计性实验注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创新项目则是指学生在某一领域,在教师或导师指导下,选择一个科学问题或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一项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创新项目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产生具体的成果。

设计性实验和创新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和作用。

二者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技能。

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需要自行组织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而在创新项目中,学生需要独立或协作开展研究工作,进行实验或数据分析,这同样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设计性实验和创新项目都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实验方案和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

而在创新项目中,学生需要针对具体的科学难题或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这同样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和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尽管设计性实验和创新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二者的目标不同。

设计性实验更注重对物理规律的实际验证,强调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创新项目更注重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性。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实验 方案的可行性 和科学性进 行检验 ; 同时也 是对 学生能否 独立 完成实验 能力的考验 , 以及
() 1 实验 内容分 层次 。
根据 实验 室条 件和学生 的特点 , 求每位 要 学生在 一学期 内完成6 个不同的设计性实验。 实 验内容分为三 个层次 :个 基础类设计性 实验 、 2
学生 分析解决 问题 能力的检验 。 整个过程 以学 生为主体 、 为中心 , 突出和重视个 性培养 ; 教师 能 力 , 提高 学生 的创 新能 力和科研 能 力 ; 同时 是指导者 、 助者 , 帮 培养学 生“ 学会学 习” 。 还可 以促进教 师 自身业务 素质的提高 。 但在 教
实验 型论文的 写作 模式 , 为后期 的毕业论文和 毕业 设计做 一次很好 的基础训 练。 () 4 测量手 段实时化 。 计 算 机实 测的 主要 特点 就是对 一些 瞬 态
将 设计性 物理 实验 这一 教学模 式在 全校 理工 题 目。 整个 选题过 程 中, 在 既要 充分 发挥学 生 变化 的物理量 做到 了实时测 量与记录 , 将该技 科类 学生的 物理实 验课程 中应用推 广 。 的“ 丰体 ” 作用 , 体现教 师的“ 又要 主导 ” 作用。 在 术纳 入到物理 设计 性实验项 目中 , 其优点在于 确定选 题后 , 要求学生 利用课余 时间查 阅相 关 数据 采集 的实时 、 速和 准确 , 快 有利于 不同实 资料 , 弄懂 实验原 理的 基础上 , 行认真 分 验 条件下 的 多次 、 复的测 量 与计算 , 在 进 重 尤其有 析 和构思 , 出设计 方案。 写 方案 的论证与 修改 , 利于 实验过程 中故障与误差 的分析。 这样 的特 个学 时 内完 成 。 针对学 生 性 使得学 生将注 意 力更能 集 中在物理 实验 的 学的知识 , 据指导 教 师提供 的实验 题 目, 在 实验 开始后 的前 2 根 自 主查阅 参考资料 , 根据 已有 的实验 条件 , 自主 普遍 缺乏设计 经验 的特点 , 师重点把握 设计 方案设 计上 , 教 从而科学 有效地辅 助了学生进行 同时让学 生了解 与掌握现 设 计实 验方 案 , 自选或组 装 实验设 备 , 自拟实 方案的可行性 及物理思想 的正 确性 。 引导学生 设计性 实验的探索 ; 验 操作 步骤 , 在规定 的时 间 内完成 的实验 。 学 发 现 设计 方案 中的缺 陷 , 过 多次 讨论 和 修 代实验 技术 , 通 为其今后 的专业 实验 学习和。 。 ,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表头参数的测定1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表头参数的测定1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表头参数的测定1评分: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表头参数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箱式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测量表头的三个重要的参数:内阻Rg,满偏电流(量程)Ig,等级a。

3.学会使用箱式电位差计以及用电位差计测量表头的参数。

4.测出校准数据,画出校准曲线。

实验仪器UJ36a箱式电位差计、标准电池、稳压电源、电阻箱、标准电阻、待测表头。

实验原理及内容1.电位差计的原理及结构电位差计根据补偿法原理制成。

补偿原理:利用补偿原理所构成的仪器,称为电位差计。

电位差计原理如图1所示,它由两个回路组成。

电源E、可调电阻R、电阻R ab、开关K1,把K 拨向E0端,调节R,以改变辅助回路的电流。

当检流计指零时,电阻R CD = R S,两端的电位差恰与外补偿回路中标准电池的电动势相等,即E S=I0R S,此时称电路达到补偿。

电流I0称为已标准化的电流,工作电流标准化后,紧接着把K拨向E X端,改变滑动触头C、D位置到C’、D’,使检流计又一次指零,这时C’、D’间电位差恰和待测电动势相等。

设C’、D’间的电阻为R X,则未知电动势E X = I0 R X = E X R X/R S ( 1)图 1.电位差计原理图2.用电位差计测表头的内阻R g利用串联电阻分压原理,将标准电阻Rs 和待测表头串联,分别测出标准电阻和待测表头两端的电压Us,Ug ,根据RRSg=UUSg可得gR =UUSgR S⨯。

如图2所示。

图23.用箱式电位差计校正电压表 用箱式电位差计校正电压表用箱式电位差计校正电压表,如图4所示.由于电位差计量程很小,一般不能直接与待校表测量同一电压值,而是将两个相差较大的标准电阻10R 和20R 串联起来,电位差计只测量较小电阻20R 上两端电压。

就可以计算出电压表两端电压。

例如,若20R =10nR ,(本实验取n=100)。

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实例介绍

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实例介绍

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实例介绍应用并联式调零电路和中值法,通过三种典型电路的分析直接导出设计参数。

这种方法很方便而且很有使用价值。

标签:调零电路;中值法;表盘刻度0 引言长期以来,基础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

实验内容基本是验证性和测量性的,缺乏由学生自己设计的带有研究性的内容。

为了克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不足,学院领导决定率先在江西省独立二级学院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物理实验(16课时)。

现对欧姆表的制作做如下介绍。

1 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制作一个可随身携带的简易测定电阻的装置。

具体要求如下(1)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与元件参数,使测量精度E≤±2%(2)欧姆表应具有“×1”“×100”两档。

2 设计思路由于是一台可随身携带的测量装置就必须配备电源在老化过程中零点调节的调零电路,以及用作显示阻值的表头。

一般来讲调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串联式调零电路,另一种是并联式调零电路。

由于前者测量精度较差,因此,在欧姆表设计中常用后者。

3 欧姆表的基本结构及测量原理用来测量电阻大小的电表称为欧姆表,其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E为电池的端电压,r为电池内电阻,R′j为分流电阻,R0为调零电阻,R d为限流电阻,R g电表的内电阻。

用欧姆表测量电阻时,首先需要调零,即将a、b两点短路(相当于R x=0),调节调零电阻R0的P端,使表头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该状态下欧姆表的总内阻为R当电池端电压E保持不变时,待测电阻和电流值有一一对应的非线性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一定的测量精度要求通常使测量读数指示在表盘的中央位置附近。

为此,引入中值电阻R中的概念。

当a、b两端接入R中时,由于此时回路电流I中=I/2,故指针将指在表头表盘的中间位置,由欧姆定律知R中=R Z,所以习惯上又称该状态下的R Z为欧姆表的中值电阻(对应不同档时其中值电阻值不等)。

4 应用中值法的概念确定元件参数5 欧姆表量程由于上述设计要求欧姆表在测量待测电阻应在中值电阻的0.2~5倍的刻度范围内,测量结果才满足精度要求,为此欧姆表都做成较多量程的,而相邻量程的比值取10进位制,一般都有三个量程分别为“×1”“×10”“×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性物理实验(总2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设计性物理实验一. 物理实验的现状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大学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

着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对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早有阐述,他说:“这门课程,除了在实践上保持在大学里长期培养的注意力和分析力外,也促进学生锤炼自己观察的敏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正是如此,各学校对物理实验都非常重视。

从八十年代开始,国内重点大学对物理实验独立设课(我校是1982年对物理实验独立设课的,学时数为54学时,3个学分)。

全国每年都有几次物理实验研讨会、学术交流会,西北地区有物理实验协作组、陕西各高校物理实验协作组都定期进行教学研讨。

尽管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作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物理实验和时代有所脱节,不能反映当前物理学的发展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具有明显的陈旧性、滞后性、非实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实验前先予习实验讲义,每个实验的目的、仪器、原理、实验内容、数据表格、数据处理都写得清清楚楚。

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基本上是“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

在实验中,学生没有充分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是把实验当做一种任务来完成,测量记录出所需数据就大功告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只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验证,重复和再现。

而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上、以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二. 开设设计性物理实验课的目的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学科门类已愈数千,不仅物理学本身内容不断更新,而且出现了不少边缘学科。

就其测量技术而言,测量方法,测量手段,所用仪器仪表等也是日新月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高校改革的根本目标。

进入21世纪的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具有一定实验能力的基础上,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电子技术及微机应用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解决物理问题或实际测量问题中。

通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作毕业设计,写科研成果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初步训练。

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通过生动活泼的学习和思考,对开发学生聪明才智以及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三.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选题195设计性实验的选题应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性质,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还应采用较为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测量技术,使学生紧跟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例如,“光的衍射法测杨氏弹性模量”,其测量方法和经典的光杠杆法不同,而是让学生根据光的衍射理论,通过测量衍射条纹间距离的变化量(是在金属丝下端安装一个狭缝,用激光照射狭缝,狭缝变化时衍射条纹间距离发生变化),从而测定金属丝的伸长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电谐振法测膜层厚度”是用电子线路课中学到的电谐振原理,来解决实际的测量问题。

用AD590,把温度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的变化,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数字温度计。

用光敏三极管,设计制作一个计数电路,记录迈克尔逊干涉条纹,从而达到对传感器的了解和使用。

“对暂态过程的实时测量及曲线图的描绘”、“用微机测磁场”是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存贮和处理等。

用这些现代化的测量手段进行测量,能使学生从中了解到当前先进的测量技术,开阔眼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今后工作、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设计性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设计性物理实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题目中的任务和要求,自行设计或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检验其正确性。

196根据给定题目中的任务和要求,学会查阅文献、资料,以理论为根据,建立物理摸型。

选择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选择最佳测量条件与最少配套仪器,以及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并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测量数据、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五.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方式设计性物理实验采用启发式和开放型的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从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直到完成实验报告,尽量独立完成。

如需要,教师只作启发式引导,绝不包办代替。

本课程提供较为充足的设计性实验题目,学生可以任意选择。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一些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行完成。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题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定记分。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精神。

在实验时间方面,除固定课时外,每天下午,晚上和节假日,学生可与教师提前约定,到实验室进行实验。

每个题目按给定学时数记分,而具体操作时间不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专研和探讨。

六. 设计性实验的全过程科学实验的全过程,一般可用如下流程图简明清晰的表示出来:图中实线箭头表示依次进行的各个环节,虚线箭头表示反馈和修正。

任何科学实验过程都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实践、反馈、修正,才能不断地得到完善。

197198实验1 重力加速度的研究一. 学时数:3学时二. 任务用单摆和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三. 要求1. 写出两种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推导出其计算公式。

2.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时,要求单摆周期的相对不确定度ΔT/T<%,确定其周期数n并说明理由。

3. 用自由落体测定重力加速度g时,如何测得初速度,如用光电计时法,应该怎样选择光电门的恰当位置?4. 报告测量结果,并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

四. 器材单摆、米尺、秒表、游标卡尺、自由落体仪、多用数字测量仪。

五. 参考资料1. 林杼、龚振雄,《普通物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德]威廉·H·卫斯特发尔,《物理实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美]伯科利物理学教程第一卷《力学》,科学出版社。

实验2 用焦利氏秤测弹簧的倔强系数一. 学时数:3学时199二. 任务自拟实验方案,推导计算公式,利用焦利氏秤测弹簧的倔强系数。

三. 要求1. 用静力学伸长法、动力学振动法测弹簧的倔强系数。

的计算公式)。

2. 推导计算公式(包括弹簧有效质量me3. 计算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四. 器材单摆、米尺、游标卡尺和秒表等。

五. 参考资料1. 杨仲耆,《大学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2. 钟成奕、伍永泉、邓鸿鸣,《工科物理实验》,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年。

实验3 简谐振动的研究一. 学时数:3学时二. 任务1. 学习简单实验的基本设计方法。

2. 学习如何选择实验方法来验证物理规律。

2003. 通过简谐振动,研究弹簧振子中弹簧的有效质量m,测定弹簧的倔强系e数。

三. 要求1. 设计一个验证简谐振动运动规律的方案。

2. 设计测量弹簧有效质量m和倔强系数的实验方法。

e3. 列出数据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4. 写出实验报告。

四. 器材所须仪器设备请自行提出。

五. 参考资料1. 林杼、龚振雄,《普通物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2. 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3. [美]A·M·波蒂斯、H·D·杨《大学物理实验》,科学出版社,1982年。

实验4 物体密度的测定一. 学时数:3学时201二. 任务1. 测定规则物体的密度。

2. 测定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三. 要求1. 用千分尺、游标卡尺、米尺和物理天平测定规则物体的密度。

2.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物体密度。

3. 用比重瓶法测物体密度。

4. 报告测量结果,对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指出在实验中如何消除误差?四. 器材物理天平、比重瓶、烧杯、蒸馏水、温度计、千分尺、游标卡尺、米尺和待测物体等。

五. 参考资料1. 钟成奕、伍永泉、邓鸿鸣,《大学物理实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年。

2. 张仲奎、缪连元、张立,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0年。

实验5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一.学时数:3学时202二、任务1. 观察液体的内摩擦现象,学会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

2. 掌握基本测量仪器(如游标卡尺、千分尺、停表等)的用法。

三. 要求1. 写出测量原理,推导出计算公式。

2. 自拟数据表格,计算实验结果。

3. 根据计算公式求出相对误差。

4. 观察液体粘滞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四. 器材玻璃圆筒及润滑油、千分尺、秒表和温度计等。

五. 参考资料华中工学院、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实验6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一.学时数:3学时二. 任务学会用焦利氏秤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203三. 要求1. 掌握用焦利氏秤测量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液体表面的性质,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3. 写出测量结果σ=σ±Δσ。

四. 器材焦利氏秤砝码、镊子、烧杯、铂环、酒精灯和读数显微镜。

五. 参考资料华中工学院、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实验7 光的衍射法测杨氏模量一. 学时数:3学时二. 任务根据光的衍射理论,自拟实验方案,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三. 要求1. 简述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

2. 画出光路图,写出测量公式。

2042053. 要求%3≤∆yy 。

4. 报告测量结果并作分析讨论。

四. 器材杨氏模量仪、激光器、测量显微镜、米尺、千分尺等。

五. 提示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关键是如何准确测量出金属丝在拉力作用下的微小伸长量(百分之几毫米)。

本实验是在砝码托的下端连接一个活动刀口,与底座的固定刀口构成一狭缝,利用光的衍射原理,通过测量衍射条纹间距离的变化量,从而测定金属丝的伸长量。

六. 参考资料1. 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2. 江苏师范大学物理系,《普通物理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实验8 用凸透镜测狭缝宽度一. 学时数:3学时二. 任务根据几何光学原理,用一凸透镜测量狭缝的宽度。

三. 要求1. 画出光路图,写出测量公式。

2. 要求测量误差%。

33. 报告测量结果。

四. 器材光具座、光源、凸透镜、狭缝。

五. 提示可参考“共轭法”测透镜焦距的原理、方法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

六. 参考资料钟承奕等,《大学物理实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

实验9 替代法测电阻一. 学时数:3学时二. 任务使用给定器材,用替代法测量电阻阻值。

三. 要求1. 画出替代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206207 2. 拟定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3.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报告实验结果。

四. 器材稳压电源1台,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滑线电阻给1只,被测电阻1个,开关2个,导线若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