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的植物食用部分不同,要掌握各部分部位。
9.请写出鸡蛋各部分的名称。
【答案】
【解析】【解答】鸡蛋各部分的结构从外到内是蛋壳、蛋黄和胚。
【分析】鸡蛋中的蛋壳起到保护的作用,蛋黄起到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而胚是发育为新生命的结构。
10.判断以下动物哪些是卵生,哪些是胎生?
【答案】卵生:鸡、蝴蝶、青蛙、卵生、鱼、鸽;
5.下列动物中不是产卵繁殖的是( )。
A.鸡 B.青蛙 C.老鼠
【答案】C
【解析】【解答】A、鸡是卵生动物。不符合题意。
B、青蛙是卵生动物。不符合题意。
C、老鼠是胎生动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像青蛙和鸡这种,先产卵再经过孵化,变成动物的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卵生;像猫、狗这样的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胎的繁殖后代的方式称为胎生。
胎生:熊猫、马、狗、牛、猪、人
【解析】【解答】卵生:鸡、蝴蝶、青蛙、卵生、鱼、鸽;
胎生:熊猫、马、狗、牛、猪、人
【分析】本题考查卵生和胎生的分类。
实验结论: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正十二面体、小玻璃瓶、电池、铅笔、文具盒。
实验步骤: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松开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有滑动,也有滚动。
研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还有像开足马力上坡的小轿车、传送带上的快递包裹、游乐场里的“滑沙”、利用斜面往上搬运货物等等。
探索:制作斜面。
用右边的材料模仿斜坡,做一个斜坡较小的斜面。
制作材料:一块表面光滑的木板,几块相同的小木块。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6篇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6篇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6篇篇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活动目标:1、能按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活动准备: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教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

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__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看看你拿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教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__饼干。

活动反思: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形状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形状,并分类。

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篇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

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整和于教学之中,使教学锦上添花。

小学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一、引言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主题探讨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

通过学习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科学观察和实证实验的能力。

本文将根据教案的要求,详细介绍小学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观察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 进行简单的实证实验,验证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4. 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1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斜面上能够滑下来。

1.2 向学生提问,如果斜面变得更陡,会对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1.3 引导学生讨论,在斜面上放置不同的物体,是否会影响其滑动速度?2.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2.1 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讨论,引导他们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2 引导学生理解斜面影响物体运动的原因,如斜面的角度、物体的质量等因素。

2.3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来验证他们的假设与预测。

3. 实验设计3.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设计并进行一项简单实验,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2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数据和结果,并提醒他们注意观察现象。

3.3 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讨论和总结,梳理出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演示法:老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或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 合作学习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提高学习效果。

4. 实证实验法: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证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5. 归纳概括法:通过指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加深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规律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生活场景或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斜面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与斜面的角度和摩擦力等因素有关,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实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斜面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块、尺子等。

2.实验记录表格。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斜面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吗?它们是怎样的运动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讲解斜面运动的原理,并通过PPT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器材,开始进行实验。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的速度、距离等参数。

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同时,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典型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材简析】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将聚焦到滑动、滚动、静止等运动情况。

为了研究滑动、滚动等运动状态必须得让物体运动起来,因此借助斜面使物体运动。

利用学生观察到不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的不同和运动快慢的改变,成功引出后续对运动快慢的观察,也为最后一节课“过山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设计基础。

本课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不同斜面,引发学生对斜面共同点的思考,再引导学生进入“我们周围有许多斜面,物体在斜面上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的思考,继而带领学生进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探究活动。

通过进行“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探究活动,发现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且与它的形状有一定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展开探究,激发学生浓烈的探究欲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斜面坡度增大,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变化,发现斜面越高,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或许面临改变。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能够简单判断出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意识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他们知晓了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感受到了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方式的乐趣。

同时他们也可以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将物体的运动简单地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感受过滑滑梯、滑草、滑沙的快乐,体会过盘山公路的便捷,看到过卡车卸货的方式,因此对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是有一定感受的。

本课就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模糊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研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通过对物体形状的观察,知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它的形状存在一定的关系。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出物体的各种不同形状和摆放方式,并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行预测。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5篇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5篇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方案。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斜面的作用以及知道一些应用斜面的实例。

2、培育同学的试验和分析力量。

3、培育同学学科学、爱科学、仔细细致的科学试验态度。

教学重点:熟悉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学问运用生活中去。

教具预备:斜面实物、电脑课件、分组试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讨论问题。

1、出示图片一(建在树上的房子),思索:如何到树上的房子里?(同时思索楼梯)2、出示图片二(把东西送到车上),思索:如何把东西送到车上?引出:我们生活中有些省力的设备,这些设备都有一个特点(倾斜)。

3、斜面的介绍(多媒体):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斜面。

二、探究斜面是否更省力。

1、思索,使用和斜面和不用斜面,有什么不同?斜面能省力吗?2、我们怎样设计一个试验来讨论这个问题?测试力度(测力计)提升物体(螺帽、大塑料模具、小塑料模具)、斜面提升(搭建)直接提升3、同学分组试验,下班指导。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斜面上推(或拖)一重物,使它沿着斜面对上移动时,比使垂直提升重物要省力。

三、探究斜面坡度与省力的关系。

1、思索:如何让斜面更省力?2、我们怎样设计一个试验来讨论这个问题?测试力度(测力计)提升物体(螺帽、大塑料模具、小塑料模具)不同坡度的斜面(由大到小共4种,自己搭建)统计表3、同学分组试验,下班指导。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斜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

四、巩固与拓展1、说说工人为什么利用斜面把东西推到车上(比直接提升更省力)2、说说生活中有那些地方运用到斜面的(为了省力的设备)?3、出示图片(山峰),想想能否在这里利用木板做一个斜面让我们开车上去?人类又想到了什么方法?(引出下节课内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2科学学问:熟悉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小学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

小学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

小学科学《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且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物体形状、摆放方式与运动情况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斜面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对斜面的讲解和示范。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的情况,这时候我会及时引导学生检查实验步骤是否正确,以及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所在。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学生们都能够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且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够发现物体形状、摆放方式与运动情况的关系。

In this n。

students are XXX "sliding" and "rolling"。

However。

they may not ful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een the two。

so teachers XXX the experiment。

the fast movement of the blocks and spheres made it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observe the contact surface een the objects and the inclined plane。

To address this。

I used video recording and played it back in slow n to help students see more clearly.Although the student activity manual has limited space。

it is XXX design and print their own activity record sheet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habits of "working with their XXX"。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第一章: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斜面及其相关概念,掌握斜面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斜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3. 斜面上的动力学公式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 利用实验、动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斜面上的运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斜面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斜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斜面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 讲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结合实验、动画等进行演示。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斜面的基本概念,掌握斜面的性质。

2. 使学生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斜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 利用实验、动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斜面上的运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斜面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斜面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2. 讲解斜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如斜面的倾斜角度、斜面长度等。

3. 讲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加速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4.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5. 利用动画演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运动规律。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课是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发现斜面倾斜程度对物体滑行距离的影响,从而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并理解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体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斜面倾斜程度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两个因素影响物体运动的直观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斜面倾斜程度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能用摩擦力和斜面倾斜程度来解释物体的运动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斜面倾斜程度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摩擦力和斜面倾斜程度来解释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斜面倾斜程度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斜面、小车、毛巾、粗布、硬币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板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体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斜面倾斜程度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五篇】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五篇】

关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案教学内容:观看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同学通过实际的观看、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看物体所发现的外形是不一样的,并学会依据发现的外形正确地推断观看者的位置。

2、使同学在观看物体的过程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进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习数学的乐观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洁物体从不同角度观看到的外形,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物体所发现的外形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请认真观看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小结:由于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物体。

(板书:观看物体)二、嬉戏活动,加深体验。

1、嬉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周,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发现的画下来。

同学自己活动,沟通所画图形,并换位观看、体验。

小结:由于观看位置的不同,发现的外形可能不一样。

2、嬉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伴侣,每人依据自己发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查找,过程同上。

3、嬉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挨次,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伴侣发一张,同学依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力量。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同学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伴侣发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沟通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教案与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

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4课。

聚焦板块,通过配图激活学生真实生活经验:有的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有的会滚动,也有静止现象。

探索板块,先搭建一个斜面,再观察小立方体、小球、小六棱柱及其他更多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研讨板块,是对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讨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拓展板块,通过增加坡度的高度,发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相应改变。

【学生分析】对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相关经验,如滑滑梯上人体的滑动,山坡上石块的滚动,斜坡上车轮的滚动等。

但在斜面上有些物体是静止的,这种情况学生会留意得比较少,所以小立方体在斜面上是静止的这一现象会出乎学生的意料。

对“增高斜面,物体在斜面的运动会变快”这一现象,大部分学生是有认知的,但却没有进行过有目的的系统观察。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不同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2. 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1. 关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3. 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材料,搭建坡度不同、稳定牢固的斜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描述、比较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难点:发现物体的形状等因素与其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支架(八个小木块)、木板、多种物品(十二面体、圆柱形橡皮、小球、立方体、小六棱柱、装有水的圆柱形小药瓶、铅笔)、活动记录表。

小学科学32《斜面》(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2《斜面》(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2《斜面》(教案)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斜面是物体运动中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

通过学习斜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与运动平衡之间的关系。

本篇教案将围绕《斜面》这一内容展开教学,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理解斜面的运动特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与斜面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特性。

2. 运用科学实验的方法验证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

2. 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实验报告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会滚得越来越快还是越来越慢?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2. 学习内容1 - 斜面上的摩擦力:教师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目的:观察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2)实验材料:小球、斜面。

(3)实验步骤:a. 将斜面倾斜,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

b. 将小球放在斜面上方,观察小球下滚的过程。

c. 分别尝试不同的小球和斜面材质,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发现,斜面上的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并且不同的小球和斜面材质会对摩擦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3. 学习内容2 - 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通过上一个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斜面上物体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斜面的倾角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斜面倾角不同,物体运动的距离和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斜面倾角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寻找答案。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斜面模型:准备几个不同倾角的斜面,用于实验。

2.物体:选择合适的物体,如小车、球等,用于实验。

3.测量工具:卷尺、计时器等,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4.记录表格:提前准备,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观察到这些图片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如物体在斜面上会滑动、速度会变快等。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倾角的斜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认为斜面的倾角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测,如斜面倾角越大,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等。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斜面倾角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斜面和物体,测量不同斜面倾角下物体的运动距离和速度。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目标】1.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2.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认识到改变实验条件导致的不同实验结果,体会到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的实验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1.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2.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长木板、小正方体、六棱柱、小球、铅笔等其他常见物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斜面的运动?2.学生讨论回答:滑滑梯、石头滚下坡、车子下坡……3.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斜坡,提问学生:将物体放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呢?4.学生汇报:物体会滚下来、物体会滑下来、物体会不动。

5.我们怎么能判断物体在斜面上是否会运动呢?物体又会以哪种方式运动呢?(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仿照课本P10指名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完成实验。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完成观察记录。

(1)学生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物体是否运动,物体是以什么方式运动的。

(2)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物体可能会在斜面上滑动,也有可能在斜面上滚动,甚至有可能停在斜面上。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根据学生做好的实验观察记录,提问学生。

2.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在斜面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运动方式?(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球形或接近于球形的物体会以滚动的方式运动,非球形的物体在斜面上会以滑动的方式运动。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的上端,它们会怎样移动?【板书设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斜面情况小坡度斜面大坡度斜面小立方体不动滑动小六棱柱滚动滚动小球滚动滚动……【教学反思】课后反思,觉得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很重要,可以说是越充分、周到越好。

小学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案)小学科学教案: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一、学案目标:1. 了解斜面是指倾斜的平面,斜面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分为上斜、下滑和静止三种情况。

3. 掌握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小黑板、粉笔。

2. 实验道具:斜面、小车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物体在平面上运动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物体会在斜面上运动。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实验演示,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演示中,使用斜面和小车,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

3. 实验分析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引导他们发现物体在斜面的运动情况和斜度之间的关系。

4. 学习总结通过示意图和文字说明,向学生提供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即斜面愈陡,物体下滑速度愈大。

5. 计算练习通过提供几个具体的斜面角度和物体质量的数值,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活动在学生已经掌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有挑战性的实验,如改变物体质量、斜面长度、表面摩擦力等条件的变化,观察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 小结反思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在今后实际生活中,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和分析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要点:1. 学生需要了解斜面的概念,以及斜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学生需要能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并形成对规律的认识。

3. 通过简单的计算练习,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体在斜面上的相关问题。

4. 拓展活动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提醒:1.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需要多次实验和观察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规律。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说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说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这一课是学生在掌握力和运动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和滚动,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掌握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了解力的作用方式,培养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其次,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最后,运用多媒体演示得出结论,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斜面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斜面的作用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并记录实验数据。

这一环节中,我将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自主探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方式以及斜面的倾斜角度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 多媒体演示: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和数据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知识。

同时,通过演示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5. 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并回顾整个学习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6.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课知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

7. 学习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说课稿《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第一单元探究的主题是“物体的运动”,本课承担着搭建斜面进行实验、观察、描述、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为了更好的探究本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会出现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意识到运动是相对的,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课我们将聚焦到滑动、滚动和不动等运动状态。

由于本单元内容不涉及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但本节课又必须让物体运动起来,因此借助斜面来驱动物体运动是最好的选择。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习科学词汇。

像六棱柱这样,在斜面上运动时,与斜面的接触面不变的移动,就叫滑动。

像小球这样,在斜面上运动时,与斜面的接触面不断的发生变化的运动就叫滚动。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学生动手做一做进行观察、实验、记录等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方法本课我重点运用学生探究式、师生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我一共设计了3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搭斜面。

这一部分活动要求并不难,但由于斜坡高度对于后面实验的结果很重要,所以我在课件里面加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要求木板和纸盒的接触面要在最前端。

因为在第二个环节中涉及到两个科学词汇“滑动”和“滚动”,为了能让学生在实验中看到不同的运动方式,所以在课前我进行了充足的“下水实验”,调整实验高度至最佳状态,这样能更好的为后续的实验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观察小立方体、六棱柱、小球在斜面的运动情况。

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在此环节学生的实验进行的就很顺利了。

在实验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对科学词汇滑动、滚动了解的更加透彻,我弄过手势模拟的方法,让学生更生动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滑动、滚动的运动轨迹,也能更好的区分滑动和滚动的不同。

高中物理斜面物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斜面物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斜面物体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2. 掌握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方程;
3. 通过实验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
2. 掌握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方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如果我们在一个斜面上放一个物体,它会怎么运动?
二、讲解
1. 介绍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包括重力、法向力和摩擦力;
2. 讲解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计算公式;
3. 推导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方程。

三、实验
设置一个斜面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时间和位移,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验证运动方程的正确性。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相关的题目练习,帮助他们掌握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方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作业
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用动手实践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科学态度目标 :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运动的兴趣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在生活中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运动。

教学准备:
课件,斜面,不同形状的物体。

1、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出示幻灯片)我们周围有许多不同的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呢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2、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活动一:
(出示幻灯片)用图上材料做一个斜面。

( 设计意图:为下面物体在斜面上运动做准备。


活动二:
(出示幻灯片)把立方体木块轻轻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 : 动手操作,亲自体会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

)活动三:
(出示幻灯片)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对比两种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活动四 :
(出示幻灯片)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设计意图:观察不同形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找出运动规律。


3、交流研讨
1.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 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关系吗?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观察总结出物体的形状与它在斜面上的运动关系。


4、延伸拓展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它们会怎样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认真倾听,补充质疑+2分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探究物体在不同高度斜面上的运动方式(10分钟)
1.设置不同高度的斜面,将准备好的所有物体放在斜面上端,观察物体运动情况(不能推动物体)。
2.重复实验三次,在第二个表中,记录物体运动方式和你的结论。
1.准确总结出物体在不同高度的斜面上的运动情况+2分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教学设计
学校 姓名
课题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方式不同。
2.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斜面高度有关系。
学习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不同,有静止、滑动和滚动。
学习难点
学会判断物体运动方式,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学习动规则
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
寻找物体在斜面运动的情况(18分钟)
1.用准备好的物体分别准确放在设定好的固定高度的斜面上端,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推动物体和改变斜面的高度)。
2.重复实验三次,在第一个表中,记录你的发现和结论。
1.实验完成正确,能准确说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并得出结论+2分
2.认真倾听,补充质疑+2分
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冥想延伸,巩固知识(2分钟)
闭眼思考总结本堂课学会的内容
静心思考,总结到位+2分
锻炼学生归纳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