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DVD行业市场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DVD历史 发展

DVD历史 发展

DVD入门到精通 1.1-1.42007-08-16 10:22目录第一章缘起第一节DVD前传第二节谁是幕后真正的“黑手”第三节“意外怀孕”:VCD第四节DVD——让你拥有自己的电影院第二章身怀绝技的DVD第一节DVD的光盘结构第二节DVD的种类第三节容量是个啥东东第四节说到最重要的了——DVD VIDEO的内容第五节DVD的目录结构第六节DVD的拿手好戏——数据压缩第七节速度里面有玄机——播放速度第八节声音不是小事情——AC3与DTS第三章为电影而生第一节从电影分级制度说起第二节只有DVD能把家变成电影院第三节麻烦来了——版权成了问题第四章DVD与电影的不了情第一节DVD与电影的画面比例第二节DVD如何兼容电影第三节找到了变通的办法第五章拿什么来看DVD?第一节音响第二节显示设备第三节该说DVD播放机了第六章终于该说DVD光盘了第一节画质的要素第二节画质的评判第三节画质的等级第四节认清DVD盘上的各种标志第七章不可不知:正版与盗版第一节正版DVD的定义第二节DVD的片源第三节片源的数字化第四节你手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烂碟第五节向“D版”致敬第八章DVD是个大玩具第一节多音轨第二节多字幕第三节多角度第四节变形宽银幕第五节随机菜单第六节无缝分支第七节小白兔第八节增强播放方式第九节花絮第十节彩蛋第九章几个基本概念,简单而实用第一组概念:按版权划分第二组概念:按盗版方式划分第三组概念:按片源划分第四组概念:按内容划分第五组概念:按技术划分第六组概念:按营销手段划分跋:最不幸和最幸运的事第一章缘起那片直径120mm的小小的塑料片,闪耀着一种迷幻般的光泽。

一束绚丽的激光照射在这小小的塑料圆片上,成千上万比特的数据流沿着一根细细的光纤从DVD影机输送到AV功率放大器,在那里,经过杜比逻辑解码器无声而神奇的工作,无边无际的光影弥漫开来,在客厅幽暗的灯光下,我们的灵魂仿佛在片刻间从世俗生活中抽离,进入一个由声画构成的幻想国度……无数个夜晚,我们就在灯光明灭之间,一次次地穿梭于真实与梦幻之间,流泪和欢笑,偷窥和遗忘。

影碟机发展史

影碟机发展史

影碟机发展史(一)已经是家庭中基本的娱乐设备之一,它在技术上经历了几代产品的更迭,从VCD、SVCD到DVD以及现在前景尚不明朗的EVD、HVD等等,影碟机的性能大大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佳优质的影音享受。

同时,我国的民族碟机企业也在不断的研发和市场竞争中逐渐成熟起来。

本文讨论了影碟机产品线的主要发展过程。

VCD诞生于1994年,经历了VCD1.0、1.1、2.0的演变,版本升级增加了交互性,但本质内容未发生变化。

VCD采用MEPG1固定码率压缩技术,视频为352*288图像格式,效果相当于VHS录像带。

音频采用双声道立体声44.1KHz,16bit采样,相当于普通CD机效果。

VCD2.0在原来VCD1.1基础上增加了菜单的交互性,但音频、视频效果并未发生变化。

VCD的优势显然是相对于录像机而言的。

VCD碟片比录像带轻薄许多,容易保存,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但是VCD的缺陷也是出相当明显的,它所提供影音质量并没有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或者说,VCD的影音效果比录像带相比差距不大,而且其存储容量非常有限。

针对这些的问题,很快就产生了VCD 的升级品,同时形成了SVCD和CVD两大阵营的对立。

SVCD又名Super VCD它是介于DVD与VCD之间的,其影像跟DVD一样,都是采用MPEG-2,不过分辨率DVD采用了720x576 (PAL)及720x480的分辨率,而SVCD就只采用了480x576 (PAL)及480x480 (NTSC)而已,SVCD 的解像度为350线。

SVCD可以使用VBR 编码以便更有效地分配码流,同时还可以使用MPEG layer 1或2的音频。

理论上讲它也可以使用多声道和VBR 音频,不过实际上由于没有相应的播放机可以输出多声道音频(通常只能得到双声道输出),因此这种做法从未真正实现过。

VCD/SVCD都是基于独立播放机(无需电脑)设计的。

CVD技术的诞生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

影视产业历史发展历程

影视产业历史发展历程

影视产业历史发展历程影视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其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许多阶段的变迁。

从最初的黑白无声电影到后来的有声电影、彩色电影,再到现代的数字化电影制作,影视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19世纪末,早期的电影还只是简单的动画短片,片长只有几分钟。

这些电影由梅琳达兄弟、爱迪生等人创造,很大程度上是在实验和发展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变得更加流畅和真实。

到了20世纪初,电影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代。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为电影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有声电影的出现使得观众们可以听到演员的对白和音效,使电影更加生动和有趣。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1940年代至1950年代,彩色电影成为主流。

彩色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享受,使电影更加逼真。

进入20世纪后半叶,电影产业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

1990年代,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电影技术开始崛起。

数字化电影制作使得电影的后期制作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时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创作自由。

另外,随着电视的普及,影视产业也开始向家庭娱乐领域渗透。

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娱乐内容。

网络视频的兴起更进一步推动了影视产业的发展。

如今,影视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

不仅有好莱坞、宝莱坞等国际知名的电影产业,还有中国、韩国等国家影视产业的迅速崛起。

影视作品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文化输出和交流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总的来说,影视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从最初的黑白无声电影到现代的数字化电影制作,影视产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都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它不仅成为人们的重要娱乐内容,更成为了文化交流和影响力传播的重要平台。

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问世,标志着中国电视行业的起步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电视机主要以政府机关、军事单位和少数城市的家庭为主要用户。

1978年,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以后,电视行业开始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的普及率逐渐增加。

同时,中国电视机制造企业也开始崛起,电视机的品种和规格也逐渐丰富。

1995年,中国开始实施电视机数字化改造计划,推动中国电视行业步入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样化,同时也提升了电视的画质和音质。

2002年,中国正式实行数字电视广播覆盖全国。

这一年,中国电视行业进入了全面数字化的阶段,数字电视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模拟电视机。

近年来,中国电视行业在技术创新、内容制作和商业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高清、超高清、3D技术的应用,电视的观感体验大大提升。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视频网站也崛起,成为人们获取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的新途径。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中
国电视行业将进一步转型升级,电视机将不再是简单的电视接收设备,而是具备更多智能功能和个性化定制的家庭娱乐终端。

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历程引言:中国影视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十年来经历了快速发展和巨大变革。

本文将从中国影视行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技术进步与创新、国际影响力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全面分析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初创时期的困难与尝试中国影视行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当时,由于政治因素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中国的电影制作和发行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中国电影人凭借着对电影艺术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坚持不懈地推动着中国电影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如《小兵张嘎》、《武训传》等。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市场化与国际化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逐步放开了对影视行业的限制。

这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电影人开始尝试引进国外优秀电影作品和先进的制作技术,同时也积极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产量和票房收入不断增长,中国电影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如《霸王别姬》、《卧虎藏龙》等作品的问世,使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三、技术进步与创新: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影视行业也逐渐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电影制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观影体验。

中国电影人开始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如在电影特效、3D技术、虚拟现实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也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四、国际影响力:中国电影的崛起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影视市场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频率不断提高,中国电影人也逐渐成为国际电影界的重要力量。

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增长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使得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中国电影人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与国际电影行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DVD播放机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DVD播放机市场分析报告

2008 年中国DVD 播放机市场发展概况中国DVD 播放机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市场销量于2007 年首次出现下滑,而2008 年DVD 播放机市场依然延续了下滑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高清领域的格式之争在2008 年年初落下帷幕,蓝光技术BD 格式在全球市场战胜HDDVD 格式(东芝主导的蓝光格式),但是蓝光阵营在中国市场上数月未见大动作,BD 高昂的售价以及片源的短缺成为制约BD 发展的两大瓶颈。

不过在2008 年11 月,以索尼、松下、先锋、飞利浦等企业为代表的蓝光BD 阵营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释放出蓝光BD 阵营在中国布局的信息。

中国的生产企业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自主研发红光高清EVD (增强型多媒体盘片系统)、NVD (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和蓝光高清格式的CBHD (中国版HDDVD ),在分辨率和盘片容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BHD 、NVD 的支持者也在酝酿联手成立更大的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HD 和NVD 产业做大做强,从而对抗蓝光BD 。

寒冬之中,DVD 播放机市场上开始弥漫着一丝硝烟的气息。

目前蓝光播放机在中国市场可以说还处于投石问路的阶段,中国最终的高清时代何时到来,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但是可以预见,播放机产业已开始向高清时代迈进,而在未来几年,中国播放机市场将竞争激烈。

市场:量价双跌下行趋势明显2008 年以来,中国DVD 播放机市场销售量较2007 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雪灾、地震都给DVD 播放机的销售带来了阻力,标清DVD 播放机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饱和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需求减少,使市场上DVD 播放机的零售额和零售量都呈现下滑趋势。

监测数据显示,1〜10月,全国DVD (播放机)零售量累计为4255811 台,同比减少15.80%;零售额累计为200335.61 万元,同比减少1 8.74%。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

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两大特色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起步阶段,主要特色是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电视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公司和中国电视公司,并且广播电视媒体成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直接掌控,垄断经营模式成为主要特色。

二、改革开放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主要特色是市场化和多样化。

随着政府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控制力度的松动,广播电视行业逐渐迈向市场经济,并且逐渐放开了对私有资本的限制,引进了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

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化的趋势,广播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体制改革阶段:1980年代初,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政府成立了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推动广播电视媒介的市场化和多样化发展。

2.技术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引进数字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和接收。

这一技术创新使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得到了提高,为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内容创新阶段:进入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媒介开始注重内容创新。

政府鼓励广播电视媒介机构加强自主创作,提高节目质量,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同时,中国广播电视媒介也加强了与国外媒体的合作交流,引进了一些优秀的国外节目,丰富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

总之,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历程具有政府主导和垄断经营的起步阶段特色,以及市场化和多样化的改革开放阶段特色。

在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经历了体制改革、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等重要阶段,不断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多样性。

2024年光盘驱动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光盘驱动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光盘驱动器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光盘驱动器是计算机硬件设备中的一种存储设备,用于读取和写入光盘中的数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盘驱动器市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对光盘驱动器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光盘驱动器市场的规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者需求、技术进步以及竞争态势等。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光盘驱动器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

然而,随着云存储和移动存储设备的兴起,光盘驱动器市场的规模逐渐减小。

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进步,光盘驱动器的读写速度以及存储容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最初的光盘驱动器只能读取和写入CD(光盘),随后发展出了能够读取和写入DVD(数字视频光盘)的驱动器。

目前,在市场上还有能够读取和写入蓝光光盘的驱动器。

此外,随着USB技术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USB光盘驱动器将光盘中的数据快速传输到计算机上。

市场竞争态势光盘驱动器市场的竞争态势非常激烈。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知名的计算机硬件制造商以及其他一些专门从事光盘驱动器生产的公司。

为了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家企业致力于研发创新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价格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们会定期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是光盘驱动器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尽管云存储和移动存储设备的兴起使得光盘驱动器市场规模逐渐减小,但仍然存在一部分消费者有需求。

尤其是在某些特定行业(如音视频制作、软件开发等)和个人用户中,仍然有需求使用光盘驱动器来读取和写入光盘中的数据。

市场前景尽管光盘驱动器市场规模逐渐减小,但仍有一些机会和挑战。

例如,虽然蓝光光盘的使用较为广泛,但仍有一些用户需求高速读写能力的光盘驱动器。

此外,一些新兴市场仍然存在着较高的需求,这些市场还未受到云存储和移动存储设备的影响。

总结光盘驱动器市场在云存储和移动存储设备的冲击下逐渐减小,但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等方式来迎接市场的挑战。

中国DVD刻录机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DVD刻录机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DVD刻录机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中国DVD刻录机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DVD刻录机行业定义 (3)第二章、中国DVD刻录机行业综述 (4)第三章、中国DVD刻录机行业产业链分析 (5)第四章、中国DVD刻录机行业发展现状 (7)第五章、中国DVD刻录机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8)第六章、中国DVD刻录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第七章、中国DVD刻录机行业发展规划建议 (10)第八章、中国DVD刻录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1)第九章、中国DVD刻录机行业分析结论 (13)第一章、DVD刻录机行业定义1.1 行业概述DVD刻录机是一种能够将数字信息(如视频、音频、文档等)存储到DVD光盘上的设备。

自1997年第一台商用DVD刻录机由先锋公司推出以来,该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家庭娱乐系统及专业领域。

随着高清视频和大容量数据存储需求的增长,DVD刻录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市场规模与发展历程截至2022年底,全球DVD刻录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6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内将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中地区对多媒体内容消费的增加以及企业级用户对于高效数据备份解决方案的需求提升。

从发展历程来看,DVD刻录技术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1997年:先锋公司发布世界上第一款商用DVD刻录机DR-M1,标志着DVD刻录时代的开始。

2001年:索尼公司推出了首款支持双层刻录的DVD-RW驱动器,大幅提高了单张光盘的存储容量至8.5GB。

2004年: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开发出世界上最快的DVD刻录机,读取速度达到了惊人的16倍速。

2010年后:尽管受到固态硬盘(SSD)和云存储服务冲击,但DVD刻录机在特定应用领域仍保持稳定需求,特别是在需要长期保存重要资料的政府机构、图书馆等行业。

1.3 主要参与者与竞争格局市场上主要的DVD刻录机制造商包括日本的先锋(Pioneer)、松下(Panasonic)、索尼(Sony),以及韩国的三星(Samsung)等国际知名品牌。

DVD编年史

DVD编年史

DVD编年史1997年前1994.6 东芝开始寻求VHS录像带的继承者。

同时代华纳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共同开发了超密度SD盘(SUPER DENSITY SD DISC)。

这种SSSD碟片就是现在现在被称为DVD-10(DS-SL)格式碟片的始祖。

1994.9 索尼/飞利浦发布了震惊业界的高密度CD碟片(HIGH-DEN SITY CD)。

这种高密度CD碟片就是现在被称为DVD-9(DS-SL)和DVD-18(DS-SL)格式碟片的始祖。

1995.8 两大阵营决定联手制造一个全球统一的DVD格式标准。

1995.12 最终的DVD官方格式标准发布,起初DVD的缩写含义并不统一,后来发展成为两种称法:Digital Video Disc和Digital Versatile Disc。

1996 1996年中期,第一批DVD播放机准备发售,但并没有按时推出,原因是个大电影公司依然版权和区码保护问题所困扰。

1996.11 日本发售第一台消费用DVD播放机。

1996.12 DVD技术规程1.0版发布,1.0版主要说明了DVD的基本功用。

1997年1997.1.8 哥伦比亚、三星、米高梅、新线与华纳兄弟四家电影公司宣布支持DVD标准。

1997.2.26 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宝丽金公司宣布支持DVD标准。

1997.3.11 LIVE ENTERTAINMENT 与 SIMTAR 宣布支持DVD标准。

1997.3 DVD播放机开始在美国市场销售:华纳兄弟公司宣布了7个作为DVD 产品试销城市:芝加哥、达拉斯、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与华盛顿,DVD销售顺利,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发售两周一共售出了19000套DVD碟片。

1997.4.3 ELITE宣布支持DVD标准。

1997.4.14 DVD论坛就DVD-R和DVD-RAM两种存储标准达成一致意见。

1997.4 第一套DVD-ROM与存储设备出现在市场上。

1997.5.8 先锋娱乐公司宣布支持DVD标准。

视听产业 发展历程

视听产业 发展历程

视听产业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视听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了电影和音乐等视听娱乐形式的发展。

然而,随着电影摄影技术的进步,以及音频录音技术的改进,视听产业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个阶段,电影成为最受欢迎的视听娱乐形式之一。

黑白无声电影逐渐演化为有声电影,观众可以通过电影院的放映设备观看电影,并同时听到电影中的对话和音效。

此外,广播也开始成为人们获取音乐、新闻和其他娱乐内容的重要渠道。

二、技术创新与商业繁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视听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电视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彩色电视的出现使得观众可以享受更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

电视节目逐渐多样化,包括新闻、娱乐、体育等各种内容。

同时,录音技术也得到了改进。

唱片和磁带成为主流的音乐载体,人们可以在家中随时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

此外,音响设备的发展使得音乐更加清晰、逼真。

三、数字化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是视听产业的重要转折点,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视听产业的格局。

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技术的应用,使得音乐和电影的制作、传输和播放变得更加方便和高质量。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也带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和共享音乐、电影和其他视听内容,这对于音乐和电影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21世纪中期至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视听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电影和其他视听内容。

音乐和电影平台也纷纷推出了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便捷的在线音乐和视频服务。

此外,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视听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音乐流媒体平台和视频流媒体平台的崛起,改变了人们获取音乐和电影的方式,同时也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视听产业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49年)在20世纪初,中国电影产业起步于小规模的制片公司和移动影院。

1913年,司徒法图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大同公司”,并于次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红色青铜》。

此后,类似的制片公司相继成立,如《神女》、《神鬼戏班》等。

1921年,中国第一家动画片公司“美琪动画片公司”成立,中国电影业开始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二、初步发展阶段(1950-1976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产业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和引导,许多政治宣传和革命题材的电影相继问世。

1951年,中国第一部全彩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彩片时代。

1952年,中国第一部长片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上映,获得国际好评。

此后,中国电影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导演和演员,如巴金、黄宗英、焦迈奇、荀慧生等。

三、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一次深刻的变革。

国家鼓励引进外国电影,同时也开始鼓励国内电影的市场化发展。

1979年,中国第一部引进的外国电影《小鼓》在北京放映,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对外开放。

20世纪80年代,许多优秀影片诞生,如《黄土地》、《英雄儿女》等。

此外,中国电影开始涌现出一些独立制片人和导演,他们以个人风格和观点创作影片,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崛起与国际化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02年,《鬼子来了》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的一个里程碑,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

之后,《功夫熊猫》、《阿凡达》等一系列大制作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电影也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电影节和主流奖项,取得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五、挑战与机遇并存尽管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商业化过度的问题,一些商业片过于追求票房,而忽视了电影的艺术性。

2024年影碟机蓝光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影碟机蓝光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影碟机蓝光市场发展现状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影碟机蓝光市场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影碟机蓝光作为一种高清晰度的媒体格式,具有更高的画质和音质,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分析影碟机蓝光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影碟机蓝光市场规模随着高清时代的到来,影碟机蓝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影碟机蓝光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达到了100亿美元。

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影碟机蓝光市场。

影碟机蓝光市场的发展趋势1. 4K超高清技术的兴起随着4K超高清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的画质和更真实的观影体验。

影碟机蓝光作为传输4K超高清内容的主要媒介之一,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随着电视、摄像设备以及其他影音设备的升级,4K超高清技术将成为影碟机蓝光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

2. 在线视频流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在线视频流媒体服务观看影视作品。

这种媒体形式的崛起对于影碟机蓝光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为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在线视频平台来观看影视作品,而不是购买影碟机蓝光。

3. 影碟机蓝光的存储容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更高画质电影的需求,影碟机蓝光的存储容量也在不断增加。

最初的蓝光碟片容量为25GB,后来推出了50GB容量的双层蓝光碟片和100GB容量的三层蓝光碟片。

这些高容量的蓝光碟片为电影制片商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使得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特别收录内容和高质量图像存储在蓝光碟片上。

影碟机蓝光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在线视频流媒体的竞争虽然在线视频流媒体的兴起给影碟机蓝光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为其带来了机遇。

影碟机蓝光可以通过提供更高画质、更多特别收录和独家内容来吸引消费者。

此外,影碟机蓝光还可以通过与在线视频平台合作,提供影视作品的蓝光版权,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中国DVD影碟机行业市场概况

中国DVD影碟机行业市场概况

中国DVD影碟机行业市场概况(节选)第一节企业数量和分布图表22:2001-2008年上半年中国DVD 销售额统计2001-2008年上半年中国DVD销售额统计65.57120297.93490.98511.08571.81580.44241.86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6月)销售收入(亿元)大于国内市场。

国内DVD 市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需求量增长将逐步减慢,而国际市场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因此DVD 企业必须加快与国家接轨,强化企业品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2、DVD 市场竞争的品牌明显增多,竞争层次也更加多样。

DVD 影碟机行业已经由单一一线品牌垄断的局面逐渐演变为高、中、低端市场分层次、共发展的局面,高端产品价位段在3000元以上,最低端产品价位段在400元以下。

品牌竞争加剧带动了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和分层次、共发展的局面,高端产品价位段在3000元以上,最低端产品价位段在400元以下。

3、2008年上半年国内影碟机销售量前十强品牌之和占到总体市场的72.40%,而2005年为70.10%,品牌集中度有所上升。

虽然DVD市场中品牌林立,但前十强企业在渠道、品牌价值等方面的优势,使前十强企业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品牌化经营的特点将更为明显。

4、价格将不会继续下跌。

DVD影碟机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继续出现大规模价格战的可能性较小,同时在全球食品、能源等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制造业成本也随之上升,因此未来两年DVD价格将不会出现太大的降幅,反而可能出现小幅度上升。

第四节发展环境和影响因素分析DVD行业自2005年诸多制造厂商集体倒闭后,日子一直都不好过,一边是国外专利集团高额的专利费,另一边是几近“冰点”的行业利润。

受这一产业环境影响,很多业内厂商都在急欲转型,积极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突破口。

我国彩电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彩电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彩电行业发展阶段我国彩电行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和转型升级期。

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彩电行业刚刚起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生产能力较弱。

彩电产品多依赖进口,国内市场份额极低。

当时的彩电以黑白电视为主,彩电的研发和生产规模还很小。

国内彩电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产品质量也面临严重挑战。

起步期: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在这个时期,我国彩电行业开始从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转型,并引进了一些彩电生产线。

国家也加大了对彩电行业的支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减免税收、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彩电行业的发展,国内彩电企业开始逐步崭露头角,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等原因,国内彩电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

快速发展期: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初。

在这个时期,我国彩电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国家推出了“中国彩电制造”计划,鼓励彩电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一步提高彩电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这个阶段,我国彩电企业开始迅速崛起,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彩电产品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市场份额大幅增加。

而且,我国的彩电产品开始出口到海外市场,打破了国外品牌对我国彩电市场的垄断。

转型升级期:2000年代至今。

在这个阶段,我国彩电行业逐步进入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时期。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消费者对彩电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彩电企业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电视逐渐成为彩电行业的新宠,彩电企业开始积极布局智能家居等领域。

此外,我国彩电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加强了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不断拓展市场份额。

总结来说,我国彩电行业经历了初创期、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和转型升级期四个阶段。

今天的中国彩电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史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史

中国电影行业发展史中国电影行业经历了漫长而充实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无声电影到现在的三维影像,中国电影行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电影人的努力和奉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史。

1. 家庭娱乐成电影行业的推手中国电影行业的起步并不十分顺利,1905年,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的上映,为中国电影行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电影在当时并不是一种普及的文化娱乐方式,只有寥寥数个小剧院在放映,而且观众并不多。

然而,随着家庭娱乐的普及,电影作为一种便捷的文化娱乐方式,逐渐受到了普通百姓的欢迎,这也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香港电影“风靡大江南北”,更是成为了中国电影行业的一朵奇葩。

2. 影视产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崛起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实行市场经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电影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影视产业的崛起成为了电影行业的新热门。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票房收入成倍增长,市场规模更是不断扩大。

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新的金融创新和新技术的采用,从而促进行业的“网红”效应的形成。

影视代表作品如《战狼》、《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流浪地球》等,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

3. 多元化发展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电影行业也逐渐走出了单一发展的窘境,走向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的表现,不仅体现在影片类型上,更主要的体现在电影创作、制作和发行等方面。

此外,电影与其他文化产业间的多元发展,如电影展演、电影博物馆、电影产业园区等,也在为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这些多元式的发展,连同一批高水平领先的电影制作团队的涌现,为中国电影行业注入了重要的发展因素,也为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贡献出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总之,中国电影行业追求多元,成为了其发展的关键。

电影行业需要充分利用市场蓬勃发展的机会,促进电影市场、国际市场和技术研发之间的有效互动,借力发展、创新发展的手段,为中国电影行业带来新的发展。

dvd简介介绍

dvd简介介绍

了解DVD的规格和标准,包括DVD-5、 DVD-9、DVD-R、DVD+R等,以便选择 适合自己的产品。
考虑兼容性
对比性能
确保所购买的DVD播放器能够兼容自己已 有的碟片,避免购买后无法使用。
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DVD性能,包括读 取速度、纠错能力、稳定性等,选择性能 稳定、质量可靠的产品。
dvd的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
成本
01
与VHS录像带相比,DVD的成本更高,需要购买专门的播放器
和碟片。
兼容性
02
尽管DVD格式被广泛接受,但某些老式播放器可能无法播放。
易损坏
03
与VHS录像带相比,DVD碟片更容易受到划痕、污垢和其他损
坏。
dvd的改进方向与未来发展
更高质量的图像和音频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DVD 可能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和
03
dvd的应用领域与市场前景
dvd的应用领域
娱乐领域
dvd作为音视频播放工具,广泛应用于家庭娱乐、车载音响等领 域。
教育领域
dvd可以作为教育资源,用于学校、培训机构的教学播放。
商业领域
商家利用dvd进行产品展示、宣传和推广。
dvd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市场前景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dvd市 场逐渐萎缩,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 份额。
多层技术
DVD支持多层技术,可以存储多个数据层,进一步提高存储容量 。
兼容性
DVD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可以兼容CD和DVD-ROM等格式。
dvd的存储容量与读取速度
存储容量
单面单层DVD的存储容量为4.7GB,单面双层为9.4GB,双 面单层为9.4GB,双面双层为18GB。

影视录放设备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影视录放设备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影视录放设备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影视录放设备制造行业作为娱乐产业的重要支撑,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从传统的录像带、VCD 播放器到如今的高清蓝光播放器、智能电视盒子以及在线流媒体设备,这个行业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视听需求。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过去几十年,影视录放设备制造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视听体验的追求推动了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在线流媒体服务的兴起,传统的实体设备市场增长逐渐放缓。

据相关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影视录放设备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态势。

其中,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较为显著,成为拉动全球市场的重要力量。

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由于消费者逐渐转向在线观看模式,传统设备的销售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二、主要产品类型及特点1、蓝光播放器蓝光播放器以其高清晰度的画质和出色的音频效果,一直是追求高品质视听体验消费者的首选。

与传统的 DVD 播放器相比,蓝光播放器能够提供更加逼真的画面和环绕音效,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观影感受。

但由于蓝光光盘的成本较高以及在线流媒体的竞争,其市场份额相对有限。

2、智能电视盒子智能电视盒子作为连接传统电视与互联网的桥梁,近年来发展迅速。

它具有体积小巧、功能强大、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能够让用户通过电视轻松访问各种在线视频平台和应用程序。

然而,智能电视盒子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和内容服务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

3、在线流媒体设备如亚马逊 Fire TV、谷歌 Chromecast 等在线流媒体设备,凭借其便捷的使用方式和丰富的内容资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这些设备通常与各大在线视频平台深度集成,用户无需复杂的设置即可轻松享受海量的影视内容。

但它们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高,在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观看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DVD行业市场发展历程第一节1997~1999年概念普及期1997年,DVD影碟机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在这一阶段,VCD仍然是影碟机市场的主力,而DVD才开始被消费者了解、认知。

1997年中国DVD产量仅为5万台,中国DVD机市场销售量仅占影碟机总销量的0.5%。

随着新科、万利达等企业的宣传,DVD影碟机的概念逐步被消费者接受,到1999年时国内DVD影碟机产量已经达到200万台,DVD概念普及初步完成。

图表6:1997-1999年中国DVD产量统计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第二节2000~2002年产量飞速突破期一、2000~2002年产量分析图表7:2000-2002年中国DVD产量统计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随着DVD机芯和解码芯片等硬件技术瓶颈得以突破,国内的DVD影碟机的生产和销售得到迅速的发展,价格不断下降,国外品牌也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以合资或者OEM形式推出各种价格适宜国情的机种,DVD机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也进一步刺激了配套家庭影院器材的消费。

2002年中国DVD产量达到3500万台,是2000年的近十倍,DVD市场正以飞速发展的态势扩张。

二、2000~2002年销量分析图表8:2000-2002年中国DVD销售量统计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2000-2002年消费者对DVD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这使得国内DVD影碟机销售量从2000年的180万台,增长到2002年的1131万台。

这一时期,消费者需求受DVD影碟机价格较高,使2000、2001年销售规模增长较慢,随着DVD影碟机产品价格下降,DVD消费开始进入高潮。

三、2000~2002年主要生产企业分析在2000年DVD市场中,国产品牌的知名度比起进口品牌有所逊色,仅有步步高以45.5%入围前四名。

图表9:2000年DVD品牌知名度分析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从品牌拥有率上看,DVD市场中国产品牌的竞争优势相对于VCD似乎有较大下降,在所有拥有DVD的被访者家庭中,进口品牌的拥有率为54.9%,国产品牌的拥有率则为45.1%。

虽然2000年进口品牌在市场上居主导地位,但由于国内厂商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产生了较大成效,在市场跟进过程中又不断采用降价策略,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最终后来居上。

第三节2003~2005国内需求快速增长期一、2003~2005年产量分析图表10:2003-2005年中国DVD产量统计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从DVD影碟机产品发展生命周期来看,从2003至2005年,中国DVD市场增长趋于稳定,且产品不断趋于成熟,2005年中国DVD影碟机产量达到16506万左右,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趋势已有所放缓。

由于产品饱和度不断增加,单纯普通DVD已很难吸引消费者,2005年DVD 影碟机的产品特点表现为功能增多,技术不断提高,具有双解码、逐行扫描、超薄、单芯片等功能特征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不仅与高端彩电市场的升温相呼应,更迎来VCD/SVCD产品的大规模更新换代高峰。

另一方面,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DVD影碟机产品更加趋于多元化,移动DVD、刻录DVD和高清DVD产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2005年,高端DVD产品在经历了两年的市场导入之后,开始逐渐在国内零售市场放量,主要集中在城镇市场,产品细分功能更加明确,满足形形色色的都市人群生活。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移动DVD产品,伴随国产厂商的进入带动价格不断下降,2005年市场规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二、2003~2005年需求量及销量分析图表11:2003-2005年中国DVD销售量统计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2005年中国DVD产量达到2017万台,2003-2005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6.39%,需求增长有所减慢,由于DVD影碟机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之后,行业内企业增多,使得市场竞争激烈,新型DVD成为产商的发展热点。

新型DVD产品一方面能给厂商带来更大利润,同时也能满足一定数量特定人群的需求,因此,新型DVD影碟机一般都属于高端产品。

从2003年起,移动、刻录、歌王三类高端产品进入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到2005年,三类产品已经过了中国市场检验,除刻录DVD外,另两种产品特别是移动DVD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步从普通台式DVD市场分化,形成了新细分市场。

从2003年和2005年中国DVD影碟机产品技术零售额结构对比可以发现,各高端DVD影碟机市场均取得了一定发展。

1、移动DVD成长最快。

从2003年占零售额市场2.5%,逐年上升,到2005年份额已达到7.9%。

移动DVD突破传统DVD的使用方式,实现与电视分离,自带液晶屏幕和充电电池,可随时随地观看影碟产品;同时体积比普通台式DVD更加轻薄小巧,所以颇受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

其售价在普通台式DVD的3倍以上,因此,也给厂商带来可观的利润。

2、歌王DVD前景看好。

从2003年到2005年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市场份额,目前虽然参与厂商不多,(主要是万利达,2005年步步高也推出了一款产品)但因为其产品可存储大量歌曲,实现在居自家室内自由点唱,新品已包含录入功能。

非常适合家庭娱乐和卡拉OK爱好者使用,因此,也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3、刻录DVD发展缓慢。

在2004年刻录DVD曾出现明显增长,但到2005年趋势放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刻录技术本身成本较高,加之专利费用,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于刻录、保存影音节目习惯还有待培养,因此也限制刻录DVD影碟机的发展。

三、2003-2005年进出口分析图表12:2003-2005年中国DVD进出口规模统计资料来源:海关总署、锦秋财智咨询整理2003年中国DVD影碟机出口量达到7269万台,出口额达到37.89亿美元;进口量达到57.41万台,进口额为0.39亿美元。

到2005年,中国DVD出口量达到14593万台,出口额达到65.54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00.74%、72.95%;进口量达到103.84万台,进口额为0.51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80.68%、31.33%。

从上述几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DVD影碟机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出口规模大幅度提升,进口减慢,国内企业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

四、2003~2005年主要生产企业分析随着VCD影碟机产品的继续衰减,影碟机市场加速洗牌,影碟机厂商数量在2005年减少一半到300多家,但DVD影碟机厂商品牌占有率结构与2004年变化不大。

2005年,国内市场销售的主要品牌有50家以上,比2004年略有增长但变化不大。

2005年影碟机销售量前十位企业,占到总体市场份额的64.5%,而2004年为62.50%,品牌集中度略有上升。

国产品牌依靠低价占据绝对的优势,2005年国产品牌销量占到整体DVD影碟机销量的86%。

图表13:2005年DVD品牌知名度调查分析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从认知情况调查来看,消费者对步步高、新科、夏新、万利达等品牌已经具有较高的认知,在进行DVD选购时,除价格因素外,消费对于品牌的认识,已经成为影响销售额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各家企业加大在媒体宣传的力度,打造企业品牌形象。

第四节2006~2008年转型期一、2006~2008年产量分析图表14:2006-2008年上半年中国DVD产量统计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2008年1-6月中国DVD影碟机产量达到6609万台,比2007年同期下降11.3%。

锦秋财智咨询认为2008年中国DVD影碟机产量,在国内需求及出口因素影响下,有所降低,未来两年仍可能出现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二、2006~2008年需求量及销量分析图表15:2006-2008年上半年中国DVD销售量统计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2008年上半年中国DVD影碟机市场共销售DVD影碟机669.4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3.28亿元。

1-6月中国DVD影碟机市场销售量复合增长率为-9.99%,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10.06%。

2008上半年中国DVD影碟机市场销售量同比2007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2008上半年不太乐观的经济环境和雪灾地震自然灾害都给DVD的销售带来了阻力;其二是标清DVD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饱和度进一步提高,有效的需求减少;其三是当前DVD在高清方面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虽然平板电视销量剧增,使得消费者对高清有了很多期待,但由于目前中国市场销售的高清DVD只有EVD,其片源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看大片的需求;其四就是HTPC(家庭影院)、PVR(personalvideorecorder)等新型内容载体的出现,威胁到DVD霸主的地位。

随着中国DVD影碟机消费进入平稳期,我国DVD年需求量,在未来两年将不会出现太大的增长,锦秋财智咨询预计2008-2010年国内DVD需求规模将保持在2000万台以下。

三、2006-2008年进出口分析图表16:2006-2008年上半年中国DVD进出口规模资料来源:海关总署、锦秋财智咨询整理2008年上半年DVD影碟机机出口数量5983.38万台,同比下降0.9%,出口金额为27.37亿美元,同比增长4.92%;1-6月进口数量43.60万台,同比下降16.01%,进口金额1931.9万美元,同比下降12.38%,在国内DVD产销规模不断增长及需求处于饱和的形势下,我国DVD产品进口规模正逐步缩小。

锦秋财智咨询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全球DVD的主产国,全球90%以上的DVD影碟机将由中国生产,这将加大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

四、2006~2008年主要生产企业分析市场饱和度增加,也使得国内DVD企业品牌化竞争更加强烈。

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DVD影碟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图表17:2008年1季度中国DVD品牌占有率及预购度调查(注:本次调研方式为网络调研,调研者主要为互联网用户)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从影碟机市场占有率和预购度的比较来看,步步高不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在预购度方面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步步高的预购度达到29.1%,远高于其他品牌的预购度。

其他品牌预购度均较低,新科、万利达、金正、飞利浦、夏新、奇声的预购度分别为7.6%、5.3%、4.7%、3.1%、2.2%、2.0%。

这一方面反映出步步高不仅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且市场潜在需求依然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企业在市场推广与客户培养方面的工作有待完善。

第五节2000-2008年中国DVD市场整体规模变化分析(销售量、销售单价)一、2000-2008年中国DVD销售规模统计图表18:2000-2008年上半年中国DVD销售量统计注:国内销售量资料来源:锦秋财智咨询整理从中国DVD影碟机行业销售量上来看,国内DVD影碟机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市场需求量增长缓慢,在部分年份已经出现下跌的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