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第十三章《实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实数》教材分析

《实数》教材分析

第三章《实数》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实数》就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得第三章。

本章从《数学课程标准》瞧,就是关于数得内容,初中阶段主要学习有理数与实数,就是“数与代数“得重要内容。

本章得主要内容有数得开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与实数及其运算。

经本章得学习,学生对数得认识从有理数得范围扩大到实数得范围,就是数得第二次扩展,且已全部完成了初中阶段数得扩展。

本章之前得数学内容都就是在有理数范围内讨论得。

从本章开始,除特殊说明,都将在整个实数范围内讨论。

本章避开了涉及二次根式得内容,数系进过扩展,数得运算法则与运算律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学生学习上不会有困难。

本章就是进一步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得基础。

因此,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实数就是非常重要得。

无理数得引入,数系得扩展充满着对立与统一得辩证关系及分类思想,本章不仅仅就是完善学生得知识结构,而且还就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感受数美得有效载体,也就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得实数得课程目标:(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得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得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得平方根,会用立方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得负整数)得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与实数得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得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得相反数与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得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会按问题得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得主要内容有数得开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与实数及其运算。

课本从典型得实际问题得需要,首先引出平方根得概念。

即已知正方形得面积求边长得问题,这就是一个典型得求算术平方根得问题,这与学生以前熟悉得已知边长求面积就是一个互逆得过程。

初一数学《实数》教案

初一数学《实数》教案

初一数学《实数》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实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 掌握实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 学会在数轴上表示实数,并能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 能熟练地解决实数的绝对值及其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实数的定义、大小比较方法和绝对值的运算。

- 在数轴上表示实数并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 实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 实数的应用问题。

教学策略- 采用归纳法引出实数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的本质。

-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实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 通过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并学会解决实数的绝对值及其应用问题。

教学内容1. 实数的定义、性质及大小的比较。

2. 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3. 实数的加减法运算。

4. 实数的乘除法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举例让学生思考数轴上的数到底有哪些。

2. 引出实数的概念:从有理数到实数的推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实数的本质。

3. 实数的大小比较:通过练,巩固学生对实数大小比较的掌握。

4. 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通过数轴表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实数的大小及相对位置。

5. 实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例题演示实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再通过练巩固学生的掌握。

6. 实数的乘除法运算:形象化地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乘除法运算,并通过练让学生掌握其规律。

7. 实数的绝对值及其应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实数的绝对值概念及其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估1. 提供练题,诊断学生对实数的掌握情况。

2. 布置课后练,鼓励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引发学生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使得学生很快掌握了实数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2. 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让学生逐步理解实数的乘除法运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负数的掌握不够扎实,下一次应更加重视,细心指导学生逐步提高对负数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6.3《 实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6.3《 实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6.3《实数》一. 教材分析《实数》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章内容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分类,以及实数的运算规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可能对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对实数进行分类。

2.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能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区别和联系。

2.实数的运算规则: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提问和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实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讲解和巩固实数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的讲解和例题。

2.练习题:针对实数的分类和运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实数的分类,如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的区别和联系。

3.操练(20分钟)讲解实数的运算规则,通过具体的例题来演示和解释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实数的分类和运算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数的分类和运算规则。

5.拓展(1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实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3《 实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3《 实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3《实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3节《实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认识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数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培养学生对实数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数的分类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数的内涵和外延。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能够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丰富性和广泛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实数的分类和各类实数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实数相关的案例和图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分析。

2.准备实数的分类表格,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准备数轴的道具或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那么你们能总结一下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征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实数的定义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同时,结合案例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实数。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它们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请大家观察这个数轴,找出一些特殊的点,并试着解释它们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实数的定义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对给定的实数进行分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学习的开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实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代数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对数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实数作为介于有理数和无理数之间的一个整体,其定义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运算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能进行实数的基本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3.实数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实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和实数的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数轴教具。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定义。

同时,提出问题:“实数与数轴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实数的定义和性质,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规则。

结合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数的运算练习,如加、减、乘、除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实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点评,指出错误并讲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面积、体积计算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上册《实数》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实数》教案、教学设计
2.讲解无理数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性质和特点。
3.介绍实数的四则运算,特别是乘除运算的化简方法。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实数运算的规则。
4.引导学生探究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三)学生小组讨论
8.课后辅导和拓展,针对学生在课堂上遗留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提供丰富的拓展资源,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正方形和一条对角线,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有多长吗?”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计算出对角线的长度为$\sqrt{2}$。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举例说明无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c.实数在数轴上如何表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
a.判断以下数是否为无理数:$\sqrt{5}$、$\pi$、$\frac{22}{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实数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数学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然而,对于实数的认识尚处于模糊阶段,特别是对无理数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2.提问:“$\sqrt{2}$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数?”让学生回顾有理数的概念,进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年级数学下《实数》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实数》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实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思考、勇于探索的
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导入:回顾有理数的概念,通过与有理数对比,引出实数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实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强调实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与联系。

3.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活动,如比较实数的大小、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等,让学
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4.应用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长度或质量时产生的
误差等,让学生体会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与提升:总结实数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综合性题目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PPT演示、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
略。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

3.测试与反馈:组织阶段性测试,检测学生对实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节内容,了解无理数的基本概念。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说课稿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实数》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

在中学阶段,大多数问题是在实数的范围内研究的,它也是进一步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实数是非常重要的。

无理数的引入,数系的扩展充满着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及分类思想,所以这节课不仅仅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感受数美的有效载体,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2、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无理数的引入,经历数系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过程,培养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了解无理数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掌握实数要求不高,但实数的知识却贯穿中学数学始终,所以我们只能逐步加深学生对实数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平方根、立方根同时也初步接触过等具体的无理数。

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实数与数轴上的一一对应关系都需要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

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连续性,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入新课,让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类比归纳法和探究分析法经历实数的认识过程,从而较好地完成实数概念的构建和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实数》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实数》教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下学期《实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实数》是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分类、运算和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实数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实数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运算规则也更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实例理解实数的内涵,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3.能够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分类。

2.实数的运算规则。

3.实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解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实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例和练习题。

3.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引出实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实数与有理数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实数的定义、分类和性质,通过实例解析,让学生理解实数的内涵,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

3.操练(10分钟)进行实数的运算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实数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运算规则。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50分钟。

在完成《实数》的教学设计实施后,进行课堂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数的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分类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会进行实数的运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方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实数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

同时,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是学生理解实数的难点,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使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定义,能正确识别实数。

2.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能将实数对应到数轴上。

3.掌握实数的分类,能对实数进行分类讨论。

4.能进行实数的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实数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数轴辅助法、小组讨论法等。

通过讲解、实例、数轴、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运算。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数轴教具。

3.实数的相关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实数的概念,如“某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打八折后出售,求打折后的价格。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实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实数的定义,呈现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如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实数的运算遵循交换律、结合律等。

同时,通过数轴展示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数轴将给出的实数对应到数轴上,如-2,0,3,√9等。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数的运算练习,如加、减、乘、除等,巩固对实数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实数的分类,如何将有理数、无理数等进行分类。

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加深对实数分类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讲解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财务计算、物理测量等,让学生了解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6.3《实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地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实数的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运算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实数的系统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实数的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分类和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实数的运算性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2.利用数轴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3.运用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实数的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性质等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实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数轴:准备数轴教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教具,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引出实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实数的分类,讲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以及实数的运算性质。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数的运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运用。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实数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数》教案教育教学方案

《实数》教案教育教学方案

《实数》教案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实数》,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1节“实数的概念”、第2节“实数的性质”以及第3节“实数的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熟练进行实数的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实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实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情景:测量一根木料的长度,得到一个无法用分数表示的数值。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方法。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如何表示一个无理数?实数与有理数的区别是什么?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实数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实数的概念2. 实数的性质3. 实数的运算方法4. 实数与有理数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证明:如果a、b是实数,那么a²+b²≥0。

2. 答案:(1)3+√2;(2)52√3;(3)8√5;(4)3√2。

证明:根据平方的性质,a²≥0,b²≥0,所以a²+b²≥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实数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地方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了解实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建筑等领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数的概念及与有理数的区别。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3《实数》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基础,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引入无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实数的广泛性,进而引入实数的概念,使学生对实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知识,对数的运算、大小比较等有一定的基础。

但实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有理数有很大的区别。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无理数的概念、实数的性质和运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

2.能够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实数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导入新课。

2.准备PPT,展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计算房屋面积、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进而引出实数的概念,让学生对实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让学生对实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主要包括实数的定义、性质(如正实数、负实数、零实数等)和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数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实数运算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实数》 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实数》  说课稿

实数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实数》是人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的一节概念课。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以后,接触了如“”与“π”等具体的无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揭示出中像,π等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从而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使学生把数的概念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是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无理数的引入,数集的扩充的教学中充满着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是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让学生领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意识,使学生养成用多角度思维的思考习惯。

2、教学目标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初步学会实数的大小比较,能对实数的分类进行初步的辩认。

能力目标­——了解实数的分类,培养学生初步分类意识;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人类(特别是我国古代)在数的发展研究中的伟大成就,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需要比较复杂的几何作图,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索,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实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并结合计算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

三、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初中数学_实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实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3.3.1 实数教学目标: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3、了解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公式和运算顺序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4、会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会进行实数的简单运算。

1、通过计算器与计算机的应用,形成自觉应用的意识,从而能应用与实数有关的运算。

2、经历作图和观察的过程,掌握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1、感受数系的扩充,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发展学生的类比与归纳能力。

2、学生经历数系扩展的过程,体会到数系的扩展源于社会实际,又为社会实际服务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2、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1、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2、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实数运算。

通过让学生对比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点,总结无理数的概念,以加深对无理数的概念的记忆。

同时,让学生动手作图,直观展现实数和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中通过回忆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过渡到实数的运算,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教学准备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学学习阶段,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均为整数,进入初一阶段,引入负数,从而把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

下面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 , -35 , 478 , 911 ,1190,59 学生计算后举手回答,教师将答案书写出来。

3=3.0 .-=-3065 .=4758758...=908111 ..=1101290 ..=50592、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或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无理数)。

问题:那我们前面所学的许多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这些小数是不是有理数?学生很自然的回答不是,从而引入新的数——无理数,把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也就顺利成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如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 ( 3, 0)
(1) 求OAB的面积
(2)将OAB向下平移个单位,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写出所得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教学建议
1.关于计算器的使用:
建议在本章刚刚开始学习时不要太快引入计算器
避免学生过于依赖. 可以考虑将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和下一节使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的内容在下一节一并学习
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
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3.1平方根
【教学目标】
1. 本节先研究算术平方根
再研究平方根. 教科书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
抽象出这个情景中的数学问题
即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的问题
这是一个典型的求算术平方根的问题
这与学生以前熟悉的已知边长求面积是一个互逆的过程.通过对这类问题的探讨
引出算术平方根
给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它的符号表示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学习应充分联系实际引入和引导理解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有理数和实数.对于有理数和实数
初中阶段教科书安排了3章内容
分别是7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
八年级上册第13章"实数"和9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认识实数
对于实数的学习
除本章外
还要在"二次根式"一章中通过研究二次根式的运算
进一步认识实数的运算.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自己收集整理的
错误在所难免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人教版八年级第十三章《实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 胡妙婵
一、本章知识概述
本章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将会为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奠定基础.关于数的内容
形成估算的意识
发展学生的数感.要发挥计算器的作用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
可以使学习的重点更好地集中到理解数学的本质上来
估算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运算能力.提倡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
加强估算
综合运用笔算、计算器和估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是本章的一个教学要求.
4.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分类讨论的思想.渗透分类的思想
明晰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对实数进行正确的分类
是理解实数概念的基础.实数有两种分类形式:一种是按有理数、无理数分为两类
一种是按大小分为正数、零和负数三类.其中后一种分类在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对实数的分类
应淡化形式
理解实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但要按同一标准
给出平方根的定义
并强调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
而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
突出了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它们的本质.另外
在介绍平方根的表示方法时
也一定要由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法引出
并进行对比和区分.
例如:借助下面的图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同时多通过实例说明
在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强化.
忌强背概念.
例如:(引入新课)利用课本的导入:请同学们欣赏本节导图
并回答问题
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
小欧很高兴
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
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
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dm?如果这块画布的面积是12dm?
通过填写教科书中下列表格
解决几个类似的问题
??
??
1
【教学难点】实数的概念.
【教学建议】
1.把握教学重点和要求
讲解切忌过难、过抽象.例如
无理数、实数的定义
实数的运算
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有序数对与坐标平面的关系等
让学生能直观、具体的认识和了解就可以了.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或算术平方根时
这个数只能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即教学目标中要求的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这与学生过去遇到的运算结果唯一的情况有所不同;另一个是负数没有平方根
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认识"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和区别.不妨不做提示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再指出:没有明确规定x为正数时
这里的x有两个值可取
纠正学生填写中出现的错误后
对比着算数平方根的定义
便于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2. 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
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很有必要的
无理数概念的建立
传统的教材是在开方的基础上引入的
学生无法感受引入无理数的必要性.新教材对无理数的引入
突出其产生的背景
使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
在抽象程度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有理数
属于"上位学习"
教学时应注意通过类比使学生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如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是完全类比有理数建立起来的
运算和运算律法则也是通过类比得出的.当然类比的对象可能会表现出差异
如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的
而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缜密性的好素材.
5. 适时渗透数学史
凸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
体会数学的思维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教材在编写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适时介绍了古今数学的发展史.如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在"读一读"中介绍了无理数的发现史
教学时有机的插入数学史知识
丰富教材的文化内涵.
??
??
不重不漏.
(3)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数形结合
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无理数的产生是数形结合的经典范例.本章开头的图形给出了通过勾股定理构造无理数的方法;正文中通过求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例题中通过无理数在数轴上的直观表示建立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数与形的有机结合
必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活力.
1.了解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会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3.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建议】
二、本章知识的重难点
重点: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难点: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及运用实数解决问题.
三、课程学习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
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13.2立方根
【教学目标】
1.掌握立方根的意义
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了解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
3.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开立方的概念.
【教学建议】
1.本节从内容看与上一节平方根的内容基本平行
教学中突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对比
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教学中充分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回忆
罗列出平方根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类比旧知识
学习新知识
独立探索、相互讨论
自主学习
得出结论获取知识.
2.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立方根时
要引导学生发现被开方数与平方根、立方根的小数点移动规律
例如:课本69页"练习"第2题
就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表示:1的算术平方根
而在这里是作为一种运算符号
是要求1的算术平方根
其后可以再补充再问1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加以区分它与"求的值".
3.注重估算训练
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让学生探究怎样利用无限逼近的方法将的小数数位不断增加
如求4、9、16、49、121等数的平方根或算术平方根
而类似的化简在本学期不做要求
它在九年级上册《二次根式》一章中进行学习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也是同样的要求.
例如:实数中化简达到以下的难度就可以了.化简:+3-5.
2.注意与前后知识的纵向联系
将前面《有理数》一章中的概念和运算范围加以推广到实数
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
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的能力
从表现特点看
估算能力的认知操作更类似一个平行式的加工过程
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特点
其所得的结果是在一定范围内对答案的估计
估算能力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中
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但可以节约认知步骤
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同于无理数的数
从而产生探求的欲望.
3.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