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20200426194822)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和特点分析本次试卷考试范围为历史必修三整册内容,试卷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第二部分为材料题,共3大题,总分为50分。
本次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试卷结构合理,试题所考核的范围较广,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考查,且试题的类型比较接近新课程,出现了大量图片信息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符合教学中对重点的要求,突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双基”能力的考查,部分题目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从整张试卷的试题命题中可以看出,本次考试重视学生分析、提练、归纳、阐述等思维活动,体现了新课程对教与学提出的新要求。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失分原因本次我校考试历史文科班最高分为82分,整体成绩不够理想。
1、选择题:总体不难, 7、8、12、15、17的失分率较高。
据抽查部分学生试卷卷面得分情况来看,得分集中在24—30分这一阶段。
具体分析:第7题给出了《西游记》里的插图,许多同学都选了风俗画,原因在于认为风俗画时间上是吻合的,由于对课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所以无法选对。
第8题是一道情景设置的题目,做错原因是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不强。
第12题是利用材料设置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可能是由于对材料理解不透彻,得分率不理想。
而这是高考的重要趋势,需要在平时加强有意识的训练。
第15题考查史学方法论,许多同学由于平时少接触这类型题目,所以容易失分。
第17题考了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对材料理解不够也容易出错,再就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重视,回归课本是前提和基础。
2、材料题:具体分析:第26题考必修三核心知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即儒家思想的内容,比较容易,得分率较高。
做得不够好的题目是第(3)小题,很多学生都无法分析出黄宗羲思想出现的原因,或者是答得不够全面,不懂得从经济、政治、思想角度去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当考试结束之后,对试卷进行一次分析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网络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试卷分析以供大家学习。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题评价本次的历史试题,从考查的知识范围来看,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前两章;从题型看,包括32个单选题(48分),和3个材料解析题(52分),主观、客观的比例和高考一致;从题量和试题难度看,全卷难度系数为0.66,难度适中,只是题量稍微偏大,造成部分同学没有做完。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既体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渗透很强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善于分析历史问题的同学来说,成绩不够理想。
从总体上看,可以基本检测出进入高三以来历史学习的情况,希望同学们针对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不断提高自己。
二、考试中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客观题部分本次客观题试题大部分是材料型选择题,出现问题比较多的为4、5、9、12、17、19、20、21、24、28、31、32题,这些题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2、21、28题为一类,这类题材料的意义不大,只是一种陪衬,或者是一种包装,实际上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对这类题就需要我们平时注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才能适应考试要求。
第二类为4、24、31题,这类题以材料为依托,提供新的背景,对课本所讲的历史事件、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这类题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不但要熟记历史知识,更要深入的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现象,如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不但要记忆准确,更要理解瓦解的表现和本质。
第三类为5、9、17、19、20、32题,这是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和课本关系不大,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答案要完全依照材料,从材料中出,可能材料描述和课本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是必须以材料为准。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课本中的小字、引文等内容,把它们当成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培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使自己有一个渐进性的提高。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评卷分析报告本套试卷试题均为原创题或改编题,难易适中,部分试题体现时政要点,起到了对学生高一上学期所学知识的考查作用,是一套质量较好的试题。
现将在评卷和试题讲解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一、选择题部分在试卷讲评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选择题有1.第4题:学生没有把握题干中“密办军需”和“并非为了”等关键词,想当然选择C项。
2.第10题:学生没有理解“在野党”和“影子内阁”的含义,望文生义,误选A项3.第22题:学生没有把握题干中“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也没有真正领会外交三方针的含义,导致失分。
通过上述三道题可以反映学生把握材料关键词能力亟待提高;对教材相关的历史名词解释亟待明确;对一些常识知识亟待掌握。
二、非选择题部分1整体分析: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基本概念掌握不好如“分封制”;多数学生缺乏概括归纳的能力,照搬照抄材料;很多学生不会审题答非所问,如第28题第2问,把原因答成影响;2.分题分析:问题较多的是27题和28题。
(1)27题:答题不规范:试题要求从材料摘取细节并表明历史现象,有的学生把两个发到一起答,有的学生直接写现象,有的同学细节和历史现象不匹配;论述跑题:有的同学用雅典、中国、英国、美国的史实混着法国阐述关键史实有明显错误:有的同学答法国是君主立宪制或君主专制,反映基础知识的缺失。
(2)28题:答题格式混乱:第1问应该先答变化再答原因,而变化的格式是由----变为-----、或逐渐变为-----;。
很多同学的试卷答得一塌糊涂;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黑白不分、是非混淆。
竟然把不科学、不民主的“鼓掌表决”和出现在“文革”时期的“革委会”看成是科学的、民主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真是荒唐可笑。
以上就是我们在试卷讲评和批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谨供兄弟学校的老师参考。
(综合)高一历史期末质量分析分析报告
(综合)高一历史期末质量分析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对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分数分布、知识点掌握情况和考试难度的评估,旨在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2. 分数分布根据对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学生的分数分布情况:分数分布表显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70分以上,但还有少部分学生表现较差。
3. 知识点掌握情况根据对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各知识点的分析,以下是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的掌握情况较为良好,但对革命与建设时期的理解相对较弱,需要加强相关教学。
4. 考试难度评估通过对试卷难度的评估,以下是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的难度分析:- 选择题: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回答。
- 简答题:有一定难度,需要对知识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 论述题:较有挑战性,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提出合理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根据考试难度评估,考试内容较为全面,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
5.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高一历史期末考试整体质量良好,大部分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上表现出色。
然而,仍有少部分学生在某些知识点和题型上存在较大的不足,需要继续加强相关教学。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考试难度评估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6. 建议- 针对学生对革命与建设时期的理解较弱,建议加强对该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和复。
- 提供更多多样化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试卷结构:满分100 分,时间是90 分钟。
考查范围是人教版必修三,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择题48分,非选取题值52分,满分100 分。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较大,试卷紧紧围绕必修三核心知识,围绕初步运用历史基本能力来命制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突出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但部分题目值得商榷,单选题:10、22、23题题目材料、选项在表述上不够严谨,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无法起到正确的导向性。
大题导向性不强,考查学生能力不够,第25题虽然在突出家国情怀和唯物主义,但是考查不够宽,可以古今对比或者中西对比或者考查近代的源流,原题考查过于局限。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从选择题来看学生得分情况很不理想。
第1题的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读不懂古文,选D项的特别多。
第2题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出题人以荀子民贵君轻的主张诱导学生选择了错误答案。
,第3题,各个选项的迷惑性都比较大,而b项韩非子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有争议有争议,导致学生错误较多。
第4题学生竟然选a和d,不可思议,反映学生基础知识何其薄弱!第5题学术性太强,学生不能理解选项b人性上是平等的含义,错误太多。
第6题学生没有认真读材料是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
第7题学生选择错误的答案,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藏书的增多竟想不出竟是印刷术发展的结果,让人无语!第8题,第9题错误,使人不能原谅!第10题涉及到对智者学派的理解,对人事万物尺度这个概念的理解。
第11题的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
第12题需要学生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有点大。
第14题从霍布斯的观点的局限性入手学生有些不适应,出题人的导向也有问题。
15题的难度也很大,对题干的理解不正确,很难选到正确答案。
16题的答案迷惑性很强,学生错的很多。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历史老师怎么做好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下面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命题思路: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分值为100分。
试题题型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整套试卷难度适中。
二、命题立意:以考查基础内容为主,兼顾能力考查。
以会考说明为参照,突出强化基础知识的运用,通过一些考查迁移能力试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以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整体安排。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偏弱。
在材料解析题中,很多学生不会寻找关鍵词。
(2)答案中缺少关键字。
有的同学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块,可是有很多是无关紧要的话,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老师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关键语句、关键词。
(3)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的选择题和书本上一样的`语句表述,可学生仍然做错,可见基础知识非常不扎实。
(4)答题不规范,没有格式。
历史答案一般是应分点分段回答,列出序号,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没有序号,语言表述不规范,语言表达口语化严重;书写潦草;逻辑思想混乱。
四、学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由于是理科学生,从学生的整体看,考试成绩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由于初中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故学生对高中考试形式缺乏清醒认识,虽考前有过说明,但有些同学只是在课上听听而已,有的更是应付了事。
二是对学习要求不重视。
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初中学习思维,认为学习历史不需要记忆,只要知道就行了。
不能整理相关问题,虽课堂教学给学生们一些强调,特别是重难点问题,但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五、应对措施:(1)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平时应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学习动态,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双方的交流学习。
期末历史试卷分析总结高一
期末历史试卷分析总结高一一、习题分类及难度分析本次期末历史试卷共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四部分,题目涵盖了古代、近现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内容,试题难度适中。
下面对试卷各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共计25道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包括古代文明、世界历史、中国历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方面的知识。
题目中涵盖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点。
难度相对较低,大多数题目答案明确,学生只需基本掌握相关知识即可顺利完成。
少数题目需要考生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稍微有一定难度,但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扰。
判断题部分:本部分共计10道判断题,考察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中国历史和近代史方面。
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给出的史实是否正确。
这些题目主要测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程度。
整体难度适中,学生只需根据自己的知识判断史实是否正确即可,没有什么复杂的推理和分析过程。
填空题部分:本部分共计10道填空题,考察的知识点覆盖了世界历史、古代文明、中国历史和近现代史等多个方面。
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史实和相关知识点填写正确的答案。
整体难度适中,学生只需记得相关知识点,能够比较准确地填写答案。
但对于一些相似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学生需要更加细致地区分才能准确回答。
简答题部分:本部分共计5道简答题,考察的知识点涉及了古代、近现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内容。
题目要求学生针对所给的问题简要回答,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
这部分的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条理清晰,用词准确。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部分可能是较为困难的。
二、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试题难度过于简单,缺乏一些挑战性的题目。
希望在今后的历史试卷设计中,能加入一些较难的题目,既能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试题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有些题目难免重复。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成绩不理想原因:
主观原因:基础知识部分的题得分率不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夯实不够,不会活学活用;太多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客观原因:命题不规范,题目与课本课标脱节明显,偏题怪题多;评分标准琐碎。
整改措施:
一、老师方面:
1、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取长补短。
2、加强教学五环节,扎扎实实抓基础,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3、科学安排每一节课,力求精细化。
4、各科老师密切配合,协调作业量,避免各自为战。
二、学生方面:
1、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从根本上萌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做到勤学、会学、巧学。
3、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4、加强记忆,多看课本,多背基础知识。
5、加强易错题的滚动,加强周测。
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适合各个年级
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试
卷
评价Βιβλιοθήκη 与课程标准吻合度吻合。能从识记、理解、运用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知识点覆盖情况
知识点覆盖全面,题型多样。
难易程度
材料分析题知识运用灵活,难易适度,尤其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上,如不背诵牢固、审题认真,很难做出正确的答案。
学生主要失分点及其原因
选择题2:学生对三权分立学说的记忆不是很准确,因为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而出现错误。
材料分析题19(1)学生看问题只看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大都写成“交通”方面。
材料分析题19(2):学生答题处理细节不够严谨,答成“电气”而丢分
材料分析题20(3):学生缺少综合概括能力,单纯大段照抄原文,造成丢分。
对教学、教研的反思
1.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好基础知识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要点的理解掌握,学会从现象到本质地理解主要知识点,而不是单纯地熟记知识要点。学会概括和综合,加强复习的综合度,训练学生综合思维习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列出学生较易混淆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其内在区别,减少错题几率,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
4、多进行实战演习,降低学生考试的紧张感,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体系。
2.加强审题技巧和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减少审题失误,学会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一定的创新情景题,训练学生在新情景中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新问题的技巧。
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措施及建议
1、加强巩固性练习及开放性试题的练习;
2、注重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解题能力的训练,提高知识迁移创新的能力,减少答题不完整性,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加强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地适用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和思路,抓好解题规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xsq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分析本次试卷的命题思想和意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总体上来说难度适中,题目新颖灵活,既接近高考又注重体现高二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
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新课程下试卷命题模式和题型的较好范例。
1、考查知识面全,重点突出。
本学期学习的是选修课程,本校选修的是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和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本试卷以此为基础,囊括了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4、题目设计简明。
题意指向明确,尤其是主观题,题目的表述清楚、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5、试题注重创设情境。
试题通过丰富的文字、图表等多样的材料创设试题情境,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迁移等多方位的能力。
同时,力图让学生通过考试来扩大知识面,扩展视野,考试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二、考试分析(一)得分情况:重点班平均分为58分,期中选择题平均分为25.00分,主观题平均得分33.00分,及格率为60.04%。
普通班平均分为53分,期中选择题平均分为23.00分,主观题平均得分30.00分,及格率为40.04%。
(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平均得分为24.01分;选择题题型覆盖知识点比较全面,而且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联系,灵活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比较、综合和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存在问题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导致出错。
本大题失分较多的是是第1、10小题,第1题考查历史基本能力,第10题考查新情境下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定位,这两题考查的都是源于书本内容的细节,考查的情况反映出较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的不够准确和深刻。
2、材料题:平均得分为32.4分。
第25题,总分16分,平均得分8.21分。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特点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试题主要以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为主,注重学生归纳、探究能力的考查。
为此,本套试题在注意试题覆盖面的同时,关注学科主干知识,重在回归课本,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全面考查必修1的重要历史问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选官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本次考试试题的命题思路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立足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结合历史和现实,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本次命题的格式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为主,本次考试试题知识点考查全面,难度适中,既强化了历史基础知识,又能够考查出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注重了对高二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考察。
选择题既有文字材料,也有图片材料,试题呈现的形式多样,设问时既把握了论从史出的原则,同时也注意了设问的直接性。
非选择题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命题,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考察学生初步的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且命题的深度和难度向高考靠拢整体命题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较好的导向性,是一份质量比较高的试题。
二、试卷的学生得分情况分析以下以高二(2)班为例分析,高一(2)班参加考试的学生43人,平均分为59.62分,优秀人数8人,及格人数28人。
最高分93分,最低分38分。
选择题失分的试题有第8、13、14、20、22、23、24、25题,这些小题学生的得分率都在60%以下。
这些题的题型有因果分析题,组合型分析题、时间顺序排列题、比较性分析题、材料性的选择题,这类题型需要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把题干中的信息和教材的内容有机的的结合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对基础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综合性较强。
学生思考不细致,极其容易失分。
第26题失分比较严重的是第2小题,此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对材料的要求理解清楚,肯定和否定的内容表述不准确,尤其是否定的内容,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回答上来,这就反映出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较差。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本次高三历史期末考试由外区教研室命题,试卷总分150分,包含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小论文四部分。
试卷的命题体现了二期课改和高考的方向。
在题目呈现方式上,试卷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文字情境包括新闻资料、诗歌、历史评述、历史活动记录等,图片则有示意图、实物图片、地图等。
在内容选取上,试卷重视文明史的内容和社会热点,如问答题34题兼顾了文明史内容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在考查目的上,试卷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强调对历史科知识的宏观把握,例如28、34、35、36题都体现了这一点。
总体难度与高考基本相当,但对于第一轮复尚未完全结束的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考试结果显示,全区平均分85.4,最高分121,最低分46,平均及格率41.4%。
具体各大题得分率情况如下表所示,仅29题得分率相对较好,其余大题得分率都较低。
学校选择28题29题30题31题32题33题34题35题小论文较好学校59%56%77%50%64%48%53%49%23%69%57%一般学校54%46%73%33%48%32%42%30%14%70%50%较差学校(1)57%63%63%31%59%49%36%49%14%66%53%较差学校(2)62%58%63%75%55%39%86%92%68%80%58%较差学校(3)49%44%77%59%47%59%62%44%37%26%22%平均得分率60%54%49%66%60%54%73%63%48%70%60%总体来看,本次考试难度较大,得分率较低,需要学生加强复。
在40道选择题中,有一些得分情况较好的题目,如2、5、7、8、9、12、14、15、18和21题。
然而,还有一些题目得分情况较差,如1、4、10、16、19、22、23、25、26和27题。
这些选择题主要考查识记和鉴别能力,但是学生在纯方法题和需要分析、概括、归纳和宏观把握的能力题方面表现不佳。
期末历史试卷分析总结
期末历史试卷分析总结命题人:[教师姓名]试卷结构:本试卷共分为五大部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析题和论述题。
试题难度逐渐增加,旨在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各部分分值比例合理,设计得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本次试卷的主要考点包括:古代文明与王朝、世界历史、近代史、现代史等。
试题内容涵盖了历史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评价分析:本次历史期末考试试卷整体难度适中,对于有一定历史基础的学生来说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试卷的设计遵循历史教学大纲,并根据学生的年级、水平等考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并且整个试卷结构合理清晰。
选择题部分: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历史知识的基本概念和事件的考察。
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题干清晰明了,选项选择合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判断能力进行了考察。
其中一些题目通过图片、图表等方式呈现,增加了考试的趣味性。
此部分难度适中。
填空题部分:本部分重点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能力。
题目形式简单,但需要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记忆,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
适度的记忆对于学生发展良好的历史知识体系非常重要。
解答题部分:本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目要求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事件发展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
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历史事件。
此部分难度适中,能够较好地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分析题部分:本部分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题目设计合理,结合历史事件背景和相关文献材料。
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考察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论述题部分:本部分结合教材知识和历史研究,要求学生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综合思考和论述。
题目设计灵活多样,充分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知、思考和表达能力。
试卷总结:本次期末历史试卷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能力。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特点1、命题指导思想明确以教材基础知识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为目标,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思维能力。
2、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1、2、4、6、7、8、11、13、15、17、18、20、23、问答题28题等题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3、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选择题3、5、9、10、12、14、16、19、21、22、24等题考查学生认识历史,评价历史的能力,材料第4、26、27题也都较好地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精神,选择题3、5、16、24材料题第26题,通过提供新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认识历史。
材料题27题,通过提供三则材料,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二、学生题数据抽样分析(44人)三、存在的问题1、从汉中和彭场高中两校历史试卷(共89分)抽样,分析来看,高分层次人数少。
80分以上为0,70分以上汉江中学14分,彭场高中4人,60—69分汉江高中25分,彭场高中18人,60分以上彭场高中23人,汉江高中5人。
得分偏低。
2、从考生答题得分情况分析:选择题中基础题得分较好,能力题及非选择题得分偏低,特别是选择题3、12、19、22得分率只在20%—45%之间,非选择题得分率大多在60%以下,其中第27题第3问得分率只有7.5%,第28题第2问得分率24%。
3、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如选择题9、10、12、17、19、25和非选择题28题,有些同学答题时东扯西拉,不得要点,或者以偏概全,不能全面作答。
4、审题能力不强。
如选择题第3题,英国推行的大陆均势政策,第22题“继往……开来……”大都没有看清楚或不理解。
非选择题第27题第1问“对汉武帝的评价有何原则不同”中的“原则”二字不理解。
5、提取信息的能力差,不能根据材料信息及题目要求灵活地迁移知识,阐述问题的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差。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构成
试卷由单选题和材料题两部分构成,单选题共计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材料题三题,共计52分。
试卷考查内容为必修三,全册内容及选修内容,考察比较全面。
二、测试情况分析
1、总分最高分75分,最低分12分,及格33人;选择题最高分42分,最低
分12分。
2,材料题第25题4个小问,共13分最高分10,有很多虽然答了,但没得到分。
第1小问对商鞅变法关于风俗习惯改革的内容学生没记住,或没记准,有
的不能把骨规范的语言作答,能答出“分异”令的没有。
第2问的变化归纳不出,第四问的陋习答起不是陋习。
第26,27题两题共得分最高为29分,最低
分为3分,得分率普遍偏低,26题第6小问都能答到蒸汽机,而答到电磁感应
等两项的较少。
第2小问较简单,从材料都能得出相关内容,是得分率较多的
一题。
第3小问对于民主共和观念的提出及发展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思维较局限,只有一人全部做对。
最后第4,5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得分正常。
27题共19分,平均得分8分左右,得分率最高为第3小问,其他4个小问都需结合材料
归纳并结合所学知识做答,其中王安石变法内容很多同学答成商鞅变法的内容;第4小问应根据材料答孟子的主张,做出来的同学少之又少,大多数只会死记
硬背,生搬硬套,回答的全是书上记忆的内容。
总之,这套试题难度较大,考得比较灵活,更多的是考学生的运用能力,能力要求太高,所以得分率不高。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基本依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在材料阅读、问题分析和历史阐释等方面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卷注重基础,知识点覆盖面广,难易适中,题型多样,很好地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够准确,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对问题的判断和作答。
2、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试卷中的材料题,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材料的核心内容和问题,影响了对问题的判断和作答。
3、历史阐释能力有待加强。
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虽然能够列出教材中的知识点,但不能很好地结合材料进行阐释,影响了得分。
4、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在答题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作答,影响了得分。
三、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事件和基本发展线索,形成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要引导学生多读历史材料,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眼光。
3、加强历史阐释能力的培养。
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还要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历史进行评价和解释。
4、规范答题要求。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避免因为不符合要求而失分。
四、总结本次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和答题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和改进。
通过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规范答题要求等措施的实施,相信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和历史素养。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分析目的本次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的目的是对试卷的结构、内容、难度和信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高二历史试卷分析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成绩分析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
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1601班参加考试人数为18人,平均分为77分,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83%,比期中考试有所提高。
二、存在问题高二历史教学,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分析试卷的结果看,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知识点落实不能真正的到位,史实混淆。
学生的课堂效率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分别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学生记得不准确,就搞混了。
上课讲过多次的知识点,提问之后,学生都说会了、记住了,但是一做题就有一部分人不会。
这还是与学生沟通少,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对学情把握不到位。
2.拘泥于课本,训练题做得较少,不规范,导致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差。
比如最后一道材料题问对喜歌剧诞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核心及影响,实际就是在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影响,换成材料题学生就不会答。
3.上课老师讲的过多,学生学习时间少,节奏比较慢,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期末复习,基本上是上完新课就只有一周复习时间(五节课)。
三、改进措施俗话说“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对于教学本人下学期计划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认真落实教学进度,把握好上课的教学进度和节奏。
2.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动态。
课堂上把“教授过程”变为“学习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解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做到教学问题化,知识系统化。
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评价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
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6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
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
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高二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试卷难度、命题的全面性和学生表现等方面的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考试质量,并提出改进建议。
2. 试卷难度分析针对本次期末考试试卷的难度,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 题目类型分布本次考试试卷中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选择题占总题目数量的比例需合理,能够兼顾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2.2 题目难度分析我们对每道题目的难度进行了评估。
难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级别,评估依据包括学生答题情况和参考教材内容。
3. 命题的全面性分析一份好的历史考卷应该能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为此,我们对试卷的命题全面性进行了分析。
3.1 知识点覆盖情况考试的命题应涵盖历史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我们对试题进行了知识点分布分析,以确保这些内容得到充分考察。
3.2. 时代分布好的历史考卷还应该涵盖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
我们对试卷的内容进行了时代分布分析,以确保涵盖全面。
4. 学生表现分析学生的表现是评估考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
4.1 平均分分析通过计算学生的平均得分,我们可以了解整体的学生掌握情况。
同时,对于高于或低于平均分的学生,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其答题情况。
4.2 错题情况分析通过对试卷中错题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哪些知识点或题型是学生普遍较弱的,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
5.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提高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5.1 考题命制根据学生表现和知识点分布,适当调整试卷中各题型的比例,并确保题目难度合理。
5.2 教学干预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错题分析结果,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薄弱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5.3 考试反馈及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决策性地调整研究策略。
6. 结论通过对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的分析,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指导思想
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
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
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
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
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
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
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
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
并适时进行跟踪
检查,通过课前默写、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
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适度进行基本的史学方法和史学理论的教学
4.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
首先要学会读题审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时空界限、方向和侧重点;其次,学会读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题意旨,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第三,在具体解答上,应注重尽量用教材中的内容或观点来表达,对于需要概括提炼的,力争做到简洁、精确、逻辑合理等。
对于审题不周全,理解模糊的问题应重新加以审视,尽力做到不遗漏每一个问题,不留下任何一个空白,将能做到的力争做到最好5.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士气,增进信心。
我们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历史的信心,因此应经常鼓励,在严格要求过程中应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以利于提高整体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