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由四篇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三部分组成。

主要是围绕“神话故事”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组成。

其中《盘古开天地》课文讲的是盘古一直睡在一片混沌的世界里,有一天他突然醒了,看见一片黑漆漆的,就用凿子斧头把天和地分开,然后手撑天,脚踏地,天和地就这样分开了。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北山经》,讲的是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决心填平大海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从阿波罗那里取来了火种,送给了人类,但不幸被众神之王宙斯发现,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最后被大力神救出。

《女娲补天》课文讲述的是远古时候的造人之神——女娲为了拯救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及不怕危险、甘于于奉献的精神。

通过阅读神话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反映了古代人民美好的幻想和对理想的追求。

2.单元重点:(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的人物形象。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神话时代飞腾的幻想。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到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能引导学生根据想象描写人物,感受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神奇。

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精卫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性格;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跃然在纸上,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的神奇。

(2)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和过一天》,这是一篇神话(童话)创作的习作,大胆的想象,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

要想写出两个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且把事情写清楚,就要选择要抓住人物突出的特点来写。

选材时注意选择熟悉的神话(童话)人物。

写的时候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细致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同时还要写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写的生动,突出神话(童话)故事的特点。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工,拥有一定的人际效技能,收到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划分】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内容;2、随文识字、写生字、词;3、策划下节课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3、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确立问题1、回顾学生自行策划的学习活动,提出“师生一起过中国神话日”的想法。

2、引出“为什么邀请盘古”这一问题。

二、自主阅读1、自己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表格提供的程序及内容来完成)三、汇报交流1、分组汇报,感情朗读。

(点拨引导理解“混沌”、“创造”)2、组内讲述故事,合作评价。

(利用讲故事评价表)四、想象创编思考:1、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2、生写诗句(我想……)3、深情呼唤。

五、总结板书:盘古开天地(学生板书)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这一文体,体会神话英雄人物的魅力。

2、读悟全文。

用推进式朗读法,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朗读,体验情感,理解语意。

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

部编版四上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上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上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部编版四上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四上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上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6篇)1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第3~6自然段,继续感受故事的神奇。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自己心中盘古的形象。

3、借助课文插图和关键词,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理清脉络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了前两个画面,知道故事的起因就很神奇,神奇在宇宙像个(大鸡蛋),这个大鸡蛋中还有一个(巨人),他能睡(一万八千年)。

醒来之后,也不得了,他一坐起来(大鸡蛋就裂开了一条缝),他一斧头劈下去(大鸡蛋就碎了)。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天和地就产生了)二、教学第3、4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神奇提问:当你读到第3~4自然段盘古顶天立地的这一段时,有谁想分享他感受到的神奇之处?预设:盘古与天地同长,“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跟着长高”“一天一丈”。

(时间:一万八千年。

动作:头顶天脚踏地)1、时间:一万八千年用数字联系生活。

体会盘古与天同长的神奇:一丈=3。

3米=一层楼,每天以一层楼的速度往上长,一万八千年>一万八千丈=一万八千层楼=五万九千四百米≈6。

7个珠穆朗玛峰(约8844米)。

不止这个高度,后面还提到“又不知过了多少年”。

2、动作:头顶天脚踏地盘古就这样每天头顶天,脚踏地,跟着天地长高,经历了一万八千年。

此时的他用书上的哪个词语可以形容?(精疲力竭)三、教学第5、6自然段,感受盘古化身万物的神奇1、“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学习要求:请同学勾画关键词,盘古的哪些身体部位都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交流,按顺序说,出示关键词)(2)师:听着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读前面的,同学们读后面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课《盘古开天地》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十二课《盘古开天地》教案含反思

第十二课《盘古开天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学生能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创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创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听故事或者朗读故事的方式,引入盘古开天地的话题。

2. 呈现环节: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3. 朗读环节: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调,指导学生流利朗读课文。

4. 讲解环节:在朗读结束后,请学生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每个段落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 讨论环节:在讲解结束后,请学生分组讨论盘古的形象和精神,以及故事所蕴含的价值观。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创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环节:在讨论结束后,请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故事法:通过听故事或者朗读故事的方式,导入盘古开天地的话题。

2. 讲解法:通过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创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总结法:通过学生的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作业环节:请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盘古的形象和精神,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朗读、讲解、讨论和总结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展示课文内容和学生讲解的重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情感。

《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喜欢神话故事,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但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读书时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无法深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复述课文更是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同学们关注本课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通过板书及画面提示帮助同学们复述课文,有效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黑暗、四肢、肌肤、一丈、辽阔、血液、奔流不息、滋润、创造”等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混沌、滋润、奔流不息”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通过比较推敲“抡”、“猛劈”、“顶”、“蹬”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背诵第2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体会反义词和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重点)3.能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并能合理想象,补写一、两句。

积累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优美的词句。

(重点)4. 能在关键词语的提示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对神话充满兴趣。

(难点)评价设计:1.通过教学环节“聊神话——激趣导入,检查预习”检测目标1知识目标的达成。

2.通过教学环节“读神话——整体感知,提炼中心”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教学环节“品神话——走进文本,对话交流”检测目标2、3的达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起源的神奇想象。

课文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伟大事迹,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细节、感悟课文情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古代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好奇心,对课文内容感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培养对神话故事的喜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2.难点:感悟课文情感,体会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教师点评并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盘古,你会如何开天辟地?教师引导讨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神话故事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集体备课教案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集体备课教案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集体备课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伟大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感受盘古勇敢、智慧、奉献的精神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词语解释和文本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劈、浑”等10个生字,会写“答、精”等13个字,理解词语“开辟、创造”等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盘古的奉献精神,培养对神话传说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3.神话传说的特点和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神话传说的韵味。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中外神话故事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神话传说的韵味。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操练(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创造了哪些事物?”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盘古开天地》中的神话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宇宙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2.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意义。

3.学会分析神话文本,积累语言材料。

三、教学难点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深层含义。

2.运用神话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对于盘古开天地的疑问和想法,做一个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并准备提问。

2.教师带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进行理解性阅读训练。

3.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

第三课时:深化理解1.学生结合课文,讨论盘古开天地的意义。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能够引发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探究。

第四课时:语言表达1.学生通过班级讨论,总结盘古开天地神话故事中的经典语言表达。

2.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如朗读或描述。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评定,检验学生对《盘古开天地》的理解。

2.注意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情况,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后续改进方案。

2.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未来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次《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远古时候,天空和大地都没有,唯有一片浩瀚的混沌。

在这无边的混沌中,有一个叫盘古的人。

他睡在一个大蛋中,十八万年了,大蛋终于破了。

盘古自蛋中走出来,拿起斧子砍向混沌。

混沌一分为二,形成了地球和天空。

盘古越来越大,他不停的砍下自己的身躯附到地球上,眼泪变成了河流、血变成了江河湖泊。

他变成人们祭拜、敬奉的神。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

2.能够描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及作用,理解盘古神话的文化内涵。

3.利用语文学习开启想象和创造之门。

教学重点
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

2.能够描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及作用,理解盘古神话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利用语文学习开启想象和创造之门。

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激起对盘古神话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天地的形成史上出现过奇怪的事情吗?”。

2. 学习
学生分组自行阅读课文,并讨论彼此的理解。

3. 学生表达
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背诵和朗读,表达对盘古神话的情感和认识。

4. 语文拓展
老师引导学生围绕盘古神话展开创意写作,例如:自己创作一个完全不同于盘古神话的开天辟地的故事,或者描绘盘古创造事物的过程。

5. 总结
回顾本堂课所学,总结盘古神话的文化内涵。

总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盘古神话中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进行语文拓展,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描绘了盘古用斧头劈开天地,为了不让天地再合拢,他顶天立地,经过一万八千年的努力,最终变成了世间万物。

这篇课文内容生动,情节丰富,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意。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想象力和创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想象力和创意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哪些神话传说?接下来,教师简要介绍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斧头”、“劈开”、“顶天立地”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盘古为什么要劈开天地?他用了什么办法?他经过多久才变成世间万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文主要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演化万物的神话传说。

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感受盘古的英勇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汇,以及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学会欣赏神话故事的美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盘古的英勇和伟大,培养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学会欣赏神话故事的美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收集与神话故事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神话故事,引出本课课题《盘古开天地》。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盘古有哪些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2.盘古为什么要演化万物?3.课文中的句子“天地混沌一团,盘古在其中”表达了什么意思?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2《盘古开天地》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2《盘古开天地》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2《盘古开天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时内容1. 教学目标•能理解《盘古开天地》这一古代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含义。

•能用自己的话语表达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

•能认读生字“盘古”、“开天”、“破壳”等关键词汇。

•能体会神话故事对人们的启发和教导作用。

2. 教学重点•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和含义。

•认读并理解关键词汇。

3.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语表达《盘古开天地》故事情节。

二、教学准备•课文《盘古开天地》PPT课件•学生课本和练习册•一份包含盘古开天地故事梗概的故事简图•盘古、开天、破壳等生字卡片•画有盘古形象的黑板画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引发学生兴趣。

•展示故事简图,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学习(20分钟)•老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理解故事情节。

•让学生自由讨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及启示。

3. 梳理(15分钟)•引导学生将故事情节按照序列进行回顾,梳理盘古开天地的发展脉络。

4. 输出(2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表达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

•完成故事主要情节连线填空题。

5. 拓展(10分钟)•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神话故事对于人类的启示和价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但在词汇记忆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词汇的复习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盘古”、“开天”、“破壳”等关键词的拼音和意思。

2.回家向家长讲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并记录家长的反馈。

以上是本节课《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和教化意义,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盘古开天地》教案完整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7个生字,会书写13个生字。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什么是神话呢?(图片文字介绍)师: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播放视频)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盘古开天地》2. 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音——暗、支——肢、几——肌、夫——肤、了——辽活——阔夜——液闰——润告——造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降”为左右结构,右下方不是“牛”字。

“滋润”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你能用书上的语句来概括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 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pīzhuózhàng lóng zhīqūyè劈浊丈隆肢躯液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奔流不息:水流奔腾而不停止。

辽阔:宽阔的,广阔的。

滋润:浸润;使湿润。

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繁密。

师: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dǎo 累倒hǎn可汗倒汗dào 倒掉hàn 汗水三、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2 段):写盘古醒后抡斧劈天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盘古开天地》是⼀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字叙述具体⽽⽣动,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是学⽣喜爱的⼀篇课⽂。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原⽂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像个⼤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在混沌之中睡了⼀万⼋千年。

有⼀天,盘古醒来了,睁眼⼀看,周围⿊乎乎⼀⽚,什么也看不见。

他⼀使劲翻⾝坐了起来,只听咔嚓⼀声,“⼤鸡蛋”裂开了⼀条缝,⼀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见⾝边有⼀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暗劈过去,只听见⼀声巨响,“⼤鸡蛋”碎了。

轻⽽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变化。

天每天升⾼⼀丈,地每天加厚⼀丈,盘古的⾝体也跟着长⾼。

这样过了⼀万⼋千年,天升得⾼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就像⼀根柱⼦,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体发⽣了巨⼤的变化。

他呼出的⽓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地,他的右眼变成了⽉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地;他的四肢和躯⼲变成了⼤地的四极和五⽅的名⼭;他的⾎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露…… ⼈类的⽼祖宗盘古,⽤他的整个⾝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是中国神话,由袁珂整理,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能⽤⾃⼰的话复述课⽂。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 教案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 教案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天地起源的神奇想象。

课文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万物的过程,展示了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体会作者情感方面仍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较为浅显,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神话故事,培养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神话故事的特点。

2.难点:体会作者情感,理解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培养表达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盘古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课文《盘古开天地》文本。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话故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世界。

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2 盘古开天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2 盘古开天地(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2 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描绘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丽场景。

故事中,盘古用神斧劈开混沌,分出天地,并以自己的身体化作了世间万物,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世界起源的想象和智慧。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该故事,让学生理解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并复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象征。

2.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神话故事中的想象元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插图。

2. 学具:学生自备神话故事书籍、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盘古开天辟地的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如盘古的形象、开天辟地的过程等。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盘古开天辟地的深层含义,以及故事中的想象元素。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节,增强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主题,强调神话故事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故事的主要情节进行设计,突出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和世间万物。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收集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进行对比学习。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

同时,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结语《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盘古开天地》(人教部编版)
-举例:生字词“盘、古、天、地、浩、瀚、辟、遥、废、累”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语言表达与想象力的培养: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发挥想象创编故事。
-举例: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复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新的神话故事。
2.教学难点
-神话故事的理解:四年级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神话故事的基本概念。《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古老的神话故事,它讲述的是宇宙和世界的起源。神话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宇宙起源的解释,它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的具体内容。这个故事展示了盘古如何开辟天地,以及他的无私奉献如何影响了世界和我们今天的生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活动,让学生们画出自己心中的盘古形象或开天辟地的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盘古开天地故事的寓意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分析盘古的品质,并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这些品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盘古的形象特点以及神话故事的文化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从盘古身上学到勇敢、坚定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些品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是中国神话,由袁珂整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盘古开天地》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2 盘古开天辟地》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2 盘古开天辟地》优质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2 盘古开天辟地》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神话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结构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盘古、开辟、浑浊、巨蛋等;2.句子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和难理解的部分;3.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种形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相关神话传说资料;3.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传说世界,激发学生对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中注意停顿、语气、表情等,使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生动有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部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翻译和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分享其他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课后,我们还可以多读读神话故事,再次感受神话之神奇。这个星期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
七、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盘古开天地》和阅读训练-《盘古开天地》”,一起来闯关吧!
通过民间神话故事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自学,同桌之间交流等方式认读生字词,为后面学习扫除障碍。
出示: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头发飞上了天空,变成了__________;
他的身躯变成了__________;
他的骨骼变成了__________;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__________;
他的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
3、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英雄盘古,更领略了神话故事的神奇,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踩着脚下的土地,会看到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相传远古时期,我们看到的这一切都是没有的,那么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师:这么多年,盘古一直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多么了不起啊!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吧。
4、同桌配合读第3自然段,一人读,一人做盘古的动作。采访当盘古的学生:你有什么感受?那歇歇吧!为什么不能歇?
教师小结:巨人最终支撑不住倒下了,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因为盘古让宇宙有了天和地,这就是创造,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盘古倒下后还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继续创造美丽的宇宙。)
六、总结拓展
1、你读过其他神话故事吗?请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2、师: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千字文》里这样写着——(出示课件,生齐读)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喷张。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三、理清层次
1、交流对“创造”一词的理解。
2、围绕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
生1: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天地是什么样的?
生2:盘古是如何开天地、创宇宙的?
生3:盘古后来怎样了?
3、请同学们尝试按照“盘古创造宇宙之前——盘古如何开创宇宙——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之后”的顺序给文章划分一下段落。
4、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盘古究竟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
5、看看这部分的哪些词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生围绕第2自然段谈体会。
(1)师生共同读这一部分,读出用力的感觉。
(2)教师出示课件:“轻而清的……变成了地。”学生齐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汇报文中出现的反义词,体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请你使用反义词说话。多亏这三对反义词帮了大忙,让我们看到了神奇的变化。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指读,同桌互相检查、帮助。
2、检查字词。(强调“肌、肤、肢”的偏旁跟身体有关;指导多音字“血”“倒”;理解“一丈”。)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能不能用书上的语句来概括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教师小结:像这样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文章的中心句。
4、小组合作划分段落。
四、细读课文
1、指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
(2)引导学生理解“混沌”的意思。(与“清晰”相比较,同时配合造句理解。)
2、齐读第1自然段。
3、教师小结: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盘古创造的宇宙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自然段。
(3)这些变化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吗?想象一下会有多久?怎样读才能突出时间上的漫长呢?为什么时间会如此之长呢?用“____”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慢慢地读,这就叫“开天辟地”。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
6、总结: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天地万物又都是怎样变化而来的呢?
五、品读析文
教案序号:课题:12、盘古开天地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合拢、精疲力竭、辽阔、茂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学生配乐朗读第4自然段,想象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师:景物的优美让我们不禁陶醉其中,然而这种美不仅仅是图画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文字带来的,你看它们多像一首美丽的小诗。
(出示诗句,自由读,配乐读。)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左眼,
变成了
太阳,
照耀大地;
他的右眼,
变成了
月亮,
给夜晚带来了光明;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四肢和躯干,
变成了
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
变成了பைடு நூலகம்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2、师:这后面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再想想我们这美丽的世界还有什么是盘古变成的?
(一)学习第3自然段。
学生围绕“盘古顶天立地的神奇”谈体会。(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一丈”。(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如班级的黑板,教室的高来说明词语的意思。学习“丈”:市制长度单位,1丈是10尺。也表示对成年或老年男子的尊称。)
2、师:第一天,天升高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长了两丈。第二天,天又升高一丈,地又下沉一丈,盘古又长了两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成了巍峨的巨人。看到这,听到这,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