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施北宋”与复社关系略考(一)
清代的诗歌派别
清代的诗歌派别神韵说 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
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格调说 1. 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
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tFfIl 2.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
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i 1. 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 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
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
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
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 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
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
91PyIy 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1.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派)。
5.(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孽海花》)1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在元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16.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7.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18.《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1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20.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1.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22.四大南戏之—的《拜月亭》是根据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
23.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的感情。
24.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宾白。
25.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的理论主张。
26.(科范),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南施北宋的诗词艺术比较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南施北宋的诗词艺术比较鲁彦举 中国政通教育摘 要:在中国文学史上,当谈到清初的诗词时,总会提到一个称呼——“南施北宋”,而自在这其中,南施是指谁,北宋是指谁,他们为什么会有此称谓,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并对“南施”和“北宋”的诗词艺术风格,创作手法进行分析与鉴赏,从中体会人物性格,对“南施”和“北宋”进行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诗词鉴赏;清初诗坛名家;诗词艺术;人物生平作者简介:鲁彦举(1983-),男,河南舞钢人,汉族,本科,中国政通教育工程师,研究方向:文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71-01“南施北宋”是清初时期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对于诗歌有着各自的造诣,而由于各自生平的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也各有不同。
这两位诗词大家分别是施闰章和宋琬,“南施”指的是施闰章,施闰章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诗词名家,他的诗词自成一派,给人以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在清初诗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受到了当时众多诗词大家以及后人的推崇。
[1]“北宋”指的是宋琬,也是清初诗词文坛上的著名诗人,在诗词上有独具一格的思想,当时有一诗词大家结合的群体——燕台七子,他便为其中重要一员。
一代名家王士祯曾对施闰章和宋琬进行了评论,他认为,自康熙以来的诗人,在诗词艺术方面的造诣,没有人能比南施与北宋更加出色了,他对施闰章的学问识议进行很大的赞誉,但是在诗词才华上面,宋琬略胜一筹。
可见对二人进行了很高的评价,同时也对二人了特点做了简要的解读。
一、施闰章诗词特点1.征战沙场的肃杀之气向温柔平缓多度的典型代表清朝初年,距离推翻明朝的统治时日尚短,明末之时,天崩地乱,战火连年,经过清朝统治者夺权,江山易主,平民百姓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明朝的灭国进行了沉重的总结,诗歌气息多为繁重之气,随着清初的社会稳定,整个社会风气逐渐平和,诗歌的平缓之气渐渐起来,施闰章正是这时的名家,他在《佳山堂诗序》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他将诗歌表达转变为自己的心声,将愉悦之心,忧忡之心,敬畏之心从诗歌中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从内心的修养出发,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将心态的平和自然优雅的用诗歌表述了出来。
宋代毕业论文选题
宋代论文选题1. 北宋真宗朝的造神迷信活动及其影响2. 北宋后期役法研究3. 论北宋淮安镇道里及其地位4. 北宋赴辽使节“辞不行”现象初探5. 北宋兵制的特点及其消极作用6. 论北宋元祐时期的保甲法7. 北宋西南乡兵的设置及作用8. 论北宋崇道对科举考试的影响9. 论南宋浙学对宋代道学的批判10. 论南宋孝宗时期的官员荫补制度11. 南宋环卫官的演变与发展12. 南宋抚州书院的兴盛与心学的发展13. 南宋绍兴和议前后学士院职能的变化及其影响14. 北宋方田法试析15 北宋汝窑研究16. 北宋真定府研究17. 北宋青苗法的实效及其影响18. 北宋初期的科举制改革及其影响19. 论北宋的文字狱20. 北宋陵寝制度研究21. 北宋仁宗朝吕夷简集团的组成及其性质22. 论北宋的集权与分权23. 论北宋时期的中越关系24. 北宋进士科考试与西昆体的兴衰25. 论北宋的募兵制度26. 北宋司法监察制度述论27. 论西北吐蕃与北宋的关系28. 北宋广州、明州市舶司功能定位探析29. 北宋中后期保甲乡兵的兴废30. 北宋熙丰变法时期货币政策探微31. 北宋三司使在北宋财政制度改革中的角色探析32. 北宋前期宋夏关系对北宋吐蕃招抚政策的影响33. 浅论北宋吕惠卿变革思想与实践的时代意义34. 北宋汴梁刻书兴盛的原因35. 试论北宋科举考试规程的改革与完善36. 试析北宋官方的河神祭祀活动37. 略论川渝地区的宋代火葬墓38. 南宋战时中央统军体制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试探39. 浅析南宋权相专政与南宋时局40. 南宋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取向41. 南宋京湖战区形成史——兼谈岳家军的防区与隐患42. 南宋都城临安商人的类别及特点43. 浅探南宋女性的社会地位44. 浅析南宋的医药法律45. 南宋海防初探46. 南宋沿江水军制置使司研究47. 宋蒙(元)战争关系研究48. 南宋丰储仓研究49. 南宋的审计司研究50. 南宋军校教育初探51. 南宋司法监察制度研究52. 宋金关系研究53. 浅析北宋的纸币发展与社会影响54. 北宋科举考试制度研究55. 南宋相权的发展及其对南宋政权的影响。
清代文学复习纲要
一、填空1、清初诗人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遗民诗人以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为代表。
其中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
入仕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为代表。
2、钱谦益的明代作品收在《初学集》中,入清后的作品收在《有学集》中。
其后期的代表作是《后秋兴》。
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3、吴伟业的诗歌尤长于七言歌行,时称“梅村体”,代表作为《圆圆曲》。
4、“江左三大家”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5、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
著有《带经堂集》等。
其成名作是《秋柳》诗。
6、王士禛在司空图和严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神韵说”,竭力提倡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的诗歌。
赵执信著《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神韵说。
7、清代中期的诗歌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和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的宗法宋诗派。
翁方纲并提出了“肌理说”。
8、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主要活动在乾隆年间。
性灵说是对明代公安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曾辞官在南京小仓山下筑“随园”,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
10、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竹石》等。
1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出自赵翼的《论诗》。
12、明末清初有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
13、开创清代词坛风气的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
14、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著有《迦陵词》,存词1600多首,为历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师法苏轼和辛弃疾。
15、朱彝尊字锡鬯,号竹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著有《曝书亭集》,并编选《词综》表明其词学观,大力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派的词人。
16、朱彝尊的词学影响广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论宋琬诗歌的渊源流变
为明代莱 阳的第一个进土 ,曾祖 、祖父俱为廪膳生 ,父亲 宋应 亨更为 出类拔萃 ,他 于宋 琬出生 的第二年 考 中举 人 , 又于天启五年与族侄宋玫 同中进土 ,宋琬仲兄宋璜亦是明 朝进土 。世代书香门第环境为宋琬 的成长营造 了良好的文 化氛 围 ,父兄科举求仕 的道路 为其人生 提供 了范 例,宋琬 自然继承名家余绪 ,走上 了读 书仕进 的道路 。 宋琬 自幼聪 慧过 人 , “ 负隽才 ,著声 誉 ” , “ 能 ) 少
“ 后七子” 的领袖李攀 龙 ,而且 出现 了很多延续几 代的文
宋琬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 ,他成 长在明末教育文 化 发达的山东沿海地 区 ,其所属的宋氏家族是当地的书香 仕
宦之家 。从 小浸淫在这种环境中 ,交往之人多为吟诗作 赋
的读书人 ;成 年之后 宋 琬或 因战 乱 ,或 因 做官 ,或被 放 废 ,辗转于南 北 ,与各地的诗人学者 也多有酬 唱往来 ,广 泛交游对其诗学渊源和诗歌创作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可忽视
宋的诗学 观念起到 了 要作用 。宋琬 诗学 渊源流变 和交游结社活动也透露 出明末清初诗风变化 的一些信息 。 重
[ 关键词]清代诗歌研究 ;宋 琬 ;诗歌渊源 ;诗学观 ;交游 [ 中图分类号]I 0 .2 7 2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0 7 (0 6 4— 04—0 6 3— 2 5 2 0 )0 0 1 5 明清时期 ,山东是文学创作最 繁荣 的地 区之一 ,不但 名 家辈出 ,如 名列 “ 七 子 ” 的边 贡 、戏 曲家 李 开 先 、 前
书香 传家,人文蔚起 , 琬及其兄瑶 、璜 , 宋 族兄玫 、琮等
俱 有文名 ,一时 “ 阳文 章为山东之冠 ” 。吴 梅村 形容 莱 ) 当时的情况 日 :“ 当万历 之 中叶,海 内文气衰 茶……而莱 阳宋 氏独 以学古攻文 辞呜 ,鸿生睃儒 ,后先辈望 ,翕然金 舂 而玉应也 。三齐科第 ,大都一姓 为多 ,因而涉巍资 、跻 贵仕者 ,硅重组袭 ,何其 盛哉 ! 【 ( 《 散 集 》 ”2 束 叔 序 j
古代文学史精品试题
9、马致选《汉宫秋》的现实意义和艺术特色。
10、马致远神仙道化剧所表现的思想倾向,以及盛行的原因和影响。
11、纪君祥《赵氏孤儿》的悲剧意义。
12、元杂剧衰微的原因。
13、郑光祖《倩女离魂》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
14、《陈州粜米》的思想意义和包公形象的塑造。
12、徐谓的南杂剧《四声猿》的主要内容。
13、何谓“吴江派”、“临川派”?各自主要主张如何?
14、汤显祖“临川四梦”主要内容?《牡丹亭》的艺术特色?分析杜丽娘的形象。
15、明初诗文的代表作家有哪些?有什么代表作品?
16、前后七子指的是哪些人?有何文学主张?
17、“唐宋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有什么文学主张?
18、杨万里的诚斋体风格怎样?
19、陆游诗歌的主要题材有哪些?艺术特色如何?
20、辛弃疾词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
21、辛派词人主要有哪些作家,都有什么代表作品?
22、何谓“江湖诗派”、“四灵诗派”,诗风如何?
23、姜夔、吴文英词的主要风格有何不同?
5
※<习题七>
11、《昭明文选》是一部怎样的书?
12、范晔《后汉书》有什么特色?
13、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怎样?什么原因造成了南朝乐府民歌内容单一化?其艺术上有何特点?
14、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怎样?其艺术上有何特色?它在风格上和南朝乐府民歌有何不同?
15、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
16、简述南北朝文人诗文创作概况。
第二编 秦汉文学
1、简述这一时期的社会和文学概况。
2、简述乐府是怎样由一个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的。
3、举例说明汉代乐府民歌是如何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
(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
“国朝六家":施闰章和宋琬年辈最早,并称“南施北宋"。
施长于五言,风格温和,涉及民生疾苦;宋则擅写七言,诗风雄健,偏重个人境遇的描写和自我情感的抒发。
比他们稍后的是王士禛和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王士禛标榜神韵,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数十年,影响最大;朱彝尊早年诗作内容充实,多为唐调,后来转而学宋,以学力、才藻见长,为清诗中的浙派的领袖。
并称为“南查北赵”的查慎行、赵执信可以说是朱、王对应关系的延续。
就社会关系来说,查是朱彝尊的表弟,赵则是王士禛的甥婿。
就诗学观点而言,查慎行在朱彝尊学宋的基础上公开标举宋诗,以苏轼、陆游为效法对象,气求调畅,词务清新,在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赵执信则对王士禛的诗学理论不以为然,主张取法晚唐,自写性情,诗思清新峭拔,有时也伤于刻露。
“岭南三大家”:“岭南三大家"之称缘于稍后的王隼取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诗合刻为《岭南三家集》。
陈恭尹字元孝,广东顺德人,明亡后出游四方,晚年归家,以诗文自娱,自称罗浮布衣,有《独漉堂集》,其诗感时怀古,抒发亡国之悲,间或表达矢志复明的决心,激昂盘郁,长于七律,《邺中》《读秦记》等,是所谓“人无数篇”的名作。
梁佩兰字芝五,号药亭,曾仕清朝,诗多酬赠与写景,七古苍凉伉爽,《易水行》《养马行》等写社会民情,寄有深意,能独开生面.有《六莹堂集》。
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这个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冯班,曾师从钱谦益,其主张主要有: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沧浪诗话》,著《钝吟杂录》专摘严羽以禅喻诗之谬。
沉丽细密,锤炼藻绘,抒发故国悲痛,婉而多讽。
如《题友人〈听雨舟〉》《有赠》。
以标榜李商隐而自张一军,势力颇大。
“梅村体”:指的是清初吴伟业的一种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
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一、填空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郁离子》。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体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高启、杨基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高启。
7.“青丘子”是高启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袁凯。
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10.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诗歌派别是茶陵派。
11.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前七子。
12.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群体是后七子。
13.“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茅坤。
15.归有光的文集是《震川集》。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
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李贽。
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袁宏道。
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幽深孤峭”。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袁宏道。
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张岱。
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张溥,其散文的代表作是《七录斋集》。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陈子龙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张岱。
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
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
32.《水浒传》初刻全名《忠义水浒传》。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清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的万历己丑天都外臣序100回本。
文章作法自不同 十年论争缘意气——论明末时文大家艾南英与复社之关系
中图分类号 : 0 .8 I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0 9 2 1 )4— 0 2— 6 10 5 1 f0 1 0 0 6 0
一
《 复社 纪 略》 《 社 纪事 》 《 、复 、 社事 始 末 》 文献 等
皆有 记载 , 但都 是 以局 外 人 的身 份 来 描述 。卷 入论 争 的 当事 人 , 艾 南英 的文集 保存 了与众 仅 人论辩 的 书信 ; 复社 的人物 中 , 周钟 文集现 已不
存, 溥、 张 陈子龙 、 允彝 等 人 的集 子 很少 提 到 夏 此事 , 自烈 、 张 吴应箕的集子还保 留了一些 , 为后
基金项 目: 育部全 国古委会 资助项 目 教古字【08 l8 教 ( 20 】1 号)
作 者 简 介 : 肖 , 东南 海 人 , 曾 广 暨南 大学 文 学 院 中 国文 化 史 籍研 究 所副 研 究 员 , 学 博 士 ( 东 广 州 文 广
50 3 16 2)
艾南 英 , 千子 , 天佣子 , 字 号 江西东 乡人 , 有 文才 , 善选 文 , 同郡罗 万藻 、 与 陈际泰 、 世纯并 章
反奉 为蓍 龟 , 又见 之制举 业 , 文气 之卑 乃 自吾 则 辈始 之 , 以为 此 罪 将 安 归 乎 ? 此 年 冬 天 , 兄 ” 千
翕然宗之 ” 有《 佣子 集》 人 《 ④, 天 ②, 明史 ・ 苑 文
力排诋 前后七 子 , 对模仿 秦汉 文 , 张取径欧 反 主
曾 , 中攻击 王世 贞 、 集 李攀 龙的话 语甚多 。现有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元明清部分
1、“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
“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2、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它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它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改折为出,改末为生,一出之中不限一个宫调和一韵,不必一人独唱到底。
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后复兴,为明清传奇的产生提供了艺术基础。
3、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4、xx:是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5、xx合套:元代后期,又有所谓"南北合套",即在套数中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依一定的规则间用。
6、小令、套曲: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
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7、铁崖体----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是杨维桢。
-杨维桢的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
8、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同,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和少数民族的乐曲,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金元时在北方流行,故散曲又称北曲。
它包括小令、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1)
一、选择题常考重难点1. 钱谦益号牧斋,晚号蒙叟,钱氏认为晚明士风不振首先是学风问题,挽救的办法是“建立通经汲古之说,以排击俗学”。
受钱氏影响,在其家乡产生了“虞山诗派”,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2. 钱谦益和吴伟业是清初著名诗人,与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其诗歌特点“才情焕发,声律绵丽”。
3. 道光、咸丰、同治时期,占据诗坛中心的是宋诗派。
4. 吴伟业,号梅村。
《圆圆曲》是吴伟业叙事体诗的代表作。
吴伟业诗歌前期诗风华绮,以清丽之思状男女之怀。
后期及国难,身经乱离,多感慨苍凉之音。
5. 吴嘉纪诗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传统,语言质朴,风格苍劲,以白描擅长。
如《邻翁行》。
6. 钱澄之诗歌多写行役艰险,山川胜概,风俗民情,其中记载抗清事迹和南明王朝内部斗争的诗篇和诗史价值。
后期则多闲适恬澹之趣。
7. 施闰章和宋琬,被称为“南施北宋”。
8. 顾炎武,学者称亭林先生。
亭林诗风高古,卓尔大卖。
9. 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
屈大均最擅长的诗歌体裁为五律。
10. 王士禛论诗本司空图、严羽之说,提倡“神韵说”。
11. 比较而言,王士禛凭吊怀古、模范山水和个人情怀的七言绝句多能实践其“神韵说”的诗学审美主张。
12. 翁方纲的“肌理说”。
13. 袁枚,号随园老人。
世称随园先生。
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14.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强调真性情,诗中有“我”,形成“性灵诗派”。
15. 郑燮有《板桥集》。
16. “南施北宋”:清初诗坛著名诗人“施闰章”、宋琬。
施诗温柔敦厚,雅洁有体;宋诗雄健磊落,间多愁苦之思。
17. 《宋诗纪事》厉鹗编辑的宋代诗歌资料汇集,共100卷。
厉鹗,为浙派的代表人物。
全力追求个人生活的艺术化,追求孤淡的情调。
18. 查慎行的诗歌多反映社会民生问题。
其诗得苏轼为多,参以白居易的简朴和陆游的情调。
19. 赵翼《论诗》、郑板桥《板桥集》、反抗传统的浪漫精神。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一部著作。
它由14世纪著名诗人陆游编写,最初发表于元末明初,目前可见本共计
十五卷。
本书内容涉及宋代家风、朝廷风俗、礼仪习惯、文学艺术等等,是宋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被称为“宋代著作的百家论”,以文字研究
的形式讨论宋代文学思想。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以简明的文字记录
了宋代的历史、文化学问。
书中记载的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深入剖析了宋代文学的发展,也蕴涵了当时宋代的思想文化,对深入理解宋代文学有较大的价值。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不仅在文学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宋代文学中深刻反映了宋代政治状况。
此书从诗歌、文学形式等多方面,深入论述宋代文学形式,在此书中,陆游把宋代社会政治状况以及民众思想、生活状况等都传达出来,可见当时宋代文学发达程度之高。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除了在文学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外,在宋代其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书中刻意收集了宋代的著作、文章,从中挑选出精彩的诗词、文章,以供人们以后参考。
书中还有大量的宋代音乐曲谱、版本、分解,极大地弥补了宋代文学史研究中对音乐方面的不足,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史。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的意义重大,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古典著作。
陆游凝聚着大量文学思想,创造出了一部有着诗文篇章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宋代著作的百家论”。
书中记载的内容涉及宋代家风、朝廷
风俗、礼仪习惯、文学艺术等等,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政治状况,也收集了大量宋代著作、文章,以及音乐曲谱、版本、分解等,是宋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为宋代文学史学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素材。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南施北宋,指的是南宋时期(1127至1279年)到北宋时期(960至1127年)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发展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文化思想转折的重要时期。
南施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当时非常盛行,其中不乏一些名词,这些名词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思想与思想理念,对现代读者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与研究价值。
其中,“雅颂”是晚唐到宋代流行的一种文种,也叫六朝乐府诗。
它以颂赞艺术成就为主题,抒发作者的热情和感悟,全面描写艺术家施展才华的风采,与象征着宗法政治体制的“赋”有一定的类似之处。
《赋》是宋代一种盛行的文种,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社会风俗为主题,其精神内容与《雅颂》的不同,《赋》即使是口吻严肃,但也往往有讽刺的内容。
“洞仙”一词,指的是宋代文人们到山洞中修持静坐、冥想以修炼灵性境界的事,也是象征着隐居之意。
宋代文人受佛祖们与道家学派的影响很大,洞仙可以说是他们隐居修炼的一种情景,他们通常会写一些描述自己隐居洞中修持,打坐、冥想的诗文,来表达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雷婆”是一个话题性的象征,它指的是宋代文人经常讨论的一个文学问题,即男性和女性的文学创作能力是否相同。
宋代的文人也在讨论此类问题,他们把雷婆作为一个话题,雷婆是一位有智慧的妇女,在宋代的文人眼中,代表了女性的智慧、文采与才华,也表达了他们对女性文学能力的肯定。
“疏影”一词,指的是宋代著名诗人李清照的一种诗词形式,也可以说是宋代文人们最喜欢的一种诗词形式,它有几个特点,例如,对梦、对花、对友情、对怀古、对芳心等,表现得十分优美动人。
这种写法以简洁细致的句式及淡雅缠绵的情思吸引着众多读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文学美感。
南施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精神文明,还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况,也体现了当时的思想理念和文化情趣,其中的一些名词,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发展时期重要文化词汇。
本文介绍了宋代文学作品中的四个名词:“雅颂”、“赋”、“洞仙”和“疏影”,这些名词充分体现了宋代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与研究价值。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南施北宋:即唐朝的南宫绣和北宋的司马光,他们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却都非常博学多才。
南宫绣,字文鸾,唐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
她自幼好学,擅长诗赋,且通晓音律,以歌舞著称于世。
高宗上元初,嫁于虢州刺史裴某为妻。
婚后二人琴瑟调和,夫妻恩爱。
她尤其擅长刺绣,能在方寸间绣出日月星辰、飞龙走兽等各种花纹,且十分精致。
又因她一只眼睛瞎了,便用另一只眼来描画绣品,一朵花儿上,竟可看到三百六十五个花瓣;每朵花儿就像活物一般。
天宝末年,杨贵妃当权,以貌美、才艺闻名于世的女子,总要被拉去选入宫中,担任贵妃宫里的女官。
南宫绣因容貌艳丽,又擅长唱歌跳舞,被选入宫中,成为杨贵妃身边的女官。
她曾参与编写《霓裳羽衣曲》。
因善歌,并与杨贵妃合作过一曲《如意娘》,故而更受宠爱。
后来安史之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离长安,南宫绣也随行。
为了使玄宗及贵妃的寝宫免遭战火洗礼,她曾把随身携带的绢帛缝在口袋中,得以避开劫难。
后来玄宗返回长安,途经马嵬坡,士兵杀死杨国忠,贵妃自缢。
南宫绣没有因杨贵妃的去世而失宠,相反,她更加得到玄宗的垂青。
一次玄宗与她对坐,拿起水果给她吃,她听到有人敲门,想起玄宗对她的种种恩德,不禁潸然泪下,说:“我是个罪人,辜负了陛下的厚恩。
现在又让陛下看到我这双手,我实在不敢奉献!”说罢,遂将双手举起,向外张开。
玄宗见状,泪水也随之滚落,连忙上前为她拭去泪水,并将她拉至怀中,后封为夫人。
南宫绣从此在宫中尽心侍奉玄宗,玄宗也对她十分敬重。
不久,她生下一子,取名传正。
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
清明前后,田园将芜,杂草丛生。
南宫绣除留在皇宫侍奉玄宗外,还经常带着小传正帮助百姓劳动,挖野菜,送肥料,很受人们欢迎。
后来小传正成为状元,因曾得到过她的帮助,为感谢她,请她到家里赴宴。
席间,玄宗问小传正她妈妈为什么曾有两只眼睛,小传正答道:“那是绣花的结果。
”此事传开,南宫绣有了“南施北宋”的雅号。
指同时代或同一时期内,对社会或国家做出特别贡献的人。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
南施北宋名词解释南施北宋,这一说法也被称为“南施派”,乃是明清时期兴盛的一支文学流派,它最初源于宋代,后期流行于明清之际。
南施北宋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其主要表现在文学、礼仪、习俗和艺术等方面,是宋代文化的显著继承者。
一、南施北宋的文化1、文学文化南施北宋的文学文化,把宋代文学精神延续到明清之际,成为当时文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施北宋文学,以抒情散文为主,鲁迅、王安石、陆游等均有很高的学术贡献,也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文学形式,如讽喻散文、周易诗文等。
2、习俗文化南施北宋习俗文化深入民间,以宋朝的礼乐、儒家文化为主体。
宋代族谱等文化习俗,都深植于南施北宋民众的身上,影响极深。
如歌仙歌写意的“慰问令”,抚慰农民的“膳食令”,柴谷宴请的“膳食令”,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3、艺术文化南施北宋的艺术文化,以书画为主,宋朝以后,被许多后世艺术家所借鉴,如“画中有诗”、重绘宋朝街景、刻画古人物等艺术技法,成为当时绘画、书法的热潮。
二、南施北宋的贡献1、文化贡献南施北宋文化,为后世文化提供了巨大的财富,如王安石的文风模仿宋朝诗文,张岱的竹筏乐谱,也为宋朝乐曲继续传承,李渔的词创作依旧以宋朝文体为基础。
2、社会贡献南施北宋社会,由宋朝的礼乐演变而来,宋朝鼓励家庭社会秩序,尊重父母,宋代礼仪成为北宋社会最重要的礼仪。
此外,宋代文化在书法、绘画、园林、陶瓷等方面,都有许多成就,而这些成就,在南施北宋时期,也都被巧妙的延续了下去。
三、南施北宋的影响1、文化影响南施北宋的文化影响,已经渗入到后人的日常生活中,宋朝的绘画、书法、园林等艺术,都被后世的艺术家们传承下去,而宋朝的乐舞、声调、作曲等艺术,也被许多后人所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
2、思想影响南施北宋对当时社会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致力于推动社会正义改革,敦促民众推崇仁义礼智,抵抗不公平,同时也不断探索行政体制和内政制度的完善。
综上所述,南施北宋文化积淀丰厚,穿越时空,深植民心,深刻影响了后世。
南施北宋交游考
南施北宋交游考
朱玲玲
【期刊名称】《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5)001
【摘要】宋琬与施闰章均为清初著名诗人,号称"南施北宋",两人遭际不同,诗作风格也迥异,但两人友谊深笃,一生中虽然相聚时间无多,但两人诗文往复,友情越时日而无衰,两人相知相契,相慰相藉,交游的诗文即丰富了清初诗坛的创作,也谱写了人间友谊的篇章.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朱玲玲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滨州,2566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9
【相关文献】
1.北宋王回兄弟文坛交游考述 [J], 张静
2."南施北宋"与复社关系略考 [J], 陈宇舟
3.北宋王回兄弟文坛交游考述 [J], 张静
4.略论清初诗坛上的南施北宋 [J], 陈友琴
5.北宋文史学家宋祁安陆交游考 [J], 何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解释及简答?1、“南施北宋”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
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2、“神韵说”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
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3、“格调说”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
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4、性灵诗派清代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派,主张和风格相似的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
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文学史观上主张文学进化。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5、浙西词派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学流派。
朱彝尊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
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推举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并以张炎“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
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6、常州词派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
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
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
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
复社的源流与社集
为 n 《 北 社序 云:予与 伯 廷 可。[ 江 应 》 “ 杨子 祥( 2 ] 又
麟) 在京师, 时从游者数十辈, 皆北方豪杰之士, 何 子印尼时为学官, 悉礼而教之, 便朝夕治文字, 谭经 书。今年夏遇印尼于吴门, 出选文一恢, 皆燕中诸 子之作, 日( 题 正告》 倪鸿宝先生之所命名也。 , ……既而合故城、 莱阳、 商丘为一家, 兼以应社为 名, 取余始 事数子之 约, 期于 白首, 弟无 间 兄 音。[ ”] 2 关于广应社,静志居诗话》 《 卷二十一载:文 “ 社始天启甲子, 合吴郡、 金沙、 携李, 仅十有一人, 张 溥天如、 张采来章、 杨廷枢维斗、 杨彝子常、 顾梦麟 麟士、 朱魄云子、 王启荣惠常、 周锉简臣、 周钟介生、 吴昌时来之、 钱梅彦林, 分主五经文字之选, 而效奔
为人, 而无伤于函。故阅时而其人至焉, 又阅时而 其人之文至焉。大约江以南自 予与介生、 受先、 维 斗之数人者, 无乎不良 江以北 自 也; 道吉、 伯宗、 眉 生、 昆铜之数人来者, 无乎不良 也。苟其一辞之可, 凡数人者, 无不与闻 焉。以文及实, 以实及文, 皆以
与 青, 其根可也。[广应社领袖吴昌 亦 九 先断 ”】 ’ 时
为 谈资, 吾 之 贞, 非门 一大患 ”〕 如 乡 金五 岂 墙 哉! ’ 〔
为此, 张采致书艾南英, 以图规劝:江左江右并为 “ 人文渊数, 在豫章向操海内衡文之柄, 介生、 近日 天 如先后执牛耳, 然皆声气相倚, 未有不奉豫章者也。 宜共遵经笃古之约, 力追大雅, 挽颓靡, 以 幸勿自 开
异同, 为世口 ”〕 实! ’ [艾南英颇不以为然, 坚持己
论争中 所涉之匡 应 广应 几 成 社、 社、 社、 社均 匆
复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述诸社的领袖人物也成 为复社的重要成员。 关于匡社,复社纪略》 ( 卷一载:先是贵池吴 “ 次尾应箕与吴门徐君和鸣时, 合七郡十三子之文为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章节测试,清代诗歌
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一章清代诗歌一、单项选择题1.“南施北宋”之“北宋”是指()A.宋祁B.宋濂C.宋玉D.宋琬【解析】(P261):D本题考查清初诗坛的“南施北宋”。
清初诗坛的施闰章和宋琬被称为“南施北宋”。
2.下列属于清初遗民诗人的是( )A.顾炎武B.钱谦益C.吴伟业D.王士禛【解析】(261):A顾炎武属于清初遗民诗人。
3.翁方纲倡导的诗歌理论是( )A.神韵说B.肌理说C.格调说D.性灵说【解析】(P266):B本题考查翁方纲的诗歌理论。
翁方纲针对神韵派的肤廓和格调派的空疏之弊,提出“诗必研诸肌理,而文必求其实际”,别倡“肌理说”。
二、多项选择题1.“岭令南三大家”包括( )A.吴嘉纪B.屈大均C.钱澄之D.陈恭尹E.梁佩兰【解析】(P262):BCE.屈大均、钱澄之、梁佩兰称为“岭令南三大家”。
2.下列诗句出自黄景仁诗作的有()A.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B.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C.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D.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E.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解析】(P268):CD本题考查黄景仁的诗作。
A项出自袁枚的《马嵬》,B项出自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E项出自吴伟业的《圆圆曲》三、名词解释1.梅村体【解析】(P261):指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把李商隐诗色泽浓丽的特色,元白长篇叙事诗善于铺排、流丽婉转的风格和初唐四杰抒情歌行的结构方式结合起来,创作的以人物命运为中心,注重情节,腾挪跳跃,挟以沧桑浮沉之感,极尽俯仰变幻之能事的诗作。
《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
四、简答题1.简述钱谦益、吴伟业诗歌的特点。
【解析】(P218-219)钱谦益诗的情感经过理性的提炼,语言典雅而有节制,很有分寸感。
他的诗以学杜为主,出入于唐中晚及宋元。
浑融流丽,是他独创的风格。
典丽悲凉,是他诗歌的主要特色吴伟业的前期诗作诗风华绮,以清丽之思状男女之怀;后及乎国难,身经乱离,诗作多感慨苍凉之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南施北宋”与复社关系略考(一)
论文关键词:宋琬;施闰章;复社;晚明
论文摘要:宋琬与施闰章是清初诗歌的代表人物,作为跨越明、清两代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必然要受到晚明文学思潮的影响,而以复杜为代表的士人集团正是晚明文学思潮的中坚力量。
宋琬与施闰章的青少年时期都与复社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他们日后诗文观的形成与人脉关系的展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琬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王士稹所谓“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宜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也”。
同钱谦益、吴伟业等前代诗人相比,他们未曾在明季出仕,主要的诗歌活动也发生在清定鼎之后,因此,他们可被视作是第一代身份纯粹之“国朝诗人”,亦是清代诗歌肇始的标志性人物,在清初诗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明人清之际,施、宋都已年届而立,他们无可避免地会与晚明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以复社为标志的社事活动则是晚明诸多文学现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施、宋的许多文学观念与学术思想,如以六经为本、重视学力,宗尚“七子”,提倡文学复古,注重“温柔敦厚”之诗教观等,无疑都深受复社的影响。
下面,就以他们的家族、师友为对象,来探究一下两家与复社的这种承续关系。
一、宋琬与复社关系考
宋琬(1614—1674),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一生曾两次蒙冤入狱,诗歌以沉郁苍健称雄一时。
宋琬故乡莱阳在明季可谓是山左乃至江北社事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莱阳邑社与掖县赵士喆之山左大社称盛一时,早在复社的前身应社的阶段,莱阳的社事活动已与之遥相呼应。
据《复社纪略》记载:“先是,贵池吴次尾应箕与吴门徐君和鸣时合七郡十三子之文为匡社,行事已久。
至是,共推金沙主盟。
介生乃益扩而广之,上江之徽、宁、池、太及淮阳、庐、凤,与越之宁、绍、金、衢诸名士,咸以文邮致焉,因名其社为应社。
与莱阳宋氏、侯城方氏、楚黄梅氏遥相应和,于是广应设社之名闻于天下。
”宋氏家族被视为莱阳社事活动的代表。
而其中,又以宋琬族兄宋玫、宋琮与其族伯继登(玫与琮父)在文学方面最为知名,为世所推重。
张熙在宋琬墓志中谓:“方明万历之际,士子皆习为轻靡庸腐之文以取科第,独公族兄五河琮、九青玫,能为文幽峭奇险、拔地特起,与浙人翁鸿业齐名,相继取甲科,天下谓之‘翁宋’。
莱阳文字遂为山东之冠。
”(王熙《通议大夫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宋公琬墓志铭》)吴伟业在《复社纪事》中则称:“自制举艺之法行,其撰者之富,单行可传,无如临川陈大士际泰。
大士与其友罗文止万藻,章大力世纯,艾千子南英,实共为此学。
三子者仅举于乡,大士久困诸生,未遇也。
金沙周介生钟始以制艺甲乙天下,其推重者曰临川,曰莱阳宋九青玫父子兄弟。
”
当时宋氏一族,不仅在文学上声名卓著,在科举一途上也是春风得意,其中,宋继登为万历三十二年(1594)进士,宋玫与宋琬之父应亨同为天启五年(1625)进士,宋琮为崇祯元年(1628)进士,而宋琬之兄宋璜亦于崇祯十三年(1640)得中进士。
曾有一度,宋玫为繁杞知县,宋琮为祥符知县,宋应亨为清丰知县,族叔侄治地相接,并有治声,传之以为美谈,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时莱阳宋氏门祚之盛。
莱阳宋氏一族,与社事最为密切者当数宋玫。
玫字文玉,号九青,官至工部右侍郎。
由于名位显赫,因此在社局中,他同文震盂、姚希盂、钱谦益等同被视为宗主供奉级的人物,是复社在朝中的依托与支持,《复社纪略》中记载:“社事以文章气谊为重,尤以奖进后学为务,其于先达所崇为宗主者,皆宇内名宿:南直则文震盂、姚希盂、顾锡畴、钱谦益、郑三俊、瞿士耜、侯峒曾、金声、陈仁锡、吴牲等……山东则范景文、张风翔、高弘图、宋玫等……诸公任职在外则代之谋方面,在内则为之谋援立……不假接纳而四海盟心,门墙之所以日广,呼应之所以日灵。
皆由乎此。
”其在社内地位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宋玫在诗歌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与梅村为社中同志,又是朝中同僚,曾以才声并称一时,《梅村诗话》中称:“(九
青)少颖异。
为诗学少陵。
爱苍浑而斥婉丽,然不无踌驳。
当其合处,不减古人……尝与余,同使楚,楚嘉鱼熊鱼山、竟陵郑澹石俱九青同年,到武昌相访。
郑诗亦清逸,其赠什曰:‘剖斗折衡为文章,天下娄东与莱阳。
’谓吾两人也。
”
宋玫任职京师之时,琬父应亨亦与之同朝为官。
宋瑰年逋弱冠,曾入京省觐,游于太学,同父亲及族兄玫交游于众名士门下,声名渐播,所谓“公年虽少而诗文名实闻见四方,人皆意其腾达必早”,虽在其后宋琬久困科场,但此时却也因之广结人脉,日后他与施闰章、方文等人的交往可以视作是这种人脉延续的例证。
当然,宋琬与复社的关系还不止如此。
莱阳为复社重镇,邑中有三大望族,除宋氏外,莱阳姜氏与左氏同为山左社事的重要力量。
据《复社姓氏传略》记载,莱阳宋氏成员有:宋继澄、宋继芳、宋理、宋玫、宋琼、宋瑚、宋璜、宋琏、宋琬、宋才绪等人;左氏成员有:左懋第、左懋泰、左懋芬、左懋桂、左良辅、左球等人;而姜氏成员则有:姜垓、姜垛、姜圻、姜植、姜楷等人。
此三族在有明一代科第昌盛,人才辈出,尤其是在明清易代之际,更涌现出了如左懋第、姜采、姜垓兄弟这样坚守气节、风骨卓绝的人物。
左懋第,字仲及,号萝石,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明亡后人仕南朝,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充当使臣与清军通议时被扣,坚持大义,拒不降清,后英勇就义;姜采,字如农,与左懋第同年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因言事忤旨,被遣戍宜城卫;姜垓,字如须,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行人。
在姜垛赴戍途中,农民军攻克北京,明朝灭亡,兄弟二人遂卜居江南,采自号“敬亭山人”、“宜州老兵”,以示其遗民之志,二人坚不仕清。
以气节著称,时称“两姜先生”。
他们都是当时极具声望之名士,也是社事的得力干将,崇祯后期,对立势力欲倾覆社局之时,正是由于姜蜾等人的极力维护,才没有使事态进一步恶化,杨彝《复社事实》对此事迹有所记述:“苏州推官周之夔者,与溥同年举进士,初亦人社。
至是希阁臣意,墨经诣阙,复讦奏溥等树党挟持。
案久未结,谗言罔极,至有草檄以伸复社十大罪者。
大约谓派则娄东、吴下、云间,学则天如、维斗、卧子。
上摇国柄,下乱群情。
行殊八俊三君,迹近八关五鬼。
外乎党者,虽房、杜不足言事业;异吾盟者,虽屈、宋不足言文章。
或呼学究智囊,或号行舟太保,传檄则星驰电发,宴会则酒池肉林。
至十五年,御史金毓峒、给事中姜垛各上书白其事,始奉旨,朝廷不以语言文字罪人,复社一案准注销。
”
莱阳宋、姜、左三姓关系密切。
互有姻戚。
明亡之后。
宋琬兄弟曾携族人及左懋第遗孀避兵于江南吴江汾湖畔叶绍袁家中,宋琬本人同姜采、姜垓兄弟更是终生的好友,宋琬曾有《长歌寄姜如须》记两姓之好:
甲寅之岁汝初降,我生汝后七月余。
竹马春风事游戏,鸡犬暮归同一闾。
君家黄门早射策,盛年谒帝承明庐。
有儿颜色娇胜雪,珠襦绣褓青羊车。
予时抱持着膝上,许以弱女充扫除。
是时两姓燕行敌,绛华朱萼相扶疏。
操觚握椠众所羡,汝南颍上名非虚。
城东茆屋先人筑,清渠一道穿乔木。
同辈相携五六人,缥缈罗列开签轴。
冬青做饭饱饔飧,布衾共卧忘休沐……
两姓同居一闾,共事耕读,互为扶持,共同的生活背景与和睦的邻里关系无疑为宋琬与姜氏兄弟之间深厚的交谊植下了重要的根基,以至于其后宋琬虽出仕新朝,姜氏兄弟终生恪守气节,两姓之间仍能往来无间,友情并不因此而有所芥蒂,亦可见人情之有别出于操守处,盖不能简单视之。
其上所引诗中,需加注意是“许以弱女充扫除”一句,宋琬有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尚在襁褓之中的姜垛之子以继两姓之好,这段姻缘或因“一朝变起沙尘飞”而没了着落,或因其他种种原因没能实现。
但据另一些资料显示,宋琬之女或曾许配给姜蜾长子安节,在安节与弟实节为其父所续编的年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采)辛丑年五十五岁,是年同邑宋公荔裳,安节之前父翁也,为两浙观察,招府君往,固辞之,秋归莱阳。
”而在宋琬晚岁流寓江南时所作《申园四首同姜如农作》其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