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合集下载

眼界和格局决定人生的高度高一作文

眼界和格局决定人生的高度高一作文

经常听人讲怎样做人,有很多真知灼见,其中有一句“做人要有格局”,让我印象深刻。

格局是什么?我理解,格局就是眼光、气度和胸怀。

央视不是有一句广告词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说的就是人的格局啊!人的格局有高下大小之分。

格局小的人,盯着自己的一日三餐,只会关心老婆孩子热炕头,别人家的事漠不关心,高高挂起。

格局大的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情系百姓福祉,心系国家发展,积极投身经济社会的建设。

格局小的人,未必不幸福,但总觉得缺一点精彩。

格局大的人,前行未必很顺利,但会活得有价值。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能过早地享受安逸,逃避挑战。

思想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

格局小的人,“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这是一种悲哀;格局大的人,登高山,而知山之巍峨,临大海,而知海之浩瀚,这才是壮美的人生。

“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也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格局小,影响力就小,发挥的作用就小;格局大,影响力就大,发挥的作用就大。

格局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在当今世界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到全世界的发展中去,同时为全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这就是大格局,大胸怀,大担当。

人的大格局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它同样需要培养。

大文豪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首先是正视自己的缺点,找到学习的方向。

要用虚心的态度聆听批评,用开放的胸怀包容多元,多取长补短,多加油充电,知耻而后勇,才会夯实大格局的.基础。

其次是增强必胜的信心,增加超越的勇气。

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承认落后、安于落后,妄自菲薄,失去前行的动力。

我们必须要有不服输、不服老的心态,打破别人眼中的你不行不能的妄言。

信心比黄金更可贵,信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三是要脚踏实地笃行,完成历史的使命。

人的格局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上。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从高考后的见识和视野拉开的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从高考后的见识和视野拉开的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从高考后的见识和视野拉开的昨天高考结束了,没有谁能比家长更清楚高考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是从高考之后拉开的。

在未来的两个月里,有的孩子会金榜题名,被北大清华、985、211等名校录取,享受中国最好或较好的教育资源;也有的孩子会名落孙山,被普通学校录取或者直接出社会工作or复读。

不论他们在教育制度的大机器下被分配到哪一条路,他们之间的距离都会越来越大。

而分配到同一所学校或者排名相近的学校的孩子,他们的差距其实在这两个月就慢慢地拉开。

有的孩子早早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专业,并且在暑假就开始大胆尝试阅读、研究相关知识,并对未来的大学生活作了详细的计划,积极实行,脚踏实地。

后来,充实地过完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收获了知识、本领、更好的就业机会、深造机会和一群良师益友。

而有的孩子却用这两个月疯狂地玩,对新学校的生活、新阶段的任务不上心,在大学阶段迷茫地过完了四年。

他们从认识上就和有规划的孩子不一样,认为考完了可以彻底放松,丢掉紧张感。

他们对未来的计划并不清晰,对自我的认知也模模糊糊。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味地在放松的过程中,让原本的危机意识逐渐麻木。

说到底,还是因为见识不同。

后来混得好的孩子其实早早就知道并积极去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是怎样运行的。

他们知道并且积极探索这个社会运行规则,使自己适应规则,争取在竞争中的胜利和脱颖而出。

他们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根据社会环境和自身的追求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实践。

而后来混得不好孩子,他们的世界观是模糊的,对自己的认识和追求也是模糊的,每一天都在不清不楚中度过,失去规划感,让时间在指尖划走。

很多国外的大学,为了让孩子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和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给准大学生设立Gap year制度。

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有一年的时间旅行、摸索自己的方向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学生增长了见识,自然更能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

实际上,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对环境的清晰判断和对自我的了解都是基于见识之上。

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家庭和视野的较量的读后感

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家庭和视野的较量的读后感

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家庭和视野的较量的读后感这个观点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家庭和视野都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视野则是指一个人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文化、知识等,它可以扩大一个人的心智、开阔思维,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名校之所以能够产生较高的人才,除了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外,更关键的是名校背后的家庭和视野。

很多名校的学生都来自于家境相对富裕的家庭,他们在家庭中接受到的教育和机会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多。

同时,这些学生也有更广阔的视野,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具备了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进入名校,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如读书、旅行、参加社交活动等。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渴望学习和成长的心,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远胜过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远胜过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远胜过学校教育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人的认知水平、增强人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成功铺平道路。

但是,对于教育的投入和选择,家长们面临着不少困惑和难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之间的差异微妙而复杂,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更能够收获成功。

对于家庭教育,很多人心中会浮现出家长在孩子身边默默地教育的图景。

但实际上,家庭教育更细致,也更全面。

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和需要,会制定符合孩子特点的教育计划,并针对孩子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进行培养和教育。

而学校教育则更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兴趣的培养。

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能够接受更加个性化、注意力更加集中和纵深的培养。

事实上,学校教育需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学生,每个学生因为个性上的差异而难以得到足够的关注,而家庭教育则不受这些局限。

家长始终能够更加关心孩子的发展,并且在开展适合孩子兴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时,根据孩子的个性制定针对性的计划。

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学校教育中,孩子需要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来确定自己的优劣。

他们有时会因为不理解知识点,或者成绩不佳而感到自卑。

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评价者,孩子在得到父母反馈的同时,也更容易接受自己情感上的指导。

这有利于孩子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挑战,并逐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价值观。

家庭教育能够更加注重情感的培养。

每个家庭的氛围都不同,父母对于孩子的情感投入和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人格塑造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更加精准地观察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察觉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并且通过沟通和表达,帮助孩子解决困惑。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学会理解、体谅和关爱他人,懂得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更能够帮助孩子取得成功。

家长们应该更加了解孩子的性格和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计划,鼓励和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成功与家庭环境无关辩论

成功与家庭环境无关辩论

成功与家庭环境无关辩论
一个人的成功与家境有会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理念对其产生的影响很大。

一个人的成功可能受很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家庭占一方面。

家境好,能给这个人提供更好的机会以及更开阔的平台,甚至是有很多“捷径”。

出身在教育世家的孩子,一般受环境的影响,学习都不会差。

环境和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影响尤为重要,我们会不自觉的去模仿身边的人或者是事。

一、提供外界的帮助
如果一个人的家境比较好的话,对其求学以及就业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比如说,学习成绩同样优秀的两个孩子,家境贫寒的孩子可能只能接受比较普通的教育,而家境条件好的孩子就能够得到家里的支持,到国外深造或者是选择更好的学校,选择会更多,平台也会更广阔一些。

二、观念的形成
家境与一个人的观念形成有很大的关系,从小见到的世面不同,家境好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可以去见更多厉害的人或者是去更多的地方开阔自己的眼界,孩子的三观以及大局观也会有所不同。

三、最重要的还是个人努力
最重要的其实也是个人能力与努力,家境再好,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不争气,那也只能是一个靠父母的富二代;家境不好,但个人努力上进,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那也是可能的,身边的成功案例也不少。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当然也会有很多人本身就很优秀,可能家境并不好,但自己立志要改变,要自己去创造自己的未来与成就。

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家境有一定的关系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

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在家门口读一所普通的小学,真的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整整玩了六年。

那时候小升初,北京还没有现在的“锁区”,我交了狗屎运,阴差阳错进了海淀区大名鼎鼎的X 大附中。

一路上,尽管自己只是学渣,但见过太多学霸和大牛。

咱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

好学校,教给学生真正的努力和拼搏刚进X 大附中,我就发现,只有自己小学玩了六年,别人可都不是啊!我那时的英文水平,基本限于认识26 个字母,估计比现在很多英文启蒙做得早的3、4 岁的孩子还差远了。

我的海淀同桌,英文如百灵鸟一样流畅悦耳,看英文电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经常谈笑风生。

她在小学六年,已经能把很多原版的儿童文学名著,如《夏洛的网》《杀死一只知更鸟》等,全书背诵了。

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每一科都被学霸们碾压。

坐在我后面的男生,初中就学完了中学数学,开始自学微积分和大学高数;我们语文课代表,小学就熟读四书五经,能用古文洋洋洒洒地写作;听高中班主任说,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爱好天文,天天去学校的天文台观测,国内外天文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因为贡献重大,国际上把一颗小行星,以他的的名字命名,那时他16 岁。

上中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怪不错了呢。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幸而我从初中开始住校,晚自习的时候,能24 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是怎么努力的。

作业?课间早就做完了,晚自习上,X 大附中的同学都在复习、预习(除了那些做国际奥赛,和自学大学内容的)。

我晚自习的同桌,在我们普通班排名前几名。

她每天晚上,把每个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5、6 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得真是飞快!她做5、6 本的时间,我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 本)。

做完习题,她还常有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

开学季 决定孩子走向的是你的格局,跟钱和学历无关!

开学季  决定孩子走向的是你的格局,跟钱和学历无关!

开学季决定孩子走向的是你的格局,跟钱和学历无关!开学了,相信大部分孩子的内心是这样的,一切来得太突然。

言归正传,格局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可是在育儿之中,一件日常琐事就能引人深思。

前几天目睹一场争吵,小区花园里有两个秋千,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荡来荡去,可有的时候“僧多粥少”,就只能靠先来后到来排队玩了。

一般而言家长和小朋友都会默认遵守这个规则,而那天的纷争也起的有些没有道理。

先来的小朋友A貌似是好不容易排到了,在上边荡着,挺开心的,没两分钟另外一个家长带着小朋友B过来了。

小朋友B情绪有些不对头,一走到秋千跟前看到两个都有人,就大声冲他妈妈嚷嚷:我要荡秋千!她妈妈看了看两个秋千上的人,选择跟看起来稍微大点的小朋友A商量:你能让给小弟弟玩吗?a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

在一旁的A妈妈只是看着A,也没有表态。

这时候小朋友B一看没得玩,就开始大吵大闹,B的妈妈一边哄着一边夹枪带棒的说:怎么回事,说让给小弟弟玩玩都不可以,这么小气!你们这都荡了老半天了。

似乎是被妈妈话语中的意思所鼓励,还在哭闹的B直接冲过去,抓住秋千的铁链,冲着A 喊道:你应该让给我玩!小朋友A差点被晃下来,也怕会撞到B,在妈妈的帮助下,A下了秋千。

B赶紧坐了上去得意洋洋的开始玩,B的妈妈也没有做出任何对A的道歉表示,言辞之间还为自己家孩子抢到了秋千感到高兴。

其实事情发生到这会,孰是孰非一目了然,我以为一场小纠纷就要起了,但是A和他妈妈的反应却出乎意料,A有些委屈,A妈妈蹲下来问他:你还想玩吗?A点头说想。

A妈妈告诉他:你去旁边那个单车那边踩踩,我在这边帮你排队,一会你过来玩。

A开开心心的过去了。

在一旁看到了整个事情过程的我颇为惊讶,这位妈妈衣着利索,看形象气质至少是公司管理层,神情果敢却又淡然。

小小争吵中她却并没有和B的家长针尖对麦芒,看的出来不是不敢,而是不屑。

事后的处理方法也得体,安慰到了孩子,却依旧懂的遵守规则。

小朋友A 言行举止也是斯文得体,即便受了委屈也没有大吵大闹,和妈妈良好沟通后迅速适应了新的方案,说真的,我在心里暗暗给这对母子点了个赞。

看完你就释怀了人与人本来就有差距

看完你就释怀了人与人本来就有差距

看完你就释怀了人与人本来就有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无论是在知识、才能、经验、能力还是财富等方面,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看到别人的成功而感到嫉妒和焦虑,认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无法弥补。

然而,当我们能够客观地看待这种差距时,我们就能够释怀,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由个体的天赋和努力程度决定的。

每个人的天赋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天生就具备了某种特殊的能力或潜力,而有些人则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达到同样的水平。

这种差异是多样性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如果每个人都一模一样,那么世界将变得单调乏味。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并尊重每个人的差异,不要过分苛求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由机遇和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

有时候,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天赋和努力,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环境和所遇到的机遇。

比如,一个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而一个生活在富裕地区的孩子,则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个体的差距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还应该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弥补的。

尽管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就能够逐渐缩小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无论是通过学习知识、提升技能,还是通过积累经验、改进自己的能力,都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当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我们就能够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即使最终无法达到与他人完全相同的水平,但至少我们努力过,也让自己变得更好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多元社会的必然结果。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正因为每个人的不同,才能够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

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么社会将变得单一无趣。

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徐振华主讲《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徐振华主讲《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徐振华主讲《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心得体会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于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徐振华主讲《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听完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徐振华主讲《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后,我发现自己的视野太小了,对孩子关心和关注的内容远远不够。

《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第一次让我明白,孩子不单是要学习好,而且要在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价值观上特别塑造。

兴趣爱好可以引领一个人自主自愿的参与并付出,通过实践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方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沟通力、想象力、行动力、领导力和凝聚力等等。

“第三种力量”这个概念是第一次从这本书接触到,它包含但不仅仅限于亲情和友情,诠释了爱的力量,点出了除了父母之爱之外的各种给予孩子内心的力量。

一个亲人、一个朋友、一个榜样、一本好书、一个号召、甚至是一个小宠物、一个自然现象,都可能唤起孩子的责任心、爱心、方向感,甚至是信仰。

“自我醒悟”是一个人的第三种力量;一个人可以找到自己人生的辅导员;汇集榜样的优点与长处,用他人的优秀挑战自己。

“帮助他人”“参与公益活动”的理念让我联想到了学校每年冬天的衣物捐赠活动。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国际性环保组织“根与芽”,他们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环保问题影响和带动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明白,热爱环境就是热爱自己。

一旦参与其中,还可以激发一个孩子的热情,甚至置入梦想的版图,成为孩子追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允许犯错”这个说法让我重新审视和调整了一下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如果长大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插入一些犯错的'过程,希望孩子能及早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靠自己的力量去纠正错误。

这对于父母来讲是一个痛点,明明知道是一个错误却没办法阻止或改变的时候,要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错误中摸索、挣扎、成长。

那么,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学会让孩子为自己的言行和决定做主,让他们在学习承担后果的同时学习对自己负责。

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作文

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作文

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作文《父母的格局和眼界,决定孩子的未来》篇一:《小院子里的大眼光》在我老家的村子里,有这样两户邻居。

一户是王叔家,另一户是李叔家。

这两家的孩子年龄相仿,都在上小学。

王叔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他虽然住在小村子里,但心里装着大世界。

他家里的小院子总是充满了生机,那可不是简单地种些菜。

王叔在院子里划分出了好多小块区域,有一块儿种了各种能入药的花草,他说这叫先学治病救人。

还专门划了一块儿地方,从山里弄来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和老树根摆着,他告诉孩子这叫自然艺术。

王叔没事就带着孩子研究这些东西,去山里探寻每种植物的奥秘,或者对着树根琢磨怎么雕成小物件。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儿,正赶上王叔带着孩子给草药浇水。

王叔拿着水壶,边浇边跟孩子说:“小子,你看这株草,别看它现在不起眼,它可是能解热毒的好东西。

就像咱们人,不能只看外表,得看内在的本事。

”他孩子眼睛亮晶晶地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而他家孩子也是小小的村里通,知道哪里的植物有什么用,和外人讲起来头头是道。

再看隔壁李叔家,院子里就是种些常见的菜,每天只关心菜长得怎么样,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他孩子放了学就跟着去菜地除草浇水,完了就回家看电视。

有一回我问那孩子长大想干嘛,他挠挠头说不知道,也许就种地吧。

从这两个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来,王叔那种开阔的眼界和格局影响着孩子,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而李叔相对狭隘的眼光也限制了孩子的想象。

有时候父母的眼光格局就像一个模子,孩子就在这个模子里汲取成长的养分,这个模子什么样,孩子就长成什么样。

篇二:《旅行中的格局教育》我有个同学叫小赵,他们家的教育方式就很独特。

小赵的爸妈都特别喜欢旅行,只要有时间就会带上小赵满世界跑。

记得有一次,他们一家三口去了印度。

在印度的一个小镇上,那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道路也是坑坑洼洼的,跟我们在中国城市里的生活大不相同。

一般的家长可能就会赶紧拉着孩子走,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不好的影响。

可小赵的爸爸不一样,他就带着小赵在小镇里穿梭。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境界作文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境界作文

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境界作文
爸爸妈妈的眼光真是太重要啦!他们看重什么,孩子们就会向着什么方向成长。

要是家长们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和奖状,那孩子们可就真被禁锢在书本和功课里啦。

生命可不止有应付考试这一回事儿!
我从小就被父母鼓励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百态,去发现不同的人文风情。

他们从不勉强我一定要拿什么奖,只是希望我能从书本之外汲取养分,开阔视野。

所以我才能游历各地,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体会到人生ńá百味。

可是现在啊,好多家长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对孩子的其他方面兴趣视而不见。

他们的眼界就这么窄小,自然也就把孩子们关在一个小小的围墙花园里。

真是可惜极啦!
家长们要用宽广的眼光来审视孩子,发掘孩子各方面的潜能。

不要把孩子当成分数机器,要当成一株待开放的花朵,给予阳光和营养。

只有爸爸妈妈有开阔的视野,孩子们才能在生命的大舞台上尽情施展才华,绽放绚丽多姿的人生。

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视野,爸妈眼中的重点就是孩子的追求目标。

所以家长们可得当心啦,要用宽广的眼光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孩子们才能拥有广阔的人生舞台!。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劣辩论辩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劣辩论辩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劣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家庭教育优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因为在家庭中,孩子接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价值观和品德修养。

首先,家庭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量身定制教育方式,而学校教育则往往是一刀切的。

其次,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和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最后,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家庭中,孩子可以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学会处理各种问题。

名人名句:孟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经典案例: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小时候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品德修养。

反方观点: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过程,能够为孩子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校中,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不同的人群,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此外,学校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因为在学校中,孩子需要和同学一起学习和生活,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最后,学校教育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因为在学校中,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教育是知识的宝库。

”说明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知识获取是至关重要的。

经典案例:许多成功人士都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了成功的,比如乔布斯、杰夫·贝索斯等,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学校教育。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其优势,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更优于另一种。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相互补充,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清华大学徐振华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观后感

清华大学徐振华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观后感

清华大学徐振华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观后感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

在紧张情况下,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越会发生,越怕挫越出错这就是消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的信心全被恐惧占据,成功应对事情的能力都丧失了,成绩能好吗?看到本周这本《优秀父母的格局和眼界》,这本书提出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帮助父母用格局,视野来破解教育难题。

应对焦虑的当下和对面多变未来。

孩子的未来在于父母的格局,我们看得远,未来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本书中提出第3种力量是什么呢?它是排除了父母教育之外的第3种力量,比如:一本书,一个故事,一场电影,一个场景,一个朋友,一个榜样,或者是一连串的错误,也可以是孩子面临的一次困难,一系列的挑战。

这些宝贵的“第3种力量”,有的是可遇不可求,有的是需要父母仔细的探索和发现,有的是需要父母耐心和持久的实践,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为人父母是一份全职的终身工作,也是一项终身的荣誉,因为孩子的优秀不仅仅是属父母,也属于我们更属于我们这个世界。

如果每个父母都抱着孩子能够成才,孩子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在养育孩子这方面,父母要有大格局,父母的格局能使我们的孩子更自信,内心更有力量,内心充满阳光,更优秀,更强大,那他的人生也将更有格局的一生。

在这里我把第3种力量也可以看作是与女儿的“美好闲暇时光”,作为第3种力量的元性,让孩子在闲暇时光深刻体会到深刻体会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意义。

作为家长,应该放下,放手,在玩中学习,也就是闲暇教育。

让孩子把课堂教育让孩子能够真实的触摸到这个世界,玩出精彩玩出理想,玩出自己的追求。

比如我女儿的闲暇时光,周末一起骑着单车挖野菜,看风景或者坐在草地上沐浴着阳光看看书,交流一个小故事,分享他读过的书,跟着一块做蛋糕,做他爱吃的菜,我们都乐在其中。

我们一块儿打乒乓球,排球,一起学演讲,还有每周两次的钢琴学习。

一方面是通过我的自身带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另一方面通过他的亲身参与,能够磨练他的意志力,找到其中乐趣和团队的参与感,能够释放自己天性,同时还能够提升她的各项能力。

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家庭和视野的较量读后感

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家庭和视野的较量读后感

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家庭和视野的较量读后感
这是一句很有启发性的话。

确实,一个人将要接受的教育和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和家庭环境。

身处于高水平的学校和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会接受到更好的培养和教育,能更好的扩展眼界,从而更好地拓展人生的发展道路。

而对于那些家庭环境比较差的人来说,要接受的教育、看到的世界都会有所局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未来人生中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和机会,让他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选择,让人人都可以拥有平等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事实上,在一个人的受教育经历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往往是学校无法给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设计师,学校能给孩子知识、技能、能力,而家庭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视野、生涯规划等,这些比前者更能决定孩子将来是否成功。

父母应尽早为孩子设计成长路线,让学校教育为家庭教育服务,但不要让学校教育干扰家庭教育,不必过于计较考试时的几分之差。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是最特殊最重要的身份。

有人说要像做事业一样来做父母,但这远远不够,因为父母不像职业,既不能退休,又不能下岗,更不能替代。

做父母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事业,父母是需要用一生来学习的。

人的幸福感最本质的来源是家庭,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华美、最丰富的内容,但做家长难、做家长累,成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感慨。

这实际上是一种普遍性的育儿焦虑。

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使孩子得到更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危险。

现在青少年的问题花样很多。

过去孩子的问题多为早恋、偶像崇拜、打架,现在则出现网络成瘾、手机依赖、性安全、网络婚姻等众多花样。

家庭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变得开放,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减弱。

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问题。

为时刻提防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家长采取“堵”的方式,一回家就检查电视、电脑是否发热,给孩子带上定位器,监控孩子的手机短信。

另外还有“压”,升学压力是父母、孩子永远的痛,在“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在补课,拼成绩,拼名校,由此产生家长普遍的育儿焦虑。

管多了怕孩子烦,管少了怕孩子走错路。

事实上,做一个轻松的父母并不特别难,关键要掌握家庭教育中几个重要的环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如何正确地影响孩子呢?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家长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跟孩子一起变。

每位家长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接纳新生命的到来,陪伴新生命的成长,都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习环境的比较家庭学习和学校学习哪个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学习环境的比较家庭学习和学校学习哪个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学习环境的比较家庭学习和学校学习哪个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学习环境的比较:家庭学习和学校学习哪个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家庭学习和学校学习是两个重要的学习环境。

那么,哪一个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呢?本文将对家庭学习和学校学习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首先,家庭学习提供了一个熟悉和温馨的学习环境。

在家庭学习中,学生可以享受到和父母亲密的互动,得到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这种亲密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此外,家庭学习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喜好都不相同,而家庭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学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然而,家庭学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家庭学习可能面临着学习资源的不足。

相比于学校,家庭往往无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这对于对某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来说是一种限制。

其次,家庭学习可能会受到家庭成员的干扰。

在家中,学生很难避免与家人的互动和交流,这可能会分散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相对于家庭学习,学校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进步的专业学习环境。

学校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内有专业的教师团队,他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习框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此外,学校还提供了各种设施和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

然而,学校学习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学校学习可能存在环境压力和竞争。

学校中的学生众多,他们之间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有时候会造成激烈的竞争氛围,这可能对某些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其次,学校学习有时候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统一的,无法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适合。

高考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是全家共同期盼的大事

高考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是全家共同期盼的大事

高考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是全家共同期盼的大事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众多学生及家长所重视。

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而对于考生来说,高考不只是他们一个人的事,更是整个家庭的共同期盼。

考生的父母通常会在孩子们的高中阶段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付出了很多努力和牺牲,帮助他们规划学业、提供学习资料、鼓励支持他们的学习。

他们深知高考对孩子的未来意义重大,因此将其视为全家的共同事业。

每天早早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餐、为他们洗衣服、整理学习用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为的就是让孩子能够专心备战高考。

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家长不只是承担了经济压力,更是亲历了孩子们的辛勤付出和压力。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会陪伴在身边,给予鼓励和激励。

他们会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孩子们指引方向,为他们排忧解难。

因此,高考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考验。

他们希望通过孩子的成功,感受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成果,体现出自己作为父母的光荣感。

兄弟姐妹间的相互关心与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家庭中,如果有一个孩子正处于备战高考的阶段,兄弟姐妹通常会主动分担家务,以减轻考生的负担。

他们会尽力为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制造任何干扰。

有时候,在孩子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会互相交流、共同讨论问题,提高彼此的学业水平。

这种家庭氛围的共同呼吸,无疑使高考变得更加温暖而有力量。

同时,学校和老师在高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老师们不辞辛劳地教学、辅导,为他们的高考筹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和老师们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他们会组织各类考试模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备考规划。

有时候,老师们还会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考不只是考生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场家庭共同期盼的大事。

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兄弟姐妹的理解与配合、学校和老师们的付出和辅导,都是考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其实是家庭和视野的较量名校不是终点,它是对你多年付出的回报,以及新征程的起点。

01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读大学有什么用?你看那北大毕业的还有卖猪肉的,清华毕业的还当保安,我手下刚招来的985大学的高材生,来了还不是要从打杂开始干?还有人说,你看那些当年的高考状元,哪个成为行业领袖了?应试教育不行,净教出一些死读书的书呆子。

更会有人说,我们公司一招聘,投简历的都是211、985,来了也没发现好到哪去,眼高手低,有的大专生可能还更踏实肯干一点。

以上这些言论,我们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统称为“酸葡萄心理”。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小时候,在家门口读一所普通的小学,真的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整整玩了六年。

那时候小升初,北京还没有现在的“锁区”政策,我交了狗屎运,阴差阳错进了海淀区大名鼎鼎的X大附中。

一路上,尽管自己只是学渣,但见过太多学霸和大牛,咱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一所好学校,对孩子的重要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

02好学校,教给学生真正的努力和拼搏刚进X大附中,我就发现,只有自己小学玩了六年,别人可都不是啊。

我那时的英文水平,基本限于认识26个字母,估计比现在很多英文启蒙做得早的3、4岁的孩子还差远了;我的海淀同桌,英文如百灵鸟一样流畅悦耳,看英文电影完全不用字幕,和外教成了忘年交,经常谈笑风生。

她在小学六年,已经能把很多原版的儿童文学名著,如《夏洛的网》《杀死一只知更鸟》等,全书背诵了。

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每一科都被学霸们碾压。

坐在我后面的男生,初中就学完了中学数学,开始自学微积分和大学高数;我们语文课代表,小学就熟读四书五经,能用古文洋洋洒洒地写作;听高中班主任说,我们学校的一位学长,爱好天文,天天去学校的天文台观测,国内外天文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因为贡献重大,国际上把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那时他16岁。

上中学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怪不错的呢。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自己多么才疏学浅,才知道差距有多大,才知道应当多么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幸而我从初中开始住校,晚自习的时候,能24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是怎么努力的。

作业?课间早就做完了,晚自习上,X大附中的同学都在复习、预习(除了那些做国际奥赛,和自学大学内容的)。

我晚自习的同桌,在我们普通班排名前几名。

她每天晚上,把每个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5、6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得真是飞快,她做5、6本的时间,我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本)。

做完习题,她还常有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后来她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顿。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也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分进步,背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努力。

好学校,带给学生视野和见识初中的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信息很闭塞,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美国大学为何物。

睡我对床的学霸姑娘,酷爱二战史,梦想是考上美国的“西点军校”。

我问:“为什么?”她告诉我:“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出了美国最多的将军(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将军……),还培养出了世界财富500强中,1000多名历届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历届CEO。

全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的管理精英。

”我深深惊叹于她的视野、见识和梦想。

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你看,孩子之间的影响力是多么大啊。

后来,尽管没有真正去报考西点,我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跟着对床的姑娘,读了十几本详细的二战史,还看了很多二战纪录片(尽管现在都快忘光了)。

为了军校的身体要求,我俩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我们还为了留学的梦想,特别努力地学英文。

我从初一班里英文最差的学生,发奋努力,每天背诵一篇新概念三/四,还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记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时英文统考,我考了全区第一。

初中时,我们学校离北大清华不远,有很多非常精英的书店。

同学们相互“攀比”,抢着买过期的原版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还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书。

其实我感觉买了也看不懂,但这种“攀比”还是比“比吃比穿”强多了。

多少年后,看到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50UP(人生七年)》常想起当年的买过期华尔街日报的日子。

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

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

七岁的John和Andrew说自己每天都会读《金融时报》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

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和视野的较量。

03上大学的时候,一位最好的哥儿们,在姑姑的影响下,10岁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叫Stanley,因为从小的目标是要进“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

他有个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习惯,大学四年,每天都要仿写几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

一来熟悉金融市场,二来练习英文写作。

他是这样做的:先读一篇文章,然后背扣过去,用自己的话盲写一遍。

然后对照一遍,再背扣过去,再盲写一遍,直到几乎和原文用词一样为止。

去年,他从高盛辞职,进入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成为最年轻的合伙人,他也是管理层唯一的亚洲面孔,年薪几百万美金。

他的美国同事,需要写文章,都请他写——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英文写作还不如高中毕业才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

出生在罗马又如何?只要足够努力,有宽广的视野和抱负,凭什么就不能在罗马叱咤风云呢。

另一件事也令我至今难忘。

高中的时候,我的两个朋友,申请去做了校图书馆的志愿者。

我当时还心里小小地鄙视了人家,图书馆志愿者,不就是每周去码书么?后来,事实证明了我是多么愚蠢。

那时候,普通学生每次能借2本书,图书馆志愿者,能每次借5本书。

我荒废了时日,高中时没顾得上读多少书,这两个同学,每周末回家的时候,旅行箱里都装满了书,周而复始。

她俩用了高一高二两年时间,全面扫荡了我们高中的图书馆,每人读了几百本书。

高三的时候,她们收心学习,一人考上北大,另一人考上清华。

大学毕业更令人叹服,上了北大的姑娘,研究生去了普林斯顿,成了国内环境学的专家;上了清华的姑娘,去哈佛读博,现在成了美国知名大学的终身教授。

去了好学校,能大大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见识,让他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差距有多大,自己要向哪个方向努力。

好学校教给学生,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儿高考那几天,我上吐下泻,少考了40多分,踩线进了号称全国第三的大学,因为分数低,被调剂,进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专业。

我不甘于调剂,考了托福SAT,申请转学去了美国。

在中国大学的时候,感觉上进=考证。

学长学姐告诉我:“管它什么证,都去考。

你是北京人,也要去考普通话的证。

总之,多一个证就比少一个证好。

”除了考证,好像没有什么办法变得更优秀。

出国之前,我满脑子是“好好学习”——每门课都考A+,考出接近满分的GPA和金光闪闪的GRE,得到教授的推荐信,申请牛校的研究生,然后去华尔街或硅谷找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

总而言之,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刚一进校门,我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被颠覆了。

在美国大学,大家都在忙着改变世界。

04一个读博士的学长,出身贫寒,看到美国大学图书馆成吨出售1美分的旧书(其实就是白送啦),而自己贫苦的家乡,留守儿童们穷得根本没有书看。

他成立了帮助农村儿童阅读的公益组织,每年几百位留学生到农村支教,还给很多贫困的村子建立了小学图书馆,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农村孩子。

一个比我高一级的学长,因为自己给国内父母打电话不方便,创办了美国前三名的华人电话卡网站。

那时他才大三,每月营收上百万美金。

我们用他的电话卡平台联系国内的家人朋友,又方便又省钱。

还有更多的同学,因为买中国食材不方便(冬菇、粉丝、茴香、花椒这些美国超市可没有啊),开创了中国超市;因为太想吃一口家乡味道,开了正宗的中国饭店;因为经常当国内亲友来美的“地陪”,开了全美连锁的大型旅行社……有的同学,还读本科呢,不仅学费生活费自己赚出来(美国学费一年30万啊),还能补贴家里,真是太牛了。

被深深震撼之后,我开始思考:不要只是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要改变世界,要帮助、影响更多的人。

大学期间,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前前后后打了十几份工,寒暑假也到处实习、实践,一来锻炼自己,二来减轻家里供我读书的负担。

好学校给学生最优质的人脉、圈子、资源。

名校不能确保人生的上限,却能设定人生的下限。

不止给了学生敲门砖、入场券,还给了人脉、圈子、资源。

前面提到的Stanley,就是靠紧密的校友网络,写邮件、打电话、教授推荐、和华尔街工作的校友见面,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尽管没进入10岁时的梦想摩根斯坦利(投行界的第二),却进入了高盛(投行界的老大),妥妥成了华尔街精英。

很多人都知道耶鲁大学最神秘的精英组织“骷髅会”吧?从这个骷髅会里走出了3位美国总统、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还有无数美国议员以及内阁高官。

经过185年的繁衍生息,从美国白宫、国会、内阁各部、最高法院以至于中央情报局,骷髅会的成员几乎都有任职。

这就是人脉和圈子的力量。

神秘的耶鲁骷髅会当年北大毕业卖猪肉的陆步轩,曾经让天下人耻笑,北大校友陈生邀请他合伙成立“屠夫学校”,创立了全国超市都在卖的“壹号土猪”品牌,现在两人身家过百亿。

除了人脉和圈子,好学校还提供了最优质的婚恋圈子。

05我高考之前,妈妈鼓励我,好好学习。

你考上什么档次的大学,很有可能将来男朋友就是什么学校的哦。

但这也是实情。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显示,198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教育背景相似的人结婚。

“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越来越少,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越来越难了。

“你是谁,就会嫁给谁”。

我的朋友圈子里也是这样,有的夫妻都是藤校毕业,有的夫妻都毕业于沃顿,有的夫妻一个北大一个清华。

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努力,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孩童时代的经历,中学时代的境遇是我们开启大学生活的关键经历。

名校不是终点,它是对你多年付出的回报,以及新征程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