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复习资料答案名词解释.doc

合集下载

《动物传染病》期终考试试卷及答案

《动物传染病》期终考试试卷及答案

适用专业:1、传染病2、水平传播3、传染源4、死亡率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传染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A 病原体抗原成分复杂B 病原体毒力足够强C 动物年龄小2、能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

A 传播媒介B 传染来源C 传播途径3、利用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其作用主要是()。

A 消灭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提高动物抵抗力4、()对禽伤寒具有诊断意义。

A.土黄肝B.槟榔肝C.青铜肝5、禽霍乱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

A.纤维素性肝周炎B. 肝有弥漫性灰白色针尖大小坏死灶C. 肝脓肿6、对猪丹毒杆菌最易感的实验动物是()。

A.家兔B.豚鼠C.鸽和小鼠7、猪瘟持续性感染的意义是()。

A.康复猪长期携带猪瘟病毒,但无明显的临床表现B.猪瘟病猪康复后又再次感染发病C.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不表现症状,但病毒通过胎盘传染于胎儿,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产出弱仔猪,后者又起传染源的作用8、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特点是()。

A.呼吸困难,口鼻流液,突然死亡,空肠出血和坏死,病死率高B.突然发病,病程短,死前有神经症状和角弓反张姿势,肝肿大出血C.流眼泪,拉绿粪,食道和泄殖腔黏膜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9、以下三种家禽传染病中,可垂直传播的疾病是()。

A.鸡传染性支气管炎B.鸭病毒性肝炎C.小鹅瘟10、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变特征是()。

A.气管黏膜增厚和混浊,表面有结节样病灶,内含干酪样物质B.喉和气管黏膜出血和坏死,并有纤维素性假膜覆盖C.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卡他性炎症,并有浆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三、是非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称为外源性感染。

()2、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预防传染病,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影响预防效果。

()3、对已发生传染病的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称紧急接种。

()4、鸡白痢在鸡群中很难净化,不仅可以通过污染的种蛋传播,还可通过垂直传播。

()5、仔猪副伤寒弱毒苗在仔猪断奶前空腹口服免疫,免疫期6个月。

兽医传染病学期末考试资料

兽医传染病学期末考试资料

兽医传染病学期末考试资料兽医传染病(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封锁:切断或限制疫区的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来往,它是为了防止疫病扩散以及安全区健康动物的误入而对疫区或动物群体采取划区隔离,扑杀,销毁,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的强制措施。

散发性:疾病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发出现,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地点上无明显的关系时称为散发。

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动物群体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动物传染病可称为地方流行性,或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区性。

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垂直传播: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方式。

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

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

疫区:若干各疫源地连成片且范围较大时称为疫区。

动物检疫: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的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疾病的传播,蔓延。

免疫程序:是根据一定地区、养殖场或特定动物群体内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健康动物状况和不同疫苗特性,为特定动物制定的接种计划,包括接种疫苗的类型、顺序、时间、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规程和次序。

流行过程的季节性: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发生在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季节性。

紧急接种: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到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计划外的免疫接种。

预防性消毒: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宿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材料动物传染病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之(习惯上,将由微生物所引起的疫病一般称为传染病,而由寄生虫所引起的疫病一般称为寄生虫病)2、传染源: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之。

主要见于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3、病原体:对动物有致病性的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及寄生虫如原虫,蠕虫,昆虫等4、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5、感染梯度:动物被病原体感染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无任何症状到有明显症状,甚至死亡,这种不同的表现称之6、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被该病原体感染的特性7、潜伏期: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8、显性感染:依据感染后所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称之9、隐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称之。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10、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诊症状11、慢性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1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其病原性。

但当受不良因素的因素,致使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这种感染称之13、一类疫病(17种):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

兽医传染病名词解释汇编

兽医传染病名词解释汇编

一、名词解释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 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隐性感染:在感染后无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动物在抵抗力降低时也能转化为显性感染。

3、显性感染:将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

4、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5、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6、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7、长程感染:又称慢性病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8、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回复健康者,称为顿挫型感染。

9、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成为潜伏期。

10、传染源: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也即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11、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除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

12、易感动物: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叫做易感性,有易感性的动物叫做易感动物。

(畜群的易感性:指家畜对于某种传染病病抵抗力的大小,是抵抗力大、易感性小。

)13、垂直传播:即从亲代到子代的纵向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是指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包括: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

14、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繁殖地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15、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

兽医传染病学答案

兽医传染病学答案

兽医传染病学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25题)1. 牛肺疫2. 地方流行性3. 梅迪-维斯纳病4. 钩端螺旋体病5. 猪血痢6. “虎斑心”:7. 仔猪红痢8. 三日热9. Q热10. 赤羽病11. 炭疽12. 感染13. 生物安全14. 传染病15. 检疫16. 隔离17. 自然疫源性疾病18. 慢病毒感染19. 紧急接种20. 无浆体病21. 小反刍兽疫22. 传染性变态反应23. “珍珠病”:24. 茨城热25. “泪斑”:二、简答题(每题1分,共21题)1. 简述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 简述动物传染病不同的传播方式?3. 实施动物检疫的主要内容?4. 简述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表现出季节性的原因?5. 什么是病原携带者?并简述其类别?6. 简述牛结核病的变态反应诊断方法?7. 简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8. OIE判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标准是什么?9. 简述慢性猪瘟典型的病理剖检变化?10. 根据PRRSV的基因变异程度将其分为几个基因型?其代表毒株是什么?11. 猪患传染性胃肠炎时体内脱水严重,应如何救治?12. 简述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要点?13. 简述牛病毒性腹泻的病理剖检变化?14. 简述蓝舌病的临床症状?15. 用于制备马立克氏疫苗的病毒有几种?分别是什么?16. 简述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理剖检变化?17. 什么是鸡传染性鼻炎?并简述其病理剖检变化?18. 哪些因素可以诱发鸡毒支原体感染?19. 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主要可见哪些病理变化?20. 简述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特点?21. 简述鸡马立克氏病的防制要点?三、论述题(每题5分,共4题)1. 试述造成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2. 当发生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时应采取哪些措施?3. 如何制定猪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4. 试述猪瘟的防治措施?兽医传染病学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25题)1. 牛肺疫:又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支原体所致牛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肺炎。

兽医传染病学-答案

兽医传染病学-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依据病原体的种类和先后顺序可将感染分为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继发感染2、国际兽医局规定的A类传染病有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蓝舌病小反刍兽疫裂谷热疙瘩皮肤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3、家畜传染病发展的阶段包括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转归期4、动物传染病在流行过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散发流行地方性流行大流行5、采取隔离封锁的基本原则早快严小二、名词解释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生物安全:主要是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理化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人和动物的危害,是动物生产中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3、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4、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和抗体的检查。

5、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即为隔离。

6、自然疫源性疾病: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和动物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人和动物疫病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具有自然疫源性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7、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8、紧急接种: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9、假定健康动物:在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疫区内除了患病动物和可疑感染动物以外,其它易感动物都属于假定健康动物。

10、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可称为地方流行性三、简答题1、简述造成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答:家畜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从家畜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家畜群体发病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在畜群中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动物疫病复习题库 - 答案

动物疫病复习题库 - 答案

动物疫病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自然疫源性疾病:指某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不依附于人类的情况下,在自然界生长、繁殖,并且在特定情况下,使人和动物发病的一类疾病。

2、虎斑心:感染口蹄疫后,心脏心肌纤维变性,心包膜有弥散性或点状出血,其切面常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和条纹,形似虎皮斑纹,故称之为“虎斑心”。

3、附红细胞体: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

4、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特征是病畜渐进性消瘦,在机体的多种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继而结核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5、肠毒血症:又称类快疫或软肾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杆菌在羊的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的一种急性毒血症。

6、PRRS: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的传染病。

7、猪链球菌病:由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猪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8、寄生虫生活史:又称发育史,是指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9、永久性寄生虫:某种寄生虫一生都离不开宿主,否则很难存活,此种寄生虫称为永久性寄生。

10、保虫宿主: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也寄生于其他一些宿主,但不普遍且无明显危害,通常把这类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11、医源性传播:兽医人员使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温度计、注射针头器械,以及备外源性病原体的生物制品等,或没有按照严格的防疫卫生要求操作,将病原体带入人群而造成的传播。

12、寄生虫的免疫逃避:寄生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在宿主体内发育、繁殖、生存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13、土源性寄生虫:寄生虫的生活史属于直接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幼虫或虫卵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直接感染动物和人,称该寄生虫为土源性寄生虫。

14、生物源性寄生虫:寄生虫的生活史属于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幼虫或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期直接感染动物和人,称该寄生虫为生物源性寄生虫二、填空题1、大肠杆菌病原__埃希氏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题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题

《动物传染病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传染源: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

2.免疫程序:动物出生后接种疫苗的时间、类型、顺序、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

3.街毒:在自然情况下分离到的狂犬病流行毒株。

4.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除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5.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寄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6.传播途径:病原体经传染源排除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在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

7.自然疫源地: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或动物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

人和动物疫病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存在这种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

8.慢病毒感染: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9.一类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为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

10.紧急接种: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

11.PRRS: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又称“蓝耳病”,由病毒引起,其特征是厌食、发热、怀孕后期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

12.PCV-2:猪圆环病毒2型,能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临床表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染病13.肾型传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传染病, 呼吸症状不明显, 表现厌食,排除白色稀便,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

解剖主要表现“花斑肾,肾脏肿大苍白,肾小管充满尿酸盐结晶,扩张,外形成白线网状14.J亚群白血病:由J亚群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肉种鸡和蛋鸡的一种骨髓细胞瘤病。

潜伏期比传统白血病短,病鸡肝、脾、肾等均有肿瘤发生,肋骨和肋软骨结合处,胸骨内侧等有奶油状肿瘤形成;蛋鸡还可出现血管瘤。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A卷及参考答案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A卷及参考答案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A卷专业:日期:;地点: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得分: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传染病2、感染3、传播媒介4、疫源地5、传染病的大流行6、紧急接种(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1、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传播途径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表现的形式称为传播方式,它可分为二大类:、。

2、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和。

3、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沙门氏菌病称为鸡白痢,鸡白痢多发生于周龄雏鸡,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成年鸡常呈感染。

4、请列出三种临床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的猪传染病:、、。

5、猪渗出性皮炎是由所致的一种仔猪高度接触性皮肤疾病。

6、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为。

7、自然病例分离出的狂犬病病毒称为“”,对人和动物致病力强。

各种动物狂犬病的临诊表现都相似,一般可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两类,狂暴型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期、期和期。

8、列举出三种临床上表现神经症状的三种鸡传染病、、。

9、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主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致病性大肠可引起猪的传染病有:。

A、仔猪红痢B、仔猪白痢C、仔猪水肿病D、仔猪黄痢2、以下四种传染病中,临床上主要引起成年鸡发病的传染病有:。

A、鸡毒支原体感染B、产蛋下降综合征C、传染性喉气管炎D、传染性鼻炎3、各种动物及人对炭疽均有易感性,下列动物中最易感。

A、猴B、狗C、猫D、羊4、在临床上可引起0-7日龄仔猪表现神经症状的传染病有:。

A:猪水肿病B:流行性乙型脑炎C:伪狂犬病D:猪瘟5、猪链球菌病的常见病理变化有:。

A:淋巴结充血、出血、肿大;B:心冠脂肪点状出血;C:公猪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肿大;D:胃肠道粘膜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

兽医传染病名词解释

兽医传染病名词解释

兽医传染病名词解释(共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一、名词解释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 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隐性感染:在感染后无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

隐性感染动物在抵抗力降低时也能转化为显性感染。

3、显性感染:将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

4、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5、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6、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7、长程感染:又称慢性病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8、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回复健康者,称为顿挫型感染。

9、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成为潜伏期。

10、传染源: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也即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11、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除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

12、易感动物: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叫做易感性,有易感性的动物叫做易感动物。

(畜群的易感性:指家畜对于某种传染病病抵抗力的大小,是抵抗力大、易感性小。

)13、垂直传播:即从亲代到子代的纵向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是指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包括: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

14、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繁殖地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15、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

《动物传染病》期终考试试卷及答案

《动物传染病》期终考试试卷及答案

《动物传染病》期终考试试卷(A 卷)适用专业:1、传染源2、显性感染3、疫区4、垂直传播5、前驱期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中,与炭疽病不符的是的( )A.疑似病例严禁剖检B.主要侵害草食动物C.动物天然孔有流血现象D.取血液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发现其病原为两极浓染的卵圆形杆菌。

2、奶牛场常用的布鲁氏菌病检疫方法是( )A.凝集试验B.中和试验C.沉淀试验D.细菌分离 3、下列哪种疾病发生后,不需要上报疫情( )A.炭疽B.口蹄疫C.大肠杆菌病D.高致病性禽流感 4.鸡白痢最常用的检疫方法是( )A.玻板凝集试验B.变态反应C.细菌分离培养D.中和试验 5.关于疫苗免疫接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对发病动物进行接种B.可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C.只能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D.不需要考虑动物体内是否有母源抗体6、关于口蹄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一般会引起大批动物的死亡B. 主要侵害偶蹄动物C.“虎斑心”病变具有特征性D. 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上发生水疱7、小鹅瘟的特征性病变是()A.肝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B.肝脏肿大,出血C.小肠中下段的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D.脑膜充血出血8、下列疾病中,不引起鸡产蛋下降的是()A.非典型新城疫B.低致病性禽流感C.传染性支气管炎D.传染性法氏囊病9、有关鸭病毒性肝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角弓反张的神经症状表现B.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出血斑点C.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D.主要发生于成年鸭10、仔猪副伤寒主要发生于()年龄阶段的猪A.1-4月龄 B.1周龄以内 C.1月龄以内 D.8月龄以上三、判断题(每小空1分,共25分)1.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引起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2.动物因相互舔咬发生传染为间接接触传播。

()3.处于传染病明显期的动物传染性最弱。

()4.患伪狂犬病的病猪有奇痒的症状。

()5.鸡大肠杆菌病剖检往往可见胸腹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动物传染病名词解释

动物传染病名词解释

狂犬病: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

检疫:动物检疫是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或阻断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谓之动物检疫。

隔离隔离病畜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健畜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加以就地扑灭。

免疫程序:就是依据多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确定合理的预防接种途径、接种量、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等。

免疫监测:利用血清学方法,对疫苗接种动物在接种前后的抗体水平及其变化进行监测跟踪以确定免疫时间和效果。

药物预防; 为了预防某些疫病,在畜群的饲料饮水中加入某些安全的药物进行集体的化学预防,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使受威胁的易感动物不受疫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

虎斑心:患口蹄疫的动物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似老虎皮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外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属于这一类。

内源性感染: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出致病性,但当收到不良影响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活化,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引起机体发病,这种感染过程称之为内源性感染。

药物残留:又称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

紧急接种:在传染病发生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 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禽畜的易感性:家畜对于某种传染病病抵抗力的大小,抵抗力大、易感性小。

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治试题答案

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治试题答案

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治一、名词解释1、检疫;2、产地检疫;3、运输检疫;4、消毒;5、隔离;6、紧急接种。

二、填空题1、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包括( )、( )和( )。

2、按消毒目的不同,传染病的消毒方法包括( )、( )和( )。

3、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 )、( )、( )和( )。

4、免疫接种包括( )和( )。

三、单项选择题1、建立免疫带是为了( )A、对传染源进行紧急隔离B、对传染源进行免疫标识C、对未发病动物进行药物预防D、提高动物特异性免疫力,防治病原扩散E、提高动物非特异性免疫力,防治病原扩散2、确定某种动物疫情封锁期的重要依据是( )A、最长潜伏期B、最短潜伏期C、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E、转归期3、下列动物疫病中均为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一类疫病是( )A、猪瘟和口蹄疫B、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链球菌病C、禽流感和马立克病D、羊痘和牛结核病E、流行性乙型脑炎和伪狂犬病4、在我国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传染病是( )A、猪瘟和口蹄疫B、口蹄疫和猪水疱病C、新城疫和禽流感D、高致病性蓝耳病和猪链球菌病E、流行性脑炎和伪狂犬病5、人工被动免疫具有以下哪些优点( )A、无诱导期B、快速出现免疫力C、维持时间短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6、弱毒疫苗的来源有( )A、弱毒株通过人工制弱B、自然分离的弱毒株C、低致病性毒株D、以上都对E、以上都不是7、关于弱毒疫苗弱毒株的制作技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鸡胚B、细胞培养C、同种动物接种8、关于免疫接种的途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单位疫苗通过消化道接种较好B、注射时,应选择活动较少的易于注射的部位C、气雾免疫可产生黏膜免疫D、在禽类,滴鼻与点眼的效果较好E、饮水免疫可产生体液免疫9、以下哪些因素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A、免疫缺陷病B、中毒病C、稀释方法D、动物群体大小E、霉菌毒素中毒10、免疫接种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包括正常反应、严重反应、合并症,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不包括( )A、生物制品质量较差B、某些生物制品本身具有毒性C、个别动物对某些生物制品过敏D、接种剂量过大E、接种技术和途径不正确11、发生疫病时扑灭措施不包括( )A、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B、隔离病畜,紧急消毒C、紧急免疫接种,并对病畜合理的治疗D、执行国境检疫、交通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消灭传染源12、封锁疫点采取的措施( )A、建立临时检疫消毒关卡B、停止疫区内家畜和产品集市贸易C、对病死家畜及同群家畜采取捕杀销毁或无害化处理D、未污染的家畜产品运出疫区时外包装消毒后运出E、非疫点的易感家畜,必须进行检疫和预防注射13、最普通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A、紫外线灯消毒B、机械性消毒C、高温消毒D、化学消毒E、生物热消毒14、注射油乳剂灭活苗后产生的抗体比注射相同的活疫苗产生的抗体( )。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

《动物传染病防治技术》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五年二月目录项目一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二动物传染病的综合防治---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三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四猪的主要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五家禽主要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六牛羊主要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七其他动物传染病---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项目一动物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过程---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 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 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 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疫源地: 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3.地方流行性: 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 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 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家畜传染病。

4.传染病: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 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称为传染病。

5.局部感染: 病原体局限在机体内一定部位生长繁殖, 引起一定程度的病变。

6、全身感染: 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代谢产物, 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扩散到全身并引起全身症状。

7、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 动物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的感染。

8、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后, 动物表现出该病特有的临床症状的过程。

二、填空题1.(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转归期)2.(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3.(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计算题解: 未发生猪瘟头数为: 5000-200=4800(头)接种的保护率为: 4800/5000×100 %=96 %答: 该猪场猪的接种保护率是96%六、简答题1.答: (1)由特异性病原微生物所引起;(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3)被感染的动物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学反应;(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5)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动物传染病名词解释

动物传染病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检疫:动物检疫是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或阻断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谓之动物检疫。

2.隔离隔离病畜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健畜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加以就地扑灭。

3.免疫程序:就是依据多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确定合理的预防接种途径、接种量、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等.4.免疫监测:利用血清学方法,对疫苗接种动物在接种前后的抗体水平及其变化进行监测跟踪以确定免疫时间和效果。

5.药物预防; 为了预防某些疫病,在畜群的饲料饮水中加入某些安全的药物进行集体的化学预防,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使受威胁的易感动物不受疫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

6.微生态养猪7.街毒(p85):在自然情况下分离到的狂犬病流行毒株.8.固定毒:街毒经过一系列的家兔脑或脊髓内传代,对家兔的潜伏期变短,但对源宿主的毒力下降,这种具有固定特征的狂犬病病毒称为固定毒。

9.28 虎斑心:患口蹄疫的动物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似老虎皮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10.SEW11.外源性感染:病原体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属于这一类. 12.内源性感染: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出致病性,但当收到不良影响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活化,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引起机体发病,这种感染过程称之为内源性感染. 13.检疫:是指利用各种诊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

检疫的目的是查出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传播。

14.药物残留:又称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包括兽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残留和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任何可食部分的残留.15.禁用药物:指绝对禁止使用的兽用药品,如氯霉素、呋喃唑酮、林丹等。

动物传染病复习题库

动物传染病复习题库

动物传染病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或传染。

2 免疫程序:一个地区(或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合理的预防接种计划。

即依据疫病在本地区流行情况及规律,畜禽的用途、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条件,使用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

3.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4.疫区:病畜所在畜舍,草场,饮水点外,还包括发病前后到过之处,即传染病同步流行的地区。

5.检疫:6 . 死亡率: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占某种动物总数的比。

7 .垂直传播:从母代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8.消毒:是指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9.流行性:所谓发生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动物群体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它没有一个病例的绝对数界限,而仅仅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10 病死率:指因某病死亡的总数占该病患病动物总数的比。

11.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12.自然疫源性疾病15.水平传播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式横向平行传播。

16.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17.良性传染病:18.最长潜伏期:19.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动物群体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动物床染病。

20.致死率:21.预防消毒:22.季节性传染病:25.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26.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病原微生物所波及的地区。

29.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

30.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动物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其能较全面地反映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31 .抗感染免疫32. 病毒持续性感染33. vertical transmission :又称垂直传播,即从母代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I.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2免疫程序:一个地区(或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合理的预防接种计划。

即依据疫病在本地区流行情况及规律,畜禽的用途、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条件,使用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

3.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4.疫区:传染病同步流行的地区。

5.检疫:法定人员利用各种诊断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行强制性疫病检查并出示法律性证明的过程6.死亡率: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占某种动物总数的比。

7 .垂直传播:从母代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8.消毒:是指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9.流行性: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动物群体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10病死率:指因某病死亡的总数占该病患病动物总数的比。

II.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12.自然疫源性疾病:指病原体除感染人类外,亦可存在动物储存宿主、传播媒介体内及自然疫源地.易感者进入自然疫源地便会受到感染而患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区域性、发病动物。

15.水平传播: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式横向平行传播。

16.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17.良性传染病:不会引起动物大批死亡的传染病18.最长潜伏期:病原侵入机体到出现最初临床症状的最K时间间隔19.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动物群体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动物床染病。

20.致死率:个体死亡的概率21.预防消毒:没有明显的传染源,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22.季节性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季节,或在一定季节发病率明显上升的传染病25.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26.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排出病原微生物所波及的地区。

29.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

30.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某动物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其能较全面地反映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31 .抗感染免疫: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的防御功能32.病毒持续性感染: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33.vertical transmission :又称垂直传播,即从母代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34.疫病的防制:采用各种措施排除、减少、避免病原体出现于健康动物35.Anthrax :又称炭疽,是又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36.BSE :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是由牛肮病毒引起的成年牛一种亚急性,渐进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7.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

以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为特征。

38.鸭瘟: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丘疹变化,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

填空传染病在动物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或谓三个节本环节,即: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

其特征为急性病例表现 ;亚急性病例表现 ;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临诊特点为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等障碍,仔猪表现道症状和高死亡率。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病,家畜中感染且有症状者仅有猪和马。

妊娠猪发生、 ;公猪发生。

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周龄的鸡最易感。

禽脑脊髓炎既可,也可。

其主要传播方式是。

鸭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是,传播快,死亡率高,临诊表现为,病理变化为肝脏。

动物发生炭疽后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剖检急性猪瘟淋巴结为,脾脏为;慢性型猪瘟同盲瓣周围、盲肠和结肠粘膜上有。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

其特征为急性病例表现;亚急性病例表现;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临诊特点为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等障碍,仔猪表现道症状和高死亡率。

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周龄的鸡最易感。

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部位的不同,MD在临诊上主要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多种梭状芽弛杆菌引起羊的一类传染病,主要包括、_、羊猝狙和羔羊痢疾。

动物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分为、、和转归期四个阶段。

传染病在动物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或谓三个节本环节,即: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可区分为、、和大流行性四种表现形式。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和仔猪水肿病等多种大肠杆菌病,是致初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原菌。

垂直传播包括、和经产道传播三种方式。

病原携带者一般可分为、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种类型。

传染病在动物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或谓三个节本环节,B|J: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

其特征为急性病例表现;亚急性病例表现;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

剖检急性猪瘟淋巴结为,脾脏为;慢性型猪瘟回盲瓣周围、盲肠和结肠粘膜上有O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临诊特点为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等障碍,仔猪表现道症状和高死亡率。

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在肺的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下缘出现“变” 或“变”。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多种梭状芽泡杆菌引起羊的一类传染病,主要包括、_、羊猝狙和羔羊痢疾。

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周龄的鸡最易感。

禽脑脊髓炎既可,也可o其主要传播方式是o鸭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是,传播快,死亡率高,临诊表现为,病理变化为肝脏o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部位的不同,MD在临诊上主要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动物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多数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传染病在动物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或谓三个节本环节,B|J: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可区分为、、、四种形式。

牛出败分为、、三种病型。

垂直传播包括、和三种方式。

病原携带者一般可分为、、, 畜禽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措施和措施。

传染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概括起来讲,即、、、。

根据动物及其产品的动态和运转形式,动物检疫可分为以下几种检疫、检疫、检疫。

根据我国“家畜家禽防制条例”的规定,当确诊为一类传染病或当地新发现的畜禽传染病时,兽医人员应立即报请当地政府机关、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掌握、、、的原则。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病和病。

临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猪气喘病是由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为。

病变的特征是O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为,确诊本病的依据为、、、0马立克氏病病毒有三个血清型,1型为, 2型为, 3型为,常用作冻干苗的为血清型病毒。

有神经症状的二种禽病为、O传染病在动物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或谓三个节本环节,艮伐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架子猪。

其特征为急性病例表现;亚急性病例表现;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临诊特点为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等障碍,仔猪表现道症状和高死亡率。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病,家畜中感染且有症状者仅有猪和马。

妊娠猪发生、;公猪发生。

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周龄的鸡最易感。

禽脑脊髓炎既可,也可o其主要传播方式是o鸭病毒性肝炎的特征是,传播快,死亡率高,临诊表现为,病理变化为肝脏。

动物发生炭疽后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选择题某些传染病,在潜伏期时的动物就是传染病的(),应执行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A.载体B.传染来源C.感染对象D.传染对象()从传染来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

A.病原体B.病原微生物C.细菌D.病毒许多以()为主要入侵门户的传染病都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而传播的,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猪瘟等。

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血液经空气而散播的传染主要通过()为媒介而传播。

A.飞沫和尘埃B.水蒸气和尘埃C.水和饲料D.尘埃和空气目前对()的治疗广泛采用的是抗生素、磺胺类和吠喃类药物。

A.细菌性疾病B.病毒性疾病C.传染病D.消化道疾病()是指畜禽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感受性的大小。

A.感染B.传染C.易感性D.抗病力炭疽芽泡可使污染地区成为()。

A.疫源地B.无病源地C.发病地D.防疫区预防破伤风的措施主要是()。

A.预防注射和防止感冒B.预防注射和防止外伤C.防止外伤和防止感冒D.经常服药和免疫注射口蹄疫是()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A.鸡B.鹅C.马D.偶蹄兽结核病是由()所引起的人、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A.肉毒梭菌B.布氏杆菌C.结核分枝杆菌D.大肠杆菌病毒可以通过()进行传播。

A.呼吸道B.多种途径C.皮肤感染D.消化道鉴别诊断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与鸭()病进行鉴别。

A.大肠杆菌B.喉气管炎C.病毒性肝炎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微生物同时引起的感染称为()0A.混合感染B.继发感染 下列哪一种传播方式不属于垂直传播(A.经胎盘传播 防疫工作的方针是(A.隔离和封锁 当发生传染病时,A.预防消毒 下面禽病中,(A.鸡新城疫B.经卵传播 )oB.预防为主 对疫源地进行的消毒称 B.终末消毒 )是一类动物疫病。

B.禽白血病C.单纯感染)o C.经空气传播 C.治疗 ()oC.临时消毒 C.禽雀乱 利用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其作用主要是()0A.消灭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杀死病原体D.鸭瘟D.原发感染 D.经产道传播 D.焚烧 D.化学消毒 D.猪肺疫D.提高动物抵抗力 下列疾病中,()不是一类传染病。

A 、炭疽B 、口蹄疫C 、蓝舌病紧急接种的范围,通常应为疫区和受威胁区内()0 A.己发病动物 B.尚未发病动物 C.所有动物 D.不应接种消灭病原微生物最彻底的方法是()0A.焚烧法B.掩埋法C.发酵法D.消毒法一般情况下,当发生()时,不一定需要隔离。

A 、结核病 B 、破伤风 C 、仔猪白痢 当一名乡兽医站兽医发现口蹄疫病畜时,应向()报告。

A 、乡政府B 、县兽医站C 、本站站长口蹄疫的最长潜伏期为()天。

A 、3 B 、7 C 、15急性传染病的病程一般不超过()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