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景教流行碑颂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简介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简介赞美诗(新编)385首是一首唐代的诗歌。
文笔典雅,流畅,文辞古奥,深得传统文化精髓,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
加以为她配的曲调相得益彰。
但是,因为她的古奥并一些词语是从古代叙利亚文(亚兰文)翻译而来,在我国教会中甚少人注意到她,有的人甚至没有看过。
我也曾经问过一些熟悉的弟兄姊妹,他们大多对该诗有茫然不知所谓的感觉。
其实她是我们在每主日唱诵的《荣归主颂》只是加添了一些景教会的特殊段落而已。
为方便弟兄姊妹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不揣自己的浅陋无知,大胆提笔做一些简单介绍,把其中的难懂的词汇简便介译,我水平低劣,希望对大家有点小小的帮助。
知我罪我均不敢辞。
这篇诗为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于1908年发现与甘肃敦煌的藏经洞中,随即被带往法国。
现藏巴黎国家图书馆,(书目编号Pelliot Chinois3847)1910年我国学者罗振玉先生在伯希和处获得照相版,刊登在《敦煌石室遗书》第3册45-47页,(宣统元年刊本)民国十年(1921)基督徒学者许地山先生在《生命月刊》第2卷第1期发表《景教三威蒙度赞释略》,此为教会内人士第一次撰文研究,此后教内外学者云行景从,著作不断,对其内容有两种不同看法,一:日本学者佐伯好郎氏认为诗题中的“威蒙度”是古叙利亚文Imuda(浸水礼),因此,这篇诗是“景教徒受洗礼时所诵朝拜圣三经”此一观点现在已无人附和。
二:英国学者莫尔提出,他认为是教会唱诵的《荣归主颂》(Gloria in excelsis)大多数学者均赞同之。
1986年旅法学者吴其昱博士发表他的《景教三威蒙度赞研究》,他通过汉文和叙利亚文荣归主颂逐句对照证实了这个观点。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该诗的来历和内容,下面我们就该诗的一些词汇做一个简单注释。
大秦:指罗马帝国。
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至桓帝世,大秦王安敦遣使日南徼外~~~”此安墩即是教会史上著名的迫害教会的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
各地大观圣作之碑资料
蔡京(1047-1126)宋代重意 2009-07-18 14:00 阅读68 评论0字号:大中小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进士。
徽宗朝,拜尚书左丞、右仆射。
大观中,拜太师。
二年封鲁国公。
是历史有名的权奸。
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
或谓“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易以蔡襄。
传世墨迹有《节夫帖》,《宫使帖》、《鹡鸰颂跋》等。
《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的画作,蔡京深得他的宠信,所以在他的绘画作品上多有蔡京的题记,题诗。
蔡京书法如《铁围山丛谈》所译:“字势豪健,痛快视着。
”但后世恶其为人,往往鄙薄其书法。
《听琴图》在画外将小人政客形象呈露得淋漓尽致。
那是宋徽宗作的一幅画,画上端坐在古松树下的弹琴者为宋徽宗本人,两侧毕恭毕敬聆听的,红衣为蔡京,青衣为童贯。
这幅图上,蔡京题有一首诗,其为一幅瘦筋草书,字体草而不狂,字圆笔润,且诗意投徽宗所好。
有材料表明早在蔡京政治上发迹之前,他已被公认为重要的书法家。
蔡京《节夫帖》32.3 X 42.3cm《节夫帖》,全称《致节夫亲契尺牍》。
册页。
载宋人法书第三册之第四开。
本幅纸本,墨迹。
纵32.2厘米,宽42.3厘米。
行书。
此帖流传有绪,钤有鉴藏印记,有“神奇”、“墨妙”、“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王元美鉴赏”、“薛氏家藏”等。
此帖书法近似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笔力雄健,气势亦不同凡响。
尽管他的书法似米芾,但从他那姿媚的笔法来看,还是从唐人书法入手,直溯“二王”,即从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细的笔意与健丽的体态。
用笔挥洒自然,而不放纵的高雅格调;结字方面,字字笔划轻重不同,出自天然;起笔落笔呼应,创造出多样统一的字体;分行布白方面,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安排,做到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地。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对蔡京较高的书法造诣应给予一定的地位,决不能因人废字,应客观地来评述他的书法才好。
释文:京再拜。
昨日终日远劳同诣。
浅谈唐廷的迎宾礼仪
浅谈唐廷的迎宾礼仪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唐有天下,国力强盛,四夷宾服,外邦慕化,宾客往来不绝于途。
据当时政书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曾向唐朝朝贡,即与唐朝有过外交使节来往的“四蕃之国”近四百个,其中“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三百余国,至开元年间尚存者还有七十余国。
唐典规定,外国使节至唐,先由边境州县核查使团人数、物品等,使团随员多留在入境地等候,边境州县为使臣及副使二人颁发牒文,乘驿传到京师。
接待使节的工作由鸿胪寺典客署负责。
唐朝将有贡使关系的国家分成五个等级,不同等级国家的使节有不同的待遇。
使节初至,先由典客署“辩其等位,以宾待之。
” “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
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确定不同的接待礼节。
如对使节的食物供应有不同的名目,还供应程粮。
武周证圣元年(公元695 年)颁发的诏书称:“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尸利佛誓、真腊、柯陵等国使,给五个月粮,林邑国使给三个月粮。
”除了饮食之外,还对外国使节日常起居所用什物、患病、死亡等都有具体的规定。
唐廷迎宾程序为了彰显大唐重视礼仪,唐朝依据三代的朝聘制度,对迎宾礼仪进行了修改,凸显大唐皇家威风的主旨依然保留,但加重了宾主和睦的成分。
外国使节(包括君主)至唐,最重要的仪式就是接受皇帝召见。
与食料供应一样,接待礼节也视国家的大小或强弱而规定了不同的等级,并对各个环节给予非常明确而繁缛的规定,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一、迎劳外邦君主或使者来朝,皇帝先派使者迎劳。
所谓迎劳,即是迎接慰问的意思。
其过程为:前一日,要在候馆门之外道右南向设立守宫,即是举行迎劳仪式的地方。
到了迎劳之日,外邦君主或使者要服其本国穿着,在典礼官的引领下立于东堂阶下,而主持该仪式的迎劳使(视外国等级指派)身着朝服立于门西。
碑刻研究
古代碑刻概览——从媒介的角度黄子祺201111082025 内容概要:关键词:碑刻是我国古代地位特殊的一类图文载体,它凭借其难以比拟的时间上的永久性,不仅在历朝历代纪事表功、祭祀丧葬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甚至在竹简、锦帛等与之同时代的媒介已经逐渐突出历史舞台的今天,碑刻这一从未占据主流的古老媒介形式仍然在一些重要场合体现着自己的价值。
这种现象或多或少的体现出了碑刻作为一种媒介的不可替代性。
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碑碣刻石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内容研究,对“碑”这一载体本身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文试图对这一空白进行一点补充。
意即不局限于研究碑刻的文本,而从媒介史的角度对其概况与演变进行简单梳理,并借助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分析作为媒介的碑刻自身的属性和特征对其内容的反作用以及对其地位的影响。
一、碑刻概况(一)碑刻的定义任何研究都是对特定对象的研究,如果没有一个特定的、清晰的定义,那么对该存在的起源与发展、特征与功用方面的讨论也将无从展开,碑刻研究也是如此。
究竟什么是碑?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较为权威的、被普遍接受的答案,对于绘有画作的石头、摩崖、不规则刻石等是否属于碑的范畴也存在见仁见智的意见。
在这里我们首先梳理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
“碑”,按《说文解字》的解释,“碑,竖石也”,段玉裁的注文就此补充说“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后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凡刻石必先立石,故知竖石者,碑之本义”,《辞源》的解释也与此类似,其“石刻”条区中“碑”的说法是“长方形立石”,由此可见古代对这一概念大多采取了从形制上加以定义的方式;而《新华字典》(第十版)将其解释为“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这一释义则更多的是从内容和功用的角度出发的。
“碣”是与之类似的概念,《新华字典》解释为“圆顶的石碑”、在《辞源》中则为“刻字的圆首、上小下大的石头”,由此可见碣是碑的一类。
“摩崖”是又一经常与之相提并论的事物,指“在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中外文化
第三章1.元谋猿人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懂得人工取火。
3.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迈入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4.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5.最能反映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龙山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
6.中国史书通常所说的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7.三王:夏禹王、汤武王、周武王。
8.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为“夏”,由禹的儿子启开始。
9.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
10.封建制与宗法制是周王朝实行的两种统治制度。
封建制是分封土地以建国的制度,即周天子将王畿之内的土地留作自己享用,王畿以外的土地则分给诸侯,让他们拿去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诸侯又在自己的封国内,拿出一部分土地分给卿大夫,称为“采邑”。
宗法制是天子的地位由嫡长子继承制,称为“大宗”,世代不变,百世不迁;其他诸子,各立门户,即为诸侯,地位也由其嫡长子继承,称为“小宗”,五世而迁。
大宗与小宗之间,小宗要奉事大宗,大宗要照顾小宗,以此维护宗族地位。
1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1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13.初税亩制度于公元前594年由鲁国首先实行,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的多少征税。
中国的土地赋税制由此开始。
14.三家分晋指韩、赵、魏分割了晋国,由此开始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15.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为秦始皇嬴政,他消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实行的“郡县制”延续两千余年。
1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7.文景之治指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经过近四十年的治理,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和鼓励农耕的政策,使国家逐步富强起来。
18.五胡十六国指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十六国”则指他们建立的前赵、后赵、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秦、成汉、前秦、后秦等。
中西文化关系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共十二卷。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初,玄奘往洛阳谒见唐太宗,奉敕撰写《西域记》,贞观二十年七月,就在翻译五部经论的同时,完成了《大唐西域记》的撰写工作。
如此急迫,或与唐太宗定于贞观二十一年(648年)末发起对西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急于了解西域情况有关。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在取经途中亲历和听说的138个西域国家或城邦的情况,范围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乌兹别克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或地区,详细记录了各地地理、交通、气候、物产、民族、语言、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对了解和研究古代中亚、南亚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重建印度古代历史的最重要的资料,不仅众多印度古代社会、历史的著作主要依据《大唐西域记》保留的资料写成,甚至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遗址,也是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的线索发掘和复原的。
在当今印度,玄奘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玄奘本人也久已成为中印友好的化身。
《经行记》经行记是唐代杜环所写的经历记录。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唐朝跟大食爆发袒逻斯之战,唐朝战败,杜环成为唐军俘虏的一员。
杜环在中亚、西亚及地中海等大食占据的地区停留十多年。
更可能是曾到达摩洛哥的中国人。
公元762年杜环由海路返回中国,将他的游历见闻著作成书,《经行记》记载13国:拔汗那国、康国、狮子国、拂菻国、摩邻国、大食国、大秦国、波斯国、石国、碎叶国、末禄国、苫国,留下了中国与阿拉伯交往的最早、最可靠的记录,其中有些内容保留了关于早期阿拉伯风俗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最早的汉文记录,还记载了拜占庭人的天主教信仰,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可惜,原本书籍已经遗失。
幸有他的族叔杜佑在《通典》及《西戎总序》中曾经引述部份内容。
二十年来中国大陆景教研究综述(1982—2002)(一)
二十年来中国大陆景教研究综述(1982—2002)(一)中国景教的研究肇始于明末天启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发现及对碑文的解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随着敦煌、吐鲁番、内蒙古、泉州等地景教遗物的发现,其研究渐趋深入,可以说,中国景教的研究是随着景教遗物的出土而前进的。
国内的研究至朱谦之《中国景教》出版而成一总结。
是书作于1966年,至1993年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同时又由人民出版社作为哲学史家文库的一种再版。
其关于景教的介绍,虽以中国的情况为主,但亦用不少笔墨述及其他地区;虽以引诸家之说为多,然其内容架构、课题的提出已足资后来者所用,比如其中关于景教受摩尼教、祆教、儒学、佛教、道教之影响的论述便可见一斑。
此书附录过录了景教碑的汉文、叙利亚文铭文,附录二为“中国景教研究参考书要目”。
对此书的介绍有黄心川《朱谦之与〈中国景教〉》(《世界宗教研究》1993年第1期)、黄夏年《〈中国景教〉简介》(《中国天主教》1994年第1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景教遗物的发现和考定,中国大陆的景教研究又出现了一个高潮。
这20年来的研究专着有江文汉的《中国古代基督教及开封犹太人》(知识出版社,1982年)、翁绍军校勘并注释的《汉语景教文典诠释》(三联书店,1996年)。
《中国古代基督教及开封犹太人》一书包括《景教》、《元朝的也里可温》、《中国的犹太人》这三个独立的部分。
《景教》部分介绍了西方文献中唐以前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传说,指出那只是传说不是史实,介绍了唐太宗的宗教政策,主要部分是对景教碑的研究,著录了景教碑的汉文部分并作了翻译,另外附录敦煌文献中的七篇景教文献,稍作注解。
《元朝的也里可温》有“景教在元朝的再现”一部分,介绍了长老约翰王(PresterJohn)的传说和元朝的著名景教人物雅八拉哈(Yabalaha,原名Markos)、巴扫马(BarSawma)、马薛里吉思(MarSargis)的事迹,附录《镇江大兴国寺记》。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大秦寺僧景净述大秦景教碑为最先来华传教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传教士所立。
聂斯脱利派主张基督二性二位说,于431年以弗所公会上被为异端。
为逃避迫害,该派逐步向东发展,在波斯建立据点,唐太宗贞观9年(635)传入中国,称景教。
景教因得唐政府支持而一度在中国广为流传,建有若干寺院。
景教碑建立于唐德宗建中2年(781),碑文简述了基督教信即后,着重记叙景教在中国唐代的流传情况,最后以一篇颂词结水。
碑文的撰写八景净系波斯传教士他的中文功底深厚、学识渊博,大量引用了儒道、佛教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以阐述基督教教义。
碑文标点及注释为编者参考江文汉《中国古代基督教及开封犹太人》①后所加。
粤若②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③,④然虚,后后而妙有。
玄枢⑤而造化,象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⑥无元真主阿罗诃⑦欤!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⑧而生二气⑨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①;别赐良和,令镇化海。
浑然之性,虚而不盈;素荡之心,本无希嗜。
泪乎娑殚②施妄,钾饰纯精③。
间平大于此是之中,隙冥同于彼非之内,是以三百六十五种,肩随结辙竞织法罗:或指物以托宗,或空有以论二,或祷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矫人。
智虑营营,思情④,茫然无得,煎迫转烧;积昧亡途,久迷休复。
于是我三一分身⑤,景尊弥施诃,戢⑦隐真威,同人出代⑧。
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⑨。
景宿告祥,波斯睹耀⑩以来贡。
圆甘四圣(11)有说之旧法,理家国于大酞(12)。
设三一净风(13)无言之新教,陶良用于正信。
制八镜(14)之度,炼尘成真。
启三常(15)之门,开生灭死。
悬景日以破暗府,魔妄于是乎悉摧。
悼(16)慈航以登明宫,含灵于是乎既济。
能事斯毕,亭午升真(17)。
经留七部(18)张元化以发灵关,法浴水风,涤浮华而洁虚白。
印持十字,融四(19)以合无(20)。
击木震仁惠之音,东礼趣生荣之路。
存须所以有外行,削顶所以无内情。
不畜臧获①,均贵贱于人。
不聚货财,示罄遗于我。
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例题
一、选择题(80题,每题一分,共80分,请将选项写在答题卡上)(一)法律法规1.2013年10月23日至25日,“《文物保护法》修订及文物利用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陈培军,以及山东省文物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15人出席了会议。
请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哪一年修订的?A.1982B.1991C.2002D.20072.根据《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文物保护基本原则的核心任务是()A保护为主 B以人为本 C提高质量 D.合理利用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A普通文物 B非珍贵文物 C一般文物 D.一级文物4.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自()年7月1日起施行A2002 B2003 C.2007 D20095.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这一条例由()负责解释。
A国务院 B最高法院 C.全国人大 D.国家文物局6.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提交考古发掘报告后,应在__内将出土文物移交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其他国家文物收藏单位收藏。
A、3个月B、6个月C、10个月D、12个月7.文物行政部门在审核拟拍卖的文物时,对拍卖的文物享有何种权利__。
A、在委托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可确知文物来源B、参与竞拍后免交佣金C、指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优先购买其中的珍贵文物D、可以暂借展览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说明,应当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__等内容。
A、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B、级别、名称、年代、公布日期C、级别、名称、价值、公布日期D、级别、年代、名称、公布机关9.文物商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的,由__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文物。
《景教碑》往事
《景教碑》往事丁亥腊月,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神州大地经历了几十年未遇的持续严寒。
习惯了每周六到古玩市场淘宝练眼的我,清晨醒来,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心想快过年了,天气又这么冷,古玩城恐怕也没什么人,今天就算了吧。
但在床上辗转反侧,还是禁不住心猿意马,干脆起来,打车直奔古玩城。
进了古玩城,方知铁杆儿收藏爱好者真是不少,正应了那句老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夹在熙熙攘攘的觅宝者中间,我开始走走停停,不时地弯下腰,看看瓦当,摸摸铜镜。
眼见逛了一圈儿,还未看到什么可意之物。
突然,一个地摊上的两张发黄的拓片吸引了我,已经在西安碑林从事碑刻研究十余年的我一眼就看出这是两个《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左侧,而且此碑左侧早就靠于墙边无法槌拓了。
醒目的“后一千七十九年咸丰己未,武林韩泰华来观。
幸字画完整,重造碑亭覆焉。
惜故友吴子苾方伯不及同游也,为怅然久之”清人题记,使上部弯弯曲曲如同今天藏文的古叙利亚文隐而不显。
清咸丰九年(1859年),在陕做官的杭州人韩泰华访碑至此,造碑亭以为保护,并于碑石左侧刻题。
约在1907年《景教碑》移往西安碑林之时,左侧韩泰华题记首行末字“华”下半损。
此次愚得左侧拓本,“华”字未损,信为清同治前后拓本。
我压住怦怦乱跳的心蹲下,先漫不经心地翻翻摊主一起摆出的几本破书,又拿起几本旧字帖,自言自语地说:“喔,不全。
”最后问:“这两张拓片咋买?”摊主答曰:“1000元。
”“两张一样的清朝碑子也要1000?这是个啥碑?”我面露难色。
“不知道,反正是个老东西,现在老东西不好找啊!”我看砍价未果,便激流勇退,实际上是心中偷着乐,大有古人所谓“咏而归”的惬意。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建中二年(781年),高280厘米。
碑文记载了基督教在唐代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及其以后100多年流传中土的情况。
图为该碑近拓全图。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可非寻常唐碑可比,它刻于唐建中二年(781年),螭首龟趺,高280厘米,宽99厘米。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了西域大宛、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条支、大夏等国的相对位置及其生产生活方式,按生产生活方式,分成“行国”、“土著”两种。
3分。
同时记载了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经过。
2分。
2. 赛里斯:古代欧洲对产丝的东方古国中国的称呼。
3分。
赛里斯是丝织物的发音。
2分。
3. 万叶假名:日本在创造自己的假名文字之前曾借用汉字。
万叶假名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形态。
2分。
约在7-8世纪时期,日本人借用汉字的发音记录日本语的音节,写成古代和歌集《万叶集》。
1分。
这种舍弃汉字的意义,只借用汉字的发音来记录日本民族语言的借用文字,称为万叶假名。
2分。
4.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出的茶道精神:(2分),和为和合,敬为对人的情感,清为自我操守,寂为内心修炼的前提。
(2分)反映了儒道禅思想对茶道的渗透。
(1分)5. 也里可温教: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1分)对于基督教分支景教(2分)和天主教(2分)的称呼。
6. 一赐乐业教:中国古代对于以色列民族(2分)移民来中国的犹太教的称呼。
3分。
7. 钦天监正:明代朝廷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叫钦天监,2分。
钦天监的首席主持官叫钦天监正。
2分。
清前中期由外国传教士担任。
1分。
8. 佛郎机:明末中国史书中对欧洲沿着新航路而来的葡萄牙国家及其所产大炮的称呼。
2分。
见于《明史•佛郎机传》。
1分。
这一称呼源于中亚西亚的阿拉伯人称欧洲人为佛郎机。
2分。
羊毛树传说:公元1-2世纪,古代希腊、罗马风行中国的丝绸。
但他们对丝绸的生产工艺不甚了解1。
在一些博物学家的著作中,记载说:丝织物是从赛里斯的森林中的羊毛树上产生的绒毛,纺线织成的2。
后来又说:有一种赛儿的小动物,生长期5年,死后肚子里的丝是丝绸的原料。
反映了遥远的古代欧洲对中国异文化的想象。
2邪马台:邪马台国是《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记载的倭女王国国名2。
景教流行碑原文及译文
景教流行碑原文及译文
景教流行碑原文:
大秦景教流行中华碑,自汉武帝时通中国,至唐玄宗时盛行,画像圣像、音乐经典、经传圣书,莫不相得,道一而已。
其旨一曰:同生共剖,仁慈之始;二曰:勿杀勿盗,信义之基;三曰:诚实不妄,言行之本;四曰:戒欲戒嗔,正心修身;五曰:善恶有报,因果之理。
凡此五条,惟景教能深刻引导。
是以百姓称誉,代代传颂。
景教流行碑译文:
这块碑文是关于景教在中国的传播的,从西汉武帝时期就开始传入中国,到唐玄宗时期达到鼎盛。
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景教所包含的圣像、音乐经典和经传圣书等方面都相互契合,彰显出同一的道路。
景教的教义主旨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一是“同生共剖,仁慈之始”;二是“勿杀勿盗,信义之基”;三是“诚实不妄,言行之本”;四是“戒欲戒嗔,正心修身”;五是“善恶有报,因果之理”。
这五个方面的教义,只有景教能够深入浅出地引导人们。
因此,百姓从代到代都称赞并传颂着景教的教义。
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碑文
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碑文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是一座石碑,上面刻有大秦景教在中国流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这座碑文是对大秦景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进行的记录和纪念,也是对大秦景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肯定和表彰。
碑文首先介绍了大秦景教的起源和发展。
大秦景教起源于大秦帝国,是一种融合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宗教。
它的传播始于公元7世纪,当时大秦帝国与中国交往频繁,大秦景教随着外交使节和商人的到来逐渐传入中国。
碑文中描述了大秦景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以及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碑文接着介绍了大秦景教在中国的影响和贡献。
大秦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带来了新的宗教信仰,也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交流。
大秦景教的宗教仪式、教义和艺术形式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碑文中列举了大秦景教在中国的影响方面,包括艺术、建筑、文学、哲学等方面。
碑文还记录了大秦景教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
大秦景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并没有停留在传入阶段,而是逐渐融入了中国社会和文化。
碑文中描述了大秦景教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大秦景教在中国的信徒和教派的情况。
同时,碑文也记录了大秦景教与中国其他宗教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大秦景教在中国宗教多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碑文表达了对大秦景教在中国流行的肯定和赞美。
大秦景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碑文中表达了对大秦景教的崇敬和感恩之情,以及对大秦景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可和赞美。
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碑文,记录了大秦景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的历史,也是对大秦景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纪念和表彰。
这座碑文见证了大秦景教与中国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大秦景教在中国宗教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存在和传承,将继续激励人们对大秦景教的研究和探索,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历史][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沧桑史(附专题片)
[历史][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沧桑史(附专题片)《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以下简称“《景教碑》”)现珍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系出土于明代的唐代碑石。
《景教碑》较为详尽地记述了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在中国的称谓)的基本教义及在唐代中国近150年的传播历史,系迄今为止能够看到的最早的中国基督教文献,因而在中国基督教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研究中国古代基督教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
由于此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所以自出土以来就一直蜚声中外,备受瞩目,一些西方学者将之与“罗赛塔石碑”(Rosetta Stone,一译罗塞达石碑)、“摩押碑”(Moabite Stone)和“授时石刻”(Aztec Calendar Stone)并称为“世界四大名碑”。
然而,如此重要的碑石,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很长的一段时间,未能尽情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从建立到掩埋地下,从出土到移入碑林,《景教碑》经历了1100多年的风雨历程:建立64年左右便被掩埋地下,失踪近800年;出土后,又被闲置郊野,在风雨中暴露了200余年,直到1907年移入西安碑林,方才有了较好的归宿。
为了对《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沧桑史作一常识性的介绍,笔者写成此篇拙文,与同好分享,向专家求教。
一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传教士阿罗本(Olopen)经过长途跋涉,从波斯来到唐都长安(今西安),唐太宗谴宰相房玄龄率仪仗队在西郊迎见,将之请到皇宫,向其讨教教义,并准其在皇室书房翻译《圣经》。
三年后,太宗皇帝准许阿罗本在长安公开传教。
由此,基督教传入了中国。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一时出现“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盛况。
树立于金胜寺的《景教碑》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长安西郊建成一座大秦寺(唐代对礼拜堂的称呼),当年2月4日,由波斯传教士伊斯(Yazdhozid)出资,在该寺院中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景教碑》碑身上窄小宽,上薄下厚,碑身高197厘米,连龟座共高279厘米,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厚约28厘米,重约2吨。
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世界四大名碑)
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世界四大名碑).
此碑是中外驰名的楷书碑石,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书法秀丽,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景教历史及其在中国唐代传播的情况以及中国古代与叙利亚、伊朗等的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重要实物资料。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文化意义
碑上有文字:“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使西效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
” 这几句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波斯教,唐太宗降旨准许了他们的请求,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反映当时唐朝在文化上包容万象的气度和自信。
此外碑上还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
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中国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之“花”,结的是基督教之“果”。
碑文虽系波斯传教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译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译文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块石碑,于781年(唐德宗元和十五年)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山南街道马车驿村发现,碑文共有1,238个汉字,详细描绘了公元7世纪基督教在唐朝中国传播的历史。
以下为该碑的翻译:大秦国教,离婁教也。
传入中华,遇隋开皇。
而唐文成元年,迎西域僧伽蓝及其徒十一人,以教书经法而甚有建树。
其后凡有天竺、龙龕和奄蔡诸国及其他国家来朝,无不携经而至。
时为开元以来。
大历、大和年间,佛典传进之始出中国地。
唐皇上构建东都、咸阳、鞏州、成都、涿州、同州各一景教刹;宋皇帝在新亭及嵩山各建一之殿。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衆僧于嵩山、武夷山一带,取经翻译极多,石室、隐窟就颇多。
盖向来未有,理无先例。
自景龙发迹以来,流传之势,洪波之涛,广被各域所载。
六朝时罗马崩溃,十二国雄才尽,幷州未虞,河右未宁。
中原,并未免亦步步危殆,自华北、南至四川,寇难不息,田畴荒芜。
然则至今而看之,景教流传之象,於当年北寇刁难、南贼侵扰、党项劫掠之时,卓尔不群。
岂偶然哉!异域之发乎中夏,新教之来自西方,流传之盛,於旧教之衰,消息之疎,可谓冠绝古今,无与伦比。
天佑中,礼宗興,夫以明典章,历礼制,美辞令恭行於天下而俗所遵汲,基厚体丰,可谓文化之誉冠一时。
当是天下谐曲,彻科举建设,大全民教育,宏壮瑰丽,诚为可喜之事,而兵燹频仍,不急其先建祐仁之功,以求诗文之盛,礼乐之备,岂徒劳哉!今之教育,途径繁多,而其功力,岂可小觑!明朝之官制,基於真儒崇道而实行,以至大明开国,实行三代社稷统一之大志,堂堂乾清门、上清宫、太和殿、紫禁城,以及诸儒所取儒极而乾、当九五而与天下沦仆之兵相抗衡,证其孔宗大儒,尧舜盛德,达於咸丰之治。
选拔贤能,究明理,自洪武中华太祖剖青天之始,ķ京城祀典、皇都周规。
今天,景教流传至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乃国立教育事业之本,含泪吐功,稟行道,而功业宏伟;孔教之底蕴弘厚,胜过医、星或文艺,对於我民族的发展,抱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方伯”吴式芬与闻名海内外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方伯”吴式芬与闻名海内外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方伯”吴式芬与《景教碑》在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着一通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石碑,这座石碑可非寻常唐碑可比,而是闻名海内外的世界四大名碑之一。
此碑碑身高197厘米,上宽92.5厘米,下宽102厘米;下有龟座,全高279厘米;正面刻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碑左右两侧,刻有70名景教僧侣的叙利亚文署名,左侧41人,右侧29人,其中8人无汉名,其余均刻对应之汉文名号。
碑文记载,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由叙利亚教士阿罗本从波斯传入长安,当时心胸宽广的唐太宗李世民命宰相房玄龄到长安城西郊列队欢迎阿罗本,降旨准许传教,以及基督教传入中国后100多年流传中土的情况。
“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一支聂斯脱利教派的中文名字。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近拓全图。
《景教碑》自明天启三年(1623,也有明天启五年一说)出土以来,海内外学界对此碑的关注和研究,历久不衰,西方的教会界、学术界,无不把它作为研究基督教传教史、教会史的珍贵史料,而在近代以来,西方汉学家眼里,它则是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碰撞的见证,国内金石学家眼里,它则是一块精美的历史石刻,国内学界眼里,它则是一件最具世界影响、堪称国宝的藏品。
围绕此碑不足两千字的碑文,究竟产生过多少研究文字,恐怕已难以有确切的统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西安碑林数千藏石中,甚至在中国现存数以万计的古代碑刻中,《景教碑》是国际知名度最高、被中外学者研究得最多的一块碑。
由一块古碑,衍生出了一门历久不衰的国际性学问,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例。
而在如此珍贵的石碑左侧,后人又刻上了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的大名,全文为:“后一千七十九年咸丰己未,武林韩泰华来观。
幸字画完整,重造碑亭覆焉。
惜故友吴子苾方伯不及同游也,为怅然久之。
”《景教碑》明天启五年(1625)初春出土于西安城西崇仁寺(金胜寺)或其附近,其地即当年唐长安大秦寺旧址,旋就近安置在崇仁寺内(西安城墙西门外四五里处)。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發現
„明朝天啟五年(1625),一些工人在長安 東郊三十哩崇仁寺附近挖地建屋,遇到一 座建築物的殘跡。 „在清理時,赫然發現一塊石碑,滿佈中文 及外國文字,高九呎,寬三呎,厚一呎, 重約兩噸。 „這就是轟動世界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了。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發現
„經過研究結果,大秦指羅馬,景教指基督 教之聶斯多流派。 „景教碑發現後,中西學者紛紛研究,過去 三百年間歐美論此碑的名著不下八九十種, 學術論文更不計其數。 „東方學者窮畢生精力研究而有著作公諸世 界者有日本佐伯好郎,中國學者有李之藻、 徐光啟、顧炎武、錢謙益等人。 „近代又有向達、洪業、馮承鈞等人。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並序原文
„建宗統極,聿修明德。武肅四溟,文清萬 域。 „燭臨人隱,鏡觀物色;六合昭蘇,百蠻取 則。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並序原文
„道惟廣兮應惟密,強名言兮演三一。 „主能作兮,臣能述,建豐碑兮頌元吉。 „大唐建中二年,歲在作噩,太簇月七日。 „大耀森文日,建立時法主僧寧恕知東方之 景眾也。 „朝議郎前行台州司士參軍呂秀巖書。
唐代之景教
„基督信仰之傳入中國,當以唐朝時景教最 有根據, „雖然,有些傳說是在漢永平十三年 (70A.D.)間,猶太首都耶路撒冷,被羅馬 將軍提多攻陷時,有些逃難的信徒,及猶 太教教徒經由中亞細亞進入中國, „但未得可靠的史料證實以前,只能以傳疑 置之。
唐代之景教
„自明朝天啟五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被發掘, „及繼後在敦煌石窟中的一個石室裡發現一 些景教遺經以後,景教傳入中國之史實, 才重新為世人所注目。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意譯
„看哪: „那永恆的存在是不改變的,真正肅靜的, 在萬有之先而無原始,奧妙超凡,在萬 有之後而無終極。 „祂掌握著一切奇妙的權能,創造萬有;祂 創造始祖,賜與他尊嚴; „這豈不是我們所信奉的“三位一體”無始 無終的上帝麼?
浅谈唐廷的迎宾礼仪论文
浅谈唐廷的迎宾礼仪论文唐有天下,国力强盛,四夷宾服,外邦慕化,宾客往来不绝于途。
据当时政书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曾向唐朝朝贡,即与唐朝有过外交使节来往的“四蕃之国”近四百个,其中“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三百余国,至开元年间尚存者还有七十余国。
唐典规定,外国使节至唐,先由边境州县核查使团人数、物品等,使团随员多留在入境地等候,边境州县为使臣及副使二人颁发牒文,乘驿传到京师。
接待使节的工作由鸿胪寺典客署负责。
唐朝将有贡使关系的国家分成五个等级,不同等级国家的使节有不同的待遇。
使节初至,先由典客署“辩其等位,以宾待之。
” “凡朝贡、宴享、送迎预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职事。
凡酋渠首领朝见者,则馆而以礼供之。
”确定不同的接待礼节。
如对使节的食物供应有不同的名目,还供应程粮。
武周证圣元年(公元695 年)颁发的诏书称:“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尸利佛誓、真腊、柯陵等国使,给五个月粮,林邑国使给三个月粮。
”除了饮食之外,还对外国使节日常起居所用什物、患病、死亡等都有具体的规定。
唐廷迎宾程序为了彰显大唐重视礼仪,唐朝依据三代的朝聘制度,对迎宾礼仪进行了修改,凸显大唐皇家威风的主旨依然保留,但加重了宾主和睦的成分。
外国使节(包括君主)至唐,最重要的仪式就是接受皇帝召见。
与食料供应一样,接待礼节也视国家的大小或强弱而规定了不同的等级,并对各个环节给予非常明确而繁缛的规定,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一、迎劳外邦君主或使者来朝,皇帝先派使者迎劳。
所谓迎劳,即是迎接慰问的意思。
其过程为:前一日,要在候馆门之外道右南向设立守宫,即是举行迎劳仪式的地方。
到了迎劳之日,外邦君主或使者要服其本国穿着,在典礼官的引领下立于东堂阶下,而主持该仪式的迎劳使(视外国等级指派)身着朝服立于门西。
这时典礼官到迎劳使面前请示道:“取请事。
”迎劳使答道:“奉制劳某主。
”典礼官入守宫知会外使,外使迎于馆门外之东,西面而拜,迎劳使还礼,二人共入馆内。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等级)(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等级)一、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1.悠悠史事历史的发展由众多史事构成,把握关键史事才能对历史有整体性的认识。
A.朝鲜战争B.“南方谈话”C.香港回归D.中共八大E.重返联合国F.十一届三中全会G.加入世贸组织请将以上史事对应填入表格中(填写序号)以上史事发生在北京的是______ 。
(填写序号)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是______ 。
(填写文字)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80.0分)2.昭昭有唐唐代贺知章曾在其《郊庙歌辞•禅社首乐章•太和》中赞颂当时的唐朝为“昭昭有唐,天俾万国”意为“盛哉大唐,君临天下,万邦来朝”,其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材料一: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唐]李白《哭晁卿衡》注:晁卿原名阿倍仲麻吕,717年来华学习,并担任官职。
770年病逝,埋骨唐土。
与李白私交甚好。
材料二: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材料三:拂菻国在苫国(今叙利亚)西。
隔山数千里,亦曰大秦。
--[唐]杜环《经行记》材料四:如图为现藏于碑林博物馆的唐代碑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头拓片,该碑由唐代景教徒伊斯建立。
碑头上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字样,并刻有“十字莲花”纹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帝都是当时的哪座城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晁衡是什么身份?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这一身份的人为日本的哪场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材料中所说的“大秦或拂菻”是哪个国家?景教是哪一个世界性宗教?请分别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结合上述材料,试分析在文明交流中唐朝为何可以做到贺知章所说的“昭昭有唐,天俾万国”?3.茫茫大洋15-16新航路的开辟逐浙使分散的世界走向整体,人类社会随之进入大变革时代。
根据所学,写出参与开辟下图中航海路线的航海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大秦寺僧景净述粤若常然真寂。
先先而无元。
窅然灵虚。
后后而妙有。
总玄抠而造化。
妙众圣以元尊者。
其唯 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判。
十字以定四方。
鼓元风而生二气。
暗空易而天地开。
日月运而昼夜作。
匠成万物然立初人。
别赐良和令镇化海。
浑元之性虚而不盈。
素荡之心本无希嗜。
洎乎娑殚施妄。
钿饰纯精。
间平大于此是之中。
隙冥同于彼非之内。
是以三百六十五种。
肩随结辙。
竞织法罗。
或指物以托宗。
或空有以沦二。
或祷祀以邀福。
或伐善以矫人。
智虑营营。
恩情役役。
茫然无得。
煎迫转烧。
积昧亡途久迷休复。
于是 我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
戢隐真威。
同人出代。
神天宣庆。
室女诞圣。
于大秦景宿告祥。
波斯睹耀以来贡。
圆二十四圣有说之旧法。
理家国于大猷。
设 三一净风无言之新教。
陶良用于正信。
制八境之度。
炼尘成真。
启三常之门。
开生灭死。
悬景日以破暗府。
魔妄于是乎悉摧。
桌慈航以登明宫。
含灵于是乎既济。
能事斯毕。
亭午升真。
经留二十七部。
张元化以发灵关。
法浴水风。
涤浮华而洁虚白。
印持十字。
融四照以合无拘。
击木震仁惠之音。
东礼趣生荣之路。
存须所以有外行。
削顶所以无内情。
不畜臧获。
均贵贱于人。
不聚货财示罄遗于我。
斋以伏识而成。
戒以静慎为固。
七时礼赞。
大庇存亡。
七日一荐。
洗心反素。
真常之道。
妙而难名。
功用昭彰。
强称景教。
惟道非圣不弘。
圣非道不大。
道圣符契。
天下文明 太宗文皇帝。
光华启运。
明圣临人。
大秦国有上德。
曰阿罗本。
占青云而载真经。
望风律以驰艰险。
贞观九祀至于长安 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
翻经书殿。
问道禁闱。
深知正真。
特令传授。
贞观十有二年秋七月。
诏曰道无常名。
圣无常体。
随方设教。
密济群生。
大秦国大德阿罗本。
远将经像来献上京。
详其教旨。
玄妙无为。
观其元宗。
生成立要。
词无繁说。
理有忘筌。
济物利人。
宜行天下。
所司即于京义宁坊造大秦寺。
一所度僧二十一人。
宗周德[〦/(口*口)/亡]。
青驾西升。
巨唐道光。
景风东扇。
旋令有司将 帝写真转摸寺壁。
天姿泛彩。
英朗景门。
圣迹腾祥。
永辉法界。
案西域图记及汉魏史策。
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
北极众宝之山。
西望仙境花林。
东接长风弱水。
其土出火綄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璧。
俗无寇盗。
人有乐康。
法非景不行。
主非德不立。
土宇广阔。
文物昌明。
高宗大帝。
克恭缵祖。
润色真宗。
而于诸州各置景寺。
仍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
法流十道。
国富元休。
寺满百城。
家殷景福。
圣历年。
释子用壮。
腾口于东周。
先天末。
下士大笑。
讪谤于西镐。
有若僧首罗含.大德及烈.并金方贵绪.物外高僧。
共振玄网。
俱维绝纽 玄宗至道皇帝。
令宁国等五王亲临福宇建立坛场。
法栋暂桡而更崇。
道石时倾而复正。
天宝初。
令大将军高力士送 五圣写真寺内安置。
赐绢百匹。
奉庆睿图。
龙髯虽远。
弓剑可攀。
日角舒光。
天颜咫尺。
三载大秦国有僧佶和。
瞻星向化。
望日朝尊。
诏僧罗含僧普论等一七人。
与大德佶和。
于兴庆宫修功德。
于是天题寺榜。
额戴龙书。
宝装璀翠。
灼烁丹霞。
睿扎宏空。
腾凌激曰。
宠赉比南山峻极。
沛泽与东海齐深。
道无不可。
所可可名。
圣无不作。
所作可述 肃宗文明皇帝。
于灵武等五郡。
重立景寺。
元善资而福祚开。
大庆临而皇业建 代宗文武皇帝。
恢张圣运。
从事无为。
每于降诞之辰。
锡天香以告成功。
颁御馔以光景众。
且干以美利故能广生。
圣以体元故能亭毒 我建中圣神文武皇帝。
披八政以黜陟幽明。
阐九畴以惟新景命。
化通玄理。
祝无愧心。
至于方大而虚。
专静而恕。
广慈救众苦。
善贷被群生者。
我修行之大猷。
汲引之阶渐也。
若使风雨时。
天下静。
人能理。
物能清。
存能昌。
殁能乐。
念生响应。
情发目诚者。
我景力能事之功用也。
大施主金紫光禄大夫。
同朔方节度副使。
试殿中监。
赐紫袈裟僧伊斯。
和而好惠。
闻道勤行。
远自王舍之城。
聿来中夏。
术高三代。
艺博十全。
始效节于丹庭。
乃策名于王帐。
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公子仪。
初总戎于朔方也 肃宗俾之从迈。
虽见亲于卧内。
不自异于行间。
为公爪牙。
作军耳目。
能散禄赐。
不积于家。
献临恩之颇黎。
布辞憩之金罽。
或仍其旧寺。
或重广法堂。
崇饰廊宇。
如翚斯飞。
更效景门。
依仁施利。
每岁集四寺僧徒。
虔事精供。
备诸五旬。
喂者来而饭之。
寒者来而衣之。
病者疗而起之。
死者葬而安之。
清节达娑。
未闻斯美。
白衣景士。
今见其人。
愿刻洪碑。
以扬休烈。
词曰 真主无元。
湛寂常然。
权舆匠化。
起地立天。
分身出代。
救度无边。
日升暗灭。
咸证真玄 赫赫文皇。
道冠前王。
乘时拨乱。
干廓坤张。
明明景教。
言归我唐。
翻经建寺。
存殁舟航。
百福偕作。
万邦之康 高宗纂祖。
更筑精宇。
和宫敞朗。
遍满中土。
真道宣明。
式封法主。
人有乐康。
物无灾苦 玄宗启圣。
克修真正。
御榜扬辉。
天书蔚映。
皇图璀璨。
率土高敬。
庶绩咸熙。
人赖其庆 肃宗来复。
天威引驾。
圣日舒晶。
祥风扫夜。
祚归皇室。
祅氛永谢。
止沸定尘。
造我区夏 代宗孝义。
德合天地。
开贷生成。
物资美利。
香以报功。
仁以作施。
旸谷来威。
月窟毕萃 建中统极。
聿修明德。
武肃四溟。
文清万域。
烛临人隐。
镜观物色。
六合昭苏。
百蛮取则。
道惟广兮。
应惟密强。
名言兮演三一 主能作兮臣能述。
建丰碑兮颂元吉大唐建中二年岁在作噩太蔟月七日大耀森文曰建立 时法主僧宁恕知东方之景众也朝议郎前行台州司士参军吕秀岩书助捡挍试太常卿赐紫袈裟寺主僧业利捡挍建立碑僧行通僧灵宝 僧内澄 僧光正僧和明 僧立本 僧法源僧审慎 僧宝灵 僧玄览僧景通 老宿耶俱摩 僧明一僧保国 僧志坚 僧义济僧玄德 僧利用 僧元□僧奉真 僧至德 僧和光僧景福 僧太和 僧崇德僧德建 僧去甚 僧广德僧福寿 僧□□ 僧宝达僧□明 僧和吉 僧□□僧遥□ 僧日进 □□轮僧[這-言+(衣-〦)]和 僧崇敬 僧惠通僧□□ □居信 僧文贞僧文明 僧昭德 僧曜原僧仁□ 僧玄真 僧明泰僧利□ 僧敬德 僧元□僧干□ 僧守一 僧光□僧闻顺 僧普济 僧凝□僧冲和 僧英德 僧灵德僧灵寿 僧还淳 □敬真以下内容摘抄于网络现代中文译文奇妙真道,亘古不变,真实无声,在万有之先,无始无终,眼所不能见,自在永在。
创造宇宙万物,至高至圣,三位一体,奇妙永恒的独一真神。
判十字以定四极,赐圣灵以生二气;开天劈地,地不再空虚混钝;日月运行,昼夜肇始;万物匠成,始造人类先祖;赐予上帝本来良善和熙之形象,令人管理天地万物;性情宽厚谦卑,单纯朴素。
撒旦魔鬼的诱惑,败坏了原初完美纯洁的本性;恶性渐长,善性渐微,自结365种罗网,纷然沓至;误以偶像为源头,或将原初旨意化为乌有,或藉祈祷祭拜以求福祉,或假冒为善自傲于人。
营营役役,思虑愁烦,茫然无得,徒劳无功;久久迷途在愚昧之中,找寻不到原初路径。
因此,三一真神派遣光明荣耀的圣子救主弥撒亚,降卑为人,来到人间。
神差遣天使报佳音,宣告童女玛丽亚怀孕生子于大秦(叙利亚)。
明星告祥,波斯博士见星象带着礼物来朝拜圣子。
二十四位圣者所著齐家治国之伟大古老的律法(旧约)因此而成全。
祂建立三一真神之新教,圣灵默默指引;因信而称义;祂设定八方境界,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祂开启真理之门,引人出死入生。
祂将日光照耀黑夜,摧毁魔鬼的罪恶;乘坐慈悲之舟登临明亮殿宇;受圣灵恩膏,日清月朗,回归真我。
留下二十四卷圣书(新约),阐明原初之智慧,开启灵魂之眼睛。
行施洗之礼,洗涤浮华,洁净罪恶。
以十字架为印记,万民归一。
鼓瑟敬拜,恩惠之音远扬;朝东而行,奔走生命荣美之路。
信徒留须以表明外在作为,理发以象征内在平静,不蓄奴卑,不分贵贱,不聚货财,有福同享,禁食警醒,洁身自好,一天七次礼赞,七日一次祭奠,洗涤心灵,回归圣洁。
永恒真理之道,奇妙而难以命名。
其功用昭彰,勉强称之为景教。
道不圣不能彰显,圣无道不能弘扬。
圣道契合,天下文明。
唐代开国皇帝太宗年间,贤明的圣人大秦国主教阿罗本,从叙利亚来到中土。
驾青云,载真经,乘风破浪,不畏艰险,于公元635年(贞观9年),抵达长安。
太宗皇帝派遣宰相房公玄龄,带宫内臣仆到西郊欢迎,迎入朝廷。
邀请至皇帝藏书室,翻译经典,皇帝在禁宫内亲自问道。
深感此道之正义和真实,皇帝下令传授与民。
贞观十二年七月,皇帝诏令约:“圣道没有恒定不变的名字,圣人没有始终如一的身体。
教化随地域而设,为使众生得益裨。
德高望重的叙利亚主教阿罗本,携带经文和圣像,远道而来,靖献于京城。
详其教旨,玄妙自然,观其元宗,源于真理。
言辞清晰,道理隽永。
济物利人,宜行天下。
”于是,命令在京城义宁坊建造大秦寺(教堂)一所,由二十一位僧人管理。
周朝衰败,老子去了西方,唐朝兴起,基督的教导来到了东方。
太宗命画皇帝肖像一幅,悬挂于寺庙之壁,天姿泛彩,满室生辉。
圣光带着祥和的气象,永远的光芒照亮了殿宇。
根据西域图记和汉魏史策,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令,东接长风若水。
出产火棉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夜不闭户,人民康乐。
律法非光明不能通行,君主非贤明不能坚立。
疆土广阔,文风昌明。
高宗皇帝继位,仰慕真道。
于诸君建立景教寺,立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
大道畅通行于民间,国安民富。
景教寺遍布各城,家庭殷实而幸福。
圣历年(公元699年),佛教得势,佛教言语在东边盛行。
先天末(公元713年),卑鄙之徒在西边讥笑诽谤。
景教主持罗含,主教及烈,以及各城尊敬的高僧(教士)舍弃俗世的追求,同心合一,极力维护天道。
玄宗皇帝名令宁国等五位郡主,亲临吉祥的景教寺庙,建立敬拜之所。
他重修了倾倒的法梁,重竖了废弃的道石。
天宝初年(公元742年),玄宗至道皇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皇画像,安置于寺内。
并赐绢百匹,以示庆祝。
龙须虽远,弓剑可攀,日角舒光,天颜咫尺。
公元744年,大秦国僧侣洁和,望着这颗感化人心的星星(中国),监察如同日头发光的皇帝,来朝廷拜访。
皇帝差罗含、普论等一行七人,在兴庆宫,与洁和主教做礼拜。
于是,皇帝在教堂题字立碑。
其光彩如翡翠霞光,其智慧如宏空光芒。
美丽的馈赠高过南山,丰富的恩泽深于东海。
大道包容万象,可行的均可命名。
圣人无所不能,所作的便可述说。
肃宗文明皇帝在灵武等无郡重建景教寺,美善的福分临到国土,帝业建立,普天庆贺。
代宗文武皇帝大力推广遵行圣道,崇尚自然无为。
圣诞之日,赐天香以宣告成功,发粮食以荣耀圣道。
圣人活出圣道之美善,故圣道得以广传。
我们圣人般的文武皇帝设立了朝廷八个分部,以分幽暗与贤明。
他分辟了九个类别,更新教义。
阐明玄理,无愧于心。
圣道宽广,专静而恕,救赎苦难,赐福大众。
圣道扎根,渐渐推广。
若能使风调雨顺,天下宁静,人顺道理,物体洁净,生活安宁,死者安乐,沟通融洽,情发自诚,此乃景教之功用啊。
大恩人伊斯僧,北方节度副使(Associated Secondary Military Commissioner for the Northern Region)、试殿中监(Examination-Palace Overseer),身着御赐金紫袈裟,性情温和,虔诚躬行。
他从王含之城(Rajagriha)来到中国,睿智博学,多才多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