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演出市场
浅析我国演艺产业中演出市场的现状
![浅析我国演艺产业中演出市场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9f077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2.png)
浅析我国演艺产业中演出市场的现状【摘要】我国演艺产业在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演出市场需求与供给情况呈现出多元化和竞争激烈的态势。
演艺产业的需求推动着演出市场的发展,市场创新与发展也是推动力之一。
我国演出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需要加强创新与发展,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演出市场将继续繁荣发展,对演艺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对演艺产业中演出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演艺产业,演出市场,现状,多样化发展,需求,供给,竞争,推动,创新,发展,潜力,创新发展,繁荣发展。
1. 引言1.1 演艺产业的发展演艺产业是一个涵盖了演出、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是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演艺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支持力度的增加,我国演艺产业呈现出了多样化、高质量的发展态势。
在演艺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类艺术形式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推动了演艺市场的繁荣。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也为演艺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观众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到各种优秀的演出作品。
演艺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演艺作品的传播和交流,可以增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加强对演艺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演艺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演出市场现状演出市场作为我国演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演艺作品与观众的桥梁。
目前我国演出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供给丰富、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特点。
演出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种类型的演出作品,包括音乐会、话剧、舞蹈、戏曲等,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二、三线城市的演出市场也逐渐崛起,为演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于我国演出市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国演出市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e22e1f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b.png)
关于我国演出市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我国演出市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一、背景介绍演出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演出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演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思考。
二、我国演出市场的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我国演出市场规模庞大,从大型音乐会、话剧、舞蹈演出到小型演出活动,涵盖了各个领域。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演出市场总规模达到XX亿元。
2. 演出形式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演出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音乐会、话剧、舞蹈演出,还出现了流行音乐演唱会、戏曲演出、曲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演出活动。
3. 演出市场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演出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演出市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演出市场相对薄弱。
这种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了演出资源的集中和流失,也制约了演出市场的全面发展。
4. 演出市场缺乏品牌效应相比于国外的一些知名演出品牌,我国的演出市场整体缺乏品牌效应。
这主要是由于演出市场的管理和运营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演出质量参差不齐、票务管理不规范等,导致观众对演出市场的信任度不高。
5. 演出市场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国演出市场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演出市场存在乱象,如票务造假、假冒伪劣演出等,严重损害了市场秩序和观众权益。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力量和手段还不够强大,对于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不够。
三、对我国演出市场现状的思考1. 加强演出市场的资源整合为了促进演出市场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强演出资源的整合。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演出市场的扶持力度,引导演出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提高演出市场的覆盖面和普及度。
2. 提升演出市场的品牌效应提升演出市场的品牌效应是推动演出市场发展的关键。
演出主办方应加强演出质量的管理,提高演出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演出品牌。
整合资源,文化共建——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成功走入国际演艺市场的路径分析
![整合资源,文化共建——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成功走入国际演艺市场的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57e55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1.png)
2021-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化园地整合资源,文化共建———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成功走入国际演艺市场的路径分析王馨苡(中国音乐学院,北京100000)摘要:广州大剧院原创歌剧《马可·波罗》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剧目创作的根本,强调了产业化运作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
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视角出发,从成功走入国际演艺市场的路径分析和对中国表演艺术“走出去”的启示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文化现象。
关键词:《马可·波罗》;文化走出去;跨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G27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5-0253-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5.121一、“市场运作,另辟蹊径”———成功走入国际演艺市场的路径分析(一)“优势互补,聚焦联动”———专业化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1.政府层面的鼎力支持歌剧《马可·波罗》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与广州共同出品、广州大剧院制作的原创中文歌剧,自2016年立项以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它作为一部投入一千多万大体量的歌剧,其资助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是财政部专项资金为其拨款,二是广州市宣传部给予500万专项资金用于二轮巡演,三是国家艺术基金按照歌剧的最高标准为其资助398万。
政府层面的支持是这部剧积极参加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政治经济后盾,推动了我国优秀文化产品以更大更快速的步伐“走出去”。
2.剧目出品方与制作方的有机运作广州大剧院作为这部歌剧的制作方,为国内三大剧院之一,以“立足珠三角、合作港澳台、携手东南亚、面向全世界”为战略定位①,成立十年以来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高的艺术殿堂。
广州大剧院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为《马可·波罗》的歌剧制作及商业巡演奠定了良好基础,《马可·波罗》的创作和上演提升了广州的歌剧制作水平,增强了广州在歌剧创作上的号召力和话语权,成为了广州文艺的标志性事件。
国际演艺市场分析报告
![国际演艺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a0b3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b.png)
国际演艺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国际演艺市场是指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演艺活动和表演艺术的交易和交流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演艺市场也日益繁荣。
各种形式的演艺活动和表演艺术,包括音乐会、舞蹈表演、戏剧表演、艺术展览等,都成为了国际演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演艺市场的概述不仅涉及到行业的规模和数量,还包括了市场参与者的结构、交易方式、市场规则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国际演艺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国际演艺市场的进行概述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篇文章拟对国际演艺市场做出全面的概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主要参与者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和解读。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章节安排。
可以介绍文章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各章节的重点。
例如: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国际演艺市场的概述和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在正文部分,将重点分析国际演艺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主要参与者;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国际演艺市场的现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架构,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3 目的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对国际演艺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了解其当前情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的概况、主要参与者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为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通过对国际演艺市场的展望和建议,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编写,为国际演艺市场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4 总结通过对国际演艺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主要参与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国际演艺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和变革,受到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多元化的演艺形式和内容层出不穷。
中国演艺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演艺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0a1df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f.png)
中国演艺旅游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国内演艺旅游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国内急速发展的消费主义文化,人们越来越愿意把钱花在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体验上,而演艺旅游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
同时,随着国内文旅产业政策的日益完善,演艺旅游市场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旨在对中国演艺旅游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一、中国演艺旅游市场现状1. 演艺旅游市场表现强劲当前,中国演艺旅游市场表现强劲。
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演艺旅游市场规模达到了近84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内这一市场规模将会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同时,在各大景区,演艺旅游项目更是成为各景区人气最旺的项目之一。
2. 演艺旅游项目受欢迎国内演艺旅游市场涉及的演艺项目琳琅满目。
从古早的戏曲、民乐演出,到现代音乐剧、互动演艺等,精彩纷呈。
尤其是在各大演出剧场,观众热情高涨,门票售罄常见。
同时,伴随演艺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境内外旅游景点、文化设施、表演场所等也在不断增加,为演艺旅游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3. 存在的问题然而,中国演艺旅游市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演出水平不尽如人意。
一些演艺旅游项目的演出水平与国际接轨仍有差距。
(2)策划理念狭隘。
有些演艺旅游项目仍停留在单一的传统表演形式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意想法。
(3)市场规范度不足。
一些从业者缺乏良好的道德意识,违规操作,导致市场混乱,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演艺旅游市场的发展对策1. 提高演出质量提高演出质量是发展演艺旅游市场的关键。
我们需要提高演出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演出水平,并适应旅游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口味,不断推陈出新,丰富演艺形式。
2. 丰富演艺项目丰富各类演艺旅游项目,加强景区、演出场所与演艺产业的融合,推出各具特色的主题演出和表演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观赏。
同时,应加强不同类型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市场的整体水平。
2023中国演出市场报告
![2023中国演出市场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b68e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3.png)
2023中国演出市场报告引言中国演出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2023年中国演出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1. 总体市场概况1.1 市场规模2023年中国演出市场的总体规模预计将达到XX亿元,较去年增长XX%。
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演艺产业的创新发展。
1.2 市场结构中国演出市场主要分为音乐会、话剧舞台剧、音乐剧、舞蹈演出、戏曲和杂技等多个细分领域。
预计在2023年,音乐会市场占据最大份额,紧随其后的是话剧舞台剧和音乐剧市场。
1.3 消费群体中国演出市场的消费群体日益年轻化和多元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年轻人对艺术的追求,20-35岁的年轻人成为演出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
同时,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他们对高品质演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市场发展趋势2.1 移动互联网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对演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线票务平台的崛起使得购票变得更加便捷,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轻松买到心仪的演出门票。
此外,移动互联网还为演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了演出市场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2.2 跨界合作的兴起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提升演出的创意性,越来越多的演出开始跨界合作。
例如,音乐剧与电影、演出与时尚等领域进行联动合作,创造出全新的演出形式和体验,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2.3 剧场设施升级为了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剧场设施的升级改造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包括声音灯光设备的升级、座椅舒适度的提升、剧场环境的改善等,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4 区域差异的存在中国各地演出市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演出市场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大,而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中西部地区和新兴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崛起,他们的演出市场也逐渐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6122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7.png)
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中国演出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的增长,演出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从去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演出市场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中国演出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的增加,演出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层出不穷,包括音乐会、舞蹈表演、戏剧演出、相声小品等,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据统计,去年中国演出市场的总收入达到了一个新高,这也表明了演出市场的潜力和吸引力。
其次,演出市场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演出机构和团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艺术水准,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高质量的演出作品。
同时,演出市场的多样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有传统的舞台演出,还有线上直播、VR演出等新形式的演出方式,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再者,演出市场的地区分布更加均衡。
过去,演出市场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现在,随着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演出市场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生活,也为演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演出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和国际文化的引进,越来越多的国际艺术家和团体来到中国进行演出交流,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演出作品走向世界,提升了中国演出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国演出市场在过去一年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相信在未来,中国演出市场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体验。
演出市场分析
![演出市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e115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f.png)
演出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演出市场是指各种类型的演出活动所构成的市场,包括音乐会、话剧、舞蹈、戏剧、歌剧、马戏、杂技等各种形式的演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的增加,演出市场逐渐兴起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演出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趋势等方面。
二、市场规模演出市场规模是衡量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演出市场总规模达到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其中,音乐会占领了最大的市场份额,约为X%,其次是话剧和舞蹈演出,分别占领了X%和X%的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演出也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占领了X%的市场份额。
三、市场竞争演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演出内容:市场上的演出形式多样,各种类型的演出争夺观众的关注和爱慕。
优质的演出内容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演出团队需要不断提升演出质量和创意,以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2. 演出场馆:演出场馆的选择对于演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市场上有大型剧院、音乐厅、体育馆等各种不同规模的场馆可供选择,演出团队需要根据演出类型和目标观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馆,并与场馆方进行合作。
3. 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是演出团队获取观众的重要手段。
通过广告宣传、社交媒体推广、合作火伴推荐等方式,演出团队可以增加演出的暴光度,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4. 价格策略:演出票价的制定也是市场竞争的一部份。
合理的票价可以吸引更多观众购票,但过高的票价可能会使观众望而却步。
演出团队需要根据演出成本、观众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具有竞争力的票价。
四、市场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演出市场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不同类型的演出相互交叉融合,创造出更多新颖的演出形式,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2. 挪移互联网的影响:挪移互联网的普及对演出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购买演出票、了解演出信息,演出团队可以通过挪移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演出的暴光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bca9be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c.png)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3)二、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历史背景 (4)2.1 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市场 (5)2.2 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的历程 (6)三、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渠道 (7)3.1 电影节与电影展映 (9)3.2 媒体合作与跨国发行 (10)3.3 在线平台的国际化战略 (11)四、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 (12)4.1 票房收入分析 (13)4.2 观众接受度调查 (15)4.3 媒体评价与影响力评估 (16)五、成功案例分析 (17)5.1 《卧虎藏龙》的国际影响力 (19)5.2 《英雄》的海外推广策略 (20)5.3 《流浪地球》的全球票房奇迹 (21)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2)6.1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传播的障碍 (24)6.2 市场竞争与版权保护问题 (25)6.3 国际合作与本土化的平衡 (26)七、结论与展望 (27)7.1 研究总结 (28)7.2 对未来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建议 (30)一、内容描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在内容上更加多元,题材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国内社会的巨大变迁,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类型片方面,中国电影开始尝试探索不同类型的创作,如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这些影片在娱乐性的同时,也注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友情、爱情、勇气等,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在制作水平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电影的拍摄手法、特效处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使得中国电影在视觉呈现上更加震撼人心,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中国电影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与国外电影人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认可和好评,为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出海失败案例
![中国文化出海失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51a4f6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8.png)
中国文化出海失败案例中国文化出海是指将中国的文化产品、服务或理念推向国外市场,以实现文化输出和传播的目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中国文化企业在海外市场经历了失败的尝试。
以下列举了一些中国文化出海失败的案例,希望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出海策略。
1. 大型文化节目的跨国表演失败中国某大型文化节目计划在海外进行巡回演出,但由于不了解当地文化市场需求、缺乏市场调研,以及演出内容与观众口味不符等原因,导致演出票房低迷,最终以亏损告终。
2. 文化产品翻译不准确某中国电影公司将一部优秀的中国电影引进国外市场,但由于翻译不准确或局部改编,导致观众无法理解电影的文化内涵,无法产生共鸣,最终票房惨淡。
3. 忽视国际市场需求一些中国文化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盲目推广中国文化产品,导致产品无法适应当地市场,销量低迷。
4. 市场营销策略不当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团体,为了吸引国外观众,采取了过于商业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导致艺术品质下降,失去了原有的独特魅力,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失败。
5. 文化产品与目标市场不匹配中国某儿童教育机构计划将其优秀的教育产品推向海外市场,但由于没有考虑当地教育体系和文化差异,导致产品与目标市场不匹配,无法获得认可和接受。
6. 缺乏海外市场拓展经验一些中国文化企业在出海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策划,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和拓展经验,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最终失败。
7. 文化产品品质不过关某中国文化企业将自己的文化产品推向国外市场,但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产品在市场上难以竞争,最终失败。
8. 文化产品价格过高某中国传统工艺品企业将其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但由于产品定价过高,超出了海外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导致销量低迷,无法盈利。
9. 文化产品宣传不力某中国文化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宣传手段单一、效果不佳,无法吸引目标市场的关注和购买意愿,导致出海失败。
2024年国际演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国际演艺市场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c5186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0.png)
2024年国际演艺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国际演艺市场是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文化艺术表演,包括舞蹈、音乐、戏剧等形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演艺市场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逐渐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探讨国际演艺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挑战和机遇。
发展现状国际演艺市场目前呈现以下几个发展现状:1. 跨文化交流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为国际演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越来越多的国际舞蹈、音乐、戏剧团体相互交流,展示各自的文化艺术特色,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融合。
2. 演艺节目多样化国际演艺市场上的节目形式愈加多样化。
除传统的舞蹈、音乐、戏剧外,现代表演艺术如流行音乐、街舞、即兴戏剧等也成为国际演艺市场的一部分。
演艺节目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也增加了市场的吸引力。
3. 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国际演艺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建设现代化的演艺场所、剧院以及音乐厅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设备条件,提高了演艺表演的质量和观赏体验。
4. 数字化和网络化推动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进步对国际演艺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种在线音乐平台和视频分享网站,如Spotify、YouTube等,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使他们能够更广泛地触达全球观众。
同时,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技术也为演艺表演提供了新的呈现方式和交互体验。
挑战和机遇国际演艺市场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1.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于跨国演艺组织来说是一个挑战。
他们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时兼顾自身的艺术特色,以确保演出能够被观众接受和欣赏。
2.市场竞争:国际演艺市场竞争激烈,艺术团体需要与其他演艺团体竞争观众和资源。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成为艺术团体发展的关键。
3.版权保护: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版权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文化产业及演艺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文化产业及演艺市场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1c3e0893195f312b3169a56d.png)
中国文化产业及演艺市场发展状况据了解,澳大利亚政府是从1994年开始实施“创造之国度”文化政策的,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一种经济性质的文化活动。
中国文化部是1998年成立的文化产业司,2002年文化产业被正式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
在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我国共有文化产业单位34."6万个,个体经营户36."2万户;从业人员996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8%;文化产业年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2."15%。
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个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表演艺术历来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现代社会文化中最具多元发展和产品衍生能力的性门类。
据2004年底的统计数字,我国共有国有文艺表演团体2759家,全年演出场次46."2万场,演出收入9."8亿元人民币(约合1."23亿美元);演出经纪机构642家,从业人员6340人,注册资本7."2亿元人民币(约合9000万美元),营业收入10."7亿元人民币(约合1."3亿美元);专业演出场所1928家,全年演出9."2万场,演出分成收入3."1亿元人民币(约合3876万美元)。
此外,还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5000多家,其演出收入尚无法准确统计。
中国演艺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不断增长,为演艺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
现在,休闲时间观看文艺演出、欣赏音乐舞蹈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据分析,中国未来五年包括演艺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日常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
2024年儿童剧演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儿童剧演市场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ef8f69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a.png)
2024年儿童剧演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儿童剧演市场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市场,受到了不少关注。
本文旨在对儿童剧演市场的前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商机。
2. 儿童剧演市场的现状2.1 国内市场概况近年来,中国儿童剧演市场迅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剧团和投资者。
据统计,儿童剧演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2 市场主要参与方儿童剧演市场的主要参与方包括剧团、演员、导演、投资者、观众等。
剧团通过创作和演出儿童剧来满足市场需求,而演员和导演则是儿童剧演的重要环节。
投资者的加入为儿童剧演市场提供了资金保障,而观众则是市场的消费主体。
3. 儿童剧演市场的发展趋势3.1 儿童剧演内容多样化随着社会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儿童剧演市场的内容也日益多样化。
除了经典故事改编的儿童剧,还出现了许多原创剧目,包括科普类剧目、音乐剧、舞剧等,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3.2 儿童剧演技术水平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剧演市场在舞台美术设计、灯光技术、音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高科技的应用使得剧目更具视觉冲击力和听觉享受,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3.3 儿童剧演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中国的儿童剧演市场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也逐渐吸引了国际观众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际剧团选择在中国演出,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儿童剧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 儿童剧演市场的商机4.1 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家长们对儿童剧的需求逐渐增加。
他们希望通过观看儿童剧来开拓孩子的眼界、培养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因此,儿童剧演市场具有持续增长的商机。
4.2 品牌效应的提升一些具有品牌优势的剧团和演员在市场上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品牌效应提升了他们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其带来了更多演出机会和商业合作。
4.3 衍生品的开发儿童剧演市场催生了丰富的衍生品开发,如音像制品、图书、玩具等。
这为剧团和演员带来了额外的商业收入,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对于角色的深入了解和追捧。
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c3f06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8.png)
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票房收入、电影制作技术仍是电影创作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要将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推广并取得成功,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难题。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文化差异、竞争对手等方面探讨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起首,中国电影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市场环境的复杂性。
海外市场的消费者群体多样化,对电影的喜好和需求也各不相同。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竞争激烈,本土电影产业相对成熟,好莱坞电影等强势对手遥遥领先。
由于市场准入难度高,中国电影要想在海外市场取得冲破,务必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和营销,打造出适应本土市场的电影作品。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挑战之一。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这导致国际观众对中国电影所呈现的内容和故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障碍。
此外,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克服与观众的文化认同上的障碍,寻找到既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又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创作路径。
一方面,中国电影可以通过选题和故事情节的调整,更好地迎合海外观众的口味;另一方面,加强与海外电影人的合作,通过共同创作的方式,使电影的内容更容易为海外观众接受和喜爱。
第三,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竞争对手浩繁,特殊是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好莱坞电影不仅在电影制作技术上具备先进的优势,更在全球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著名度。
中国电影要想在海外市场上藏身,需进一步提升电影制作和拍摄技术,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增加观众的观影体验。
此外,与好莱坞电影进行合作,共同制作中国风格的国际化电影也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另外,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加强对海外市场的探究和了解也是很关键的。
只有深度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潜在观众需求和市场规则,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推广和营销。
同时,乐观参与国际电影节,开展影片的国际推广和引进,扩大中国电影在海外的著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电影“出海”的现状与优化提升
![中国电影“出海”的现状与优化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1f755b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6.png)
中国电影“出海”的现状与优化提升作者:叶泽坤贾秀清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6期【关键词】中国电影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电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出海”对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
用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既是电影产业发展需要,也是中国电影人的时代责任。
一是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大,工业化制作体系加速形成。
2013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迅猛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全国电影年度总票房就从218亿元增长到643亿元。
同时,伴随着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密切,中国电影人积极学习好莱坞先进的电影工业化体制,并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科幻大片”也从梦想变为现实,《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在国内拿下了46亿元和40亿元的超高票房。
虽然国内电影市场日益繁荣,但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并不顺利。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走入北美市场,分别获得597万美元和502万美元的票房。
这虽然是中国电影近几年来在北美取得的最好成绩,但是和20年前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2004年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拿到了5371万美元的北美票房,引起了北美的“武侠热”。
二是中国电影传播渠道和内容形式多样化。
自1988年《红高粱》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后,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相继以文艺电影开辟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连接通道,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以参加电影节的方式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市场的开放和对电影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创新,也吸引了诸多海外电影公司来中国合作,和中国的电影人一起以合拍片的方式,将世界语汇与中国故事有机结合,打开了又一条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的通路。
浅谈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255b4a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e.png)
浅谈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摘要】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起源、初期发展、逐渐壮大和国际化等阶段。
中国音乐剧以融合中西文化元素为特点,创作质量和表演水平逐渐提高,但也面临市场发展不成熟和受众认知度不高等挑战。
未来,中国音乐剧有望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式实现更好的发展。
中国音乐剧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使命。
为了促进中国音乐剧的健康发展,需要注重政策支持、市场推动和艺术创新,并积极参与国际音乐剧交流合作,拓宽视野,提升实力,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音乐剧,中国,发展,历程,特点,市场,挑战,未来,国际交流,前景,价值,发展策略1. 引言1.1 音乐剧的定义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歌曲、舞蹈和对话的舞台表演形式。
它通常以剧情为主线,通过歌曲和舞蹈来推动故事的发展,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音乐剧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欧美国家开始兴起这种新型的舞台表演形式。
音乐剧的诞生和发展受到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如歌剧、音乐会、话剧等,融合了各种不同的元素。
在音乐剧中,音乐和舞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表演形式,更是情感的表达和故事情节的推动力。
通过音乐和舞蹈,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情感波动。
音乐剧的定义虽然简单明了,但实际上它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震撼。
1.2 音乐剧的起源音乐剧起源于19世纪美国,主要受到欧洲歌剧和音乐厅剧的影响。
最早的音乐剧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纽约市,那时的音乐剧以音乐、歌曲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通常包括明快的旋律、轻松的情节和生动的表演。
音乐剧的起源地可以追溯到百老汇,百老汇可以说是音乐剧的发源地。
1870年代至1900年代初期,美国的音乐剧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有许多经典的剧目诞生,比如《The Black Crook》、《萨利·加登》等。
国内演艺市场分析
![国内演艺市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8cad7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2.png)
国内演艺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国内演艺市场是指中国大陆地区的演艺行业,包括戏剧、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各类演艺形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演艺市场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下面将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市场规模国内演艺市场规模庞大,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演艺市场总收入达到XX亿元,较上一年增长XX%。
其中,音乐类演艺占领市场份额最大,其次是戏剧、舞蹈、杂技等。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未来演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三、市场结构1. 演艺场馆:国内演艺场馆数量不断增加,各大城市的剧场、音乐厅、演唱会场馆等设施完善。
同时,一些大型综合性文化演艺中心也在不断兴建,提供更多演艺表演场地。
2. 演艺公司:国内演艺公司众多,涵盖了从艺人经纪、演出组织到演艺制作等各个环节。
一些知名的演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占领较大份额,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品牌优势。
3. 艺人与演出:国内演艺市场涌现了大量优秀的艺人和演出团队。
一些知名艺人和演出团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吸引大量观众参预演艺活动。
四、市场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观众需求的增加,演艺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不仅有传统的戏剧、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还有衍生的街头艺术、VR演艺等新兴形式。
多元化的演艺形式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提升市场的吸引力。
2. 科技应用: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演艺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演艺体验。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演艺市场的推广和票务销售提供了更多便利。
3. 地方文化挖掘:中国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各地方政府和演艺公司开始重视地方文化的挖掘和推广。
通过将地方特色融入演艺表演中,不仅能够提升演艺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和参预。
4. 国际交流合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内演艺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国外演艺活动分析报告
![国外演艺活动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4a48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7.png)
国外演艺活动分析报告引言演艺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艺术表演和文化展示,不仅可以传达国家的形象和价值观念,还能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品位。
在国外,各种形式的演艺活动经常受到大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对当地经济、旅游业等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国外演艺活动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其特点和市场潜力。
1. 国外演艺市场概况国外演艺市场规模庞大,活动种类繁多。
主要有音乐会、舞蹈表演、戏剧、歌剧、儿童剧、马戏团等多种形式。
在发达国家,演艺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市场体系,居民们定期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2. 国外演艺市场特点2.1 多样化的演出形式国外演艺市场的特点之一是形式多样。
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居民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演出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些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还能拓宽演艺市场的受众群体。
2.2 高品质的演出水准国外演艺市场注重演出的专业性和品质。
无论是音乐会还是戏剧演出,演员和艺术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确保他们的演出技巧和表达能力达到一定水平。
这种注重品质的特点,使得国外演艺活动备受赞誉,并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2.3 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国外演艺市场,多元文化的融合也是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国外常年有着大量的移民人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演艺活动中得以体现。
演出活动中常常能够看到不同国家的音乐、舞蹈、服装和道具,让观众们感受到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3. 国外演艺活动对经济的影响3.1 促进就业和创造收入机会国外演艺活动对当地经济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演艺活动的举办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不仅包括演员和艺术家,还需要后勤人员、技术工作人员等。
同时,演艺活动还能创造收入机会,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3.2 推动旅游业发展国外的演艺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不少人会专门前往某个城市或地区,参加著名的音乐会、歌剧演出等。
国外livehouse发展现状
![国外livehouse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9ad7b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3.png)
国外livehouse发展现状随着音乐产业的不断发展,livehouse作为一种音乐演出场所,在国外逐渐兴起并发展成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对国外livehouse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剖析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问题,以期为国内livehouse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 海外livehouse的兴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livehouse开始逐渐兴起。
作为一种可以为乐队和音乐人提供表演舞台的音乐场所,livehouse受到了年轻观众的青睐。
由于音乐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livehouse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livehouse已经成为了当地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等城市,都拥有多家历史悠久的livehouse。
2. 国外livehouse的特点国外livehouse的场地多样化。
音乐厅、酒吧、小剧场等不同类型的场地都可以成为livehouse,为音乐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演舞台。
livehouse在装备设施上趋于完善。
现代化的音响设备、舞台灯光、影像投影等设施应有尽有,为音乐演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livehouse的营销策略也较为多样化,通过网络推广、合作联动等方式吸引观众。
3. 国外livehouse的发展趋势从当前来看,国外livehouse主要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线上线下联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livehouse上线上进行演出直播已成为一种时尚。
二是多元化娱乐形式。
除了音乐演出外,livehouse还会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是加强国际交流。
一些livehouse会邀请国外知名乐队或音乐人来进行合作演出,为本土观众呈现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
4. 国外livehouse的问题尽管国外livehouse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场地资源不足。
由于音乐活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livehouse的场地资源变得紧张,使得一些乐队或音乐人难以找到合适的演出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海外演出市场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国家发展重要软实力的现状研究,主要结合中国对外演出项目的分析,找出中国民族特色演出在国际演出市场上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案例进一步说明了中国民族特色文化演出在海外的巨大市场和潜力。
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在演出产品的“进口”和“输出”上的巨大逆差,还有中国特色文化演出在海外市场的不利现状。
接着用一个在海外市场运作较为成功的案例——中国功夫特色的《风中少林》,分析出演出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必然因素。
后来说明了中国对外演出市场虽然仍处在发展阶段,但是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
最终结论认为国家将会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中国也应结合自身民族文化特点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抓住海外的巨大市场,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关键词:软实力;对外演出项目;逆差;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功夫;走出去;潜力绪论
如今的国力竞争已经不是硬碰硬,看谁飞机多,看谁钢铁多。
和平年代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出口自然成为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大力提高中国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这些年来,中国民族文化对国际的传播力度迅速提升。
中国优秀歌舞,戏剧等舞台艺术在国外不断上演。
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经过奥运会世博会等等,世界也越来越关注中国,越来越渴望了解
中国,因此中国特色文化演出海外需求不断增大,经过多次成功的运作之后,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出现,都想分享国外演出市场这块肥肉,但不是个个都能一帆风顺。
到底什么样的项目才能成功,成功的原因在哪?
一、中国对外演出贸易现状——演出产品“输出”与“引进”的巨大逆差
中国对外演出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中国演出产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演出产品“输出”与“引进”的巨大逆差。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演出团体的海外演出数量逐年增多。
然而,数量增多的同时,实际收益却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中国演出团体的海外演出多半以交流为主而不是贸易,是“送去”而不是“买走”。
国外的剧目及演出在国内市场屡获成功,与之相比,中国标签的演出走向海外的市场,市场反响却非常一般。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表演艺术人员和团体。
然后,我们的海外商演却总是处于市场弱势地位,市场份额所占极小。
我国目前对外的全部商演年收入还不到1亿美元,与之相比,单单一个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的海外商演收入就达到了这个数。
虽然如此,但是中国还是不乏在海外运作成功,影响巨大的的成功商业演出。
二、海外演出成功案例分析
中国功夫享誉全球,《风中少林》风靡海外
由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功夫舞台剧《风中少林》,创造了中国对外演出的神话,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堪培拉三个城市巡演共计33场,吸引近十万观众前来观看,空前盛况。
演出在当地媒体也引爆了极大的声音,澳大利亚一档最热门的娱乐电视栏目,制片人在《风中少林》悉尼首演中场休息的时候,盛情邀请整个剧组去参加电视栏目的现场录制表演。
观众全都表现出极大地热情,演出还没开始,票房预售就达到了近50%,同时也创造了中国演出团体在当地演出预售门票的最好记录。
《风中少林》在悉尼,堪培拉,墨尔本三个城市的33场巡演场场爆满,引起当地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不少观众争相与演员合影,邀请演员吃饭,更有许多热爱少林功夫的年轻人为了跟演员交流武艺,在剧院外整日守候。
[2]
《风中少林》的成功看似偶然,实为必然,分析其原因。
收获颇多:
1.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国际方式表达
舞蹈作为一门国际化的文化表达方式,将其与中国特色文化相结合,是让拥有不同文化北京的观众们所接纳的最好做法。
[3] 《风中少林》在策划创意之始,就已经具备了在国际舞台大放光彩的基础。
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讲,东方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对
于东方的宗教,文化等都有极大兴趣,少林文化所阐述的“禅武医”在国际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西方许多普通民众都对其有一定的认识,鉴于此,演出内容更容易被接受,除此之外,将舞蹈艺术与少林文化相互结合,这种混搭的艺术形式也极其新颖且富观赏性。
2.让中国文化4d化,观众真正享受于其中
《风中少林》剧团特地聘请国外专家把关,通过西方审美的角度对剧目表现力进行调整,例如,加强少林绝学和功夫套路的同事,请少林俗家弟子亲自上台进行表演。
另外还增加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大师走入观众,现场展示诊疗、把脉、悬诊,传授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让观众切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观众不只是通过电影电视看到中国功夫,看到中国传统得少林文化,亲自参与其中,这也是中国文化营销得重要明智手段。
这也是立竿见影得创意。
3.从中国在国外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下手
现在的国外,提起中国一定就会想到中国功夫,中国功夫就像是中国名片的远播四海。
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中国功夫是外国人做不来的,外国人也渴望了解中国功夫,所以以中国功夫为内容创作的演出,在国外很容易获得成功。
如果中国人去表演芭蕾,去表演交响乐,相信其中的商业价值也就只是平平。
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的演出,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所以海外市场的开发和占领是现在的工作也是今后的任务,
但是切忌盲目,一个成功的商品推向市场前必须对市场有详细的了解,一个周详的市场定位和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三、分析总结,中国对外演出产业的潜在优势
目前,中国演出产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缺点与不足。
这与中国演出产业刚刚起步,在投融资策略、市场经济运作等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有关。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因中国演出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问题便妄自菲薄。
应该说,中国演出产业“走出去”的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原因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人口基数巨大,经济发展迅速。
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表示,中国人均gdp在2006年就已经超过1000美元。
据研究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将开始对文化消费市场产生拉动;人居gdp超过2000美元,对文化先飞需求拉动更加显著。
以此看来,中国文化演出市场发展,在未来将会有一个极大的发展空间。
[4]
(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国际的舞台越来越活跃,中国也成了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关注和了解也越来越迫切,因此,中国演出产品,尤其是高端的演出产品也具备了极大地发展潜力与市场空间。
(三)文化产业发展要依托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这也为我
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资源优势。
(四)十九世纪初,华人就开始在世界遍地谋生,改革开放的显著成绩迅速使华人走向世界,世界各地都有华人区,唐人街等等。
[5]在海外生活工作的华人对于中华传统文化都有一定认同感,这同时也是我国演出产业走向世界的极大优势。
结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拥有民族独一无二的特色,才能成就世界品牌;在保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又要文化融合,中西合璧,通过符合国际审美习惯的表现方式,才更易于文化输出。
美国文化输出的强大就在于其善于整合全球文化资源,吸收多远文化价值、观念,且以美国独有的方式再创造,衍生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产品。
我们应该从本民族文化传统出发,充分发掘各地丰富的演艺形式和文化资源,吸取世界先进文化,以国际标准及世界眼光创作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用文化产品武装国家,提升国家的综合软实力!(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闫玉刚.国际演出与文化会展贸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3
[2]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华夏出版社,2004.1
[3]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上)[j].武汉音乐
学院学报,2003.03
[4]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音乐,2003.02
[5]马春莲.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历史性观察[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