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复习
《高中物理选修3-5》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物理选修3-5》二轮专题复习一、考纲要求与考题特点分析(一)经过一轮复习,大部分学生对本模块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有较好的把握。
尤其是动量守恒定律、光电效应、能级与光谱、核反应方程及规律等重点内容,有较强的得分能力。
原子物理部分的相关选择题,只要是常规题,一般能得分。
但这一部分知识点细而杂,涉及到的微观领域,学生又缺少直接经验;有关考题,跟物理学的前沿容易发生联系,如夸克、黑洞等,而且往往是多项选择题,会有部分学生因细节关注不够,造成不能拿满分。
动量守恒定律部分内容,相对难度大些,且跟能量、电磁学的内容综合考查的概率很大,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或者一些物理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涉及动量的综合题,总是一筹莫展,甚至干脆放弃。
而有关动量守恒的实验题也是高考热点,所以,争对3-5的二轮复习,重点内容还是要加强,细杂知识要突破、要点拨,加强解题方法、解题能力的指导和训练。
力保学生不失基础题的分、不失中档题的分、少失难题的分。
(二)高考物理学科要考查的五个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的要求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原子结构【学习目标】1.知道电子是怎样发现的;2.知道电子的发现对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 3.了解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研究方法. 4.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5.明确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6.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提出的主要思想.【要点梳理】要点诠释: 要点一、原子结构 1.阴极射线(1)气体的导电特点:通常情况下,气体是不导电的,但在强电场中,气体能够被电离而导电.平时我们在空气中看到的放电火花,就是气体电离导电的结果.在研究气体放电时一般都用玻璃管中的稀薄气体,导电时可以看到发光放电现象.(2)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里克发现了阴极射线.①产生:在研究气体导电的玻璃管内有阴、阳两极.当两极间加一定电压时,阴极便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为阴极射线.②阴极射线的特点:碰到荧光物质能使其发光. 2.汤姆孙发现电子(1)从1890年起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开始了对阴极射线的一系列实验研究. (2)汤姆孙利用电场和磁场能使带电的运动粒子发生偏转的原理检测了阴极射线的带电性质,并定量地测定了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其质量之比,即e m). (3)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阴极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电子的电量()191.602177334910C e =⨯-,电子的质量319.109389710kg m =⨯-,电子的比荷111.758810C/kg em=⨯.电子的质量约为氢原子质量的1 1836.3.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研究(1)阴极射线电性的发现.为了研究阴极射线的带电性质,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经过与阳极相连的小孔,射到管壁上,产生荧光斑点;用磁铁使射线偏转,进入集电圆筒;用静电计检测的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是负电荷.(2)测定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4.密立根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1910年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简练精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量密立根实验更重要的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5.电子发现的意义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现在人们发现了各种物质里都有电子,而且电子的质量比最轻的氢原子质量小得多,这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是带负电,而原子是电中性的,可见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这些带正电的物质和带负电的电子如何构成原子呢?电子的发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热情,拉开了人们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6.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引发了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1)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2)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3)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要点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如图所示).“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汤姆孙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内,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里面,所以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也叫枣糕式原子结构模型.【注意】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虽然能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但这一模型很快就被新的实验事实——仅粒子散射实验所否定.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获得了重要的发现.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组成.特别提示:①整个实验过程在真空中进行. ②金箔很薄,α粒子(42He 核)很容易穿过.(2)实验现象与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沿原路返回.仅粒子散射实验令卢瑟福万分惊奇.按照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分布,带负电的电子质量比α粒子的质量小得多.α粒子碰到电子就像子弹碰到一粒尘埃一样,其运动方向不会发生什么改变.但实验结果出现了像一枚炮弹碰到一层薄薄的卫生纸被反弹回来这一不可思议的现象.卢瑟福通过分析,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3.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4.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由不同原子对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确定各种元素原子核的电荷.又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可以推算出原子内含有的电子数.结果发现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内的电子数非常接近于它们的原子序数,这说明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是按原子中的电子数来排列的.原子核的半径无法直接测量,一般通过其他粒子与核的相互作用来确定,α粒子散射是估算核半径最简单的方法.对于一般的原子核半径数量级为1510m -,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m -,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 5.解题依据和方法(1)解答与本节知识有关的试题,必须以两个实验现象和发现的实际为基础,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②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结合前面所掌握的动能、电势能、库仑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是综合分析解决d 粒子靠近原子核过程中,有关功、能的变化,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所必备的知识基础和应掌握的方法.6.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如果按照汤姆孙的“枣糕”原子模型,α粒子如果从原子之间或原子的中心轴线穿过时,它受到周围的正负电荷作用的库仑力是平衡的,α粒子不产生偏转;如果α粒子偏离原子的中心轴线穿过,两侧电荷作用的库仑力相当大一部分被抵消,α粒子偏转很小;如果α粒子正对着电子射来,质量远小于α粒子的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更不可能使它反弹.所以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按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结构),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原子核的斥力很小,仅粒子就像穿过“一片空地”一样,无遮无挡,运动方向改变极少,由于原子核很小,这种机会就很多,所以绝大多数α粒子不产生偏转;只有当α粒子十分接近原子核穿过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斥力,偏转角才很大,而这种机会很少;如果α粒子几乎正对着原子核射来,偏转角就几乎达到180︒,这种机会极少.如图所示.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不仪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还估算出了原子核的大小.220121(1)4sin 2m Ze r Mv θπε=⋅+(θ为散射角).原子核的商径数量级在1510m -.原子直径数量级大约是1010m -,所以原子核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原子的核式结构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但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见玻尔的原子模型)7.原子结构的探索历史(1)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过程.实验和发现 说明了什么 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有复杂结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汤姆孙(枣糕式)原子模型不符合实际,卢瑟福重新建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原子的枣糕式结构的根本区别.核式结构枣糕式结构原子内部是非常空旷的,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原子是充满了正电荷的球体 电子绕核高速旋转 电子均匀嵌在原子球体内【典型例题】 类型一、原子结构例1.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 B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 C .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 D .阴极射线本质是X 射线【思路点拨】阴极射线基本性质.【答案】C【解析】阴极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射出的电子,关于阴极射线是电磁波、X 射线都是在研究阴极射线过程中的一些假设,是错误的.【总结升华】对阴极射线基本性质的了解是解题的依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阴极射线管正上方平行放一通有强电流的长直导线,则阴极射线将( ).A .向纸内偏转B .向纸外偏转C .向下偏转D .向上偏转【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电流产生的磁场、左手定则和阴极射线的产生和性质.由题目条件不难判断阴极射线所在处磁场垂直纸面向外,电子从负极射出,由左手定则可判定阴极射线(电子)向上偏转.【总结升华】注意阴极射线(电子)从电源的负极射出,用左手定则判断其受力方向时四指的指向和射线的运动方向相反.例2.汤姆孙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管内的阴极K 发出的电子(不计初速、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加速电压加速后,穿过A '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1O O 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极板P 和P '间的区域.当极板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 点处,形成了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 后,亮点偏离到O '点(O '点与O 点的竖直间距为d ,水平间距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 和P '间的区域,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时,亮点重新回到O 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1L ,极板间距为b ,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2L (如图所示). (1)求打在荧光屏O 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 (2)推导出电子的比荷的表达式.【答案】(1)UBb(2)2121(/2)Ud B bL L L +【解析】(1)当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时,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亮点重新回到中心O点,设电子的速度为v ,则evB eE =, 得E v B =, 即U v Bb =. (2)当极板间仅有偏转电场时,电子以速度v 进入后,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eUa mb =. 电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电场内的运动时间11L t v=。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汇总_一册全_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动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碰撞的特点:1、相互作用时间极短。
2.相互作用力极大,即内力远大于外力。
3、速度都发生变化。
一、实验的基本思路1、一维碰撞: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2、猜想与假设:一个物体的质量与它的速度的乘积是不是不变量?3、碰撞可能有很多情形。
例如两个物体可能碰后分开,也可能粘在一起不再分开。
二、需要考虑的问题①如何保证碰撞是一维的?即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同一直线运动。
在固定的轨道上做实验——气垫导轨。
②怎样测量物体的质?用天平测量。
③怎样测量两个物体在磁撞前后的速度?速度的测量: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如利用匀速运动、平抛运动,并借助于斜槽、气垫导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来达到实验目的和控制实验条件。
④数据处理:列表。
参考案例一气垫导轨和光电门研究碰撞。
参考案例二利用单摆研究碰撞参考案例三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碰撞参考案例四利用平抛运动研究碰撞研究能量损失较小的碰撞时,可以选用参考案例二;研究碰撞后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的情况时,可以选用参考案例三。
参考案例四测出小球落点的水平距离可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计算出小球的水平初速度。
实验设计思想巧妙之处在于用长度测量代替速度测量。
16.2动量定理一、动量1、定义:把物体的质量m和速度ʋ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p,用公式表示为p = mʋ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是kg•m/s3、动量是矢量:方向由速度方向决定,动量的方向与该时刻速度的方向相同。
4、注意:物体的动量,总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即具有瞬时性,故在计算时相应的速度应取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5、动量的变∆p①某段运动过程(或时间间隔)末状态的动量p',跟初状态的动量p的矢量差,称为动量的变化(或动量的增量),即p = p' - p。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高二(3233)班选修3-5总结一,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1.容易混淆的几个物理量的区别(1)动量与冲量的区别:即等效代换为变力的冲量I。
(2)应用Δp=F·t求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中物体动量的变化。
曲线运动中物体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求动量变化Δp=p′-p需要应用矢量运算方法,比较复杂。
如果作用力是恒力,可以求恒力的冲量,等效代换动量的变化。
(3)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
用动量定理解释的现象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分析力与作用时间的关系;另一类是作用力一定,分析力作用时间与动量变化间的关系。
分析问题时,要把哪个量一定、哪个量变化搞清楚。
(4)处理连续流体问题(变质量问题)。
通常选取流体为研究对象,对流体应用动量定理列式求解。
3.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
(2)确定所研究的物理过程及其始、末状态。
(3)分析研究对象在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4)规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式。
(5)解方程,统一单位,求解结果。
4.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①一般材料的物体,辐射的电磁波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②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a .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b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4.★★★普朗克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者吸收能量时,只能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即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能量子的大小:ε=hν,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 称为普朗克常量.爱因斯坦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本身就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ν。
二、光电效应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2)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4)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理解:(1)光照强度(单色光)光子数光电子数饱和光电流 (2)光子频率ν光子能量ε=hν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密立根验证)E k =hν-W 0遏制电压U c e=E k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光电效应是指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复习试题含答案2套
人教版高中五选修3-5复习试题含答案2套模块综合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9题为单选题,10~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147N核获得反冲核178O发现了质子B.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C.玻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氢原子能级理论D.汤姆孙发现电子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答案 A解析光子说是爱因斯坦提出的,B项错误.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成因的研究提出了氢原子能级理论,C项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 项错误.2.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B.核聚变反应方程21H+31H→42He+10n中,10n表示质子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答案 D解析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选项A错误;10n表示中子,选项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而非正比关系,选项C错误;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可知,选项D正确.3.有关图1中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A.甲图中,水平地面光滑,球m1以速度v碰撞静止球m2,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m2的速度一定为vB.乙图中,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C .丙图中,射线1由β粒子组成,射线2为γ射线,射线3由α粒子组成D .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轻核聚变答案 B解析 题图甲中只有发生弹性碰撞时,碰后m 2的速度才为v ,则A 错误.题图丙中射线1由α粒子组成,射线3由β粒子组成,射线2为γ射线,C 错误.题图丁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裂变,D 错误.4.中子n 、质子p 、氘核D 的质量分别为m n 、m p 、m D .现用光子能量为E 的γ射线照射静止氘核使之分解,核反应方程为γ+D →p +n ,若分解后中子、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 )A.12[(m D -m p -m n )c 2-E ] B.12[(m D +m n -m p )c 2+E ] C.12[(m D -m p -m n )c 2+E ] D.12[(m D +m n -m p )c 2-E ] 答案 C解析 氘核分解为核子时,要吸收能量,质量增加,本题核反应过程中γ射线能量E 对应质量的增加和中子与质子动能的产生,即E =Δmc 2+2E k =(m p +m n -m D )c 2+2E k 得E k =12[E -(m p +m n -m D )c 2]=12[(m D -m p -m n )c 2+E ],故选C. 5.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紫外线照射到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C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过程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核能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少答案 C6.如图2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B .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光的频率最小C .用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 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D .由n =4能级跃迁到n =1能级产生的光波长最大答案 C解析 大量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以辐射出N =n (n -1)2=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 错误;由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产生的光的频率最小,波长最长,B 、D 错误;从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 =E 2-E 1=10.2 eV ,大于金属铂的逸出功,能使其发生光电效应,C 正确.7.如图3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和B ,B 上固定一轻质弹簧,B 静止,A 以速度v 0水平向右运动,从A 与弹簧接触至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图3A .A 、B 的动量变化量相同B .A 、B 的动量变化率相同C .A 、B 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D .A 、B 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答案 D解析 两物块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则A 、B 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动量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D 正确;由动量定理Ft =Δp 可知,动量的变化率等于物块所受到的合外力,A 、B 两物块所受的合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受到的合外力不同,则动量的变化率不同,故B 错误;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总机械能不变,弹性势能在变化,则总动能在变化,故C 错误.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 +14 7N →17 8 O +11H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141 56Ba +9236Kr +210nC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2m 2-m 3)c 2D .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 答案 B解析 1919年,卢瑟福做了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为:42He+14 7N →17 8O +11H ,选项A 正确;铀核裂变时,需要中子轰击铀核,所以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 92U +10n →141 56Ba +9236Kr +310n ,选项B 错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可知,选项C正确;设波长为λ1的光子能量为E 1,波长为λ2的光子能量为E 2,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E 3,波长为λ3,则E 1=hc λ1,E 2=hc λ2,E 3=hc λ3;E 3=E 2-E 1,可推知λ3=λ1λ2λ1-λ2,D 正确. 9.如图4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A 、B 两个小物块,其中物块A 的左侧连接一轻质弹簧.物块A 处于静止状态,物块B 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物块A 运动,并通过弹簧与物块A 发生弹性正碰.对于该作用过程,两物块的速率变化可用速率-时间图象进行描述,在选项所示的图象中,图线1表示物块A 的速率变化情况,图线2表示物块B 的速率变化情况,则在这四个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图4答案 B解析 物块B 刚开始压缩弹簧时,A 做加速运动,B 做减速运动,随着弹簧压缩量的增大,弹簧的弹力增大,两个物块的加速度增大,当弹簧压缩至最短时,二者的速度相等;此后A 继续加速,B 继续减速,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弹力减小,两个物块的加速度减小.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 离开弹簧,所以v -t 图象斜率的大小都是先增大后减小.设B 离开弹簧时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B v 0=m A v A +m B 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B v 02=12m A v A 2+12m B v B 2,联立解得v A =2m B m A +m B v 0,v B =m B -m A m A +m B v 0,若m B >m A ,则v A >v B ,所以B 选项的图象是可能的.若m B =m A ,则v A =v 0,v B =0.若m B <m A ,则v A >0,v B <0.综上,只有B 选项的图象是可能的.10.如图5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时,电流表G 的读数为0.2 mA ,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 ,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 V 时,电流表示数为0,则( )图5A .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8 eVB .开关S 断开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GC .改用光子能量为1.5 eV 的光照射,电流表G 也有电流,但电流较小D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 eV答案 AD解析 该装置所加的电压为反向电压,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0.7 V 时,电流表示数为0,则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7 eV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得,逸出功W 0=1.8 eV ,故A 、D 正确;当开关S 断开后,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则有电流流过电流表,故B 错误;改用光子能量为1.5 eV 的光照射,由于光子的能量小于逸出功,所以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无光电流,故C 错误.11.如图6所示,这是一个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6A .只调换电源的极性(同时调整电压表),移动滑片P ,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 c 的数值B .保持光照条件不变,滑片P 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可能不变C .不改变光束颜色和电路,增大入射光束强度,电流表示数会增大D .阴极K 需要预热,光束照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有光电流答案 BC解析 当只调换电源的极性时,电子从K 到A 减速运动,到A 恰好速度为零时对应电压为遏止电压,所以A 项错误;其他条件不变,P 向右滑动,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加,光电流增大,直至达到饱和电流,若在滑动P 前,电流已达饱和电流,那么即使增大电压,光电流也不会增大,B 项正确;只改变光束强度时,单位时间内光电子数变多,电流表示数变大,C 项正确;因为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间的,阴极K 不需要预热,所以D 项错误.12.如图7所示,在足够长的水平地面上有两辆相同的小车甲和乙,A 、B 两点相距为5 m ,小车甲从B 点以大小为4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小车乙从A 点由静止开始以大小为2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乙与小车甲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车粘在一起,整个过程中,两车的受力不变(不计碰撞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小车乙追上小车甲用时4 sB .小车乙在追上小车甲之前它们的最远距离为9 mC .碰后瞬间两车的速度大小为7 m/sD .若地面光滑,则碰后两车的加速度大小仍为2 m/s 2答案 BC解析 小车乙追上小车甲时,有x 乙-x 甲=5 m ,即12at 2-v 甲t =5 m ,代入数据得12×2 m /s 2×t 2-4 m/s ×t =5 m ,解得t =5 s(另一负值舍去),所以小车乙追上小车甲用时5 s ,故A 错误.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有v 甲=at ′,得t ′=v 甲a =42s =2 s ,最远距离s =5 m +v 甲t ′-12at ′2=5 m +4×2 m -12×2×22 m =9 m ,故B 正确.碰前瞬间乙车的速度v 乙=at =2×5 m /s =10 m/s ,对于碰撞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甲+m v 乙=2m v ,解得碰后瞬间两车的共同速度v =7 m/s ,故C 正确.若地面光滑,碰前乙车所受到的作用力F =ma ,甲车所受到的合外力为0,则碰后两车的加速度大小a ′=F 2m=1 m/s 2,故D 错误.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12分)13.(6分)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装置如图8所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图8(1)现有下列器材,为完成本实验,哪些是必需的?________.A .秒表B .刻度尺C .天平D .圆规(2)如果碰撞中动量守恒,根据图中各点间的距离,则下列式子可能成立的有________. A.m A m B =ON MPB.m A m B =OM MPC.m A m B =OP MND.m A m B =OM MN答案 (1)BCD (2)A解析 (1)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小球质量,测OM 、OP 、ON 距离,为准确确定落点,用圆规把多次实验的落点用尽可能小的圆圈起,把圆心作为落点,所以需要天平、刻度尺、圆规.(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OP =m A OM +m B ON ,即m A MP =m B ON ,A 正确.14.(6分)如图9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图9(1)示意图中,a 端应是电源________极.(2)光控继电器的原理是:当光照射光电管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________说法正确.A .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 .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答案 (1)正 (2)阴极K 发射电子,电路中产生电流,经放大器放大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铁芯M 磁化,将衔铁N 吸住.无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无电流,N 自动离开M (3)B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15.(8分)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状态,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10所示,则:图10(1)氢原子可能发射几种频率的光子?(2)氢原子由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是多少电子伏?(3)用(2)中的光子照射下表中几种金属,哪些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发生光电效应时,发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电子伏?答案(1)6种(2)2.55 eV(3)铯0.65 eV解析(1)可能发射6种频率的光子.(2)由玻尔的跃迁规律可得光子的能量为E=E4-E2,代入数据得E=2.55 eV.(3)E只大于铯的逸出功,故光子只有照射铯金属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m=E-W0,代入数据得E km=0.65 eV.16.(10分)山东海阳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了两台125万千瓦的AP1 000三代核电机组.如果铀235在中子的轰击下裂变为9038Sr和13654Xe,质量m U=235.043 9 u,m n=1.008 7 u,m Sr=89.907 7 u,m Xe=135.907 2 u.(1)写出裂变方程;(2)求出一个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3)若铀矿石的浓度为3%,一期工程投产发电后,一年将消耗多少吨铀矿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答案(1)23592U+10n→9038Sr+13654Xe+1010n(2)140.4 MeV(3)45.7 t解析(2)裂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m U+m n-m Sr-m Xe-10m n=0.150 7 u,释放的能量ΔE=Δmc2=0.150 7×931.5 MeV≈140.4 MeV.(3)核电站一年的发电量E=Pt=2×125×107×365×24×60×60 J=7.884×1016 J,由E =N ΔE =m ·3%M N A ΔE 得m =EM 3%·N A ΔE=7.884×1016×2353%×6.02×1023×140.4×106×1.6×10-19g ≈4.57×107 g =45.7 t.17.(10分)如图11所示,木块m 2静止在高h =0.45 m 的水平桌面的最右端,木块m 1静止在距m 2左侧s 0=6.25 m 处.现木块m 1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桌面向右运动,与m 2碰前瞬间撤去F ,m 1和m 2发生弹性正碰.碰后m 2落在水平地面上,落点距桌面右端水平距离s =1.2 m .已知m 1=0.2 kg ,m 2=0.3 kg ,m 1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两个木块都可以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求:图11(1)碰后瞬间m 2的速度大小;(2)m 1碰撞前、后的速度;(3)水平拉力F 的大小.答案 (1)4 m /s (2)5 m/s ,方向水平向右 1 m/s ,方向水平向左 (3)0.8 N解析 (1)设m 1与m 2发生弹性碰撞后瞬间m 2的速度为v 2.碰撞后m 2做平抛运动,则h =12gt 2,s =v 2t ,解得v 2=4 m/s.(2)设m 1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v 、v 1,m 1与m 2碰撞过程动量和能量守恒,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m 1v =m 1v 1+m 2v 2,12m 1v 2=12m 1v 12+12m 2v 22,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v =5 m/s ,v 1=-1 m/s.(3)m 1与m 2碰撞之前有v 2=2as 0,F -μm 1g =m 1a ,代入数据解得F =0.8 N.18.(12分)如图12所示,半径为R =0.4 m ,内壁光滑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 =0.96 kg 的滑块停放在距轨道最低点A 为L =8.0 m 的O 点处,质量为m 0=0.04 kg 的子弹以速度v 0=250 m/s 从右边水平射入滑块,并留在其中.已知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子弹与滑块的作用时间很短.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求:图12(1)子弹相对滑块静止时二者的共同速度大小v ;(2)滑块从O 点滑到A 点的时间t ;(3)滑块从A 点滑上半圆形轨道后通过最高点B 落到水平地面上C 点,A 与C 间的水平距离.答案 (1)10 m/s (2)1 s (3)455m 解析 (1)子弹射入滑块的过程动量守恒,规定水平向左为正方向,则m 0v 0=(m +m 0)v , 代入数据解得v =10 m/s.(2)子弹击中滑块后与滑块一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左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则μ(m +m 0)g =(m +m 0)a ,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 t -12at 2=L , 联立解得t =1 s(t =4 s 舍去).(3)滑块从O 点滑到A 点时的速度v A =v -at ,代入数据解得v A =6 m/s.设滑块从A 点滑上半圆形轨道后通过最高点B 点时的速度为v 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m 0)v A 2=(m +m 0)g ·2R +12(m +m 0)v B 2, 代入数据解得v B =2 5 m/s.滑块离开B 点后做平抛运动,运动的时间t ′=2·2R g, 又x AC =v B t ′,代入数据得x AC =455m. 模块综合试卷(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 .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子答案 D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只有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子,光电流几乎是瞬时产生的,其大小与光强有关,与光照时间长短无关,易知eU c=E k=hν-W0(其中U c为遏止电压,E 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0为逸出功,ν为入射光的频率).由以上分析知,A、B、C错误,D正确.2.如图1所示,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聚变反应的是()图1A.21H+31H→42He+10nB.147N+42He→178O+11HC.42He+2713Al→3015P+10nD.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答案 A解析21H+31H→42He+10n是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属于聚变反应,故A正确;147 N+42He→178O+11H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B错误;42He+2713Al→3015P+10n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C错误;23592 U+10n→14456 Ba+8936Kr+310n是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属于裂变反应,故D错误.3.在下列几种现象中,所选系统动量守恒的有()A.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车,从水平方向跳上一个人,以人、车为一系统B.运动员将铅球从肩窝开始加速推出,以运动员和铅球为一系统C.从高空自由落下的重物落在静止于地面上的车厢中,以重物和车厢为一系统D.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斜面,斜面也光滑,一个物体沿斜面滑下,以物体和斜面为一系统答案 A解析判断动量是否守恒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从动量守恒的条件判定,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故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是关键.第二种,从动量的定义判定,B选项叙述的系统,初动量为零,末动量不为零,C选项末动量为零而初动量不为零,D选项,在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向下的动量增大.4.如图2所示,a、b两物块质量均为1 kg,中间用一长1 m的细绳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可视为质点),开始让a、b挨在一起,现用一水平恒力F=2 N作用在b上,细绳可瞬间拉紧,则4 s 内恒力F 做功( )图2A .14 JB .15 JC .16 JD .17 J 答案 D解析 细绳拉直前,只有b 运动,加速度a 1=2 m/s 2,运动1 m 用时t 1=1 s ,此时b 的速度v 1=a 1t 1=2 m/s ,细绳拉紧瞬间a 、b 系统动量守恒,有m v 1=2m v 2,则v 2=1 m/s ,a 2=F2m =1 m/s 2,再运动3 s 的位移s 2=v 2t 2+12a 2t 22=7.5 m ,所以力F 在4 s 内做功W =Fl =2×(1+7.5) J =17 J ,D 正确.5.一个不稳定的原子核质量为M ,处于静止状态.放出一个质量为m 的粒子后反冲,已知放出的粒子的动能为E 0,则原子核反冲的动能为( ) A .E 0 B.m M E 0 C.m M -m E 0 D.MmM -m E 0答案 C解析 设放出的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 0,反冲核的速度大小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m )v =m v 0=p ,又E k =p 22(M -m ),E 0=p 22m联立得E k =mM -m E 0,C 正确.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B .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个数越多,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C .氢原子光谱有很多不同的亮线,说明氢原子能发出很多不同频率的光,但它的光谱不是连续谱D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阴极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 答案 C解析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增大,A 项错误.由E k =hν-W 0可知,只增加光强而不改变光的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B 项错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为质子时产生的高速电子流是β射线,不是阴极射线,D 项错误.7.一个静止的铀核,放在匀强磁场中,它发生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α粒子和钍核都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某同学作出如图3所示运动径迹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3A .1是α粒子的径迹,2是钍核的径迹B .1是钍核的径迹,2是α粒子的径迹C .3是α粒子的径迹,4是钍核的径迹D .3是钍核的径迹,4是α粒子的径迹 答案 B解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静止的铀核发生α衰变后,生成的均带正电的α粒子和钍核的动量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的运动轨迹应为“外切”圆,又R =m v Bq =p Bq ,在p 和B 相等的情况下,R ∝1q,因q 钍>q α,则R 钍<R α,故B 正确. 8.下表是按照密立根的方法进行光电效应实验时得到的某金属的遏止电压U c 和入射光的频率ν的几组数据.由以上数据应用Excel 描点连线,可得直线方程,如图4所示.图4则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约为( ) A .3.5×1014 Hz B .4.3×1014 Hz C .5.5×1014 Hz D .6.0×1014 Hz答案 B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eU c =hν-W 逸,U c =h e ν-W 逸e ,由题图知W 逸e =1.702 4,h e =0.397 31014,设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0,则W 逸=hν0,解得ν0=W 逸h =1.702 4e h =1.702 4×10140.397 3Hz ≈4.3×1014 Hz ,选项B 正确,A 、C 、D 错误.9.关于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的现象、理论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 射线中,除了有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小于入射波长的成分C .由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h可知,如果要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那么动量的测量一定会更不准确D .衍射现象对电子显微镜的影响要比对光学显微镜的影响小得多 答案 CD解析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而不是正比关系,A 错误;在研究石墨对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 射线中,除了有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入射波长的成分,B 错误;在微观物理学中,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C 正确;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比可见光短很多,衍射现象对电子显微镜的影响要比对光学显微镜的影响小得多,D 正确.10.如图5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能级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B .用0.70 eV 的光子照射氢原子可使其跃迁C .用0.70 eV 动能的电子碰撞可使氢原子跃迁D .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电子动能增大,总能量减小 答案 ACD解析 一群氢原子处于n =3的能级状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频率的光子,选项A 正确;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时才能被氢原子吸收,选项B 错误;电子碰撞只能把其一部分能量传递给氢原子,因而电子的动能只要比氢原子的两能级的能量差大就可使氢原子跃迁,选项C 正确;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速度将增大,但向外辐射能量,总能量减小,选项D 正确.11.如图6所示,AB 为固定的光滑圆弧轨道,O 为圆心,AO 水平,BO 竖直,轨道半径为R ,将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 点由静止释放,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加速度为g )( )图6A .所受合力的冲量水平向右B .所受支持力的冲量水平向右C .所受合力的冲量大小为m 2gRD .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零 答案 AC解析 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知I 合=m Δv ,Δv 的方向为水平向右,所以小球所受合力的冲量水平向右,即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的冲量水平向右,A 正确,B 错误;在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故有mgR =12m v B 2,解得v B =2gR ,即Δv =2gR ,所以I 合=m 2gR ,C 正确;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大小为I G =mgt ,大小不为零,D 错误.12.如图7所示,质量为m =245 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0.5 kg 的木板左端,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为m 0=5 g 的子弹以速度v 0=300 m /s 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并留在其中(时间极短),g 取10 m/s 2,则在整个过程中( )图7A .物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子弹的末动量大小为0.01 kg·m/sC .子弹对物块的冲量大小为0.49 N·sD .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时间为1 s 答案 BD解析 子弹射入物块的过程中,物块的动量增大,所以物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 错误;选取向右为正方向,子弹射入物块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0v 0=(m 0+m )v 1,物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0+m )v 1=(m 0+m +M )v 2,联立可得v 2=m 0v 0m 0+m +M=2 m/s ,所以子弹的末动量大小为p =m 0v 2=0.01 kg·m/s ,故B 正确;由动量定理可得子弹受到的冲量I =Δp =p -p 0=0.01 kg·m/s -5×10-3×300 kg·m/s =-1.49 kg·m/s =-1.49 N·s ,子弹与物块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子弹对物块的冲量大小为1.49 N·s ,故C 错误;对子弹和物块整体,由动量定理得-μ(m 0+m )gt =(m 0+m )(v 2-v 1),联立得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行的时间t =v 2-v 1-μg =1 s ,故D 正确.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计12分)13.(6分)在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中,使用的核燃料是239 94Pu ,裂变时释放出快中子,周围的238 92U吸收快中子后变成239 92U ,239 92U 很不稳定,经过两次β衰变后变成239 94Pu.已知1个239 92U 核的质量为m 1,1个239 94Pu 核的质量为m 2,1个电子的质量为m e ,真空中光速为c .(1)239 92U 的衰变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9 92U 衰变成239 94Pu 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39 92U →239 94Pu +20-1e (2)(m 1-m 2-2m e )c 2 解析 (1)发生β衰变质量数不发生改变,根据电荷数守恒可知,其衰变方程为:239 92U →239 94Pu +2 0-1e ;(2)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 Δm =m 1-m 2-2m e根据质能方程有:ΔE =Δmc 2=(m 1-m 2-2m e )c 2.。
高中物理选修3-5重要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汇总一、动量1.动量:p =mv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冲量:I =Ft {方向由F 决定}3.动量定理:I =Δp 或Ft =mv t –mv o {Δp:动量变化Δp =mv t –mv o ,是矢量式}4.动量守恒定律:p 前总=p 后总或p =p ’也可以是/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5.(1)弹性碰撞: 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2'1221121v m v m v m v m +=+ ① 2'222'1122221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 ② 1211'22v m m m v +=其中:当2v =0时,为一动一静碰撞,此时 (2)非弹性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2'1221121v m v m v m v m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共v m m v m v m )(212211+=+,且动能损失最多6. 人船模型——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人和船)发生相互作用时,不受其它外力,对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来说,动量守恒,且任一时刻的总动量均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1 = MV2 (注意:几何关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思考1: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是什么? 思考2:动量变化Δp 为正值,动量一定增大吗?(不一定) 思考3: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其中一个物体的动量增大,另一个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吗?动能呢?(不一定)思考4:两个物体碰撞过程遵循的三条规律分别是什么?思考5:一动一静两个小球正碰撞,入射球和被撞球的速度范围怎样计算?思考6:有哪些模型可视为一动一静弹性碰撞?有哪些模型可视为人船模型?人船模型存在哪些特殊规律? 思考7:同样是动量守恒,碰撞,爆炸,反冲三者有何不同?(有弹簧的弹性势能或火药的化学能,或者人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的情况下,总动能增大) 二、波粒二象性1、1900年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E=hv2、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量解释了光电效应,提出光子说及光电效应方程3、光电效应① 每种金属都有对应的c ν和W 0,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种金属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0W h E Km -=ν)。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5物理选修3-5_知识点总结提纲_精华版
物理人教版高中选修3-5物理选修3-5_知识点总结提纲_精华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梳理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P = mv。
单位是skg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
因为速度是相对的,所以m动量也是相对的。
2、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一般常用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动量守恒定律一般是针对物体系的,对单个物体谈动量守恒没有意义。
②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 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力,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处理, 在这一短暂时间内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③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这时一个物体系内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的,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④动量是矢量,因此“系统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而不是代数和。
⑤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
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为零,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⑥动量守恒定律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只要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内部各物体的相互作用,不论是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还是电力、磁力,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
系统内部各物体相互作用时,不论具有相同或相反的运动方向;在相互作用时不论是否直接接触;在相互作用后不论是粘在一起,还是分裂成碎块,动量守恒定律也都适用。
3、动量与动能、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
动量与动能的比较:①动量是矢量, 动能是标量。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黑体:完全吸收入射各波长电磁波不反射2.热辐射现象:①任物在任℃都发射各种波长电磁波②辐射能量大小及波长分布与℃有关③既辐射也反射能量3.黑体辐射:①℃↑,黑体的辐射强度↑②℃↑,辐射强度极大值向波长短方移动4.能量子:①1900年普朗克②普`提振动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是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③ε=hν④h普朗克常量=6.63×10-34J·S ν频率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照射金属光,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光电子:逸出电子勒纳德和汤姆孙等相继实验证实2.饱和电流:光色不变,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3.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0的反向电压U c,光电子一定存在初速度满足12m e u c2=eU c颜色不同,频率不同,~不同4.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5.截至频率(极限频率)νc不同金属截至~不同6.入射光频率<νc不发生光电效应7.瞬时性:当频率>νc,立即产光电流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1.逸出功W0:脱离做功最小值2.不同金属W0不同3.光↑,逸出电子数↑,光电流↑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1.光:一份一份的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ε组成2.频率为ν的光的能量子为hν,h为普朗克常量3.光子:光的能量子为hν4.金属电子吸一光子获能是hν,一部分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初动能E k即hν=E k+W0或E k=hν-W0(爱因斯坦光点效应方程)(W0交于负半轴)若E k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12m e u c2一个光子只给一个电子输能·爱因`表明:E k与入射光的频率ν有关hν>W0时,才有光电子逸出,νc=W0ℎ(光电效应截至频率)·电子一次性全吸能,不累能量时间,光电流几乎瞬时产生·同颜色(ν相同)的光,光较强时,包含光子数↑,照射金属产生光电子↑,饱和电流↑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传播方向改变2.康普顿效应:散射X射线时,除与入射光波长λ0相同的成分,还有波长大于λ0的成分3.光电效应:光子具有能量康普顿效应:光子除了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光子的动量1.E=mc2E一定的能量m一定的质量2.光子的动量:p=ℎλλ波长h普朗克常量p动量【p=mc①ε=hf②ε=mc2③联解①②③得p=ℎλ】(f=ν=cλc光速f=ν频率)光的波粒二象性1.波粒二象性:光具有波动性+粒子性2.能量ε和动量p: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3.波长λ或频率ν:描述物质的波动性的典型物理量粒子的波动性1.德布罗意:①提出假设: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②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概率波):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2.概率波1.光的强弱对应光子数目:明纹处光子多,暗纹处光子少光子落在明纹处概率大,暗纹概率小2.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是光子自身固有性质不确定性关系不确定性关系1.托马斯·杨和菲涅耳:光的波动说麦克斯韦:光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电子的发现原子可以分割,由更小微粒组成电子的发现1.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流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为电子3.热离子发射:金属高温发射粒子现象4.密立根:电荷是量子化,任何带电体的电荷是e的整数倍e=1.602 177 33(49)×10-19C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汤姆孙:提出“枣糕模型”和“西瓜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1.α粒子: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发射出来快速运动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2.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α粒子散射实验)3.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质量集在此带负电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4.对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分析:可估计原子核大小和正电荷数5.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英)汤姆孙:发现电子氢原子光谱光谱1.光谱:光栅或棱镜把各颜色光按波长展开,获光的波长(频率)+强度分布的记录2.线状谱:光谱有一条条的亮线3.连续光谱:非条,连在一起的光带例:炽热气体、液体及高温高压气体产生4.各原子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5.亮线:原子的特征谱线(元素发出多少频率的光,就吸收多少频率的光)。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是指能量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也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2、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
物理选修3-5中,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点。
3、振动与波:振动与波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高中物理选修3-5中的重要知识点。
主要包括简谐振动、机械波、电磁波等知识点。
4、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现象和性质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选修3-5中,主要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知识点。
5、量子物理:量子物理是研究微观领域内原子、分子等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选修3-5中,主要包括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而满足动量守恒的物理过程常常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短暂时间内发生的。
2.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合力为零(不管物体间是否相互作用),此时合外力冲量为零,故系统动量守恒。
当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内力时,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相互作用的内力产生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得系统内相互作用的物体动量改变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内力只能改变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而不能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
(2)近似守恒:当外力为有限量,且作用时间极短,外力的冲量近似为零,或者说外力的冲量比内力冲量小得多,可以近似认为动量守恒。
(3)单方向守恒:如果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不为零,而外力在某方向上分力的和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3. 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需注意:(1)矢量性:表达式m1v1+m2v2=中守恒式两边不仅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等式两边的总动量是系统内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
在一维情况下,先规定正方向,再确定各已知量的正负,代入公式求解。
(2)系统性:即动量守恒是某系统内各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同时性:等式两边分别对应两个确定状态,每一状态下各物体的动量是同时的。
(4)相对性:表达式中的动量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通常取地球为参照物).4. 碰撞过程是指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间很短,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很大,所以通常可认为发生碰撞的物体系统动量守恒。
按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是否在一条直线上,有正碰和斜碰之分,中学物理只研究正碰的情况;碰撞问题按性质分为三类。
(1)弹性碰撞——碰撞结束后,形变全部消失,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相等,总动能不变。
例如:钢球、玻璃球、微观粒子间的碰撞。
(2)一般碰撞——碰撞结束后,形变部分消失,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相等,动能有部分损失.例如:木制品、橡皮泥球的碰撞。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复习
(1) 小球B 的初速度V 0大小;(2) AB 球碰后粘在一起在半圆轨道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3) AB 球在速度最大时,球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
例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C 三个物块,其质量分别为m A = 2.0kg ,m B = 1.0kg ,m C = 1.0kg .现用一轻弹簧将A 、B 两物块连接,并用力缓慢压缩弹簧使A 、B 两物块靠近,此过程外力做108J (弹簧仍处于弹性限度内),然后同时释放A 、B ,弹簧开始逐渐变长,当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C 恰以4m/s 的速度迎面与B 发生碰撞并粘连在一起. 求:(1)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B 与C 碰撞前)A 和B 物块速度的大小. (2黑体辐射强度和波长的关系: 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实验(饱和电流、(反向)遏止电压、截止频率、逸出功);1/2mv 2=eU C ;E K =hv-W 0; ·例7.例8.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 与A、K之间的电压U 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图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 下列关于这些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B. 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2能级跃迁到n=l能级时产生的C.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 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产生光电效应原子核:天然放射现象(α、β、r射线的辨别;α为42He;β为0-1e;r为光子;三者可通过磁场偏转辨别;三者的穿透性从弱到强;电离能力从强到弱)例13.图为三种射线在同一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分别辨认出三条射线各为何种射线。
例14.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的α、β、r三种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张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
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一、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系统所受的总冲量为零(不受力、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或外力的作用远小于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
(碰撞、爆炸、反冲) 注意:内力的冲量对系统动量是否守恒没有影响,但可改变系统内物体的动量。
内力的冲量是系统内物体间动量传递的原因,而外力的冲量是改变系统总动量的原因。
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规定正方向) △p1=-△p、某一方向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所受外力矢量和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的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个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必须注意区别总动量守恒与某一方向动量守恒。
4、碰撞(1)完全非弹性碰撞:获得共同速度,动能损失最多动量守恒,(2)弹性碰撞: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相等;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特例1:A、B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设碰前A初速度为v0,B静止,则碰后速度,vB=. 特例2: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即碰后A的速度等于碰前B的速度,碰后B的速度等于碰前A的速度)(3)一般碰撞:有完整的压缩阶段,只有部分恢复阶段,动量守恒,动能减小。
5、人船模型--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人和船)发生相互作用时,不受其它外力,对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来说,动量守恒,且任一时刻的总动量均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 MV (注意:几何关系)二、量子理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1、量子理论的建立: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个最小能量值ε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ε= hν。
h为普朗克常数(6.63×10-34J.S)①存在饱和电流,这表明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②存在遏止电压: ;③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④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章波粒二象性复习课件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一、对黑体及黑体辐射的理解
热辐射特点
吸收、反射特点
一 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
般 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
物 及表面状况有关
体
既吸收,又反射,其能 力与材料的种类及入射 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 黑
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 体
度有关
完全吸收各种入射电磁 波,不反射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一个假设: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 本章内容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二节)主要介绍了能 量量子化和光的粒子性;第二单元(第三节)介绍了粒子的波动 性;第三单元(第四~五节)介绍了概率波和不确定性关系。 本章的重点是: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光电效应、 光 电效应方程、德布罗意波。本章的难点是:光电效应的实验 规律和波粒二象性。
你想探究什么是能量量子化吗?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知识点1 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 (1)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 电磁波 ,这种 辐射与物体的 温度 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2)特征: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 温度 而有所不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 温度 有关,如图所示。
(1)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 增加 ;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 较短 的 方向移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17章 波粒二象性
知识点3 能量子
1.定义:普朗克认为,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 能量值ε的 整数倍 ,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 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 一份一份 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 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
人教版初中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贝可勒尔在120 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属于核聚变的是( )A .23411120H H He n +→+B .427301213130He Al P n +→+C .14140671C N e -→+D .2351131103192053390U n I Y 2n +→++ 2.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23892U (铀)衰变为23491Pa (镤)要经过1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C .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并释放能量D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3.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
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A .32411120H+H He+n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C .238238094951Pu Am+e -→D .274301132150Al+He P+n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92U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B .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C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并第一次实现了人工合成放射性同位素D .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5.静止的氡核弱22286Rn 放出α粒子后变成钋核21884Po ,α粒子动能为k E α.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A .24218k E c α⋅ B .0 C .2222218k E c α⋅ D .2218222k E cα⋅ 6.质子和中子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当它们结合成氘核时,产生能量E ,并以γ射线的形式放出.已知普朗克常数为h ,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氘核的质量和γ射线的频率的表达式分别为( )A .122(),E E m m c h -+ B .122(),E E m m c h +- C .122(),E h m m c E ++ D .122(),E E m m c h++7.根据有关放射性方面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8.麻省理工学院要建人类史上第一个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该发电站的核反应方程可能是A .23411120H H He n +→+B .238234492902U Th He →+ C .2351891441920365603U n Kr Ba n +→++D .1441717281N He O H +→+9.23892U 变成20682Pb 要经过m 次衰变、n 次衰变,中子数减少的个数为q ,则( )A .m=8,n=6,q=32B .m=6,n=8,q=32C .m=8,n=6,q=22D .m=6,n=8,q=22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较小比结合能的原子核不稳定,容易发生裂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但与外部条件有关C .某种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大该种紫外线照射的强度,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并不改变D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变小11.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A .14140671C N e -→+B .2351139951920533902U n I Y n +→++C .23411120H +H He+n →D .427301213150He +Al P+n →12.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图甲为圆板衍射条纹,图乙为共振曲线,图丙为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图,图丁为核反应堆示意图。
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最全
高中物理选修3-5 知识点梳理一、动量动量守恒定律1、动量:可以从两个侧面对动量进行定义或解释:①物体的质量跟其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②动量是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量度。
动量的表达式P =mv。
单位是 kg m s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瞬时速度的方向。
因为速度是相对的,所以动量也是相对的。
2、动量守恒定律:当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实际情况有多种表达式,一般常用等号左右分别表示系统作用前后的总动量。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 动量守恒定律一般是针对物体系的,对单个物体谈动量守恒没有意义。
②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 , 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统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系统部各物体相互作用力,远比它们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就可以把这些物体看作一个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系统处理 , 在这一短暂时间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③ 计算动量时要涉及速度,这时一个物体系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惯性参照系的,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物。
④ 动量是矢量,因此“系统总动量〞是指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而不是代数和。
⑤ 动量守恒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分动量守恒的情况。
有时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为零,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系统总动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⑥ 动量守恒定律有广泛的应用围。
只要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系统部各物体的相互作用,不管是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还是电力、磁力,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
系统部各物体相互作用时,不管具有相同或相反的运动方向;在相互作用时不管是否直接接触;在相互作用后不管是粘在一起,还是分裂成碎块,动量守恒定律也都适用。
3、动量与动能、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拟。
动量与动能的比拟:①动量是矢量 ,动能是标量。
② 动量是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互相转移的物理量而动能往往用来描述机械运动与其他运动(比方热、光、电等 ) 相互转化的物理量。
(必考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第5章解答题专项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锂核63Li 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4m/s 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反应中放出的α粒子的速度为2×104m/s ,其方向与反应前的中子的速度方向相同。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反冲核的速度;(3)求α粒子与反冲核运动周期之比。
解析:(1) 61343012Li+nH+He ;(2)1.0×103m/s ,方向与原速度方向相反;(3)3:2(1)核反应方程61343012Li+nH+He(2)63Li 核俘获10n 的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则n 0H 1He 2m v m v m v =+即n 0He 21Hm v m v v m -==-1.0×103m/s跟0v 的方向相反。
(3)31H 和42He 的周期之比为HeH H He 1222::3:2m m T T Bq Bq ππ== 2.某些建筑材料可产生放射性气体一一氡,氡可以发生α或β衰变,如果人长期生活在氢浓度过高的环境中,氢经过人的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放出大量的射线,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原来静止的氡核(33386Rn )发生一次α衰变生成新核钋(O P ),并放出一个能量为00.05MeV E =的γ光子。
已知放出的α粒子动能为0.05MeV E α=;忽略放出光子的动量,但考虑其能量2lu=931.5MeV/c 。
(1)写出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求新核钋(0P )的动能;(3)衰变过程中总的质量亏损为多少?(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22221848684O 2Rn P +He+γ→;(2)00.0835MeV P E =;(3)0.00011 m u ∆=(1)衰变的核反应方程22221848684O 2Rn P +He+γ→(2)忽略放出光子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P αP P =即新核动量大小与α粒子动量大小相等,又根据2k 2p E m= 可求出新核0P 动能为0P α4218E E =得0P 0.00092MeV E =(3)由题意0P 0a E E E E ∆=++根据2E mc ∆=∆得0.00011 m u ∆=3.在用铀235(23592U )做燃料的核反应堆中,铀235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可发生裂变反应生成钡(14456Ba )、氪(8936Kr )和x 个中子,并放出能量,其核反应方程为235114489192056360U Ba Kr n x n +→++(1)其中x 等于多少? (2)已知中子的质量为m ,23592U 核的质量为m 1,14456Ba 核的质量为m 2,8936Kr 核的质量为m 3,真空中光速为c ,一个铀235核发生上述裂变反应释放的核能为多少?(3)上述裂变反应产生的中子速度太快,铀核不能“捉”住它,从而不能使反应堆中裂变反应进行下去,所以要将反应放出的中子减速。
高中物理选修3-5-16章复习
动量守恒定律 P=P´ 或△P=0 △P1= -△P2 I1=-I2
3: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 之和为零
动量守恒定律
4:适用对象:
A:正碰、斜碰和任何形式的相互作用 B:由两个或者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C:高速运动或低速运动 D:宏观物体或微观物体
实验三
实验五:多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
F21t1= m1v’1- m1v1= P’1- P1
对2号球用动量定理
F12t2= m2v’2 -m2v2= P’2- P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F12=-F21;且t1=t2
证明过程2
F12t2= -F21t1 m1v’1- m1v1=-(m2v’2 -m2v2) P’1- P1=-(P’2- P2) 即 m 1 v’ 1 + m 2 v ’ 2 = m 1 v1 + m 2 v 2 P’1+ P’2= P1+ P2 P’=P
2: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通 称为系统。
3:内力:系统中各物体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叫做内力。
4:外力: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内 物体的作用力。
理论推导
推导过程
根据动量定理:
对m1: F1t=m1V1´-m1V1 对m2: F2t=m2V2 ´ -m2V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1=-F2 F1t=-F2t
质量m1=10g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 以V1=30cm/s的速率向右运动,恰遇上 质量m2=50g的小球以V2=10cm/s的速率 向左运动,碰撞后小球m2恰好静止,那 么碰撞后小球m1的速度大小是多大?方 向如何?
解答
解:以水平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确定正方向)
V1=30cm/s,V2=-10cm/s, V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合力的冲量 D.刚到达底端时的动能
θ
α
例题2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 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过程称为1,进 入泥潭直到停住的过程称为2,则:
A.过程1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B.过程2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 过程1中重力的冲量大小;
(2)作用力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t越长,动量变化 就越大,物体获得的速度越大;t越短,动量变化就小, 物体获得的速度越小。如物体放在纸带上,慢拉纸带时, 纸带相对于物体的速度较小,不易抽出;而迅速抽动纸 带时,纸带相对于物体的速度较大,容易抽出纸带。
三 动量守恒条件及动量矢量性专题
1. 外力:所研究系统之外的物体对研究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2.内力:所研究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动量守恒条件的物理实质
由于研究对象是封闭的物理系统,系统内质点间相互作用的内 力,总是等值反向而成对出现,它们只能使系统内相互作用的 质点产生等值值而反向的动量变化,即内力的作用只是使动量 在系统内重新分配,而不改变系统的总动量.即作用前后系统 总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4.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物体系)
C.过程2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
v1=0 t1 G 1
过程1与过程2中重力的冲量大小;
D.过程2中钢珠的动量改变量等于 t2
阻力的冲量.
v2 f2 v3=0 G
3个过程的动量定理方程
• 若子弹击中木块前的速度为v0,子弹的质量 为m,木块的质量为M,那么
(1)最大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2)全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的表达式
2)做好受力分析与过程分析 3)判定动量是否守恒
4)规定正方向,确定初,末状态的物理量, 已知数值要带正负号
5)列方程求解
例1 有一质量为m=20kg的物体,以水平速度v=5m/s 的速度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质量为M =80kg,物体在小车上滑行距离ΔL =4m后相对小车静 止。求:
BA
Lθ
v0
M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面间接触是光 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 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 一起做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 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1)物体与小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2)物体相对小车滑行的时间内,小车在地面上运动 的距离。
解:画出运动示意图如图示
由动量守恒定律(m+M)V=mv
V=1m/s
由能量守恒定律 μmg L = 1/2 ×mv2 - 1/2(m+M)V2
∴μ= 0.25
mv
M
对小车 μ mg S =1/2×MV2
∴ S=0.8m
3.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大, 最大初动能越大
eU
mVmax2
4.光电流大小:在单位时间里从极板K发出的光 电子数跟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二 能量量子假说
1.内容:物体辐射的电磁波是通过内部的带电谐振子向外辐 射的,谐振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ν的整 数倍, hν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其中ν是谐振子 的振动频率,h是一个常量。 h=6.63×10-34J·S
2.变力的冲量:不能用Ft直接求解,如果用动量定理 F合Δt=ΔP来求解,只要知道物体的始末状态,就能求出I
注意:若F是变力时,它的冲量不能写成Ft,而只能用I表 示
3.动量定理”全程法”表示式: F1t1+F2t2+¨=p’-p 有两个以上过程的问题, 可用”全程法”
4 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
(1)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由F=ΔP/t知,t越长, F就越小;t越短,F就越大。如人在高处向下跳,当 落在水泥地板时,撞击力大,危险;当落在海绵上时, 撞击力小,较安全;
(一)光电管 阳极A:收集电子
1.结构: 阴极K:发射电子
2.工作原理:在光的照射下,阴极发射电子,电子被阳极 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
3.正向电压,反向电压,遏止电压
(二) 光电效应的规律
1.瞬时性: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逸出 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秒
2.条件性:对每一种金属,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 某一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S Lm V小
球
白纸
复写纸
注意事项: 1.斜槽口必须水平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无初速滚下 3.白纸铺好后不能移动 4.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例: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在同一 高度沿倾角不同的两个光滑固定斜面由静止 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两种情 况具有的物理量相同的是( )
一 冲量与动量、动量与动能概念专题
1.动量p: p=mv,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 与动能的区别及联系: 动能是标量
Ek1 2mv2; P22mEk
2.冲量I: I=Ft,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
3.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 动量变化
F 合 tm vtm v0p
二 动量定理应用专题
1.动量定理表示式: F合t=mvt-mv0或者 F合Δt=ΔP 上式表明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
(3)若m1的小球停下来,则m2的速度大小为 多少?损失的机械能?
(1)3.3cm/s,6.6×10-4J (2)20cm/s, 5×10-4J (3)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一.光电效应:
定义: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其中,发射出来的 电子叫光电子,通过光电效应在回路中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饱和光电流:当阴极发出的电子全部到达阳极时形成的电流 本质:光现象转化为电现象
BA
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B
质量m1=10g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 v1=30cm/s的速率向右运动,恰遇上质量 m2=50g的小球以v2=10cm/s的速率向左运动。 碰撞后
(1)若两小球粘在一起,它们的速度为多少? 损失的机械能?
(2)若m2的小球停下来,则m1的速度大小为 多少?损失的机械能?
2.意义:能解释某些电磁波的辐射和吸收的实验 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传统电磁理论难以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