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合集下载

法治在“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新方略中的地位

法治在“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新方略中的地位

01234567819:;$<=>?@A李 小 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立足经济社会和国际国内新情况、新问题,面向实践提出了治国理政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其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中央委员会决定,成为全党的意志,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和主线。

在这个战略布局中,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法治建设起到了依托和保障作用。

一、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十八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不仅要求经济持续发展,而且要求“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法治成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法治小康”是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也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为什么法治是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呢?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方向,必然体现一个成熟定型、和平理性、文明有序的社会发展特征,而法治所具有的制度安排、规范手段、思想意识等就成为小康社会发展的制度性基础。

没有法治为小康社会提供制度基础和保障,小康社会就不可能有序地建设与和谐地发展。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摘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10年来,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

要推进科学民主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关键词]法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7年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10周年。

10前的9月12日,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历史性地回顾和反思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不移地沿着依法治国道路前进,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法治和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综观中外历史,法治思想古以有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法治思想获得不断发展。

法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法治是指一切人都服从法律的统治;狭义上的法治是指政府应由法律来统治并服从法律。

法治还有静态意义上和动态意义上之分。

静态意义上的法治是指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动态意义上的法治是指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社会主义法治的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六大要素:一是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二是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法治首先是宪治,宪法具有最高最大的权威,依法治国实际就是依宪治国;三是以维护民主、平等和自由为核心价值,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五是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证和程序公正,为人民司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六是监督制约公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强化政府专门机构和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如何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如何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

如何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作者:张国轩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45期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提出至今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

从党的第十五大报告开始,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写进了报告,并且对其内容进行了不断的深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并且作出《决定》,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必然性。

依法执政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保证(一)准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正式写入了宪法。

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执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先导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据和执法司法的重要指导。

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

党的政策成为法律后,严格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意志,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

《决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法律本质属性的认识,善于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将党的政策变为国家法律。

(二)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四个善于”是实现依法执政的原则和方式《决定》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指国家、社会和公民都要依照法律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式包括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法律体系、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推进法治政府等。

下面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1 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依法履行职责。

这一方略要求政府必须以法治精神来约束和规范行政权力,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

1.2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一方略要求政府在服务管理中严格依法行政,不得任意滥用职权、泛化执法,确保公平公正。

1.3 依法司法依法司法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人员必须独立行使审判权,依照法律公正审判,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

这一方略要求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地行使审判权,为人民提供公平正义的司法保障。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式2.1 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是指要从立法、执行、司法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这一方式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立法力度,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2.2 健全法律体系健全法律体系是指要建立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形成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法律保障体系。

这一方式要求各级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审慎制定法律,保证法律的刚性和权威性。

2.3 强化法治意识强化法治意识是指要提高全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这一方式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法治意识,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厘清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2.4 提高法治能力提高法治能力是指要不断加强法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执行能力,确保依法治国的实效性和权威性。

这一方式要求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提高执法司法水平,确保法律在实践中的有效执行。

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_学习心得体会_

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_学习心得体会_

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开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起点。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实现良法之治的基础。

因此,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程中,必须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于每一部法律法规制定的全过程,使立法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拓宽民主立法的渠道,使立法准确反映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要通过立法切实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让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成为全社会奉行的基本准则。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是对依法治国的深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指出:“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情枉法。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进程。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和要求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和要求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和要求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要求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接受法律的调控和处理。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组织和调控。

法律不再是单纯的解决纠纷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手段,而成为组织和改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法治国家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法律功能日益扩展,并且大规模地向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渗透的过程。

具体说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完备法律体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环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首先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已基本上有法可依。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法律体系尚不完备,许多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如《政党法》、《监督法》、《新闻法》等尚未制定出来。

其次,已有法律普遍存在着严重“老化”情况,急需修改完善。

再次,有些法律的质量低,漏洞多,缺乏超前性,修改频繁,法律寿命短。

最后,同一层次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切实转变立法思想,大力加强立法工作。

(1)正确认识法律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从主要依靠提高法律数量转变到提高法律质量来完善法制的轨道上来。

【最新2018】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荐word版 (4页)

【最新2018】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依法治国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

强调要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这些论述和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特别是“法治中国”,是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新的法治建设目标。

它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经过长期建设和实践,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这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提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勾画出了更加清晰的奋斗愿景。

“法治”精神新要求今年1月7日,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法治”精神,综合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了新的法治建设目标。

法治中国,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结合体;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中国。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之日,便是法治中国建成之时。

总书记于201X年12月4日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201X年2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都反复强调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的紧迫性
为什么要全面落实?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 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 ——十七大报告
(一)扩大人民 民主的政治需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 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十七大报告》
《礼记》: “大道 和谐社会: 之行也,天下为公, 数千年的历 选贤与能,讲信修 史期待 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 养。”
和谐社会是长 期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 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 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为发展提供良好社 会环境。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
(四)改善民生 状态的制度需求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 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 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 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十七大报告
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 05年艾绪强王府井劫车杀人案
纵有阴霾更风雨,
法治丽日耀中华。
——2008春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
《中华人民共和国 物权法》 (07-3)

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百度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开启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起点。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实现良法之治的基础。

因此,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程中,必须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于每一部法律法规制定的全过程,使立法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拓宽民主立法的渠道,使立法准确反映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要通过立法切实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让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成为全社会奉行的基本准则。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是对依法治国的深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总书记指出: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执法者必须忠于法律,既不能以权压法、以身试法,也不能法外开恩、徇情枉法。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概述及时代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概述及时代意义

政法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概述及时代意义文/于洋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依法治国已成为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基本治国方略。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法治国便成为实现“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本文就依法治 国基本方略的内涵、十五大以来发展实施以及时代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依法治国发展实施时代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步伐加快,与此同时我们国家执政能力和治理方式也面临 着严峻挑战。

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如何平稳顺利的进行深化改 革,依法治国成为治国兴邦的依据和保障。

依法治国不仅成为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在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强调依法治 国基本方略,那么何为依法治国呢?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 国的内涵做了精确简练的概迷“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 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 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 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一、 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发展与贯彻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作为一项基本治国方略。

此后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依 法治国羽翼日益丰满,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入成熟和冗善阶 段。

党的十八大制定了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推向了一个新 高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说明没有法治 作为保障,改革就无法顺利进行,法治与改革密切相关。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本标准。

科学立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四者缺一不可。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基本内容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六、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

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七、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
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深入贯彻实施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深入贯彻实施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贯彻实施【五六】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法律,没有法律,那国家社会将变成一盘散沙!从古代开始,我们国家就有了法律,可以说,法律伴随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

法律与道德、风俗、纪律、宗教信仰等一起,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人类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人们的权益才得到了保障,文明得以延续。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法规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实现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广大公务员要切实加强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法治建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基本要求

法治建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基本要求

法治建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基本要求法治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们的社会是不能少了法治建设的,否则就会乱。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法治建设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法治建设的介绍法治建设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所有民主国家都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

民主国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府权力分散到地区和地方,并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须最大程度地对人民敞开和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

法治建设基本要求总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于依法执政理念,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关于法治的价值,强调树立法治信仰,提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要以法治凝聚共识,让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

关于法律实施,要求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保证宪法和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关于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公民既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关于弘扬法治精神,提出坚持法治教育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促进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等等。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内涵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内涵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内涵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主要有哪些?
答案解析
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内涵有如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是人民的治国。

这是说,依法治国的最终主体是人民。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管理、治理这个国家。

国家的所有权、治理权和受益权从根本上看属于人民。

遵循人民民主原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治国。

宪法也早己确认党是我们国家一切事业的领导力量。

依法治国方略从提出到全面落实,都是在党的主导下进行的。

党的领导本身也会推进依法治理。

党的依法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恰恰是依法治国方略中的关键环节。

(3)确立宪法法律的至上性。

这是说,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宪法和法律在社会调整系统中具有最高的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尊严。

依法治国是依宪法治国,社会主义的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宪政之国。

这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切实保障宪法在效力上的至高性,保障整个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内部协调性。

(4)依法治国是依“良法”治国。

这要通过健全的法律程序,保障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公正立法,使得所立之法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利益要求和呼声,保障基本人权与人的尊严,使法律制度设计在价值指向上以追求公正、约束权力、保障权利、促进发展等为己任。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什么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什么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
面推进什么
摘要:
: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3.全面推进的必要性4.具体措施和建议
正文:
正文: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三、全面推进的必要性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四、具体措施和建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我们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治意识。

其次,我们要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再次,我们要严格执法,保证法律的实施。

最后,我们要全民守法,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总的来说,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原则。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有机统一,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依法治党有机统一。

下面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最大优势。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党的领导要贯彻于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做到法治思维、法治观念、法治方式贯穿党的各项工作。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益。

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人民依法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做到权力在人民手中有制约、有监督、有问责。

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机关、党员干部、公民个人都要依法行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依法执政要求党要依法执政、以法治国,政府要依法行政、为民服务。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各部门和公务员要依法履职、廉洁奉公。

只有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依法治党有机统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加强对法治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法治水平。

全面依法治党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维护党章党规的权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党内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有机统一,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依法治党有机统一。

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我国沿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路稳步前进。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

法治论坛法制博览2019年08月(下)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武元军谢俊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贵州六盘水553000摘要:当下我国已经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以我国应该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创立新的思想、新的方针。

严格遵守“八个明确”以及“十四个坚持”,并且使其能够合理的运用到我国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中。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新时代下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用来保持法制定力、发展法治理论。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理论;法治中国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4-0147-01作者简介:武元军(1964-),男,汉族,学士学位,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公司法。

在我国党的十九大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指出:“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也是未来我国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运用了“八个明确”以及“十四个坚持”制定了新时代下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和实践。

一、保持法治定力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应该保持我国在战略方面、文化方面、政治方面、改革方面的定力。

而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强调定力以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核心的定力就是法治定力,它是我国依法治国、严格遵守法律的坚定信念。

法制定力是在我国出现严重的法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沉痛的反思形成的。

建国之后,由于我国脱离了依法治国的轨道,所以才会在在法治问题上出现颠覆性的失误。

其实在建国之初,我国是非常注重法律对社会的影响的,所以才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且还根据宪法建立了一系列的法治部门。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背景链接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推进依法行政。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贯彻方法要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工作,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依法执政。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

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带头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全社会作出表率;督促、支持和保障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正确处理重大决策、重大政策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善于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二是依法行政。

就是要使政府的组织、权力和活动等,都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都受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确保行政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同宪法和法律保持统一和协调,注重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发挥我国法律体系的整体功能。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行政执法观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形成职责权限明确、执法主体合格、适用法律有据、救济渠道畅通、问责监督有力的政府工作机制。

三是公正司法。

司法权威是法制权威的重要体现。

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一、单选
1、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的会议是()。

正确答案:(B)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宣告形成是在()。

正确答案:(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二、多选
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确答案:(A,B,C,D)
三、判断
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正确答案:(2)
1
2
1
2
1
2
4、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正确答案:(2)
1
2
1
2
1
2
1
2
8、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正确答案:(1)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