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文动 笔耕不辍——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随文练笔
都峰的扫路人》一文 , 有关人物 的外 貌语言描 写特别 符 合人物的身份和 特点 , 写 出 了扫路 人 的健 康 、 朴实 、 乐 观、 自信 的生活态度 。
在家生活 , 还要 接触 社会 , 通 过 眼看 、 耳听、 心想 , 对 周
同, 即使是 相同 的文体 , 表 达 的侧 重点 也会 有所 不 同。
所 以, 要 充分挖掘 文本 资源 , 根 据不 同类 型 的课 文 , 找 准小练笔 的“ 切人点” 。 1 .要有 效针 对不 同文体练笔
阅 读 教 学
浅谈 小学高 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随文练笔
褚 安 娜
语文阅读教学 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 重要方式 , 它以课 文内容为素材 , 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 时, 可以找准这些“ 空 白” , 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炼的地方 补充完整 , 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 出来 , 对文章 中意犹未 尽的地方进行填充 , 也是非常不错的小练笔资源。
教学 中 , 我努力 引导 学生和课文对 话 , 带 领学 生走近 文 本, 在充分 的阅读 实践中获得独 特的体验 和感受 , 得 到 词、 旬、 段、 篇 的训练 , 了解怎样选 材 , 怎样遣 词造句 , 怎
在 阅读 教学中 , 我引导学生 读懂课文 , 琢磨 课文 遣 词造句 的方 法 , 从 课文 中领悟 规律 , 掌握 写法 , 指 导 学
二、 练 笔 写 作 有 效 率
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 彼此交融 , 和谐运用 , 是
阅读教学论文随文练笔论文:初中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研究
阅读教学论文随文练笔论文:初中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践与研究摘要: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就是根据教材特点,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把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写作训练得到的知识及相关能力有机融合于课文学习之中。
随文练笔能让学生融入文本,书写心得和发现,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在生长语言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
鉴于这一点,随文练笔已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笔者以为要想真正把随文练笔落到实处,提高训练的实效,首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
笔者结合学习和实践,认为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选择。
关键词:阅读教学;练笔;想象;仿写1.练在经典段落处。
所谓经典段落是指在遣词造句方面、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一定独创性的段落,大家耳熟能详,或能熟练背诵。
初中语文教材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段落,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里“雪后捕鸟”一段,《社戏》一文里“月夜行船”一段,都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描述了雪后捕鸟和小伙伴们驾船的情景。
在赏析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之后,可让学生练一练,用上一系列的动词,仿写一个片段。
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如爬树“我先紧了紧裤腰带,往手心里吐了点唾沫,两手搓了搓,然后双手抱树,两只腿也紧紧地夹住,脚用力一蹬,往上耸身,噌的一声就上去了一截”。
还有的写打篮球、摸鱼、投沙包等,写的都很是传神。
2.练在情动处。
在初中语文教材里面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动人,语言真挚感人。
紧紧地抓住这些,你就能让学生的心与文字直接对话,聆听着文字的呼吸,感受着文字的张力,从而能够达成深刻思维、细腻情感与敏锐语感的共生共存。
捕捉住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使他们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思想的领悟喷薄而出,并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阅读教学中如何潜心文本找准随文练笔点
阅读教学中如何潜心文本找准随文练笔点“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
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丰润了文本的内涵,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从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想提高训练的实效,首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
有效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
所以说,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我结合学习和实践,认为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至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在感情喷发处练在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情感脉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的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形成文本耐人寻味之处。
紧紧地抓住,你就能让学生的心与文字直接对话,聆听着文字的呼吸,感受着文字的张力,从而能够达成深刻思维、细腻情感与敏锐语感的共生共存。
同时,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解,会淡散。
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使他们语言的内化、情感的积淀、思想的领悟喷薄而出,并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老人与海鸥》一课中的15自然段写道:“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
”这一段描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情义,读了感人至深。
教学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海鸥,写一段话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有学生这样写:“老爷爷,这十多年来,把我们看成亲生的儿女。
你省吃俭用,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今,我们还没报答你,你怎么就走了呢?看着你的遗像,我们是多么悲痛……”在文章的情境交融处引导学生练笔,学生易于将心中涌动的情感流露于笔端,使习作语言细腻丰富而感人,在抒情练笔的同时,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也更透彻了。
二、在文本空白处练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教材进行随文小练笔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教材进行随文小练笔作者:冯爱金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6期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巧妙地设计课堂小练笔,无论对课堂阅读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更应该关注每篇课文教学过程的小练笔,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课堂练笔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呢?一、找准符合学生实际的练笔点(一)延伸课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人教版实验教材课本中的许多课文结尾言尽而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续写的空间。
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可指导学生沿着其主题思想,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想象,进行课堂练笔,这既进一步深化了课文的主题,帮助学生消化了课文的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如在教学《珍珠鸟》时,可别出心裁地创设了这样一个练笔情境:老珍珠鸟非常担心飞出笼子的小珍珠鸟,着急地呼唤:“孩子,这么晚了,还不回来!你不知妈妈有多么担心你吗?快飞回笼子里来吧!”小珍珠鸟却流连于和“我”相处,安慰老珍珠鸟说:“妈妈,您别担心……”请学生接着往下写。
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联系课文内容,再现了小珍珠鸟与“我”之间互相信赖、和睦共处的情景。
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促进学生深入地领悟了文章的主旨,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紧扣文本,积累性地积淀语言阅读教学中,紧扣文本特点,进行积累性习作,帮助学生有效地内化文本语言,丰富学生的内在储备,即体现出语文课堂注重积累的特点,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例如《开天辟地》一课以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千古神话故事,当学生读完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写一段话,赞美一下你心目中的盘古。
学生在运用课文的相关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对盘古的崇敬之意时,不知不觉地积累课文诗一般的语言,也积淀对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最真的情感。
二、善于捕捉情感迸发的引爆点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的情感的蓄积点,并及时进行随文练笔。
“妙笔生花”———浅议随文练笔的有效途径
“妙笔生花”———浅议随文练笔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指伴随着阅读教学过程,学生以文本和生活经历为题材,进行书面表达的一种写作训练。
它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那么依托文本,合理有效的随文练笔,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有效手段。
一、随文动情,抒一抒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由此可见,不论是读写还是听说,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情感是写作的本源,在文章的动情处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自由地翱翔、驰骋,学生的心潮涌动了,文思打开了,表达的欲望才会像滔滔江水绵延千里。
笔者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在对文本充分感知理解、情感融入的基础上,在结尾处安排了一个小练笔。
这一练笔在教师的感情渲染中展开:“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因为村民不加节制的乱砍乱伐,被洪水卷走了。
听到小村庄的哭泣,我感到痛心,看到洪水中小村庄的挣扎,我感到愤慨。
此时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想对村庄里的人说。
把它写下来吧!”学生有感而发,从而积淀语文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这样的随文练笔,引起孩子的共鸣,最后深化主题。
二、随文空白,补一补文本有空白,越是精炼的作品,其空白点越多。
挖掘文本空白,是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空白的文本让人一下子看不透彻,一挖掘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如教学《草虫的村落》一文时,在带领学生游历了草虫的村落过程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的目光跟随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
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这只“游侠”会和同伴们说些什么呢?我又会和它们寒暄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一个片断。
文本是学生直接参与的空间,不管怎样的文章、作品,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可以挖掘的点。
心随文动,笔下生花——浅谈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心随文动,笔下生花——浅谈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发布时间:2021-07-13T12:13:32.697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1期作者:张燕[导读] 摘要: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
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紧贴课文文本,利用教材资源,从多方面进行随文训练,可仿写课文,描写插图,创意补白,大胆改写续写等。
真正的利用好教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关键词:阅读练笔仿写插图补白续写张燕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龙湖中学校 643030摘要: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
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紧贴课文文本,利用教材资源,从多方面进行随文训练,可仿写课文,描写插图,创意补白,大胆改写续写等。
真正的利用好教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关键词:阅读练笔仿写插图补白续写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往往静不下心来仔细阅读,有时人在阅读可心却在放飞自我,所以现在的孩子下笔困难,偶尔能挤出句子,但是胡编乱造,缺乏真情实感,使得老师们在面对作文教学或者写作训练时一筹莫展,只能教授一些简单的技巧应付短时的需要,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达不到长期的阅读与写作的目的。
正因为现在的孩子们阅读量甚少,所以我们更应该把握好我们手上的有效资料,引导孩子有效阅读,促进写作的优化。
在这样的局势下,作为语文老师,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窄的困难,充分运用我们的语文教材,用好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的每个单元都有作文训练的重点,如何利用课文突破作文的重点,应该如何在教材中指导学生的随文练笔呢?一、学习仿写,借鉴大师。
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们精挑细选的优质美文,是学生们最好的学习范本。
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教授课文时,除了让孩子们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有意识的渗透作文指导,读中学习方法,读中运用方法。
我们可以学习的方面很多,大到主题思想,小到标点符号;从字词句到段篇章;有的语言优美,有的哲理烁烁。
课文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能运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就一定会让我们的作文闪闪发光。
依托文本,大胆进行随文练笔
《 长城 》 《 颐 和园 》可以改 变文体 , 让学 生将 原文改 写成一 篇导游 词 ;把 古诗 改写 成写景 或叙事 的现代 文 ,如 《 赠 汪伦 》可 以改 写一篇 以 “ 送别 ” 为 内容的叙 事文 章。长文 改短 ,短文 改长 ,使 学生 们创作 的激 情在 创作 的
一
、
入 点后 ,引导学 生从 “ 无声 ”中去 感 受 、去 想象 ,打开学 生 思维 的闸 门 , 让学 生更 加深入 地 与文本对 话 。一处 补 白有 时画龙 点睛 ,就会 使文 章理解 更加 深入 。文 中 ,文 尾 的一词一 句 , 个标 点符号 都可 以成 为我们 补 白的 切 入 点 。 如 学 习 《特 殊 的葬 礼 》一 文 ,让学 生想 象 即将 枯竭 的塞 特凯达 斯瀑 布 的样 子 ,游人 看到 这样 的情景 会有 哪些 感触 ?会说 些什 么?学 生根 据 文中所 述 : “ 像生 命垂 危的老 人 , 奄 奄一 息 ,等待 着 最后 的消亡 。 ”想 象到 了 “ 细 小 的水 流 有 气 无 力 地 流 着” “ 水流 旁是 大片 大片光 秃秃 的崖 壁” “ 这好 像是 塞特 凯达斯 瀑布 的眼 泪” “ 发 出可怜 的滴 答声 ”等 ,并通 过瀑 布之 口 、游 人之 口 ,与昔 日壮观 的瀑 布作对 比 ,进而 发 出环 保呼 吁 。 通 过 这 样 的想 象 ,抽 象 的 文 字 活 起 来 ,静止 的语言 动起 来 。此 过程 搭起 了学 生 、文 本 、作者 平等对 话 、心灵 沟通 的桥梁 ,学 生的 思维在 想象 中碰 撞 ,催绽 智慧之 花 、理 解之 花 ,对 破 坏环 境的恶 果有 了进一 步认 识 ,对 文 章主 旨也就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 三 、续 写拓 展 ,领悟 与想 象的 翅 膀 教 材 中 好 多 文 章 往 往 是 言 尽 而 “ 意 犹 未 尽 ” ,好 像 故 事 还 没 有 结
浅谈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
浅谈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的训练,他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 有米下锅”。
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
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
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阅读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课堂随文练笔策略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在情感交融处练笔。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流露自己的思绪,诉说自己的情思,展露自己的智慧,展开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在语文课文中,有不少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受到感染,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
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文本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时,可引导学生由情动到辞发,享受“我手写我心”的喜悦。
以《父爱深深》为例,先让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别样的爱,再放学生评价父亲的教子方式,而后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深情表述;“同学们,我们也沐浴在父爱的的光辉下,但我们很少对父亲表达我们对他们的那份爱,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感悟,请你也拿起手中的笔,捕捉生活中被父爱感动的瞬间,表达对父亲的热爱。
”这时,同学们的心都被感动了,他们或伏案疾书或凝神沉思。
此时,他们的感受已经不是一种外在的负担,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二、在文本经典处练笔。
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细节描写的句子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教学时要舍得花时间对这些句子进行深挖细掘,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应引导学生积累下来,甚至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活学活用,能有效地开拓了学生思维。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抓住训练点进行模仿和强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稳扎稳打,步步走实,适时进行“随文练笔”,是促进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训练,要突出“小”,做到“精”,体现“活”。
所谓小,是指写作点的训练量要小,能在课上10分钟左右完成;训练的内容、话题小,让孩子能够很快地思维活动起来,觉得有话可说。
所谓精,是指写作的点很多,教师要选适合本班学生、有必要训练、没有训练透的话题来进行训练,即精选。
所谓活,是指教师在课上要及时抓住生成资源,合理利用,随时选取,进行训练。
写作点的选取与训练,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挖掘,必须注意:一、写作训练要写在文章典范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我们强调教师要以文章的典范处为“母本”,设计情境,进行“读写迁移”。
如:《赵州桥》一课中,有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教师抓住这句话,可以进行如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的段的训练。
抓住文章的典范处进行训练,利用文章提供的语言支架,充分训练学生,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要写在文章核心探寻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的智慧出在学生的指尖上”,如在教学课文《去年的树》时,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之后,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教师出示练笔题:透过那深情的“看”字,让学生练笔。
三、要写在文章引深处很多文章在结尾处留下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教师可在此处设立写话点,引导学生向文章更深、更广处探求。
如学了《小摄影师》,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要写在文章空白处如《地震中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儿子的描写较少落笔,可以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
巧手拈来练笔点,文思泉涌笔生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巧手拈来练笔点,文思泉涌笔生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性作者:陈云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7年第6期许多学生喜欢语文课,但闻“写”色变。
穷于应付交差了事的习作,干巴空洞,内容虚假,甚至有抄袭的现象。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这一习作的窘境?丁有宽老师教导我们要“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也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该游离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笔者也追随着名师的脚步,以课文为依托,融入练笔训练,为篇章习作搭桥铺路。
练笔切入口小、难度低,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畏难抵触情绪;又因机动灵活、形式多样,可全力调动学生各个感官主动积极地参与。
那么,是不是“写”了就有效呢?笔者从“温度”入手,于“角度”上挖掘,在“效度”上着力,于“热度”上催化。
既让学生在练笔过程中舒展心灵,彰显个性,又激发了习作的兴趣,真可谓一箭双雕。
一、蓄“情”——提升练笔的“温度”语文课本中许多感人的文章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与感悟文本,学生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
当学生的情感积蓄在“井喷”之处时设计一个练笔,写作自然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宣泄口”。
如教学《给予是快乐的》时笔者让学生谈谈对于“给予”的理解。
孩子们有的说是无私奉献,有的说是帮助他人……但他们还不能从具体的事例理解给予的快乐。
此时,我适时以小诗的形式出示:一束花,一句话,送去的是温暖,表达的是关爱。
马路对面,走来了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不敢过。
我,毫不犹豫,把她领过了马路。
她冲我说声谢谢,那一刻,我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接着,我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帮助他人,或者被他人帮助而感到快乐的时候,把诗中事例改一改。
学生的感受在较好的学习铺垫下,凝结成文字,流淌出五彩的语言,如:生1:数学课上,同桌忘了带尺子,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雪中送炭,给她递上一把,她感激地望着我,那一刻,我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训练策略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训练策略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
它既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古人云:读书动笔墨。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正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办法。
“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小练笔”,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体现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的几点“随文练笔”训练策略:一、课文延伸,引导续写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接触文本,揣摩语言,充分感知课文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情感。
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紧扣“收养——抚养——养大”这条故事主线展开合理想象,为文章续写结尾。
为达到续写效果,我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1)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要前后一致。
(2)掌握故事情节主线,要前后连贯,(3)想象要合情合理。
(4)把从课文中领略到的一些表达方式适当运用于练笔中,如:神态、动作的细致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利用标点符号表现人物心情等。
二、课文补白,随文扩写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文章内容耐人寻味,语言优美规范,教师若能用心与文本对话,寻找、发现每一细节,就可以为学生寻找到扩写练习的机会。
例如:《鲁滨逊漂流记》一文,因为课文是书的缩写,叙述简略,形成许多空白点,而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正好涉及到删去的原著中的一些细节(如鲁滨逊是怎样吃掉自己种出的麦子的?他穿的是什么?)。
对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反应,对自己特别喜欢的故事情节,觉得特别重要的问题等作出想象,并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穿插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将课文扩写出好几个自然段,学生在补白扩写中既培养了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心随文动 笔耕不辍
心随文动笔耕不辍作者:张萍红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06期所谓“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
如何妥善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呢?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可谓此中高手,他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写的训练。
从篇幅看,或三言两语,或长长大篇;从内容看,或课文借用,或课外引进;从方法看,或内容挖掘,或想象补充……一、把握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1.在实验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实践表明,进行“随文练笔”,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对练笔点需要理解,想象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以后的练笔打下基础;在写作训练中,教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随文练笔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口述,将练笔的内容有条理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最后将口述内容写成书面作文,并根据情况进行评价反馈。
概括地说,学生随文练笔过程,由“理解、口述、练写、反馈”四步构成。
2.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文练笔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习作要求,将“随文练笔”分为三个层次,低年级以写“句”为主,中年级以写“段”为主,高年级以写“篇(或片断)”为主。
各级的训练除强调侧重点以外,还注意了内容之间的连贯和年级之间的衔接。
3.将小作文与大作文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这里的“小作文”指“随文练笔”,教师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随文式的写话训练作为“大作文”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随文练笔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二、设计随文练笔的训练方式1.模仿式练笔,有效迁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写。
浅释阅读教学中基于文本理解维度下随文练笔的践行策略
浅释阅读教学中基于文本理解维度下随文练笔的践行策略作者:严晓君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年第07期随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就逐步成为历练学生语用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般而言,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呈现为两类:一类是以教材文本为范例,基于写法类比迁移的随文练笔;一类是基于对文本认知理解下,情感体验与认知的随文练笔。
笔者以《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为例,谈谈基于文本理解维度下实施随文练笔的思考与策略。
一、选择内容,以契合文本的主题为原点文本中随文练笔的选择,是解决读写结合理念的重要工作,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依托。
因此,面对一篇文本,教师切不可抱以随心所欲的心态,随意选择随文练笔的价值点。
一般来说,基于文本理解层面下的随文练笔,是学生对文本表达的主旨、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入感知的过程,是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整体效益的抓手。
因此,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在实践练笔时更好地感知文本的内在主旨。
以《徐悲鸿励志学画》为例,文章以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与结果的逻辑线索讲述了徐悲鸿励志的故事。
那应该在哪里选择随文练笔的结合点呢?笔者在故事发展的结果中,紧扣“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览时引起了美术界的轰动”为契机,引领学生进行想象:假如之前那位嘲笑徐悲鸿的外国学生也来参观徐悲鸿的画展,他的心理会有怎样的活动呢?他可能会怎样重新评价徐悲鸿呢?他对自己之前的行为又会怎样看待呢?将随文练笔的价值点定位于故事的结果,尤其是定位于这位外国学生的心理活动,对于随文练笔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事实上,这样的思维扭转和情感转变一定是客观存在的,这一内容课文中并没有直接呈现,形成了文本表达的空白,据此设置随文练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在心理,是引领学生想象性表达的重要契机;其次,这位外国学生的心理活动,尤其是他的认知转变,其实是对课文中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本质要义进行感知的重要推手。
心随文动笔下生花——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心随文动笔下生花——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心随文动笔下生花——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赵万文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万集小学 223122【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随文练笔已经从单纯的技能操练中摆脱出来,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
要想提高训练的实效,首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
有效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
所以说,随文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关键词】随文练笔文本读写结合点新课改以来,不管是名师示范课,还是普通老师的语文课上不时会有随文练笔的教学环节。
课堂随文练笔现已悄然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学生负担小,效率高,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最好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课本为范文,加强“随文练笔”,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需练就一双慧眼,因文而异,充分挖掘教材中练笔的训练点,拓展学生练笔空间,为学生广开“写”路,让学生心随文动,笔下生花。
1、描写插图,培养观察与写作之能力。
苏教版教材图文并茂,不少课文都配有色彩明丽、亲切可感的插图。
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外,还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把静止的画面化为鲜活的、生动的语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配有这样一1幅插图:飞翔的小鸟、烂漫的山花、碧绿的小草、清澈的溪水……品读完课文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插图,边看边想象,并用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有效实施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阅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总结出随文练笔的写作规律。
本文所说的随文练笔就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断挖掘阅读素材,同时把写作融入阅读教学中,全面进行锻炼,促进学生以学促写,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发现句中的语法错误并督促学生改正,只有二者相互融合协同开展,才能使学生获得收益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的现状分析(一)练笔时间不充足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一致认为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结合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于是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讲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外,就是寻找文章的练笔点,包括文章立意、篇章脉络、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
这是教师备课践行了新课改标准,即从理念层面得到完美规划。
但是,教师回到教学生活的主战场,将备课内容实施到课堂时,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想存在偏差———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的练笔时间太少。
教师在实施随文练笔时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状况,分析原因往往在于语文阅读课程本身的特点[1]。
(二)练笔评价机制不完善当下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教师在这一环节通常会对优秀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将其详情向其他同学展示,促使其他学生能学习优等生的先进经验。
但是语文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而是使用“你写得很好”“文章很有情感”等敷衍性评价来代替。
这种评价内容显然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也无法从这样的评价中获得提高。
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作品表现给予全面的评价,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学生本身理解能力薄弱部分学校因为学生读书数量偏少,知识面比较狭窄,学校差异也很大。
对课文的认识、体会也停留在最表层,要让学生写下自己独到的体会,发现有个别学生就等着别的学生发言之后再写,别的学生讲了什么他就写什么。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随文练笔探研
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随文练笔探研随着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随文练笔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文练笔是指在阅读某篇文章的过程中,针对文章内容,要求学生进行适当的书写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文练笔既是对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对写作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随文练笔的开展作一探讨。
一、随文练笔的意义1.促进阅读理解随文练笔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通过书写练习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随文练笔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通过书写练习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转化为文字表达,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吸收文章中的知识。
2.培养写作能力随文练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
通过随文练笔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正确的写作技巧,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方面,通过不断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书写练习,也能够让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提高语文素养随文练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能够对语言文字进行正确理解、运用和评价的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和书写练习,学生既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方法,也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如何开展随文练笔1.选择适宜的文章在进行随文练笔之前,需要选择适宜的文章。
适宜的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并且与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内容相适应。
文章的主题应该简单明了,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把握,以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练笔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制定练笔要求在开展随文练笔之前,需要对练笔要求进行明确和制定。
练笔要求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设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符合操作习惯和难易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随文练笔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随文练笔作者:潘凤霞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9年第18期对于大多数农村小学来说,作文教学令人头痛。
面对作文学生无话可说,语言单薄枯燥,内容千篇一律,教师苦于教,疲于批改,学生进步甚微等现象比比皆是。
我认为,要攻克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材,巧妙地从课文中挖掘练笔素材,并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利用课文内容,进行改写古语有云: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在教学中,利用课文原有的内容,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如古诗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同时,又具有含蓄、跳跃的特点。
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改写。
如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S 版,以下引文均同)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的深情厚谊。
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都想了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二、利用文本空白,进行扩写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空白”很多,可以说无处不在:有的出现在课题中;有的出现在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心理、动作空、语言、神态等空白处。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空白”,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填补“空白”,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这段话中留下了许多处空白,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心随文动 笔下生花——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教学反思新课程NEW CURRICULUM了合作,收获了友谊,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结归纳时互动当一个数学活动接近尾声时,需要回顾这个活动的过程,给予反思,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
这时,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许多独特的思考,但是又不能一下子说出来,这个时候需要将课堂的教学重心再一次下移,让孩子们在彼此的交流中,将自己的想法补充完整,思考更加深入,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1.问题开放度要适中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
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
但也不宜太大,“说一说你的发现”“你有什么想说的”这样的问题目标指向不明确,很容易将课堂推向另外的方向。
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层层相递,一步一步地把问题引向深入。
如果问题过于直露浅显,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思维。
反之,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无处下手,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思考的时间要适中要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与时间。
这就要求老师敢于放手,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只有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自觉地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学会等待。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不要急于完成教学过程,要舍得给孩子思考、尝试、再调整思路的时间,要舍得还给学生空间。
虽然第一次的“还时间”“还空间”会给教学带来迟滞,但是请相信孩子,在长此以往的训练中,孩子最终一定会获得丰收,为今后的数学学习节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讲过:“我们教师,并不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
”趣味哪里来?正是要通过数学课堂的活动来获得,课堂互动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趣味的一个非常重要、有价值的手段,通过互动可以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发表时间:2020-12-01T15:21:07.7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4期作者:刘玉玲[导读] 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每个单元只有一次习作训练。
刘玉玲黑龙江省海伦市伦河镇中心小学黑龙江省海伦市152325摘要:在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每个单元只有一次习作训练。
一学期会有八到十次的习作训练。
我认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仅仅靠几次大的习作训练,是很难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
教材中的课文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应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习作训练,应该成为语文老师一种自觉的意识。
如果在阅读课中加入小练笔,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也能使孩子对文中情感的共鸣流淌于纸上。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
陶治学生情操。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解答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文练笔”呢?在二十几年的教学探索与研究中,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仿写课文儿童都是模仿的小天才,而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老师细心要挖掘教材,以教材为契机,借助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课文仿写,这样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孩子们布局谋篇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我让学生根据前面几节诗歌的内容特点,进行仿写,再写一节小诗歌。
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不长时间,一节节生动的小诗歌就诞生了,我借机对学生进行表扬,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我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个片段的仿写,如学习课文中关于人物形象外貌的描写,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写法,写出班级中的一个同学的外貌,让学生猜想一下,他是谁?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扩展情节在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要由学生们自己去领会。
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故事情节,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找准落点,笔下生花——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找准落点,笔下生花——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
随文练笔
龚敏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课堂随文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文练笔”是指伴随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
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笔者结合学习和实践,认为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总页数】1页(P37-37)
【作者】龚敏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4
【相关文献】
1.找准“练点”笔下生花──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教学心得 [J], 曾卫平
2.立足文本找准落点有效练笔r——小学阅读教学中课堂练笔的误区及其纠正对策[J], 翁秀萍
3.找准落点,笔下生花——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初探 [J], 刘丽
4.心随文动笔耕不辍——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依托文本进行随文练笔 [J], 张萍红;
5.找准落点才能轻舞飞扬——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落点研究 [J], 刘承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