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中国误读的种种表现
迪斯尼电影《Mulan I》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
和行为被 封建 礼 教所 禁 锢 , 影 片 中 的木 兰却 是 大 胆 自 而
由 、 爱 敢 恨 的 自 由形 象 , 主 动 去 接 触 、 助 自己 的 心 上 敢 她 帮 人 , 终 找 到 如 意 郎 君 , 和 中 国 传 统 女 性 形 象 发 生 了 最 这
一
二 、Mua 》 中 国传 统 文 化 的 误读 ( l I对 ( n 1 对 木 兰 形 象 的 误 读 . 《 兰 辞 》 我 们 树 立 了一 个 具 有 “ 劳 ” “ 事 ” “ 木 给 勤 、懂 、孝
直 充 当 着 木 兰 “ 护 神 ” 角 色 。 行 军 中 木 兰 想 要 放 弃 守 的
顺 ” “ 德 ” 优 秀 品 质 的 传 统 妇 女 , 电 影 中 的 花 木 兰 和 贤 等 而 却 被 塑 造 成 一 个 实 现 自我 、 抗 社 会 的 个 人 英 雄 主 义 的代 反
表 。相 亲 失 败 的 木 兰 欲 证 明 自己是 一 有 用 之 人 , 望 实 现 希 个 人 价 值 , 而 完 全 篡 改 了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木 兰 “ 孝 ” 从 忠 的文 化 内涵 。在 中 国古 代 封 建 社 会 , 国传 统 妇 女 的 思 想 中
第 8卷
第 6期
淮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0F HU AI EIP B ROFE S ONAL S I AND TECH NI CAL COLLE GE
Vo. 1 8 No. 6
D e .2 09 c 0
20 0 9年 1 2月
3 对 史 实 的误 读 .
“ 里 赴 戎 机 , 山 度 若 飞 。朔 气 传 金 柝 , 光 照 铁 衣 。 万 关 寒 将 军 百 战死 , 士 十 年 归 ” 短 短 几 句 见 证 了木 兰 战 场 杀 敌 壮 , 时 “ 巾帼 不 让 须 眉 ” 的英 勇 和 胆识 。在 电 影 中 ,神 龙 ” 须 “ 木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中外文化差异造成的十种误会
1. 对于礼节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礼节,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个人自由。
2. 对于谈话方式的误解:中国人更喜欢直接表达,而西方人则更喜欢间接表达。
3. 对于谦虚的误解:中国人更加强调谦虚,而西方人则更加强调自信。
4. 对于礼物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礼物的实用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礼物的情感价值。
5. 对于节日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聚会,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个人独立性。
6. 对于穿着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穿着的正式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穿着的舒适性。
7. 对于职业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职业的稳定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职业的发展性。
8. 对于家庭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家庭的稳定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家庭的发展性。
9. 对于社交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社交的礼仪,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社交的自由性。
10. 对于时间的误解:中国人更加重视时间的实用性,而西方人则更加重视时间的质量。
文化错误的例子
文化错误的例子这个问题太大了,总之就是老外误解我们中国的文化,例如有一回,我在美国,发现几个当地的黑人小混混,欺负这欺负那的,我其实也挺怕他们的,可他们从来对我都是客客气气的碃叮百顾知该版双保晶,后来才知道,他们以为中国人都会几下功夫,怕惹着我被我揍。
一、期待标准的时间概念在中国,时间的定义并不一定清楚地指明一个小时何时结束,下一个小时何时开始。
例如,在西方人看来,中午指的是一个明确的时间,但中国人用它来指从上午11点到下午1点的两个小时。
二、将大嗓门误认为敌意的表示可能是中国想要发声的人太多,或者是这种语言习惯如此,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中国人的说话音量要比让西方人感到舒服的音量高出几个分贝。
三、误解中国人对尊敬的表示形式虽然在西方人看来握手是很自然的,但在那些认为“亲热”是不礼貌的中国人看来,握手并不总是令人自在的行为。
多数中国人握手无力,在问候别人时仅表现出矜持。
请别生气。
四、低估在会前交换名片的重要性一张印有简体汉字的双面名片是对中国商人表示尊敬的第一步;缺少这样的一张名片,等同于在西方商务会议开始前拒绝与同事握手。
即使你很熟悉别人,或者已经向你介绍过那个人的头衔和职位,你也得细看他的名片。
如果你坐在同一张桌子前的话,你得刻意地将其名片放在很显眼的地方。
五、不向“关系”妥协像中国多数惯用语一样,“关系”很难翻译成能表达其意思的一个英语词汇。
作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核心概念,“家庭以外的关系或联系”可能是最接近本意的解释。
因此,中国人在做生意之前就要了解他们想要与之做生意的人。
生意如何、为何、何时能做成,都取决于这些“关系”。
六、认为在中国吃一顿饭只是一顿饭你肯定会受邀与中国人共进午餐或晚餐,在那期间讨论生意会被认为很无礼。
但这并不意味着吃饭不带有商业目标,其中原因还是“关系”。
如果有一位从来没见过的人来到你的餐桌前,请别感到吃惊。
七、忘掉餐桌礼仪在西方人看来,桌上的食物总是太多(这表示主人的富足),但每样菜你都要尝一尝。
外国人对中国刻板印象的例子(一)
外国人对中国刻板印象的例子(一)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引言外国人对中国常常存在一些刻板印象,这些印象可能源自历史、文化和媒体等多方面因素。
虽然这些印象不一定准确,但它们却对外国人理解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误解一: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外国人常常认为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与世隔绝。
这种印象可能源自中国历史上的长城和闭关锁国政策。
•实际上,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快速的开放与改革,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如今,中国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最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误解二:中国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一些外国人常常将中国人视为一个单一的集体,认为他们的思维、行为和价值观都是相同的。
这种印象可能源自中国庞大的人口和主流文化的传播。
•实际上,中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包括56个不同民族和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误解三: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外国人有时候会认为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这种印象可能源自中国发展的艰辛和发展中的一些贫困地区存在。
•实际上,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基础建设发展迅速,在一些大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误解四:中国人只吃米饭•一些外国人可能认为中国人只吃米饭,这种印象可能源自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大米的重要性。
•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菜肴。
除了米饭,面食、馒头、饺子等也是中国人常见的主食。
误解五:中国人不讲卫生•外国人有时会认为中国人不讲卫生,这种印象可能源自一些中国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
•实际上,中国人的卫生观念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一样,亦有讲究。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卫生环境的改善力度,改善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论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虽然存在,但并不一定准确。
只有通过亲身了解和深入交流,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中国。
希望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能够逐渐被打破。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有哪些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有哪些
1、中国人都会kungfu,中国人都会功夫,很大一部分外国人觉得中国人都会功夫。
2、中国脏,乱,而且人们说话都非常大声。
3、对中国的“大”没有什么概念。
4、会觉得中国周边国家是中国的,尤其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很多外国人会认为这三个国家是中国的几个省。
5、会觉得中国人都是数学天才,尤其是澳洲村民。
中国的教育制度,向来被外国人diss,但也拜我们这教育制度所赐,我们高中阶段的数学能力可以碾压国外。
6、对中国人喝热水很不解,算是中国的一个特色,日本、韩国人更喜欢喝冰水,而欧美人对热水的用途仅限于,泡茶及喝咖啡。
7、对中国的信仰制度感到不可思议,外国人大部分是有信仰的,在中国,更多人是无神论者。
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中国古代女性永远白脸。
《花木兰》的首支预告片中,木兰被带去相亲的情节中,刘亦菲和郑佩佩的脸以白粉打底,配以浓重的红黄大色块的妆容,有点类似脸谱,被网民吐槽“无法接受”“像日本艺妓”。
其实,在好莱坞电影《末代皇帝》中,也有相同的情节。
有一个片段是溥仪在睡梦中被接到了皇宫,醒来后发现面前瘫坐在龙椅上的慈禧。
导演贝托鲁奇为了表现慈禧对溥仪造成的心理阴影,在电影中,慈禧皇太后的脸也被涂上了又厚又白的铅粉颜料,凸显了人物的可怕。
李小龙打开好莱坞大门后,中国功夫就深深地烙印在了老外的脑海里,以致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外国人以为中国人个个都是武林高手。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貌似都会给人一种好学勤奋的印象,甚至在好莱坞影视剧中,典型的华尔街金融天才都是美国名校数学系毕业的戴着眼镜的中国人。
摄影师是二代移民,父母完全不会英文,全家只有他一个人是生下来的时候就在美国了。
他上学后注意到很奇特的一件事,大家有不会的数学题都愿意找他,他一问,美国人说:你长得很像数学很好的样子。
说起中国人对于热水的热爱,真是说好几天都说不完,从小就知道,肚子疼了喝热水,脑袋疼了喝热水,感冒了喝热水,月经那天亲戚来了男
朋友还是让你喝热水……而出过国的同学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每当你问外国服务员要一杯温水时,他们总是一脸无辜的这样看着你。
外国人对中国汉字的评价
外国人对中国汉字的评价1. 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汉字产生兴趣?外国人对中国汉字产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 汉字的独特性: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每个汉字都可以通过其字形和组合方式表达出一定的意义,这与西方国家使用的字母文字截然不同,使得汉字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 文化价值:汉字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汉字,外国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增进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 美学魅力:许多外国人对汉字的字形和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汉字的书写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而且通过学习汉字书法,还可以培养出他们自己的审美能力。
2. 外国人对中国汉字的评价2.1 清晰易辨认外国人对中国汉字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它们的清晰易辨认。
汉字基本上都由几个笔画组成,每个字形独特,没有太多的变化和相似之处,这使得外国人能够很快地学习和识别汉字。
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国家使用的字母文字具有较多的相似字母,容易混淆和误读。
2.2 字形美观外国人普遍认为汉字的字形美观。
汉字的字形通常具有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每一个笔画都经过精心设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字形,这与他们所熟悉的字母文字有很大不同。
许多外国人对汉字的书法艺术也非常赞赏,觉得它是一种独特且美丽的艺术形式。
2.3 文化内涵丰富外国人对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到非常好奇和惊叹。
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这些意义和象征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外国人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会了解到许多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等相关的知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3. 外国人学习中国汉字的困难与挑战虽然外国人对中国汉字抱有很大的兴趣,但也面临着一些学习的困难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汉字的数量庞大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数量庞大且组合繁多。
外国人需要掌握大量的汉字才能够进行基本的阅读和交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使用的字母文字数量较少且规律性强,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与破局
中国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与破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其国际新闻话语权却依然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影响着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声音,也影响着全球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中国如何破解国际新闻话语权的现实困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西方主流媒体扭曲报道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往往带有浓厚的偏见和刻意歪曲。
他们往往选择性报道中国的负面消息,放大中国的问题和缺陷,而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积极作用往往视而不见。
这导致了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形象受损,国际新闻话语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2.国际话语权配置不合理在国际新闻话语权的配置中,西方国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的声音往往能够主导全球的舆论。
相比之下,中国的声音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其话语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
这种不合理的配置,使得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难以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3.国际新闻传播体系不合理在国际新闻传播体系中,西方国家的传媒集团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平台向全球传播自己的声音和价值观。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媒力量相对薄弱,其国际新闻话语权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这使得中国的声音很难在国际舆论场上被真实呈现出来,给中国的国际新闻话语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建设自主的国际新闻媒体中国可以加大对国际新闻媒体的建设力度,打造一批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声音的国际新闻媒体。
这些媒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和价值观,推动中国的国际新闻话语权得到更加公正的体现。
中国也可以通过这些媒体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理念和价值观,为中国的国际形象树立更多的正面形象。
2.提高国际传播的专业水准中国可以加大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国际传播的专业水准和话语权的竞争力。
通过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传播人才,中国可以在国际舆论场上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国际新闻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3.加强国际新闻合作交流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媒体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国际新闻话语权的问题,寻求破解困境的路径和途径。
中西方价值观不同的误解和冲突的例子
中西方价值观的误解和冲突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常常出现,以下是一些例子:
在家庭观念上,中国人注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而西方人则更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因此,在家庭决策上,中国人倾向于尊重长辈的意见,而西方人则更愿意自己做决定。
在职业观念上,中国人注重职业的稳定和保障,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感。
因此,在职业选择上,中国人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职业,而西方人则更愿意尝试不同的职业。
在社会观念上,中国人注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西方人则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因此,在社会行为上,中国人更倾向于遵守社会规范,而西方人则更愿意挑战社会规范。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和冲突可能会导致交流和合作中的误解和冲突。
因此,了解和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西方排斥东方的例子
西方排斥东方的例子西方排斥东方的例子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许多排斥和误解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西方排斥东方的例子,这些例子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隔阂和偏见。
1. 东方人在西方社会中的就业歧视:许多东方人在西方国家面临着就业歧视。
无论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在工作场所中,东方人经常受到西方人的不公平对待。
这种排斥表现在招聘过程中的歧视性问题,以及在与西方同事合作时的不平等对待。
2. 文化冲突导致的社会隔离:在一些西方社会中,东方人常常被视为“外来者”或“异类”。
这种看法导致了区域性的社会隔离,东方人往往被排除在主流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住房、教育和社交活动。
3. 媒体对东方的不准确描绘:西方媒体对东方的报道往往充满了偏见和刻板印象。
例如,东方人常常被描述为神秘、奇特或危险的存在。
这种不准确的描绘导致了对东方文化和人民的误解和歧视。
4. 西方对于东方宗教和信仰的排斥: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东方宗教和信仰持有排斥态度。
例如,在某些地区,穆斯林面临着伊斯兰恐惧症和仇恨言论。
这种排斥表现为对东方宗教建筑物的破坏和对信仰自由的限制。
5. 西方对东方传统习俗的贬低:在一些西方国家,东方传统习俗被视为“落后”或“原始”。
这种看法导致了对东方文化的贬低和歧视。
例如,一些人对于东方人的饮食习惯、服装风格或婚姻制度持有偏见。
要解决西方排斥东方的问题,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教育和媒体在改变人们对于其他文化的看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制定反歧视法律和政策来保护东方人在西方社会中的权益。
最重要的是,个人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并学习其他文化,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由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改编看早期欧洲社会对中国戏曲的误读
关键词 :中国戏 曲;赵 氏孤 儿 ;伏 尔泰 ;中国孤儿 一 Nhomakorabea、
《 赵 氏孤 儿 》故 事 的历史 变迁
最 早有 关 《 赵 氏孤 儿 》 的故 事 记载 来源 于 《 左传》中的 《 宣 下 的一 名 医人 。 公二年》 《 成公四年》 《 成 公 五年 》及 《 成 公 八 年 》 。在 《 左
接原 因是 因为 君 臣猜忌 和 “ 庄 姬之 谗 ”的 原因 。 表 现 作者对 于 以 “ 精 忠报 国 ”、 “ 舍 生 取义 ”为核 心 的中 国式 爱 但 是 在 司 马迁 的 《 史 记 》之 中所 记 载 的赵 氏一 族 的 悲剧 却与 国主义 精 神 的颂扬 ,通过 韩 厥和 程婴 的 牺牲 ,来 表现 出爱 国勇 士
在 提 及赵 氏一族 被 灭 门的原 因 时 , 《 史 记 》 中记载 为 灵 公与
化的视野 中时。西方文化社 会往往并不能站在 一种 平等的视 角上对其 赵 盾之 间的 矛盾 及屠 岸 贾的 挑拨 ; 《 赵 氏孤 儿 》则 表现 为 由屠 岸 进行研究和解读 ,基 于这种视 角 ,在历次 中国传 统戏曲大规模 向西方 贾 一 手造 成 ,而 灵公 只 是被 奸 臣所 蒙蔽 。 同样 《 赵 氏孤 儿 》在 情 传播的过程 中,或 多或 少都被 西方一些 学者和剧评 家进 行 了误读或者 节 上 也对 《 史记 》 中所 记载 的 内容作 出了一 些 更 改,在 《 史记 》
在 跨文化传播方 面的探 索和尝试 ,促进文化 交流 ,将 中国传统戏曲进 后 t l 缢 而 亡 ,韩 厥 在 宫 门 口放 走程 婴及 赵 孤 随后 自杀 而 亡 ,赵
一
步的推 向世界 。
孤 认 屠岸 贾 为义 父 ,二 十年 后手 刃仇 人 报仇 血 痕 ;这 与 《 史记 》 中 ,赵孤 深 藏深 山中十 五年 后 ,韩 厥立 孤 ,赵 孤复 仇 的故 事 又有 不 同。在 人 物上 角色 上 , 《 史记 》 中公 孙杵 臼和程 婴 均为 赵 朔 门 客; 《 赵 氏孤 儿 》 中公孙 杵 臼为 退 隐 的老宰 辅 ,程 婴 为驸 马府 门 在 这样 的修 改下 , 《 史 记》 中 的 “ 搜孤 ”与 “ 救孤 ”的矛 盾
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诠释与争议
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诠释与争议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因其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备受世界瞩目。
然而,与其文化底蕴相比,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解释却饱受争议。
一方面,有些西方学者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对中华文化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描述和解释。
另一方面,也有些学者存在误解、偏见和错误的诠释,甚至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实际情况。
那么西方学者为何存在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错误诠释?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西方学者误解中国文化的原因1、文化差异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所偏差。
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道法自然”等内容,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竞争、取得个人的成就等。
由此可见,两种文化存在根深蒂固的差异,这为西方学者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带来了困难。
2、语言障碍由于汉英词语的差异,有些方面的描述容易让西方学者产生误解。
比如“风景秀丽”的“秀丽”,最初被翻译为“美丽”或“漂亮”,造成了不少误解。
同时,由于涉及语言,外国人通常很难真正领会汉字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也显然成为了西方学者误解中国文化的因素之一。
3、政治因素受制于某些国家对中国的政治诋毁和负面宣传,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诠释受到影响。
而且,在至今仍然存在又亲又清、差异性大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从政治立场、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等多角度进行文化解释都会影响到解释结果和界定高度,导致文化解释产生误差。
二、西方学者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方式1、理解“中庸之道”西方学者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是认识“中庸之道”理念,即平衡、和谐、和平的说法。
这种理念讲究的是宽容、保持内在和谐,缓和对立,以及尊重个人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因此,理解“中庸之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文化中强调的平衡和谐的内涵。
2、尊重中国文化特色尊重、理解和保护中国文化是西方学者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首要条件。
这不仅是一种基本的人类道德规范,还可以深入挖掘中国文化的内在规律,了解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习俗等文化特色。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反思
一
样在西方世界穿梭 , 如何让西方看到真正的中国, 消除文 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
人道的、 没有个性的, 实际折射蒙古铁蹄蹂躏和威胁下欧洲
东西交流的屏障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 也没有因为 人对于 远东 民族 的恐惧 、 厌恶 和排斥 心理。咸 淳七年
中国经济的提高而有了真正对话的机制。相反不时听到刺 (2 1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元帝 国游历 2 1 ) 7 O年, 用游记
火药等发明经阿拉伯商人间接传到了欧洲 英国学者威尔 欧洲知识界提供了有关中国及其制度的丰富知识” 可以 “ 斯在《 世界简史》 中写道 :在整个第 789 “ 、、世纪中, 中国是 做为 l 8世纪前所有有关中国著作可供比较 的起点和基
世界上最安定、 最文明的国家, ……在这些世纪里, 当欧洲 础” _ 的专论中国的百科全书中, 将中国描绘为世界上最 和 两亚的敝民, 不是住在陋室或有城垣的小城市里, 就是住 富饶的国家, 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中国与欧洲处
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特别是近 2 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O 中
14 25年, 意大利圣方济各会修士伯朗嘉宾(en P n Ja& l a
国人有了 前所未有的自信和自 , 豪 未来经济上赶英超美的美 Crnl8 15) a i,1 p 2—22奉英诺森四世教皇指令出使蒙古时写 好前景时见报端 , 中国的形象愈来愈受到国际的关注, 然而 下《 蒙古史》淳佑十一年(21法国路易九世派鲁布鲁克 , 15)
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起源与误读
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起源与误读刘树森(一)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以其巨大的成就,深远的影响,在文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结构中赢得了应有的—席之地,成为近现代社会沿革中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依照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小说历来被视为“小道”。
迨至晚清,小说的命运依旧未见改观。
那么,翻译小说异军突起,取得如此之大的建树,原因究竟何在?原因复杂。
20世纪行将终结,检讨百年历史,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试图从历史学、文学、叙事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重角度予以研究。
从翻译与文化研究的视角着眼,追溯翻译小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审视翻译小说的主要文化特征,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解答上述命题。
在翻译小说勃兴之前,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传教士用了差不多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为小说正名,尤其是确定翻译小说在当时社会中的价值取向。
此前,西方传教士了解小说在中国主流文化传统中的边缘地位,所以他们译介西方小说时采取的策略,是回避其称谓。
宾威廉将其翻译的英国小说《天路历程》(1853),称为“圣书”。
即使是李提摩太,他翻译了美国小说《回头看记略》(1891)之后,也名之为“一如传体”。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转变对于小说的认识,对于翻译小说的兴起所具有的前提意义不言而喻。
以目前所接触到的资料而论,《昕夕闲谈》(1873)的译者蠡勺居士,在该译作的“小叙”中最早提出了小说具有陶冶性情、启发良心、促进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予则谓:小说者当以怡神、悦魂为主,使人之碌碌此世者咸弃其焦思、繁虑而暂迁其心于恬适之境者也;又令人之闻义侠之风则激其慷慨之气,闻忧愁之事则动其凄婉之情,闻恶则深恶,闻善深善,斯则又古人启发良心、惩创逸志之微旨,且又为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之大助也……谁谓小说为小道哉?正是这种颇为前卫的观念,驱动蠡勺居士翻译了“英国小说”《昕夕闲谈》。
按照他的解读,这部小说的价值在于可以“使富者不得沽名,善者不必钓誉,真君子神采人生,假君子神情毕露……”,并告诫读者不可将他的译作视为本土“寻常之平话、无益之小说”。
西方为何误读中国?
中国被认为 试 图 “ 横刀夺 爱 ” 《 。 今 过 去 3 年里 ,中国变化得 比历史上 O 不够 ,中国必须 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 日美国报 》文章则认为 ,这是西方害 任何 国家都要快 。经济增长使数亿人 迎接世界的质疑甚至敌意。 怕非 洲国家感 觉 “ 中国 的经 济发展 摆脱贫困,并重塑 了国家的文化和政 和改革模式似乎 比欧美倡导的 自由市 治环境 。新一代的中国人乐观 、 勤奋 、
的形象。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国家中 , 中国的封闭以及双方的隔阂的话 ,那 论 ”之后 的又一个 重要论 点。西方 别说西方人,有时就连中国人 自己都 么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 ,在国 很多大媒体对中国的环境污染及食 品 难 以避免对正在发生的事产生误读。
一
垒l 墨
对外 大传播 /
于一 种 目的 :“ 带着 狭 隘 的商 业 利
西方对中国的误读中,除了一部分是 益动力追求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特别 美国 《 新闻周刊 》曾经发表一篇 故 意制造 “ 中国威 胁 论”外 ,还有 是 能 源 ” 中 国在 非 洲 实 行 新 殖 题为 《 。“ 谁在恐惧 中国? 》的报道 ,刊
分家甜 恸尔教授 告诉 《 环球 Ht , 》记 / '
媒体 妊 明方 埘 巾 旧 溟 泼的 , j
藕蜚原
青 .“ 力 人 刈 中 网 的 谈 读 由 来 已 握住西方盎体 r ! l 中, ̄, l l i P剧媒体诬没 发展道路 的战 略 ,被 理解 成 r 充满 乐 I 确传播 中 圆形象 的力 t 机 的 l险战略 ,最 』要就 足 为对 巾 久 西方 每个人 头脑 巾都有 ・ 中国 有掌握 向【 界I 个 三 形 象 ,仳这 形象 更 多反映的 足特 有这 法 四 鹕体 彳似 锌 门为政 . 【 们 嗣文化 缺乏 J解 I 亍 他 , 人 煲笑 得 的
中英文本互译文化误读的另类效应
源泉 , 例如 , 他将李 白的《 送孟浩然 之广 陵》 中的“ 烟花三月下扬州 ” 译
T e s k — lw r r u id o e h mo e f e s a e b r v r o e
中, 具有特定 的积极 意义 , 它可 以
通 过 译 文 与 目标 语 文 化 的 日益 融
推动 了美 国的现代 意象派新诗 运
动 。 德 的 翻译 “ 读 ” 西方 文 学 庞 误 在 中 具 有 极 大 的 文 学 创 新 的 参 考 价
值 。通过误译原作 , 庞德意外地发
现 了 自己 的 创 作 价 值 和 新 的生 命
古老 文化传统 的 自豪感 ,殊不 知
这 段 话 的 最 后 一 句 是 地 道 的 误 译 , 且 原文 也没 有 “ 中国 ” 而 在 几
学教 育
中英文本互译文化误读的另类效应
圈 范司永 陈海 簌
内容摘要 : 中英 文本 互译 中文化“ 误读” 不利 于译 文读 者全面 了解“ 他者” 文化 的民族 特色与文化信息 的准 确传 播, 不利于超越“ 自我” 文化的局 限性 与克服对“ 他性” 文化的公正评价 。 但是 , 在民族文化交流实践 中, 这种 结论 确实有失偏颇 。本文即对此谈谈 看法。
实 际上是 一个 “ 读 ” 过程 , 误 的 也 是 一 种 创 新 的 过 程 , 种 “ 创 性 这 独
ter e。 过庞 德 之手 ,烟 花 ” h i r 经 v “ 被 译 为te s o efw r 冒烟 的 花 ) h m k—l es o f 在 中 国文 化 语 境 中 , 文 是 不 忠 实 译
从表 面看来 ,尽管 因文 学文 本 翻译 的文化误 读带来 的负面影 响在所 难免 ,但是译 者对 源语文
西方人对中国人的9大误解,你中枪了吗?
西方人对中国人的9大误解,你中枪了吗?
这些是一般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误解,这是些有趣而无伤大雅的观点,而且大多数以色列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1. 中国人早上都吃面条和饺子
许多西方人以为,中国人的早餐是面条!他们显然对中国食物的认知不够。
中国传统早餐是油条豆浆包子馒头,而且,包子馒头比面包好吃多了。
2. 中国人都会功夫
虽然很多年长者会练太极拳健身,这并不代表大家都像功夫电影一样会武打。
3. 中国人都姓陈
虽然“陈”的确是最常见的姓氏,但中国人的姓氏可多了!
4. 中国人都只说汉语/普通话
全中国境内有上百种方言,这要感谢秦始皇统一了语言,不然中国可能隔省如隔国,像欧洲一样了。
5. 中国人没胖子
几十年前确实没有,但自从西方饮食进入中国后,胖子越来越多了…不过跟美国比起来,不算什么。
6. 中国人很神秘
中国人也觉得西方人很神秘,是不是?
7. 中国人每天都没睡饱
眼睛小不代表没睁眼啊...
8. 中国人都会煮一手中国菜
这个可信度还比较高一点。
9. 中国人不喝水,只喝茶
是你吗?。
美剧中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分析
美剧中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分析摘要:美剧在中国的播出已有近30年的历史。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美剧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甚至一些中国人也在美剧中有了戏份,不过,美剧里的中国人的形象并不理想,也越来越被刻板化模式化。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度简单、过度概括或夸张,并往往滞后于社会现实的概括性的看法。
一旦形成,影响深远。
本文将分析美剧中中国人的几类刻板印象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美国电视剧;中国人;刻板印象1.引言美剧向来以故事情节离奇、题材新颖、人物突出、视觉震撼以及悬念设计为众人喜爱。
1980年,传入中国的第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The Man from Atlantis)以非常具有科幻艺术性地手法与干净的剧情俘获了国人。
此后,一大批美剧涌入中国,并逐渐走入大众和主流媒体的视野,如《老友记》(Friends)、《实习医生葛雷》(Grey's Anatomy)、《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等。
似乎一夜之间美剧迅速传遍中国的大街小巷,在人群中传播并流行开来。
在这些美剧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文化元素,甚至于中国人的出现,但是,“从一些细节上,我们可以隐隐嗅到美国人种族主义的膨胀,对中国(人)僵化刻板的印象”(马飞,2010)。
这或许也是日前美剧被禁播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美剧中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加以探讨。
2.美剧中中国人的刻板印象2.1“刻板印象”的概念“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概念大多出现在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
Scollon & Scollon (2000)曾这样定义:“Stereotype is a way of thinking that does not acknowledge internal differences within a group,and does not acknowledge exceptions to its general rules or principles.”刻板印象也分为消极刻板印象(negative stereotypes)和积极刻板印象(positive stereotypes)。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误解的例子
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误解的例子
中国文化历经几千年发展,有着丰富多彩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但是,由于一些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时会产生误解。
例如,有些外国人会认为“中国人都是唐装穿越,红色灯笼挂遍街头”的印象。
但实际上,唐装只是中国传统服饰的其中一种,而灯笼也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象征物品。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是这样的。
另外,一些外国人还认为中国人都不懂得排队,总是喜欢插队。
但实际上,中国社会的文化素养已经得到了极大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礼仪和秩序,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有序排队。
总而言之,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主要来自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我们应该多向外国人宣传中国文化,正确引导对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 由此决 定先 驱者 心灵 的痛苦 挣扎是 在所 难免 。 “ 心结 ” 五 : 理 性 精 神 、 辑思 维 、 学 思 之 对 逻 科 辨的推崇与对情感、 感性 与肉欲 的呼唤并存 于心 问, 冷峻 与热情 、 思 与 激情 、 寞 与 飞扬 交 替 起 沉 落 伏。 “ 心结 ” 六 : 国家 现 状 国民精 神 状态 的忧 之 对 患 与对 民族前 途 赶 超 前 景 的乐 观 均呈 脑 海 , 望 绝 之念 与希 望之 心 时隐 时现 。 “ 结” 心 之七 : 摆 于 学 术 与 政 治 之 间 , 治 摇 在 学 与 问政 、 谈 文 艺 ” “ 政 治 ” “ 与 谈 的对 立 中走 着 “ 路 ” 歧 。 “ 心结 ” 八 : 结 于 知 识 与 财 富 两 种 价 值 , 之 纠 在道义与功利、 忧道与忧贫 、 清高与“ 言利” 守护 、 学 术与 追求 财 富之 间游走 人生 。 “ 心结 ” 九 : 徊 于 启 蒙 者 与 被 改 造 对 象 、 之 徘 国 民精 神导 师 与 工农 群 众 的小 学 生 两 种 角色 , 在 “ 化大众 ” “ 与 大众 化 ” 改 造 国 民 与 改 造 自己 、 、 精 英意识与民粹意识 、 拯救意识 与忏悔意识之间无 所 依凭 。 “ 心结” 之十 : 困惑于批判性 与建构性、 传统 价值 的批判 与 现代 意义 的重 建 两 种 使 命 , 破 与 在 立 、 判与重 建 、 批 解构 与建 构 之间 陷于迷 茫 。 ( 汤摘 自《 河北 学刊) 02年 第 3期 21 俞 祖 华 , 慧J 文 ) 赵 睾/
尽头 。
约而同地发现长城 以及修建长城在这方面的典型 的象征意义 , 它提醒人们想象与认识中华帝 国的 封 闭无知 、 停滞 衰落 , 中华 帝 国像 埃 及 、 印度 那 些 东方专制帝国那样 , 像驱使奴隶那样驱使在精神 上还 处 于孩童 般蒙 昧状 态 的 臣 民。 ” 除此 之外 , 西方 还 经 常误读 中国 的国防政 策 、 人权 状况 和 产 品 质量 等 。 比如 , 方有 些 国家 认 西 为 中 国的军费 增 长是 为 了扩 军 , 图对地 区安 全 试 乃 至世 界安全 产生 不 利影 响 。美 国发布 的人 权报 告 多次 指责 中 国 实行 强 制 的计 划 生 育政 策 , 社 对 会 活动 人士 进行 镇 压 , 国人 没有 基 本 的 言论 和 中 结社 自由 , 数 民 族 受 到严 厉 的文 化 压 制 和宗 教 少 压 制 。欧盟对 华 文件 公 然 指 责 中 国“ 有 达 到 国 没 际公认 的人权 标 准 ” 并 表 示 要 “ 重 关切 中 国的 , 严
社 科新论
当代 社 科视 野 2 1 0 2年 第 6期
神 之旅 中焦虑 焦 灼 、 肠 百结 乃 至撕 心 裂 肺 的 千 愁 千 心结 中 , 我们 不 妨 从 中梳 理 出 十种 基 本 的 矛 盾 心态 。 “ 心结 ” 一 : 之 国家 观 念 与世 界 意识 的对撞 冲 突, 中学与西学 的两难选择 。“ 睁眼看世界 ” 使 , 先进的中国人突破 了“ 溥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率土 之 滨 , 非王 臣 ” 莫 的天 下 观 念 , 成 了 现代 世 界 知 形 识、 现代 世界 意识 与现代 国际秩序 观念 , 也形 成 了 现代民族意识 、 现代 国家观念与现代主权意识 , 这 是 相辅 相成 的两个 方 面 , 又分 立 、 疏 于两极 。 但 分 “ 心结 ” 二 : 与 旧 的 冲 突 , 统 与 现 代 的 之 新 传 对垒 , 现代性 与后现代性的交 战。如果说 中国与 世界 、 东方与西方是空间维度上 的接触 , 那么 , 传 统与现代、 现代与后现代则是时 间维度与发展 阶
人权 问题 ” 。
( 汤摘 自《 江汉论坛》0 2 2 1 年第 4 期
潘娜 娜/ 文)
创 新精神从何而来?
我 们感 叹 中 国为 什 么 不 能 出现 乔 布斯 、 盖茨 式 的人 物 ?上世 纪 8 0年代 , 国未来 学 家 阿尔 温 美 托夫 勒 曾预 言 : 在新技 术 面前 , 发达 国家 和发 展 中 国家将 处于 同一 起跑 线上 。然 而 3 年过 去 了 , O多 我们仍然处于苦苦追赶的境地 。 中 国人 的智 慧 没 有 什 么 问 题 , 美 国 的华 裔 在 科 学家 已经 证 明 了这 一 点 。从 早 年 的杨 振 宁 、 李 政道到 当代 的雅 虎创 始人 杨致 远 和 yumb o e创始 人 陈士 骏 , 有杰 出的表 现 , 都 亚洲人 如 日本甚 至 印 度 , 涌现 出很 多才俊 。这说 明 , 了发 达 国家先 也 除 进 的科 技条 件之 外 , 开放 的环境 起 了决定 性作 用 。 有 人把 中国无 法 出现 乔 布斯归 咎 于缺乏 创新 精神 , 问题是创新精神从何而来?这应该和中国 的教育 有关 。 我们的文化传统上不鼓励创新 。中国古训常 说 :枪 打 出头鸟 ” “ “ , 出头 的椽 子 先烂 ” 都是 告诫 , 人们要 循规 蹈矩 , 可逾 矩 。 因此 , 不 我们 的文化是 “ 掐尖 儿 ” 文化 , 例如 做人 要求 “ 调 ” “ 低 、 不张扬 ” , 从幼儿 园 起 , 们 要 求 孩 子 “ 有 站 相 , 有 坐 我 站 坐 相” 。所 以 , 听话 ” “ 的孩 子 、 乖 ” “ 的孩子 得 到 的评 价 总是 高 的 、 面 的 , 正 被鼓 励 的 ; 劣 的孩 子 通 常 顽 不被 老师 和 家长 欣 赏 , 把 棱 角 磨 平 。强 调 集 体 要 主义 的精 神 和制 度 。而西 方 人 崇 尚 自由、 性 张 个 扬 , 苹果 公 司推 出 的 系列 产 品 , 昭示 的 独 立 、 从 也 自由 、 叛逆 的风 格 , 正是 乔 布斯本 人创 新 的灵 魂 所 在 , 人 主义 文化 和制 度 则 是 这 种 灵 魂 的根 源 和 个 动力 。 不仅 在文化 上 , 在制 度 上我们 也不鼓 励 创 新 、 比如知识产权保护 问题 , 创新投人问题 等等 。特 别是 中国学校 教 育 更 是 千 人 一 中国 的误 读 涉及 方方 面 面 , 括经 济 、 包 政治 、 文化 、 事 、 权 等 。 军 人 ( ) 一 经济 方 面 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西方 国 家 既震惊 又嫉 妒 , 国在 金 融 危 机 中的 出 色表 现 中 让西 方 国家 既羡慕 又难 过 。这种 复 杂 的心态使 得 西 方学 者对 中 国经 济 的发 展 存 在 着误 读 , 主要 有 这样 三 种论调 : 第 一种 : 国经 济 崩 溃 论 。早 在 亚 洲 金 融危 中 机之时, 不少 西方 学者 就撰 文指 出 , 建立 在廉 价 劳 动力基础上的 、 靠投资和出 口拉动 的中国经济增 长模式正在逐步步人死胡 同, 中国经济行将崩溃。 现在 , 这种论 调 又重 新 出现 。末 日博 士 鲁 比尼认 为, 由于产能结构不合理 , 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导致 产能过剩 , 储蓄率很高消费率很低等原因, 中国最 晚将 在 2 1 或 者 2 1 03年 04年 出现 经 济硬 着 陆 , 实 现软 着陆是 不可 能完 成 的任务 。夏诺斯 更是 激 进 地认 为 , 中国 的硬着 陆 已经开 始 , 国经 济 正站 在 中 “ 向地狱 的跑 步机 上 ” 通 。 第二种 : 责 中 国通 过 操 纵 人 民 币汇 率 等 不 指 正 当竞 争 手 段 抢 走 了西 方 人 的饭 碗 。2 1 00年 3 月 , 国有 10多 名 国 会议 员 联 名 要 求 把 中 国列 美 3 为汇 率操纵 国。美 国制 造业联 盟 执行 董事 盖特 ・
段上的碰撞 , 同中西之争 给人们心灵带来 的波 如 澜, 古今之别也使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倍感困惑。
“ 心结 ” 三 : 理 与 技 术 的无 所 适 从 , 文 之 学 人 与科技的难 以兼顾。中国古代重道轻器 , 重人文 而轻物理 , “ 、 理” 重 学” “ 而轻 “ 、 艺 ” 术” “ 。新一 代知识人还希望同样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 学, 如康有 为除 了致 力于 经学 、 孔教 、 同之学 , 大 还 大力 提倡农 工商 财 、 文 地理 、 理化 学 等 “ 天 物 物质 之学 ” 。严 复 大 力 提 倡 西 方 的 “ 致 ” 自然 科 格 和 学, 高度 重视人 文社会 科学 , 翻译 了《 天演论 》 、 《 原富》 《 学肄言》 《 己权 界论》 《 、群 、群 、 穆勒名 学》 《 、法意》 等西方学术名著。 尽管 在清 末严 复 等 人 对 学 理 与 技术 、 虚理 与 实用 、 人文与科技、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关 系就有了上述认识 , 由于近代 以来 的中国社会 但 环境及其他因素 , 现代学人、 现代知识人仍然困惑 于道器之辨 、 基础学理与应用技术之争 , 仍然迷沌 于科学 主义 与人文 精神 的两 难选 择之 中 。 “ 心结” 四: 国家民族 、 之 对 对社 会群体 的关 怀与对个体 自由、 个性解放的追求交织于胸中, 个 人本位与社群取向交替递嬗 。中国古代士大夫有 着关心国事 , 关爱苍生 , 关注社会整体利益 , 关怀 人 类文 明 、 宙 前 景 的胸 襟 与情 怀 , 天 下 为 己 宇 以 任, 立志“ 为天地 立心 , 为生 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 学, 为万世开太平 ” 。现代知识分 子继承 了这种 救世济民的公共情怀 , 又从西方引入 了自由主 但 义, 引入了人格 独立、 性解放 的全新 的精神气 个 质。先驱者希望个体 自由与国群 自由、 个人奋斗 与贡 献社会 、 性 解 放 与 群体 意 识 达 到 有 机 的统 个 但他们 所希 望 的体现 个体 与群 体统 一 的个性 解放 、健全 的个 人 主义 ” “ 的个 人 主 义 ” 到 “ 、真 受 了来 自两极 的自私 自利 、 独善其身的“ 为我主义” 与个体 自由服从国群 自由的集体主义的夹击 , 既 要对 不顾群 体 只顾 个 体 的极 端 自由主 义 、 极端 个 人主 义进行 纠偏 , 又要 从 救亡 运动 风起 云涌 、 民族 主义 举 国弥漫 的情势 与氛 围中争取 个人 自由 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