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
红高粱的红
红高粱的“红”汉语五班赵玉兵学号:1150113532记得是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张艺谋的《红高粱》,那时候可能是因为年纪还小,对于影片的思想内容,深层次的东西,以及影片拍摄具体技巧的应用不太关心,也不可能有太多的了解。
那时候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部影片怪怪的,为什么要把色彩弄得这么红呢。
现在想想,反倒是人的第一感觉才是最真的,才是导演想要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的。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了解到这是张导的大作,再后来对文本进行了阅读,并对于影视语言有了一些了解。
色彩强烈是张艺谋电影的主要特点。
张艺谋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原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
上摄影课时,老师告诉我们,构成电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线、构图、运动。
我自已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
”张导在拍摄这部影片时,色彩运用得非常成功。
《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所构置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象征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也映衬了生命力的强悍;“我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头顶红盖头,强盛的生命力和原始性的激情联系在一起。
红色基调同十八里坡的野性场景结合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弥漫在血红偏黄的色调中,继而响起高亢嘹亮甚至尖锐刺耳唢呐声,观众的视觉听觉整个情绪都亢奋起来,仿佛某种内在而生的原始生命冲动和压抑至深的痛苦突然夸张地毫无节制地喷涌而出。
这种极端的造型样式是前所未有的,猝不及防地陷入一种纯粹的情结性体验中,直到“颠轿”一场戏结束,夜幕降临,回到酿酒作坊,转入“典型的天空色”——深蓝色调时,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并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象。
“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我”父亲高亢童稚的声音回荡不绝,碰得高粱棵子索索打抖。
在剪破的月影下,“我”爷爷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籍,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
电影红高粱浅析
电影《红高粱》浅析张艺谋的红色风暴---浅析《红高粱》这一场红色风暴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评委,也征服了世界.正是凭借这部电影,中国人第一次拿到了国际性大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正是这部电影,使得世界开始关注并赞美中国新电影.张艺谋,顾长卫,赵季平,巩莉......这些人现在已成了电影界泰斗级的人物.当然,他们不能忘了这部惊世之作:"红高粱"!主题:本片抒发了大众渴望自由生活的感情,并对生命做出了考究和礼赞.正像张艺谋说的那样:"我觉得中国人活的太累了,顾虑太多了."正是这样一种思想贯串了整个影片.这是一部牵手自由的神话,诠释生命的影片.情节:本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虽故事情节大抵相同,但张艺谋却在此基础上做了稍许修改和调整.他没有延续原作中时间,空间错乱的形式进行叙述,而是以顺序的手法将故事展开,把故事讲的很清楚,叙事也非常流畅.实在本片可分为两大段落:"我爹"未出生的前半段和"我爹"出生后的后半段.前面着重讲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争取;后面又把侧重点放在了对生命和英雄的礼赞上.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升华,而两者之间的联系又颇为紧密,甚是自然.固然并无新鲜之举,但却因其一气呵成而可见导演功底一斑.正是由于这样顺畅明了的叙事才使得影片思想能很好的融进其中,这是能高人一等拔得头筹的基石.另外,影片在情节叙述上采用了画外音,且有12次之多.这样大篇幅的画外音叙述会不会降低电影的质量和水平,显得枯燥而乏味?看过电影的人都能得到答案:不会!这里的画外音实在是一种角度,"我"的角度,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孙子的角度,把影片放到一种故事性的,传说性的概念上,很亲切,也不忽然,同时亦节约了很多时间用来渲染气氛.其中,“颠轿”——一群臭老爷们抬着个漂亮的小媳妇,再加上几段俏皮粗野的歌词儿,片头的这段“荒野狂欢”震傻了所有观众。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
《红高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
电影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家族和生存的故事。
从电影美学文化的角度来看,《红高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色彩运用:电影中大量运用了红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红色代表了热情、生命和爱情,黄色则代表了土地、丰收和希望。
这些颜色的运用不仅营造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赞美。
2. 视觉风格:电影采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远景镜头,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视觉效果。
同时,电影中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红高粱地、酿酒坊等,这些象征手法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些文化内涵。
3. 音乐运用:电影中运用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如民间戏曲、唢呐等,这些音乐元素不仅为电影增添了一些地方色彩,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4. 主题表达: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家族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电影也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封建礼教、贫富差距等。
总之,《红高粱》是一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也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2024年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分析——以《红高粱》为例》范文
《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电影分析——以《红高粱》为例》篇一一、引言电影符号学作为一种解读电影语言的工具,对于电影的分析和解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中国经典电影《红高粱》为例,从电影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电影的视觉符号、声音符号以及叙事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揭示电影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二、电影概述《红高粱》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根据莫言的小说改编而成。
该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山东高密农村的传奇故事。
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三、视觉符号分析(一)色彩符号《红高粱》在色彩运用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影片以红色为主色调,将红高粱的热烈与鲜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热情、生命力和革命精神。
影片通过红色高粱的视觉形象,传达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二)画面构图影片的画面构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运用对比、对称等构图手法,将影片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呈现得更加鲜明。
例如,在表现战争场面的镜头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动态画面和快速切换,使得战争的残酷和混乱得以充分展现。
四、声音符号分析(一)音乐影片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手法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视听效果。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烘托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影片的内涵。
(二)音效影片的音效设计也非常出色,通过环境音、人声等音效的运用,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加真实可信。
例如,在表现农村生活场景的镜头中,观众可以听到鸟鸣、虫叫等自然声音,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五、叙事结构分析《红高粱》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时空交错的手法将故事情节呈现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使得影片的节奏更加紧凑,还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此外,影片还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六、结论《红高粱》作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作品,其符号学元素运用得非常出色。
红色的图腾,血性的生命 ——读《红高粱》有感
红色的图腾,血性的生命——读《红高粱》有感魏巍读罢莫言的《红高粱》,脑子里便是那高粱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里,一片血红,无边无际。
红色是富有生命力的颜色。
它是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最爱,“英雄”里的一幕:一片满是金黄色的树林里,两上对峙的女子,飘逸的衣衫,颜色,是大红,飞雪的剑嗖地刺进了对方的身体,让她的血染红了曾经的一片金黄……,风吹过,旋飘起火红的树叶,那样的火红,让人心醉。
很凑巧,这位导演也曾将《红高粱》搬上荧幕。
这两部片子我都看过,其中有些细节已记不太清楚,但有一样东西忘不掉,那就是“红”,如果说“英雄”的红,是红的唯美,红的细腻,红的光华,红得让人沉迷享受,那么“红高粱”的红,就是红的粗犷,红的现实,红的灰暗,让人心灵震颤,拜读《红高粱》原文后,更加感受到《红高粱》的红还带着股更为浓厚的血腥味儿,散发着原始的生命张力。
一株株高大挺拔,颗粒饱满的红高粱,恰似一桩桩被血浸透的红色图腾,傲然屹立在中国大地上。
文中的两条线索,按时间先后展开:“过去时”是描写“我”爷爷奶奶发生在高粱地里的爱情;“现在时”则是“我”爷爷和父亲在一九三九年秋天率领众乡亲正在进行一场抗日伏击战。
它们分别叙述,交叉渗透在抗日救国的大环境里。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的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莫言以浓烈似酒,腥红如血的氛围和充满了子弹质感般的语言,塑造了一批在这红色图腾下跃动不息的生命。
戴风莲,“我”奶奶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农村普通女性新形象。
她和千千万万穷苦人家的女孩子一样,在十六岁这个正当纺织幸福梦幻的花季时就被迫以一头黑骡子的代价“出嫁”了。
丈夫虽然有钱却是个容貌委琐的“淋风病人”,奶奶从新婚之夜就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安排,她要为自己重新选择生活,“天,什么叫贞洁,什么叫正道?什么叫善良?什么叫邪恶?”她对那封建吃人的旧礼教提出质疑,大声呐喊着:“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作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层地狱。
论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妙用
论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妙用摘要: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传递影片的审美意念和思想内涵。
近三十年了,人们提到张艺谋电影《红高粱》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不可磨灭的经典中国“红色”,色彩的运用不仅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而且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红色色彩巧妙运用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传递着一种深刻的影片色彩内涵。
“红色的妙用”使得《红高粱》创造了一场“红色风暴”,进而“红动中国”、“红遍全球”。
从电影视觉色彩角度上分析,看《红高粱》即看色彩,看色彩即看红色,用红色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不仅冲击着观众的视觉,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倾向。
关键词:红高梁;红色;色彩;张艺谋引言在中国的电影导演中,对于色彩的运用表达最好的应首推张艺谋,他利用色彩来烘托影片的主题,不仅使观众的视觉感官受到有力的冲击,并且传达出自己的审美意念和思想内涵,使影片更具艺术气息。
在他的力作《红高粱》中,色彩的巧妙运用不仅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而且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而在他众多电影视觉色彩当中,第一印象就是不可磨灭的经典中国“红色”,“红色的妙用”使得《红高粱》创造了一场“红色风暴”,进而“红动中国”、“红遍全球”。
1电影色彩中的红色1.1色彩进入电影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因为电影艺术手段的丰富与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
而正如马赛尔•马尔丹所说:“电影色彩的真正发明应该从导演们懂得了下列事实的那一天算起,即色彩并不一定要真实(即照搬现实),必须首先根据不同色调的价值(如黑与白)和心理与戏剧含义(冷色和暖色)去运用色彩。
”[1]意大利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
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1.2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色调,象征着温暖、热量,是爱情、热情、冲动、激烈等的感情象征。
红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热烈而活跃,具有蓬勃向上的感觉。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歌颂了人性,歌颂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红”,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热情、蓬勃、生命和活力。
影片画面的色彩也以红色为主:红色的山坡、红色的高粱地、红色的盖头、红色的嫁衣、红色的高粱酒……“高粱地”是影片主要的场景之一。
“我爷爷”踩踏了高粱,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结合,这带着原始美感的画面,象征生命的诞生。
而到影片后半部,日本人命令村民踩踏高粱,在高粱地里残害中国人,这些是对生命的摧残。
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那么淳朴、那么美、那么动人;后者那么残忍、那么丑陋、那么肮脏。
似乎是两个极端,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上的冲击。
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方面,影片通过一个个事件,塑造了“我奶奶”这样一个主人公形象。
她勇敢无畏,热情豪放,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她不拘泥于传统,勇敢地追逐自己的爱情;她淳朴能干,一个人撑起了烧酒作坊,并得到伙计们的爱戴;面对日本人,她毫不畏惧,带领伙计们进行反抗斗争。
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细节是假土匪掀开她的盖头时,她不但没有惊慌,反而甜美地一笑,那一笑,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勇敢和善良,看到了生命力的旺盛,看到了别样的美。
另外,画外音的运用是本片的一大特点。
本片以画外音为线索,交代事情的始末、缘由,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也让导演在画面的拍摄上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张艺谋是一个十分擅长运用色彩的导演,他尤其喜欢使用红色,而《红高粱》这部电影恰恰使用了大量的红色,奠定了红色的基调。
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在影片的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坐在红色的轿子上,一身红色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事的开端。
开头除了红色,还有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红色的轿子与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那一点红色代表着当时的妇女地位,黄土地代表着压迫,表现出在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卑微,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由。
新婚当晚,屋里除了微弱的灯光外,就是大片黑色和九儿身上的红色,黑色代表九儿无限的恐惧,外面天空的蓝色预示着即将发生危险的事。
在回娘家时,路过绿色的高粱地,绿色代表生命,片头也出现了这片高粱地,说明即将再次发生生命的转折。
一个大全景,绿色的高粱地和深色的天空形成对比,表现出男女主角的爱情将受到挫折和考验。
回到家中,女主的红色和家中的黑色形成对比,表现出与家里关系的不和,预示着即将决裂。
而老掌柜死后,外面的强光和抛洒的高粱酒和剪纸的红色预示着女主将获得新生,希望。
造酒时被男主破坏,画面并没有变成代表愤怒的暗红色,而是变成代表希望的金黄色,表现出热烈与喜庆的气氛,也说明日子的红火和生命的灿烂。
在祭奠罗汉时,红色蜡烛,红色高粱酒,红色的光,表现出他们的愤怒和为罗汉报仇的决心,而出现深蓝色的天空和黑色的石头,暗示结局。
在家中准备外出报仇时,送行的酒宴中,血红色的高粱酒,代表着危险与血腥,暗示着结局。
在送行中,女主穿着白色的衣服,与血红色的高粱酒相互照应,暗示了结局时女主的死亡。
最后女主中枪时,使用红色的画面和喜庆的音乐,以喜衬悲,暗示最后结局女主和日本人同归于尽,烘托了一种悲伤的气氛。
结局是男主的视角,世界变成红色,表现出他内心的悲伤,日食发生了,世界变成了红色海洋,红色的高粱杆高速摇摆,预示着生命的崛起和抗战的继续。
生命在拼搏中升华——评析电影《红高粱》
生命在拼搏中升华
——评析电影《红高粱》
在这样一部影像风格明显的个性化电影中,导演以贯彻始终的激情为我们讲述。
影片节奏张弛有度,笔触刚劲有力而又不失温婉细腻,细节铺垫使得整部影片在讴歌的同时,情节充满、真实可信。
影片中的镜头运用则时时迎合着故事情节,贯穿着主题。
运用俯拍的方式给观众们呈现出一个生机盎然的高粱全景,则隐喻着人民的活力与升级。
而在‚野合‛段落中,‘我奶奶’躺在一片倒下的神坛式的高粱中,‘我爷爷’跪在地上,高粱随着风摇曳飞舞,这时俯拍角度镜头被赋予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表达效果。
在运用色彩方面对主题也凸显烘托之意。
在影片中,当‘我奶奶’在鬼子机枪的扫射下应声倒地,红色在烟火中弥漫了整个银幕,这是天空出现日蚀,银幕上所有的形象,天地、人、高粱全都变为红色,
红色的高粱迎风狂舞,如血似潮。
这时,色彩的自然属性消失了,升华为一种召唤着中华民族的惨烈与悲天悯人的色彩之魂,为观者留下了久久的回味和深深地印象。
电影的直观视觉冲击力势不可挡,对生命的赞颂响彻人心。
从九儿的红棉袄到豆儿的红肚兜,从罗汉爷爷的敬酒歌到豆儿的敬酒歌,从十八里红中爷爷的尿到豆儿的尿,生命以另一种姿态得以延续。
在颠轿这场戏中,张艺谋第一次向我们展现出他那仪式感极强的影像风格,红色的轿子在烟尘和土地的映衬下,犹如一团炽出的跳动的火焰,再配以轿夫们那低沉粗犷的嗓音,使得这场颠轿变换出了一种无比奔放的力量,这场狂热的颠轿就是用一种原始的还原,让我们领略到了那张扬而又酣畅淋漓的生命力。
张艺谋就是这样凭借自己对色彩和造型的独到理解,用镜头将一些原本看似普通的场面表现得极为盛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将影像中所表现的内在意义呈现给银幕前的观众。
红高粱家国情怀红色记忆
红高粱家国情怀红色记忆红高粱家国情怀红色记忆红高粱,这个由莫言塑造的经典形象,不仅仅是一种作物的代表,更是一种家国情怀的象征。
通过这部小说,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红色记忆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红高粱是整个故事的背景,它代表着家国之情。
故事中,小男孩祥子对红高粱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的梦想就是种植一片红高粱地,成为真正的“红高粱地主”。
在他眼中,红高粱不仅仅是一种作物,更是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
他相信红高粱的色彩代表着家国的繁荣和希望。
红色记忆是我们民族鲜活的历史。
红高粱这个形象的设定,也是为了展现中国农民的精神。
红色记忆一词使我们想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
红高粱这一形象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农民对革命的支持和希望,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红色记忆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红高粱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红高粱是中国的传统特产之一,是我国农民劳动的结晶。
红高粱地主传承了家族的农耕技术和传统文化,他们对红高粱的热爱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红高粱地主正是通过对红高粱的传承和发扬,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流传至今。
红色记忆是一种精神力量,无论是世俗的苦难还是历史的浩劫,红色记忆都让我们坚定信念。
红高粱地主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但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继续培育红高粱的希望。
他们的坚持和毅力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也激励着每一个人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红色记忆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基石。
红高粱地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信念,将红高粱这一文化符号传递给了后代。
这种红色记忆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高粱家国情怀红色记忆,这种符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传承红色记忆,继续前进。
在家国情怀的呼唤下,我们应该铭记红高粱的故事,坚定信念,不断追求进步。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红高粱背后的家国情怀,继承红色记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红高粱家族》中“红色”的象征意义
可以说,漫山遍野的红高粱养育着高密东北乡一 代又一代人,他们早已与红高粱结成一体,就连他们 的血液里都流淌着“红高粱”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 节。在这部小 说 中,我 们 看 到 了 血 腥 的 战 斗,也 感 受 到了被财力与命运束缚的底层人的奋斗精神。
(三)欲望与野性 同其他颜色相比较,红色更加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力并且使人产生冲动、兴奋之感,在那片广阔的高粱 地里,“我爷爷”和“我奶奶”敢爱敢恨,他们对自己的 七情六欲不 加 任 何 掩 饰。 他 们 以 天 为 盖、以 地 为 床, 在红高粱地里纵欲野合,两个追求自由的生命体,用 实际行动反叛了传统封建的伦理纲常,他们的结合是 源自于原始的爱和野性,是一种非功利的,且是追求 真我、本我的高崇境界。那片血红色的高粱地激发了 他们对原始欲望的诉求与渴望,成就了他们两人迸然 炸裂的最真实的叛逆性格,见证了又一代人生命的诞 生,促使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以及对爱的诉求得到了 释放。此时,作者极力渲染的“红色”,在无形中便助 推了他们二人的行动由无形到有形的发展。 “我奶奶”那双穿着绣花油鞋的小脚,加上她那俊 俏红润的脸 庞,成 为 了 当 时 美 女 的 典 范。 在 小 说 中, 一双小脚变 成 了 联 结 “我 爷 爷 ”和 “我 奶 奶 ”的 载 体, 在“我奶奶”被喜轿抬去单家的途中,是它最先点燃了 “我爷爷”心中的情欲。在自己真正的爱情到来之时, 他们毫不吝啬自己内心的情感,蓬勃的生命欲望没有 被压制,而是选择自由地尽情释放自己躁动的灵魂。 他们为了寻求自己的幸福,也为了更好地生存,在这 片土地上敢爱敢恨。红高粱地成为了养育爱的温床, 成为“我爷 爷 ”和 “我 奶 奶 ”爱 情 的 见 证,也 成 为 了 他 们释放原始天性的最高“圣坛”。 (四)反叛与自由 《红高粱家 族 》中 的 “我 奶 奶 ”不 仅 是 民 族 英 雄, 也是敢于反叛封建枷锁的“领袖”,更是妇女自立自强 的典范。 小说在描写“我奶奶”出嫁的场景时,原本有着吉 祥寓意的 红 色,在 莫 言 笔 下 却 反 而 充 满 了 压 抑 与 痛 苦。出嫁本应当是人生的大喜之事,但“我奶奶”一生 的幸福却凌驾在了金钱交易上,仅一头大黑骡子就换 走了她一生的幸福。当她得知她所嫁的人是麻风病 人的时候,心顿时凉了,只剩下了无尽的失意和绝望。 在轿子中的她不顾“我外祖母”的反复叮嘱,有了揭开 盖头、哭轿、吐轿、用脚顶出轿帘的红布———并痴迷地
红高粱色彩分析范文
红高粱色彩分析范文红高粱是一种具有鲜明色彩的植物,颜色鲜艳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对红高粱的色彩进行分析可以从色彩心理学、文化意义和生物学角度来理解其特殊的色彩。
首先,从色彩心理学角度来看,红高粱的颜色是红色系中的一种,红色被认为是最能唤起人们情感的颜色之一、它有着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让人们立刻注意到它的存在。
红色可以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激动、激情和兴奋。
因此,红高粱的鲜艳红色可以让人们联想到生命的活力、热情和力量。
在大片绿叶和灰天的背景下,红高粱的色彩格外醒目,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美感。
其次,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红色在许多文化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幸运和吉祥的颜色。
红是中国最喜庆和欢乐的颜色,代表着喜庆、热情、勇气和好运。
中国人喜欢在春节和婚礼等重要场合使用红色,以表示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
因此,红高粱的色彩也象征着好运和幸福。
红高粱被视为对丰收和富饶的象征,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
最后,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红高粱的红色可能是通过一种叫做"赤霉素"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来产生的。
赤霉素是一种含有倍半萜类物质的植物激素,它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括花苞和果实的颜色。
据研究显示,赤霉素可以促进红高粱果实的颜色转化,使其变得更加红艳。
因此,红高粱的红色可能是一种植物生理反应的结果,具有保护种子、吸引传粉昆虫等生物功能。
综上所述,红高粱的色彩分析可以从色彩心理学、文化意义和生物学角度来理解。
红高粱的鲜艳红色可以唤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象征着活力、热情和力量。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幸运和吉祥的颜色,代表着喜庆、勇气和好运。
红高粱的色彩也可能是一种植物生理反应的结果,具有保护种子和吸引传粉昆虫等生物功能。
通过对红高粱色彩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特殊的色彩意义。
电影《红高粱》的意象特征及意象美
电影《红高粱》的意象特征及意象美【摘要】电影《红高粱》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深刻的内涵。
红高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火焰山的视觉意象代表着燃烧的热情与力量。
红衣女子是爱情与神秘的符号,婚礼场景则象征着传统与承诺。
而红豆汤则代表着情感与记忆的交织。
这些意象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电影《红高粱》通过意象美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让观众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意象的细腻运用丰富了电影的情感表达,使整部影片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通过对意象的深度挖掘和运用,电影《红高粱》展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情感共鸣,留下深刻的记忆。
【关键词】电影《红高粱》,意象特征,意象美,象征意义,火焰山,红衣女子,婚礼场景,红豆汤,艺术表现,观众印象,丰富内涵1. 引言1.1 介绍电影《红高粱》电影《红高粱》是由导演张艺谋执导,根据著名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该片以中国西北部的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家族故事。
影片以红色高粱作为主要意象,通过高粱的生长、成熟、收割等环节,反映了人生的变迁和命运的纷繁复杂。
红高粱不仅是农村的象征,更是家族和爱情的象征,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
在电影中,红高粱的意象被巧妙地运用,通过它展现出生死、爱恨、忠诚和背叛等丰富的内涵。
这种图像的多层次解读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故事的主题和角色的情感纠葛。
电影以红高粱为主要意象,塑造了独特的影像风格,呈现出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引人入胜的意象美,影片《红高粱》成功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1.2 阐述意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在电影《红高粱》中,意象的运用尤为重要,它是电影情节的灵魂和核心。
通过意象的巧妙搭配和运用,电影能够更加深刻地表达主题和情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心灵体验。
意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象是电影的灵魂,是观众与影片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评《红高粱》中的色彩(论点)
评《红高粱》中的红色(论点)1.着力凸显红色,这种红色的基调,将浓烈的红色造型元素融于写意的情绪性场面之中。
红绒花,红盖头,红轿子,红兜肚,红高粱,红红的高粱酒,夕阳,鲜血,大火,以及“我奶奶”透过红盖头看到的红色的天与地,血红天空和血红的高粱在飞舞,它既象征着青春,生命,自由的活力,又预示着为征得这种自由同扼杀自由的恶势力所进行的充满血与火的肉搏,以及付出的代价。
2.红色象征革命与暴力。
红高粱的形象,在影片中是血与火战争年代的描述。
红色在心理学中还有杀戮与庄重,拥护的宽泛品格。
3.红色折射时代与社会。
电影是特定时代社会的产物,它对时代社会的反映,最直接的体现在影像的画面造型构成上,而色彩的配置与营运,更使其形象的折射出特定时代与社会。
作为一个偏爱红色的导演,张艺谋在其作品《红高粱》里用成片的红彤彤的高亮展现了一幅极富诗意的农村社会图景。
4.红色刻画人物及心理。
在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她们往往既承袭了传统精神又接纳了现代意识。
张艺谋把女性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来歌颂,这些女性在红色语言的点缀下傲然独立,妩媚动人。
5.红色营造意象与意境。
影片《红高粱》中的红高粱有了感情,成为了电影语言独特有力的音符。
欢快时肆意跳跃,舒展时轻柔飘逸,热烈时狂舞躁动,悲愤时沉静凝重。
影片结尾,月食不期而至,这血染的风采来自“我爹”的主观感受,但很自然的构造出一副“天人合一”的绝妙景象,“奶奶”死得其所,感天动地;“爷爷”内心伤悲,日月动容;“我爹”悲歌情深,响彻云霄。
6.红色表现思想与哲理。
电影中的色彩如果上升到哲理画面,就可传达某种哲理意蕴。
张艺谋电影中的红色亦可看做哲理语言。
日寇践踏红高粱,即在践踏生命的隐喻。
本来简单的道理经过哲学思辨变得复杂,已经复杂化的哲理,经过张艺谋的形象解释,变得通俗。
可以说:红色不仅是张艺谋电影中视觉语言和造型语言的主要构成元素,而且红色在张艺谋电影中成为了一种哲学思辨。
7.红色的文化蕴含——对民族的梦幻创造。
红高粱电影简介
红高粱电影简介----f3570e9e-6eb9-11ec-883f-7cb59b590d7d篇一:红高粱影视鉴赏在《红高粱》中,张艺谋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中国古代文明积累的秘密故事。
他以《红色》为电影基调,通过人物塑造来歌颂自由生活的真谛——爱是真爱,恨是真恨,爱与恨,生与死,因此,它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无序的时代英雄们洋溢的激情、野性和自由的追求。
巩俐婚礼的红色不是巩俐婚纱的红色,而是巩俐婚纱的红色。
电影中对红色有很多可能的理解。
将其视为幸运的象征显然过于轻率,因为这一含义并不适用于电影的每一个场景。
红色经常被用来代表活力:血液是红色的,葡萄酒的颜色,阳光和喜欢被衣服包裹的女人的身体也是红色的。
整个第一部分是对生命的赞美,充满了生命本质的精神和激情。
而影片的第二部分则是被日本的侵略和由此带来的暴力所占据。
在电影的那个结尾,在一场日全食中,画面整个这射成红色。
这样红色就构成了前后两个部分的对比,繁盛的生命场面和一片空白,这种对比带给观众一种极大的落差。
但是我对这个结局还有另一种看法,及日本国旗上的红太阳给中国共产党的红旗所代替。
很难说清楚电影所安排的确切寓意。
用假定性的色彩造型把整个天地变成红色,来显示人物壮烈的心理真实,也是《红高粱》的艺术之笔,它给观众留下了一种神奇及激动之处。
这要比小说中的一带而过的一些描述更加渲染和表现。
提到这些,又不难想象,片中的“颠轿”一场戏,在那崎岖的道路上,滚滚的黄尘,轿夫那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酿酒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通过烟气,来回走动的人而营造出来的热气腾腾的气氛;高粱地里的高粱在风中狂舞不止,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拔地而起……这些热烈鲜明的氛围,表现的多么震撼人心啊!分析其原因,无处不和电影强调形象直观冲击力有关系。
这些场面最能体现淳朴的民俗和传奇的色彩以及片中人物的心境,由于编导者的刻意渲染,使作品在总体上透出了一种强悍的,狂野的,生机勃勃的气质,观众也从中感受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电影《红高粱》的意象特征及意象美
电影《红高粱》的意象特征及意象美【摘要】电影《红高粱》通过时代背景、女性形象、红高粱、色彩和自然景观的意象特征和意象美,展现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在描绘20世纪中国乡村生活的电影运用大量符号和象征,比如红高粱代表着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色彩鲜明的画面则增强了情感表达和视觉冲击力。
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是电影的重要意象之一,展现了女性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坚强和优雅。
自然景观的描绘则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电影通过这些丰富的意象特征和意象美,唤起了观众对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电影《红高粱》,意象特征,意象美,时代背景,女性形象,红高粱,色彩,自然景观,艺术魅力1. 引言1.1 电影《红高粱》的意象特征及意象美电影《红高粱》是一部改编自著名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的影片,通过独特的意象特征和意象美,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和情感。
在影片中,时代背景下的意象特征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混乱。
女性形象的意象特征则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无畏,对抗命运的决心和勇气。
红高粱作为影片的标志性意象,象征着坚守与希望,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色彩的意象美烘托了影片的氛围和情感,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之中。
自然景观的意象美则为影片增添了一份自然和纯真的美感,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温暖。
通过这些丰富的意象特征和意象美,电影《红高粱》展现了特殊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沉浸在感受到无尽的美好和情感。
2. 正文2.1 时代背景下的意象特征《红高粱》这部电影的意象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影片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北方农村,这个时期正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动荡时期,农民们生活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电影中的意象特征主要体现在对时代背景的真实描绘和人物生活环境的恰到好处的展示。
时代背景下的意象特征主要体现在影片的场景和服装设计上。
在《红高粱》中,可以看到农民在破旧的农舍里生活,田地里播种着红高粱,这些场景都展现了当时农村的贫困和艰辛。
红色的情怀——评电影《红高粱》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172红色的情怀——评电影《红高粱》孙月阳(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要:《红高粱》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国产片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其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从色彩角度而言,本文将从色彩角度来对《红高粱》进行分析。
关键词:色彩;色调电影《红高粱》改编自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同时它也不仅仅是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而且还是巩俐电影的处女之作,该影片不仅仅在国内获得一致好评,而且还勇夺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对于那个年代而言,东西两德尚未统一,中德之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等的不同,但《红高粱》却能受到金熊奖的青睐,推起本源还是由于导演张艺谋对于影片的设计之处的别具匠心,更重要的是他对红色所独特的性情和钟爱。
在以后得电影作品中,如《我的父亲母亲》等张艺谋对于红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红色的执着几乎成了张艺谋定的独特标志。
作为张艺谋的开山之作,高饱和红色的大胆使用展现出了高水准的艺术表现,隐喻着深刻内涵。
红,代表着野性而又纯粹的生命力,高唱原始力量的赞歌;红,是残酷的血腥,是侵入者对国民生命的无情毁灭;红,是燃烧的怒火,是人民遭到非人道主义残杀后的悲愤复仇。
影片最后,月亮吃掉了太阳,枪声、破碎声、哭喊声、歌声、唢呐声此起彼伏,人的形、意、神都淹没在这血泊中。
影片的背后闪烁着的尼采“酒神精神”式的生命原始与粗糙正是其核心所在。
一、《红高粱》讲述了发生在大漠中的一个高粱酒坊的故事《红高粱》讲述了发生在大漠中的一个高粱酒坊的故事。
这是一个奇观展示,是梦的延伸。
从叙事者来说,一个后代的视角既有一定的真实感又有一点的距离感;从地点来说一个大漠中的酒坊应该不真实但又是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中的理想场景;从故事来说其不是类型片也没有过多的剪辑痕迹,现实主义镜头风格下又有一点魔幻的剧情。
是表面现实又不是体现出梦的性质的展现。
而其内容也是如梦般夸张,最有特点的是满屏的红色的使用、鸟瞰的大全景、豪迈的歌唱、粗犷的仪式等等,塑造了最能代表理想中的中国传统意识中的豪爽开朗的一群男人女人。
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
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电影《红高粱》根据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
在这部90分钟的电影中,红色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
张艺谋导演抓住了一切机会运用红色,几个主要的剧情点“迎亲”、“野合”、“闹事”、“出酒”、“踩高粱地”、“复仇”皆以红色为主旋律,如红衣、红裤、红盖头、红轿子、红布、红肚兜、红绣花鞋、“十八里红”高粱酒、红色鲜血、红色高粱地以及红色夕阳等。
古以红、黄、青、白、黑为五方正色,其中“红”为五色之首。
可见,中国尚红,古今皆然。
《红高粱》以铺天盖地的红色风暴为我们展现了民族文化中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不但征服了国人,还征服了世界。
以下是笔者对张艺谋《红高粱》影片中关于红色色彩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些许解读。
一、红色体现了吉祥喜庆的文化内涵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有着喜庆的内涵,而在《红高粱》里,这种吉祥喜庆的内涵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红高粱》的开篇就是主人公“我奶奶”的出嫁:一群年轻力壮的男子抬着大红轿子,里面坐着穿红色嫁衣、盖红色盖头的新娘,欢快地走在黄色的土地上。
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彩,黄色的土地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浑厚坚实有力之感;红色,则为典型的人间色彩,如同跳动火焰一般的暖色调,能将人们内心的激情迅速点燃。
于是,在黄色的衬托下,红色便成为了美的焦点。
简单的红色却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吉祥喜庆的中华民族传统婚嫁仪式,展现了如土地般质朴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二、红色再现了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内涵。
这是《红高粱》全剧中“红色”所体现出来的最核心意义。
红色作为血液的颜色,无论是莫言的小说还是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都为我们展示了那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红高粱,那一望无际、生机勃勃的红高粱。
“红”是对顽强生命力的颂扬,红高粱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因此,可以说影片展现了人们对于“红色”的神力崇拜。
这主要体现在崇尚野性的自由、对死的神力崇拜以及对生命的礼赞三个方面。
《红高粱》——红色的胜利
《红高粱》——红色的胜利
文/宋子文
《红高粱》是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在这部影片里,他曝露出一种第五代电影人的锐气,同样也以那近乎于极端的色彩与光线,赐予了影片以某种超越电影本身的美学力量。
也许,那种来自于西北的昏黄更富有历史感与宏大气魄,但那泛出微晕的红又以夸张的形式把影片的质朴彻底改观为铺张。
影片最终时,战火下的骄阳、呆板的人物、孩子的哭声,都在一团无限放大的红色背景下被升华,让整个格局俨然成为一种祭祀,一个对历史、对民俗、对电影本身的宏大祭祀。
影片的艺术贡献之所以突出,就有赖于那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以及色彩的运用,它自骨子里强劲迸发出第五代导演厚积薄发的雄心壮志,赋予了第五代电影以惊世骇俗的开拓精神。
《红高粱》一举于柏林夺魁,捧回了金熊。
这是中国大陆电影于西方世界的“创世纪”,它第一次将西方世界知晓中国内地“有电影”(柏林电影节一评委语)。
而大部分评委也表示,最终折服自己的不仅仅是这戏剧本身,而更在于影片在色彩调度上那大胆而富有创造力的实践。
这只金熊不仅成为辉映内地艺术电影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也曾经被无数西方电影人定义“红色胜利”、“红色金熊”。
对《红高粱》中民俗意象的解读
对《红高粱》中民俗意象的解读祝媛媛摘要:电影《红高粱》背景取材于辽北的自然环境,影片基本色调为大红色,反映出当时辽北人民的社会生活形态,刻画出独具地方特色、沉淀多年的民俗意象,赞扬了中国人民经久不衰地追求人性自由解放的精神以及生命意识的唤醒。
关键词:《红高粱》;民俗意象;自由;生命;一、电影《红高粱》中的红色意象《红高粱》与其说是一部革命旗帜下具有民族意识的电影,不如说是当时辽北民族对自由、人性解放的凯歌。
红色作为一种民俗韵味出现在影片中,使整部电影沉浸在一种红色偏黄的色调里,显得热情、激情、火热,把观众的视觉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民俗高度。
红色这种独特的民俗韵味,表现了人的个性,也有人性中的飞扬跋扈,从新娘的脸颊微红到红色嫁衣、红色裤子、红色头盖、红色辣椒、红高粱,甚至是血液都是红色的,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这种色彩语言更能彰显出张艺谋导演极具代表性的民俗风格。
影片运用各种红色实物,结合当时西北的生活场景,向观众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我国,红色是一个喜庆和吉祥的符号,表面上看,是对当时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种肯定与赞赏,但实际上是对女人不能享有婚姻自由以及对这种婚姻自由的扼杀的象征。
这场赤裸的金钱交易的婚姻与之后众人泼洒高粱酒消毒形成对比,在当时社会,用高粱酒消毒,消的是麻风病毒,也象征着九儿对封建社会束缚女性自由的思想作一个了结,这里的红色是对女性婚姻自由以及人性释放的一种表征。
在影片中,所有情节发展都在红色的高粱地里展开,红高粱的形象高大葱郁,在风中摇曳似乎又躁动不安,这也使红色成为《红高粱》中的一种象征形象。
充满野性韵味的红色高粱地,酝酿出来的高粱酒好似她的红色血液,使观众对张扬的生命充满敬畏。
《红高粱》想要表达的情感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一段在高粱地里发生的爱情故事,表达一种赞颂生命的主题。
色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的视觉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影片中红色的运用贯穿全片,达到很好的渲染主题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
电影《红高粱》根据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
在这部90分钟的电影中,红色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
张艺谋导演抓住了一切机会运用红色,几个主要的剧情点“迎亲”、“野合”、“闹事”、“出酒”、“踩高粱地”、“复仇”皆以红色为主旋律,如红衣、红裤、红盖头、红轿子、红布、红肚兜、红绣花鞋、“十八里红”高粱酒、红色鲜血、红色高粱地以及红色夕阳等。
古以红、黄、青、白、黑为五方正色,其中“红”为五色之首。
可见,中国尚红,古今皆然。
《红高粱》以铺天盖地的红色风暴为我们展现了民族文化中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不但征服了国人,还征服了世界。
以下是笔者对张艺谋《红高粱》影片中关于红色色彩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些许解读。
一、红色体现了吉祥喜庆的文化内涵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有着喜庆的内涵,而在《红高粱》里,这种吉祥喜庆的内涵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红高粱》的开篇就是主人公“我奶奶”的出嫁:一群年轻力壮的男子抬着大红轿子,里面坐着穿红色嫁衣、盖红色盖头的新娘,欢快地走在黄色的土地上。
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彩,黄色的土地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浑厚坚实有力之感;红色,则为典型的人间色彩,如同跳动火焰一般的暖色调,能将人们内心的激情迅速点燃。
于是,在黄色的衬托下,红色便成为了美的焦点。
简单的红色却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吉祥喜庆的中华民族传统婚嫁仪式,展现了如土地般质朴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二、红色再现了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内涵。
这是《红高粱》全剧中“红色”所体现出来的最核心意义。
红色作为血液的颜色,无论是莫言的小说还是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都为我们展示了那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红高粱,那一望无际、生机勃勃的红高粱。
“红”是对顽强生命力的颂扬,红高粱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因此,可以说影片展现了人们对于“红色”的神力崇拜。
这主要体现在崇尚野性的自由、对死的神力崇拜以及对生命的礼赞三个方面。
1.崇尚野性的自由
红色本身给人一种狂放不羁,崇尚自由的视觉效应。
这个自由,在《红高粱》里体现的是全方位的“野性”自由。
剧中两次出现《祭酒歌》:
九月九酿新酒,好酒出在咱的手;
好酒。
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
喝了咱的酒,滋阴壮阳最不同;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清沙口;
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
一四七,三六九,九九归一跟我走;
好酒,好酒,好酒。
歌词展现的是那一群人对于自由与豪迈生活的向往,将红色的自由内涵展现得恰到好处。
而在“颠轿”一场戏中,表面上看,是几个抬轿粗野壮汉对花轿中貌美如花的新娘的调戏恶作剧,但从深层次来看,它却是几条赤膊壮汉面对新娘“我奶奶”所萌动的性的潜在欢悦与渴望的自我宣泄。
而唯一能让这一恶作剧从疯狂的顶点戛然而止的神力,不是别的,正是轿中新娘几声哽咽的啜泣声。
张导演在这一情绪与节奏的转变点中,把这群粗野壮汉内心合乎人伦天性的美好性灵体现出来,这成为了影片开始首先打动人心的点睛之笔。
这一节奏休止造成的情绪落差,确定了“我奶奶”在野汉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也是影片对野性自由崇拜的一个明证。
而在这群抬轿壮汉中,又唯有“我爷爷”,以其更加强烈的受性的神力驱使的原始生命意志力,敢于把自己内心的骚动与渴望付诸实际行动,仅仅凭着“我奶奶”曾给他的一个美目顾盼。
于是,接踵而至的杀夫、劫妻乃至高粱地里的野合交欢,都不再是施暴施恶,而是顺理成章的善事美差。
这里的“善”,不能以狭隘的伦理道德、法的定律为准则,而必须从更加宽泛的原始生命定律、生物物种的良性繁衍与发展、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去解释,这就是“野性”的力量。
导演在此也有选择地略去了“杀夫”的直接描写,这又渲染了艺术选择与渲染的电影美。
2.对死的神力崇拜
同样,作为顽强生命力的对立面,导演将死的力量也拍摄得十分壮阔,而“红色”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爷爷”带领着“我父亲”和几百号人在高粱地里伏击日本的汽车队,与侵略者同归于尽。
英雄们的鲜血染红了高粱地里的黑土地,而“我奶奶”也为了支援抗日,在给游击队送饭的途中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在她最熟悉,最热爱的红高粱地里。
“我奶奶”在临终之前的一段内心独白不但体现了一种对顽强不屈的生命力的抗争精神,更显示着她对生命强烈呼唤与渴求。
为此,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中不惜让观众接受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并用牛的被屠宰与人的被屠宰形成强烈对比,让嗜血成性的日本侵略者明白:牛的牺牲与人的牺牲不可同日而语,牛在沉默中牺牲,而人却在牺牲中反抗,并将与屠宰者同归于尽。
当鲜血染红了被践踏了的高粱地时,远处的高粱依旧迎风招摇着,这似乎在告示侵略者,高粱是踩不完的,正如人们是打不倒的,这是视死如归的魄力,体现了“红色”对死的神力崇拜这一深刻内涵。
3.对生命的礼赞
张艺谋导演在影片结尾仍以大肆渲染的“红”表现人们对生命的无限崇敬。
生生死死都是神圣的红火,场面拍摄极富仪式感。
尤其是影片的结尾:血红的太阳、血红的高粱、血红的天空,人也被血染得遍体通红,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配以激昂的画面音乐,让人从心底里感到一种生命力的爆发,从而使影片礼赞生命的主题得到升华。
血洒高粱地,配上最后的日食景象、整个空间沐浴在鲜血与太阳的色彩里,出现趋于永恒的沉寂,视觉造型辉煌壮丽、无限华美。
这里的“红”赋予了人的生命力象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无限崇敬。
三、红色暗示着辟邪与祈福的文化内涵
红色代表成功与光荣。
汉语中,“红”经常是成功的象征,事业开头顺利叫“开门红”;受到上级赏识的人叫“红人”,名气大的明星叫“当红明星”,运气非常好叫“走红运”。
因此,“红色”被赋予了强烈的正面形象,成为了“正义”的色彩,也由此被赋予了“辟邪”的文化意义。
影片中的红色正体现了红色的“辟邪文化”,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我奶奶”的原配丈夫被杀死后,吩咐大管家罗汉大叔用红色的高粱酒将十八里坡整个泼上三遍,用“能消千病百毒”的红高粱酒杀杀霉气,随后的镜头便是伙计们在泼酒,整个画面又被漫天泼洒的高粱酒染红了。
而祭酒誓师,出征去反抗侵略者的情节,既是人们在用“红色”的高粱酒去对抗邪恶,又是人们在祈福自己平安的最好暗示。
综上所述,导演通过对代表热情奔放的“红色”的特别应用,把《红高粱》作品中揭示的吉祥喜庆、顽强生命力以及辟邪祈福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演绎得出神入化。
“红色”既颂扬出了片中人物的淳朴品质,又彰显了人物的个性以及对鲜活奔放生命和自由热烈之爱的追求,象征着蓬勃的生命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这也正切合了《红高粱》通过“红”的色彩赞美生命自由的主题,并最终点明了电影的核心价值观――生命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