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中敌草快水解行为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中敌草快水解行为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中敌草快水解行为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分散、乳化、润湿和增稠作用的化学物质。

在水环境中,表面活性剂会影响敌草快的水解行为,具体表现
如下:
1. 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敌草快的水解速率。

表面活性剂可
与敌草快形成复合物,使其更易于被酶解,从而加速水解。

2.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会对敌草快的水解行为产生影响。

当表面
活性剂浓度增加时,敌草快水解速率也会增加。

3. 一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抑制敌草快的水解。

这是因为非
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敌草快之间的作用比离子表面活性剂要弱,故不
易促进敌草快的水解。

总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因素复杂,具体影响效果需要具体情
况具体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浓度、pH值、水温等因素对敌草快水解行为的影响,从而优化表面活性剂
的使用效果,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

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

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现代生活中,洗涤用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洗衣粉、洗发水还是洗洁精,它们都是我们日常清洁和卫生保健的必需品。

然而,我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些洗涤用品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一、水污染洗涤用品中的化学成分会通过排放进入水体中,引发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污染物包括表面活性剂、磷和氮化合物等。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用品中用于去除污垢的主要成分,它们能够破坏水体中的表面张力,导致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的破坏。

磷是洗衣粉中常见的成分,它会导致富营养化,引发水藻大量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氮化合物则可能导致水体中的氧气溶解度下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面对水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选择低磷或无磷的洗衣粉和洗洁精,减少磷的排放。

其次,减少洗涤用品的使用量,避免过度使用。

最后,选择可生物降解的洗涤用品,这样即使排放到水体中,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太大伤害。

二、能源消耗制造洗涤用品需要大量的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和电力。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产生负面影响。

而电力的生产也往往需要燃煤或者核能等资源,同样会对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减少洗涤用品对能源的消耗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减少洗涤用品的生产和包装,避免浪费。

其次,提倡节能环保的洗涤机和洗碗机的使用,这些设备在清洁效果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用水量和用电量。

此外,大家还可以选择使用电能替代燃油,比如使用太阳能或者风能发电。

三、废弃物处理洗涤用品的废弃物处理也是一个环境问题。

许多洗涤用品的包装材料无法降解,进入垃圾填埋场后会占据大量空间,增加土地占用。

同时,包装材料的生产也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为了解决废弃物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可持续的做法。

首先,选择环保包装的洗涤用品,这些产品的包装通常采用可回收材料制成。

其次,购买大包装的洗涤用品,减少包装垃圾的产生。

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性分析

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性分析

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性分析一、本文概述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能源、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化合物,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其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危害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对象的范围和特点。

随后,将重点探讨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危害,包括其对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分析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的产生机制,如何通过环境行为如吸附、降解、生物富集等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为全面评估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文章还将介绍现有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并对不同评估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

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探讨表面活性剂的环境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和建议,旨在降低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促进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共同推动表面活性剂产业的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表面活性剂的环境行为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类广泛应用的化学品,其环境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行为主要包括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

迁移:表面活性剂进入环境后,可以通过水、土壤、大气等多种介质进行迁移。

在水体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随着水流、扩散等作用在水体中进行长距离迁移;在土壤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随着土壤水分的运动而迁移;在大气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附着在颗粒物上进行迁移。

转化: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会经历多种转化过程。

例如,在水体中,表面活性剂可能通过光解、水解、生物降解等作用而分解;在土壤中,表面活性剂可能通过吸附、生物降解等作用而转化。

洗涤用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与改善

洗涤用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与改善

洗涤用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与改善洗涤用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及改善方法随着人们对卫生的认识加深,洗涤用品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之一。

然而,由于其成分中含有许多化学物质,洗涤用品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对水体环境造成了污染。

本文将从洗涤用品对水体污染的主要影响及改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期提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洗涤用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1. 化学物质的排放:洗涤用品中的化学物质如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等,在被排放进水体后,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首先,表面活性剂会破坏水体中的表面张力,影响氧气交换和水生物的正常生活;而有机溶剂则容易挥发到大气中,导致空气污染。

2. 重金属污染:部分洗涤用品中含有重金属如铅、汞等,当这些物质或其化合物进入水体后,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毒害。

同时,这些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3. 营养物质过度浓缩:洗涤用品中的磷酸盐和氮化合物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这种富营养化使得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阻碍光照透入水下,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二、改善洗涤用品对水体污染的方法1. 使用环保洗涤用品:选择使用环保型洗涤用品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环保洗涤用品通常使用天然有机成分,减少了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同时对人体也较为安全。

2. 控制使用量:降低洗涤用品的使用量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人们常常倾向于过量使用洗涤用品,但实际上,适量的洗涤用品已能满足清洁的需求,过量使用只会增加污染程度。

3. 增加废水处理设施:针对洗涤用品所产生的废水,需增加合适的废水处理设施。

这些设施可以净化废水中的化学物质,并阻止其进入水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4. 鼓励使用天然洗涤品:使用天然洗涤品,如醋、柠檬汁等,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这些天然洗涤品不含有化学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水体环境更为友好。

5. 加强宣传教育:重视洗涤用品对水体污染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表面活性剂论文

表面活性剂论文

表面活性剂论文摘要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和增强液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特性。

本论文旨在探讨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应用领域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发现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也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表面活性剂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引言表面活性剂是指在水或其他溶液中能够降低界面张力的化学物质。

它们由一个或多个极性头基团和一个或多个非极性烃基组成。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的两个相之间形成吸附层,其中极性头基团与水相互作用,而烃基则与非极性相相互作用。

由于其特殊结构和性质,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基团带有负电荷,在溶液中释放氢离子。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基团带有正电荷,能与阴离子形成离子对。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不产生离子,其极性头基团通常是羟基、醚基、酮基等。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同时带有正、负电荷的极性头基团。

3.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表面活性剂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例如洗涤剂、个人护理品、食品加工、油田开采等。

在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能够更好地湿润衣物并渗透其中,提高清洁效果。

个人护理品如洗发水、沐浴露等也常含有表面活性剂,用于清洁皮肤和头发。

在食品加工中,表面活性剂常被用作乳化剂、分散剂和抗氧化剂。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常用于增强油井注水的渗透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4. 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影响尽管表面活性剂在许多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些表面活性剂具有潜在的毒性,并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当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时,其较高浓度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损害。

此外,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特性,它们可能破坏水体表面的生物膜,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对水环境的危害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对水环境的危害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对水环境的危害王曼如;闫湘;李秀英【摘要】表面活性剂通常分为4大类: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型.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农业中,主要和农药、化肥等配合使用,也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但随着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危害问题.例如壬基酚,已有大量实验证明其具有内分泌毒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生态毒性及遗传学毒性等,其对中国林蛙96 h的50 d半致死浓度(LC50)为170μg/L,对贻贝的LC50为140μg/L.未来应加大表面活性剂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同时应研究有毒表面活性剂的高效降解与去除方式,寻找更佳的绿色表面活性剂.【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降解;危害【作者】王曼如;闫湘;李秀英【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1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和分类: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Surfactant)是指能显著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由一个亲水的极性头端和一个疏水的非极性尾端组成的双性分子。

非极性尾端主要是由碳氢键构成的亲油端;极性头端的亲水性能随构成该基团分子种类不同差别很大。

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离子类型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nionic surfactant)、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ationic surfactan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nionic surfactant)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Zwitterionic surfactant)。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很多,既可以化学合成,又可生物合成;应用很广泛,可作为洗涤剂、食物、化妆品以及采矿和道路修建的添加剂等[1]。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点、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等角度,深入探讨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亲水头和疏水尾的有机化合物,在水和油之间起到连接作用。

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如洗涤剂、乳化剂、泡沫剂、润滑剂等。

其主要特点是能够使油水混合物分散为微小均匀的液滴,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水的溶解性,使油脂和污垢更容易被清洗掉。

但是,由于其化学性质的特殊性,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污水处理表面活性剂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油水混合物的表面张力,使得油水分离更加容易,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正因为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所以目前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海洋油污染治理海洋油污染是目前世界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表面活性剂在海洋油污染治理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使得油水分离更加容易,同时能够降低油水混合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

3. 化学品清洗化学品清洗是一个广泛应用表面活性剂的领域,比如对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油脂和污垢,使用表面活性剂便能够快速有效的清洗掉。

同时,表面活性剂还有润滑作用,能够减少机器设备的磨损,提高效率。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虽然表面活性剂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环境,但是它本身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风险。

表面活性剂释放到环境中后,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还会降低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有生物积累效应,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对生物体造成损伤。

结论总的来说,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是,我们也应该重视其环境风险,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表面活性剂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表面活性剂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

表面活性剂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

第3期表面活性剂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11 ;专题与评述表面活性剂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技术叶雪(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以及进入水体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一系列危害,阐述了几种常用的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可为以后研究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新型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废水危害处理技术目前,我国的各个行业对表面活性剂的需求量巨大,主要包括工农业、医药业、纺织业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学用品。

表面活性剂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其大量的使用过程中,未经处理的表面活性剂废水经过各种途径排放到自然界的水体中,会经过积累而带来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因此,对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进行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表面活性剂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已有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成分非常复杂,它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达到一定后,进入水体将产生大量的泡沫漂浮在水面。

这些泡沫不容易消失,会在水面形成一层隔离状物质,阻碍氧气进入水中,从而降低水中充氧和复氧的程度。

这时水中没有了足够的溶解氧,大量的水生生物因为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死亡,水体无法再进行自净过程,因此水质将会持续恶化%&$此外,如果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就混合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这些面活性剂的各化过,如曝气、消化等过程,使污水处理过程很难达到理想的结果。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用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中的面活性剂将对农作物产生严重的危害,影响农作物的长势,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大跌。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饮用的中过多面活性剂时,中状物质漂浮在表面,并会产生异味,过多饮用这类水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同时,有一些表面活性剂还可乳化其他有害物质,导致该有害物质浓度增加。

并抑制水中其他有毒物质的降解,最终通过食物链反应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慢性毒害作用:2—3&$据研究表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大量排入水体环境中,如含有大量的氮和磷,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富营养化。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分泌的一类分子,具有降低表面张力和增强液体分散、乳化和增溶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工程中。

1. 油污清理: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使石油污染的地下水或海洋中的油被分散成细小的颗粒,从而有利于微生物分解分散的油,加速生物降解过程。

2. 污泥处理:在污水处理厂对于废水中的有机物提供条件,促进污泥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和分解,以加速废水的处理过程,增加处理效率。

3. 农业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促进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善,提高土壤的水分透气性和肥力,从而增强农作物生产能力。

4. 食品加工: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乳化稳定食品的乳化液和液态食品,如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可获得更好的质量和口感。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环境生物工程中应用广泛,可提高环境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

表面活性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是一种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化学物质,可在液体中降低表面张力并改善液体与固体或液体相互接触的能力。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清洁剂、洗涤剂、乳化剂、润滑剂等领域。

然而,表面活性剂的过度使用和排放造成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应用、环境影响以及可持续替代方案。

首先,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等多种不同类型。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改善液体与固体之间的接触性能,使油水混合物分散、乳化或分离,并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这些特性使表面活性剂成为洗涤剂、清洁剂和乳化剂的重要成分。

然而,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广泛用途,它们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表面活性剂会通过排放入水体系统,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可以破坏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窒息死亡。

同时,表面活性剂也会降低水中的生物多样性,并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

其次,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也会对土壤和植被产生负面影响。

当表面活性剂排放到土壤中时,它们会抑制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破坏土壤的肥力。

此外,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残留会进入植物体内,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此外,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过程和排放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表面活性剂的生产通常需要高温、高压和化学反应过程,这些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同时,表面活性剂的不正确使用和废弃物处理方法也会导致有害气体的排放,进一步加剧大气的污染。

面对这些环境问题,制定可持续替代方案对于减少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是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以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开发更环保的制造工艺和清洁技术也可以减少表面活性剂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另外,研发更环保的表面活性剂也是减少环境影响的关键举措。

表面活性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阿尔祖古丽·图拉克 08090330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表面活性剂,从肥皂、洗发水到某些食品,药品,再到墙面涂料、润滑油等,可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切人造物品的生产都直接或间接的使用过表面活性剂。

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分散、乳化、增溶、起泡、消泡、洗涤、均染、抗静电、防腐、杀菌等一系列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药、纺织、化工、黏合剂、选矿、油田化学品、造纸、皮革、感光材料等工业领域以及洗涤用品、化妆品等民用领域,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有“工业味精”和“工业催化剂”之称。

1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分类表面活性剂指的是在很低浓度时能够显著降低溶剂(通常是水)的表(界)面张力的物质,可分为传统表面活性剂和新型表面活性剂。

传统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长链的疏水基团(或称亲油基团),另一部分是亲水基团(或称亲水头基),两者中间由化学键连接,通常称为两亲结构。

这种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它与众不同的性质,如润湿、乳化、增溶、起泡、抗静电、分散、絮凝、破乳等。

新型表面活性剂是一些带有某种特殊活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除了普通表面活性剂所具备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一些特定的结构和性质,如可反应性、杀菌性、螯合和金属离子等。

表面活性剂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乳化剂、润湿剂、发泡剂、分散剂、絮凝剂、去污剂、破乳剂、抗静电剂等根据疏水基的不同可分为直链的、支链的和环状的;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离解与否可分为离子型、非离子型和混合型,离子型又可以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

2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降解2.1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有相当数量的表面活性剂在使用过后又排放到自然当中,此外,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过程也要产大量污染。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危害与无害化处理分析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危害与无害化处理分析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危害与无害化处理分析概述表面活性剂废水是指带有表面活性剂成分的废水,通常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城市排污等方面。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主要成分是取代基苯磺酸钠,其排放量很大,对环境和健康都存在着一定的威胁。

因此,如何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并将其化为无害物质,是目前环保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危害表面活性剂废水在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的生产、生活等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其主要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污染水体表面活性剂废水中的化学物质会通过排水管道进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表面活性剂会破坏水体中的有机物,影响水与氧之间的联系,让水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危害水体生物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对土壤的污染表面活性剂废水还会经过排水渠道进入到灌溉用的农田里,从而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健康和生长。

长期下去,会加速土壤的老化和土地的荒漠化,对人们的生计和农作物的生长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影响人类健康表面活性剂废水释放到环境中,会使得环境污染加重,人们常接触的食物、水源等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处理方法为了解决表面活性剂废水带来的影响,需要有一套完整和有效的处理方案。

以下是一些应对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方法: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表面活性剂转化成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对环境安全,并且投入成本不高。

但是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且需要注意微生物的生物监测,避免其被污染。

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方式去除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成分。

常见的方法有:1. 沉淀法对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一定的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形成析出沉淀,然后通过过滤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2. 活性炭吸附法通过活性炭的分子结构能更好吸附表面活性剂,进而除去水中的表面活性剂。

需要注意对活性炭的选择,一些不良的活性炭会导致再次污染。

化学处理法对表面活性剂废水进行化学处理。

洗涤剂的化学组成对环境的影响

洗涤剂的化学组成对环境的影响

洗涤剂的化学组成对环境的影响洗涤剂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之一,但是你是否曾经想过洗涤剂的化学成分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从化学角度分析洗涤剂的成分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 洗涤剂的成分1. 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在洗涤剂中广泛存在,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洗涤剂的去污能力。

然而,这种化合物有很强的毒性,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此外,有机磷化合物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

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柔顺剂中,其作用是使衣物更加柔软。

然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和水中的阴离子产生反应,形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从而对水体造成污染。

此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还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中起到去污能力的作用。

虽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影响比有机磷化合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要小,但是其仍然会对水体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失衡。

4. 合成染料合成染料广泛用于洗涤剂中,其作用是为衣物着色。

然而,合成染料不仅会与水体中的颗粒物质结合,形成难以降解的物质,还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二. 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1. 水土污染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会被排放到水体中,从而引起水污染。

有机磷化合物、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成分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污染。

2. 生态系统失衡水体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不同种类的生物相互依存。

洗涤剂的含有的成分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作用,从而引起生态系统失衡。

3. 水资源浪费在洗涤衣物时,往往需要大量的水。

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用水,就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水的浪费不仅对人类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三. 如何减少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1. 选择低污染的洗涤剂选择低污染的洗涤剂是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

例如,含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洗涤剂,不仅具有良好的洗涤效果,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2. 减少使用量减少使用洗涤剂的量同样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合成洗涤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范

合成洗涤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范

合成洗涤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范合成洗涤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虽然这些合成洗涤剂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衣物更加干净,但是它们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合成洗涤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防范措施。

一、合成洗涤剂的成分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合成洗涤剂是由一系列化学物质合成而成,常见的成分包括酸性或碱性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抗氧剂、成分稳定剂、色素、香料等。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表面活性剂,根据它们的电荷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有负电荷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LAS、SLS等;另一类是含有正电荷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季铵盐等。

但是,这些表面活性剂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首先,洗衣时用水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剂冲洗到排水管内,这些剂会进入污水管道,并储存在污水处理厂。

然而,由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限制,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并不会完全被处理,它们被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从而污染水环境。

其次,表面活性剂也会对水中的生物造成污染,影响水中的生态平衡。

表面活性剂会使水生生物受到损伤,有可能引起它们的死亡,及其他可能的伤害,从而破坏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合成洗涤剂的污染防范措施为了减少合成洗涤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 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洗涤剂:可生物降解洗涤剂是一种环保型的洗涤剂,它会在自然条件下迅速分解成无毒、无害的水、二氧化碳和肥料等物质,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2. 控制洗涤剂使用量:洗涤剂的使用量越大,产生的废水越多,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也越大。

所以,在使用洗涤剂时,应注意控制用量。

3. 采用更环保的清洁方案:可以把更环保的清洁方案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慢洗模式。

慢洗模式可以减少洗涤剂用量和用水量。

4. 回收利用: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被净化,回收和再利用。

结论:合成洗涤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因而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保护环境。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

农村生活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表面活性剂的简介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一种在低浓度下能降低水和其他溶液体系的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离解后,活性部分呈离子状态的分别叫阴离子(anionic)或阳离子(cationic)表面活性剂(既带正电荷又带负电荷的称之为两性表面活性剂);活性部分呈分子状态的为非离子(nonionic)表面活性剂.造成严重水质污染的主要为阴离子和非离子两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具有润湿、分散、乳化、增溶、起泡、消泡、洗涤、润滑、防腐和杀菌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业、医药以及日常生活中,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洗涤剂到工业上的乳化剂、润湿剂等,表面活性剂几乎无所不在。

表面活性剂对水体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虽然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已被证明是可生物降解的,没有证据表明自然界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积累,然而即使是低浓度下产生的大量泡沫,其存在不仅影响了自然水体景观的美感,且其生物毒性还直接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另外由于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其进行的有氧生物降解消耗大量的氧气,使水中溶氧量明显降低,水质恶化此外,大量水体中未能被降解的表面活性剂被土壤吸附后,影响了土壤的某些性质,显著地降低了土壤对有机毒物的吸附作用,并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组成,造成了进一步的污染。

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1.1实验原理酸性条件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亚甲蓝阳离子反应形成离子对,该离子对可以被氯仿萃取,而没有形成离子对的亚甲蓝在氯仿中溶解度很小,萃取物在652nm光度下的光度值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成正比。

酸性条件下样品中硫化物、蛋白质和4-氨基类化合物等干扰物也和亚甲蓝反应生成白色物质,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而在碱性条件下,上述干扰物质不会与亚甲蓝反应,从而消除蛋白质等的干扰,将氯仿萃取物再用酸性亚甲蓝萃取,去除无机阴离子干扰物质(如NO-3、Cl-等无机阴离子),然后将萃取后的氯仿相在652nm光度下比色分析,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1·2仪器与试剂1·2·1试验仪器752型分光光度计; 125 ml分液漏斗。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简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界面活性和分散性能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将探讨表面活性剂在水质净化、土壤修复和空气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水质净化中的应用1. 油污水处理油污水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问题,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依靠化学沉淀和物理过滤。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能耗高以及废弃物处理难等问题。

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散剂和乳化剂,可以将油污水中的油脂微粒分散为较小的颗粒,使其更易于去除。

研究发现,特定种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油污水中形成类似乳液的胶体束,方便后续处理。

因此,表面活性剂在油污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 重金属离子去除重金属离子是另一类常见的水污染源。

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依赖于化学沉淀和离子交换技术,但这些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产生大量的化学废物。

表面活性剂通过其亲油亲水的特性,可以在水环境中吸附和净化重金属离子。

研究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着强大的配位和吸附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污染。

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1. 污染土壤的改良土壤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峻问题。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燃烧、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但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效果有限。

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具有分散和乳化特性的化学物质,可以在土壤中改良和促进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能够通过改善土壤水分和通气条件,促使土壤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从而实现土壤修复。

2.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固定重金属污染是土壤修复中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土壤稳定化和迁移修复等,但这些方法需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的结晶或络合物,从而实现重金属的固定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保护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保护

表面活性剂环境危害性分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加入很少量就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分散、润湿、渗透、增溶、乳化、起泡、润滑、杀菌等诸多性能,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工业味精”之美称。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还在继续拓展,消耗量也日趋增大。

在使用过程中,大量含表面活性剂的废水、废渣不可避免地排入了水体、土壤等环境,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的大量存在会影响整个生态环境。

1.土壤环境中表面活性剂的危害性分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能够显著地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表面活性剂对它的表面电势、有效Hammer常数及离子强度都有影响。

一般认为,土壤胶体多带负电荷,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其表面电势增加,胶体之间的排斥力增加;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后情况正好相反,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土壤中化合物的行为。

较低浓度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就会降低土壤粒子与溶液间的界面张力,导致原有颗粒更易湿润,减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

如果土壤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50 mg/kg,可提高土壤持水性能90%~18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500 mg /kg时,土壤持水性能可提高4~5倍;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会导致土壤的吸水性降低。

表面活性剂与土壤中各种离子的交换反应会改变土壤溶液的pH值,长期浇灌含表面活性剂水可使土壤pH值升高,浇灌了100 mg/L LAS溶液的土壤pH值会比对照高0.2个单位。

表面活性剂还可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竞争吸附,当LAS浓度高于50 mg/L时,LAS显著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镉的含量,增加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镉的含量,从而降低了土壤中镉的可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2.水体环境中表面活性剂的危害性分析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达到1 mg/L时,水体就可能出现持久性泡沫,这些大量不易消失的泡沫在水面形成隔离层,减弱了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致使水体发臭。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环境影响分析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环境影响分析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环境影响分析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增大液体界面积、形成胶束结构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一、应用1.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肥皂、洗洁精、洗发水、牙膏等清洁用品、洗涤剂、泡沫塑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

这些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水变得更加湿润,从而更好地清洗物品。

2. 工业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在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它们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粘度,从而在液体中产生细小的气泡或颗粒。

这些细小气泡或颗粒能够使物料的分散和增加表面积,促进反应进程。

3. 农业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在农业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用于农药的制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能够使农药分散在水中,增加喷洒时的效果;同时也可以用于肥料的生产中,促进肥料与土壤的结合,增加对植物的可吸收性。

二、环境影响虽然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们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1. 污染水体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水变得更加湿润,但同时也会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导致水体中的氧气交换受阻、水生生物遭受破坏,从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运转。

此外,表面活性剂在生活及工业用水中泄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得水质降低,也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部分表面活性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曾被使用的一种二氧化乙二醇盐(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可能会使男性生殖系统受损,对女性的生殖系统也有影响;另一个 Sodium Lauryl Sulfate,则有可能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3. 生物降解性表面活性剂是否为生物降解剂是一个重要问题。

地球上70%以上是水,所以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十分重要。

市面上的某些表面活性剂并不具备优良的生物降解性能,会导致对海洋、水体等生态环境的威胁。

三、结语表面活性剂是在日常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

六甲基二硅氮烷水破坏

六甲基二硅氮烷水破坏

六甲基二硅氮烷水破坏六甲基二硅氮烷(简称HMDS)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业、涂料等领域中。

HMDS主要通过表面张力调节、表面润湿性改善等方式,来改善涂料、胶水等材料在处理或应用过程中的性能。

然而,HMDS在水中的存在可能引起水的破坏。

主要原因如下:1. pH值变化:HMDS分子会与环境中的水反应,产生硅氨键的结构,同时释放出氨气,导致周围水的pH值增高。

高pH 值的水会对水中的有机物质、生物体产生腐蚀性,导致水的破坏。

2. 氨气释放:HMDS在水中存在时,会释放氨气。

氨气的释放可能导致水中的pH值增高,对水中的生物体产生害处。

此外,氨气也可能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有毒或有害的化合物,导致水质破坏。

3. 环境影响:HMDS在水中的存在会改变水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性,对水中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表面张力和润湿性的改变可能导致水中的生物体无法正常生活和繁殖,从而对生态平衡产生破坏。

为了减轻HMDS对水的破坏,一般推荐在使用HMDS的工艺中采取以下措施:1. 控制用量:控制HMDS的用量,避免过量使用,从而减少HMDS对水的影响。

2. 处理废水:对含有HMDS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HMDS 对环境的污染。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生物降解、物理吸附和活性炭吸附等。

3. 研发替代品:寻找更环境友好的替代品,用于取代HMDS 的应用。

这种替代品应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和较好的性能。

总之,六甲基二硅氮烷水破坏的原因主要是其与水反应产生的氨气和释放的酸碱物质,以及对水中生物体的影响。

为了减轻其对水的破坏,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HMDS的用量,处理废水以及寻找更环境友好的替代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影响基本概念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一定性质、结构和界面吸附性能,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或液—液、液—固界面张力的一类物质。

它的英文名字sur factant就是surfaceactiveagent的合成词,表示“表面活性剂就是能使表面(或界面)活性增强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这种特性也叫做“双亲”(a mphiphilic)。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特性,在适当浓度时,它们在水中能形成胶束(micelle):亲水的头部被水吸引朝外,亲油的尾部被水排斥从而朝里。

在洗衣服的过程中,油渍就是被亲油基团拉到胶束的内部,而整个胶束又被水带走。

如果是在油性环境中,它们又可以形成反胶束(inversemicelle),即头在内尾在外。

这些胶束在化妆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表面活性剂分类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疏水基结构进行分类,分直链、支链、芳香链、含氟长链等;根据亲水基进行分类,分为羧酸盐、硫酸盐、季铵盐、PEO衍生物、内酯等;有些研究者根据其分子构成的离子性分成离子型、非离子型等,还有根据其水溶性、化学结构特征、原料来源等各种分类方法。

一般都认为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来分比较合适。

即当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后,根据是否生成离子及其电性,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类,表面活性剂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种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羧酸盐类、磺酸盐类、硫酸酯类、磷酸酯类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胺盐类、季铵盐类、杂环类、鎓盐类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磷酸酯型、甜菜碱型、咪唑啉型、氨基酸型等)。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烷基多苷型、聚氧乙烯型、多元醇型、烷醇酰胺型、嵌段聚醚型。

特种表面活性剂有含氟型、含硅型、含硼型、高分子型等。

阴离子活性剂1、肥皂类系高级脂肪酸的盐,通式:(RCOOˉ)n M。

脂肪酸烃R一般为11~17个碳的长链,常见有硬脂酸、油酸、月桂酸。

根据M代表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和有机胺皂。

它们均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

但易被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破坏,电解质亦可使之盐析。

2、硫酸化物RO-SO3-M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脂肪烃链R在12~18个碳之间。

硫酸化油的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俗称土耳其红油。

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醇硫酸钠)。

乳化性很强,且较稳定,较耐酸和钙、镁盐。

在药剂学上可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产生沉淀,对粘膜有一定刺激性,用作外用软膏的乳化剂,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或增溶。

3、磺酸化物R-SO3-M属于这类的有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和烷基萘磺酸化物。

它们的水溶性和耐酸耐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稍差,但在酸性溶液中不易水解。

常用品种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甘胆酸钠阳离子活性剂该类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因此称为阳性皂。

其分子结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氮原子,所以也称为季铵化合物。

其特点是水溶性大,在酸性与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

常用品种有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

两性离子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在不同pH值介质中可表现出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卵磷脂:是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微粒制剂的主要辅料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氨基酸型:R-NH+2-CH2CH2COO—甜菜碱型:R-N+(CH3)2-COO—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则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脂肪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HLB为3~4,主要用作W/O型乳剂辅助乳化剂。

2.多元醇蔗糖酯:HLB(5~13)O/W乳化剂、分散剂脂肪酸山梨坦(Span):W/O乳化剂聚山梨酯(Tween):O/W乳化剂3.聚氧乙烯型:Myrij(卖泽类,长链脂肪酸酯);Brij(脂肪醇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Poloxamer二、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1.胶束和临界胶束浓度在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单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当浓度增加至一定范围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急速地聚集形成分子或离子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或胶团。

在水溶液中,胶束中各分子的亲水基向外对着水,疏水基互相靠近缔合于内,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临界胶束浓度的大小与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组成有关,同时受温度、pH以及电解质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胶束有相近的缔合度,并呈球形或板状等。

2.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能力的强弱,常用亲水亲油平衡值(简称为HLB值)来表示。

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组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基团之间的比率有一定的平衡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有不同的用途,如水溶液中增溶剂的HLB值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去污剂的HLB值为l3~16;O/W型乳化剂的HLB值为8~16;润湿剂的HLB值为7~9;W/O型乳化剂的HL B值为3~8;大部分消泡剂的HLB值为0.8~3等。

3.起昙与昙点通常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出现混浊或分层,冷却后又恢复澄明。

这种由澄清变成混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

该转变温度称为昙点。

4.毒性一般而言,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

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一般比较轻微。

三、表面活性剂功能1、润湿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改变接触角的大小,从而达到所需的目的。

例如,要农药润湿带蜡的植物表面,要在农药中加表面活性剂;如果要制造防水材料,就要在表面涂憎水的表面活性剂,使接触角大于90°。

2、乳化有时为了破坏乳状液需加入另一种表面活性剂,称为破乳剂,将乳状液中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分开。

例如原油中需要加入破乳剂将油与水分开。

3、增溶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浓度达到或超过CMC时,可“溶解”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非极性有机物,形成透明的、外观与真溶液相似的溶液,这种现象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溶质在增溶过程中并未分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而是整个溶入胶束,所以溶液中质点总数未增加,只是胶束膨大。

4、起泡作用有的表面活性剂和水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薄膜,包围着空气而形成泡沫,用于浮游选矿、泡沫灭火和洗涤去污等,这种活性剂称为起泡剂。

5、消泡作用在制糖、制中药过程中泡沫太多,要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降低薄膜强度,消除气泡,防止事故。

6、洗涤作用洗涤剂中通常要加入多种辅助成分,增加对被清洗物体的润湿作用,又要有起泡、增白、占领清洁表面不被再次污染等功能。

7、浮游选矿首先将粗矿磨碎,倾入浮选池中。

在池水中加入捕集剂和起泡剂等表面活性剂。

搅拌并从池底鼓气,带有有效矿粉的气泡聚集表面,收集并灭泡浓缩,从而达到了富集的目的。

四、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国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工业发展迅速,表面活性剂的产量逐年增加。

而目前绝大部分的表面活性剂使用后未经妥善处理即排放到河流、海洋等自然水体中,常造成水体污染并出现泡沫横飞的景象,同时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影响了水体质量。

虽然目前生物降解性能较差的表面活性剂已经基本被淘汰,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可生物降解,但是即使是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也会产生大量泡沫,不仅影响了自然水体景观的美感,且其生物毒性还直接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

目前,环境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是工业排放废水和生活排放污水中的洗涤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应用最早也是用量最大的一类,占洗涤剂生产总量的65%~80%,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是直链型烷基苯磺酸钠(LAS)。

当水体中LAS的质量浓度超过0.5mg/L时就会在水面形成大量积聚不散的泡沫层。

特别是在污水净化处理时,形成的泡沫层隔绝了污水与空气的接触,致使水体曝气困难,大量微生物因缺氧死亡,从而使污水处理效率下降。

LAS对水栖动物的毒性与金属汞相似,是对鱼类毒性最大的物质之一。

根据荷兰LAs、AE、AES、肥皂4种sAA的国内消费量、污水处理现场的除去率、各sAA的急性毒性值分别得出的危险性评价。

L As的环境危害性最大,AEs和肥皂的危险性较小。

消油剂由表面活性剂和油溶剂组成,会给海洋带来二次污染,因此在很多国家已被禁止使用,尤其是在近海。

但在我国,消油剂的应用仍较为普遍。

现在国外已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各种表面活性剂必须能够尽量为生物所降解,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

近年来我国也对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使用加强了控制,对水体中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作了严格规定。

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一类海水中ρ(LAS)≤0.03mg/L,二、三、四类海水中ρ(LAS)≤0.1mg/L。

而我国LAS的工业排放标准是ρ(LAS)≤10mg/L,但目前许多洗涤剂生产厂所排放的废水中,ρ(LAS)已超过了这一数值,从而使得表面活性剂对海洋生物的生命生化、细胞生化构成严重影响。

五、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的影响1、表面活性剂对水体性质的影响当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的质量浓度达到1mg/L时,可能会出现持久性泡沫,泡沫在水面形成隔离层,减弱了水体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致使水体发臭。

当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的浓度超过CMC后,它能够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污染物在水中浓度增大,或者将原来不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带入吸附层,这种增溶行为会导致间接污染,改变水体性质。

另外,对于进入污水处理厂中的污水,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曝气、沉淀、污泥消化等过程。

饮用水中若含有过多表面活性剂时,会有不良的臭味及油腻感;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灌溉农田,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含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大量排放,不仅对降解菌有毒害作用,而且会抑制降解菌在污染物表面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作为优先基质被降解,会延迟其他污染物的降解,导致水中溶解氧及矿物质的耗竭,尤其是含氮、磷的表面活性剂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此外,有的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会向下迁移而污染地下水,这种潜在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2、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当水体中表面活性剂含量略高时,会影响水体中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导致水体初级生产力下降,从而破坏其中生物的食物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