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新人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fbf7c3856a561253d36f03.png)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课标要求】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重点: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课导入】采用问题导入法:师:通过第七单元的引言我们知道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生1:1861年生2:因为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
(或成为俄国落后的根源)师:俄国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是什么原因促使亚历山大二世发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学生如果不能完满的答出,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探究】一、俄国的农奴制1、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1)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早在10至11世纪,在基辅罗斯就出现了农奴制。
基辅罗斯的王公、贵族、教会夺取村社的土地,建立大庄园,成为大土地所有者;与此同时,不少农民被迫处于依附地位。
不过那时封建主对农奴的人身束缚还不那么严重,同时也还存在着人数众多的自由农民。
当时的农奴制还处在初步形成的过程中。
12世纪基辅罗斯的分裂和13世纪蒙古人的入侵,一度延缓了俄国农奴制的发展。
14世纪,随着莫斯科公国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外来骚扰减少,俄国的封建经济重新出现较快的发展。
到了15世纪,农村的阶级关系便出现了新的变化。
大封建主以取得服役为条件,把部分新获得的土地分交其臣属掌管。
这样便出现小封地占有者阶层,称为地主贵族或小贵族。
地主贵族为了在服役期内从封地上榨取最大收入,必须有足够的劳动人手,因此都竭力把依附农民固定在土地上。
他们规定农民只能在尤里日(俄历11月26日)前后各一星期之间离开主人到别的地方去谋生。
(2)正式确立:17C中期(《法律大全》颁布)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民农奴化的过程是通过这一时期颁布的一系列的法律条文确立的:1497年《伊凡三世法典》第57条《关于农民的出走权》,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限制农民的出走权。
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件(人教版选修1)
![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件(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d3ed18f9f61fb7360b4c6533.png)
左图是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代表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也是他的成 名作。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 美术馆。它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中期 俄国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劳动 人民的悲惨处境的深切同情。 请思考: 1.19世纪中期俄国劳动人民为什么会 处于这样悲惨的境况? 2.这一处境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名师指津】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军事 等各个方面,农奴制是导致这一改革的制度原因,也是最根本
的原因。
二、比较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的异同点
1.相同点:(1)基本主张:都反对沙皇专制,主张废除农
奴制。(2)产生背景: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 2.不同点:主要活动内容不同。(1)十二月党人为推翻沙 皇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而发动了武装起义。(2)知识分 子激进派的主要活动包括:与保守派展开激烈争论;创办报刊 宣传自己的主张,鼓吹农民的解放。他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对 革命思想的宣传上。 【名师指津】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
一、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原因
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所 需的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来掌握。具体表
现在:
发展要素 自由劳动力 市场条件 存在状况 缺少 狭小
原料来源 资金条件
技术条件
缺乏 不足
落后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俄国农奴.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 17 世纪中期。 2.正式确立:___ 农奴制 。 3.逐步发展:18世纪以后历代沙皇强化_______ 彼得一世 :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1)_________ (2)18世纪中后期的沙皇:赏赐贵族宠臣、扩展农奴制。 (3)1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一半以 农奴 。 上人口是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19世纪中叶的俄国》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1《19世纪中叶的俄国》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4628740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7.png)
2.教师提供研究框架和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4.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19世纪中叶的俄国历史,深入认识农奴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19世纪中叶俄国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2.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能够分析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改进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1课_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11][新人教]]
![第1课_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11][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37edce3bee06eff9aef80732.png)
(二)十二月党人
• ①形成背景: 青年军官受西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 ②基本主张: 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 • ③主要活动: 发动起义,结果遭镇压; ④影响:对俄国社会影响很大,促进人民的 觉醒。
(三)知识分子对俄国发展展开争 论
• 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 • 改革派:农民向地主赎取份 地; • 激进派 :无条件给予农民自 由和土地;[代表人物:赫尔 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9世纪中叶世界形势图(局部)
诗歌
课堂反馈练习:
1、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一直 落后于西欧国家,主要是因为 A.对外扩大影响经济发展 B.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C.农奴制的存在 D.农奴主无心改变落后面貌
C
课堂反馈练习:
2、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俄国知识分子对国 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 列主张属于改革派的是 A.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B.由农民和地主之间自愿协调 C.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D.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车尔尼雪夫斯基
•
“我就在那里,在那个 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的圣 坛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 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 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 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赫尔岑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 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 孙的死亡。” —
克里米亚战争-----新旧文明的较量
俄国战败的具体原因: ●武器装备陈旧,交通运输落后 ●指挥系统无能,后勤供应不足
●士兵长期营养不良,疾病、饥饿和寒冷交困 俄国战败的根源:腐朽的
农奴制。
四、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1.双方: 俄国--英国、法国、土耳其 2.起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https://img.taocdn.com/s3/m/3e934939f78a6529647d539f.png)
材料发二展远远1落9世后纪于中西期欧俄其国它与国西家欧。国家经济比较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制度
国别 (卢布) (万吨)
(公里)
问题俄探国究:资71本主29(义18的60充年)分发160展0(需186要0年哪)些封建条农件奴?制
收 欠
① 农奴被束缚在地租主的土地上;
② 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
③ 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十分严重,处于社会
最低层,处境恶劣。
材料一:农奴的主要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 或小米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 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材料二: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 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 期追捕。
号召俄国 一切进步 力量为农 民解放和 实现民主 而斗争
认为农民 革命是获 得解放的 唯一途径, 也就是要 推翻农奴 制和沙皇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专制
思想上,俄国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 统治的新思潮。
四、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新旧文明的较量)
1、原因
1)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 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 2)转移国内矛盾 3)俄国入侵土耳其侵犯了英 法在土耳其的利益 4)奥斯曼帝国战略地位重要,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沦陷 国力衰弱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素养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俄国新思潮的代 表人物与主张、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 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角度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3.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社会 背景
(人教新课标)选修一 2013高二历史课件 第七单元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人教新课标)选修一 2013高二历史课件 第七单元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https://img.taocdn.com/s3/m/157aa12f31126edb6f1a108a.png)
D.实行对外战争
解析 答案 题干材料体现了沙皇专制制度在政治上的黑暗。 A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的 发展
【角度1】► 19世纪中叶,造成俄国工业落后于英法等国的根 源是什么? 提示 提示 农奴制阻碍俄国的发展。 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讲都是侵略性的、非正 【角度2】► 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和实质是什么? 义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实质
物力 和_____ 财力 ,激化 (2)俄军不仅伤亡惨重,还耗费了大量_____
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
士气 。 (3)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_____ (4)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名师点拨:
拓展1 阅读下列材料: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英国等国家,轮船已成为重要 的运输工具,俄国仍然靠纤夫拉帆船。
(4)结果:起义失败,但影响很大。
2.知识分子的争论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国家现状 和_________ 未来发展 。 (2)焦点:_________
四、克里米亚战争
1.原因
土地 及转移_________ 国内矛盾 。 俄国为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_____ 2.经过
(1)1853年,俄国侵入奥斯曼帝国,侵犯了_____ 英国 和_____ 法国 在
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克里米 (2)英、法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派兵进入_______ 亚半岛 参战。 _______ (3)英法与俄国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展开激战,1855年秋俄
军战败。
(4)1856年,双方签订和约。
3.影响 国际地位 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1)俄国_________
赐给贵族。
乌克兰 、_____ 波兰 等地。 (3)农奴制扩展到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一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一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20074ca417866fb84a8e43.png)
教学要求:
简第述1一861课年俄1国9农世奴纪制改中革的叶历史的背俄景;国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 进步性和局限性;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
程的影响
阿卜拉江
一、俄国的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
1.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封建土地所有 制发展
处境:
政治:受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受剥削 生活贫困不堪。
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4.危机:19世纪上半期
1801-1860年农民暴动
次数
年份
封建自然经济
农 奴 无人身自由 制
农奴反抗
生活贫困
认为识军“队1农:也奴是制农是民国编家成脚的下,的便火是药更库加,危尤险其了是。因” 政治上,—农—奴了时制沙任激全皇国化的警了专察阶制局级统长矛治给盾沙,皇沉的重报打告击
车尔尼雪夫斯基
赫尔岑
“我憎恨你和你的 皇座,专制的暴君和 魔王,我带着残忍的 高兴看着你的覆灭, 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
阅读下列材料: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 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 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 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行的人报仇,要 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B.平民知识分子(19世纪40-50年代) 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自上而下,自愿协调) 改革派: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激进派:无条件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认为农民 革命是获 得解放的 唯一途径, 也就是要 推翻农奴 制和沙皇 专制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3a2faf328ea81c758f57849.png)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国政的打算”是指什么? (2)“克里木战争”交战的双方是谁?双方的社会制度有 何不同?为什么这次战争后“农民解放问题特别尖锐地被 提出来了”? (3)材料二中“人身握有的现行制度”指什么制度?
(4)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说“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
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 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俄国的农奴制 1.农奴制的发展历程 (1)确立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____________的发展,农奴 制开始形成。
②17世纪中期,俄国的________正式确立。
(2)强化:________以后,历代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 奴制,还把它扩展到新吞并地区。
(3)危机: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不断。
1.(1)①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农奴制 (2)18世纪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
(1)地主:占有______和农奴;公开出售______,甚至
可以用作向银行贷款的抵押。 (2)农奴:是地主的________;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 偿劳动,利用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________;赋税沉重,生 活贫困。 2.(1)土地 农奴 (2)私有财产 份地
3.影响:废除________的呼声日益高涨。 1.农奴制度 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 (3)交通运输 英法 2.(1)棉纺织业 (2)工场手工业
3.农奴制
新思潮的涌动
1.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试图推翻沙皇的 ________,废除________。虽失败,但影响大。
2.新思潮的涌动(知识分子反沙皇斗争)
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原因:________的存在、发展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 必需的__________、工业投资和必要的________。
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3ecebc4192e45361166f5b7.png)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填充“问题”和 “可能的解决之道”两个栏目的内容。注意,其中有些内容很 可能是重合的,请你尽可能作出判别。 提示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 养。对于问题中提到的“可能的解决之道”,老师可以鼓励学 生大胆想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有可行性,老师就应 该予以肯定,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答案。
2.知识分子的争论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焦点:国家现状和__未__来__发__展__。 (3)主张 ①守旧派:主张_自__上__而__下___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 调进行_平__缓___的变革。 ②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 _赎__取__份__地___。 ③激进派: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答案 (1)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位如同牲畜;农奴主可以 买卖农奴。农奴制的存在。 (2)农奴制盛行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奴的反抗,严重 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3)俄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农奴制的严 重阻碍。 (4)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相同点: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皇专制,主张 废除农奴制。 影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众,鼓舞更多 的人为废除农奴制度进行斗争。
2.强化 (1)__彼__得__一__世__允许_私__营__企__业__主___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2)18世纪中后期,沙皇将一百多万_自__由__农__民___连同__土__地__ 赏赐给贵族宠臣。 (3)农奴制扩展到_乌__克__兰___、_波__兰___等地。
3.危机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不断。
史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 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 制改革。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7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件(共23张PPT)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7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d7520e6edb6f1afe001f04.png)
制改革。
一、判断正误
1.俄国农奴制下的农奴与奴隶制下的奴隶没有什么区别。 ( × ) 提示: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 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 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服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不能任意杀 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古代奴隶社会的奴隶是奴隶主的
3.表现:
(1)“ 十二月党人 起义”(1825年):他们日益不满沙皇专 制统治,在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掀起了反对农奴制和专制 制度的斗争,这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2)知识分子的争论(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①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自上而下,自愿协调); ②改革派: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法律大全》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俄国 26万吨 英国 385万吨 比例 1∶15
1861年俄国、英国铁路里程对比表 俄国 1 500俄里 英国 15 000俄里 比例 1∶10
请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在农奴制下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 提示: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 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底层,处境恶劣。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提示: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工业化进 程远远落后于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岛,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主题一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膳食为卷心菜汤、黑麦面包、小麦或小米
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 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农民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永远不
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高中历史 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81940fbd15abe23482f4db9.png)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俄国的农奴制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农奴制的存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
而这些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探究19世纪中叶的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困难来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分析农奴制的发展情况,探究农奴制对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提供资料,分析俄国工业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及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新思潮的涌动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学生演示,主张的阐述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问题探究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教材从“俄国的农奴制”、“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四个方面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本课引言部分由文字描述、主要问题设计和重要概念三项组成。
文字描述以十九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为内容,然后引入思考“他们为何将与西方的这场战争称为‘文明’之战,对结局为何又如此悲观”?这段材料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这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知识分子希望俄国经过这一沉重的打击,使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
这就为讲授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作了铺垫。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德、意、俄、美、日等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七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524a1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6.png)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a.选择题:考查学生对19世纪中叶俄国历史事件的了解。
b.简答题: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c.论述题: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3.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4.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农奴制改革的必然性、局限性和影响,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5.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改革对国家、民族发展的意义,强化学生对改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国家的发展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4.培养学生具备世界眼光,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中生,经过此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但在对19世纪中叶俄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了解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农奴制认识不深刻,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理解较为表面,对俄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认识不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农奴制改革的必然性。
2.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3.运用历史资料,提高学生解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勇于改革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人教版选修一)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人教版选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f905cb8dfd0a79563c1e72f9.png)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俄国列宾的现实主义画作
英国的轮船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俄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卢布) (万吨) (千米)
制
度
71
26
1606
农奴制和封建专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共和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323 150
175
385 108
◆ 强化和发展: 18C以后,俄国历代沙皇采取各种 措施强化农奴制。
① 彼得一世: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② 18C中后期的沙皇:把自由农民连同土地赏赐给贵族、把 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乌克兰、波兰等地; ③ 19世纪中叶:俄国45%以上、农村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农奴。
问题探究一
俄国的农奴制
含义:
农奴制是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方式的地主庄 园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法律制度。 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 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 奴。农奴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尤其在欧 洲。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租种农奴主的土地(称为 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农奴要向封建主服 役并交纳租税。封建主可以买卖或转赠。
◆ 背景: 西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奴制的阻
碍及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 内涵: 反对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
◆ 表现: ① 青年军官"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
② 知识分子的激烈争论(19世纪40-50年代)
1、青年军官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
原因: 对拿破仑帝国战争中,一些青年军官 感受了西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 俄国保留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十二月党人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使 起义处于孤立无援地位而最后失败。 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 的第一次公开武装暴动,它标志着俄国 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探究4:请结合上表思考: 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经 济发展状况如何?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发展 落后于其它西欧国家。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人教版选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f60080f5d5bbfd0a795673f9.png)
奴隶:完全没有人身自由,是会说话的工具。
(2)俄国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 形成: 随着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建立和封建土地所有 制的发展 确立: 17世纪中期俄国《法律大全》的颁布,农奴制 正式确立 强化与发展: 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乌克兰、 波兰等地
思考:当时俄国农奴制下的农奴处境怎么样?
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 改革派——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买份地。 激进派——无条件给农民自由与土地。
号召俄 国一切 进步力 量为农 民解放 和实现 民主而 斗争
赫尔岑
认为农民 革命是获 得解放的 唯一途径, 也就是要 推翻农奴 制和沙皇 专制
车尔尼雪夫斯基
问题探究三 新思潮的涌动
认识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 制统治的新思潮
材料1: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奴永远 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材料2:并这农追奴种回的其制主妻要度子膳儿会食女为带及卷其来心财菜怎产汤。样、黑的麦危面—包—机、《?小法麦律或大小全米》
制成的粥。他们的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 在一起的小屋。 ——当时俄国官方的一份调查报告 材料3:19世纪上半期俄国报纸上, 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 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他们住房狭小,常常只有一间同牲口挤在一起的小屋。
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步履维艰
问题探究二 俄国的工业发展
认识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
农奴制 危机
阶级矛盾尖锐 工业落后
变革呼声 越来越高
新思潮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 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 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 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选修1:19世纪中叶的俄国(新人教版)
![选修1:19世纪中叶的俄国(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d97a2ff524ccbff021844f.png)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导入新课: 100年前的俄国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9世纪中叶俄国的崛起之路——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假如我们把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浓缩为三天:改革的前一天、改革的当天、改革的明天。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改革的前一天俄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本节课我们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政治方面:请同学们看书本90页的两段教材了解一下俄国15——18世纪的农奴制(要求记住三个关键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形成、17世纪中期确立、18世纪得到扩展(地域、数量)。
在了解了15——18世纪的情况以后,现在来看看19世纪中叶的农奴的境况如何?(这里以副板书的形式出现并且加上19世纪的废除)展示幻灯片并提问:这些画面可以反映什么历史信息呢?学生回答:农奴的处境恶劣、地位低下因此农奴通过不断的暴动和反抗来反对地主的统治从而导致俄国的阶级矛盾激化。
(板书:政治上阶级矛盾的激化)二、经济方面我们来看看关于俄国工业方面的一组幻灯片和图表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比较表提问:俄国与西方国家相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呢?学生回答: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农奴制和封建专制的存在提问:这种制度的存在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呢?(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回答)学生回答:劳动力、市场、资金人身不自由缺少自由劳动力农业落后工业资金不足阻碍工业发展(以副板书形式剥削重、缺少购买力市场狭窄出现)无文化、工场劳动生产效率低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了俄国工业上的落后(板书:经济上工业发展缓慢),这种经济上的落后对俄国造成的灾难在一场对外战争中暴露无遗。
三、军事方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在这一时期发生在俄国身上的一场国际性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请同学们看书本上第四子目下的内容了解这场战争。
大家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战败了,那俄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俄国主要是与英法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交战。
高中历史 《单元7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特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单元7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特色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9d06ae4f18583d0486459d9.png)
高中历史《单元7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特色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实行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缓和矛盾,巩固统治,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废除了农奴制。
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得到了土地,地主则得到了大笔赎金。
这次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学习要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学习建议]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
建议同学们学习本单元内容时,联系俄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世界其他国家近代化的特点,了解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俄国的农奴制:识记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
2、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识记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情况。
3、新思潮的涌动:识记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4、克里米亚战争:识记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及结果。
5、理解:农奴制的存在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对外战争的失败。
而这些正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落后的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强国之策。
3、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4、落后必然挨打,改革是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俄国的农奴制。
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课导入】本课前言阅读,回答:“当我们谈论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时,已经忘却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什么原因使沙皇俄国“停滞不前”?——农奴制的阻碍;那么,农奴制是怎么阻碍俄国社会进步的呢?导入新课——第1课 1 9世纪中叶的俄国【特色教案】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坡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
最新人教版选修1《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1《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f69f2555270722182ef723.png)
三、知识结构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教法:图片展示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学法:分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片、图片展示)五、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
大家能从这两张图片中获得什么信息么?按照我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我们只能看懂几个阿拉伯数字。
其实这是俄罗斯于2011年新发行的一款纪念金币。
金币的正面图案的中央为俄罗斯银行标志——双头鹰图像,下方为“БАНКРОССИИ”(俄罗斯银行)字样。
币的外缘上方刊面额"ОДНАТЫСЯЧАРУБЛЕЙ"(1000卢布),下方刊年号2011,左侧为材质和成色,右侧为纯金重量及莫斯科造币厂标志。
金币背面图案:左侧为一名农夫在田间卖力耕作的景象,背景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和云朵图案;右侧为一支呈45度角放置的鹅毛笔,下方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名。
左上缘为俄语“废除农奴制”字样,右下缘为锁链修饰,下缘中央为废除农奴制的时间“1861”字样。
俄罗斯发行这款纪念币是为了纪念废除农奴制150周年,那当时沙俄废除农奴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农奴的房屋睡觉的农奴的孩子以上材料说明农奴哪些情况?→政治: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完全束缚在土地上。
经济: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十分严重。
这种制度会带来怎样的危机?19世纪上半期农民骚动情况统计时间俄国农民暴动次数1800——1810年均20次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4、板书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背景一、俄国的农奴制→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1、简介(1)、何谓“农奴”制?(2)、俄国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2、俄国农奴制的发展历程(1)开始形成:(2)正式确立:(3)发展:二、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俄国工业发展的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使用机器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2、概况:三、新思潮涌动→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1、背景:2、内涵:3、表现:四、克里米亚战争→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际地位下降,社会矛盾尖锐化1、时间2、目的3、经过4、结果5、巩固练习与课后作业这部分问题的选取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顾及学习知识的连贯性、延续性,同时问题设计又体现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察。
人教版选修一 第七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人教版选修一 第七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https://img.taocdn.com/s3/m/6b6c0109f705cc17542709b6.png)
【课堂小结】
俄国农奴制的时空定位:
俄国的建立和发展:
1243----1479年,处在蒙古金账汗国的统治之下; 1480年,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金账汗国的控制而独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成为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沙俄) ; 1613--1917年,罗曼若夫王朝统治时期; 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 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帝国皇帝,标志俄罗斯帝国建立;
【探究思考三】【学习延伸】(教材第94页)。 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填充“问题” 和“可能的解决之道”两个栏目的内容。注意, 其中有些内容很可能是重合的,请你尽可能作出 判别。
答案提示: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考生思 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问题中提到的“可能的解决之 道”,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提出解决问题 的办法,只要有可行性,老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答案。
11
【探究思考一】Biblioteka 本课测评】(教材第94页)。 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其中, 哪些是最主要的问题?
答案提示:面临问题: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 专制统治的基础受的严重威胁;经济上,俄国资 本主义发展缓慢,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社 会上,民主主义革命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 推翻沙皇专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 化了国内矛盾。
原因:
1、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2、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 的严重障碍 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的雇佣劳动力,而农奴 制却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40%是农奴,在工厂做 工的大多是缴纳代役租的农奴,地主在农忙季节 随时召回他们,而工厂主还须付给地主部分利润; 在农奴制下,地主对农民剥削沉重,农业生产落后, 影响了工业革命的原料;农民贫穷,购买力低,国内 市场狭小;工业、商业、铁路、水运落后于西欧, 如1861年俄国的铁路总长度只有德国的六分之一 英国的十分之一。因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发展开辟道路,成为俄国迫切要求。
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1.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 (1)工业革命对俄国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后,迅速扩展到欧美许多地方,俄国也受到 影响。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开始工业革命,俄国的 棉纺织业、印花业、造纸业等出现机器工厂。工业革命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久,伏尔加河出现汽船航 线,1851年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之间的600多公里的铁路 建成。同时期的外贸也比19世纪初期增加了3倍多。
4
俄 国 农 奴 制
危机 沉重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奴的反抗,农民起 义不断,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的把反压 迫的农民起义推向高潮
5.农奴的划分
俄国的农奴按其归属分为领主(地主)农 奴、寺院农奴、国家农奴三种。
地主农奴占农奴的绝大多数,受压迫最深,既要为地主 服役,又要向地主奉献各种农副产品,人身自由最少。 国家农奴不直接依附封建地主,但要受封建国家的残酷 剥削,担负着各种贡税和各种劳役。寺院农奴受东正教 会剥削 农奴制下的农民处境困难恶劣地位低下;由于农奴制的 存在,农奴生活非常困苦;农奴制的存在,激化社会矛盾; 无论何种农奴,都受到残酷剥削
(2)目睹西欧物质文明 特别是1812年参加反对拿破仑战争,进入法国等西欧 国家,亲眼目睹了西欧物质文明。他们日益不满沙皇 专制统治。 (3)展开激烈争论:在反农奴制斗争的推动下,俄国知识 分子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2.概况
(1)十二月党人起义
由于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俄国贵族中的资 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秘密成立一些革命 团体,主张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沙皇统治。 1825年12月,利用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彼 得堡宣誓机会,举行武装起义,虽然遭到 镇压,但它唤起了人们的觉醒,标志着俄 国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革命产生重大的 影响
彼得一世(1682——1725)
彼得一世进行了加强统治, 扩大军事力量和发展经济 的改革。仿照西方样式建 立和扩大海军,实行按户 征兵制,派人到西欧学习 文化技术,改进军事装备,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 学校教育,生活习惯西欧 化等。改革未改变社会性 质,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 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 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十 二 月 党 人 起 义
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
十二月党人
(2)知识分子反沙皇的斗争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俄国出现了一批革命民主主义 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他们发扬十二月党人的革命传统, 投身于废除农奴制的斗争,他们这些人被称为平民知 识分子。他们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利用创办书刊, 发表文章等方式,积极宣传自由平等博爱和资产阶级 人道主义,猛烈抨击农奴制,深刻揭露沙皇专制黑暗, 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知识分子划分为:
14世纪,随着莫斯科公国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外来骚扰减少,俄国的封建经济出现较快的发展。 到了15世纪,出现小封地占有者阶层,称为地主 贵族或小贵族。地主贵族为了从封地上榨取最大 收入,必须有足够的劳动人手,因此都竭力把依 附农民固着在土地上。到了近代,沙皇们多次制 定法令,限制农民的迁徙。 1649年,沙皇阿历 克谢· 米哈依洛维奇颁布《法典》,规定农民不 论逃亡多久,只要被找到,就必须连同其家属和 全部财产都归还原主。《法典》从法律上确立了 俄国的农奴制度,标志着俄国农奴制的形成。
(2)通过对外扩张转移国内视线:为了挽救农奴制危机,扩 张俄国在欧洲的霸权,转移国内人民反沙皇统治的视线
2.概况
1853年2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反对土耳其将伯利恒教堂交天主教 僧侣掌管,要求土耳其素丹承认沙皇有权保护所有在素丹统治下 的信奉东正教的臣民。5月,土耳其在英国怂恿下,拒绝与沙皇 缔约。俄国遂同土耳其断交,并于7月3日以保护东正教居民权 利为由,占领土耳其的附庸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10 月4 日,土耳其在英、法支持下对俄宣战。
为何到19世纪中叶,俄国同西方国家会有 如此大的差距?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铁产量 铁路长度 制度 (卢布) (万吨) (公里) 71 29 1600 封建农奴制
(1860年) (1860年)
俄国
英国
323
225
(1850年)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德国
150
175 40.2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
(1)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2) 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大部分须向地主交纳货币 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 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 建主,影响了工业革命生产资本的补充。
农业方面,生产技术和方法的革新也在进行。一些地区 开始采用简单的机械生产。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出现 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农场。
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农业中资本主义的 关系也得到了发展。主要是在南俄黑海沿岸及伏 尔加河下游地区。19世纪以来,由于这里靠近国 外市场,在农业方面开始采用雇佣劳动和资本主 义技术,广泛种植为出口所需要的谷物和甜菜。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彼得一世(1682—1725) 尼克拉一世(1825—1855)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
沙皇冬宫
贫困的农奴生活
英国轮船
俄国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提问: 到十 九世 纪初, 俄国 的经 济发 展状 况如 何?
特点: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 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
内容标准: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 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 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俄国的农奴制
1480年,莫斯科公国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控制而独立, 1兴起 此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兼并,领土不断扩大,成为统 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 四世自称沙皇,称为沙皇俄国。 1649年,《法律大全》规定:逃亡农民在任何时候 都可以被追回,他自己及家庭财产谷物全部归原主 2确立 人所有;地主对农奴有司法警察权等,标志俄国的 农奴制度正式确立 彼得一世规定从农奴中抽丁人头税出卖农奴等:叶卡 3发展 捷琳娜二世更把大量农奴赐给贵族,确任贵族奴役农奴 权力,买卖农奴成为普遍现象,18世纪后期,农奴制扩展 到新吞并的乌克兰、波兰等地
1804年,俄国拥有16名以上工人的手工工场 1200家,50年代后期增加到2800家。工人也增加了, 1804年为22.5万人,1860年达到86万人。在这同时, 农奴制工人在1804年占工人总数的48%,1825年为 54%,1860年达到87%。不过,在各个不同的生产部 门中,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例如,在棉织业、麻织业、丝织业和制革等部门,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占绝对优势。而在黑色冶金、呢 绒、造纸等工业中仍以农奴劳动为主。即使在资本 主义手工工场中作工的工人,也因为要向地主或国 有交纳代役租,不能完全摆脱依附农奴的地位,因 而仍旧受到农奴制度的束缚。
守旧派——主张平缓改革;
改革派——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买份地;
激进派——无条件给农民自由与土地
号召俄 国一切 进步力 量为农 民解放 和实现 民主而 斗争
认为农民革 命是获得解 放的唯一途 径,也就是 要推翻农奴 制和沙皇专 制
赫尔岑是俄国杰出的平民 知识分子革命家列宁说他 无畏地站到革命民主派方 面来反对自由主义了
(3)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也就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速度。
(4)农奴生产积极性低。农奴制对生产发展的障碍,在使用 农奴劳动的冶金工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1800年,俄国的生 铁产量与英国大致相等。然而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生 铁产量增长不到一倍,而英国却增长了十一倍。 可见,农奴制的束缚,使俄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大大落后于 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农奴制
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 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由于被剥削的主要对象是农奴, 故名又称封建领主制。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 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 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 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 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制的基本特征 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 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 强制剥削。农奴制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劳役地租,辅以 少量的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典型的农奴制产生于中 世纪的欧洲。它是在罗马奴隶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而直到19世纪,俄国和印度仍保持着农奴制。
俄国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通过引进外国先进 技术进行的,也从纺织业开始。19世纪40年代, 俄国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机器工厂,以后资本主 义性质的工厂逐渐增多。俄国自己的机器制造 业直到五十年代才开始有所发展。交通运输业 的技术革命可以说开始于1815年,这一年在涅 瓦河上出现了第一艘汽轮。
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
1854年3月英法对俄宣战,英法与俄国舰队在黑海波罗的 海等地展开大战,1855年9月英法攻占黑海俄国海军要 塞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标志俄国在战争中的失败。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在哪里?
人身不自由——缺少自由的雇佣的劳 动力 农业生产落后——工业资金和原料不 足 剥削重、缺少购买力—国内市场狭小 文化水平低下、手工工场劳动——生 产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