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word完整版高考教学语文全国Ⅰ卷习题以及答案,文档
![word完整版高考教学语文全国Ⅰ卷习题以及答案,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d03fa8b9b6648d7c0c746c6.png)
绝密★启用前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36分)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题。
诸子之学,盛行于先秦,当时一大量富裕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景。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连绵于今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到现在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行是历史的承袭性以及思想的创建性和打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行。
这能够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假如从历史角度对过去经典作详细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件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波及对过去思想的回首、反省,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质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此中拥有创建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日的思虑供给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有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系看,“接着讲”靠近诸子之学所拥有的思想打破性的内在品行,它意味着持续诸子着重思想创建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没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睁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详细睁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两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取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两者没法分别。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5 韩愈 听颖师弹琴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20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 5 韩愈 听颖师弹琴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9bbee2bcfab069dc51220113.png)
5 韩愈听颖师弹琴[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轩.昂( ) 根蒂.( ) 喧啾.( )跻.攀( ) 遽.止( ) 滂.滂( )【答案】xuān dìjiūjījùpānɡ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滂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这里形容琴声高亢激越。
(2)流泪的样子。
(3)叹息。
(4)不要用。
“无”通“毋”,不要。
(5)有余。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划然变轩昂,________________。
(2)浮云柳絮无根蒂,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忽见孤凤凰。
(4)跻攀分寸不可上,______________。
(5)推手遽止之,______________。
【答案】(1)勇士赴敌场(2)天地阔远随飞扬(3)喧啾百鸟群(4)失势一落千丈强(5)湿衣泪滂滂[作者名片]姓名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简历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
韩愈的父亲早逝,他由哥嫂抚养。
韩愈十岁那年,其兄因事降职到广东韶关一带做刺史,他也随兄长南迁到了广东。
不久其兄逝世,嫂嫂只好带着韩愈返回故乡。
这不幸的遭遇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刻苦自学,发奋读书。
黑龙江大庆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黑龙江大庆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f657c5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b.png)
黑龙江大庆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蒙的爸爸莫泊桑十二点的钟声刚刚敲过,学校的大门就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地涌出来。
可是,他们不像平日那样很快散开,却在三五成群地低声谈论。
他们听完了又互相转告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孩子说的这句话:“你们知道吧……西蒙……嘿嘿,他没有爸爸。
”布朗肖大姐7岁的儿子也在校门口出现了。
这当儿,一群群还在交头接耳的同学,突然爆发出一片残忍的笑声,像在狂欢中的野人一样,他们很自然地牵起手来,围着他一边跳,一遍又一遍地叫:“没有爸爸,没有爸爸!”他气得发了狂,正好脚底下有几块石头,他拾起来,使劲朝折磨他的那些人扔过去,他们吓得四散奔逃。
现在只剩下这个没有爸爸的小家伙一个人了,他撒开腿朝田野里奔去,他想投河自杀。
天气很热,也很舒适。
和煦的阳光晒着青草。
河水像镜子似的发亮。
西蒙感到几分钟的幸福和淌过眼泪以后的那种困倦,恨不得躺在暖烘烘的草地上睡一会儿。
突然一只沉重的手按在他肩上,一个粗壮的声音问他:“什么事叫你这么伤心呀,小家伙?”西蒙回过头去。
一个长着鬈曲的黑胡子和黑头发的高个儿工人和蔼地看着他。
他眼睛里、嗓子里满是泪水,回答:“他们取笑我……因为……我……我……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工人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认出了这是布朗肖大姐的孩子。
虽然他到当地不久,可是他已经隐隐约约地知道一些她过去的情况。
“好啦,”他说,“别难过了,我的孩子,跟我一块去找妈妈吧。
你会有……会有一个爸爸的。
”“您愿意做我的爸爸吗?”孩子看见那人不回答,又说,“您要是不愿意,我就再去投河。
大庆第一中学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大庆第一中学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99dca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1.png)
大庆第一中学新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对下面这段话核心内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
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大师,是不是屋里大热?”大师说:“不热。
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了很多熟人。
”A.聆听高雅的音乐需要一个清凉舒适的环境B.遇到熟人脱帽致敬体现一个人的核心索养C.作品贵在创造而不要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D.只有适时向大师请教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汤勤福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
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
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
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
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
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题答案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1d682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0.png)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题答案.doc》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yuedudaan/110650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梁衡《读韩愈》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衡《读韩愈》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5ac542f90f76c660371a45.png)
读韩愈梁衡①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
公元八一九年,他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
官商民等为了一睹佛骨之面,不惜大力舍物捐款。
劳民伤财,却上演了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几番犹豫,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上书,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
③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
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甲)④韩愈这一贬,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顺,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一首著名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其中一句“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足见其心境之冷。
⑤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唐律明确规定了不准没良为奴,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就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6cf808856a561253d36f29.png)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读韩愈 梁衡》阅读答案
![《读韩愈 梁衡》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f94b4f77232f60ddcca1aa.png)
《读韩愈梁衡》阅读答案《读韩愈》阅读答案梁衡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
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正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孙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人们长年在浑浑噩噩中生活。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5a6b8f65ce05087632135e.png)
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对儒、道、释的融合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在他处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个人又遭受到排斥打击时,则又更多地接受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在释、道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
在《醉白堂记》一文中,他借称颂韩琦来表现自己的处世态度:“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
”这完全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而在《超然台记》一文中,他通过推究人们“乐少悲多”的原因来阐发和推崇那种超然物外的思想时说:“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他认为如果认识到美恶齐一,无所谓“去取之择”。
就可以“游于物之外”了。
而他之所以能“无往而不乐”,“盖游于物之外也”,可见他的乐天派的性格和生活态度,确实跟庄子齐生死、齐得丧、等富贵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他极力调和儒学和佛、老思想之间的差别和矛盾。
他认为佛、老思想同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有其相通之处。
在《上清储祥宫碑》一文中,他说:“道家者流,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
合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
”他批评《史记》中所说庄子诋訾孔子之徒是并不真正了解庄子,实际上“庄子盖助孔子者”。
在《南华长老题名记》一文中,他甚至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并且肯定南华长老所认为的佛家虽是出世的,但与入世的儒家实际相通不悖的思想——“宰官行世间法,沙门行出世间法,世间即出世间,等无有二”。
本来是很不相同的,他却极力调和,可见他在自己的思想中是要努力使儒、释、道三家熔于一炉。
对韩愈他是十分尊崇的,却批评他固守孔孟而不能吸收佛、老之学。
2020年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5df68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7.png)
2020年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语文老师于丹①回望我羞涩沉默的少年时代,几乎所有光荣与梦想的记忆都和语文课相关。
我的偏科几乎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除了交上去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班上念之外,别的科目差不多一无所长。
进入中学之前,我一直是个不大被鼓励的学生,直到初二的时候,一位特别欣赏我的老师让我做了语文课代表。
②我在一所非常普通的中学里遇见了这位不寻常的老师。
他个子小小的,秃顶,教了二十年的书还是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指间总是夹着一只红色有机玻璃的小烟嘴,进课堂前才扔烟头,然后指间换上粉笔,在黑板上留下一大片气象豪奢华美的板书。
③王老师读书的时候就是一个大才子,据说要留在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前到中学实习,正好赶上文革开始,北大就没有留校教师这一说了。
于是他就一直在实习的这个学校教下去,直到我懵懵懂懂地进到他的班上。
④我上了初三后,他会给我带很多很多补充材料。
我在那一年里几乎天天读古文,大量地背诵,并且一次次地在课堂上发言。
王老师把我带到他的家里,在南锣鼓巷那个大杂院一间低矮的小平房中,我看见中药房药柜似的资料柜贴着斑驳的墙壁,那一柜子卡片,在小小抽屉里一张张挤在一起。
斜阳很温柔地照进来,逼仄的小屋一端是美丽的师母安祥地缝被子,另一端是老师给我讲怎么做学术卡片……王老师说他有个梦想,就是从自己的手里送出去个中文系的大学生,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念成大学,所以老师就特别在意每一届班上语文好的苗子。
⑤高中,我考进北京四中。
妈妈去给我办手续,回来告诉我,王老师流着眼泪跟她说:“我的梦又碎了,这孩子不能从我手里进中文系了,我等了多少年啊……四中是好学校,让孩子去吧。
”⑥真的读了中文系以后,老师很高兴,那时候他更苍老了,还是那样神采飞扬地跟我聊古文,只不过常常被一阵阵剧烈的咳嗽打断。
⑦到大三的时候,我几乎决定报考文艺学的研究生,就在这时候,传来王老师住院的消息——肺癌晚期。
周国平《另一个韩愈》阅读理解
![周国平《另一个韩愈》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d20865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9.png)
周国平《另一个韩愈》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另一个韩愈周国平①去年某月,到孟县参加一个笔会。
孟县是韩愈的故乡,于是随身携带了一本他的集子,作为旅途消遣的读物。
小时候就读过韩文,也知道他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豪,但是印象里他是儒家道统的卫道士,又耳濡目染“五四”以来文人学者对他的贬斥,便一直没有多读的兴趣。
未曾想到,这次在旅途上随手翻翻,竟放不下了,仿佛发现了另一个韩愈,一个深通人情、明察世态的韩愈。
②譬如说那篇《原毁》,最早是上中学时在语文课本里读到的,当时还背了下来。
可是,这次重读,才真正感觉到,他把毁谤的根源归结为懒惰和嫉妒,因为懒惰而自己不能优秀,因为嫉妒而怕别人优秀,这是多么准确。
最有趣的是他谈到自己常常做一种试验,方式有二。
其一是当众夸不在场的某人,结果发现,表示赞同的只有那人的朋党、与那人没有利害竞争的人以及惧怕那人的人,其余的一概不高兴。
其二是当众贬不在场的某人,结果发现,不表赞同的也不外上述三种人,其余的一概兴高采烈。
韩愈有这种恶作剧的心思和举动,我真觉得他是一个聪明可爱的人。
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人联想起自己的类似经验,发出会心的一笑。
③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分兵坚守睢阳,一年后兵尽粮绝,城破殉难。
由于城是先从许远所守的位置被攻破的,许远便多遭诟骂,几被目为罪人。
韩愈在谈及这段史实时替许远不平,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之将死,其器官必有先得病的,因此而责怪这先得病的器官,也未免太不明事理了。
接着叹道:“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这个小例子表明韩愈的心态何其正常平和,与那些好唱高调整人的假道学不可同日而语。
④在《与崔群书》中,韩愈有一段话论人生知己之难得,也是说得坦率而又沉痛。
他说他平生交往的朋友不算少,浅者不去说,深者也无非是因为同事、老相识、某方面兴趣相同之类表层的原因,还有的是因为一开始不了解而来往已经密切,后来不管喜欢不喜欢也只好保持下去了。
我很佩服韩愈的勇气,居然这么清醒地解剖自己的朋友关系。
高考作文素材:主题阅读之“历史人物品评”
![高考作文素材:主题阅读之“历史人物品评”](https://img.taocdn.com/s3/m/e67a809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79.png)
高考作文素材:主题阅读之“历史人物品评”历史,是一条不可逆转的河流;历史,又是一叶可以回溯的扁舟。
我们可以徜徉在前人留下的书籍的海洋中,荡起感悟与想象的双桨,重回历史的深处,去咀嚼那一件件给后世留下悠悠回味的往事,去品评一个个给后辈留下袅袅余韵的人物。
培根云:读史使人明智。
读懂历史,是为了让我们对历史的精华与糟粕充分扬弃;研究前人,是为了让我们对前人的功绩与过失深深记取。
让我们在文字的殿堂里与先贤相会,听其言,观其行,品其神!一选择苏轼的《留侯论》作为这则“群文阅读”的第一篇,不仅因为它是我最欣赏的由古人撰写的“人物述评”之一,还因为它是一篇苏轼同学年轻时撰写的“高考作文”。
苏轼靠这篇《留侯论》成就科举之路,堪称最佳科考范文。
它到底好在哪里?还请你赏鉴。
留侯论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①。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②,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③,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④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⑤,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⑥,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⑦,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⑧。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⑨,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⑩,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现代文阅读题)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c3c869ad02de80d4d840c7.png)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题千年一叹读韩愈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
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
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
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
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
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
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
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
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
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
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
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
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鰐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32f73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1.png)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千年一叹,如此悲壮的词语,一般只会用在对国家历史、天时、地利等巨大意义的时候。
但是,在诗人韩愈的诗中,这样一个词汇被用来表达对自己不幸和生命繁华短暂的慨叹。
这首名为《春日忆李白》的诗,可以说是韩愈诗歌中的一首代表作,泛指了多种主题,寓意深刻而且意味深长。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首诗的故事背景。
韩愈是唐朝末期的文学巨匠,他的文学成就是敬畏的。
在年轻的时候,他一度经历了很多的挫败和困拚,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并且在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探讨后,终于成就了自己的文学梦想。
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却遇到了一个更大的挑战——自己的身体。
他患了卒中,同时,在他的时代,医疗条件极其恶劣,所以他病势加重,生命不久。
他写下这首《春日忆李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诗的开头,他用“碧天”、“黄叶”等词来描绘春天,随着一幅幅自然画面的细节,我们开始开启了这首诗的篇章。
但是,即使是那样美好的春天景色,韩愈依然有所感慨:他的年龄、他的体力,都已经无法和春天和它的生机竞争了。
诗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那一句,显然是对过去岁月的慨叹,并感觉这样的岁月转眼即逝,自己跟随时间逝去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多了。
这首诗不仅仅是韩愈对年龄、健康、时间等等个人身份的沉思,也是对这个时代和政治局势的回应。
正和李白的诗歌一样,在这个时候写诗被认为是发达文化和申明不可改变夜期制度的一起手段,所以诗人们写下的东西不仅代表了他们自己的心态,也代表了他们维护文化和道德的努力。
随着诗的走向,韩愈的思考又逐渐激发出对“短暂”的感叹。
在这个春天,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在不断消失,这种感觉对他很刻骨铭心,然而,他并没有沉溺在自己的个人痛苦之中。
相反,他把自己看成一个小动物,感受着古井和大山,看到这些自然常态的变化,“千年一叹”泛起了心头。
总体而言,这首《春日忆李白》具有思考人生、叙述种族和阶级历史及其演变的全面性。
从韩愈自己的感受到和自然四季的交替变化,再到社会和国家的变化,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人的哲学深度和情感魅力。
2020-2021学年北京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北京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c0125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3.png)
2020-2021学年北京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书法是“白”与“黑”的艺术,白纸黑字,黑白分明。
宣纸之白,墨汁之黑,色泽醇和,千年不易。
黑白世界,书法之魂。
“高低叶万顷,黑白草千行”(文天祥);“由来黑白无定姿,浓淡间错相参差”(李纲)。
千百年来,诗韵书韵经由“黑白”相伴,汩汩流出。
老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知白守黑”是哲学概念,影响了两千多年,还将继续影响下去;完白山人两百年前提出“计白当黑”艺术概念,影响了两百年,还将继续影响下去。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记录了他的老师完白山人邓石如的名言:“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他的这一观点,显然受到了老子的影响,但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这一理论把书法纳入了“一阴一阳”的世界,在阴阳互补中成就了书法之“道”。
在古代书论中频频出现的有一个与“计白”意思相似的词,叫“布白”。
意谓落笔时使着墨处与空白处疏密相间,布置得宜。
又有“分行布白”之说,指安排点画和布置字距、行距的方法。
分行布白务使字的上下左右间架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互相照应,以达到整幅作品分布均衡稳称。
赵炅《缘识》云:“分间布白要审详,浓淡均匀看可戏。
”“计”,《说文》的解释是“会算也”,有计算、谋划的意思。
“计白”即对“白”进行谋划、安排。
一张未经落墨的宣纸,是一片空白,是“虚”,也是“无”,然而,当书法家进行挥毫创作后,不仅仅落笔处有实际意义,连空白处也已经被赋予了实际意义。
这意义,是“黑”给的,没有笔画线条的“黑”,宣纸还是那张宣纸,尚未确立艺术品的价值意义,而“黑”的意义,则是“白”给的,没有宣纸,没有“白”,一片皆“黑”,那么,墨汁还是墨汁,同样无法实现艺术品价值的意义。
书法的“白”与“黑”不是均分的、不是恒定的,它们是一个变数,始终处在不可预测之中。
书法的魅力恰恰就在于此。
重庆开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重庆开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f162c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1.png)
重庆开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代文学,素有“以悲为美”,亦即表现忧患心理的悠久传统。
从《诗经》里的“变风”、“变雅”起,历经“盖自怨生”的《离骚》、“慷慨有余哀”的汉魏六朝诗歌,直到那忧思宛转的晚唐诗,所贯穿的基本感情脉络之一,便是那一股对于爱情、对于个人身世、国家前途、无常人生的忧患情绪。
普遍而深广的忧患情绪,孕育和造就了无数的诗人。
优秀和杰出的诗人,又按照“美”的规律,艺术化地表现出这种人人心中常有而口却难以尽言的忧患情绪:这就构成了一部古代文学史的基本事实。
不过,比较起来,唐宋词中所充溢的忧患情绪,却似乎显得格外浓厚与深细。
纳兰性德说过:“诗亡词乃盛,比兴此焉托。
往往欢娱工,不及忧患作。
”(《饮水诗?填词》)这就揭示了“词”与“忧患(心理)”间的密切关系。
而李后主的这两句词:“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更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唐宋词人,正是一大群对于忧患情绪具有特殊敏感的“多愁善感”者。
他们既承受着前代文学中积淀本已十分丰厚的忧患心理的精神负担,又“吸收”了本朝社会新“释放”出来的忧患心理的精神势能,于是便形成了唐宋词特别喜欢抒写“苦闷”与“伤感”的另一种内容特色——且不去说那些身世坎坷、性格脆弱的词人们;即连身逢“太平盛世”的词人如晏殊、宋祁,当他们面对良辰美景、手捧金尊玉钟时,不也轻吐了“无可奈何花落去”、“浮生常恨欢娱少”的喟叹?而那位号称“豪放”词人的苏轼,一曲“大江东去”的高歌刚刚唱到大半,其“尾声”却又立时回旋起“人间如梦”的哀音……这都足够说明,忧患情绪简直如同一个幽灵那样,老在唐宋词坛上徘徊踯躅,又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那样,时时笼罩在词人的心头。
王国维说李后主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又说晏殊、冯延巳词有“忧生”、“忧世”之意(《人间词话》),这些话实际上都触及了唐宋词特别擅长于表现忧患心理的“本源”问题。
2021年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fe77c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4.png)
2021年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和答案word版
![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和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408599796529647d26285284.png)
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2018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然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流行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饶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到此刻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德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立性和打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德。
这能够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若是从历史角度对过去经典作详尽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件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波及对过去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掌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质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拥有创立性和生命力的内容进而为今天的思虑供应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系看“接着讲”凑近诸子之学所拥有的思想打破性的内在品德它意味着连续诸子侧重思想创立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张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类交融详尽张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立性的思想系统。
相关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取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别。
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够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责备。
2021年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60a51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2.png)
2021年北京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
除了改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
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
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
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
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材料二: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
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一叹读韩愈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题
千年一叹读韩愈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
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
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
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
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
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
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
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
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
这些文人雅士,大乌纱帽一旦变成小乌纱帽,多表现得心灰意冷,在自舔伤口中,写出些悲悯自怜的诗歌,而韩愈与众不同,尽管他在被贬官的路上,也曾写下收吾骨瘴江边的自
怜诗章;但到了潮州赴任之后,却将自身伤痛闲置一边,把庶民百姓冷暖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④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
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
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
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鰐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
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策。
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为艰。
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
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
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____年),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
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
⑤之二,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
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奴的律条。
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
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
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
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
韩愈为此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
韩愈早有铭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
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著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
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东岭南的韩青天。
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
⑥这里必需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任八个月内的政绩。
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
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尽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
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做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
⑦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
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
我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
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
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
⑧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
11.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一句民俗谚语,有什么作用?(3分)
12.本文第三段写了许多其他的贬官者,作者有什么用意?(3分)
13.结合全文,说说韩愈一生有哪些成就。
(4分)
14.文章第七段的描述有什么作用?(4分)
15阅读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探究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意蕴。
(6分)
参考答案:
11、本题共3分。
用仙和泉烘托出了韩愈在潮州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1分)为下文写韩愈的丰功伟绩以及表达对他的赞颂作铺垫。
(2分,写出铺垫给1分)
12、本题共3分。
写被贬官者大多心灰意冷、悲悯自怜,(1分)反衬出韩愈被贬官时的与众不同,以百姓为重的高尚情怀。
(2分,写出反衬给1分)
13、本题共4个要点,每点1分。
①诗文磅礴隽永。
(1分)
②宣扬正统儒理,主张孔孟之道。
(1分)③为潮州人民驱除鳄鱼、兴修水利。
(1分)④为潮州百姓扫除贩卖人口的恶习,解放奴隶。
(1分)
14、本题共4分。
用大量的碑文和当地文联友人对他的评价烘托出韩愈在历史上的影响与地位,(2分)表达人们对韩愈的无比敬仰和崇敬之情。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