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
《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探讨
《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自我意识探讨摘要:《十日谈》注重女性形象的刻画和描写。
薄伽丘在作品中强烈表达出其对女权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肯定和赞扬。
为了实现这部作品对于女权主义的弘扬价值,薄伽丘特意用大量笔墨和篇幅来对女性形象进行刻画和赞美,特别是女性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渴望,点燃女性自我意识的火焰。
关键词:《十日谈》;女性形象;自我意识《十日谈》这部作品堪称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之作,同时,对西方世界逐渐兴起的人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薄伽丘是那个时代呼唤女权和打破教条的第一人,通过文字表达了自己对于女性形象及各方面的赞美和肯定,这不仅冲击了当时社会上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更是一次女性在文化领域中的崛起。
这部文学作品一直都被当作现实风格的小说来研究,并且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背景和女性地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一、女性形象1.形象类型薄伽丘在《十日谈》这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形象,而且每个形象都有各自特点,比如,悲情、机智、欲望等形象特点。
《十日谈》着重描绘了较为悲情的女性形象,主要是纯洁美好的女性在追求幻想中的爱情的过程中饱受折磨,最后都是不得善果的悲剧结局,而折磨这些女性的主要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和黑暗的宗教统治[1]。
除此之外,薄伽丘也对美丽勇敢的女性形象进行细致的刻画,其主要目的是破除当时存在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观念。
但薄伽丘同时描写了一些形象不是那么美好的女性,这些女性往往充满欲望。
这种鲜明的观点和形象表现了对禁欲主义的蔑视和反对。
薄伽丘通过对文字娴熟的驾驭技巧刻画了一个个经典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种写法和主要题材内容在当时的时代毫无疑问是先进的,尤其是女性人物形象在自我意识的表现方面更为突出,通过这些文字表现出来的薄伽丘具有浓重的女权倾向,而且极为倡导女性人权的解放,同时,流露出对饱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群体的同情和祝福,显示出作者薄伽丘较为开放超前的思想观念。
2.形象特征经过相关人员的细致分析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十日谈》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薄伽丘笔下的女性绝大部分是少女或已婚妇女,这些女性都具有性感、吸引人的特征。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
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第一篇: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薄伽丘《十日谈》读后感十四世纪的欧洲,封建教会神权主义和禁欲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爱情的追求在那个年代被认为是对神权亵渎,是一种罪恶,一种背叛。
但薄伽丘的《十日谈》的却在大声地歌颂爱情,追求爱情。
这点让我印象深刻。
在《十日谈》的第三天故事九中讲述一位医生之女芝莱特从小就钟情于一起长大的贝特朗伯爵,为了她的爱情她利用医治国王的顽疾为理由追随贝特朗来到巴黎,国王的顽疾被芝莱特治愈了,她乘机向国王提出让她嫁给贝特朗为妻。
贝特朗伯爵却嫌弃她地位地下,但最终在国王的压力下无奈的娶了她,婚礼结束后,故意不圆房就悄悄的离家出走。
逃到异乡,对当地的一女子产生了爱情,与此同时芝莱特为了唤回丈夫,答应了丈夫的无理要求,她偷偷的潜入丈夫居住的地方,了解了丈夫在当地的情况,便请求丈夫心仪的女子帮忙,假装成她,与丈夫幽会。
成功的为丈夫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完成了丈夫无理的要求。
贝特朗伯爵为妻子的执着所感动,从那以后,芝莱特也得到了丈夫的爱情。
这个故事中薄伽丘有意的鼓励女子应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这对于女子没有权利追求爱情,只能听命于父母安排的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来说,这是一种对封建礼教的无声的反抗。
薄伽丘认为自由是人性生存的权利,因此人有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
他从低微的女性身份来入手,认为爱情没有身份等级的区别,更鲜明地表明自己爱情至上,人有追求爱情的自由。
芝莱特执着于自己的爱情,她为了得到贝特朗的爱情,不惜一切的付出。
不顾一切地大胆地追求爱情,这在现在社会也仍让人敬佩的。
在第十天的故事五中,在乌丁的安萨多伯爵第一次见到狄安瑙拉(一位富有绅士吉尔贝托的妻子)时,便偷偷的爱上了她,他并不在意她已为人妇的身份,想方设法获取她的芳心。
无论那位贵妇怎么严厉的拒绝,他都依旧痴心不改,最后那位贵妇向他说,他如果能在正月这个几乎无花的季节让她看到一个开满鲜花、长满葱郁树木的花园,她便会满足他的心愿,答应他的追求。
试论薄伽丘《十日谈》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试论薄伽丘《十日谈》中女性意识的体现摘要:薄伽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性人物,《十日谈》是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世界文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十日谈》描写了许多女性形象,充分表达了薄伽丘的女性意识。
薄伽丘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与时代发展的背景相适应,其社会环境及自身经历使其对女性抱有解放意识,肯定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女性在社会中的权利。
关键词:薄伽丘;《十日谈》;女性意识薄伽丘《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先锋精神的现实主义文学巨作,该部传世巨作与但丁的《神曲》齐名,并被称为“人曲”,在世界文学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薄伽丘的一生创作了众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十日谈》是其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
小说《十日谈》简述了在中世纪时期,三位男性以及一位女性为了躲避黑死病,远离城市去山村生活,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他们每个人每天讲述一则故事,因此《十日谈》由一百则故事组成。
薄伽丘通过这部小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们内心的丑陋,并将小说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朝廷及宗教教义,并指出这部作品是为女性而作。
一、薄伽丘《十日谈》的女性观薄伽丘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并通过小说中女性为了追求自由和爱情而努力斗争的形象,表达自己的女性主义价值观。
薄伽丘对女性的心声和诉求较为了解,并对女性痛苦的生活有着深深的同情,因此,薄伽丘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改变女性的生活现状,建立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
首先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处于一位男性的角度进行描写,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也出现了一些歧视女性的思想和言论。
例如,在小说中女性必须通过美貌和肉体去获得男性的青睐,才能生存。
对于爱情故事的描写也多为偷情故事,并更多地描写两性之间的性爱纠缠,这种描写是作者资产阶级人文观念以及封建社会的表现。
其次,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男性是社会的主导者,因此,女性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男性压迫下的产物。
在小说的开始,费罗美娜就表示如果女人没有男人的引导,那将会变得极其糟糕。
论《十日谈》女性形象塑造与薄伽丘的爱情观
论《十日谈》女性形象塑造与薄伽丘的爱情观摘要:《十日谈》素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经典之作的赞誉,爱情是其主题之一。
薄伽丘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爱情的看法:爱情是人的天性,歌颂尘世幸福和欢乐,追求爱情自由是女性的权利等;但也要注意到其背后还隐藏着传统的男权主义思想。
关键词:《十日谈》;薄伽丘;女性形象;爱情观薄伽丘(Boccaccio,Giovanni 1313-1375年)作为建立“新道德秩序的先驱”。
其所著《十日谈》[1]一反中世纪文学“脱离现实的神秘主义”的色彩,大力颂扬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姿,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积极思想,被19世纪有影响的评论家D.桑克蒂斯称为《人曲》,是“意大利古典散文完美的典范,对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至深且巨”。
[2]78一、《十日谈》女性形象研究概述《十日谈》以人为中心,呼唤人性解放,对其所反映的人性和爱情问题的研究占有一席之地。
总体而言,牛津大学的《古典与中世纪文学评论》(Classical and Medieval Literature Criticism)[3]一书,收录了多篇有关薄伽丘和《十日谈》的代表性研究论文。
国内学者王军认为薄伽丘虽尚未总结出一套赞美人性的哲学理论,但在中世纪背景下他敢于发表大胆追求现世生活的言论,“宣告了崭新的人生观的诞生”,“显然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
[4]在爱情层面,研究者多赞赏《十日谈》对情欲的肯定,实现爱与欲的融合。
有学者认为《十日谈》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体现女性真正解放的作品,甚至是“纯粹的女性主义”,是呼吁“男女平等”,捍卫“女性权利”的作品;有的研究者倾向于《十日谈》仍是男性话语权下的作品,对于其对女性的赞美偏于“性”的欲望、肯定女人服从男人、故事中的男性偏见等问题需辩证对待,要把握和理解薄伽丘“在宗教和人文主义的矛盾性”。
瓦莱里奥·费尔梅(Valerio Ferme)从《十日谈》中讨论了女性的权利和社会对其加诸的限制。
从十日谈看薄伽丘的女性观
[7]Weiner B.Lessons from the past Psychological Inquiry, 1995, 6: 319~321 [8]Sorrentino R M. A world from two perspectives: E pluribus duo? Psychological Inquiry, 1995, 6: 314~318 [9]Petot J M.Interest and limitations of projective techniques in the assessment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European Psychiatry, 2000, 15 (1): 11~14 [10]Anastasi A, Urbina S. 心理测验. 浙 江 : 浙 江 教育出版社, 2001. 568-580 [11]Dieckmann H. The favourite fairy tale of childhood. Journal of Analytic Psychology, 1971, 14: 474~482 [12]Lafforgue P.A clinical experiencee around psychosis. Art et Therapie, 1990, 36 / 37: 133~144 [13]Kast V. 告 别 牺 牲 者 的 角 色. 北 京 : 北 京 出 版 社, 2002. 2~8 [14] 李育辉, 张建新. 童话故事测验(FTT)在儿童 个性测量中的应用. 中 国 心 理 卫 生 杂 志. 2002, 16 (10): 672~674 [15]Burger J M.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erference for solitude.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95, 29: 85~108 [16]Bornstein R F.Critical importance of stimulus unawaren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ubliminal psychodynamic activation effects:A meta -analytic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0,46: 201~ 210
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
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作者蒋智敏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非常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审美韵味在中世纪文学长廊乃至西方文学史中都无与伦比。
《十日谈》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年轻、美丽,纯洁且富有独立反抗精神和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
读者在品读这部文学著作时,都能体会到当中那种清新醉人的情感。
而中世纪晚期复杂的审美取向和社会风气以及作者既同情女性但又无意识地受制于当时男权主义思想的束缚的观念,使得文中女性的形象似乎与这个世界的平等作出了抗争,而更显得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
从女性形象和中世纪文化语境的互文性进入《十日谈》,毫无疑问可以深层次地解析这部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伟大著作,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解。
薄伽丘的《十日谈》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作者在给读者讲述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让读者不禁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扼腕叹息,深切地同情处在男权思想严重时代的她们。
薄伽丘多次强调他的故事其实都是为了当中的女性作铺垫的,因此曾有历史名人说过,这本书是献给美丽的女郎们的,而不是为那些男人们写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多情、善感的妇女其实是最需要他人的宽慰的,命运给予她们的是一场场无情的风雨,但是也不乏风雨之后的彩虹。
作者承认,为了给害相思的女士们一点安慰和一些指引,他才决心写了这么一本书,其实目标都很简单,为的就是生活中的琐事,像在文中妇女手中的针线、卷线杆和纺车,但是这些小东西又不能完全满足天下的一切妇女,因为她们也有她们的梦想。
在《十日谈》近100多篇的故事中,涉及到女性和爱情的就多达73篇,而且每一篇都情满意真,很多女性的情感描写与心理描写都入木三分。
在这些故事中同时也缩影出了女性在父亲、情人和丈夫的统治下即男权主义的统治下受到了身与心两方面的打击与煎熬。
因此,我们将从小说中女性的话语权、人性人物形象等方面阐述《十日谈》中的女性主义色彩,并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一、塑造了大胆、全面、全新的女性形象我们在《十日谈》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妖娆、或睿智、或像天使般善良纯洁;她们有的是下层的农妇,有的是上流社会的贵妇甚至是公主,还有形态各异的修女,而且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十日谈》现象分析
《十日谈》第五日第三四篇现象分析追求爱情而受尽磨难的男女形象,可歌可泣。
出身权贵的彼得爱上了一位平民小姐,但受到了亲友狠狠的责备,说他做的是糊涂事,最后,他们私奔受到歹徒的追杀,幸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看到他们两两相爱,虽然彼得家人大为震怒,总算是言归于好,后来,两人幸福的过了一辈子,爱情是一朵带刺的玫瑰,特别是在当时,四处受到教诲,禁欲主义束缚的时代追求者或者追求的对象虽然具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又,或多或少带着一些残余的旧思想,因此,他们在追求真爱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和阻挠,因而,任何一种阻碍和破坏,都可能酿成害人的悲剧,结果,任何一类艰苦的努力集成功,都会使人兴奋不已,结局总是两人幸福和睦的过了一辈子,这是故事中不变的爱情主题。
以一种决绝的态度表达出早期人文主义者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及与禁锢森严的中世纪彻底决裂的决心。
追求爱情是人类的天性,也为西方文明源头之一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所一直宣扬。
在禁锢重重的中世纪,爱的权力被剥夺了,三位一体的圣灵之光成了人存在的唯一寄托和意义。
《十日谈》对爱情的追求,不但回归了古文明的荣光,更为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解放的努力唱了一曲激昂的战歌。
中世纪的社会,女性备受歧视,在社会中没有地位,只能听任命运的安排。
男人就是”天”,就是生活的一切。
男性是理智的,是权威,而女性是冲动的,被动的,女人只能丧失自我依附男人才能生活,需要接受男性的保护,而且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
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女性主动强调自己的尊严,宣扬自己的独立意识,追求平等的生活,发挥自己在生活中的话语权。
这些有个性的女性们对生活充满着期望,对生命充满了热情,面对困难,她们没有退缩,反而勇敢地去与命运的不公抗争,让自己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
自己主动去争取生活的权利。
比如第五天第三个故事中的平民小姐为了追求幸福,勇敢私奔。
谈《十日谈》中对女性形象塑造--侧面解读中世纪欧洲的婚姻
谈《十日谈》中对女性形象塑造--侧面解读中世纪欧洲的婚姻记得有人曾说过: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想来,说这话的人,该是多浪漫的一个人。
婚姻里的茶米油盐,本就及不上爱情里的风花雪月来得浪漫与美丽。
而爱情行至终点,往往面对的就是婚姻的大门。
如此说来,婚姻可不就是爱情的坟墓吗?《十日谈》,七百年前,是薄伽丘写给女子的一本故事集。
故事里,有形形色色的女子,婀娜多姿,她们来自真实,有时也只属于梦境。
大多数故事,或多或少,满满的都是她们的无奈与惆怅,期待与梦幻,还有血泪与辛酸。
薄伽丘,是一个浪漫的人。
借着人文主义的暖风,一支鹅毛笔,三载的时光,一本《十日谈》,是他送给那个时代所有女子的一件礼物。
七百年的风尘岁月,依旧不能将这礼物掩埋的历史的古旧堆里,足见其弥足珍贵。
如今,我们将这份礼物拿来细细剖解,才发现,于那个时代的女子,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简直是一种奢侈。
历史的真实可能是爱情是鲜少有的,大多数人直接一步就跨进了坟墓。
一、《十日谈》中的那些女子打开《十日谈》,作者几乎是在用文字画就一页页美人图册,缓缓地在读者的面前铺展开来。
十个“说书人”中那七个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之后出现在每日故事中,形形色色,美颜多姿的女子更是数不胜数。
身姿婀娜,容颜娇美,是她们共有的特点,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男子对理想伴侣的全部想象。
她们或是未涉足婚姻的少女,或是已步入婚姻殿堂的少妇。
因着内里的不同,她们是浪荡女,又或者是贤妻。
总之,《十日谈》中的女子形象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五类。
1.为贪图享乐,而出卖色相的浪荡女。
浪荡女形象在《十日谈》中出现的地方不是很多。
第八天第一个故事中的商人的妻子,贪图古尔法度的金币,与之私通,结果古尔法度用计使其在丈夫面前承认贪财的事实。
紧接着之后的第二个故事中的农妇,被教士诱奸,却要求教士留下外套作质,结果被教士使计谋要回,终落得个人才两空。
再到第八日第十个故事中的西西里主妇,以色相诱骗商人萨拉巴,骗取钱财。
本来计划已经成功,结果却被萨拉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读《十日谈》感想五篇
读《十日谈》感想五篇读《十日谈》感想1关于本书的最大特色,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此书肯定了人性,宣扬了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痛批了当时欧洲教会的阴暗面。
欧洲在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下,“人性”受到摧残,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和性欲之事,也被视为是亵渎上帝和神的行为而打压。
而《十日谈》中,却随处可见青年男女为了忠贞的爱情,克服了种种磨难,摆脱了种种障碍,终于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而对宗教的批判和讽刺,则更加辛辣和厉害。
第二,作者薄迦丘尊重女性,维护女权,提倡男女平等,这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在男性作为社会主导的中世纪,薄迦丘的这种女权思想却是很另类。
在本书的序中,作者就开门见山地说:“有谁能够否认,把这样一本书献给美丽的女郎们,比先给男人们更合适呢?女人们因为胆怯、害羞,只好把爱情的火焰埋藏在自己柔弱的心房里,这一股力量比公开的爱情还要猛烈的多,凡有切身体验的人,对此都一清二楚。
此外,她们又得听从父母、兄长、丈夫的意志,顺他们的心,受他们的管教。
他们大部分时间总是带在闺房的小天地里,闲坐着,百无聊赖,情思撩乱,老是怏怏不乐。
”又说:“对于像柔弱的女郎那样更加迫切需要安慰的人,命运女神却偏偏显得特别吝啬;为了部分的弥补这一缺陷,我打算写着一部书,给怀着相思的女人们一点儿安慰、帮助和消遣。
”由此可见,作者对妇女们的同情,而《十日谈》这部书,主要是为了妇女而写作的。
第三,可以说,《十日谈》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推动了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展。
薄迦丘的《十日谈》第一次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绘声绘色的勾勒出一幅庞大而壮丽的社会生活图景。
记得老师上课说过《十日谈》与《神曲》相媲美,被誉为“人曲”。
可以说爱和智慧是整部书的两个基本中心思想。
通过阅读《十日谈》,发现与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也有伦理思想:三纲五常,妇道。
当然,也有像《金瓶梅》这样的奇书,但是大多都沦为流氓文学和地下文学了。
而主导的则是一大堆“机器人文学”。
《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双重性探析
- 244-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双重性探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马一翻 王立欣【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从生产力水平影响女性意识、家庭性别关系影响女性意识和社会劳动参与度影响女性意识三方面探析《十日谈》中女性意识双重性以深入理解女性意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性和女性解放历程的长期性。
【关键词】《十日谈》 女性意识 双重性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一、引言女性在历史上曾长久地处于被动地位,中世纪尤其缺乏对女性的关怀。
运用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析《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的双重性产生的社会因素,有利于深刻理解女性意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性和女性解放历程的长期性。
二、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研究《十日谈》中女性意识的论文共有15篇。
其中5篇探究复杂的社会背景导致女性自我认知的模糊;6篇揭示女性觉醒;3篇阐释女性生理本性的萌芽;2篇反对传统宗教观对女性的贬低。
此外,目前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文献共4821篇。
主要研究方向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对比研究和文学研究四个方面,研究了马克思妇女理论的内容以及在世界各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实践问题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异同以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但目前尚无将马克思妇女理论与《十日谈》相结合的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十日谈》中女性意识的文献有28篇。
分析中西方女性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对情欲和爱情观念的表现和特征及侧重于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赞美和女性形象的复杂性的分析,而对于女性意识的局限性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研究马克思妇女理论的文献共有1043篇,主要研究方向与国外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侧重于研究马克思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实践的指导。
国内尚无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十日谈》相结合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1.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
《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双重性探析
《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双重性探析作者:马一翻王立欣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从生产力水平影响女性意识、家庭性别关系影响女性意识和社会劳动参与度影响女性意识三方面探析《十日谈》中女性意识双重性以深入理解女性意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性和女性解放历程的长期性。
【关键词】《十日谈》女性意识双重性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一、引言女性在历史上曾长久地处于被动地位,中世纪尤其缺乏对女性的关怀。
运用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析《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的双重性产生的社会因素,有利于深刻理解女性意识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性和女性解放历程的长期性。
二、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研究《十日谈》中女性意识的论文共有15篇。
其中5篇探究复杂的社会背景导致女性自我认知的模糊;6篇揭示女性觉醒;3篇阐释女性生理本性的萌芽;2篇反对传统宗教观对女性的贬低。
此外,目前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文献共4821篇。
主要研究方向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对比研究和文学研究四个方面,研究了马克思妇女理论的内容以及在世界各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实践问题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异同以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但目前尚无将马克思妇女理论与《十日谈》相结合的研究。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十日谈》中女性意识的文献有28篇。
分析中西方女性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对情欲和爱情观念的表现和特征及侧重于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赞美和女性形象的复杂性的分析,而对于女性意识的局限性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研究马克思妇女理论的文献共有1043篇,主要研究方向与国外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侧重于研究马克思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实践的指导。
国内尚无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十日谈》相结合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1.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做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
《十日谈》中的女性意识
044《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一部伟大的作品,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思想解放、追求尘世幸福的要求。
爱情是其中一个主题,书中出现了众多女性,塑造了多种女性形象,她们有的美丽、坚强、机智;有的富有反抗精神;有的追求自己的内心,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也反映了薄伽丘的女性意识。
分析大部分的女性形象,探索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女性意识进行辩证认识,探讨作品对中世纪女性的慰藉和影响。
[关 键 词] 《十日谈》;女性形象;女性意识《十日谈》中的女性意识张晨华《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乃至西方人文主义新兴市民阶层要求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及讽刺天主教会荒淫无耻的作品。
为躲避黑死病,七女三男相邀来到乡间别墅,10天讲了100个故事,基本每一天都会有一个主题。
其中爱情故事占大多数,相应的也塑造了多种女性形象,可以说女性在本书中无论是读者、故事的讲述者还是故事中的女性角色都占有主体地位。
作者在序言中提出:“有谁能否认娴静的女子比男子更需要我的帮助?命运给予她们安慰时却特别吝啬,淑女们看了可以消愁解闷,聊以自娱。
”在《十日谈》的结尾处,作者又一次重申了他写作的目的:“从我开始动笔,一直辛苦写到完稿,我始终都铭记着,我费心竭力写这本书是给那些悠闲的女子解闷的。
”故事由七女三男讲述,大多是从女性视角讲述并评论的,讲述的故事中也大多围绕女性及发生的事展开。
包括王公贵族的夫人,也包括商人、富豪、瓦匠妻子等平民百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女性形象(一)忠于婚姻的女性如蒙费拉特侯爵夫人猜测到了国王在丈夫不在时探访自己的意图,便用母鸡做出各种各样的菜,在国王问出“夫人,难道这里全是母鸡,公鸡一只也没有吗?”时,蒙费拉特侯爵夫人听出话中意思,并抓住这个机会,回答:“可不是,陛下,不过这的女人,就算在服装或者身份上有什么不同,其实跟别的地方的女人还是一模一样的。
”暗示自己的冰清玉洁,打消了国王对她所起的邪念。
最新-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 精品
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对《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深层解读作者蒋智敏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绘了非常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审美韵味在中世纪文学长廊乃至西方文学史中都无与伦比。
《十日谈》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年轻、美丽,纯洁且富有独立反抗精神和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
读者在品读这部文学著作时,都能体会到当中那种清新醉人的情感。
而中世纪晚期复杂的审美取向和社会风气以及作者既同情女性但又无意识地受制于当时男权主义思想的束缚的观念,使得文中女性的形象似乎与这个世界的平等作出了抗争,而更显得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
从女性形象和中世纪文化语境的互文性进入《十日谈》,毫无疑问可以深层次地解析这部在西方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伟大著作,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解。
薄伽丘的《十日谈》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作者在给读者讲述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让读者不禁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扼腕叹息,深切地同情处在男权思想严重时代的她们。
薄伽丘多次强调他的故事其实都是为了当中的女性作铺垫的,因此曾有历史名人说过,这本书是献给美丽的女郎们的,而不是为那些男人们写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多情、善感的妇女其实是最需要他人的宽慰的,命运给予她们的是一场场无情的风雨,但是也不乏风雨之后的彩虹。
作者承认,为了给害相思的女士们一点安慰和一些指引,他才决心写了这么一本书,其实目标都很简单,为的就是生活中的琐事,像在文中妇女手中的针线、卷线杆和纺车,但是这些小东西又不能完全满足天下的一切妇女,因为她们也有她们的梦想。
在《十日谈》近100多篇的故事中,涉及到女性和爱情的就多达73篇,而且每一篇都情满意真,很多女性的情感描写与心理描写都入木三分。
在这些故事中同时也缩影出了女性在父亲、情人和丈夫的统治下即男权主义的统治下受到了身与心两方面的打击与煎熬。
因此,我们将从小说中女性的话语权、人性人物形象等方面阐述《十日谈》中的女性主义色彩,并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十日谈观后感
十日谈观后感谈女性和爱情——《十日谈》读后感《十日谈》由薄伽丘所作,主要记述了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一场可怕的瘟疫,为了保全生命,三名男青年和七名少女去了乡下别墅躲避瘟疫。
在十天时间里,由轮流执政的“女王”或“国王”规定故事主题,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里他们总共讲了一百个故事,其中有七十三个故事是讲女性的。
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薄伽丘高度肯定了人性的解放和对人欲的追求,宣扬人是万物之本,反对禁欲;强烈嘲弄和抨击了天主教主、修士和修女的腐败堕落、骄奢淫逸和放荡下流;还颂扬现世的欢乐,赞美爱情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
在《十日谈》中,薄伽丘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一个个年轻美貌的美女,一百个故事中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尤为可贵的是这些女性主人公与西方文学史上此前的女性形象是不同的。
在此前的文学文本中,女人永远是隶属于男人的玩偶,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而《十日谈》描写的场景则大为不同,女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来欺骗和玩弄着男人。
《十日谈》第二天第七个故事中,巴比伦苏丹要将女儿嫁给加波国王为妻,公主途中遇难,四年间先后落在九个男人手里,早已失去处女身。
但公主回到本国后,联合教主欺骗国王说自己努力保持女儿身,最后她如愿以偿嫁给加波国王;《十日谈》第二天第十个故事中,海盗帕格尼诺·达摩纳哥把法官里卡尔多·迪秦泽卡的妻子劫去,丈夫打听到她的下落,便去接近那个海盗,求他放她回家。
他答应只要她愿意,就不加留难,妻子欺骗其丈夫说不认识他,拒绝跟丈夫回去,后来里卡尔多去世,即与海盗结为夫妇。
此外,《十日谈》还有许多故事中都让女主人公站出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并大胆表达自己身体的真正需要。
为什么薄伽丘要站出来为女性发言呢?这是与他独特的身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薄伽丘生活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古典学者们通过挖掘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开始向人们传播一种新观念,即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为赎罪,也不是为了受罪,而是为了享乐;人不是为了上帝活着,而为自己活着;喜好希腊罗马文学的薄伽丘很快接受了这种新观念,所以在《十日谈》中大量宣扬性爱、情爱自由的思想,用自己的笔代妇女发言,表达妇女的欲求和心声;第二,据说薄伽丘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亲是一个大商人,在巴黎做生意时遇到了一个贵妇人,两人一见如故,薄伽丘就是这次爱情的结晶。
试论薄伽丘《十日谈》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试论薄伽丘《十日谈》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张丽丽
【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9)8
【摘要】薄伽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性人物,《十日谈》是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世界文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十日谈》描写了许多女性形象,充分表达了薄伽丘的女性意识.薄伽丘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与时代发展的背景相适应,其社会环境及自身经历使其对女性抱有解放意识,肯定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女性在社会中的权利.
【总页数】2页(P151-152)
【作者】张丽丽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鞍山 1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论《十日谈》中女性形象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J], 李蒙
2.探析《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 [J], 曹文慧
3.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基督教人文主义 [J], 万珍;邱志玲
4.爱丽丝·门罗与威廉·福克纳小说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J], 韩雪
5.《十日谈》中薄伽丘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J], 马晓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