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社戏(课件+学案+课文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 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 注上拼音。
16.社戏(男声视频朗读).rm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 本上)
第一部分(1—3段):写看戏前。 第二部分(4—30段):写看戏中。 第三部分(3l—40段):写看戏后。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 问题探讨: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 戏。文章是按照“盼看 社戏”—“去看社 戏”—“怀念社戏”的 思路来写作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看戏前:
2.第一部分中有一个词既写出了平桥村在“我” 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 感,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找出来。
“乐土”。
3.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 说明了什么?
二、认定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 详有略的安排。 2.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3.把握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 人的深厚感情。
三、夯实基础:
1.给加色字注音: 归省(xǐng ) 惮 ( dàn ) 凫水( fú ) 旺相(xiàng) 桕树( jiù ) 楫 ( jí )
行辈(háng) 撺掇(cuān d)uo 橹 ( lǔ ) 撮 ( cuō ) 棹着( zhào) 踱 ( duó )
好处:(1)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了充 分的铺垫。 (2)初步表现出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 其是“双喜”。
7.一切问题都解决之后,小伙伴们自然要急急忙忙赶 往赵庄看戏。在第二层中作者抓住了哪些内容进行详 细的描写,以突出小伙伴们看戏途中的心情?
(1)抓住小伙伴们的开船动作来进行描写。对小伙伴们的开船动作运 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了传神的描绘,表现出小伙伴们熟练敏 捷的驾船技巧、勤劳能干的纯朴性格和大家去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主抓动词:点开 一磕 退后 上前 架起 (2)抓住景物特征来进行描写。充分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 修辞方法,融情于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 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 庄、几点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们的说笑嚷嚷声、远处的“歌吹”。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 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 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 豆。)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书。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 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看戏中:
5.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据此划分好 这部分的层次。
第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第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6.“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 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 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 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三次波折: 叫不到船;不准和别人去;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 八叔公的船回来了;与我同去;保证不出事。
——


戏迅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鲁迅” 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示例: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
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鲁迅
解题:
什么是社戏?“社”原 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 “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 当于“村庄”。社中有 “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 富足,社庙里每年的一定时 间都要演戏。社戏就是社中 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16.社戏(戏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赏).mp3
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是鲁迅1922年10月创作 的。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 用第一人称写了“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 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 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 戏部分。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这使作者 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心中的那方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的农民的 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还有 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 天地。作品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 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思想 情感。该作收录在鲁迅小说集《呐喊》中。
2.解词: 消夏: 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归省: 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乐土: 安乐的地方。 行辈: 排行和辈分。 太公: 对曾祖父一辈人的称呼。 犯上: 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惮: 怕,畏惧。 絮叨: 翻来覆去地说。 撺掇: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委实: 实在。 凫水: 游泳。 依稀: 隐隐约约。 自失: (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弥散: 弥漫消散。 筋斗: 跟头。 旺相: 茂盛。 棹着: 划着。
8.第三层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你是 从哪里看出来的? 不好看。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二是没有 “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三是最怕看 “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并不停 地唱着。
9.小伙伴们爱不爱看?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不爱看。小伙伴们的表现:稀奇、渐不明显、 打呵欠、各管自己谈话、喃喃的骂、不住吁 气、熬不住、骂着老旦。(侧面描写)
戏说、明偷:豆文、中吃写豆“。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 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反 感,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 格。
4.第一部分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中的小朋友。 (3)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看社戏做了 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