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社戏》 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学案内容预览:《社戏》学案教师寄语: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
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迅哥儿”一起去看“社戏”,与作者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体味少年时代的快乐与浪漫。
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朗读、背诵文中相关段落,积累优美经典的语言材料。
4、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预习反馈:1、文学常识填空:《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_ ____,“社戏”就是________ _________。
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弥散()蕴藻()漂渺()旺相()惮()撮()整体感知:3、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4、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师生归纳)合作探究:5、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分析人物:6、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
运用“我最想和文中的(人物)交朋友,因为他(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体味美景:7、文中哪些段落展现了优美的江南秀丽风光。
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
并用“我(我们组)觉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写出了(或者表现了)”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好句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示例: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我觉得自失和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社戏》教案(优秀9篇)
《社戏》教案(优秀9篇)《社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悟课文所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难点: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的理解。
三、本课创新设计的设想及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课旨在简化头绪,长文短教,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摒弃繁琐的分析、提问和板书,优化课堂结构,还给学生阅读时间,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阅读,使每一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受到美的熏陶,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童年》MTV、轻缓的乐曲、越剧片段、江南水乡月夜画面、江浙一带月夜航船、看戏画面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童年》MTV教师: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小说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第一板块解说:选用多媒体播放《童年》MTV,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熟悉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过渡到不熟悉的小说,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引发遐想和求知欲望,调动内在学习诱因及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为走进文本作了知识上、情感上的准备。
16.社戏导学案
16《社戏》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2、识记生字词(音、形、义)3、了解并掌握关于小说的知识4、找出小说的线索,梳理文章的结构二、学习的重点: 1、2、3三、难点:4四、方法: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导学1、《社戏》作者是鲁迅,原名,字。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和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散文集《》,小说集《》、《》。
2、《社戏》体裁是小说。
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
人物描写包括:描写、描写、描写、描写、描写等。
情节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
3、给下列字注音肆无忌惮.()棹.()船归省.()行.()辈撺掇..()凫.()水舀.()水归省.()怠.慢()潺.()家眷.()皎.洁()踱.()蹿.()撮.()竹篙.()二、文本探究1、文章思路是“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
2、(1) 全文40自然段,课文的主要情节开列如下。
请按叙述的先后,重新编排它们的顺序。
A、赵庄看社戏B、夜航去看社戏途中C、看社戏前的波折D、看社戏后归航偷豆E、六一公公送豆F、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G、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2)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对应段落内容:A 10-13:B 14-21:C 22-30:3、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4、“我”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看戏。
但一开始就遇到了波折。
在()的帮助下,(1)首先解决了()的问题,接着又摆出三条理由:⑴;⑵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实现了“我”去看戏的愿望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参考格式:本文写/描写……(事),赞美……,表达/表现了……(情)。
本文描写“我”幼时与农村孩子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
表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的思想第二课时(一)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1、去看戏途中,作者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①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社戏》优秀教案(精选10篇)
《社戏》优秀教案《社戏》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戏》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戏》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如果你看过,那就请你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向往。
(分别请学生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自然导入介绍作家作品及对“社戏”的补充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提出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为生疏字注音(根据“词语手册”等实际情况作增删),扫清文字障碍。
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 踱duó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凫fú水撮cuō 桕jiù 楫jí 旺相xiàng3.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社戏教学设计(优秀6篇)
社戏教学设计(优秀6篇)社戏教案篇一16《社戏》教案教学目标:一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二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三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一安排四教时。
二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读写结合,进行一次记事为主的写作练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一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
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
社戏鲁迅(板书)二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
”(《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
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
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社戏》学案
《社戏》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4)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自学提纲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归省行家惮絮叨怠慢撺掇凫水潺歌吹蕴藻家眷皎洁漂渺纠葛2、鲁迅,原名,字。
浙江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和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等。
3、了解“社戏”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
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从“时间”角度概括:2、从“事件”角度概括:3、从“情感”角度概括:三、主要问题理解:1、文章围绕“看戏”这个中心事件,还写了哪些情节?是怎样安排详略的?2、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3、“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这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当“我”看不成社戏时的心情是怎样的?5、“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6、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味其运用之妙。
7、写夏夜行船表现我怎样的心情? 作者是怎样烘托这种心情的?8、在“夏夜行船”段落中,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9、“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理由。
10、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11、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四、分析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
七年级下16.《社戏》导学案
《社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相关文学常识;会认会写相关字词。
2、能根据小说故事情节正确划分层次,试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能够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3、思考小说主题,感受农家小友们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小说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真挚的。
二、预习思考
1、根据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试着复述课文
2、小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些故事情节?这些情节的详略又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试着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文中重点写了哪些人物?试着分别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三、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2、根据人物言行,分析文中双喜、六一公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3、戏并不好看,豆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四、自由展示
1、根据文章的写作思路,展示文章的结构示意图。
2、找出文中写景叙事的精彩语段,试着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3、看社戏的全过程中,真正写社戏的内容也不多,作者用不少笔墨写农村小朋友的活动和景物,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文章,试着写以下自己的童年趣事
2、背诵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段落,欣赏作者是如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
《社戏》学案第2课时
大同市煤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案(47)第16课《社戏》(第2课时)编制:李新权审核:李新权班级: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情节主旨,认识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理解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
第二课时【探究1 情节主旨】1、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直接写社戏的内容太少,而写社戏以外的内容太多,因此建议把标题改为“平桥村一夜”之类的题目。
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2、归纳小说的主要情节并指明各个情节与线索“看社戏”的关系。
33、看社戏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4、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说是我的“乐土”?5、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导练]一、根据拼音写出本文出现的词语。
xùdāo dàimàn cuānduo jiǎojiéyōuyáng piāomiǎo yīxīyǒngyuè二、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撺( ) 蹿( ) 2.揖( ) 楫( )3.掘( ) 崛( ) 4.掇( ) 缀( )5.蒿( ) 篙( )三、填空。
本文体裁是,收在鲁迅的小说集《》中。
文中的“社”原指,在绍兴,“社”是,“社戏”是指。
四、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3.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4。
《社戏》学案第3课时
大同市煤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案(48)第16课《社戏》(第3课时)编制:李新权审核:李新权班级: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2、分析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
【探究2 人物形象】9、双喜是这篇小说中刻画得比较生动的一个形象,分析双喜的言行,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了双喜的。
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表现了双喜。
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并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又表现双喜。
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哪里会错。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
最后六一公公上门责怪,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又表现了双喜。
(备选答案:聪明、反应灵敏、虑事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10、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11、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体上可归为两类:一类是以双喜为代表的聪明可爱热情的农村少年形象,一类是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淳朴热情厚道的乡民形象,请同学们深情研读课文,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___(人物)。
因为他(他们)__________(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___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用三言两语,简笔勾勒人物形象。
(1)我喜欢文中的双喜。
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我喜欢文中的阿发。
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社戏》学案第1课时
大同市煤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案(46)第16课《社戏》(第1课时)编制:李新权审核:班级: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学习相关字词,丰富词汇积累。
2、巩固鲁迅和小说的相关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关于作者以及本文小说这一体裁,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现在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吧!1、作家、作品回顾——你还记得吗?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字,浙江绍兴人,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关于“小说”——你还知道多少?⑴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和具体的来广阔地反映。
⑵小说的三要素:、和。
⑶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序幕、、、、、尾声。
⑷环境分为:和。
【识字学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惮.踱.棹.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河沿.颇.撮.怠.慢竹篙.撸.家眷.潺.潺乌桕.树纠葛.船楫.蕴藻..涉.及呵.欠絮叨..吁.气2、形近字、多音字辨音组词秩侮蓬沧诲剥相铁悔篷怆楫钩掇镐辑钓缀篙漂揖钧辍嵩缉3、解词⑴惮:⑵絮叨:⑶撺掇:⑷依稀:⑸自失:⑹弥散:⑺漂缈: ⑻旺相:(9)诚然:(10)屹立:(11)疏疏朗朗: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将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撺duo 聚lǒng 惧dàn zhào着小船dài慢5、自主阅读2。
《社戏》教案(精选22篇)
《社戏》教案《社戏》教案(精选2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戏》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字词在文中的特殊语义。
2、能力目标:体会叙事的详略、学习人物与景物刻画的方法3、情感目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取向(人情美、风情美、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2、难点:如何通过语句与事件表情达意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童年生活中有过什么有趣或好玩的事情呀?(让几个同学起来发言,跟大家分享下,老师不做阐发,意在勾起同学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好,同学们的童年果然是丰富多彩,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
看看他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有趣的事情,作者又是怎么把这些事情呈现在纸上的。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有关社戏的图片,同时,播放课文的录音)(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整体感知,请两三个同学用一句话简短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在乡村和农村小伙伴看戏的一次经历)(三)研读课文1.默读——划分段落、理清情节(1)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3)看社戏钱的波折(4)夜航去看戏途中(5)赵庄看社戏(6)归航偷豆(7)六一公公送豆(让学生自己完成,完成后,请同学站起来说出自己划分的段落与概括的段意,最后从几个同学中选出一个划分最好的写在黑板上,老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2.在文章中做旁注——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句子、语段。
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有寓意的词语语段勾出来,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并追问学生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觉得写得好。
最后请同学发言。
A 例子(词语):“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几个动词,将少年开船的动作合作划船表现得颇为详细,显示了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肯干的品格,心情愉悦。
【精华】《社戏》教案6篇
《社戏》教案【精华】《社戏》教案6篇《社戏》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3、体会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1、叙事有详有略。
2、景物描写优美。
3、培养理解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37页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悟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并大声朗读。
2、理清小说的脉络,把握小说的内容。
明确:小说描写我幼时的一段乡间生活,主要刻画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小说按看戏前,看戏中和看戏后三部分组成,其中,看戏是课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为四层:看戏前的波折──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看戏──偷吃罗汉豆3、按照叙述的先后,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并指出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要点:小说的主要情节有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其中,看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是详写,其余的是略写。
四、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是我的乐土?明确: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人,可以得到优待;可以免念《诗经》之类的难念的书。
可钓虾放牛,体验乡间生活的许多乐趣。
2、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试分析双喜和六一公公的形象。
明确:⑴ 双喜的形象(找出有关双喜的语言、行动描写,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双喜是个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聪明、热情、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
⑵ 六一公公的形象:六一公公里个淳朴的乡民形象,六一公公只能小伙伴搞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他并不是吝啬的人,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
后来他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的热情,淳朴好客的性格。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教案《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社戏一、自主学习: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给下列字注音。
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二、探究展示:1、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1)写了人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3)略写的是:A B2、《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天地,是不是离题了呢? 明确:《社戏》的题目放在戏上,按理说该写戏,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并不多。
用大量篇幅写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以为是“乐土”)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偷”豆、剥豆、烧豆、吃豆和事后谈豆等事。
这样花笔墨写,非但没有离题,而是紧扣主题的。
因为《社戏》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
3.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
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
关于《社戏》教案6篇
Powerful reasons lead to powerful action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关于《社戏》教案6篇《社戏》教案篇1【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2.理清__的脉络,把握__的内容。
3.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理清__的脉络,把握__的内容。
(重点)2.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2.了解背景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
”(《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
特别是鲁迅家道中落以后,他更了解了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3.知识链接社,旧时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社戏,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在野外设台演出。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4.朗读课文,解决重点字音。
归省(xǐng)不惮(dàn) 行辈(háng bèi)棹(zhào) 怠慢(dài) 撺掇(cuān duo)凫水(fú) 絮叨(xù dāo) 潺潺(chán chán)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 miǎo)纠葛(jiū gé) 渔父(fǔ) 蕴藻(wēn zǎo)5.解释词语。
社戏优秀教案精选7篇
社戏优秀教案精选7篇下面由编辑帮大家编辑的《社戏优秀教案》。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老师的上课应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
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有所收获!社戏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社戏》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
就内容而言,它是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
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体现了语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
因此教学本文除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就是培育学生对课外生活的关注。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培养理清复杂结构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重点难点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
同学讲的很好。
的确是,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
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我们陪童年鲁迅走过了充满童趣的生活,今天我们将追寻鲁迅儿时乡村生活中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二. 检查预习:1、生字注音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 撺掇cuān duo 踱duó 颇pō怠慢dài 吁气xū 宛转p3显示:(欣赏歌曲罗大佑的《童年》)(链接在酷狗音乐)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美好的、快乐的,是充满好奇的、幻想的。
《社戏》教案(锦集10篇)
《社戏》教案(锦集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社戏》教案(锦集10篇)《社戏》教案篇1课堂指南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课型:新授课题:16、社戏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社戏》教案(通用10篇)
《社戏》教案《社戏》教案(通用10篇)《社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方法:以品读体验为主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创设情境,童年引读。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
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 现在呵,童年却是—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亿深处/放声歌唱……同学们,咱们的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
哪位同学愿把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咱们要学习的鲁迅的小说《社戏》,那又是怎样的一件事,一种感受呢?(情境创设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力求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融入课文。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l. 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例: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9段)三、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
社戏教案《社戏》教案优秀9篇
社戏教案《社戏》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9篇《社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戏》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简单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二、理清课文的结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咱们的旅行是到农村去看戏,请翻开书第86页《社戏》。
(大屏幕显示)二、简介作者及课文相关资料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外婆家在农村,少年鲁迅常随母亲探省,所以能和农民及孩子亲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关于农村和农民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社戏》就是一篇,这是作者41岁时写的一篇小说。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作品,但它却有生活的真实性,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说有三大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大屏幕显示)三、复述课文概括复述课文,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四、研习课文1.理清课文结构(1)这篇小说人物众多,谁是贯穿始终的人物?小说再现了他什么时候的生活情形?明确:贯穿始终的人物是“我”——迅哥儿。
小说再现了他少年时候在平桥村的生活情形。
(2)“我”在平桥村“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除此之外,文中还写了什么活动或事情?试据此梳理课文结构。
(大屏幕显示)明确:“我” 在平桥村“一盼望的”事情是“看社戏”。
文章在写“看社戏”之前还写了“我” 在平桥村的生活,之后又写了六一公公送豆。
据此可知课文结构是这样的:看戏前——看社戏——看戏后。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1) 平桥村在“我”心中的地位如何?“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明确: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得到优待,免于念书,还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如钓鱼、放牛。
换句话说,在平桥村,“我”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社戏》学案
【知识链接】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从发表第一篇白话
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其艺术形象已家喻户晓。
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关于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实行的相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字词积累
2、掌握文学常识
3、理清线索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字词检测
归省.()行.辈()惮.()絮.叨()撺掇
..()()凫.水()
潺潺
..()踱.()怠.慢()蕴.藻()家眷.()楫.子()
二、文学常识
1、题目含义
2、作者简介
3、课文体裁
三、整体感知,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2、随母亲小住平桥村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3、从故事情节来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为什么?
四、再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2、“我”看社戏的时间是在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当堂过关】
1、填空。
本文作者是,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
本文体裁是,(包括三要素)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选自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省.()行.辈()惮.()絮.叨()撺掇
..()()凫.水()
第二潺潺
..()踱.()怠.慢()蕴.藻()家眷.()楫.子()
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
2、看戏风波有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概括文章第二部分的三个场景。
二、阅读第10段:
1、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哪些?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
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实行多方面描写。
在文中找出并说出其作用。
3、文中有哪几句写航船速度之快?“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4、美词美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请自选一个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然后用“我觉得
_______一句写得好,好在它(赏析角度,如词语使用、修辞方法、写法等)写出了(或表现了)_________”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句实行品析,然后交流。
4、小组合作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阅读14~21段。
讨论:
1、这个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2、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3、离开后,我对社戏的感情是什么?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
四、朗读22~23段:这个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
【当堂训练】
一、阅读10——13段,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所选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
2、找出第10段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有又什么作用?
3、第11段将江南水乡的春夜之景描绘得如诗如画。
作者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4、“渐望见依稀的赵庄”,其实并不是赵庄,而是什么?写“我”这种错觉,有什么作用?
5、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⑵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山为什么说“踊跃”?)
6、第11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7、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
从文中的哪些方面能够看出?
8、文中写了“我”看戏前的心理变化,试依次写出这种变化(每种变化限用两字)。
9.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晚景,请分别举一例。
并说说这详写的作用。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④触觉:
作用:
二、模仿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揣摩人物性格与中心
教学过程
1、写偷豆要表现什么?
2、双喜在全文中共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
3、六一公公的人物性格?
4、文章中心的概括
5、去看戏,不尽兴,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但文章结尾却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看似矛盾的结尾,你是如何理解的?
6、全文小结
【当堂训练】
课内阅读
这个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
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
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理应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
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
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能够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我高兴了。
不过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
..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分析画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
“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描写方法,分别表
现了双喜的、的特点。
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
..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注重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收集一种文化现象的资料,并作好笔记,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