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习题与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efae94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9.png)
第三章习题解答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现测得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均为-100,将它们连成两级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应为10000。
(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独立,( )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 )(3)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影响,( )它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 )(4)只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晶休管的参数才随温度而变化。
( )(5)互补输出级应采用共集或共漏接法。
( )二、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输出电阻R o<1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三、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A.电阻阻值有误差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D.电源电压不稳定(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A.便于设计B.放大交流信号C.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克服温漂B. 提高输入电阻C.稳定放入倍数(4)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差B.和C.平均值(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 e,将使电路的。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答案3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122ca3d526fff705cc170a17.png)
=
444(������������)
(5)半通角c
由c
1 2
g1
(c
)
可得g1
(������������
)
=
2������������ ������
=
2×0.833 22.5/24
=
1.257,查表,������������
=
60°。
3-9 某高频功率放大器,晶体管的理想化输出特性如图 3-25 所示。已知Vcc 12V , Vbb 0.4V ,输入电压 ub 0.4cost(V) ,输出电压 uc 10cost(V) ,试求:
高频输出功率 Po ;(3)集电极损耗功率 Pc ;(4)集电极效率c ;(5)输出回路的谐振电阻 RP 。 题意分析 此题是利用在临界工作状态已知 ICM 、 gcr 、 Vcc 求出 Ucm ,然后根据
cosc (UbZ Vbb ) /Ubm 计算出c ,查表得0 (c ) 、1(c ) ,则可解出各项值。
由于 A 点在 ubemax 与饱和临界线的交点上,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集电极电流 ic 和 uce
的波形如图 3-25 所示。
(2)根据动态特性可知,集电极电流脉冲的幅值 ICM 600mA ,而
cosc
UbZ Vbb Ubm
0.5 0.4 0.4
0.25
可得c 75.5 ,查表0 (c ) 0.271,1(c ) 0.457 ,则
而Vbb 由 500 mV 变为 112.135 mV。
3-3 某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已知晶体管饱和临界线斜率 gcr 0.9s ,UbZ 0.6V ,电 源 电 压 Vcc 18V , Vbb 0.5V , 输 入 电 压 振 幅 Ubm 2.5V , 集 电 极 电 流 脉 冲 幅 值 ICM 1.8A ,且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试求:(1)直流电源Vcc 提供的输入功率 P ;(2)
计量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全部解答
![计量经济学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全部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737050cade80d4d8d15a4fec.png)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3.1为研究中国各地区入境旅游状况,建立了各省市旅游外汇收入(Y,百万美元)、旅行社职工人数(X1,人)、国际旅游人数(X2,万人次)的模型,用某年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估计结果如下:Y = -151.0263 0.1179X1i1.5452X2it=(-3.066806)(6.652983)(3.378064)2 2R2=0.934331 R 0.92964 F=191.1894 n=311)从经济意义上考察估计模型的合理性。
2)在5%显著性水平上,分别检验参数M, :2的显著性。
3)在5%显著性水平上,检验模型的整体显著性。
练习题3.1参考解答:(1)由模型估计结果可看出:从经济意义上说明,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均与旅游外汇收入正相关。
平均说来,旅行社职工人数增加1人,旅游外汇收入将增加0.1179百万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增加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增加 1.5452百万美元。
这与经济理论及经验符合,是合理的。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取。
=0.05,查表得t0.025(31 — 3) = 2.048因为3个参数t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t0.025(31 — 3) =2.048,说明经t检验3个参数均显著不为0,即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分别对旅游外汇收入都有显著影响。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取G =0.05,查表得F0.O5(2,28) =3.34,由于F =199.1894 a F0.05(2,28^ 3.34,说明旅行社职工人数和国际旅游人数联合起来对旅游外汇收入有显著影响,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成立。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3.2表3.6给出了有两个解释变量X2和.X3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的部分结果:n=14+1=15因为TSS=RSS+ESS 残差平方和RSS=TSS-ESS=66042-65965=77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为:k-仁3-仁2残差平方和RSS的自由度为:n-k=15-3=12(2)可决系数为:R2=65965 =0£98834TSS 660422 n -1 ' e215 -1 77修正的可决系数:R 1 "2=1 0.9986n —k送y, 15—3 66042(3)这说明两个解释变量X2和.X3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有很显著的影响,但是还不能确定两个解释变量X2和.X3各自对Y 都有显著影响。
(完整版)第三章金融学利息与利率习题与解答
![(完整版)第三章金融学利息与利率习题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223ab222a1c7aa00b42acb36.png)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习题一、名词解说(6 题,每题 4 分)1、利率2、钱币时间价值3、到期利润率4、利润资本化5、公定利率6、利率的限时构造二、单项选择题( 12 题,每题 1 分)1、在众多利率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实质利率 B .浮动利率 C .日利率 D .基准利率2、西方国家的基准利率是。
A.再贷款利率 B .再贴现利率C.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D .国库券利率3、我国居民储蓄利率是。
A.官定利率 B .浮动利率 C .市场利率 D .优惠利率4、年息 5 厘,是指年利率为。
A. 5% B. 50% C. 0.5% D . 0.05%5、目前在我国,哪一个利率是市场利率。
A.居民储蓄藏款利率 B .贷款利率C.同业拆借利率D.活期存款利率6、马克思经济学以为利息是。
A.劳动者创办的B.根源于地租C.放弃钱币流动性的赔偿D.放弃钱币使用权的酬劳7、权衡利率最精准的指标平常是。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到期利润率D.基准利率8、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应。
A. 同向,同步B. 同向,不同样样步C.不同样样向,但同步D.不同样样向,不同样样步9、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改动的利率就是。
A.固定利率B .浮动利率C .市场利率D .名义利率10、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骗局”时,扩大钱币供应对利率水平的影响是。
A. 利率上升B. 利率不变C. 利率降落D. 先上升后降落11、在可贷资本理论中,若政府赤字经过刊行债券填补,赤字增添意味着。
A.利率上升B.利率降落C.利率不变D.利率难以确立12、凯恩斯以为利率是由所决定。
A. 资本供求B. 借贷资本供求C.利润的均匀水平 D . 钱币供求三、判断题( 12 题,每题 1 分)1、在通胀条件下,市场上各样利率均为名义利率。
2、公定利率即政府确立利率。
3、有违约风险的公司债券的风险溢价必然为负,违约风险越大,风险溢价越低。
4、切割市场理论以为利润率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短期利率改动的预期。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df75f4f30975f46526d3e105.png)
第3章 力学基本定律与守恒律 习题及答案1.作用在质量为10 kg 的物体上的力为i t F)210(+=N ,式中t 的单位是s ,(1)求4s 后,这物体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2)为了使这力的冲量为200 N ·s ,该力应在这物体上作用多久,试就一原来静止的物体和一个具有初速度j 6-m ·s -1的物体,回答这两个问题.解: (1)若物体原来静止,则i t i t t F p t 1401s m kg 56d )210(d -⋅⋅=+==∆⎰⎰,沿x 轴正向,ip I imp v111111s m kg 56s m 6.5--⋅⋅=∆=⋅=∆=∆ 若物体原来具有6-1s m -⋅初速,则⎰⎰+-=+-=-=t tt F v m t m F v m p v m p 000000d )d (,于是⎰∆==-=∆t p t F p p p 0102d,同理, 12v v ∆=∆,12I I=这说明,只要力函数不变,作用时间相同,则不管物体有无初动量,也不管初动量有多大,那么物体获得的动量的增量(亦即冲量)就一定相同,这就是动量定理. (2)同上理,两种情况中的作用时间相同,即⎰+=+=tt t t t I 0210d )210(亦即 0200102=-+t t 解得s 10=t ,(s 20='t 舍去)2.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10s m -⋅v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 F =(bt a -)N(b a ,为常数),其中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 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0)(=-=bt a F ,得ba t =(2)子弹所受的冲量⎰-=-=tbt at t bt a I 0221d )(将bat =代入,得 ba I 22=(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202bv a v I m ==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球,在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1/4圆弧形滑槽中从静止滑下。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三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803e57de844769eae109edc5.png)
第三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1. 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两种分子酸HX 溶液和HY 溶液有同样的pH ,则这两种酸的浓度(3mol dm -⋅)相同。
(-) (2)0.103mol dm -⋅NaCN 溶液的pH 比相同浓度的NaF 溶液的pH 要大,这表明CN -的b K 值比F -的b K 值大。
(+)(3)有一由HAc Ac --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 HAc c Ac ->,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4)2PbI 和3CaCO 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从而可知在它们的饱和溶液中,前者的2Pb +浓度与后者的2Ca +浓度近似相等。
(-)(5)3MgCO 的溶度积均为66.8210s K -=⨯,这意味着所有含有固体3MgCO 的溶液中,223()()c Mg c CO +-=,而且2263()() 6.8210c Mg c CO +--⋅=⨯。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往13dm 0.103mol dm -⋅HAc 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 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 (bc ) (a )HAc 的α值增大 (b )HAc 的α值减小(c )溶液的pH 值增大 (d )溶液的pH 值减小(2)设氨水的浓度为c ,若将其稀释1倍,则溶液中()c OH -为 (c) (a ) (b )(c (d )2c (3)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0.013mol dm -⋅,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a )61262HAc NaCl C H O CaCl ---(b )61262C H O HAc NaCl CaCl ---12c(c )26126CaCl NaCl HAc C H O ---(d )26126CaCl HAc C H O NaCl ---(4)设AgCl 在水中,在0.013mol dm -⋅2CaCl 中,在0. 013mol dm -⋅NaCl 中,以及在0.053mol dm -⋅3AgNO 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s 、1s 、2s 和3s ,这些量之间对的正确关系是 (b ) (a )0123s s s s >>>(b )0213s s s s >>>(c )0123s s s s >=>(d )0231s s s s >>>(5)下列固体物质在同浓度223Na S O 溶液中溶解度(以13dm 溶液中223Na S O 能溶解该物质的物质的量计)最大的是 (c) (a )2Ag S (b )AgBr (c )AgCl (d )AgI3、填空题在下列各系统中,各加入约1.00g 4NH Cl 固体,并使其溶解,对所指定的性质(定性地)影响如何?并简单指明原因。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章 习题与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章 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965a0a0116c175f0e4854.png)
第三章习题与答案3.1 问答题:1.什么是反馈?答:在电子线路中,把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以某种方式反送回输入回路,与输入量(电压或电流)进行比较的过程。
2.什么是正反馈?什么是负反馈?放大电路中正、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正反馈:反馈回输人端的信号加强原输入端的信号,多用于振荡电路。
负反馈:反馈回输入端的信号削弱原输入端的信号,使放大倍数下降,主要用于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反馈极性的判断,通常采用瞬时极性法来判别。
通常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增加量时.我们定义其为正极性,用“+”表示。
假设某一瞬间信号变化为减少量时,我们定义其为负极性,用“-”表示。
首先假定输入信号某一瞬时的极性,一般都假设为正极性.再通过基本放大电路各级输入输出之间的相位变化关系,导出输出信号的瞬时极性;然后通过反馈通路确定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最后由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判别净输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凡是增强为正反馈,减弱为负反馈。
3.什么是电压负反馈?什么是电流负反馈?如何判断?答:根据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压,称为电压反馈;凡反馈信号正比于输出电流,称为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的取样方式的判别方法,通常采用输出端短路法,方法是将放大器的输出端交流短路时,使输出电压等于零,如反馈信号消失,则为电压反馈,如反馈信号仍能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这是因为电压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如输出电压为零,则反馈信号也为零;而电流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只有当输出电流为零时,反馈信号才为零,因此,在将负载交流短路后,反馈信号不为零。
4.什么是串联负反馈?什么是并联负反馈?如何判断?答: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分别加在两个输入端,是串联反馈;加在同一输入端的是并联反馈。
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小的,是负反馈。
判断反馈的极性,要采用瞬时极性法。
3.2 填空题:1.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引入直流负反馈;如果要稳定放大倍数,应引入交流负反馈;希望扩展频带,可以引入交流负反馈;如果增大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果降低输比电阻,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第三章部分习题解答
![第三章部分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bd6721acdd3383c4bb4cd20d.png)
(b) ( A + B)(AB ) = AAB + BAB = AB
(c) ABC(B + C ) = ( A + B + C )(B + C ) = C + B( A + B ) = C + AB
(d) A + ABC + ABC + CB + CB = A(1 + BC + BC) + C(B + B ) = A + C
L3 = A3 ⊕ C
可分别用异或门、三态门设计逻辑电路,如图题解 3.4.4a、b 所示。
图题解 3.4.4
7
3.4.7 某雷达站有 3 部雷达 A、B、C,其中 A 和 B 功率消耗相等,C 的 功率是 A 的两倍。这些雷达由两台发电机 X 和 Y 供电,发电机 X 的最大输出功 率等于雷达 A 的功率消耗,发电机 Y 的最大输出功率是 X 的 3 倍。要求设计一 个逻辑电路,能够根据各雷达的启动和关闭信号,以最节约电能的方式启、停 发电机。
X = ABC + ABC + ABC + ABC = AB ⊕ C + B A ⊕ C
Y =AB+C 由逻辑表达式可设计出最节约电能的发电机启、停方式的逻辑电路,如图 题解 3.4.7b 所示。
表题解 3.4.7
A
B
C
X
Y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1
0
第三章第二定律习题与解答
![第三章第二定律习题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cb9c2b47c1c708a1294a448f.png)
第三章 习题及解答复习题3. 证明:(1)在pV 图上,理想气体的两条可逆绝热线不会相交。
(2) 在pV 图上,一条等温线与一条绝热线只能有一个交点而不能有两个交点。
证明:使用反证法。
(1) 假设理想气体的两条可逆绝热线相交是成立的,则这两条可逆绝热线就可以和一条可逆等温线构成一个可逆循环。
如图所示,此可逆循环的结果是可以制成从单一热源吸热并全部做功的热机,这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前面的假设是错误的,即理想气体的两条可逆绝热线是不会相交的。
(2) 假设一条等温线与一条绝热线有两个交点是成立的,则这条等温线与这条绝热线也构成一个可逆循环。
如图所示,此可逆循环的结果是可以制成从单一热源吸热并全部做功的热机,这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个假设也是错误的,即一条等温线与一条绝热线只能有一个交点而不能有两个交点。
1. 有5mol 某双原子理想气体,已知其C V,m =2.5R ,从始态400K ,200kPa ,经绝热可逆压缩至400kPa 后,再真空膨胀至200kPa ,求整个过程的Q ,W ,ΔU ,ΔH 和ΔS 。
解 绝热可逆压缩过程:,,/3.5/2.5 1.4p m V m C C R R γ===11111122212p T p T p T T p γγγγγγ---⎛⎫=∴= ⎪⎝⎭Q即 T 2=400K×(200kPa/400kPa)(1-1.4)/1.4=487.6KΔU 1=W 1=nC V,m (T 2-T 1)=5×2.5×8.315×(487.6-400)J=9105J ΔH 1=nC p,m (T 2-T 1)=5×3.5×8.315×(487.6-400)J=12747J Q 1=0,ΔS 1=0。
理想气体真空膨胀过程:Q 2=W 2=ΔU 2=ΔH 2=0ΔS 2=nRln(p 1/p 2)= [5×8.315×ln(400/200)] J·K -1=28.8J·K -1Q=Q 1+Q 2=0,W= W 1+ W 2=9105J ,ΔU=ΔU 1+ΔU 2=9105J ,ΔH=ΔH 1+ΔH 2=12747J ΔS=ΔS 1+ΔS 2=28.8J·K -12. 有5mol He(g),可看作理想气体,已知其C V,m =1.5R ,从始态273.15K 和100kPa ,变到终态298.15K 和1000kPa ,计算该过程的ΔS 。
大学物理第三章 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第三章 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a9104093680203d8cf2f2417.png)
第三章 习题解答(仅供参考)3.2 一根直杆在S 系中观察,其静止长度为l ,与x 轴的夹角为θ,S`系沿S 系的x 轴正向以速度v 运动,问S`系中观察到杆子与x `轴的夹角若何?[解答]直杆在S 系中的长度是本征长度,两个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l x = l cos θ和l y = l sin θ.在S`系中观察直杆在y 方向上的长度不变,即l`y = l y ;在x 方向上的长度是运动长度,根据尺缩效应得`x l l =因此``tan `yx l l θ==,可得夹角为 21/2`a r c t a n {[1(/)]t a n }v c θθ-=-3.3 在惯性系S 中同一地点发生的两事件A 和B ,B 晚于A 4s ;在另一惯性系S`中观察,B 晚于A 5s 发生,求S`系中A 和B 两事件的空间距离?[解答]在S 系中的两事件A 和B 在同一地点发生,时间差Δt = 4s 是本征时,而S`系中观察A 和B 两事件肯定不在同一地点,Δt ` = 5s 是运动时,根据时间膨胀公式`t ∆=, 即5=, 可以求两系统的相对速度为 v = 3c /5.在S`系中A 和B 两事件的空间距离为 Δl = v Δt ` = 3c = 9×108(m).3.5 S 系中观察到两事件同时发生在x 轴上,其间距为1m ,S`系中观察到这两个事件间距离是2m ,求在S`系中这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解答]根据洛仑兹变换,得两个事件的空间和时间间隔公式`x ∆=2`t ∆= (1) 由题意得:Δt = 0,Δx = 1m ,Δx` = 2m .因此`x ∆=,2`t ∆=.(2)由(2)之上式得它们的相对速度为v = (3)将(2)之下式除以(2)之上式得 2``t v x c∆=-∆, 所以`t ∆==10-8(s).[注意]在S `系中观察到两事件不是同时发生的,所以间隔Δx` = 2m 可以大于间隔Δx = 1m .如果在S `系中观察到两事件也是同时发生的,那么Δx`就表示运动长度,就不可能大于本征长度Δx ,这时可以用长度收缩公式`x ∆=∆3.6 一短跑运动员,在地球上以10s 的时间跑完了100m 的距离,在对地飞行速度为0.8c 的飞船上观察,结果如何?[解答]以地球为S 系,则Δt = 10s ,Δx = 100m .根据洛仑兹坐标和时间变换公式`x =2`t =,飞船上观察运动员的运动距离为`x ∆=10=-4×109(m). 运动员运动的时间为 2`t ∆=100.8100/0.6c -⨯=≈16.67(s). 在飞船上看,地球以0.8c 的速度后退,后退时间约为16.67s ;运动员的速度远小于地球后退的速度,所以运动员跑步的距离约为地球后退的距离,即4×109m .3.8 已知S`系以0.8c 的速度沿S 系x 轴正向运动,在S 系中测得两事件的时空坐标为x 1 = 20m ,x 2 = 40m ,t 1 = 4s ,t 2 = 8s .求S`系中测得的这两件事的时间和空间间隔.[解答]根据洛仑兹变换可得S`系的时间间隔为2``21t t -=840.8(4020)/0.6c ---=≈6.67(s). 空间间隔为``21x x -=40200.8(84)0.6c --⨯-=≈-1.6×109(m).3.11 一粒子动能等于其非相对论动能二倍时,其速度为多少?其动量是按非相对论算得的二倍时,其速度是多少?[解答](1)粒子的非相对论动能为 E k = m 0v 2/2,相对论动能为 E`k = mc 2 – m 0c 2, 其中m 为运动质量m =.根据题意得22200m c m v =, 设x = (v/c )2,方程可简化为1x =+, 或1(1x =+ 平方得 1 = (1 – x 2)(1 - x ),化简得 x (x 2 – x -1) = 0.由于x 不等于0,所以 x 2 – x -1 = 0.解得x =, 取正根得速率为v == 0.786c . (2)粒子的非相对论动量为 p = m 0v , 相对论动量为`p mv ==根据题意得方程02m v =.很容易解得速率为2v c == 0.866c .3.12.某快速运动的粒子,其动能为4.8×10-16J ,该粒子静止时的总能量为1.6×10-17J ,若该粒子的固有寿命为2.6×10-6s ,求其能通过的距离.[解答]在相对论能量关系中E = E 0 + E k ,静止能量E 0已知,且E 0 = m 0c 2,总能量为22E mc ===,所以00k E E E +=, 由此得粒子的运动时为0`k E E t t E +∆==∆. 还可得00kE E E =+, 解得速率为v =∆=∆=∆粒子能够通过的距离为l v t c t8=⨯⨯⨯.310 2.610-3.14静止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分别为m p = 1.67285×10-27kg,m n = 1.67495×10-27kg,质子和中子结合变成氘核,其静止质量为m0 = 3.34365×10-27kg,求结合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解答]在结合过程中,质量亏损为Δm = m p + m n - m0 = 3.94988×10-30(kg),取c = 3×108(m·s-1),可得释放出的能量为ΔE = Δmc2 =3.554893×10-13(J).如果取c = 2.997925×108(m·s-1),可得释放出的能量为ΔE = 3.549977×10-13(J).。
第3章 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3章 习题及参考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3393b20192e45361066f524.png)
第3章习题及参考解答1.指出下列各指令中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DI,100(2)MOV CX.100[SI](3)MOV [SI],AX(4)ADD AX,[BX+DI](5)AND AX,BX(6)MOV DX,[1000](7)MOV BX,[BP+DI+100](8)PUSHF(9)SUB [1050],CX(10)AND DH,[BP+4]解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1)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2)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3)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4)基址加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5)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寻址(6)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7)基址加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8)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9)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10)变址寻址寄存器寻址2.试述指令MOV AX,2000H和MOV AX,DS:[2000H]的区别?解区别有三条:(1)MOV AX,2000H对源操作数是立即寻址,而MOV AX.[2000H]对源操作数是直接寻址;(2)前者功能是把立即数2000H送入AX中,而后者是把内存2000H单元与2001H单元的内容取出送入AX 中;(3)两者的机器代码不同,执行速度也不同,前者执行时间快,后者执行时间慢。
4.若DS=4000H,BX=0800H,[40800H]=05AOH,[40802H]=2000H,求执行指令LDS SI,[BX]后,DS与SI中的内容。
若上题中的DS换成ES,其他条件不变,求执行指令LES DI,[BX]后,ES与DI 中的内容。
解SI=05AOH,DS=2000HDI=05AOH,ES=2000H5.若AX=98ABH,BX=A8BCH。
求执行指令ADD AX,BX后,AX与BX中的内容,并指出SF,ZF,AF,PF,CF和OF的状态。
解AX=4167H,BX=A8BCH,SFZFAFPFCFOF=001011B。
6.若CX=6700H,DX=78FFH,CF=1。
信号与系统课程习题与解答
![信号与系统课程习题与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1fcc490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6f.png)
《信号与系统》课程习题与解答第三章习题(教材上册第三章p160-p172)3-1~3-3,3-5,3-9,3-12,3-13,3-15~3-17,3-19,3-22,3-24,3-25,3-29,3-32第三章习题解答3-2 周期矩形信号如题图3-2所示。
若:求直流分量大小以及基波、二次和三次谐波的有效值。
解:直流分量⎰⎰--=⨯==2222301105)(1ττv Edt dt t f T a TTf(t)为偶函数,∴0=n b)(2cos )(222T n Sa T E tdt n t f T a n πττωττ⎰-==)(21T n Sa T E a F n n πςτ== 基波 =1a )1.0s i n (20)(2πππττ=T Sa T E有效值 39.11.0sin 22021≈=ππa二次谐波有效值 32.122≈a三次谐波有效值 21.123≈a3-3 若周期矩形信号)(1t f 和 )(2t f 波形如题图3-2所示,)(1t f 的参数为s μτ5.0=,s T μ1=,E=1V ;)(2t f 的参数为s μτ5.1=,s T μ3=,E=3V ,分别求:(1))(1t f 的谱线间隔和带宽(第一零点位置),频率单位以kHz 表示; (2))(2t f 的谱线间隔和带宽; (3) )(1t f 和 )(2t f 的基波幅度之比; (4) )(1t f 基波与)(2t f 三次谐波幅度之比。
解:(1))(1t f s μτ5.0= s T μ1= E=1V 谱线间隔:khZ T 10001==∆带宽:KHzB f 20001==τ(2) )(2t f s μτ5.1= s T μ3= E=3V间隔:khZ T 310001==∆谱线带宽:KHzB f 320001==τ(3) )(1t f 基波幅度:ππτ2)2cos(4201==⎰dt t T E T a )(2t f 基波幅度:ππτ6)2cos(4201==⎰dt t T E T a幅度比:1:3(4) )(2t f 三次谐波幅度:ππτ2)23cos(4203-=⨯=⎰dt t T E T a 幅度比:1:13-5 求题图3-5所示半波余弦信号的傅立叶级数。
李海波 财务管理 第三章 习题与答案
![李海波 财务管理 第三章 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dfbf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7.png)
第三章筹资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的筹资渠道有()。
A.发行股票B发行债券C.国家资本D银行借款.2企业的筹资方式有().A.融资租赁B.民间资本C。
外商资本D.国家资本3。
企业自留资本的筹资渠道可以采取的筹资方式有( )。
A发行股票筹资B.商业信用筹资C.发行债券筹资D.融资租赁筹资4.在经济周期的()阶段,企业可以采取长期租赁筹资方式。
A.萧条B.复苏C.繁荣 D. 衰退5.可以作为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优劣的尺度的成本是().A.个别资本成本 B 边际资本成本C.综合资本成本 D 资本总成本6可以作为比较选择追加筹资方案重要依据的成本是()。
A.个别资本成本B边际资本成本C综合资本成本 D. 资本总成本7普通股价格10 50元,筹资费用每股0. 50元,第一年支付的殷利为1 .50元,股利增长率为5%,则该普通股的成本最接近于().A。
10。
5%B。
15%C。
20%D。
19%8.符合筹资数量预测的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公式是()。
A 资本需要量=上年资本实际平均占用量×(1±预测年度销售增减率)×(1±预测期资本周转速度变动率)B。
资本需要量=(上年资本实际平均占用量一不合理平均占用额)×(1±预测年度销售增减率)X(1±预测期资本周转速度变动率)C资本需要量=(上年资本实际平均占用量一不合理平均占用额)×(1+预测年度销售增减率)×(1+预测期资本周转速度变动率)D资本需要量=(上年资本实际平均占用量±不合理平均占用额)×(1±预测年度销售增减率)×(1±预测期资本周转速度变动率)9. ( )是指发行公司通过证券商等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发售股票,发行公司承担发行责任与风险,证券商不负担风险而只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A.发行。
B.直接公募发行C.间接公募发行D. 股东优先认购10.()是指股份公司自行直接将股票出售给投资者,而不经过证券经营机构承销。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2cddc80eb6294dd886c65.png)
(一) 填空题1.在高温热源T 1和低温热源T 2之间的卡诺循环, 其热温熵之和()1212Q Q T T +=。
循环过程的热机效率()η=。
2.任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熵之和可以表示为()0Q T δ⎛⎫⎪⎝⎭⎰不可逆。
3.在绝热密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此过程的()sys 0S ∆;()amb0S ∆。
4.系统经可逆循环后,S ∆( )0, 经不可逆循环后S ∆( )。
(填>,=,<)。
5.某一系统在与环境300K 大热源接触下经历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系统从环境得到10kJ 的功,则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Q =;()sysS∆=;()ambS∆=。
6.下列过程的△U 、△H 、△S 、△G 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⑵ H 2(g )和Cl 2(g )在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g )的过程( ); ⑶ 在0 ℃、101.325 kPa 下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
⑷ 一定量真实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 )。
⑸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
7.一定量理想气体与300K 大热源接触做等温膨胀,吸热Q =600kJ,对外所做功为可逆功的40%,则系统的熵变()S ∆=。
8. 1 mol O 2(p 1,V 1,T 1)和1 mol N 2(p 1,V 1,T 1)混合后,总压为2 p 1,总体积为V 1,温度为T 1,此过程的△S ( )0(填>,<或=,O 2和N 2均可看作理想气体)。
9.热力学第三定律用公式表示为:()()*m S =。
10. 根据 d G =-S d T+V d p 可知任一化学反应的 (1)r m ΔTG p ⎛⎫∂= ⎪∂⎝⎭( ); (2)r m ΔP G T ∂⎛⎫= ⎪∂⎝⎭( ); (3)r m ΔPV T ∂⎛⎫= ⎪∂⎝⎭( )。
11.某理想气体在500 K 、100 kPa 时,其m TS p ⎛⎫∂= ⎪∂⎝⎭ ( )(要求填入具体数值和单位)。
微机原理第三章练习题及解答
![微机原理第三章练习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ec83784f767f5acfa1c7cd92.png)
微机原理第三章练习题及解一:单项选择题●指令MOV AX,[BX] 中,源操作数的缺省段是( A )。
A:DS B:ES C:SS D:CS●指令PUSH [BX] 中,目的操作数的段寄存器是( C )。
A:DS B:ES C:SS D:CS●指令MOVSB 中,目的块的段寄存器是( B )。
A:DS B:ES C:SS D:CS●下列指令中,不正确的指令是( D )。
A:MOV AX,BX B:MOV AX,[BX]C:MOV AX,CX D:MOV AX,[CX]●下列指令中, 不正确的指令是( D )。
A:MOV AL,BL B:MOV AL,[BX]C:MOV AL,CL D:MOV AL,[BL]●下列指令中,不正确的指令是( D )。
A:MOV [BX+SI],AX B:MOV AX,[BX + SI]C:MOV AX,SI D:MOV AX,[BX + CX]●若要使寄存器AL中的高4 位不变,低4 位0,使用指令( B )。
A:AND AL,0FH B:AND AL,0F0HC:OR AL,0FH D:OR AL,0F0H●若要使寄存器AL中的高4 位不变,低4 位1,使用指令( C )。
A:AND AL,0FH B:AND AL,0F0HC:OR AL,0FH D:OR AL,0F0H●若要使寄存器AL中的高4 位为0,低4 位不变,使用指令( A )。
A:AND AL,0FH B:AND AL,0F0HC:OR AL,0FH D:OR AL,0F0H●若要使寄存器AL中的高4 位为1,低4 位不变,使用指令( D )。
A:AND AL,0FH B:AND AL,0F0HC:OR AL,0FH D:OR AL,0F0H●条件转移指令JNZ的转移条件是( B )。
A:CF = 0 B:ZF = 0 C:CF = 1 D:ZF = 1●条件转移指令JZ的转移条件是( D )。
A:CF = 0 B:ZF = 0 C:CF = 1 D:ZF = 1●8086CPU响应可屏蔽中断的条件是( B )。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与解答第三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与解答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f787a6a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5.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与解答第三章1.8086从功能上分成了EU和BIU两部分。
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答:传统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CPU总是相继地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动作,即,指令的提取和执行是串行进行的。
而8086CPU在功能上分成了EU和BIU两部分,BIU负责取指令,EU负责指令的执行,它们之间既互相独立又互相配合,使得8086可以在执行指令的同时进行取指令的操作,即实现了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并行工作,大大提高了CPU和总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指令的处理速度。
2.8086CPU中地址加法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答:地址加法器是8086CPU的总线接口单元中的一个器件,在8086存储器分段组织方式中它是实现存储器寻址的一个关键器件,地址加法器将两个16位寄存器中的逻辑地址移位相加,得到一个20位的实际地址,把存储器寻址空间从64K扩大到1M,极大地扩大了微型计算机的程序存储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程序运行效率。
3.8086CPU中有哪些寄存器?分组说明用途。
哪些寄存器用来指示存储器单元的偏移地址?答:8086CPU中有8个通用寄存器A某、B某、C某、D某、SP、BP、SI、DI;两个控制寄存器IP、FL;四个段寄存器CS、DS、SS、ES。
8个通用寄存器都可以用来暂存参加运算的数据或中间结果,但又有各自的专门用途。
例如,A某专用做累加器,某些指令指定用它存放操作数和运算结果;C某为计数寄存器,在某些指令中做计数器使用;D某为数据寄存器;B某为基址寄存器,BP为基址指针,SI为源变址寄存器,DI为目的变址寄存器,这4个寄存器在数据寻址中用来存放段内偏移地址(有效地址)或段内偏移地址的一部分;SP为堆栈指示器,用来存放栈顶有效地址。
两个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有关的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
例如,标志寄存器FL用来存放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而指令指针用来存放下一条要取指令的有效地址。
四个段寄存器用来存放段地址。
例如,CS寄存器用来存放代码段的段地址;DS寄存器用来存放数据段的段地址;SS寄存器用来存放堆栈段的段地址;ES寄存器用来存放扩展段的段地址。
物理化学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
![物理化学第三章课后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42179e2b59eef8c75fbfb3a9.png)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1.试确定在22H ()I (g)g+2HI(g)的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
(1)反应前只有HI ;(2)反应前有等物质的量的2H 和2I ;(3)反应前有任意量的2H 、2I 及HI 。
解(1)1113'=−−=−−=R R S K (2)1113=−−=K (3)2013=−−=K 4.环己烷在其正常沸点为80.75℃时的气化热为1358J g −⋅。
在此温度是液体和蒸气的密度分别为0.7199和0.00293g cm −⋅。
(1)计算在沸点时d d p/T 的近似值(仅考虑液体体积);(2)估计在50.510Pa ×时的沸点;(3)欲使环己烷在25℃沸腾,应将压力减压到多少?解(1)根据克拉贝龙方程:6vap m,B m m 31d 358841011d [(g)(l)]353.75840.00290.71992.9510Pa K H p T T V V −⎡⎤⎢⎥∆××⎢⎥==−⎛⎞⎢⎥××−⎜⎟⎢⎥⎝⎠⎣⎦=×⋅若忽略液体体积:6vap m,B 31m d 35884102.9310Pa K 1d (g)353.75840.0029H p T TV −⎡⎤∆⎢⎥××≈==×⋅⎢⎥⎢⎥××⎣⎦(2)由克克方程:vap m,B 211255211ln R 0.5103588411ln 108.314353.75H p p T T T ∆⎛⎞=−⎜⎟⎝⎠⎛⎞××=−⎜⎟⎝⎠解得:2331.29KT =(3)将5211298K,353.75K,10Pa T T p ===代入克克方程得:42 1.4810Pa p =×。
5.溴苯Br H C 56的正常沸点为156.15℃,试计算在373K 时溴苯的蒸气压?与实验值Pa 1088.14×比较并解释这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权数起作用的前提之一是各组的变量值必须互相有差异
E. 权数起作用的前提之一是各组的频率必须有差别
10.下面时期指标有(BCDE )
A 耕地面积 B 播种面积 C 扩大的耕 地面积 D 新建的住宅面积 E国民生产总值
11.有5个经济指标:
A 进出口贸易总额 B储蓄存款余额 C平均 工资 D股票价格 E年末工人数 属于总量指标有( ABE ),时点指标有 ( BE )。
得分组合 0, 0 0, 1 0, 2 1, 0 1, 1 1, 2 2, 0 2, 1 2, 2
得分和x 0 1 2 3 4 合计
得分和
频率
0 1 2 1 2 3 2 3 4
频率 0. 06 0. 17 0. 33 0. 29 0.15 1
0. 06 0. 08 0. 06 0. 09 0. 12 0. 09 0. 15 0. 20 0.15
年 收 入 水 平 2 万元以下 20 以下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 以上 合计 恩 格 尔 系 数 % 0 0 15 26 48 35 16 140 2——5 万元 0 24 60 96 57 35 8 280 5 万元以上 6 14 32 15 9 4 0 80
1.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 数.( ADE)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 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2.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变异程度, 就必须计算(D ) A.平均差 B. 全距 C.均方差 D.变异系数 3.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C ) A. 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 B. 权数的绝对数大小 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D.总体单位总数的多少
甲射手
得分 x1 0 1 2 频率(%) 20 30 50
乙射手
得分 x2 0 1 2 频率(%) 30 40 30
若用有关性质,非常简单:
2 0.61 x1 1.3,1
xf x 0 0.06 4 0.15 2.3 x x x x 1.3 1 2.3 1 2 1 2 1 f ( x x )2 f 2 2 0.61 0.6 1.21 1.21 2 12 2 f x1 x2
4.三种白菜,一种是每斤1元,一种是每斤1.5元,一种是 每斤2元,计算各买一元的平均价格,公式是( C ) 1 x n n B. x C. A. n x D . n 1 x
5.是非标志不存在变异时,意味着:(BCD ) A.各标志值(1或0)遇到同样的成数(0.5) B.总体所有单位都只具有某属性——只运用变量值“1” C.总体所有单位都只具有某属性——只运用变量值“0 D.所计算的方差为0 E.所计算的方差为0.25
6.能够把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都加以综合起来,以便对 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有客观全面评定的指标有(AC ) A.平均差 B.算术平均数 C.标准差 D. 全距 E.众数和中位数
7. 某地区1月份一级大米每公斤3.6元,二级大米每公斤3.0元, 2月份大米销售价格不变,但一级大米销售量增加13%,二级 大米销售量增加10%,2月份大米的平均销售价格是(B)
A. 不变 B. 提高 C. 下降 D. 无法确定 8. 市场上有三种价格不同的水果,则各买一公斤和各买一元的 平均价格(C)。 A. 两者相等 B. 前者低于后者 C. 前者高于后者 D. 无法判断 9. 下列关于权数的描述,正确的有( ABDE) A. 权数是衡量相应的变量对总平均数作用的强度 B. 权数起作用在于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大小 C. 权数起作用在于次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
计算:
1.设甲乙两公司进行招员考试,甲公司用百分制记分,乙公 司用五分制记分,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甲公司
百分制组别 参考人数(人)
乙公司
五分制组别 参考人数(人)
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分以上
1 15 20 12 2
1 2 3 4 5
1 3 13 17 16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有关指标以说明哪个公司招员考试的成绩比较 整齐
2 0.6 x2 1, 2
1.21 1.1
x1 x2
1.21 1.1
xf x1 1 1 15 0 25 0 7516 55.7857(%) 140 f1 ( x1 x1)2 f1 (15 55.7857)2 0 (75 55.7587)2 16 2 1 131.5255(%2 ) 140 f1 x f x3 f 3 37.375(%) 第 x2 2 2 46.5357(%) 第 x 3 f2 二 f3 三 2 2 组 2 ( x2 x2 ) f 2 2 149.4273(%2 ) 组 3 ( x3 x3 ) f 3 150.6094(%2 ) 3 f2 f3 i2 131.5255140 149.4273 280 150.609480 144.6039(%2 )
合计 6 38 107 137 114 74 24 500
1.
x甲
xf f
74.8
甲 8.829 乙 0.993
x乙
xf f
3.88
8.829 V甲 0.118 x甲 74.8
0.993 V乙 0.256 x乙 3.88
2.甲、乙两射手的得分的所有组合如下:
• 2.甲、乙两射手得分的频率分布分别如下表:
甲射手
得分 0 1 2 频率(%) 20 30 5
• 求两射手得分总和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3.根据某城市居民家计调查结果,将500户居民按年收入水平 分组后,分别观察其恩格尔系数,整理得如下资料。试以恩格 尔系数作为考察变量,利用上表资料分别计算该变量的总方差, 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并验证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