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行政管理___________专业毕业论文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简析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议

*名:***

学号:0

专业:行政管理

工作单位:0

联系电话: 0

2014年 2 月20 日

目录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现状 (4)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4)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4)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一)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剩余劳动力多 (6)

(二)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6)

(三)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分布不合理 (8)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8)

(一)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制造农村人力资源良好开发 (8)

(二)科学规划制定,稳步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营 (8)

(三)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力度 (10)

(四)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创新与机制改革 (10)

(五)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11)

参考文献 (13)

内容摘要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 ,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是数量庞大但受教育程度低、身体素质差 ,且存在着心理贫困、公民意识薄弱、权利缺失和差别歧视等问题。如何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提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设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问题;开发对策

简析农村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提议学号:姓名:

农村人力资源应该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农村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包括农村中有劳动能力的人。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已经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更多地则表现在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劳动者的数量,而在于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和有竞争力的工作质量上。因此,仅仅数量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的概念已经不能反映问题实质,人力资源要通过开发转化为人力资本,即人力资源在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水平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现状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9亿多,农业劳动力5.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3%。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极其可贵的一种优势资源。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劳动力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占 5.8%,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8.04%,且青壮年农民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十分匮乏。同时,由于我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赶不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造成大量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1、起步期: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农业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业领域。非农业人口数量发生重大变化,仅1982年到1985年的三年间,农村非农就业人数净增290万人。而自1985年到1988年的三年,非农就业人数更是增至1897万人。其中,乡镇企业成了吸收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大批农民涌入乡镇企业,展现出“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现象。在国家“农、林、牧、副、渔”五业共同发展的鼓励下,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就业形式则更加灵活。此外,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得到关注,尤其是农村基础性教育的发展,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则成为重中之重。

2、发展期:1989年大量农民工返乡,进入三年治理整顿时期。自1991年起,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也随之不断加速。1992年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开始大规模出现,这一年农村非农业劳动力共计增长960万人。但随着城市经济吸纳就业能力的下降,大批农民选择回乡创业,他们带回资金与技术投入到新一波农村创业、开发潮流中。在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工作获得广泛关注。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更是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村青壮年文盲基本消失。

3、强化期:2003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产业机构逐步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也随之产生了深刻变化。在当前教育水平下,农村劳动力

所拥有的文化知识已明显不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只有接受了一定的技能培训及职业教育,农村劳动力才能在向城镇转移或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获得竞争力,以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见,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开始进入发展黄金阶段,亟需不断加强。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剩余劳动力多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9亿多,农业劳动力5.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3%。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极其可贵的一种优势资源。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劳动力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占 5.8%,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38.04%,且青壮年农民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十分匮乏。同时,由于我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赶不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造成大量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二)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和人力资本大国。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物质资本投资,轻视人力资源开发。在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和农业投入较低的情况下,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非常有限。很多地方把农民教育工作看成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而物质资本投资效果的外显性常常博得决策者的青睐,从而有限的农业投入经费被用于结构调整、粮食企业的经营性补贴甚至政绩工程,导致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事业落后,职业技术教育“发育不良”,农民得不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农村人力资源远远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