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

第十一章  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

采用C-13同位素呼吸试验检测的方法,患者只需要向特定 的一次性专用呼吸检测卡中轻吹一口气,就能检查出引起 胃肠病的病因“幽门螺杆菌”在患者体内的感染数量。通 过口服C-13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如果胃部存在幽门螺 杆菌,则此菌就会分解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 成CO₂(二氧化碳)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然后 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有没有被标记的C-13,如果有的话, 代表存在幽门螺杆菌。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正常 人体内都有,但是超过100dpm便易引起癌变。而且具有 传染性,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一类致癌源。
形小杆菌 • 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投镖样或螺旋样运动
核酸检测
PCR方法检测粪便中弯曲菌核酸
(四)分离培养
• 关键:选择性培养基和孵育条件 • 常用培养基:改良的Skirrow’s 培养基、Campy-BAP等 • 培养条件:5%O2、10%CO2及85%N2 • 温度和时间:
空肠和大肠弯曲菌最适温度为42℃,一般72h后观察菌落; 胎儿弯曲菌最适温度是37℃,一般培养72h~7d观察菌落。 故临床标本需分别置于37℃和42℃中培养,以防漏检。 • 弯曲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细小,粉红灰色、灰白或黄灰色、轻微黏液样, 有些菌落沿接种线有拖尾样外观
• 弯曲菌能引起动物与人类的腹泻、胃肠炎和肠道外感染等疾 病。对人致病的有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胎儿弯曲菌等。 可根据生长温度、生化反应结果进行鉴定
• 螺杆菌属有20余种,其中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部疾病的重要 病原体,可以产生大量高活性脲酶。通过快速测定脲酶的活 性或代谢产物可以帮助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第十一章 弯曲菌属检验 螺杆菌属检验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黎明
第一节 弯曲菌属
一、分类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 一 ) 生物学性状
1.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 ※芽胞呈正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 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
2.专性厌氧。血平板上,有β溶血。
3.芽胞对外界抵抗力强,能耐煮沸1h,在干燥的 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 二 )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致病作用主要依赖于病菌所 产生的外毒素。
二、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 一 )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粗大呈杆状,无鞭毛,在 体内可形成明显的荚膜。芽胞呈椭 圆形,比菌体细,位于次极端。
2.培养特性



厌 氧 血平板: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θ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 α毒素 蛋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
(2)食物中毒
1)主要因食入被A型产气荚膜梭菌大量污染 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而引起。
2)潜伏期约 10h 3)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水样腹泻; 无发热、无恶心呕吐。 1-2天后自愈。 如不进行细菌学检查常难确诊。
(3)坏死性肠炎
由 C 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β毒 素而引起。
( 三 ) 微生物学检查法
(2)破伤风溶血毒素 (tetanolysin)
在致破伤风中的作用尚不 清楚。
2.所致疾病
※(1)感染的重要条件--伤口形成厌氧微环
境: 1)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 2)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 血 ; 3)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的伤口。
(2)疾

1)传播途径--经伤口感染人体。 2)潜伏期--可从几天至几周,与原 发感染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 近有关。 3)引起破伤风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

不同的微生物往往有自己不同的重点鉴定指标。如:在鉴 定形态特征较丰富、细胞体积较大的真菌等微生物时,常以 形态特征为主要指标;在鉴定放线菌和酵母菌时,往往形态 特征与生理特征兼用;而在鉴定形态特征较单调的细菌时, 须使用较多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等指标;在鉴定属于非细胞 生物类的病毒时,除使用电子显微镜和各种生化、免疫等技 术外,还要使用致病性等一些独特的指标和方法。
1980年代初起,该手册组织了国际上20余国的300多位专 家,合作编写了4卷本的新手册,书名改为《伯杰氏系统细菌 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此书是 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实用版本。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一、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经典方法 1、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工作步骤 (1)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2)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 (3)查找权威性的菌种鉴定手册
宿主种类,与宿主关系等
生活史,有性生殖情况 血清学反应 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其他
3、国内外常见的自动快速鉴定系统
由于致人、畜疾病和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种类的不断增加, 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日化、环境等行业微生物要 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用单个试验来鉴定微生物不仅工作量 十分浩大,而且对技术熟练度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出现了 以数值分类为基础的鉴定系统,使细菌鉴定简易化、微量化 和快速化。
API系统已为国内外微生物学家所公认,并为许多实验室 普遍选用,适用于API系统鉴定的细菌有700多种,由于具 有自动、快速、高效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医药、临床、 兽医、食品、水质测定、环境保护、药物生产、发酵、生 物工程、动植物检疫、 生态学和土壤学等 研究,特别适合于 快速、大量的菌株 鉴定。
2、经典的鉴定指标

第十一章 食品微生物学习资料

第十一章 食品微生物学习资料
微Βιβλιοθήκη 物在食品上生长繁殖,除需要一定的营
养物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水分,微生物能 利用的水分是—游离水。
3. 食品的水分
游离水的存在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之一。 故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可以作为控制微生物生 长的一项衡量指标(标准)。 一般来说,含水分多的食品,微生物容易生长, 含水分少的食品,微生物则不易生长,那么食品 中含有的水分减少到怎样的程度,微生物就不能 生长呢?
在食品中形成不同渗透压的物质,主 要是食盐和糖。在食品中加人不同量的 糖或盐,可以形成不同的渗透压。所加 的糖或盐越多,则浓度越高,渗透压越 大,食品的Aw值就越小。通常为了防止 食品腐败变质,常用盐腌和糖渍方法来 较长时间地保存食品。
不同微生物耐受食盐和糖的程度不一样 ① 高度耐盐细菌
它们最适宜在含有20-30%食盐浓度的食品中生 长。这些细菌都能产生类胡萝卜素,所以菌落大 都具有色素,如杆菌中的盐杆菌,球菌中的小球 菌属等。
② 中度耐盐细菌 最适宜在含有5-10%食盐浓度食品中生长,如假单孢
菌属、弧菌属、无色杆菌属、八叠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 小球菌属,其中最突出的是盐脱氮微球菌和腌肉弧菌。 ③低度耐盐细菌
最适宜在含2-5%食盐浓度食品中生长,如假单孢菌 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和弧菌属中的一些菌种。
二 食品基质特性
第十一章 食品微生物
2. 食品的氢离子浓度 在一定的氢离子浓度下,微生物的酶系统 才能发挥最大的催化作用,如果氢离子浓度改变,酶的催 化就会减弱或消失,必然影响到微生物正常代谢。
各种食品都具有一定的氢离子浓度,动植物食品原料 的pH几乎都在7以下,有的可低到2-3。根据食品pH值不 同,一般将食品分为酸性食品和非酸性食品。
各种不同类型微生物都有生长适宜的水分活性范围, 以细菌、酵母菌、霉菌三大类微生物来比较。 细菌 > 酵母菌 > 霉菌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


3.相似度系数的计算
相似度系数是被比较的OTU对偶间整体相似程度的量 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OTU对偶间相似性状的数目。其 计算公式如下: NS S%=—-------— NS+ND 式中的NS表示比较的OTU对偶有相同性状的数目.ND 表示被比较的OTU对偶有不同性状的数目。算出的相似度 以百分数或比例表示。
(二)生理生化特征




1.对营养或生长基质的要求 包括所能利用的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以及生长因子等。 2.生理生化反应 水解大分子的能力.如淀粉水解、油脂水解、明胶液化和酪素水 解等试验:糖或醇类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吲哚 试验和H2S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柠檬酸盐或丙酸盐利用试验 和丙二酸盐利用试验等;用作分类特征的酶如氧化酶、过氧化氢 酶、凝固酶、脲酶、氨基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苯丙氨酸 脱氨酶以及B一半乳糖苷酶等;产色素、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也 常是某些微生物的分类依据。 3.抗逆性 对噬菌体、抗生素、染料和化学药品等抗微生物因子 (antimicrobial agent)的反应等。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类单元



分类单元(taxon。复数taxa)是指某一个具体的 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大肠埃希氏菌属和枯 草杆菌等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与其他生物一样,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 种(species) 微生物种是显示高度相似性、亲缘关系极其接 近、与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一群菌株的总称。 在每个种中都有一个菌株被指定为模式菌株 (type strain),它是这个种名称的代表.是这 个种的永久的标准标本。
四、细菌分类和伯杰氏手册

《伯杰氏手册》最初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的细菌学教授伯杰(D.Bergey)(1860—1937) 及其同事为细菌的鉴定而编写的名为《伯杰氏 鉴定细菌学手册》沿用至今。

微生物学作业题-复习题

微生物学作业题-复习题

微生物学作业题-复习题“微生物学”作业题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2、什么是微生物学?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3、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4、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5、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物学、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迅速?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6、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并描述其前景。

7、为什么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8、简述下列科学家对微生物学发展的主要贡献:Lister, Grifith, Fleming, Avery, Waksman, Jacob & Monod, Ames, Woese, 汤飞凡,何大一。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名词解释:微生物的培养物,菌落,斜面,平板,二元培养物,分辨率,显微技术,冰冻蚀刻技术。

2、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举出三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并说明其操作过程。

3、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物象时,如何增加图象和视野的反差?4、叙述用油镜观察细菌形态的操作过程。

5、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6、扫描电子显微镜有什么特点?7、何为无菌技术?试列举属于无菌技术范围的具体实验操作环节及注意事项。

8、哪些固体培养基分离技术可以被用来获得目的微生物的纯培养?它们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如何?9、在何种情况下你会选择使用液体分离法或单孢子(细胞)分离法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10、为什么说菌种保藏技术对于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你认为哪些菌种保藏技术可被用于保藏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11、使用油镜时为何要滴加香柏油?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寻找介质折射率更大的其他物质取替香柏油,以进一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12、试总结、比较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显微镜、扫描显微镜在成像原理方面的异同点。

13、培养条件对微生物个体的大小有哪些影响?你是否能很快地在显微镜下区分同为单细胞的细菌、酵母菌和原生动物?第三章微生物的结构与类群1、解词:原核微生物,原生质体,细菌、真菌,霉菌,酵母菌,蕈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蛭弧菌,菌丝,菌环、吸器,菌核,子座,伴孢晶体,糖被,鞭毛,菌毛,性毛,芽孢。

第11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第11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生物特征的相似程度 将其分群归类。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 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生物分类的二种基本原则:
(参见P313)
a)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的相似程度分群归类,这种 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或不以反映生 物亲缘关系为目标; b)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 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建立反映生物系 统发育的分类系统。
a)在两群生物中,如果同一种分子的序列差异很大时,
------------进化距离远,进化过程中很早就分支了。 b)如果两群生物同一来源的大分子的序列基本相同, ------------处在同一进化水平上。
2. 作为进化标尺的生物大分子的选择原则
1)在所需研究的种群范围内,它必须是普遍存在的。
2)在所有物种中该分子的功能是相同的。
上个世纪60-70年代:
(参见P314)
分析和比较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特别是
蛋白质、RNA和DNA这些反映生物基因组特征
的分子序列,作为判断各类微生物乃至所有 生物进化关系的主要指征。
分子计时器(molecular chronometers) 进化钟(evolutionary clock)
1. 生物大分子作为进化标尺依据 蛋白质、RNA和DNA序列进化变化的显著 特点是进化速率相对恒定,也就是说,分子 序列进化的改变量(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换数 或替换百分率)与分子进化的时间成正比。
b 进化距离,即任意两个生物RNAs 间非同源序列的比例
(参见P317) 2. 特征序列或序列印记(signature sequence)
通过对r RNA全序列资料的分析比较(特别是采 用计算机)发现的在不同种群水平上的特异的 特征性寡核苷酸序列,或在某些特定的序列位 点上出现的单碱基印记。

微生物学 11第十一章 微生物系统学与分类 图文

微生物学 11第十一章 微生物系统学与分类 图文

亚种
型、菌株
变种
(一)属的命名规则
✓ 微生物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Linnaeus氏双名法 ✓ 属名:用一个单数主格名词或当作名词用的形容词来表
示,斜体、首字母要大写。
Bacillus(芽孢杆菌属) Clostridium(梭菌属) Salmonella(沙门氏菌属)
属名可源自科学家、地名、微生物形态、生理或其他区别于 其他微生物的特征
四、三原界系统与内共生学说
1970年代以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 其是Woese(1977)等对原核生物的 16S rRNA 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与同源性 分析,开创了以16S rRNA为基础的分子 生物学分类新时代。后于1978年由 R.H.Whittaker和L.Margulis 又提 出了一个新的学说:三原界学说。
属名:消化链球菌
种名:恶臭
原命名者
改名者
3、泛指种名的 表示方法
✓当泛指某一属细菌而不特指该属中任何一个种(或未定种 名)时,可在属名后加sp.(1种)或spp.(多个种)表示,
如 : Streptomyces sp. ( 一 种 链 霉 菌 ) , Micrococcus
spp.(某些微球菌)。
种名可源自科学家、地名、微生物形态、生理或其 他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特征的形容词
海克尔(Haeckel)建议,生物 系统在原有动物界和植物界之外, 应加上一个由低等生物组成的第 三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它主要由一些单 细胞生物及“无核类” (Monera)组成。
二. 四界系统
1938年, Copeland 提出四界系统 的设想,至1956,其四个界定名为: 植物界、动物界(除原生动物外)、原 始生物界(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类) 和菌界(细菌、蓝细菌)。

《食品微生物学》授课教案

《食品微生物学》授课教案

《⾷品微⽣物学》授课教案《⾷品微⽣物学》授课教案第⼀章绪论教学⽬标:了解微⽣物学的建⽴和发展历史,微⽣物学研究对象、任务和微⽣物的⼀般特点和作⽤,理解微⽣物学对⼈类⽣产实践活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以及微⽣物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等。

重点:本章的重点主要是要求掌握微⽣物学⼏位重要的奠基⼈对微⽣物学的主要贡献,微⽣物的⼏⼤共性特点是什么。

难点:微⽣物的⼀般特点和作⽤。

课时安排:2 学时教学⽅法与⼿段:通过列举⼤量的事例,使学⽣理解微⽣物与⼈类的关系,微⽣物对⼈类做出的贡献;同时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丰富的图⽚和视频材料加深学⽣的认识。

第⼆章原核微⽣物 (8 学时 )教学⽬标:理论上主要掌握原核微⽣物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学功能以及繁殖过程、特点和菌落特征;掌握⾰兰⽒染⾊的原理和⽅法。

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细菌涂⽚和染⾊技术。

重点:本章的重点是细菌,其次是放线菌:了解原核微⽣物分类的特点和⽅法以及⾷品中常见的细菌种类。

难点:微⽣物形态结构与⽣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课时安排:8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节细菌5学时第⼆节放线菌2学时第三节其它类群的原核微⽣物1学时教学⽅法与⼿段:采⽤多媒体授课,引⼊⼤量图⽚描述各种原核微⽣物的形态结构,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采⽤视频演⽰⾰兰⽒染⾊的步骤。

教师提问、启发引导,还要利⽤⽐较教学法,对不同的原核微⽣物的形态结构等作⽐较,加深学⽣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要求学⽣课下查阅⽂献资料,掌握⾷品中常见的细菌种类及其特征。

第三章真核微⽣物教学⽬标:掌握霉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学功能以及繁殖特点和菌落特征;了解⾷⽤菌菌丝和⼦实体的形态结构、⽣长繁殖及⽣活史;了解⾷品中常见的霉菌、酵母菌的种类。

重点:了解⾷品中常见的酵母、霉菌的形态结构。

难点:微⽣物形态结构与⽣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6 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节霉菌 2学时第⼆节酵母菌 2学时第三节⾷⽤菌 2学时第四节真菌分类教学⽅法与⼿段:采⽤多媒体授课,引⼊⼤量图⽚描述各种真微⽣物的形态结构,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第十一章G-微需氧和厌氧菌

第十一章G-微需氧和厌氧菌

第二节
螺杆菌属
是能捕食其他G 是能捕食其他 G - 菌 , 以寄主的结构 物质作为营养的一类细菌, 物质作为营养的一类细菌 , 能吸附在寄 主细胞表面故称蛭弧菌。 主细胞表面故称蛭弧菌。
第十二章
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李氏杆菌属
有3个属:李氏杆菌属,丹毒丝菌属,肾杆菌属。 个属:李氏杆菌属,丹毒丝菌属,肾杆菌属。
①空肠弯曲菌:引起多种动物的腹泻和人的急性胃 空肠弯曲菌: 肠炎与食物中毒,也可引起绵羊流产, 肠炎与食物中毒,也可引起绵羊流产,禽类的传 染性肝炎。 染性肝炎。 胎儿弯曲菌: ②胎儿弯曲菌: a. 胎儿亚种:致绵羊流产和牛的散发性流产,感染 胎儿亚种:致绵羊流产和牛的散发性流产, 人引起流产,早产,类似布鲁氏杆菌疗状。 人引起流产,早产,类似布鲁氏杆菌疗状。 性病亚种:致牛流产和不育。存在于牛阴道粘液, b. 性病亚种:致牛流产和不育。存在于牛阴道粘液, 流产胎儿组织,经交配传染。 流产胎儿组织,经交配传染。
(二)形态及染色特征 G+ 大杆菌,无鞭毛,不运动,芽胞位于菌体中央, 大杆菌, 无鞭毛, 不运动, 芽胞位于菌体中央, 直径不大于菌体,可形成荚膜。 直径不大于菌体,可形成荚膜。 在动物组织或血液中,单在或2 5个菌连接成短链, 在动物组织或血液中,单在或2—5个菌连接成短链, 菌体矢直,菌端平截而呈“竹节状” 菌体矢直,菌端平截而呈“竹节状”,围绕以丰厚的 荚膜,荚膜抗腐败能力强,菌体因腐败而消失后, 荚膜,荚膜抗腐败能力强,菌体因腐败而消失后,荚 膜仍可残留称为“菌影” 膜仍可残留称为“菌影”。 组织中的菌体只有遇到游离氧时, 才形成芽孢。 组织中的菌体只有遇到游离氧时 , 才形成芽孢 。 所以怀疑为炭疽病时,严禁剖检,避免与O 接触, 所以怀疑为炭疽病时 , 严禁剖检 , 避免与 O2接触 , 耳 尖采血涂片。 尖采血涂片。 在培养基中,形成长链, 在培养基中,形成长链,在普通培养基上不形成荚 并于培养18 24h开始形成芽孢。 18- 膜,并于培养18-24h开始形成芽孢。

微生物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菏泽学院

微生物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菏泽学院

微生物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菏泽学院第一章测试1.与科赫并称为微生物学奠基人,并且发明巴氏消毒法科学家是()。

参考答案:Louis Pasteurize2.在微生物学研究方法方面,科赫的主要贡献有()。

参考答案:分离到了多种病原菌,是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了细菌染色法;提出了科赫定理;发明明胶(后用琼脂)固体培养基3.微生物的五大特征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本质是()。

参考答案:体积小,面积大4.按照有无细胞核,常将微生物的种类分为()。

参考答案: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5.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参考答案:发展期;初创期;奠基期;成熟期;史前期第二章测试1.真细菌的细胞壁中主要含有的多糖类物质是()。

参考答案:肽聚糖2.芽孢的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其中含DPA-Ca量最高的结构是()。

参考答案:皮层3.按照鞭毛在菌体上的着生方式,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菌属于()。

参考答案:周生鞭毛菌4.芽孢是某些细菌的内生孢子,具有抵御不良环境和繁殖等功能。

()参考答案:错5.古生菌也是一类特殊的原核生物。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酵母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糖成分,其外层和内层的多糖分别是()。

参考答案:甘露聚糖和葡聚糖2.酿酒酵母营养体是()。

参考答案:单倍体和二倍体3.霉菌的繁殖方式非常复杂,通过菌丝体片断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参考答案:错4.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都含有甾醇。

()参考答案:错5.放线菌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在分类地位上更接近细菌,在发育形态上更接近霉菌,也属于简单多细胞生物。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病毒的核酸类型只有一种,一般植物病毒的核酸是()。

参考答案:RNA2.植物病毒增殖周期中的基本步骤是()。

参考答案:吸附,侵入,脱壳,复制,成熟和释放3.COVID-19病毒是()。

参考答案:RNA病毒4.类病毒是一种小片段的RNA分子,没有外壳包裹。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课件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ppt课件

例1: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亚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galleria 例2:椭圆酿酒酵母(或酿酒酵母椭圆变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ellipsoideus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 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 用的正式名字。
一、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
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generic name)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specific epithet)两部分
Ainsworth从1966年起,就把真菌界分为两大门 (粘菌门和真菌门),并把真菌门再分成五个亚门。 目前,该系统已为各国广大真菌分类学者所普遍采 用,影响较大。
三、酵母菌的分类
酵母菌的分类普遍采用荷兰的Loddov在1970 年提出的分类系统。
在这个分类系统中,以是否形成各类有性孢子 作为分类的起点,
细致的观察和测试,参照一定的,用对比的方法来 确定该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三、种以下的分类单元
亚种(subspecies,subsp.,ssp.) 变种(variety,var.) 型(form) 类群(group) 菌株(strain) 小种(race) 相(phase) 态(state)
一般指自然存在的微生物交互变异中的一定阶段。
(八)态(state)
通常指微生物的菌落变异状态,如粗糙、光 滑或粘液状等。

第十一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第十一章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阳性反应(局部红肿硬节)
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对结 核分枝杆菌有迟发超敏反应,说明有特异性免疫力。
结果分析
阴性反应
1)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2)感染初期 3)老年人 4)严重结核病患者 5)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患有其他传染病如麻疹等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 低下者;艾滋病;肿瘤;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脑、肾、骨、关节等结核
• 带菌痰液被咽入消化道引起肠结核、腹膜炎 • 免疫力极度低下着可引起全身粟粒状结核
Process of pathogenesis
M. tuberculosis enters the alveoli by airborne transmission
It resists destruction by alveolar macrophages and proliferate
结核病在旧中国流行严重,死亡率高
AIDS、吸毒、应用免疫抑制剂
以及耐药菌的出现,发病率有上 升趋势,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3月24日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1)形态
• 细长, 稍有弯曲, 两端呈圆形,可见分枝状。 • 人工培养基上呈多形性(球形、串珠形和丝状)。
• 无鞭毛, 无芽胞,有荚膜。
• 是指结核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 • 大多为环境中的腐生菌 • 对酸碱比较敏感 • 对常用抗结核药耐受
• 为条件致病菌,艾滋病患者易感染鸟复合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区别
性状
结核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菌落 特征
外形 色泽 索状因子 毒力 中性红试验 测定 耐热H2O2酶试验 豚鼠致病
溶菌酶、青霉素等作用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的正常结构完整 性或其合成受阻, 导致菌体变成 L 型; 异烟肼则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分枝菌酸的合成 , 使 本菌出现抗酸染色阴性。

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分类
例如:大肠埃希菌的两个菌株 Escherichia coli B 和Escherichia coli K12
3 亚种 subspecies :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 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 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从 1976年后,不再使用变种一词,通常把实验室中所获得的变异型菌株, 称之为变种,如:E.coli k12 野生型 是不需要特殊aa的,而实验室变 异后,可从k12获得某aa的缺陷型,此即称为E.coli k12的变种,
线粒体

其他细胞器

鞭毛结构
简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遗传特性 细胞分裂方式 繁殖方式
横二分裂 横二分裂
遗传重组方式 接合、转化或转导
生理生化 氧化磷酸化部位 细胞膜
固氮作用
有些有
胞吞/胞吐作用 无
真核生物 有核膜、核仁,多条染色 体,DNA与组蛋白结合 无肽聚糖 常含甾醇 复杂,有内质网 80S 胞浆 ,70S 线粒体 有 多种 复杂 “9+2”型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无性或有性,方式多种 有性方式 线粒体 无 有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
一、通用分类单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
以啤酒酵母为例,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 界 Kindom :真菌界 门 Phyllum :真菌门 纲 Class :子囊菌纲 目 Order :内孢霉目 科 Family :内孢霉科 属 Genus :酵母属 种 Species :啤酒酵母
➢原核生物分类系统纲要——伯杰氏系统细菌 学手册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习题一、填空题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 ..生物系统学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大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 ..速率低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生理生化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4、 33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属名种名加词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 ..分类;鉴定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 ;7、如果相似性系数SAB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 ..相同;很远若SAB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 ;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 ..鉴定系统;细菌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而适于工作和使用..野外;家庭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 ..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 ..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二、选择题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4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 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3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 4G+C含量和rRNA序列不同2、如果需要查阅枯草芽孢杆菌及相关种的分类学资料;并假定伯杰氏系统细菌手册第二版已经全部出版;你将选择该书的 2 ..1第一卷 2第三卷 3第四卷 4第五卷3、血清学试验;尤其在医学细菌的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意义;但它主要用于划分 1 ..1种内血清型 2种间血清型 3属间血清型 4属以上血清型4、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形态学特征在以下几类微生物中的哪种分类鉴定中显得更加重要 41病毒 2细菌 3酵母菌 4霉菌5、在下列4种细菌中;哪一种最有可能属于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第5组“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31梅毒密螺旋体 2枯草芽孢杆菌3大肠埃希氏菌 4金黄色葡萄球菌6、如果你在实验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常规平板法分离到一株不产芽孢、始终呈杆状的细菌;只要进行以下哪一组试验就可以确定它属于33组中的某一组 11革兰氏染色和厌氧生长试验 2革兰氏染色、光能和化能自养生长试验3革兰氏染色和运动性试验 4革兰氏染色、好氧、厌氧和兼性厌生长试验7、现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多的微生物专用检测仪是 31气相色谱仪 2高压液相色谱仪3自动微生物检测仪 4激光拉曼光谱仪8、目前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分析中;广泛地采用的免疫学技术是4 ..1DNA探针 2聚合酶链反应技术3DNA芯片 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9、第一个古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初步证实了它是独立于其他两域生物的第三生命形式..该古生菌是 4 詹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 ..1种名 2属名 3人名 4学名三、是非题1、“大肠埃希氏菌”是“大肠杆菌”的俗称..2、所谓“模式菌株”通常是指一个细菌的种内具代表的菌株..3、两种细菌的G+C含量相近;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近;反之;G+C含量差别大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远..4、DNA—DNA杂交主要用于种、属水平上的分类研究;而进行亲缘关系更远属以上等级分类单元的比较;则需进行DNA—rRNA杂交..5、数值分类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减少了大量的特征测定的实验操作;所以它是比较科学的现代微生物系统分类方法..6、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等科学和技术领域通常使用的分析、测量物质成分、结构、性能和各种信息的自动化的精密仪器和设备;几乎都能用于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7、“吹口气查胃病”的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具有人体不具有的尿素酶;受检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如有该菌感染;则尿素被尿素酶分解生成NH3和13CO2;用质谱仪能快速灵敏地测出受检者呼气中13CO2的量;准确地鉴定是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8、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科名、属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9、现代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加上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因此生理生化特征对于微生物的系统仍然是有意义的..10、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进化速率大体上是恒定的;但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常以不同的速率进化..功能重要的分子序列或序列区域往往进化变化速率高..四、名词解释系统发育树;分类单元;培养物;菌株;居群;型;种;亚种;属;数值分类法五、简答题1、分类学有哪些组成部分2、微生物有哪些常用的分类鉴定依据和方法3、蛋白质和核酸分子被用作微生物进化谱系分析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4、为什么16S18rRNA目前被挑选作为研究微生物进化的主要对象5、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6、为什么在从事微生物的工作中不仅要注意种名还要注意菌株名称六、论述题1、外单位送来一个细菌培养物要求鉴定;你如何将其鉴定到种说明工作步骤2、现代微生物分类主要根据基因型特征来建立分类单元;基因型特征的测定通常都需要高新的复杂技术;而以实用为目的菌种鉴定却希望采用更易于测定的表型特征;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系统学2、速率低3、生理生化4、4 335、属名种名加词6、分类鉴定7、相同很远8、鉴定系统细菌9、野外家庭 10、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1、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二、选择题1、42、23、14、45、36、17、38、49、4 10、2三、是非题1.改正:“大肠埃希氏菌”是“大肠杆菌”的另一个俗称..2.改正:所谓“模式菌株”是在标准菌种中;已作过原始记载的作者实际分离或应用的菌株..3.改正:亲缘关系近的生物;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G+C含量;若不同生物之间G+C含量差别大表明它们的关系远..4.正确5.改正:数值分类是根据生物表型特征总的相似性分类;其分类结构所表示的是一种表型关系;并不直接表示生物的系统发育..6.正确7.正确8.改正: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属名、种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9.正确10.改正: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进化速率大体上是恒定的;但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常以不同的速率进化..功能重要的分子序列或序列区域往往进化变化速率低..四、名词解释系统发育树——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常用一种树状分枝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树状分枝的图型被称为系统发育树..分类单元——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肠杆菌科和枯草芽孢杆菌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培养物——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菌株——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居群——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每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型——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物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亚种——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状而又不足以区分称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为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属——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的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通常是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称为属..数值分类法——是通过广泛比较分类单元的性状特征;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在根据相似性的数值划分类群的一种分类方法..五、简答题1.分类学内容涉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分类、命名和鉴定..分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鉴定则是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2.微生物常用的分类鉴定的依据有: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分析、核酸的碱基础组成和分子杂交、遗传重组..3.蛋白质、核酸分子序列进化变化的显着特点是进化速率相对恒定;也就是说分子序列进化的改变量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换数与分子进化的时间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类群的生物大分子序列的改变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核推测它们的分歧时间..4.主要是因为:1、1618SrRNA普遍存在于各类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在进化历程中功能保持稳定;而且分子中存在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此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的比较;2、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适中;既含有适度的信息量;在技术上便于测定和序列治疗的分析比较..5.主要区别是:古生菌的16SrRNA缺乏作为细菌特征的印迹序列;细胞壁物无肽聚糖;具有醚键脂、支链烃的膜脂;tRNA的T或TψC臂没有胸腺嘧啶;特殊的RNA聚合酶;核糖体的某些特性的不同等..6.同种不同菌株虽然它们主要的鉴别特征相同;但其他非鉴定特征;如某些生化特征代谢酶、抗生素、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等不同;是否具有某种质粒等;而这些性状和特征是很重要的..六、论述题1.大致步骤是:1检测是否纯培养;若不纯则需要纯化;2测定一些最基本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属于哪一大类;3查阅有关的类群的分类检索表或相关资料;根据参考文献的有关特征进行特征测定;4根据特征测定结果;逐步缩小菌株归属范围;确定其归属的属;该根据有关属的分种检索表或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特征测定;初步确定其所归属的种..2.研究建立简便快捷的基因型特征测定方法;更广泛地研究各分类单元之表型特征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习题一、填空题1、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其目的已不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而主要是通过分类追溯系统发生,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称。

(生物系统学)2、大量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功能重要的大分子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的。

(速率低)3、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实际上是一类专门设计制作的特征检测卡。

(生理生化)4、《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分卷出版,它将原核生物分成组。

(4、 33)5、微生物种的学名由和两部分构成。

(属名种名加词)6、分类学的内容涉及3个互相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即、命名和。

(分类,鉴定)7、如果相似性系数(S)等于1,说明所比较的两菌株rRNA序列,AB值小于0.1,则表明两菌株亲缘关系。

(相同,很远)若SAB8、API/ATB是微量多项试验鉴定系统,它包括众多的,共计有几百种生理生化反应,可鉴定几乎所有常见的。

(鉴定系统,细菌)9、微孔滤膜菌落计数板是一种可携带的检测水中大肠菌数的大肠菌测试卡,因可以放在人体内衣口袋中培养,而适于工作和使用。

(野外,家庭)10、伍斯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微生物的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提出将生物分成三界(域):、、和。

(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11、伍斯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和。

并构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二、选择题1、《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分别放在不同的门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4 )。

(1)生理生化特征不同(2)DNA—DNA杂交同源性不同(3)革兰氏染色反应不同(4)G+C含量和rRNA序列不同2、如果需要查阅枯草芽孢杆菌及相关种的分类学资料,并假定《伯杰氏系统细菌手册》第二版已经全部出版,你将选择该书的( 2 )。

(1)第一卷(2)第三卷(3)第四卷(4)第五卷3、血清学试验,尤其在医学细菌的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意义,但它主要用于划分( 1 )。

(1)种内血清型(2)种间血清型(3)属间血清型(4)属以上血清型4、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形态学特征在以下几类微生物中的哪种分类鉴定中显得更加重要?( 4 )(1)病毒(2)细菌(3)酵母菌(4)霉菌5、在下列4种细菌中,哪一种最有可能属于《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第5组“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3 )(1)梅毒密螺旋体(2)枯草芽孢杆菌(3)大肠埃希氏菌(4)金黄色葡萄球菌6、如果你在实验室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常规平板法分离到一株不产芽孢、始终呈杆状的细菌,只要进行以下哪一组试验就可以确定它属于33组中的某一组?( 1 )(1)革兰氏染色和厌氧生长试验(2)革兰氏染色、光能和化能自养生长试验(3)革兰氏染色和运动性试验 4)革兰氏染色、好氧、厌氧和兼性厌生长试验7、现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多的微生物专用检测仪是( 3 )(1)气相色谱仪(2)高压液相色谱仪(3)自动微生物检测仪(4)激光拉曼光谱仪8、目前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分析中,广泛地采用的免疫学技术是( 4 )。

(1)DNA探针(2)聚合酶链反应技术(3)DNA芯片(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9、第一个古生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初步证实了它是独立于其他两域生物的第三生命形式。

该古生菌是(4 詹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 )。

(1)种名(2)属名(3)人名(4)学名三、是非题1、“大肠埃希氏菌”是“大肠杆菌”的俗称。

2、所谓“模式菌株”通常是指一个细菌的种内具代表的菌株。

3、两种细菌的G+C含量相近,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近,反之,G+C含量差别大说明它们亲缘关系远。

4、DNA—DNA杂交主要用于种、属水平上的分类研究,而进行亲缘关系更远(属以上等级)分类单元的比较,则需进行DNA—rRNA杂交。

5、数值分类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减少了大量的特征测定的实验操作,所以它是比较科学的现代微生物系统分类方法。

6、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等科学和技术领域通常使用的分析、测量物质成分、结构、性能和各种信息的自动化的精密仪器和设备,几乎都能用于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

7、“吹口气查胃病”的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具有人体不具有的尿素酶,受检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如有该菌感染,则尿素被尿素酶分解生成NH3和13CO2,用质谱仪能快速灵敏地测出受检者呼气中13CO2的量,准确地鉴定是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

8、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科名、属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

9、现代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加上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因此生理生化特征对于微生物的系统仍然是有意义的。

10、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进化速率大体上是恒定的,但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常以不同的速率进化。

功能重要的分子序列或序列区域往往进化变化速率高。

四、名词解释系统发育树;分类单元;培养物;菌株;居群;型;种;亚种;属;数值分类法五、简答题1、分类学有哪些组成部分?2、微生物有哪些常用的分类鉴定依据和方法?3、蛋白质和核酸分子被用作微生物进化谱系分析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4、为什么16S(18)rRNA目前被挑选作为研究微生物进化的主要对象?5、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6、为什么在从事微生物的工作中不仅要注意种名还要注意菌株名称?六、论述题1、外单位送来一个细菌培养物要求鉴定,你如何将其鉴定到种?(说明工作步骤)2、现代微生物分类主要根据基因型特征来建立分类单元,基因型特征的测定通常都需要高新的复杂技术,而以实用为目的菌种鉴定却希望采用更易于测定的表型特征,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系统学2、速率低3、生理生化4、4 335、属名种名加词6、分类鉴定7、相同很远8、鉴定系统细菌9、野外家庭 10、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1、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二、选择题1、(4)2、(2)3、(1)4、(4)5、(3)6、(1)7、(3)8、(4)9、(4)10、(2)三、是非题1.改正:“大肠埃希氏菌”是“大肠杆菌”的另一个俗称。

2.改正:所谓“模式菌株”是在标准菌种中,已作过原始记载的作者实际分离或应用的菌株。

3.改正:亲缘关系近的生物,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G+C含量,若不同生物之间G+C含量差别大表明它们的关系远。

4.(正确)5.改正:数值分类是根据生物表型特征总的相似性分类,其分类结构所表示的是一种表型关系,并不直接表示生物的系统发育。

6.(正确)7.(正确)8.改正: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属名、种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

9.(正确)10.改正: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进化速率大体上是恒定的,但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常以不同的速率进化。

功能重要的分子序列或序列区域往往进化变化速率低。

四、名词解释系统发育树——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常用一种树状分枝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树状分枝的图型被称为系统发育树。

分类单元——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肠杆菌科和枯草芽孢杆菌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培养物——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菌株——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

居群——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每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

型——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

当物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

亚种——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状而又不足以区分称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为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

属——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的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

通常是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称为属。

数值分类法——是通过广泛比较分类单元的性状特征,然后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在根据相似性的数值划分类群的一种分类方法。

五、简答题1.分类学内容涉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分:分类、命名和鉴定。

分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鉴定则是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2.微生物常用的分类鉴定的依据有: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分析、核酸的碱基础组成和分子杂交、遗传重组。

3.蛋白质、核酸分子序列进化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进化速率相对恒定,也就是说分子序列进化的改变量(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换数)与分子进化的时间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类群的生物大分子序列的改变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核推测它们的分歧时间。

4.主要是因为:1、16(18)SrRNA普遍存在于各类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在进化历程中功能保持稳定,而且分子中存在高度保守、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此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的比较;2、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适中,既含有适度的信息量,在技术上便于测定和序列治疗的分析比较。

5.主要区别是:古生菌的16SrRNA缺乏作为细菌特征的印迹序列;细胞壁物无肽聚糖;具有醚键脂、支链烃的膜脂;tRNA的T或TψC臂没有胸腺嘧啶;特殊的RNA聚合酶;核糖体的某些特性的不同等。

6.同种不同菌株虽然它们主要的鉴别特征相同,但其他非鉴定特征,如某些生化特征(代谢酶、抗生素、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等)不同,是否具有某种质粒等,而这些性状和特征是很重要的。

六、论述题1.大致步骤是:(1)检测是否纯培养,若不纯则需要纯化;(2)测定一些最基本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属于哪一大类;(3)查阅有关的类群的分类检索表或相关资料,根据参考文献的有关特征进行特征测定;(4)根据特征测定结果,逐步缩小菌株归属范围,确定其归属的属,该根据有关属的分种检索表或相关资料进一步进行特征测定,初步确定其所归属的种。

2.研究建立简便快捷的基因型特征测定方法;更广泛地研究各分类单元之表型特征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