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
初一上册地理气候归纳

初一上册地理气候归纳1、初一上册地理气候归纳2、七年级上册地理各气候的特点(一)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
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雨旱两季分明。
(三)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有明显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四)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
(七)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终年严寒。
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
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 -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3、初一地理书上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气候

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
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
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
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
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
(P36中的图2.17)
地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气候
气候多样季风显着
1、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
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
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区域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53张PPT)

平 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量雨 洋 水,也有来自__印__度_洋的
__西__南__季风。
原因之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
低气压
低气压
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____远__离__海___洋__和__山__脉___阻__挡__。
太
平 洋
印度 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2、 降水的时间分布 ①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4_、__5_、__6_、__7_、__8_、_月9 ,武汉为 _4__、__5_、__6_、__7_、__8月,北京为__7_、__8月,哈尔滨为___7_、__8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夏___秋__多__,__冬___春__少___, 明显的差异是____越__往__北__雨___季__越__短__,___降__水__集__中___程__度__越__高_。
青藏高原气温最低
③等温线较稀疏,南 北温差小;除青藏高 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④高温极值在吐鲁番 盆地。低温极值在青 藏高原
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小?
①纬度: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 大但白昼短,南北太阳辐射相差不大。 ②夏季风(大气环流):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阴雨 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
一、中国的气温
1、根据数值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一、中国的气温
2、根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然植被
林
林
林
【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

形成原因:
(1)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 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昼长却比南方 长, 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2)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 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我国7月气温最高最低的地区分别在哪里?分别 是什么原因?
还有洋流、植被覆盖状况、人类活 动等
1、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是最 基本的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 热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 置也不同。因此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
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且夏季 长;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且冬季长。
吐鲁番-16℃
2、海陆位置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
开始晚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开始早 南方 结束晚 雨季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2)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2)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特点:降水年际变化大,但各地不等,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原因: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半湿润区
800㎜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⑶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 400㎜等降水量线 200㎜等降水量线
湿润地区
(二)我国的干湿地区
我 国的降 水除了 锋面雨 之外, 还有哪 些类型?
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 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 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 降水的因素。例如:我国 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 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 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 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 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 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 水极少。另外,夏秋季节, 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也往往带来大量降水。
七年级中国地理气候知识点

七年级中国地理气候知识点中国地理气候知识点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各不相同,既有亚热带气候,也有寒温带气候。
了解中国地理气候知识点对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生活,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一、气候区划中国气候可分为黄淮海地区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西南地区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和东北地区气候五大类型。
黄淮海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夏季多雨多风,冬季湿度大,阴雨天多。
西南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到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湿度大,雨水充沛。
西北地区气候为典型的干旱气候,年降水量极少,气温差异大。
东北地区气候为寒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短暂,冬季漫长严寒,具有严寒、干燥等特点。
二、气候变化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近几十年来,中国气候变化趋势较为明显,高温、干旱、洪涝等现象都有发生。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并推行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治理。
三、气候灾害气候灾害是指由于地球气候在长时间的运动中,“年出不同、时序错乱”,而产生的破坏性灾害。
例如,暴雨、干旱、暴风、冰雹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影响,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气候灾害的了解和防护措施,以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
四、气候保护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我们保护气候的基本要素。
我们可以多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避免污染和浪费,采取适当的节能措施也是关键。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源共享,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总之,了解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对于我们建设美好家园、保护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积极适应和保护环境,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点2.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特点和类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a.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等。
b. 介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c. 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3. 课堂互动:a. 提问学生关于气候类型和影响气候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气候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影响气候因素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和气象事业的发展。
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地了解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
3.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经度位置:中国东西跨经度较大,东临太平洋,西至帕米尔高原,西北达额尔齐斯河上游,西南至雅鲁藏布江以西。
二、地形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中国地形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第一阶梯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中国气候类型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垂直气候等。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3.雨热同期:中国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4.降水空间差异大:中国降水空间上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导致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5.干湿差异显著:中国分布着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干湿差异显著。
四、主要自然地理现象和问题1.自然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如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环境保护: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
3.资源开发与保护: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需要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
4.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地理区域与地理界线1.地理区域: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地理界线:中国地理界线主要有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PPT

中国气候的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01
由于中国纬度跨度较大,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寒温带、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02
中国东西跨度较大,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湿润、半湿润、半干
旱和干旱气候。
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03
中国地势高差悬殊,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形成不同的气候类
型。
中国气候的影响因素
冷锋过境时,常伴随有大风、降温、 雨雪等天气现象;而暖锋过境时,则 常有连续性降水或雾霾天气。
在冷暖锋交汇处,由于气流的抬升和 下沉,常形成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如雷暴、冰雹、龙卷风等。
02
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气候的形成
气候形成的因素
包括纬度、地形、海陆分布、大气环 流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 了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
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 大陆内部,如撒哈拉沙漠。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东 南部,如印度、东南亚。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如中国、日本。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和 北美大陆中部,如俄罗
斯、加拿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极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 大西洋沿岸,如英国、
旅游出行
天气预报对于人们计划旅游出行和户外活动至关 重要,影响行程安排和装备选择。
经济活动
天气状况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商业决策、物 流运输和能源需求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西欧。
主要Hale Waihona Puke 布在南北极地区, 包括冰原和苔原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夏季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普遍高温
原因:⑴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⑵北方昼较南方长
最热在吐鲁番盆地,最冷在青藏高原
温度带 范围 黑龙江省北部、
寒温带 内蒙古东北部 东北和内蒙古大
中温带 部分、新疆北部
≥10℃ <1600℃ 1600—3400℃
滇、粤、台的 热带 南部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早熟的 春小麦,大麦、 马铃薯等 一年一熟,春小麦、 大豆、玉米、谷子、 高粱等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 3400—4500℃ 地区和新疆南部
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 荞麦,后冬小麦复种
玉米、谷子、பைடு நூலகம்薯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 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 加冬油菜或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