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18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10条
![文明礼仪小故事10条](https://img.taocdn.com/s3/m/152a603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46.png)
文明礼仪小故事10条古代(现代的在后面)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
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
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
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
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
”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
”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
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
”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
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张飞、关羽竭力劝阻。
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
”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
”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
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
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
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44f706f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b.png)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文明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关于礼仪文明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如何遵守礼仪文明。
下面是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以及应该如何遵守它。
故事一:抬头看路有一次,有个小男孩在马路上走路,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
小男孩抬头一看,愣住了,原来是一个盲人。
这时,盲人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在路上走路的时候,要抬头看路,不要玩手机。
”小男孩听后,非常惭愧。
从此以后,他在路上走路都会时刻提醒自己抬头看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要一直保持礼貌,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行走的时候,要保持警觉,不要玩手机或者听音乐,而要专注地看路。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并且显示我们的礼仪文明。
故事二:给老人让座一天,一个老人坐在公交车上,由于车上人太多,老人无法站立。
这时,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老人的困境,主动给他让座。
老人很高兴,对这个年轻人表示了感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尤其是在公交车上,要时刻注意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对于老人或者有孕妇等特殊身份的人,我们更应该主动给予照顾与关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故事三:排队等候有一次,张先生在银行排队等待业务处理,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插队了。
张先生非常不满意,于是请年轻人回到队伍中间排队。
年轻人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回到队伍中排队。
最后,张先生和其他人顺利办理完业务,年轻人也排在了最后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中,要遵守排队的规则。
排队是文明礼仪的一种表现,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等候、让位与宽容等等。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要因为自己的小小利益而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和情感。
总之,这些小小的故事都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需要遵循文明礼仪,从自身做起,注意实际行动与行为的言行谨慎(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讲卫生等等),共同维护一个有序、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68c96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d.png)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1. 小明和小华是幼儿园的好朋友,一天,他们一起去公园玩耍。
在公园里,他们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小明和小华赶紧跑过去扶起了老奶奶,并询问她是否受伤。
他们还帮助老奶奶找到了她的家人,并陪同她一起离开了公园。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关心和帮助别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老人。
2. 小明是一个注意礼仪的孩子,他每天都会向父母和老师问好,说谢谢和请。
一天,他参加了一次家庭聚餐。
在餐桌上,小明不仅用餐有礼,还主动帮助爷爷奶奶、父母和弟弟妹妹夹菜,倒水。
小明的举止和言谈得到了全家人的表扬,让他感到非常开心。
3. 大卫是一位公司的职员,他一直以文明礼貌闻名于公司,而且他总是乐于助人。
有一天,公司里突然停电了,大家都陷入了困惑和无助之中。
大卫立即拿出了自己备用的手电筒,并帮助同事们安全地离开办公室。
大家都对大卫的冷静和协助非常感激,公司的领导还特地表扬了他的行为。
4. 小芳是一个住在社区里的小姐姐,她非常懂礼貌和关心他人。
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年纪较大的邻居搬家,她主动前去帮忙。
小芳用细线帮助邻居捆绑箱子,还帮忙搬运家具。
邻居非常感激小芳的帮助,并送给她一本漂亮的小礼物。
5. 小明是一个小学生,他每天都会走过一条繁忙的马路上学。
有一天,他在过马路的时候发现一个老奶奶无法通过马路。
小明立即上前询问老奶奶是否需要帮助,并主动牵着她的手帮助过马路。
快到对面时,马路上有更多的车辆,小明决定等到安全时再过。
最后,小明成功地帮助老奶奶到达了目的地,还叮嘱她要注意安全。
这些小故事都是关于文明礼仪的,它们教育我们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
[文明礼仪小故事10篇]文明礼仪故事6篇
![[文明礼仪小故事10篇]文明礼仪故事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558e0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4c.png)
[文明礼仪小故事(gùshì)10篇]文明礼仪故事6篇文明(wénmíng)礼仪故事篇1:关于文明的作文600字文明礼仪小故事最近,在我们班追赶打闹的现象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qǔ é dài zhī)的是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
近段时间,老师经常对我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所以,我班的文明之风盛行。
我认为一个懂文明礼仪的好学生应该做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处处(chùchù)讲文明,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以前我见到老师总低着头就走了。
可有一次,妈妈让我把一瓶料酒给楼上的阿姨送过去。
我去了,可我叫了一声没人容许(róngxǔ),我就走了,妈妈说刚刚阿姨还在,你再去看看,我就又去了。
我放大了胆子敲了一下门,听到有人说请进,我就进去了,对阿姨说:“阿姨这是您的料酒。
〞说完就走了。
回到家,妈妈说:“对了,就要这样做,从小讲礼貌,长大了走进社会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从此以后,看见老师同学,我都主动热情的打招呼,送给他们一个笑脸,自己也能获得好心情,快乐是相互的。
做个讲文明讲礼仪的好学生,校内校外应该要一个样,不光自己要做到,看见不文明的行为还应该勇敢地制止。
记得有一次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高快乐兴下楼去散步,当时爸爸一边走一边吸烟,突然间爸爸将烟头扔到小区路边略有些发干的草坪上,我看到后赶快走过去,弯腰将烟头拾起放到路边的垃圾桶里。
我责问爸爸:“您怎么这么做您这样做是不文明的行为。
〞说得爸爸脸红脖子粗。
像这样类似的事还有很多。
最感人的是一次故事会上,一位女同学在讲《小红帽》时,因一时紧张,讲了一半讲不下去了,只见她急得脸发白,汗直流,越急越想不起来。
这时课堂上异常的安静,没有一个人起哄,嘲笑,也就在这时只见主持人走近她,轻轻地说道:“别慌,再想想〞,并随手塞给她一张手纸让她擦汗,台下的同学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鼓励她。
在这文明、友好的气氛中她渐渐镇静下来,终于坚持讲完了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十篇
![文明礼仪小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16ff4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6.png)
文明礼仪小故事十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范文、党团范文、演讲范文、心得体会、合同范本、条据书信、礼仪范文、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ample essays, party and youth group sample essays, speech sample essays, personal experiences, contract sample essays, normative letters, etiquette sample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文明礼仪小故事十篇文明礼仪小故事篇1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文明礼仪的当代小故事事例
![文明礼仪的当代小故事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8879ccf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3.png)
文明礼仪的当代小故事事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礼仪。
在各行各业,我们都能看到许多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几个在当代发生的文明礼仪小故事吧。
故事一:公交车上的小礼仪某天上午,我乘坐公交车前往工作地点。
车上的人很多,有学生、上班族、老人等各个群体。
等车的过程已经让我很苦恼了,但当我挤上了车时,情况更糟糕了。
人太多了,车上真的是挤得水泄不通。
正当我感到无可奈何时,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
他让出了自己的座位,让一个老年人可以坐下。
这种小礼仪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让我们这些乘客眼前一亮,感受到了大家之间的感情要比座位更重要。
故事二:礼让斑马线小明是一名年轻的骑车者,他每天都要穿过一条车流量很大的马路。
但是他不经常遵守交通信号和礼让行人。
因此,他在一次事件中,不小心与一位老太太擦肩而过。
尽管没有碰撞,但这一幕激起了他对文明礼仪的反思。
从那天起,小明每次骑车经过斑马线时,都会停下来,等待车辆完全停靠,然后再骑过去。
他还会主动让行人先行,以示对他们的尊重。
虽然这可能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但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周围的人知道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故事三:礼貌相待在一次社交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位新朋友。
他是一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但他的举止得体,言谈风趣。
我们一起谈论各种话题,直到活动结束。
当我们相互告别时,他对我说:“感谢今天的聚会。
我真的很享受和你的交流。
很高兴能认识你。
”这些简洁而有力的话语,让我对他的印象改变了。
尽管我们的交往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他的绅士风度和礼貌素质,让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综上所述,文明礼仪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小故事虽然可能只是无意的行为,但却展现了当代人对文明礼仪的关注和尊重。
我们应该尽可能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文明礼仪,以推动社会风气的积极变革。
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
![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5be57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7.png)
我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故事社会文明礼仪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规范,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养。
在我身边,有很多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故事一:餐桌上的文明礼仪我有朋友小明,他是一个非常注重文明礼仪的人。
每当他和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一定会先行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并邀请大家一起畅饮。
而且,他在吃饭的时候,总是用筷子夹菜非常有技巧,不会把菜从盘子里掉在桌子上,也不会抢夺别人的菜,相反他总是细心地夹好自己的菜,不让碰到别人的筷子。
这些小小的细节,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有礼貌、有耐心的人。
故事二:公交车上的文明礼仪我曾经在公交车上遇见了一位老人。
他年迈眼花,走路不太稳重,上车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周围的人惊呼起来。
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到后,立即扶起老人,并将他扶到一旁让他坐下。
并叮嘱其他人要小心路面,不要让老人再次被伤到。
这位年轻小伙子的行为让人很感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文明礼仪,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责任感和担当。
故事三:电梯中的文明礼仪曾经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乘坐电梯,电梯里还有一位年轻女孩,她抱着一个小孩,看上去很疲惫。
在进入电梯后,我们发现电梯里最近的一个位置是一个行李架。
我的同事便主动提议,帮她把手上的东西放到行李架上,以方便她照顾小孩,并且给她提供了一个座位,让她和孩子可以坐下歇息一下。
这种互帮互助、关心他人的行为,让我们对社会文明礼仪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更能够让我们成为一名有素养的人。
通过这些小故事的分享,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和重要性,也会受到身边的美好事例的感染,让我们更加注重礼仪和修养,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
10个简短礼仪小故事
![10个简短礼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8ef0dc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06.png)
10个简短礼仪小故事嘿,咱来讲讲十个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哈。
故事一:有一回啊,我去一个朋友家玩。
一进门,朋友的小孩就跑过来,甜甜地叫了一声:“叔叔好!”哎呀,那小模样可招人喜欢了。
这就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呀。
朋友赶紧说:“快请坐。
”然后给我倒了杯水。
这一家人的礼貌让我感觉特别舒服。
故事二:我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人特别多。
有个老奶奶上车了,一个小姑娘马上站起来说:“奶奶,您坐这儿。
”老奶奶笑着说:“谢谢你,小姑娘。
”这小小的举动,却让人心里暖暖的。
故事三:我们公司有个同事,每次别人帮他忙,他都会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有一次他让我帮他找个文件,我找完给他的时候,他又是一句“谢谢”。
让人觉得他特别有礼貌。
故事四:有一次我去饭店吃饭,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汤洒了一点出来。
我还没说话呢,旁边一桌的一个大哥就说:“没关系,小心点。
”服务员连连道歉,大哥还笑着安慰她。
这就是宽容和礼貌的表现呀。
故事五:我有个朋友,每次和别人打电话的时候,都会先问一句:“你现在方便说话吗?”如果对方不方便,他就会说:“那等你方便的时候我们再聊。
”这种尊重别人的做法真的很不错。
故事六:有一回在超市里,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货架上的东西碰掉了。
他马上捡起来,放回原处,还对旁边的售货员说:“阿姨,对不起。
”售货员笑着夸他是个懂事的孩子。
故事七:我去参加一个聚会,有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认真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等他说完了,大家才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就是尊重别人发言的礼仪呀。
故事八: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两个人不小心撞在了一起,他们没有互相指责,而是都先说:“对不起。
”然后笑了笑,就各自走了。
这样的处理方式多好呀。
故事九:在学校里,有个同学看到老师拿着很多东西,马上跑过去帮忙。
老师笑着说:“谢谢你,同学。
”这也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呢。
故事十:我去图书馆的时候,大家都很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
如果要接电话,也会悄悄地走到外面去。
这就是遵守公共秩序的礼仪呀。
礼仪小故事(通用15篇)
![礼仪小故事(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4fcf1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2.png)
礼仪小故事(通用15篇)礼仪小故事篇1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
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
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
职场智囊: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
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礼仪小故事篇2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
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
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
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
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
“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
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
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
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
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
身边的礼仪故事
![身边的礼仪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84565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5.png)
身边的礼仪故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修养和素养的体现。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身边的礼仪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公交车上的礼让。
有一次,我乘坐公交车回家。
车上已经坐满了乘客,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上了车,但是没有人让座给她。
我看到后立刻站起来让给了她我的座位。
老奶奶非常感激地说了声谢谢。
这件小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礼让的重要性,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不仅仅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故事二,餐桌上的礼仪。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吃饭。
当时餐桌上有一位朋友在吃饭的时候发出了很大声音,还不停地讲话。
这让大家都感到有些不适。
我就悄悄地提醒了他,告诉他在餐桌上要保持安静,尊重别人的用餐环境。
他听后很受触动,以后也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在餐桌上的礼仪不仅仅是吃饭的方式,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故事三,社交场合的礼仪。
曾经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
在活动中,我看到一些人在交谈的时候不停地打断别人的发言,这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后来我意识到,礼仪不仅仅是在正式场合,更是在日常的交往中。
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会尊重别人的发言,不打断别人的谈话。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形象,也能够让别人感到舒适和尊重。
总结,这些身边的礼仪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修养和素养的体现。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有所启发,注重自己的礼仪修养,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和谐。
现代礼仪小故事
![现代礼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eda82d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9.png)
现代礼仪小故事在现代社会,礼仪是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必须要遵守的规范。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现代礼仪小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故事一,地铁礼让。
有一天,小明在地铁上遇到了一位身体有些不便的老人,老人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站在车厢门口。
这时,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老人,主动走上前去,让开了座位让老人坐下。
老人非常感激,连连道谢。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更应该给予关怀和帮助。
故事二,商务礼仪。
小张是一位年轻的商务人士,他有一次参加了一个重要的商务活动。
在活动中,他注意到一位客户的杯子空了,便主动为客户倒茶。
客户对他的细心和周到表示赞赏,并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商务场合中,细节决定成败,要注重细节,展现出自己的绅士风度和周到服务。
故事三,用餐礼仪。
小玲和朋友一起去餐厅用餐,当她们点完菜后,服务员端上了一份沙拉。
小玲的朋友却不知道该如何使用餐具,显得有些尴尬。
小玲看到了,便耐心地教她如何使用餐具,让她感到非常温暖和感激。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用餐礼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也是展现绅士风度和文明素养的重要方式。
故事四,上下车礼让。
小李乘坐公交车上班,当车辆到站后,车厢内的乘客纷纷下车,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要挤出车门。
这时,一位年长的乘客走到了车门口,却被挤得无法下车。
小李看到后,立刻礼让了一下,给了年长乘客下车的空间。
年长乘客感激地对小李说了一声谢谢。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场合,礼让他人都是我们应该要做到的,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这些现代礼仪小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必须要遵守的规范。
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商务活动中,都要注重细节,展现出自己的绅士风度和周到服务。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和谐。
文明礼仪小故事10篇
![文明礼仪小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a2e3f00066f5335b81215c.png)
文明礼仪小故事10篇文明礼仪小故事10篇1.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
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
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
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
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
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
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
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
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中华礼仪小故事
![中华礼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ba446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e.png)
中华礼仪小故事在中国,礼仪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
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中华礼仪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中华礼仪的魅力。
故事一,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的一生中,他提倡礼仪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谦和。
有一次,孔子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行为粗鲁的人,他并没有生气或责备对方,而是微笑着对他说,“你看起来很疲惫,需要休息一下吗?”这种礼貌的回应,让那个粗鲁的人感到非常惊讶和感激。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粗鲁的人,也要以礼待人,用温和的态度来化解矛盾,这正是中华礼仪的精髓所在。
故事二,茶道的故事。
茶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交流心意的礼仪。
在中国,泡茶是一种仪式感极强的活动,它需要细心、耐心和尊重。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第一次参加茶道表演,由于紧张,他在泡茶的过程中出了一些小错误。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练习和修正。
最终,他成功地掌握了茶道的精髓,并且在表演中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中华礼仪强调的是过程和心境,而不是结果和完美。
只有在不断的修炼和领悟中,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
故事三,传统婚礼的故事。
中国传统婚礼是一种充满仪式感和祝福的仪式,它融合了许多古老的礼仪和习俗。
在一个传统婚礼上,新郎新娘需要进行许多仪式,比如敬茶、敬酒、行三拜等。
这些仪式都是为了表达对长辈和亲友的尊重和感激,也是为了祈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生活。
有一对新人,在举办婚礼前,他们特意学习和练习了各种仪式和礼节,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婚礼更加完美和隆重。
在婚礼当天,他们的细致周到和诚挚感人的举止,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中华礼仪是一种对传统和仪式的尊重,也是一种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
只有在这种尊重和感恩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华礼仪的价值和意义。
礼仪小故事简短
![礼仪小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d7e8b1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9.png)
礼仪小故事简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故事一,排队礼仪。
小明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游乐园玩耍。
当他们排队等待乘坐过山车时,他们看到前面有一个长长的队伍。
小明的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挤进队伍前面,可是小明却拉住他们说,“我们应该排到队伍的最后面,这是排队的礼仪。
”朋友们听了小明的话,纷纷乖乖地排到了队伍的最后面。
最终,他们都顺利地玩到了过山车,而且还学会了排队的礼仪。
故事二,餐桌礼仪。
小芳去参加了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
在聚会上,主人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当大家坐下来享用美食时,小芳看到有些朋友吃饭时嘴里大声嚼食物,有些朋友则用手抓着食物吃。
小芳心想,“这样不太礼貌吧。
”于是她轻轻地提醒大家,“在用餐时,我们应该轻声细语,不要大声嚼食物,还要使用餐具。
”大家听了小芳的提醒,纷纷改正了自己的不文明用餐习惯,聚会变得更加愉快和谐。
故事三,礼让礼仪。
小李和妈妈一起乘坐公交车去逛街。
当他们上车时,车厢内已经坐满了乘客,只剩下最后一排座位。
一个老奶奶正站在旁边,看到这一幕,小李主动让座给了老奶奶。
老奶奶非常感激地坐下来,还和小李妈妈聊了起来。
小李妈妈看到这一幕,感到非常欣慰,她对小李说,“你做得非常好,礼让他人就是最基本的礼仪。
”。
这些简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游乐园、餐桌上还是公交车上,我们都应该遵守礼仪规范,尊重他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和谐。
希望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能够更加注重礼仪,让礼仪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美好习惯。
礼仪故事精选
![礼仪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507cc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2.png)
礼仪故事精选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起着重要的作用。
遵守礼仪能够减少误会,建立良好的关系。
下面是几个关于礼仪的故事,希望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故事一:尊重他人的时间有一次,小明和小华商量好在图书馆见面一起学习。
小明提前到达,等了十分钟也没有等到小华。
他开始感到失望,但并没有发火或者离开。
相反,他给小华发了一条短信,询问是否有什么问题,导致他迟到了。
小华很快回复了短信并解释了情况。
最后,小华也很快地赶到了图书馆。
小明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友善地问候他,并开始他们原本计划好的学习活动。
故事二:尊重长辈小李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位年纪相对较大的妇女。
她看起来有些疲惫,站在人群拥挤的车厢里。
小李看到后,立刻离开了自己的座位,主动走到妇女身边,问她是否需要坐下。
妇女非常感激地点了点头并接受了小李的好意。
小李则站在车厢门口,继续站着,等待其他乘客上车。
故事三:言行一致小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销售经理。
他以他的专业知识和谦和有礼的态度赢得了许多客户的信任。
而且,他坚持保持言行一致。
不管是和客户交流,还是和同事合作,他总是保持谦逊而真诚的态度。
小王的言行一致给其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使他们感到舒服和尊重。
故事四:对待失误小张是一个服务行业的从业者。
一次,他不小心将一杯热咖啡洒在了顾客的衣服上。
他立刻道歉并表示自己会负责解决问题。
他主动提出为顾客洗衣服,同时提供折扣和道歉信以表达歉意。
虽然顾客很生气,但是听到小张的道歉后,她感到稍稍安慰了一些。
最后,小张成功协助顾客解决了问题,并在顾客的心理上赢得了一些认同。
以上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礼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对他人的尊重、善意和宽容不仅能加强彼此的联系,还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此,在与人交往时,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礼仪的原则,并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当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并为他人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注重礼仪,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6b032471ed9ad51f01df2ad.png)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文明礼仪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有关文明礼仪的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篇一:玉帛成干戈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
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
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
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
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
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
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小故事篇二:杨香扼虎救亲杨香扼虎救亲是一个中华传统礼仪故事。
杨香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
有一天,她跟着父亲杨丰到田间去收割庄稼。
两人刚走到半路上,突然跃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杨香的父亲便往回跑。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她临危不惧,一心只想着被老虎拖走的父亲,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
起初,老虎用力反扑,可杨香硬不松手,老虎渐渐元气大泄,磨着牙齿,终于断了气。
杨香的父亲终于脱离了险境,免于老虎的伤害。
后人为赞扬杨香写文记曰:杨香,年十四岁。
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
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10则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10则](https://img.taocdn.com/s3/m/1aa46c5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8.png)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10则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中古代礼仪故事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教导大家关于一些礼仪的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都有哪些吧!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
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三:张良拜师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文明礼仪小故事十篇
![文明礼仪小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08006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2.png)
文明礼仪小故事十篇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以下是我整理的文明礼仪小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职生;礼仪缺失;礼仪教育礼仪是现代文明的具体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
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一个人文化素质、品德修养的高低,都会表现在他的外在礼仪形象上。
对广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基础道德水平,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推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是来自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能生”“双差生”。
因此,许多中职生道德观念淡薄,日常行为不文明,有的语言低俗,举止粗鲁,有的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有的中职生诚信意识差,失约、失责现象时常发生,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礼仪缺失的情况,从而出现很多的不文明行为。
在中职学校就读的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甚至是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负面行为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大致归结起来有:厌学情绪严重、不健康上网成瘾、抽烟喝酒人数较多、人际关系淡薄、崇尚暴力、早恋以及盲目崇拜、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冷漠、耐挫力差、怕苦怕累、怕学厌学、辍学率高等诸多问题等。
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一个青少年学生的正常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一、中职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1.家庭因素。
(1)家庭不和睦影响。
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一些不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
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比如父亲说话喜欢说点脏话粗话,喜欢打牌抽烟喝酒;母亲喜欢穿着时髦,涂脂抹粉。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十则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十则](https://img.taocdn.com/s3/m/5f1b8742dd3383c4ba4cd263.png)
古代文明礼仪小故事十则小故事1、孝感人天舜,传说中的太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理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放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走;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走。
过后舜绝不嫉恨,仍对父亲恭敬,对弟弟慈祥。
他的孝行感人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作,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闻舜特别孝敬,有办理政事的才华,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察看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探望父亲,仍旧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小故事2、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期间鲁国人,孔子的喜悦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手足无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突然感觉疼爱,知道母亲在呼喊自己,便背着柴快速返回家中,跪问缘由。
母亲说:“有客人突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问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涵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代儒家尊他为“宗圣”小故事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服侍母亲从不懒惰。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固,人丁兴盛,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期间被誉为“文景之治”。
小故事4、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期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品德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誉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常常凌虐他,冬季,两个弟弟衣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严寒打颤,将绳索掉落地上,遇到父亲的训斥和鞭打,芦花跟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遇到凌虐。
中华礼仪故事十篇
![中华礼仪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d79bf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c.png)
中华礼仪故事一孔融让梨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一种贡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我们要像孔融那样,尊敬师长、尊敬同学,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中华礼仪故事二王祥孝母从前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可是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于是父亲娶了一位后母,但后母却不太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的面前说他的不是;于是慢慢地,父亲疏远王祥,不再爱他;有一次后母病了,说好想吃活鲤鱼;可那是寒冬呀,河水结了冰,怎么可能捉到活鲤鱼呢可怜的小王祥光着脚丫,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酷寒的霜雪出了门;他来到那结冰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冰面表层;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过了许久,冰融化了;真的跳出两条大鲤鱼;吃了鲤鱼后,后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她改变了对王祥的看法;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后母这样对待王祥,而他却“以德报怨”;故事中王祥的善良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关爱……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像王祥一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传递;中华礼仪故事三刘庄尊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往今来,尊师重道的故事比比皆是,汉明帝做了皇帝后仍对自己的老师以礼相待;当你徜徉在阅读和书写的快乐中,可曾想过:是谁,指点着书本教会你读第一个拼音,把着你的小手在纸上写下第一道稚拙的笔画;当你愉快地唱起动听的乐曲,当你尽情挥舞起五彩的画笔,又是谁,引领着你一步步走进艺术的殿堂……是老师,她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给了你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让尊师重道的氛围在我们的身边永远传递下去;中华礼仪故事四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叫司马光的孩子,很聪明;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他们玩儿得很高兴;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突然,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去了;孩子们都吓坏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还哭了出来;只有司马光很镇静,他想了想就跑了出去,过来一会儿,抱着一块石头跑进来,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被砸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的水都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这就是着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遇事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冷静,多动脑筋,这样才能想出好办法.同学们,让我们向司马光那样,学会做一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遇事不必惊慌,开动脑筋想办法一定会解决,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聪明的你一定也会和身边的伙伴们像司马光那样做一个沉着冷静的人中华礼仪故事五团结友爱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同学们我们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碰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碰到一点点挫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都能克服,都能坚持不懈得向着目标奋进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为我们的家乡、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中华礼仪故事六张良拜师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身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材的;五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很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书,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成功了;”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张良拜师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深深感到:老师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在老人的教育下,张良学会了做人和做事,这也造就了他后来的丰功伟绩;同学们,让我们谨听老师的教诲,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中华礼仪故事七将相和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扞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中华礼仪故事八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中华礼仪故事九孝敬父母孔子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谓孝,就是能养活自己的父母,家中的老人,但仅仅是养活就是孝道了吗你看你家的小狗小猫,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我们的饲养,如果只是让父母吃饱饭,衣食无忧,而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跟饲养猫狗有什么区别呢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心中对父母要有那份深深的敬意,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尊重与关怀;这才能称为“孝”;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家里,爸爸妈妈呵护着我们,为了我们成长操碎了心,付出艰辛的劳动;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舟,父母用爱滋润了我们稚嫩的心田,父母用爱抚慰了我们孤寂的心灵,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孝敬父母,这不仅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中华礼仪故事十黄香温席黄香小的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父母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的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黑不能好好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变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他长大之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的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读了黄香温席的故事,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为爸爸妈妈做过哪些事情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天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没有一点怨言,在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给与解答,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哄我们开心,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我们继续前进……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都洒满了爸爸妈妈辛勤的汗水,洒满了爸爸妈妈深情的爱;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用行动来孝敬父母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18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篇一 : 18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关于礼仪的十个小故事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
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
我对此感到很气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
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一、目光与人品有位企业经理讲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回,我同某销售公司经理共进午餐。
每当一位漂亮的女服务员走到我们桌子旁边,他总是目送她走出餐厅。
我对此感到很气愤,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
心里暗想,在他看来,女服务员的两条腿比我要对他讲的话更重要。
他并没有听我讲话,他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
”二、老太太与“配偶”有位人口普查员填写人口登记表时问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吗,”老太太愣了半天回答不上来。
旁边有人解释说:“他是问您有老伴吗,”老太太这才恍然大悟。
三、仅仅因为一口痰吗,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一天下来,美国约瑟先生对于对手——中国某医疗机械的范厂长,既恼火又钦佩。
这个范厂长对即将引进的“大输液管”生产线行情非常熟悉。
不仅对设备的技术指数要求高,而且价格压的很低。
在中国,约瑟似乎没有遇到过这样难缠而有实力的谈判对手。
他断定,今后和务实的范厂长合作,事业是能顺利的。
于是信服地接受了范厂长那个偏低的报价。
“OK~”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签定协议。
天色尚早,范厂长邀请约瑟到车间看一看。
车间井然有序,约瑟边看边赞许的点头。
走着走着,突然,范厂长觉得嗓子里有条小虫在爬,不由得咳了一声,便急急的向车间一角奔去。
约瑟诧异地盯着范厂长,只见他在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了擦,油漆的地面留下了一片痰渍。
约瑟快步走出车间,不顾范厂长的竭力挽留,坚决要回宾馆。
第二天一早,翻译敲开范厂长的门,递给他一封约瑟的信:“尊敬的范先生,我十分钦佩您的才智与精明,但车间里你吐痰的一幕使我一夜难眠。
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
况且,我们今后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
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否则,上帝会惩罚我的……”范厂长觉得头“轰”的一声,像要炸了。
四、老田鸡”退二线”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
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
”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
”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
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
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
”气氛才有点缓和。
五、这里没师傅,只有大夫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用手捂着自己的左下腹跑到医务室,对坐诊的大夫说:“师傅,我肚子疼。
”坐诊的医生说:“这里只有大夫,没有师傅。
找师傅请到学生食堂。
”学生的脸红到了耳根。
六、电话里的女高音某杂技团计划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
刘明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话,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
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
”“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
”没等刘明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刘明感觉像是被人戏弄了一番,拿着电话半天没回过神来。
七、参观南方某市五年前与国外的一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值五周年之际,该市被邀请前去参观。
为了此次出国参观能顺利进行,该市指派一位副市长专门负责组织这项参观活动。
这位副市长很有经验。
他首先提出参观人员名单,并对全体参观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参观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还对全体参观者进行了分工,把领队、接洽、翻译、食宿、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也把提问、记录、录音、拍照等任务分配到人。
最后,他还请礼仪专家给全体团员讲授出国参观的礼仪规范,对团员的着装、交际应酬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定。
该团出国参观结束后,外国朋友对团员在参观时的表现十分赞赏。
八、请向国徽敬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名黑人少校军官和一名白人士兵在路上相遇,士兵见对方是黑人,就没有敬礼。
当他掠身而过,忽然听到背后一个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请等一下。
”黑人军官对他说:“士兵,你刚才拒绝向我敬礼,我并不介意。
但你必须明白,我是美国总统任命的陆军少校,这顶军帽上的国徽代表着美国的光荣和伟大。
你可以看低我,但必须尊敬它。
现在我把帽子摘下来,请你向国徽敬礼。
”士兵终于向军官行了礼。
这位黑人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将军的本杰明?戴维斯。
九、如此吃相在与自己的同事一道外出参加一次宴会时,财政局干事姜克美因为举止有失检点,从而招致了大家的非议。
姜克美当时在宴会上为了吃得畅快,在开始用餐之后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
他先是松开自己的领带,接下来又解开领扣、松开腰带、卷起袖管,到了最后,竟然又悄悄地脱去自己的鞋子。
尤其令人感到不快的是,姜克美在吃东西时,总爱有意无意地咂巴其滋味,吃得訇然做响,并且其响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过一浪”。
姜克美在宴会上的此番作为,不仅令他身边的人瞠目结舌,而且也叫他的同事们无地自容。
大家就此纷纷指责姜克美:丢了自己的人,丢了单位的人,也丢了大家的人。
十、拜访张林是市外办的一名干事,有一次,领导让他负责与来本市参观访问的某国代表团进行联络。
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敬意,张林决定专程前去对方下榻的饭店拜访对方。
为了避免出现得仓促,他先用电话与对方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并且告之自己将停留的时间长度。
随后,他对自己的仪容、仪表进行了修饰,并准备了一些本市的风光明信片作为礼物。
届时,张林如约而至,进门后,他主动向对方问好并与对方握手为礼,随后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并双手递上自己的名片与礼品。
简单寒暄后,他便直奔主题,表明自己的来意,详谈完后便握手告辞。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张林上述表现符合拜会的常规礼仪,展示了他训练有素的交际风采。
篇二 : 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采访文明礼仪》1.小老鼠的故事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3.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
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
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4.让座的故事有一个青年男士抱着孩子上了公共汽车,没人给让座,一位老先生不落忍站起来给这个男青年让座,慌忙之中男青年踩了老者的脚,痛得老者哎呀直叫,男青年一屁股坐下,一句话都没说。
乘客中一位中年人看不过去了,指责男青年不懂礼貌,男青年理直气壮地回答:“给抱小孩让座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