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布局形式

园林布局形式
园林布局形式

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不同园林布局形式的异同

2010-04-25 19:47井荣乐

一、规则式园林

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

二、自然式园林

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西苑等属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水体: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3、建筑: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为自然形的封闭性的空旷草地和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

5、种植设计: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不用模纹花坛。树木配植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作建筑鸟兽等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桩景、盆景、雕刻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自然式园林在中国的历史悠长,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自然式园林。体现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户而游遍名山名水。如承德避暑山庄集中国大江南北园林于一园之中,游览其中可欣赏到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自然式园林图片很多,我只选出几张供大家欣赏。

三、混合式园林

园林中,如果规则式与自然式比例差不多的园林,可称为混合式园林。如广州烈士陵园。在园林规则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自然式,树木少的可搞规则式,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以规则式较经济。四周环境为规则式宜规划规则式,四周环境为自然式则宜规划成自然式。林荫道、建筑广场的街心花园等以规则式为宜。居民区、机关、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为宜。

广州天河航天奇观就是属混合式园林。

本人认为学校不同于一般园林,如学生上、放校时人流量较大,还有课间休息、举行大型活动等需要较大的场地,所以学校的绿化设计应以混合式为佳,既有传统园林风格,又可保留较大的活动场地。在面积较大的学校,这种风格很常见。园林中的亭、台、楼、榭;小品的石凳、石桌、藤架;水池中栽植着荷花等都具有典型的中国园林风味,

园林景观空间布局

1.主要内容 园林布局、立意和园林布置的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立意与布局 规则式、自然式园林布局形式的内容和 要素构成 园林设计方法 (1)对景对景是园林造景常用的手段之一。对景是人与景物之间形成直接面 对的关系,是指从一个给定的观察点所 观察到的景致。对景具有相对之意,它 往往是一个视觉中心,对整个构景起着 主导的作用。对景又可分为直接对景和 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线与景直接产 生关系,间接对景会在视线与景的引形 成一定的偏移和隐蔽,景物不一定设在 道路的轴线上或行走的路线上,使人在 不经意间去发现景物,给人以惊异或若 隐若现之感。 (2)借景借景也是园林设计中常用 的方法。借景就是借助一定的组景手段,将其他空间景物纳入所设置的组景范围。

(3)障景障景也称作抑景。障景顾名思义具有隐藏之意,是利用欲显故隐、欲扬先抑的手法,对景物进行必要的遮挡。障景在处理上可由植物、山石或其组合的景物构成屏障。 (4)漏景漏景是一种随意的造景方法,通过稀疏的植物群落或栏杆显现前方的景物,借以引起人的联想,激发人的探究感。古代园林的漏窗便是一例。窗外景物体现为点状时适合框景,体现为面状或散点状时,使用漏景手法可使景色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内外渗透。这也是漏窗之所以称为漏景的原因。(5)框景是根据选择的特定视点,利用窗框、岩洞、墙洞透视景物,观赏由树干或框架、山洞所围合成的景色构成一幅仿佛镶嵌于镜框内的立体画面,尽管框景是中国园林设计的一种手法,但在西方的园林设计中也屡有应用。在任何情况下,为了保证框景的效果,要注意避免由于景框形状和细节上的繁杂而分散游人的注意力。

(6)夹景夹景主要是在主景前限定一狭长空间,用于突出、强化主景,或起到屏障周围无半景物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利用自然地形构成夹景虽有极好的效果,故常以人工方法构建夹景。(7)隔景隔景主要利用隔墙、植篱、密植的树木将景物划分为不同的景观空间,形成多个视点,隔景还可将又差又乱的景象用培体、竹篱、植物等遮挡起来。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重点掌握规划式和自然式的园林布局。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效果图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效果图的表现形式与作用 城市园林设计效果图的形式 好养护总结了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的几种形式混合式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中,如果规则式与自然式比例差不多的园林,可称为混合式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规则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自然式,树木少的可搞规则式,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以规则式较经济。四周环境为规则式宜规划规则式,四周环境为自然式则宜规划成自然式。林荫道、建筑广场的街心花园等以规则式为宜。居民区、机关、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为宜。 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在阳台花架效果图上放上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是不少北欧阳台的惯用设计。红色的木质椅子,是夏日纳凉的不错选择,悬挂式小花坛是提升阳台品质的漂亮手笔,并不占丝毫阳台空间,园林树木的分类、生态习性、生长发育规律,园林树木生产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美化功能。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与选择、栽植和整形修剪以及养护管理。花卉的分类与分布。花卉栽培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花卉装饰,花卉生产等,园林景观植物配植的原则、方式和总体效果,植物配置的基本手法,草坪、水景、园路、建筑环境的植物配植设计等。道路景观植物、小区景观植物、庭院景观植物、建筑外环境景观植物、高速公路景观植物、广场景观植物配植的不同则和特点。 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图中的生态用地公园化,是将所有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为绿地统筹管理,合理进行规划,按照公园的旅游规划模式建设和经营管理,连点成片,公园绿地要有特色,通过特色的 建设,赋予公园以灵魂,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要美化、彩化和香化,合理植物配置,创造宜人的游览化境,公园文化的多元发展,将文化引入公园当中,使公园不再是一个仅供人们观赏美

园林布局形式

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不同园林布局形式的异同 2010-04-25 19:47井荣乐 一、规则式园林 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 二、自然式园林 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西苑等属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园林绿地构图有哪些基本规律

园林绿地构图有哪些基本规律? (一)统一与变化 园林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 (1)主与从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从属主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如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AB答案解析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A)答案 (适用班级:园林08级)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立意:设计者根据功能需要、艺术要求、环境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考虑所产生出来的总的设计意图。 3.空间序列:在园林建筑的创作中,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空间按一定的观赏路线 有次序地贯通、穿插、组合起来。 4.舫:中国造园艺术中具有舟楫意象的组合式水景建筑。 5. 园林建筑小品: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设计者艺术加工处理,具有独特的观赏和使 用功能的小型建筑设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的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建筑)、(植物)。 2、借景的内容有(借形)、(借声)、(借色)、(借香)。 3、园林中常说的“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万寿山),玉泉山,五园是指(清漪园), (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 4、在园林建筑个体设计中,亭的造型在立面上一般可以分(屋顶)、(柱身)、(台基)。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颐和园又名( B ) A.畅春园 B.清漪园 C.静宜园 D.静明园 2、园林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对园林景观的创造所起的积极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 ) A.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组织游览路线 B.点景;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C.观景;范围园林空间; 3、用( C )铺地是我国古典园林铺地中广泛采用的方式。 A.砖块 B.石材 C.青瓦 D.软石 4、在建筑物中,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是属于(A )类型的廊。 A.双面空廊 B.单面空廊 C.复廊 D.双层廊 5、设计自然式园林沿水体周边的道路一般要求(D) A.尽量贴近水面,有亲切感 B.避免接近水面,有安全感 C.与水面保持一定距离,平行 D.与水面有远有近,若接若离 6、园林的基础地貌是(D ) A. 建筑 B. 土地 C. 水体 D. 土地和水体 7、(A )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的一种最多的建筑形式。 A.亭 B.廊 C.榭 D.坊 8、系列说法有误的是(B ) A.设于园中心地段的饮食的业建筑,辅助部分难于利用视野死角掩蔽。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008-03-23 13:35 1 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即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1]。但是,植物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 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

1-3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3

教学内容: 第1章 园林绿地布局形式与造景手法 1.1 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 四、自由式园林 1、自由式园林的概念 自由式园林又称为抽象式、意象式或现代园景式园林,它是融传统意象与现代园景于一体的新型园林布局形式,以体现自由意象美为布局宗旨。 2、自由式园林特点 自由式园林:布局灵活,采用曲折迂回的道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如池塘、坡地、山丘等,给人以自由活泼、富于自然气息之感,绿化种植也采用自然式。同时利用建筑挖槽挖出的土方,进行地形改造,有利于自然景观的构建和土方的就地平衡。 教案(课时备课) No:06 课程名称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进程 第1章 园林绿地布局形式与造景手法 1.1 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三) 课 时 理论课时1 实践课时1 使用教材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主 编 黄东兵 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由式园林的概念; 2、了解掌握自由式园林的特点; 3、掌握园林自由式园林的内容。 教学重点 自由式园林的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 自由式园林的内容。 教法建议 本课程主要通过问答法、例举法和讲述法来阐述自由式园林的概念,使学生们对自由园林布局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运用对比法和案例法讲述了自由 式园林的形式特征、应用、效果,并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3、自由式园林内容 (1)形式特征:采用动态均衡的构图方式,将园景的美学特点和自然景观加以高度概括,通过对景观形象的提炼、变形、集中,以直观优美的图案造型表达寓意丰富的思想内涵,既引人联想,又赏心悦目 (2)应用:多用于现代园林绿地。以广阔、壮丽、大方的现代园林景观,大色块对比的图案景观等,创造适合静赏、动观和俯瞰的景观,用全新的富于视觉冲击力的景观形象产生优美的园林意境。 (3)效果:线条比自然式园林更流畅而有规律,比规则式园林更活泼而有变化。形象生动、亲切而有气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景观特质。 课堂实践:自由式园林的布局形式分析 实践建议:校园内若有自由式布局的园林绿地,可将学生按4-5人一组进行分组,对该块绿地的布局特点进行现场分析,撰写分析报告;校园内若无自由式布局的园林绿地,则可在课堂上展示典型的自由式园林投影图,将学生按4-5人一组进行分组,对该园林的布局特点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课后小结: 本节主要让学生们认识自由式园林,包括自由式园林布局的特点、形式特征、应用及效果,并通过课堂的实践使学生自由式园林布局的特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授课记录 作业批改情况 课后体会

园林景观建筑设计试题整理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库一 一、名词解释 1、园林 2、绿化 3、体量对比 4、流动景框 5、尺度 6、建筑庭园 7、什么是园林建筑小品? 8、什么是花架? 9、什么是梯级与蹬道? 二、问答题 1、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创造中起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 2、园林的性质和使用功能来加以区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哪几类 3、述园林建筑与其他建筑的不同之处。 4、简诉避暑山庄在立意上的巧妙利用? 5、叙述园林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 6、取得庭景的相互延伸效应,一般可以通过哪三种手法? 7、庭园组景手法 8、庭院灯可分为几类? 9、园林铺地分为几种? 10、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建筑中有什么作用? 三、选择题 1、园林的基础地貌是() A. 土地和水体 B. 土地 C. 水体 2、研究如何去创造在一定的地段围,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的学科称为() A. 造园学 B. 园林学 C. 环艺学 3、清代北方园林建设的主流是() A. 江南园林 B. 皇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4、“枯山水”起源于哪个国家() A. 中国 B. 法国 C. 日本 5、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 A. 古埃及和古希腊 B. 古埃及和古罗马 C. 古希腊和古罗马 6、()是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作。 A.京都龙安寺南庭 B.桂离宫 C.茶庭 7、法国的凡尔赛宫,由()大师设计建造。 A.孟萨 B.勒诺特 C.勒沃 D.路易十四 8、颐和园又名() A.畅春园 B.清漪园 C.静宜园 D.静明园 9、()重建清漪园并改名。 A. 光绪十四年 B.咸丰十年 C.光绪十年 10、辋川别业是由()所设计。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园林景观小品设计布局原则 1、地域性原则 在园林小品设计布局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各项实际情况,比如气候条件、物质基础等。所以在设计布局前,必须先对 当地的空间环境、制作工艺、地理地貌等进行一个实地的调查分析。只有这样在设计和应用小品时才能把小品的内涵和韵味发挥到极致,并且还能够大大的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 2、文化性原则 小品的设计和使用除了必须考虑到它的美观性,还必须使其具有自身的特色,所以在设计和使用小品时最好能够融合当地的一些风 俗文化。如果小品没有文化属性,就仅仅只是一个人工化的产物, 只有小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属性,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 该小品就不仅仅是一件人工化的产物,它不仅能够反映城市居民的 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够展示城市景观特色和个性,甚至一些 小品已经成为了该城市的标志物。 3、景观协调性原则 园林景观的各个要素在视觉外观、审美内涵上必须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园林小品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遵 守景观协调性原则。城市室外空间的每个组成要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设计某项景观时应该把其放到更大的 景观中加以考虑。在设计布局园林小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园林小 品要素和其他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不能使园林小品和周围的景观 造成脱离,否则不仅不能为景观增色,反而影响了景观的视觉效果。 小品设计的总体依据就是环境,所以在设计小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首先应该对环境进行考察,然后再依据考察的结果 有针对性的选择小品的设计方案、使用材料、外观造型、色彩等,

如此一来不仅有效的避免了小品对景观造成的视觉干扰,还能够使小品和周围的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饰景性园林小品会被放置在视点中心,这样不仅可以烘托气氛,还能够提高小品的感染力,但是应该注意过犹不及,不能使小品的设计过于突兀;而服务性设施一般会设置在不太显眼的地方,要求能够和周围的景观融合在一起,同时不能失去服务性设施本质的服务功能。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 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 摘要:从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五个方面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实践创作研究时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策略的解读,为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宽泛的思想平台,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介入设计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园林景观的创作研究。 关键词: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园林 从西方所罗门王子瑰丽的神殿到光怪陆离的荷兰风景油画,从中国的“囿”和“圃”到山水园林,“园林景观”这个富有魅力的词汇闪烁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光鲜而璀璨。似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被其修饰的可能,步入当代社会,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以往单一设计视角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求,笔者以一个更为宽泛的和多样化的视角去探讨园林景观的设计策略,探讨的范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

一、空间上的秩序性 约翰?西蒙兹在其著作《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可视景观一节中谈到了轴线,他说:“本质上讲,轴线是连接两点或更多点的线性规划要素。它总是被看作一个联结的要素。”[1]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轴线的界定是必要的。因为轴线的引入可以使景观系统具有方向性、秩序性。但园林景观不同于其他的景观类型,它更在意景观所创造的意境,所以轴线的形式有时是笔直的,有时可能是曲折的,但界定轴线的目的就是为了确立空间组织的逻辑顺序,以此契合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创造景观的场所氛围。苏州私家园林景观的曲折轴线就让我们体会到了景观空间的无穷变化,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

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 园林与建筑的关系 一座园林,可以使多一些山水的成分,或者偏重于植物栽植,或者建筑的密度比较大,但在一般的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综合 一、园林建筑的重要作用 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国园林的创作是以自然山水园为基本形式, 通过山、水、植 物、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构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美妙的城市园林其重要作用,一是能改善和美化人的生活环境, 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二是能为人们提供息憩、游览、文化娱乐的好场所。 园林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有使用功能, 又有造景、观景功能) 城市园林中亭、台、楼、阁、门、窗、路及小品等建筑,对构成园林意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其审美价值并非局限于这些建筑物和构筑物本身, 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物, 让人们领略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观, 突破有限, 通向无限, 感悟充满哲理的人生、历史、社会乃至宇宙万物,引导人们到达园林艺术新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从“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的意境, 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生境界。又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层台耸翠,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下临天地”之雄伟气势和“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句、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卷, 令人神往。 园林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园林建筑小品、服务性建筑、游憩性建筑、文化娱乐性建筑: 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园林建筑要点: l 、园林建筑 园林造景, 以植物景观为主,园林建筑为辅主 布局:园林建筑在布局上,要因地制宜, 巧于因借; 分而不离, 相互贯通; 疏密有致, 曲折变幻。巧妙处理虚实、疏密、明暗、藏露、参差、曲直、层次、呼应、宾主等关系,使结构合理, 主次分明,从变化中求统一,巧妙应用引、借、对、衬等组景艺术, 协调景点内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之间构图关系, “妙在得体”、“精在体宜”, 达到“平中出奇”、“画龙点睛”之功效。 意境:园林建筑设计应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突出园林艺术的传统文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尤其在中国古典建筑中, 建筑常与诗、画结合, 强化意境。如庭院白粉墙前置玲珑山石、修竹形成的粉墙花景和漏窗前的笆蕉都充满诗情画意, 加强了建筑的感染力, 使人触景生情,正是园林建筑的意境所在。 空间格局:总体上要充分体现出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 具体又要给游人步移景异的感官享受。力求主次分明, 参差错落, 曲折变化, 相互渗透,避免轴线对称。整体布局, 要追求虚实穿插,通透有度,动静结合, 小中见大的空间艺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增加空间层次。如常用廊来划分并围合空间, 且围中有透, 形成围透结合的空间效果。 造型:园林建筑的形体、轮廓、线条、色彩等, 都要有独具特色的表现力,重视美观要求。既要满足居住、游憩等功能, 又要依自然山水组成园景,创造富于变化的空间环境, 营造出宛若天成的景观。造型上宜体量轻巧, 形式活泼, 力求简洁、明快。如桥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而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 小桥流水也成为典型风景。 装饰:在景点群体构图中,亭、台、楼、阁、廊、榭、塔等, 要建筑园门、花架、景墙、景窗、园路、水池、置石等。园林建筑小品与自然山、水、植物要和谐统一, 其构图、造型、色彩能对环境产生极强的装饰作用。建筑细部要求更精巧的装饰, 做到既美观, 又能使空间、画面通透并有层次。如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 都是常用的良好装饰构件

自然式,混合式三种不同园林布局形式的异同

自然式,混合式三种不同园林布局形式 的异同 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不同园林布局形式的异同2010-05-06 09: 07 一、规则式园林 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从埃及、希腊、 罗马起到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 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 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 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5、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6、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规则式水景和大量喷泉为主景以外,其余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 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规则式园林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整齐、庄严。 二、自然式园林 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 秦时代开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 园为代表。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西苑等属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 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 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水体: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 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3、建筑: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 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和各类绿地的布置

一、居住区绿地的类型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用建筑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而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乐场和其他块状、带状的公共绿地。 根据我国一些城市的居住区规划建设实际,居住区公园用地在10000㎡以上就可建成具有较明确的功能划分、较完善的游憩设施和容纳相应规模的出游人数的公共绿地;用地4000㎡以上的小游园,可以满足有一定的功能划分、一定的游憩活动设施和容纳相应的出游人数的基本要求。所以居住区公园的面积一般不小于1 hm2,小区级小游园不小于。我国各地居住区绿地由于条件不同,差别较大,总的来说标准比较低。各类公共绿地的设置内容应符合表6-2的要求 。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与居住区总体体规划紧密结合,要做到统一规划,合理组织布局,采用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以中心公共绿地为核心,道路绿地为网络,庭院与空间绿化为基础,集点、线、面为一体的绿地系统。 二、居住区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是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其功能同城市公园不完全相同,主要服务于小区居民的休息、交往和娱乐等,有利于居民心理、生理的健康。居住区公共绿地集中反映了小区绿地质量水平,一般要求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艺术效果,是居住区绿化的重点地带。 公共绿地以植物材料为主,与自然地形、山水和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的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的空间。居住区公共绿地应位置适中,靠近小区主路,适宜于各年龄组的居民前去使用;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布置,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相结合。 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式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一)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服务于全居住区的居民,面积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公园内的设施比较丰富,有各年龄组休息、活动用地(图6-1)。 此类公园面积不宜过大,位置设计适中,服务半径500~1000m。该类绿地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方便居民使用,常常规划在居住区中心地段,居民步行约10分钟可以到达。可与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社会服务设施结合布置,形成居住区的公共活动中心,以利于提高使用效率,节约用地。公园有功能分区、景区划分,除了花草树木以外,有一定比例的建筑、活动场地和

园林绿化的整体的布局

园林绿化得整体得布局 河南晟德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得苗木基地位于郑州新区核心区滨临绿博大道,北依郑开大道,西邻京珠高速,东临古都开封,离圃田出口约6公里,离中牟出口约12公里,距离郑州高铁客运站约7公里,距离郑州火车站约40公里,距离郑州机场约45公里,紧邻郑州绿博园,交通十分便利、河南晟德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绿化工程、景观设计,就是一家专业从事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为一体得有着二十多年经验得专业园林绿化公司。 我们要做一项绿化工程,首先就就是要对实际地形地貌考察,然后再整体布局,比如树木得孤植还就是群植,石头得位置,亭子安放等等,怎么样达到专业得水准,规划布局一个别具一格得景观呢?河南晟德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多年得设计与施工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园林设计总体规划得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根据计划确定所建园林得性质、主题、内容,结合选定园址得具体情况,进行总体得立意构思,比如湿地公园,游乐场,休闲娱乐广场等,对构成园林得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得全面安排,明确她们得作用,与人们得需求,确定它们得位置与相互之间得关系,对不同得土地类型做出评价,有效合理地利用土地,在有限得空间内产生无限得艺术效果,同时也能利益较大化。 记得在大学得课程上我们修得有一本书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史,就是著名园林规划大师周维权著得,写得非常棒,到现在我还就是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都去读一读。她在书中详细得介绍了中国园林得发

展史,为我们国家得园林发展感到无比得自豪,可以说我们国家就就 是世界园林之母。 园林得布局可分为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我们国家较多分布与修筑得得就是自然式园林,较为经典得也就是自然式园林,我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规则式园林与混合式园林,重点谈一下 自然式园林得布局、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街道、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在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产生之前,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与19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几何图案式园林为代表。我国得北京天坛、南京中山陵都采用规则式布局。规则式园林给人以庄严、雄伟、整齐之感,一般用于气氛较严肃得纪念性园林或有对称轴得建筑庭院中。所谓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得主中轴线与副轴线,只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艺术浅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艺术浅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一直以来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造就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风格的独特性,以及有别于其它国家造园风格的中国古典园建筑。与古典园林建筑息息相关的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也为中国园林建筑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绘画的参与中国园林的艺术内涵味道更加浓厚,民族特征也更加突出,这是西方园林成就无法与之媲美的。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特殊范畴,以满足人们游赏和居住等多重需要为目的,将认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相配合,融建筑、绘画、文学、书法、园艺为一体。园林建筑与绘画艺术完美的古人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建筑的布局和造景,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体特征。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中的建筑要素入手, 研究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布局结构, 以期为我们所从事的城市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以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布局;艺术 正文:一、引言 “一块石, 两竿竹, 小窗前, 清趣足。伴读书, 夏寒玉, 夜灯红, 窗纸绿。”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此诗中描写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创造出居住生活空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造园者为求在喧嚣的城市之中开辟世外桃源, 模仿自然宅院,提出了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主张。正是经过造园者精心巧妙布局表现出的自然意境, 以及由此引发的观者对人生哲理无限感悟, 使中国古典园林突破了时间、空间而趋于无限。于小小园林观晨曦晚霞, 明晦雨雪, 领略四季景色的变幻: 从春风杨柳依依, 夏暑焦廊蔽日, 至秋时桂子飘香,冬日雪月梅影, 四季美景自成乐趣。听鸟语虫鸣, 松涛竹啸, 残荷秋雨, 溪流淙

不由得令人与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所述产生共鸣: ”悠悠平与颢气俱而莫得其崖; 洋洋平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 不知月之人, 苍然暮色, 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如此人生美境并不是简单的堆砌, 而是一池一山, 一楼一亭, 一花一木, 配置相宜, 景观浑然一体, 妙若自然。园林建筑物作为构成景境的要素, 一方面是纯粹的人工构筑物, 另一方面其布局在与山、水、花、木的自然协调中,成为创造中国古典园林这种独树一帜的居住生活空间的重要手段。以山水为主体, 结合山水地形、地貌特点, 巧妙构筑建筑物, 使之与山水风格统一融合成宛若天成般的景观体系, 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基本准则。因此, 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之中的建筑, 对于我们继承中国传统居住文化, 研究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建人与自然共生息的生态聚居环境,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试从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艺术入手, 探索其对现代生活居住空间创建的启示。 二、中国古典园林之建筑空间布局 中国园林艺术是在伴随着其他类型,如诗词、绘画艺术相互影响,互相通融而逐渐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了园居者使用功能要求。小小宅国不仅是生活的场所,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还是接待宾客,宴饮亲朋,读书,怡情悦性,标榜风雅,消遣精

园林景观中园林场地的布局设计方法

园林景观中园林场地的布局设计方法 在园林平面规划中,园路与场地是划分地形的一种要素。地块形状的方、圆、规则或自然,都可以由园路场地的划分与组合来造成。我们知道,地形是园林景观的主要载体,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结构部分。由于园路在地形构成上具有先决作用,因而园路的平面线形、路网的组合形状和园路竖向上的起伏变化等,都会对园林景观的全貌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园路和广场在园林造景中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园林场地按其性质和功能分为以下几种: ①交流集散场地:主要起组织人流、分散人流的作用,不希望游人长久停留休息。如园林的出入口广场,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建筑前广场(体育场、露天剧场、展览室)。 ②游息活动场地:主要供游人休息、散步、打拳、做操、游戏、节日游园等用。可以是草坪、稀树草地,也可用各种硬质材料铺装地面。这些场地四周常配合花池、水池、亭廊、花架、雕塑等。 ③生产管理场地:供园务管理、生产之用,如晒场、停车场、材料场等。园林中这些场地的布局是以地形地貌、功能要求与艺术构图的要求而安排的。 园林的出入口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园内主要建筑前广场均属交流集散场地,这些场地,也要有重点景观设计。如:公园主要出入口的大门设计,交叉广场中的花坛、雕塑、喷泉、山石盆景。在空间构

图手法上有"开门见山"的开朗景观;也有"欲扬先抑"的障碍安排和"内院"式安排。广场是园林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道路系统的结点和休止符。在园林中的景观序列节奏变化中,往往因广场的出现而具有阶段性。 游人在园林中的主要活动空间,就是园路和各种场地园路场地作为游人的活动空间,要保证最大面积的绿化用地,而使园综合功能就会失去平衡,以后是要出问题的。这方面,需要重视的是足够的游人活动空间。当然,人流交通方面的考虑也要满足,但只是兼顾性的,是占第二位的。如何在满足游人活动和园内交通需要的同时,保证园路场地环境的舒适和美好,是园路和园林场地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园路、广场的侧旁或中轴线上,这可以布置一些花境、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甚至园亭等景物,使道路广场景观更加美丽动人,也可结合电、声、光、色的变化,创造出更富现代气息的园林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参考 一、现状分析 二、设计依据 三、指导思想 四、总体特色 五、种植特色 六、具体景观分析 七、投资造价估算 目录 第一部分车站大道景观设计 一、项目概况 1、区位 2、基地现状 3、设计范围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构架 1、指导思想 2、设计原则 3、设计理念 四、设计布局 五、种植设计 1、设计原则 2、具体设计 3、树种选择 六、照明设计 七、景观小品设计 八、无障碍设计 九、设施布置 第二部分车站大道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 一、存在问题 二、沿街建筑分类 三、整治对策 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 2、在建建筑的整治 3、未建空地的整治 4、需改建旧宅地块的整治 第三部分 附件:温州市规划局关于车站大道整治规划说明第四部分附图 1、总平面彩图1:1000 15 铺地设计详图 2、总平面图1:1000 16-21 环境小品设计详图

3、分析图1:2000 22 市府路口景观效果图 4、道路断面1:200 23 城南大道路口景观效果图 5、沿街立面1:200 6-9 节点详图1:500 10-13 绿化详图1:500 14 隔离带设计 第一部分 车站大道景观设计 一、工程概况 1.区位:温州市车站大道位于温州城市中心,是规划建设中城市中心区西侧边界,整体呈南北走 向,南到火车站,北至江滨路。 2.基地现状: 车站大道道路两侧地块分四种情况:A类:新建地块: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较整洁美观。B类: 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块:部分未建地块旧房未拆迁,较杂乱;部分为已拆迁的空地,场地内较脏乱。 在建地块部分基地围墙较整洁,无占道;部分基地围墙、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虽无占道,但场 地外观不整洁。C类:需改善的地块:大多为70-80年代建成,建筑整体性较好,但外表陈旧,部分 建筑防盗窗罩及底层商铺乱设,破坏立面效果。D类:未改建的地块:分三类:一类为旧房:相当 杂乱、破旧;一类为空地:较脏,有些堆满垃圾;一类为违章棚屋:脏、乱。道路红线内:存在部 分路段架空电线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损及人行道北临时绿化占用、不成系统等问题。 3.设计范围:本次景观设计范围为南起疏港路火车站、北至江滨路火车站,总长 4.12,宽50m 的 道路红线,以及两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0m的用地。设计重点在从人行道至建筑物临街面15.5m之 间,还有车站大道与市府路、城南大道、学院路、黎明路形成的几处景观节点空间。 二、设计依据 1、《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75-97 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83-99 5、开发和管理部门提供的相关地形图、文字资料等 三、设计构架 1、指导思想 (1)景观设计与沿道路城市规划有机衔接,考虑本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其街景在风格上与城市设计相和谐,并与周边环境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 (2)与沿街建筑性质、功能结合。

园林工程施工现场总体布置

施工现场总体布置 1 施工现场总体布置 1.1 围墙门卫在需建围护而未建部分增设围墙,同时进行内外粉白,刷彩色油漆,按公司标准编制图案与标语。在出入口设值班室,配置24h值班人员。 1.2 标牌在主出入口与现场办公室附近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防火责任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图、宣传廊等十牌、二图、二栏。 1.3场地及道路本工程主要场地与道路均采用硬地坪施工,沿道路两侧与现场四周设排水明沟,中间按10‰起拱排水,以保持现场整洁。在其余地方适当布置绿化,加强文明施工。 1.4材料堆场确保材料堆放整齐,并在每种材料旁设标志牌,指明材料品名、产地、规格及检验状态等。 1.5现场办公、生产临时设施在现场主出入口附近布置办公房一幢,二层,一层设项目部办公室、医护室,二层设会议室等。在拟建建筑附近布置钢筋、木工加工棚。生活区布置因施工现场场地比较狭窄,在现场内不设置生活区。职工宿舍等生活设施租用附近民房解决。 本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沿场地周边设置临时围墙与围护,实行封闭管理。 现场内按文明标化施工标准、企业标准布置,并符合卫生、安全、防火要求,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的施工与生活环境。 充分利用现场,将现场办公、生产区、材料堆场、周转材料等均尽可能布置在现场内,并力求布局合理,满足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要求。 将钢筋、搅拌场地等操作区尽可能设置在靠近施工作业区位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2 施工用电 2.1用电量计算根据拟选用的机械设备表,本工程中各种电力设备总功率(ΣP1)为190KW,电焊机总功率(ΣP2)为260KW,室内照明总功率(ΣP3)与室外照明总功率(ΣP4)按动力用电量的10%考虑。总用电量为:P总=1.05×(K1∑p1/COSψ+K2∑p2+ K3∑p3)=1.05×[0.5×190/0.75+0.6×260]×1.10=326KVA 其中:P总--供电设备总用电需要量(KV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