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把握主要角色和情节。
(2)学生能够领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换位思考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对友谊的珍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惊弓之鸟》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问题:为什么鸟会惊弓?鸟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演。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换位思考的经历。
(2)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这些经历的感悟。
四、课堂小结:2. 学生表示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换位思考的品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课文《惊弓之鸟》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2. 学生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从我做起”的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2. 针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学生反馈:1. 教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3年课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通用5篇)
2023年课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通用5篇)课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1整节课上下来,因为事先预设很充分,自己感觉挺安逸的,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自由。
在课的一起先,我就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出名的射箭能手”这一句话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通过抓更羸的言行、探大雁送命的真正缘由,从中感受到了“更羸是魏国出名的射箭能手”。
并在课尾预设了一个情境:“同学们,假如,你跟魏王去打猎,假如,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原先预想的是学生既会说“会”,也会说“不会”;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是会出现一边倒的状况,学生都说“不会”,尽管一再提示,但学生最终只是很不自信地小声说:“会!”课后静下心来回想,之所以会出现试教时未出现的状况,一在于学生的不自信,觉得自己不能和更羸同日而语;二在于老师预设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我的设想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课后了解了一下: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嘣”一声不如更羸的响,有的认为自己要吓的大雁是没受伤的。
当自己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的动态生成不相一样时,自己的应变实力还是很弱。
低段的语文教学扎根于字词教学,因此我在上课时并未忽视字词的教学,通过给“失”选取说明,给两个“直”换词并放到详细的语境中读一读,让学生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肯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当然一节课下来,还是有不少缺陷,尤其是给学生读课文的量和时间上还不够多。
没有很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课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2今日我上的课文是《惊弓之鸟》,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我发觉许多学生上课没有精神,不知道是天气一下子变得很热的缘由,还是补充的阅读材料在早读课的时候,我带读了两遍,学生失去了爱好!我让学生默读的时候,许多学生在讲话,我感觉,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是浮躁的,能沉下心来默读的学生没有几个,有些小组的成员在谈论着跟教学无关紧要的话题,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在杨锟鹏这个小组,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供大家参考。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1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
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
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说成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积极回答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情理中引入新课。
之后,同学们充满渴望的自由读课文。
教师问:同学们刚才认真读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谁就多读一读他的话。
在读文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评价一、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
二、鼓励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三、宽容学生教师能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2【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
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好。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梗概,理解故事中“惊弓之鸟”的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勇敢面对困难。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缺点和错误,学会包容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读: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鸟的故事。
(2)引出本课课题《惊弓之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惊弓之鸟”的寓意。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寓意。
四、作业设计1. 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小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精神。
3.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辅导。
4. 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能够运用成语造句。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及用法。
(2)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2)理解成语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成语卡片、图片等教学资源。
(2)相关传统文化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初步含义。
(2)准备成语故事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成语“惊弓之鸟”。
(2)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成语“惊弓之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实践:(1)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成语“惊弓之鸟”进行语言表达。
(2)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成语,传承中华文化。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成语“惊弓之鸟”的理解及运用情况。
(2)学生对成语背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深入挖掘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及出处;(2)学生能够运用成语“惊弓之鸟”造句,表达清晰、准确;(3)学生能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及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来源及故事;(2)通过实例分析,学会运用成语“惊弓之鸟”进行恰当表达;(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勇敢面对挑战;(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基本含义和用法;(2)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及寓意;(3)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惊弓之鸟”进行表达;(2)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及寓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成语“惊弓之鸟”的相关资料;(2)教学课件或黑板;(3)实例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成语“惊弓之鸟”;(2)准备成语造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成语“惊弓之鸟”;(2)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含义;(3)简介成语的出处及故事。
2. 学习成语:(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及用法;(2)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运用成语进行表达;(3)练习成语造句,巩固所学。
3. 讲述故事:(1)讲述成语“惊弓之鸟”背后的故事;(2)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3)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个成语。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强化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及用法;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勇敢面对挑战的品质;3. 提醒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2)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成语背后的寓意。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朗读、复述故事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情,勇于面对困难,克服恐惧的心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2)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克服恐惧,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成语“惊弓之鸟”的故事动画。
2. 教学素材:成语卡片、故事文本。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成语“惊弓之鸟”的动画故事。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人公,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好奇心。
2. 学习成语:(1)让学生读准成语“惊弓之鸟”的字音。
(2)解释成语的含义,讲解成语的出处。
3. 讲述故事:(1)让学生根据课件,复述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理解成语背后的寓意。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所学到的成语故事。
(2)鼓励学生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情感引导:(1)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惊弓之鸟”的寓意,克服自己的恐惧。
(2)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勇敢面对困难。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惊弓之鸟”成语,写一篇小短文。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成语故事。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通过观察天上的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环环相扣,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教学本课时我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3.抓语文基础的练习,让学生会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在教学本课时,先根据字面意思让学生初步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再抓重点字词让学生理解、记忆。
然后根据课文中魏王与更羸的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让学生选择更羸或魏王的话自主阅读,去体会“说”的四种表达方式。
人物对话的四种表达形式是上学期园地里的一个重点内容,放在这里的目的第一个是对这四种对话形式进行一个复习;第二是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本来在这个环节上还设计了让学生标标点的环节,但考虑到太难而删除了。
但在教学时,这一环节明显时间过长,新授课没必要在练习上花太多的时间,点一点就可以了。
紧接着对课文前三句话进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挖掘文章潜在告诉我们的事情。
让学生读这三句话说说自己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我认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挖掘课文的兴趣,但在教学时我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去了解“魏国”,显得多余。
反而是对重点词语“能手”“射箭能手”忽略了。
在分析课文时,我是根据更羸说的——更羸做的——更羸想的三个步骤一环一环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出示更羸分析图时,主要是我带动学生去分析,如果这里出示图后,由学生去自由说,自由体会,会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应该带着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再去理清课文思路会更好。
篇二:《惊弓之鸟》优秀教案及反思《惊弓之鸟》教材说明《惊弓之鸟》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三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
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
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找到突破口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生能够运用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悟到友谊、勇敢、智慧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角色形象等。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朗读与口语表达。
4. 合作探究: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2. 教学难点:角色形象的分析,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角色形象和特点。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角色形象和特点的理解。
5. 朗读与表达:学生朗读课文,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的学习是否扎实。
2. 反思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角色形象的理解,朗读与表达是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角色形象的把握。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反思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口语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5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5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一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先用成语引入,这些成语都包含着一个故事,顺理成章的揭示课题,并板书:惊弓之鸟。
然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故事,看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课题说明白。
这样大家都充满渴望的去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完后,我问学生,课题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知道惊弓之鸟就是受到惊吓的鸟。
然后我问这里的鸟之谁?学生马上说是大雁。
接着我让学生再和伙伴一起分角色去读课文,看文中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读书后,不仅知道了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还知道了他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
在学生知道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后,我问学生,更羸真的为什么会这样自信呢?然后再引导学生读第九节,这样学生就能够边读边思考,知道更羸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只大雁因为受过一次箭伤还没有好,很害怕再次受到同样的伤害,所以只要它一听见弓箭的响声,就会拼命往高处飞,这样伤口一裂开就掉下来了。
其实它不是箭射下来的,而是被吓下来的。
学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有无类似的经历。
有学生就说,自己以前被狗咬过,所以只要一看见狗就感到很害怕,还有的说怕蛇,有的说怕马蜂等等。
学生会用这个成语了,在让他们自己归纳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现在的喻意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这节课,我在想,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掌握,学生在充分读书以后,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弄明白。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二[情景说明]《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课文最后段落中更羸的话是教学重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去分析感悟,从中明白道理的训练点。
本课时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运用质疑、朗读、感悟等形式,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寓意,进而明白道理。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含义。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勇于面对困难。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讲述《惊弓之鸟》的故事,解释成语的含义。
2. 单词解析:学习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
3. 语法点讲解:分析故事中的语法结构。
4. 课后作业:根据故事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成语“惊弓之鸟”的来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4. 角色扮演:分组表演故事,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5. 语法讲解:讲解故事中的语法点,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表演评价: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课文内容,是否突出重点。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有待改进的地方。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惊弓之鸟》的故事文本。
2. 图片素材:与故事相关的人物、场景图片。
3. 音频素材:故事相关的背景音乐、角色配音。
4.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含义。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学会使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
理解并实践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难点:学会运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
1.3 教学准备成语卡片。
PPT课件。
黑板和粉笔。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鸟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鸟儿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鸟的成语?1.4.2 新课导入介绍成语“惊弓之鸟”的出处、含义和用法。
通过示例句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4.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
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和点评。
1.4.4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惊弓之鸟”成语完成句子。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1.4.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惊弓之鸟”成语的用法。
提醒学生注意成语的运用场合和对象。
第二章: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学生能熟练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中正确运用“惊弓之鸟”成语。
2.2 教学改进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用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2.3 学生反馈学生对成语“惊弓之鸟”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成语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案例选择选择一则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涉及使用“惊弓之鸟”成语的场景。
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
6.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讨论案例中的语境和成语含义之间的关系。
6.3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分析看法。
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七章:成语故事7.1 故事介绍讲述成语“惊弓之鸟”的来源故事。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 》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精选15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一《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1、指名朗读这段话,看看这一自然段更羸说了几句话?2、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用“——”画下来,哪些是更羸听到的,用“”画出来。
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悲惨?引导学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赢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3、第二句还是说更羸看到和听到的吗?为什么?(小小组讨论)(1)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单失群”的意思。
(2)读了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3)出示练习“大雁飞得慢,因();叫得悲惨,因为()。
”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说说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4)再读这句话,现在你又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基础上,认识到任何分析、推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使学生懂得更赢根据看到的、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
4、小小组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因()掉了下来,因为()。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交流。
5、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
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6、分小小组研究、交流;可提示: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7、师小结: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之后,离弦而出的箭就射中了它,害得它孤单失群、受尽痛苦;而这次它又遇到了相类似的情况(板书:遇到类似情况)――弦又响了,以为又会被箭射中,所以心里会如此的害怕,拼命往上飞,结果伤口裂开掉了下来,成了一只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通过故事了解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恐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读并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悟出生活哲理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如何让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惊弓之鸟》的故事情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故事中的主题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哲理。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出与故事相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结合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分析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应给予客观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并简要概括故事的主题。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
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情感。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故事背后的道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鸟因为一次意外,变得胆小怕事,在困境中得到启示,重新找回自信的故事。
2. 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2)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
(2)引出今天的课文《惊弓之鸟》,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针对故事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上台,用英语讲述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 语法与写作:(1)针对故事中的关键词和句型,进行语法讲解和练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评估。
3. 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探究能力的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增加互动环节。
3. 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是否需要拓展相关话题。
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相关的故事背景和人物介绍。
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相关故事。
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实践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1.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解: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出处和相关故事。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分享心得。
实践: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总结:对成语“惊弓之鸟”进行总结,强调其意义和运用。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能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学生是否能运用成语于实际生活,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对相关故事和人物介绍的理解程度。
2.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讲解的方式和深度,以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增加更多的实际例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运用。
设置更多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运用成语。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出处。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和出处。
相关的故事背景和人物介绍。
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相关故事。
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实践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讲解:讲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出处和相关故事。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分享心得。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通过成语来了解古代文化,拓宽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勇敢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成语“惊弓之鸟”的由来。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成语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惊弓之鸟》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课堂讲解(1)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解释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2)分析故事中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将成语“惊弓之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后作业(2)运用成语“惊弓之鸟”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或造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心得体会和故事编写,检查学生对成语运用和故事理解的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3. 教学评价:反思评价方式是否全面,是否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惊弓之鸟的教案(通用17篇)
惊弓之鸟的教案惊弓之鸟的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惊弓之鸟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惊弓之鸟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读书记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1、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跳跃式讲读。
【教具准备】活动幻灯片一框,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纸片。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尝试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1、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惊弓之鸟》,我们知道题目中“惊”的意思是“害怕”,“弓”的意思是“弓弦声响”,“之”的意思是“的”,“惊弓之鸟”连起来的意思是“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那么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谁能用一句话介绍更羸?2、铺垫导法: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教师顺势引导──不动笔墨不读书,重点词句加──,不懂词句加──?(符号板书)3、朗读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我想应该读出更羸的气魄。
4、设疑争论:⑴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读的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字用错了?⑵学生回答,说明理由。
⑶讨论可以怎样改?⑷讨论是否真要改?二、“引导—发现”之一,明白“嘣”置大雁于死地1、设疑: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这个字(板书:嘣)2、讨论:为什么说“嘣”置大雁于死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演示: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学生划出相应的句子。
4、理解:理解“忙”、“直”的含义,齐读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1个多音字(更)。
2、读写“悲惨”、“愈合”等词语的意思,;理解“惊弓之鸟”、“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4、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意义。
5、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更羸观察仔细,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6、通过理解更羸说过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7、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2、边读书边做记号,可以用不同符号标一标。
3、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内容:《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教学思路:这节课我从更羸的名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再由“更羸为什么有名?”延伸开去。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有名表现在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懂得更羸对事物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
我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一段话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逐层分析推理,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同时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使学生受到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
接着,我让学生找出魏王的两句话,通过对魏王说的话反复品读,从中体会到魏王对更羸的佩服,从而更加深入体会到更羸的有名。
最后理解“惊弓之鸟”的本意和寓意。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
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更羸为什么有名?”这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
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动画演示法。
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动画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
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
在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体会魏王的两句话,通过揣摩魏王的心理,在不断的角色体验中,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教学过程:(一)解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惊弓之鸟》(看老师写课题,提示“惊”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弓”字第三划是竖折折钩。
)生齐读。
(二)新授师: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谁听的最仔细、最认真。
(播放课件:课文朗读)师:听了一遍,我们一起来自由朗读课文,注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一个个挺直腰杆,认真读着,相信已经读得很好。
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第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呢?生:更羸师:“更”是个多音字,还可以组词为打更,三更半夜等。
谁知道它另外的读音?你能给他组个词吗?看到“羸”字,你发现了什么?和“赢”字很像,怎么记住“赢”字,可以拆开记,羸:亡、口、月、羊、凡。
出示课件:“更”、“弦”、“惨”、“愈”读拼音并组词。
“弦”注意正音,不要读成“玄”。
师可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肯定:“弦”这个生字你读得可真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更羸,那更羸是什么人?生自由说(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师:课文是怎么说的?生交流课件出示(课文解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你怎么理解“能手”?(学生思考,教师进一步引导)师:比如某些同学很会画画,我们就叫他画画能手;很会唱歌,我们就叫他----唱歌能手。
而更羸射箭百发百中,我们就叫他----(生)射箭能手,而且他可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魏国──生(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一点的?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生交流,课件出示(课文解析):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是这句吗?是啊,更羸不取箭,只拉弦,就能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这件事真奇怪,让我们再来读读。
师:这是弓和箭,同学们画画“弓”和“箭”的图。
弓上哪一部分是弦呢,也试着画画,拨动弦会发出什么声响?“嘣”师正音,后鼻音,谁能读好它你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
(先播放课件听听课文朗读,再自己读)预设:嗯,弦声还不够响,大雁没听见,所以没掉下来。
再读读。
(再请一生读。
)师:嗯,这么响,连老师都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
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师:这句话中竟然有两个“直”,仔细读读,这两个“直”意思一样吗?生读句子体会,交流(飞得急掉得快)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句子。
师:是啊,(动画演示)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拼命地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从半空中直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师:刚才你们交流到的内容都在课文的哪一部分?(9自然段)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课文解析):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生自由朗读这段话。
师:反馈:①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个生词,你来读──悲惨,再读──悲惨。
理解“悲惨”。
这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前文中有一句话也讲到了这个意思?找找(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板书)②更羸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看到这些,他想到什么呢?生交流。
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理解“愈合”(板书)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孤单失群”(板书)师引读:(它飞得慢,因为……它叫得悲惨,因为……)你看,这几句话中原因都在后面,结果在前面,这就是因果倒装句。
③正因为受过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所以大雁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因为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就要使劲);因为一使劲,伤口就(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它就掉了下来)。
(板书)你们看,以上接读的过程,就是更羸的推理,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更羸的推理过程说一说。
(一层一层地对着板书说,再请一生连起来说完整)师:(对着板书)这段话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听到,第二句由看到听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听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让我们再来读读。
你佩服他吗?为什么佩服?(生交流)师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分析。
师:我们佩服他,在场的魏王也很佩服他,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生说并出示:“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如果你是魏王,你会说,生初读。
我还没感受到魏王对更羸的佩服,如果你是魏王,你还会说,又一生读,嗯,有一点点佩服。
如果你是魏王,你还会说,又一生读。
嗯,让我感受到了你的确很佩服更羸。
(我们一起读。
)师:是呀,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真是眼见为实呀,可是魏王一开始相信吗?生交流并出示:“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师: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你能读好吗?(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出示:“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读出相关语气。
)师:是啊,魏王由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对更羸由衷地佩服啦!难怪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
)师:他的有名不仅是他射箭百发百中,更在于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成语含义)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
(是那嘣的一声响)是呀,嘣的一声响,给大雁带来了惊吓,这是一只受不得半点惊吓的鸟,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至于该成语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板书:《惊弓之鸟》教学反思都说要给学生半桶水,老师必须得有一桶水。
牢记着这句话,对《惊弓之鸟》这篇讲述古时候的故事的课文,我不敢大意。
因为对历史一向不感兴趣,所以为上好课事先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更羸的情况,也了解了故事背景。
前面很顺利,结合课件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再引出更羸而且很自然地引到课文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意见:“我从射箭能手这个词知道了更羸射箭本领高。
”“我从有名知道很多人都知道更羸射箭本领高。
”“我从古时候这个词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
”在引入课文后,先是初读,结合课件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大意。
接着训练朗读,在训练朗读过程中理解、体会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最后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优秀品质。
在备课时,就感觉在朗读、理解、感悟这个环节上,由于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互相质疑,会出现花的时间多,导致拓展不能深入开展的可能。
但又考虑到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生动的学风,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因此就没有再作修改。
上课时前面的环节花了较长的时间,导致朗读、体会时时间不够,而学生的发言又不能很快进入中心,还需要我的引导。
而恰恰就是因为时间的紧迫,导致上课时没能耐心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这个地方我觉得非常遗憾,如果时间再多五分钟左右的话,我就可以把学生从对魏王的话感兴趣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去朗读、体会更羸的话,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训练这一重点就更能体现,体会、学习更羸的品质也落实得更到位。
课上完了,也让我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一个老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广博的见识,这样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彰显独特的教学魅力,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比如这课中要知道历史,理解故事背景,否则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无法应答了。
总之,上过后总有新的感触和收获,犹如经历了一次愉快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