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2. 学科领域:小学语文3. 年级段:四年级4. 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关爱动物。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品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惊弓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生字词可以组内讨论。

3. 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组内互测。

4. 理解课文内容:分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6. 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情况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或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情感态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中的表达,了解学生对关爱动物情感的认同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回顾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覆盖了课文知识和生字词。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供大家参考。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1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

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

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说成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积极回答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情理中引入新课。

之后,同学们充满渴望的自由读课文。

教师问:同学们刚才认真读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喜欢谁就多读一读他的话。

在读文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评价一、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

二、鼓励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三、宽容学生教师能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与反思2【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

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好。

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梗概,理解故事中“惊弓之鸟”的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勇敢面对困难。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缺点和错误,学会包容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读: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主题。

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鸟的故事。

(2)引出本课课题《惊弓之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惊弓之鸟”的寓意。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寓意。

四、作业设计1. 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小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精神。

3.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关注和辅导。

4. 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9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9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9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一《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内容简单,但蕴含的道理却不简单,如果引导不好的话学生很容易引为这篇课文只是在赞扬更羸射箭本领高,对“惊弓之鸟”的真正含义可能就无法真正理解。

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你们觉得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学生们有的说是更羸,有的说是箭,还有的说是猎人,说法不一,我适时引导:这只大雁是被更羸的箭所伤而死的吗?学生们听了若有所悟。

我让他们再读读课文,仔细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害死这只大雁的`呢?学生们又议论起来,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原来是大雁自己吓自己,把自己吓死的。

为了让学生对这个成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我问他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惊弓之鸟的事情?你自己是否做过类似的事情?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对这个成语就掌握得更好了。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二《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的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弦,大雁就从天上掉了下来。

这篇课文语言大多是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的,指导好学生读好人物对话并进一步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本文的情感目标。

要重指导学生读好两个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让学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态的几个关键词,体会人物从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惊的情绪变化,而更羸的语气多为镇定、胸有成竹。

让学生练习带着语气自读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弄清了事情的经过,还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以词为线,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品词。

1、以词为线。

本课的学习主要以魏王神态语气的变化(疑惑大吃一惊奇怪)这三个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找到这三个词,依次提出这三个词,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理解魏王神态语气变化的原因,从而让整个教学有条清晰的线索。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采用多种形式品词。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0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一《惊弓之鸟》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断定不用放箭,只拉一下弓,就可使大雁掉下来。

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振翅上窜,以至箭伤复发,从天上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点儿风吹草动就惊恐不安。

为了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我们紧扣课标,认真研读教材,尤其是注重研读学生。

研读教材的途径主要通过教材单元提示、课后的练习题以及这篇文章的题材。

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围绕怎样思考问题开展的,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学习一种思维的方式方法。

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有两个要求,第一道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道题是讨论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课后的练习提示我们教学的重点在于感受文中人物形象,特别是更羸这个人物,感受、学习更羸遇见问题结合经验进行观察、分析的缜密思维方式。

更羸进行准确判断的依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懂最后一段词句,对我们解密更羸的思维过程起到决定作用。

这也正是课标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即侧重考察学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所以,在教学策略上就设计了对最后一段词句的品读、概括,寻找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明了更羸的观察敏锐,经验丰富和分析清晰,判断准确。

这篇文章的题材是个成语故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感受人物的智慧,还要知道成语的含义,并能尝试使用。

新的课程标准在学习方式上要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注学情是我们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

小学语文教案《惊弓之鸟》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通过观察天上的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环环相扣,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教学本课时我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3.抓语文基础的练习,让学生会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在教学本课时,先根据字面意思让学生初步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再抓重点字词让学生理解、记忆。

然后根据课文中魏王与更羸的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让学生选择更羸或魏王的话自主阅读,去体会“说”的四种表达方式。

人物对话的四种表达形式是上学期园地里的一个重点内容,放在这里的目的第一个是对这四种对话形式进行一个复习;第二是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本来在这个环节上还设计了让学生标标点的环节,但考虑到太难而删除了。

但在教学时,这一环节明显时间过长,新授课没必要在练习上花太多的时间,点一点就可以了。

紧接着对课文前三句话进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挖掘文章潜在告诉我们的事情。

让学生读这三句话说说自己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我认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挖掘课文的兴趣,但在教学时我没有必要引导学生去了解“魏国”,显得多余。

反而是对重点词语“能手”“射箭能手”忽略了。

在分析课文时,我是根据更羸说的——更羸做的——更羸想的三个步骤一环一环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出示更羸分析图时,主要是我带动学生去分析,如果这里出示图后,由学生去自由说,自由体会,会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后,应该带着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再去理清课文思路会更好。

篇二:《惊弓之鸟》优秀教案及反思《惊弓之鸟》教材说明《惊弓之鸟》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一、教案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故事《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了解故事的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惊弓之鸟》的内容,感悟故事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惊弓之鸟》的故事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惊弓之鸟》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故事讲解:分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4)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5.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

二、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惊弓之鸟》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故事《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了解故事的寓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惊弓之鸟》的内容,感悟故事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惊弓之鸟》的故事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惊弓之鸟》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故事讲解:分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4)互动环节: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三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三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

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 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

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找到突破口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叫得惨——孤单失群】“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5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5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5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1这篇课文是一则成语故事。

它讲解并描述了古时候魏国出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让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由于惊吓而掉下来的故事。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此刻常比方人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状况就可怕得不得了。

本次有幸在教研活动开出一节公开课。

我把第一课时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透过不同方法,理解“能手、愈合、裂开“等词。

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

2、学习第5段,比较辨析“直”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重难点〕3、理解更羸最终说的四句话之间的规律关系,理解、体验更羸观看、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

〔重难点〕4、学写本课生字词“弓弦、雁、射箭”。

结合组内老师的点评,我反思以下几点:一、词语教学,注意方法渗透在课堂上,我让同学归类学习字词。

如“大王、更羸”都是对人的一种称呼。

由“大王”引出对魏国、魏王的认读。

“更”字多音字的区分,“羸”、“赢”的辨析。

联系上下文透过语境明白“愈合”、“裂开”的意思,并明白它们一组反义词。

透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以及画示意图,比较辨析“直”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二、思路清楚,环节紧凑本课设计思路比较清楚,过渡自然,环节之间比较紧凑,但是对于成果偏后的同学会比较吃力,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所以还是稍稍放慢一些。

三、练习设计,注意段的训练在练习设计中注意段的训练,贴合中段同学的教学资料。

如针对第9段,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读第9段思索:1、更羸说的话共有几句用序号标出。

2、更羸看到〔〕,听到〔〕。

3、说一说:它飞得慢,是由于__________。

它叫得凄惨,是因_________。

4、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正如钱校长说得“课上千节,总欠一节”。

课堂上总会留有圆满,在缺乏中反思,针对缺乏,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惊弓之鸟语文教学反思(14篇)

惊弓之鸟语文教学反思(14篇)

惊弓之鸟语文教学反思(14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一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1、成功的地方在于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

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

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

2、对文中重难点的把握要到位,深入。

可以说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还可以,但是对本文写作上的特点出力不到位,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

首先,本文巧秒地将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让学生先感知一下,让学生去总结,理解会更深。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二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但这是赛课,跳跃性上的,前面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的学习铺垫为零,缺少略读课文教学应有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怎么办?考虑再三,我决定借助单元阅读导读,让学生提早接触单元训练重点,从整体上去把握作家刻画人物的方法。

另外,努力把握好教学方法上的粗放。

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可是该课应抓哪一点,要练习挖掘把握到什么程度,怎样的教学算是明显区别于精读课文?我深深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中。

拜读完《略读课文,今天怎么教》,朱文君、王菘舟等名师专家的《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心中似乎有了一点底气,于是有了第一次试教:以第一自然段教学为支点,串起散落在文章多个语段中的教学点,通过自读体会、比较阅读、动作体验、角色换位等手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0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0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一这篇课文是一则成语故事。

它讲述了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让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因为惊吓而掉下来的故事。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现在常比喻人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我把第一课时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通过不同方法,理解“能手、愈合、裂开“等词。

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

2、学习第5段,比较辨析“直”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重难点)3、理解更羸最后说的。

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

(重难点)4、学写本课生字词“弓弦、雁、射箭”。

课后我反思以下几点:一、词语教学,注重方法渗透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归类学习字词。

如“大王、更羸”都是对人的一种称呼。

由“大王”引出对魏国、魏王的认读。

“更”字多音字的区分,“羸”、“赢”的辨析。

联系上下文通过语境知道“愈合”、“裂开”的意思,并知道它们一组反义词。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以及画示意图,比较辨析“直”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二、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本课设计思路比较清晰,过渡自然,环节之间比较紧凑,但是对于成绩偏后的学生会比较吃力,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进度。

所以还是稍稍放慢一些。

三、练习设计,注重段的训练略《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二上小学语文第八册《惊弓之鸟》一开始,在请同学自由通读课文之后,我照例又抛出这样的问题大背景:“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天上飞的大雁射了下来,你佩服不佩服更羸?”这个问题,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引到了各自的课本之中去了。

大家开始默默地读起自己的书来了。

经过约五分钟左右,教室里开始陆陆续续地举起了小手。

有的说:“我以为更羸的本领显示在了他能仔细观察,能从一只在常人眼里看来是极普通的大雁中看出它飞得慢,叫的声音也很悲惨。

”有的说:“我以为更羸的本事还显示在了他能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情况,经过严密的推测,最终知道这不但是一只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愈合的大雁,而且是一只离开同伴,孤单失群的大雁。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生能够运用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悟到友谊、勇敢、智慧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惊弓之鸟》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角色形象等。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的朗读与口语表达。

4. 合作探究: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2. 教学难点:角色形象的分析,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角色形象和特点。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角色形象和特点的理解。

5. 朗读与表达:学生朗读课文,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的学习是否扎实。

2. 反思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角色形象的理解,朗读与表达是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角色形象的把握。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反思中发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口语表达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5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5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15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一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先用成语引入,这些成语都包含着一个故事,顺理成章的揭示课题,并板书:惊弓之鸟。

然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故事,看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课题说明白。

这样大家都充满渴望的去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完后,我问学生,课题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知道惊弓之鸟就是受到惊吓的鸟。

然后我问这里的鸟之谁?学生马上说是大雁。

接着我让学生再和伙伴一起分角色去读课文,看文中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学生通过读书后,不仅知道了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还知道了他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

在学生知道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大雁后,我问学生,更羸真的为什么会这样自信呢?然后再引导学生读第九节,这样学生就能够边读边思考,知道更羸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只大雁因为受过一次箭伤还没有好,很害怕再次受到同样的伤害,所以只要它一听见弓箭的响声,就会拼命往高处飞,这样伤口一裂开就掉下来了。

其实它不是箭射下来的,而是被吓下来的。

学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有无类似的经历。

有学生就说,自己以前被狗咬过,所以只要一看见狗就感到很害怕,还有的说怕蛇,有的说怕马蜂等等。

学生会用这个成语了,在让他们自己归纳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现在的喻意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这节课,我在想,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掌握,学生在充分读书以后,就可以把书中的知识弄明白。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二[情景说明]《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课文最后段落中更羸的话是教学重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去分析感悟,从中明白道理的训练点。

本课时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运用质疑、朗读、感悟等形式,来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寓意,进而明白道理。

惊弓之鸟教案优秀10篇

惊弓之鸟教案优秀10篇

惊弓之鸟教案优秀10篇《惊弓之鸟》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教学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成语: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2、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3、惊:害怕。

弓:弓弦声响。

之:的。

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4、质疑: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样了?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仔细听故事,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什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2、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况怎样?(课件出示图片)3、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如: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

2、用这些字扩词,并选词造句。

3、先在书上田字格描红,再在拼音本上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复习引入。

1、“惊弓之鸟”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课件出示词语。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

二、细读勾画,自主探究。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4、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5、你能学一学更羸的动作吗?6、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7、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样的感受?9、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恰当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惊弓之鸟”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惊弓之鸟”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PPT,包含故事情节、图片等。

2.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如鸟模型、弓箭等。

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惊弓之鸟”的故事吗?(2)学生分享已知的故事内容,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根据阅读,完成相关练习题。

3. 故事讲解:(1)教师通过PPT,讲解故事情节,展示相关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4. 小组讨论:(1)教师分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并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环节:(1)学生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6.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出处。

学会使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

理解并实践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难点:学会运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

1.3 教学准备成语卡片。

PPT课件。

黑板和粉笔。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鸟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鸟儿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鸟的成语?1.4.2 新课导入介绍成语“惊弓之鸟”的出处、含义和用法。

通过示例句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4.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惊弓之鸟”成语造句。

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和点评。

1.4.4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惊弓之鸟”成语完成句子。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1.4.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惊弓之鸟”成语的用法。

提醒学生注意成语的运用场合和对象。

第二章: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学生能熟练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能够在日常交流中正确运用“惊弓之鸟”成语。

2.2 教学改进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用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2.3 学生反馈学生对成语“惊弓之鸟”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成语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案例选择选择一则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涉及使用“惊弓之鸟”成语的场景。

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

6.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

讨论案例中的语境和成语含义之间的关系。

6.3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分析看法。

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七章:成语故事7.1 故事介绍讲述成语“惊弓之鸟”的来源故事。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9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9篇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优秀9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篇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童话之父安徒生的作品。

我从小就喜欢读他的作品。

于是我很用心地设计这篇童话故事,并分三课时把此课授完。

授完此课,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反思此课有以下几个板块值得称道。

一、板画巧创情境。

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童话故事里,我利用现有的资源黑板,用鲜艳的画笔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创设出了丑小鸭出生的地方以及他的兄弟姐妹的图片。

之后又出示丑小鸭的图片,我的设计意图是:这么美的地方、这么美的小鸭,更衬托出丑小鸭的丑。

丑小鸭的丑一下子映就在了孩子们的头脑中,也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丑鸭变美鹅当我把丑小鸭的图片和天鹅的图片放在一起的,问学生:丑小鸭后来就变成了这样的天鹅,难以置信吧?学生们也说是的。

我又说;是呀,就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会是真的,那么书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丑小鸭的疑惑?学生们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句话:这难道是我自己的影子吗?反复让学生品读,品味这句话,品味出丑小鸭的心理活动。

三、感悟丑鸭的苦痛当我们和丑小鸭正沉醉在他变成天鹅后的喜悦中,当我们发出这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呀!这样啧啧的赞叹声时,有谁会想到他曾经受过的苦难,他曾经受到的屈辱,是那样的令人心碎。

让我们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难和屈辱。

当我引出这样的话语之后,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到情境之中。

然后投入地阅读起来。

丑小鸭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课最精彩的部分。

我放在了第二课时学习,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基本上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与悟有机地结合。

孩子们被故事情节感动着,被丑小鸭的命运牵着心,我被孩子们感动着,这节课处处有情,处处生情。

我想这就是童话故事的魅力,这就是安徒生的魅力。

四、由丑小鸭安徒生故事讲到这儿,课上到这儿,也许可以结束了。

我话锋一转,说: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写出如此感人故事的作者童话之父安徒生吧,其实丑小鸭的命运就是他的命运,就是他真实的写照。

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并把他真实的故事和丑小鸭相对照,让学生感悟的更深。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通过故事了解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恐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读并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悟出生活哲理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如何让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惊弓之鸟》的故事情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故事中的主题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哲理。

4. 案例分析:(1)教师提出与故事相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

(2)学生结合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分析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应给予客观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并简要概括故事的主题。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如何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

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情感。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故事背后的道理。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惊弓之鸟》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鸟因为一次意外,变得胆小怕事,在困境中得到启示,重新找回自信的故事。

2. 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2)运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

(2)引出今天的课文《惊弓之鸟》,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针对故事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上台,用英语讲述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 语法与写作:(1)针对故事中的关键词和句型,进行语法讲解和练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评估。

3. 学生团队合作和问题探究能力的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需要增加互动环节。

3. 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是否需要拓展相关话题。

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已经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通过成语来了解古代文化,拓宽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勇敢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

(2)了解《惊弓之鸟》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成语“惊弓之鸟”的由来。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成语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惊弓之鸟》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课堂讲解(1)讲解成语“惊弓之鸟”的含义,解释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2)分析故事中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将成语“惊弓之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后作业(2)运用成语“惊弓之鸟”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或造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心得体会和故事编写,检查学生对成语运用和故事理解的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3. 教学评价:反思评价方式是否全面,是否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弓之鸟》教材说明《惊弓之鸟》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教学前测教学前测共进行了4个方面的内容, 多音字“更、弦”的读音,90%的学生都能读准:更羸、拉弦,10%的学生还是容易读错;看拼音写词,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将“射击、翅膀”写错;词语的理解,向愈合、能手、本事等,80%的学生都能利用工具书等进行理解;关联词的运用70%的学生能够正确使用,30%的学生不会。

通过前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设计了伴学单,使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巩固了生字新词。

通过对课文的结构分析,让学生们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正确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学情分析学生平时对古代寓言故事,成语故事都较为感兴趣,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部分学生课外已经有所接触,教学前我也布置了预习.所以,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从而学习对事物分析和推理的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正确使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从而学习对事物分析和推理的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体会角色的感情进行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题,讲述大意。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惊弓之鸟。

师:你还记得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吗?请大家根据“伴学单”第一题的提示,认真填写,然后,把它的大概意思说给大家听听。

(填写:课文主要写了更羸看见一只大雁慢慢地飞来,又听见它的叫声很悲惨,所以,他对魏王说,只要拉一下弓,不用射箭,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的故事。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复习巩固生字词,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大概意思的能力。

】二复述训练,把握故事。

师:讲得不错,请大家考虑一下,更赢是根据什么说只拉一下弓,不用射箭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的呢?师:不忙回答,请大家翻开书,在第一自然段中准确地划出答案。

(生找、读、划,指名读,齐读)师:更羸怎么说的?大王相信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大王是一国之君,更羸能这样说话吗?(师用对一般人说话的态度读更羸的话)(让学生体会:应该有些讨好的意思,很自信但不能露出来。

)师:你体会得深刻,你能说好吗?[板:嘣弦响雁落]【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设计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积累语言并能初步地运用语言。

】三抓住“因果”,说话训练师:“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来。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刚才同学们找的词句都在……(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两句)师:你们找得很认真,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话。

师:读得好!请大家看黑板,我们看看谁说得清楚……我说第一句: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嘣”的一声,所以……(板书:心里害怕)师:因为它心里很害怕,所以——(板书:直往上飞)师: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板书:伤口裂开)师:因为伤口又裂开了,所以——(板书:直掉下来)师:正是这“嘣”的一声响,带来了一连串的反应,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忙往上飞伤口裂开嘣(弦响)(雁落)心里害怕直掉下来师:这一连串的反应前后是什么关系呢?师:你能用“因果句”自己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试着说说。

生:(经过准备后,一组同学一个接一个练习说话)师: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先果后因的句式练习)师:谁愿意上来演一演这只“惊弓之鸟”?【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无论是句式的练习,还是词义的演示,尽量都让孩子们在欢愉的气氛中进行,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同伴的评价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师:从这串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的一声响。

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跟魏王去打猎的是你,你也这么“嘣”的来一下,大雁会不会掉下来?师:既然你也有这个本领,更羸还称得上是“射箭能手”吗?他的本领又高在何处呢?【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更羸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品析人物,课堂练笔更羸看见大雁飞得慢,就知道它受过箭伤,听到大雁叫得悲惨,就知道它孤单失群,要找同伴。

[ 板:飞得慢受过箭伤叫得悲惨孤单失群 ] 师:飞得慢是更赢看出来的,叫得惨是他听出来的。

大雁飞得慢你看不看得出来。

师:这不稀奇。

叫得惨你听不听得出来。

师:请念第二句话生:(齐读)师:我们看得出吗?听得出吗?有这样的本事吗?师:更赢却有这种本事。

请看伴学单第2题,按要求写话。

更赢不但()而且()。

生:(思考、书写、举手、指名说)师:说得好!我们来看:这“飞”是更羸看出来的,“叫”是更羸听出来的,可见更赢——善于观察,会发现问题。

(板:观察)师:更赢不但善于观察,还根据观察,开动脑筋,进行合理——分析(板:分析)师:分析出“它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它叫声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

”师:然后做出判断。

(板:判断)最后果断做出决定:只拉一下弓——不用射箭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师:这些就是更羸知道这只鸟是只惊弓之鸟的原因。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嘣”字上引下联,将人们看到的结果和更羸所作的分析有机地串连起来。

恰当穿插进行书面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动静搭配,说、写结合。

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更羸极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对人物有准确的把握和评价。

】五品质升华,课堂延伸师: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类似情况的人,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情况怎样?师:懂了这则成语故事,又知道了它的比喻意思,同学们,以后遇事,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那么,我们学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意义?师:现在,我们来练习“对话”了。

你们喜欢演更赢,还是喜欢演魏王?师:要不,我先演更赢,我们不读提示语,就开始“对话”了。

(师生对话朗读,互相模仿角色语言。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环节层层推理,步步深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后的一个检验,激起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六总结学法,学以致用师:课文已经学完了。

能总结一下,我们学会了什么吗?师:应该说“我懂得了……”或“我明白了……”是吗?师:你们也像更羸一样,善于动脑筋,学会分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还能活学活用,真不简单。

同学们有兴趣的回家把“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惊弓之鸟忙往上飞伤口裂开嘣(弦响)(雁落)心里害怕直掉下来飞得慢受过箭伤叫得悲惨孤单失群观察分析判断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突出了学生主体。

首先我让学生总体回顾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高了阅读的效果。

教学《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时,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复述训练,把握故事的情节,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更羸是怎样把它射下来的?接着,我抓住因果关系,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们通过句式的练习,词义的演示,在欢愉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在此基础上,进行品析人物,课堂练笔。

通过“嘣”字上引下联,将人们看到的结果和更羸所作的分析有机地串连起来。

恰当穿插进行书面练习,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调节课堂教学节奏,动静搭配,说、写结合。

引导学生去深入体会更羸极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对人物有准确的把握和评价,并从更羸与魏王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在同伴的评价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变序教学的方式,在学生纵向思维的基础上,实现思维的回流,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点,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地复述故事,细说更羸虚弓雁落的原因;采用变序教学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预期的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实现;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语汇积累量得到进一步增多,朗读能力和词句运用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过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存在的不足。

(1)因为没有多媒体设备,情景创设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走进文本,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发言学生的面不够宽。

(2)文本的朗读落实的不够。

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有点多,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很多地方只是让学生个别读、齐读了一下,有些语句语气没有读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