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课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幼儿教师,使学生能够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儿童营养、疾病预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知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儿童生长发育与卫生保健: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包括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行为发育等方面,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保健要求。

2.营养与健康:介绍儿童营养需求和膳食搭配原则,包括营养素的作用、食品选择、饮食卫生等方面,以及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3.疾病预防与处理:了解常见儿童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应对儿童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4.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介绍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以及意外伤害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方法。

5.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将卫生保健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儿童健康教育水平。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儿童卫生保健的实际应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制作儿童营养食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分享经验和心得,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占总评成绩的30%。

2.考试成绩:通过笔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70%。

3.实践活动成果: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或照片等,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占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资源和设备1.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教学课件、案例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同时,定期更新教学资源,保持教学资料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一)课程介绍保健课是为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如有残障或通过医生诊断有各种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或由于突发事件造成的身体创伤,短期内不适合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适应性体育教育课程。

课程以体育理论、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改善这部分学生的健康状况,使其体质得到增强,并且能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

(二)目的任务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际的锻炼,使处于特殊身体状况(疾病和残障)的学生了解自身机体的生理特点而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方式和日常保健方法,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1. 理论部分(1)体育与健康。

(2)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

(3)体育保健概述。

(4)运动与疾病。

(5)运动与残障。

(6)运动损伤与康复。

(7)体育比赛欣赏。

2. 实践部分:简化太极拳【24 式】、健身气功、健身的一些方法。

3. 考核内容:(1)理论作业。

(2)实践部分:所学内容。

(五)考核方法、要求及评分标准1. 考核内容及比例(1)理论部分(占20%):以学生命题作业成绩为准。

(2)技术部分(占60%):考核学生24 式简化太极拳的掌握情况。

(3)学习态度(占20%):包括课堂表现和考勤情况。

2.评分标准:(1)理论部分:满分20 分,以学生命题作业成绩为准。

(2)技术部分:满分60 分。

依据学生套路掌握准确程度以及形、神、意的配合评分。

(3)学习态度:满分20 分。

包括课堂表现和出勤。

(六)教学参考书目1、《大学体育新教程》,张宏成,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7 第一版。

2、《体育保健》,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年06 月3、《完全健身》,金ft,北京出版社,2005 年05 月第一版。

4、《现代体育保健》,许立勋,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年08 月第一版。

5、《运动营养学》,张钧张蕴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学时:72 编制人:王尔栋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熟悉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社区营养的内容与方法;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

掌握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评、膳食指导与评估、膳食调查与评价、营养咨询与教育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营养与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本课程上承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所需学生还需要什么来设定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训课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围绕“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来安排能力目标和技能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也是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

在设置这些内容时又考虑到相关职业证书的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课程组通过与营养健康专家、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和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食谱设计、人体营养状况测量、营养咨询与教育以及膳食调查与评价。

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在选取及组织课程内容时,课程组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并融入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

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

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保健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人体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基础知识,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影响及评价方法,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和监督方法,不同人群的锻炼方法及运动处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康复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体育保健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新趋势,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体育保健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开展体育保健服务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应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技能。

此外,本课程还注重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例如,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课程与体育保健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应注重这些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相互渗透。

总之,体育保健学课程标准旨在让学生掌握体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卫生保健课程标准

卫生保健课程标准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卫生保健》课程标准(2012年7月修订)一、概述(一)课程性质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组成的完整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依据全球卫生服务需求趋势,提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核心是预防保健。

《卫生保健》是以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学科,是体现“预防为主、为人民健康服务”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学科,是顺应国家卫生体制改革需求、培养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程是研究人群的不同健康状况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影响健康的因素,采取综合性的预防保健措施,以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目的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逐步树立整体论的健康观、人与环境的平衡观、健康和疾病的连续观,获得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按照人的基本需求和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健康需要进行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研究健康和疾病在人群中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评价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进行健康促进和疾病防制、社区卫生保健实施、卫生保健研究方法在临床和社区的应用等。

其任务是使学生树立预防保健的观念、获得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并能运用预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护理实践中开展各种卫生保健工作。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学生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置卫生保健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学习卫生保健课程的整个学习过程;要将卫生保健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卫生保健课程学习评价。

要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训,参观见习,社区教学实践等手段,实现课程目标。

《保健食品》课程标准

《保健食品》课程标准

《保健食品》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保健食品2.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3.课程编码:4.学时:36学时5.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二)课程性质《保健食品》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知识拓展为主的专业拓展课程。

功能性食品又称为保健食品,它除具有常规食品的营养功效外,还具有促进机体健康和降低疾病风险的功效。

将功能性食品的相关内容融入到食品营养评价与安全检测核心能力中,主要拓展学生食品营养及功效方面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通过对食品营养与检测行业的广泛调研,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性质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本课程及本课程相关内容。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一,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第四,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第五,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第六,强调国际意识的培训。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课程目标按照食品营养与检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针对该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编写的。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课程目标通过完成项目的形式进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理论辅助实践。

课时安排上要求重实践、轻理论,把过程学习贯穿到整个目标的实现中,整体理念是重过程考核、轻最终考核。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及开发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②掌握各种保健食品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具有对保健食品功效成分的分析能力和对保健食品的鉴别能力;②具有保健食品的评价及管理能力;(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保健食品基础知识。

②掌握保健食品的主要功效成分及其开发原理和方法。

③熟悉保健食品的评价及管理方法。

2.能力目标①具备功能性食品的认知能力。

②形成根据需要选择功能性食品的能力。

校本课程标准

校本课程标准

《卫生保健·生理健康》课评价内容及标准说明一、教师教学能力⒈教学设计。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根据教材特点,教法设计上努力做到课的内容、组织教法、教具等方面有改革和创新因素。

⒉教学组织。

课程的结构严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灵活多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个性,能控制全局,程序流畅自然,安全措施落实。

教学情景美,营造生动活泼、有高度文明行为的教学氛围,并能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3.教学方法。

教法灵活多变,课堂气氛活跃,营造出最佳的教学氛围,保持乐学的高昂情绪。

贯彻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思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循序渐进,照顾全面,形成能力,达到课堂教学最佳境界,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措施和有创见。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选择使用综合性多法结合互配使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4.教态仪表。

教风踏实,仪态美。

和蔼可亲,形成最佳的教学“磁场”,力求对学生起到陶冶作用。

讲解明确,扼要生动,学生易懂。

站位适当,术语规范。

5.互动方式。

能体现出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助,调动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之间的密切合作,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身体健康和个性品质的适应得到发展。

教学措施(手段)有效,反馈及时,区别对待,保护帮助得法,纠正错误及时。

6.思想教育。

教书育人,德育渗透,认真做到知、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努力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在积极的教学情绪之中,使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可信,没有心理隔膜,能结合课的内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正确果断处理问题。

二、掌握程度。

1.技能技术掌握较好,生活感觉得到发展。

2.能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方法。

三、教育工作效果1.学习态度。

自觉认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好,师生关系融洽,愉快活泼。

注意力集中,主动积极,自觉练习,听从指挥。

2.意志情绪。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

《婴幼儿卫生与保健》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是一门针对婴幼儿护理、卫生和保健的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婴幼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

本课程涵盖了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日常护理、疾病预防和紧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照顾婴幼儿,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2.了解婴幼儿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喂养、睡眠、清洁等;3.熟悉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腹泻、皮肤感染等;4.掌握婴幼儿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窒息急救、触电急救等;5.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三、教学内容1.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介绍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生长发育规律等基础知识;2.日常护理:讲解婴幼儿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喂养、睡眠、清洁等,以及如何培养婴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3.疾病预防:介绍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措施,如感冒、腹泻、皮肤感染等,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4.急救处理:讲解婴幼儿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窒息急救、触电急救等,以及如何进行现场急救;5.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强调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确保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实践教学包括模拟操作、实地考察等。

同时,将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以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为主。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婴幼儿护理的书籍、期刊、视频等。

同时,将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总结:《婴幼儿卫生与保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家长和护理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国标)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国标)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143第一部分前言培智学校运动与保健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培智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本课程重视学生运动潜能开发与功能改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运动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为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运动是指采取走、跑、跳、投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保健是指通过合理的运动,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的综合性措施。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运动与保健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保护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开发潜能,促进功能康复和补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般性课程。

运动与保健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与保健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习惯,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前提。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动作练习为主要手段,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形成学生的运动与保健实际操作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运动与保健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开发潜能,促进功能康复和补偿,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身心健康水平。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2016年版)144综合性——课程强调发挥运动的育人功能,以运动与保健学习为主,渗透品德教育,融入健康行为与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重价值,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结构。

在强调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入健康成长知识,开发潜能,促进功能补偿,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奠定基础。

《母婴保健》课程标准

《母婴保健》课程标准

《母婴保健》课程标准母婴保健是一门关注孕产妇和婴幼儿健康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知识和指导,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该课程的质量和内容符合需求,制定《母婴保健》课程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章概述1.1 课程背景与目的母婴保健课程的背景是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关于孕产妇和婴幼儿健康知识的传授和指导。

该课程旨在通过全面的教育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妇幼保健意识,促进健康儿童的出生和健康成长。

1.2 课程内容与范围《母婴保健》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1.2.1 孕产妇保健知识:包括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过程中的卫生保健等。

1.2.2 婴幼儿基本营养与健康需求:包括婴儿喂养指导、辅食添加、预防接种等。

1.2.3 母婴传染病防治知识:包括乙肝、艾滋病等母婴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方法与策略。

1.2.4 产后、婴幼儿心理及行为发展:包括产后抑郁、婴幼儿情绪管理、亲子关系的培养等。

1.2.5 母婴安全与意外事故预防:包括婴幼儿安全知识、窒息、烫伤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

1.3 课程目标与要求1.3.1 提高妇女对孕产妇保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健康生育。

1.3.2 增加家庭对婴幼儿健康需求的了解,提供科学的养育指导。

1.3.3 加强对母婴传染病的预防认识,提高防控能力。

1.3.4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心理与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1.3.5 提高家庭和社区对母婴安全和意外事故的预防意识。

第二章课程设置与教材2.1 课时安排《母婴保健》课程建议设置为40课时,每周2至3课时,周期为4至5个月。

2.2 教材选择教材应选择权威、系统、科学的母婴保健教材,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妇幼保健协会编写的相关教材、相关学术期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版的指南等。

2.3 教学方法与评估课程教学应采取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评估可以通过课堂测试、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以确保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

第三章教师队伍与培训3.1 教师条件与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和要求:3.1.1 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专业教育背景。

养生保健技术课程标准

养生保健技术课程标准

养生保健技术课程标准养生保健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程,以下是一份养生保健技术课程的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性质:必修课2.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3.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4.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二、课程目标1.掌握养生保健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和方法。

2.掌握精神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经络养生、食药养生、房事养生的基本方法。

3.掌握因人、因时、因地施养的基本原则,熟悉部位养生的基本方法。

4.了解音乐、沐浴、色彩、香薰养生等方法。

5.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养生保健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6.培养学生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1.养生保健基础知识:概论、特点、原则等。

2.精神养生:概念、方法等。

3.起居养生:概念、方法等。

4.运动养生:概念、方法等。

5.经络养生:概念、方法等。

6.食药养生:概念、方法等。

7.房事养生:概念、方法等。

8.因人、因时、因地施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9.音乐、沐浴、色彩、香薰养生等方法。

四、能力目标1.能说出养生的基本内涵,正确理解中医养生学的特点。

2.具有正确制定养生计划和有效解决养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3.具有热爱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

4.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5.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五、素质目标1.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具有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中医养生保健》课程标准

《中医养生保健》课程标准

《中医养生保健》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中医养生保健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传统养生方法,旨在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和谐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养生保健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传统养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能够运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自我保健和指导他人进行养生保健。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推拿、食疗药膳、运动养生等多个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自我保健和指导他人进行养生保健的能力。

同时,学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中医养生保健讲座、养生保健培训班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的表现,总结性评价则通过考试或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程资源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建议提供以下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权威的中医养生保健教材,如《中医养生保健学》等。

《幼儿保健保育教程》课程标准

《幼儿保健保育教程》课程标准

《幼儿保健保育教程》课程标准幼儿保健保育教程课程标准1. 前言幼儿教育是国家的重要事业,幼儿保健保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为规范和提高幼儿保健保育教育的教学质量,本标准制定了适用于全国幼儿园幼儿保健保育教育的标准。

2. 适用范围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幼儿园、幼儿保育机构的幼儿保健保育教育。

3.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幼儿保健保育教育的基本能力,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

4. 课程内容4.1 幼儿保健(1)常见疾病防护熟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常见疾病处理方法及其预防措施。

(2)营养保健掌握婴幼儿的喂养和辅食添加等基础知识,研究儿童饮食搭配,制定膳食菜单等。

(3)身体保健掌握婴幼儿的保健知识,如洗浴、抚触、按摩等,研究儿童骨骼、肌肉的发育和运动发展知识,制定体育锻炼计划等。

4.2 幼儿保育(1)全面发展研究如何全面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并掌握幼儿的生活、研究、游戏等基本技能。

(2)情感体验研究如何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掌握幼儿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知识。

(3)社交行为掌握教育幼儿建立良好家庭关系、幼儿园内互帮互助等社交行为。

5. 教学方法5.1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带来的快乐与轻松的氛围,促进幼儿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研究能力。

5.2 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幼儿的动态行为,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兴趣,更好地去满足他们的自然成长需要。

5.3 归纳教学法通过比对、分析、总结的方法,对幼儿的知识和行为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和形成,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6. 教学评估6.1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包括幼儿保健保育教育中核心能力的考察。

6.2 评估方法可以通过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在不同情境和条件下的表现等方法来进行评估。

7.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8. 实施与维护8.1 实施全面推广幼儿保健保育教育课程标准,重视幼儿保健保育教育的教学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课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授课系(部):体育部
学分学时:1个学分 24学时编写执笔人:牛广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审核日期:
系主任审定签字:审定日期:
1.课程性质
保健课是针对肢体残疾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处于恢复期的学生所开设的体育课程,其宗旨是辅助和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使这些学生在身心两方面尽快恢复健康,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圆满地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

2.课程目标
2.1使学生了解保健知识,掌握几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并能加速身体康复的体育技能和方法。

2.2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的锻炼方法,并进行适当身体练习,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受益奠定基础。

2.3通过身体练习,培养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体育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与稳定的情绪,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3.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3.1理论教学部分
3.1.1理论内容
(1)基础理论:大学体育概论;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与卫生常识。

(2)专项理论:太极拳和太极剑的健身作用及要领;体育保健与营养;医疗体育概述;医疗体育的原则与手段。

3.1.2课时分配
3.1.3考核方式和要求
(1)理论部分考核采用课程论文或开卷考试形式,每学年末由各专项教师集体拟定各专项课程论文题目范围或考题,学生按照统一的格式规范与要求进行写作或答题。

(2)理论部分占总分数的20%。

3.2技能教学部分
3.2.1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1)基本内容:太极拳、太极推手、保健按摩。

(2)选用内容:体育游戏、软式排球、羽毛球、使用运动处方、有关健身与保健锻炼的方法。

3.2.3.1考试内容与方法
(1)技术考试、新学套路、功法按百分制评。

(2)素质,以“达标”成绩为准。

(3)态度,表现和出勤情况。

3.2.3.2考试标准
(1)套路熟练,连贯流畅,较好体现风格特点。

(90—100分)
(2)套路较熟练,连贯流畅,能体现风格特点。

(80—90分)
(3)套路熟练较差。

(70—80分)
(4)能够完成动作。

(60—70分)
4.保健课参加办法
4.1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如肺结核、肺炎、胸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已康复,但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由本人申请,持医院证明可上保健课。

4.2身体异常及外伤的学生经任课教师推荐可上保健课。

4.3特殊病患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需经医院同意,体育教学部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上体育保健课。

4.4暂时性疾病短时间内不能参加剧烈运动者,可随保健课上课,恢复正常后回原班上课。

5.保健课的基本原则
5.1必须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

5.2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3体疗康复与运动处方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5.4身体康复与心理康复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