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哲理.(3)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知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2)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教学难点: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其中的哲理.教学关键:抓重点句品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题目入手,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尔卑斯山〞吗?那你更听说过〝阿尔卑斯糖果〞,也一定吃过,它有好多种口味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都像阿尔卑斯奶糖一样永远甜美,但是我们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变幻无常,不只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1.板书〝暴风雨〞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闪现的是那几个词语?(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暴风雨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艳阳天.这就是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板书〝启示〞理解〝启示〞的含义.(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3.板书〝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见识一场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雨,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在进入暴风雨之前,我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窒息霹雳瓢泼抽咽铿锵和煦擦拭依偎翩翩起舞无与伦比江山似锦辗转反侧2.根据词意抢答词语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的样子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起舞(大家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反应敏捷,基本功非常夯实.相信大家的心理素质也非常扎实.那就让我们勇敢地走进暴风雨,去聆听暴风雨的启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内容,读出感情2.从文中找出昨晚和今晨发生变化的一句话,并用这句话中一个词语分别概括昨晚和今晨的特点.四.深入理解,升华情感1.怎么理解〝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1)暴风雨的〝狂暴〞具体体现在哪些段落?用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现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理解① 雨之前:闷热.窒息,闪电划破.雷声如大炮轰鸣;② 雨来时:闪电.霹雳.瓢泼大雨.撕开.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摔.敲打.冲击.激动人心等.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雄壮而激越:第一段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展现出来;第二段抓住动词形容词欣赏用词的精妙;第三段置换词语体会文中词语的表现力.写法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为我们的作文增光添彩(2)〝而它带给人们的绚丽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哪些语句展示了雨后的美景?①雨后美景:鸟儿唱.喷薄日.花草伸.水珠闪,山披丽装.村舍发亮.花散芳香,江山似锦,风景如画.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可抓住一句话来说)③朗读指导,轻柔而快活.(这场既雄壮奔放有温婉柔美的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启示呢?从文中找出答案)2.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样的启示?用文中话回答.你是怎样理解的?考试中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该如何做?五.美读1.第一段男单读2.第二.三四段男生合读3.第五段女单读4.第六段女合读5.第七.八段女单读6.第九.十段女生合读7.第十一.十二男女齐读六.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体会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题西林壁》的异曲同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小结:阿尔卑斯奶糖,让我们时时感受生活的甜美,阿尔卑斯的这场暴风雨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黑夜中孕育着黎明,狂暴中孕育着平静.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该全面,切不能以偏概全.全面地看待问题,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广泛的视角,它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来发现,一双聪耳来聆听,打开心窗来收纳一切美好.这样,在我们人生旅程中的暴风雨袭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聆听心中的欢歌.八.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积累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3.想象课文描写的景物,选择印象最深的画一画.板书设计:_.暴风雨的启示昨晚—→ 今晨狂暴绚丽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_10段).(1)指名读这几个段.(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2.质疑.(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3.读课文1_6段,勾画重点词句.(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指导感情朗读.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1.读最后一段.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六.总结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3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1.复习导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3.板书课题:_. 清平乐·六盘山4. 课题质疑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_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_35年_月.)3.自由读课文.4.自学生字及词语.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5.汇报交流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缨.缚.梁.眺.陕.诵读准后鼻音字:缨.梁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3.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四.创作背景_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_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五.理解课文,感悟朗读.1.过渡: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_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2.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2)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6).指导有感情朗读.(7)引导背诵.与辛弃疾的《清平乐》相比较,看看有何异同.七.课堂练习1.这首词的作者是——,他是在——年——月,在——写的.2.不到长城非好汉,使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表达了——————————.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指——,表达了诗人————————————————的情怀.板书设计:_.清平乐·六盘山_35年9月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壮志凌云)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本单元习作是笔尖流出的故事。
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2.桥…………………………………………………………………2课时13.穷人………………………………………………………………2课时14*在柏林……………………………………………………………2课时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1课时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12 桥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清*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里蕴含着的哲理。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
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
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
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
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
“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
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单元第四单元单元解读本单元的三篇小说都有着出人意料而感人至深的情节,既体现了小说结构、语言上的魅力,也体现了小说中人物的人格魅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也要感受小说语言的精彩。
教学目标1.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环境描写等理解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节设置的关系;感受古诗表达出的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3.跟随小说中的主人公体验生活中或甜或苦的经历,感受人性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1.我们要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也要感受小说语言的精彩。
2.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措施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课时划分12桥 2课时13穷人 2课时14在柏林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四 2课时园地四 2课时课题12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课程整合点与主题丛书第四本整合。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2课《桥》,板书,齐读课题,同学们都见过桥,是今天的桥和我们平时见的桥不一样,那到底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跟随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备课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二、自读课文,理解文意,体悟“穷”
1. 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的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2. 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小组交流观点。
)
3. 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
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课件)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学生活动1
学生朗读,圈画人们惊慌的词句,写批注,感悟人们的惊慌.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悟人们在洪水爆发时的惊慌失措,从侧面说明洪水的可怕,侧面突出老支书在洪水面前的沉着镇定.
环节二:
教师活动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6分钟)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第7到13自然段,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老汉是怎么做的?请用横线划出。
怎样的朗读才能显出老汉像一座山?
3、在这危难时刻,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出示课件】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指名朗读,评价)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从这三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什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2、体会课题“桥”所蕴含的意义
学习评价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年级
六年级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第四单元 小说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选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等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2.感受名著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
3.体会学习心理描写。
4.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1.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感知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不同描写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心理描写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因为心理描写在描写人物时常用到,在《穷人》一课的讲解中我也对心理描写进行了重点学习,所以学生在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时难度不大。
但是仿写时,写出的片段千篇一律,少有精彩之作,所以可见学生运用还不熟练,以后我会加强学生的练习。
学法辅导:复习管理:讲方法【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
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是回想。
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以的清华北大状元都是这样做的。
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
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的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
能想起来,说明了你已经很好的复习了一遍。
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终生不忘。
而模糊和完全不记得就是漏缺部分,需从头再学。
【看】:即看课本,听课笔记。
既有面,更有点。
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
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
【说】:就是复述。
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
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明白。
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增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13 只有一个地球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地球,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实行表达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实行表达的。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二、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相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能够再生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1.读生词:遨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裹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第二段:(5~9自然段)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相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12 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咆、哮”等生字,理解“惊慌、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呻吟”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着力渲染环境;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走近人物,感受形象。
3.情感与价值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生命)桥老汉洪水村民沉着、镇静凶猛惊慌失措无畏、英勇可怕毫无秩序不徇私情魔鬼跌跌撞撞【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情感渲染。
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
这样,对于“老汉伟大精神的感悟”这一教学目标而言,引领学生的情感无疑是一个催化剂了。
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精神。
采用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策略,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3.读、法、写相结合。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我们课堂上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训练,因此,这节课在体会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后,我重点抓住“环境描写”这种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整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读学法、以法促写、读写结合。
[不足之处] 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感悟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阅读的过程并掌握阅读重点;
2. 能理解文本,掌握文章结构,形成初步的文献鉴赏意识;
3. 能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问答,并能使用简单的语言加以表述;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前导入
通过提问、问题呈现、图片呈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从想象中进入到阅读材料中来。
阅读训练
1. 阅读标题和图片,了解文章大意,预测文本内容。
2. 第一遍阅读,快速浏览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对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标记,形成问题。
3. 第二遍阅读,仔细研读文章,了解正文中的细节和情节,了解整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
4. 第三遍阅读,加深对文章细节的理解,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目的。
5. 阅读评价和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并评价故事内容和结构。
学生实践
学生根据听力材料回答问题,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和补充,合作完成答卷。
检查答卷,检查每个小组的答案是否准确、全面,并相互讨论完善答案。
课后反思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本次课的收获和问题,注重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把他们最好的部分放在阅读中。
教材准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
课堂小贴士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理解阅读的过程,掌握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全文。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和能力,让学生
带着问题去读故事,以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独特而完整的理解思路。
也应教给学生如何评价故事情节和结构,以此鼓励他们阅读更多的书籍。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小说)(1-6)《桥》深圳市布心小学管金霞(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用模板单元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结构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已安排学生阅读多篇小说,并在读书笔记中概括了重要的人物形象,预测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
2.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小说的三要素应该明确。
3.《桥》是五年级上册学习过的课文,但是因为当时不是小说单元,所以学生课文的生字词和朗读不成问题,对老汉的精神品质会概括出来,但理解老汉人物形象的方法却需要重点探究学习。
【评价反馈】1.小说的人物形象,学生印象深刻,是学生喜欢小说的主要原因。
绝大部分学生能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2.学生的本课字词掌握,朗读能力很好。
3.小组合作井然有序,学习能力强。
【主要内容】1.师生合作朗读环境描写的相关内容。
2.完成《丰碑》课堂习单。
【评价反馈】1. 朗读时,能读准多音字,能把握小说的节奏,流畅自然有起有伏,非常好。
2.课堂习惯完成的工整准时正确率高。
【主要内容】1.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运用这节课所学,分析船长的人物形象,独立完成。
2.下节课课堂交流作业。
【评价反馈】1.绝大部分同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船长的人物形象分析的有理有据,说明课堂所学,掌握得很好。
2.课堂交流作业高效。
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引)话题导入】1同学们,从你们精彩三分钟的演讲,我知道你们喜欢看小说,能说说你们读过的小说中令你非常喜欢或者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吗?要说清你的理由哦。
2同学们,现在老师知道了你们被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住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是小说的核心,除此之外,小说还有其他两个要素……(学生补充.环境情节)3.板书课题这就是小说的三要素,这节课我们走进小说单元,感受小说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桥》(板书.桥),同学们应该感觉很熟悉,因为这篇课文我们在五年级上册作为精读课文学习过,但是当时我们更多的是学习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今天我们本节课将重点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例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例文202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体会课文3、5段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分析课题。
2、介绍查阅的相关资料。
二、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投影出示安澜(lán)桥缝隙(xì)大堤(dī)相关资料展示:安澜桥介绍鱼嘴剖面图。
三、正确朗读,了解内容。
1、指名,自定朗读段,要求把字读正确。
2、自由读,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交流。
3、再读课文,想想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每自然段内容。
4、全班交流,理清表达顺序。
(1) 介绍索桥的样子。
(2) 在索桥上,想到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所留下的工程。
(3) 介绍鱼嘴及它的作用。
(4)走下索桥,想起索桥的另一个名字。
(5)从故事中感受到“燃烧的心”,引发思绪。
(6)由索桥的故事想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5、联系全文,想想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6、分别朗读理解。
四、总结学习收获。
五、作业。
进一步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17_索桥的故事介绍索桥按参观游览顺序站在桥上想到千年前走下索桥,引发思绪点明中心,深化含义202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例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介绍背景导入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人望而却步,“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用红笔) 一、本组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13、《只有一个地球》、14《鹿和狼的故事》、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青山不老》 .其中14、16是略读课。
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 教学目标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1、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4、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四、课时安排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题只有一个地球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
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的威胁。
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
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
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难点是加深对课文理解,将保护地球意识付诸行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用红笔)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
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
(板书,齐读课题。
)二、预习探究1.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吧!就让我们乘坐中国人自己研究的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吧。
(播放课件)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发射了。
请同学们睁开眼,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
地球美吗?看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你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生说)三、合作交流1.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指名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3.课文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生说)(板书:可爱容易破碎)四、品读体验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评价。
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自己听。
(教师范读)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母亲地球吧!(学生齐读)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
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最大的慷慨。
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
只有母亲才能有这样的心去包容、去奉献。
3.理解了课文相信大家会读的更好。
(学生读课文)4.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他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
5.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
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1)地球的渺小。
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2)资源有限。
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3)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4)完成填空: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地下埋藏的(),如果人们没有节制的开采,最多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大气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如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
大家通过练习,了解到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这个练习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方法:我们想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
6.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
请你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讲解我们的地球遭受了怎样的灾难?(生说)7.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
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课件展示:)被染成红色的小河;黑色的水上漂着人们丢弃的垃圾;满是泥沙的浑浊的河流;被砍光树干后留下的树桩,人们正在整理砍伐下来的木材;被无情猎杀的藏羚羊;黑烟侵蚀着蔚蓝的天空,空气令人窒息;人们日夜不停的滥挖矿山……;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我仿佛看到地球在哭泣,你不想说点什么吗?8.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
那是因为——(课件展示:)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学生齐读。
)有什么不对吗?学生找出问题,少了“至少”二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学生对比着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9.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所遭受的灾难,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生说)五、拓展延伸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
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倾听家园的呼唤语文实践活动,展示介绍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可以是资料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介绍。
板书设计空间有限粮食紧张一、只有一个地球──人口膨胀──住房紧张─┐不资源有限水源紧缺能环境污染移爱护地球日4月22日居14*《鹿和狼的故事》课题*鹿和狼的故事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一个与生态平衡有关的故事: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四千只鹿,下令对那里的狼和鹿的天敌进行捕杀,结果鹿是获得一时的繁荣,不久就因为饥饿和疾病而大量死去。
森林也被严重破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中国国情设例,再设悬念,激发兴趣。
2.速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共鸣。
3.跳读课文,探究关键内容,在对比中加深印象,深化认识。
4.回顾全文,分析写法,体会效果,指导自己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认识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物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准备词句课件。
搜集人们不尊重大自然规律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故事教学过程个性化 修改(用红笔)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鹿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二、预习探究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3、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合作交流1、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品读体验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五、拓展延伸1、为什么鹿会“饿”、“痛”直至从10万只只剩下8千只?2、这是“狼”的错吗?“狼”难到就该杀吗?3、狼倒在猎枪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你知道它想说什么话吗?4、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鹿它想毁灭自己吗?真正的“祸首”究竟是谁?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六、作业。
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
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设计:14*鹿和狼的故事事例道理人类(罗斯福)护鹿——屠狼——鹿增——林毁——鹿亡尊重自然规律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题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本文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人类与大地、河水、空气、动植物等血肉关系,强烈的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