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第一部分社区建设的相关概念1、社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
2、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3、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植下,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开展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的生活需求的过程。
简单地说,主要是指社区开展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的过程。
4、弱势群体指在经济、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存在着种种生活困难的人群,例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等等。
5、社区内单位是对社区地域内的一切单位的总称,既包括社区地域内的企业单位,又包括事业单位和部队、机关等等;既包括隶属于社区的单位,又包括不隶属于社区的单位;既包括公有制单位,又包括非公有制乃至混合所有制单位。
6、社区中介组织是指以社区居民不成员,以社区地域为活动范围,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主成立或参加,介于社区主体组织(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居民个体之间的组织。
如志愿者组织、业主委员会、老年协会、妇女协会、读书会、秧歌队、摄影协会、书法协会、钓鱼协会等等。
7、社区规划是指对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
其目的是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协调社区各种社会关系,合理配置生产力,有计划地发展居民的生活服务设施,提高社区区划的合理性,从而提高社区整体建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8、社区居委会是指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我国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
9、“星光计划”“星光计划”是“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的简称。
社区知识问答题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百题问答1.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是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社区有哪些基本类型?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单位型社区--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小区型社区--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板块型社区--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型社区--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
4.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5.城市社区的范围是指什么?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6.社区设立的依据是什么?社区设立的依据是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
7.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哪级政府决定?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8.如何命名社区的名称?社区的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
9.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社区建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10.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社区工作者简答题
社区工作者简答题一、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中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
二、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步骤。
三、居委会的主要工作职责?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依法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召集和主持社区居民会议,定期向社区居民会议报告工作,招待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完成社区居民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教育、引导居民遵守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
(三)依托社区服务站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活动。
参与协调处理涉及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开展共驻共建,整合社区资源,管理社区资源,管理和维护本社区居委会财产,经社区居民会议讨论同意,雉本社区公益事业资金,定期公开收支账目。
(四)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文化、科普和体育等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教育居民争做文明居民、创立文明社区。
(五)指导、监督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工作。
(六)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向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所机构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实务
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实务2011年2月18日今天,我受区委组织部的委托,向同志们讲讲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实务。
其实,让我讲社区工作,有点难为,因为我亲身接触社区工作时间仅仅一年半多一点,没有什么经验可总结,恐有误人子弟之嫌。
但是,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王彦晨科长盛情难却,我只好匆匆予以准备,把我所了解的社区建设的相关资料匆忙予以整理,把我一年半以来对社区建设的感受简单予以罗列。
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座的各位,很多是在社区工作十几年的老社区干部,如程改芳等同志,所以讲的如有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只当我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下面,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一)社区的基本概念。
2000年1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对社区一词进行了规定,即“社区”是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实际上,关于社区这个概念,内容比较广泛,研究也很深入。
社区这个概念是个外来词,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
他认为,社区是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同情味的社会团体。
人们加入这个团体不是有目的的选择,而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的,以及亲戚、邻里、朋友等血缘或地缘为纽带,是家庭、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福利、娱乐及社会保障等主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1933年,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首次引进并界定了“社区”这个概念。
他说,社区是具体的,是一个地区上形成的群体。
它区别于“社会”。
社会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而社区则是具体的,特指的;社会是人类群体生活的总称,而社区这个概念较小。
当然,社区不能离开社会,它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并且被整合在社会之中。
1984年,费孝通教授又对社区进行了新的表述,即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现代社区建设与发展概论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
2、加强适应社区服务发展要求的社区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队伍综合素质。建立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为重点,以政府派驻人员、其他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
3、加强满足居民服务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夯实社区服务基础平台。综合考虑服务人群和覆盖半径,逐步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专项服务设施为补充、服务网点为配套、社区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二、重庆社区建设的发展
(一)重庆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是起步探索阶段(1998—2006年) 关键词:搭建社区架构 二是推进发展阶段(2007—2011年) 关键词:建设和谐社区 三是深化创新阶段(2011—至今)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
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有关监督活动
一是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居民利益的重要维护者,要组织居民有序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对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 二是对供水、供电、供气、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在社区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 三是指导和监督社区内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明确社区居委会与相关组织关系
1、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普遍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居委会;凡依法应由社区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社区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逐步清理和整合在社区设立的各种工作机构,规范政府部门面向社区居委会开展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社区建设是指在城市或乡村中,通过组织居民参与、共同管理和共建共享的方式,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共同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社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管理、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首先,社区规划是社区建设的基础。
合理的社区规划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社区的整体环境质量,使居民居住更加舒适便利。
在社区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居民的居住需求、交通便利、绿化环境、文化设施等方面,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保障社区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的基础。
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才能更好地发展,居民才能更好地生活。
同时,社区管理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效的社区管理能够提高社区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在社区管理中,需要加强居民自治意识,推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体系,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另外,文化建设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建设包括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
通过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公共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是社区居民生活的保障。
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可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高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总之,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涵盖了社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管理、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推进这些内容,才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通过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能够为广大居民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社区建设名词解释
社区建设名词解释社区建设是指党和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开展的一系列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
社区居委会(简称“社区”)是在城市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代表居民利益,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科学规划(1)科学合理布局的基本要求社区功能区域合理分布、空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环境与交通良好,形成协调、优美、舒适、便利的社区生活环境;合理配置社区公共设施,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拓展社区居民的生活空间,鼓励发展社区体育健身等活动场所,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2)社区规划的原则合理布局(3)社区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物质文化需求②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③以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为目标④合理确定各级社区组织的职责,增强社区活力⑤兼顾社区自身特点,突出社区个性特色⑥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⑦因地制宜,节约用地,节省投资3、强化保障(1)要不断加强组织领导(2)强化财政投入(3)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制度,促进土地的市场化运作(4)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5)积极引导单位资源向社区居委会转移(6)在农村建立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4。
加大投入,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必须不断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认真研究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新机制。
一是改革创新社区体制,建立“大社区”体制。
即把以往社区行政体制的主管部门从街道中剥离出来,建立新的管理和运行体制。
二是改革财政投入方式,建立“多渠道、广覆盖”的投入体制。
要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种渠道并存的投入机制。
三是健全社区自治机制,建立“依法自治、民主自治”的社区自治机制。
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议事会等各种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探索社区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依法实现社区的民主自治。
社区建设班会主题班会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资源分配不均
01
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部分社区由于历史
、地理等原因,资源匮乏,发展受限。
居民参与度低
02
部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对社区事务漠不关
心,影响社区建设的推进。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03
不同社区之间的公共服务质量存在差异,部分社区服务水平较
设施配置
根据社区规模和居民需求 ,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 施,如教育、医疗、文化 等。
社区服务
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包括 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
等。
服务质量
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多样 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服务设施
合理规划社区服务设施,提高服务 设施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社区文化
社区建设班会主题班 会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目录
CONTENTS
• 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 社区建设的核心要素 • 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案例 • 如何在班会中推进社区建设
01
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的定义与特点
社区定义
社区是由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生活 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构成社区的四个基本要素。
精神,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社区建设能够促进居民之 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社 会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 区氛围。
提升居民归属感
通过参与社区建设,居民 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增 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 感。
社区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促进城市规划与建设
社区建设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合理的社区规划能够促进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社区建设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通过组织和协调社区成员的力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全、文明的社会环境,促进社区成员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区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情感沟通。
二、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社区应该注重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保持社区环境整洁美观。
可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好社区的环境质量。
此外,还可以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如公园、健身场所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安全建设。
安全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
社区应该注重社会治安和消防安全工作,加强社区安保力量,维护社区的平安稳定。
可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增强居民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社区环境。
四、民生建设。
民生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
社区应该注重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可以开展各种便民服务活动,如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
五、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区应该注重加强社会组织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可以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组织机构,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监督,共同管理好社区的公共事务。
总之,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涵盖了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安全建设、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内容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促进社区成员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希望社区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社区环境。
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
而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以及实施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社区建设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以居民为中心,通过居民参与、自治和社会协调等一系列措施,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社会文化程度的过程。
社区建设的目的是满足居民的基本居住和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1. 促进农村发展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设施,如健康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等,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活动,农民能够亲身感受到改善自身生活和社区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对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3. 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村社区建设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社区服务和便利,使农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增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和参与。
三、实施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1. 健全社区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自治组织机构,如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等,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2. 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加大对农村社区公共设施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卫生机构、教育资源、文化娱乐设施等,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3. 加强社区教育和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教育和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进步。
4. 发展社区经济通过引导农村社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5.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资源,如医疗、养老、安全保障等,提升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
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
▪ 虚拟社区:主要是指现代网络媒介提供的虚拟社 交群体形态。
二、社区演变理论
▪ 1、社区衰退论——(古典社会学命题): ▪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1881)提出,
传统社区和现代社会的二元对立的理想社 会类型。他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理性选择 的契约社会,已经没有了传统社会靠本质 意志塑造的礼俗性共同体特征。现代化过 程就是一个传统社区不断崩溃和衰退的过 程。 ▪ 而且现代化转型导致诸如是社区的道德混 乱(迪尔凯姆的诊断),人性的异化(马 克思的判断),社会的怯魅和理性的牢笼 (韦伯的判断)。
▪ 3. 社区权力冲突理论:除了上述理论视角, 理解社区还应该关注社区中的权力政治和
社区变迁的关系。权力视角让人们对社区
不要抱有太理想的看法,而是关注具体的
权力结构问题。美国社区学者 Floyd.Hunter(1953)根据声望和位置分析, 得出美国的社区是精英主导结构;而政治 学家Robert.Dahl(1961)根据事件分析,认 为美国的社区是多元主义的民主结构。
(二)社区的功能(Warren, 1978):
▪ 1、经济功能(制造—分配—消费功能):社区日益从 生产制造和分配概念走向一个消费生活社区功能;
▪ 2、社交的功能(社会参与功能):让人们从中展示自 己的身份、地位和关系,进而可以形成各种初级群体和 次级群体,乃至中介组织;
▪ 3、社会控制功能:通过社区实践,把社会主流价值规 范和行为模式内华、强加在社区成员身上 ,保持社会秩 序和和谐。具体机制包括社会内华和外部奖罚机制;
▪ 在此基础上,朱莉安.拉帕波特(Julian Rappaport,1987)提出社区增权 (empowerment)的概念。所谓增权是指这样 一种过程,借此人群、组织和社区可以获得他们 生活事务的控制。主要的策略是通过辨别、催化 或创始一个情景,让那些被排斥在外的沉默和孤 立的人群可以理解、表达和影响那些和他们生活 相关的决策。
申论必备社区知识点总结
申论必备社区知识点总结一、社区定义1. 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因相同的利益诉求而相互联系的社会群体。
它是具有一定地域范围、共同生活环境和共同利益诉求的群体。
社区是城市和农村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单位。
2. 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地域、人口和社会组织。
地域是社区的物质基础,人口是社区的生存基础,社会组织是社区的组织基础。
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
二、社区发展1. 社区发展的基本特征社区发展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社区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变化的环境。
2. 社区发展的原则社区发展的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民主参与、社会公平和文化多样性。
社区发展应当以满足当前需求和保障未来发展为目标,促进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倡导社会公平,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
三、社区治理1. 社区治理的含义社区治理是指社区成员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协商、协调、合作解决各种社区事务的过程。
社区治理是一种社会组织、管理、协调和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
2. 社区治理的原则社区治理的原则包括民主参与、公开透明、法治和协同治理。
社区成员应当通过选举、协商、公开透明的方式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执行,依法治理社区事务,强调协同合作。
四、社区服务1. 社区服务的对象社区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包括老年人、儿童、少年、残障人士和其他弱势群体。
社区服务的目标是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 社区服务的内容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环保、文化、养老、社会保障、志愿服务等方面。
社区服务应当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五、社区建设1. 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人本、智慧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建设应当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社区居民的权益,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环境改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
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社区是一个人们生活的地方,也是人们彼此关系的网络。
一个好的社区建设和管理计划可以为社区提供安全、支持和方便的环境。
社区建设和管理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凝聚力有着巨大的影响。
下面将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良好的社区。
一. 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指为了增进居民的福利和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与居民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社区建设一般分为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
1. 物质建设物质建设主要包括道路、桥梁、公共设施、绿化、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使社区更加美好,居民普遍希望社区在这些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
道路和桥梁是连接社区内部和外部的枢纽。
它们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区的运行和居民的生活。
社区管理人员应该确保道路、桥梁的畅通,并及时处理道路破损、人行道破坏等问题,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公共设施是社区提供给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设施,如水电气煤、医疗、教育、消防等。
社区管理人员应该确保这些设施安全可靠并提供稳定的服务。
在具备足够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社区管理人员还能够在绿化、公园等方面不断完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精神建设精神建设主要包括文化活动、公益交流、志愿服务等各种社区活动。
社区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居民业余生活,也能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最终促进社区居民的彼此理解和团结。
社区文化活动主要包括街舞、音乐、绘画、书法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可以促进年轻人的社交与才艺的锤炼,增强居民的自信心和个人魅力。
公益交流则着力于提高居民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同情。
例如,社区可以组织义工团队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如陪老人聊天、为残障儿童提供看护、组织环保活动等等。
志愿服务则可以让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社区的各种问题。
通过志愿服务,居民可以更好地成为社区的一份子,并为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指各种为了维护社区运行和居民生活的有关法律、规章、规定的实施和管理活动。
社区建设标准
社区建设标准社区建设是指在城市和乡村中,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环境和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社区建设标准是指对社区建设的各项要求和规范,是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社区建设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社区建设标准应包括对社区规划和设计的要求。
社区规划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社区建设标准应明确规划的总体要求,包括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绿地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要求,确保社区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社区建设标准还应明确社区设计的要求,包括建筑风格、外观形象、功能布局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确保社区的整体美观和功能完善。
其次,社区建设标准应包括对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
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建设的支撑,其完善性和便利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便利和社区的发展活力。
因此,社区建设标准应明确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可靠。
同时,社区建设标准还应明确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包括学校、医院、商业设施、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再次,社区建设标准应包括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要求。
社区管理和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保障,其规范性和高效性直接关系到社区的秩序和居民的满意度。
因此,社区建设标准应明确社区管理的要求,包括社区组织管理、社区安全管理、社区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确保社区管理的规范和高效。
同时,社区建设标准还应明确社区服务的要求,包括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文化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要求,确保居民的生活和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社区建设标准是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社区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标准,为社区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和保障,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建设内容
1.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2.社区建设工作的方向和要求是:不断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社会性、群众性、地域性、综合性、计划性。
4.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包括: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中介组织建设5.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
6.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按照一定人口比例和居住范畴,由城市居民选举产生的自治机构。
7.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地域要是、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8.实行居民自治的具体形式和途径: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扩大民主、实行居民自治的具体形式和途径。
9.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倡导和组织下居民所进行的自助服务,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的社区服务,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福利性便民利民服务,是一种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服务。
10.社区服务包括:①针对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的社区福利服务②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③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共建服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的双向共建服务。
11.开展社区服务要做到: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建立社区服务队伍,完善设施和功能;建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管理;建立社区服务投入体系,积累一定数量的社区服务发展基金;开展必要的社区服务评估,以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12.社区服务阶段:①起步阶段②推广阶段③深入发展阶段13.社区服务内容体系:①个人为社区的服务②人际相互服务③社区和企业相互服务④社区为居民服务⑤政府为民政对象的服务⑥政府为社区服务。
社区建设的含义及特征
第三节社区建设的含义及特征一、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含义)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
二、社区建设的主要特征概括而言,社区建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社会性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
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它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组织发挥着领导或主导作用。
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自然也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
在党的方针、路线的指引下,各级政府机构承担着制定和实施社区建设政策和社区建设规则,完善社区建设制度,推动社区建设工作,并在其中协调居民、社团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等等职责。
二是社区建设工作面向整个社区,面向社区成员,为社区组织和成员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服务。
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各种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居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发挥着骨干或中介作用。
三是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的共驻共建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
没有社会各部门和社会各种力量的广泛参与,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社区建设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2.群众性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
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
社区居民的基本利益和实际需求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这是社区建设的根本所在。
二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坚实基础。
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越高,社区的发展越快,社区工作开展得就越好。
三是社区建设工作必须是全体居民对其所生活的社区形成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与参与感,即社区意识。
只有使社区居民真正树立起社区意识,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社区建设概念
社区建设概念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进一步整合社区规模,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扩大民主,社区自治。
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三)资源整合,共驻共建。
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
(四)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健全社区组织,明确职责和权利,依法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逐步增强社区凝聚力。
(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培育特色,树立典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三、主要目标今后三年的主要目标是:(一)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需要,进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市城镇现有社区规模作合理调整,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构建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完善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搞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建设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
力争在3年内使全市80%以上的城市社区有建筑面积不低于300m2的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使80%以上的城镇社区有不低于150m2的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
(三)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发展社区服务项目100个,建立社区服务网点200个,使社区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个,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100个;建立100个社区图书室;使90%以上的社区有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90%以上的社区达到绿化美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治安,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考点
社区是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 .社区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 .社区有哪些基本类型?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单位型社区 --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小区型社区 --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板块型社区 --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型社区 --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
4 .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5 .城市社区的范围是指什么?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6 .社区设立的依据是什么?社区设立的依据是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
7 .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哪级政府决定?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8 .如何命名社区的名称?社区的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
9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社区建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10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2013年8月22日,我有幸成为大龙镇开发区一支部一大学生工程人员,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我大龙开发区街道居委会开展居委会的常规工作。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对居委的工作很陌生,为了更好的做好居委会的各项工作,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系统的了解了居委会的含义。
1.社区一词的产生所谓社区就是一个小社会。
社区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F)。
社区的德文为Gemeinschaft,它是指与Gesellschaft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
1887年,滕尼斯的著作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问世,此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把该书译成英文,书名为FundamentalConcepts。
fSociology(《社会学的基础概念》),后来,他再一次把它译成CommunityandSociety(《社区和社会》),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舞台。
2.社区一词的内涵在我国,对社区概念的理解则呈现出“表述不同,实质相近”的特点。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无论对社区作出怎样的解释,都不能否定社区的地域性特点。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
1984年,费孝通先生对社区的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社会学家郑杭生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方明在他的《社区新论》一书中指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会学家袁方在1990年也指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可见,人们在概念的理解、定义的确定各有不同,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对中国的社区作了如下定义: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3.社区的主要特征社区的概念既然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么它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经济关系,而且包括血缘、地缘等其他社会关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
历史的长河告诉我们,人类最早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寻求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各种活动的基地,并逐渐由临时的、移动的向着固定的、永久的方向转化,形成了由多所房屋组成的居住地,即以聚落为主体的居住生活方式。
这种生活方式恰恰说明了聚落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产物,聚落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交活动的处所,又是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
所以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他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
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结构类型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
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
社区是类行政组织,具有对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功能。
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政府做好基层社会的工作,维护社区的治安、调解民间纠纷、办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
二是民主自治功能。
社区是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行之有效的载体。
所谓的民主自治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依法自治,社区是承接政府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的载体,是推进“政企、政社、政事”分离,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动力。
三是监督功能。
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居民作为某一社区的正式成员,在本社区范围内享有参与社区管理、选举人民代表、选举社区工作者的权利。
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
社区是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载体。
四是文化功能。
我国的基层社区担负着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功能。
社区文化是基层社会对群众寓管理和教育于服务之中的最好形式,是凝聚人心的工程,因此,文化功能也就是凝聚力功能。
五是场域功能。
(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确切地说,自从有了农业,形成了村落,就有了社区。
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其内部结构、社会性质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些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社区的发展仍然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人良性的运行阶段,所以说,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4.社区的构成要素综述以上社区的四大特征,我们不难理解。
既然社区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社会实体,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聚落的承载体,所以,构成社区的要素也是多方面的。
’(1)一定的地域社区是地域性社会,也就是说,社区具有一定的边界。
脱离一定地域的社区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地域要素是社区概念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决定社区变迁的重要条件。
社区的地域要素为居民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及所需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社区的地域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相对而言,面积小的社区,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就小。
同时,社区的地域要素影响着社区的发展速度。
(2)一定的人群社区的人口是具有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
人群因长期聚居在同一个地方而逐渐形成了多层次、成系统的内部交往关系,群体成员因共居一地而拥有共同的归属感。
没有一定的人群,就没有社区。
社区人群是社区的主体,是社区构成的第一要素。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群是社区存在的第一个前提。
社区人群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家庭、邻里是最基本的社区群体。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邻里是以居住地为纽带形成的一种社会群体。
这个群体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一个地域性单位。
就是说,每一个邻里都有一个特定的地域,形成了邻里间各个家庭在同一地域上的靠近,居住区位的接近是形成邻里的基本条件。
其次它是一个非正式群体,因为邻里没有永久、固定的成员,迁出与迁入是邻里的一个特点。
邻里之间的活动是自发的,在这些活动中起领导作用的往往是一些经验丰富、组织能力极强、威望极高的群体成员,他们没有明确的职务,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所以邻里群体对成员也没有规范化的约束。
邻里是基层社区组织的自然基础和中间环节,,若干个邻里就构成了一个社区组织,因此邻里和社区组织有着内在的联系。
发展邻里关系是社区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
(3)一定的组织机构社区既然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地域性社会,那么,社区就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社区实体。
社区中的公共事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民事纠纷等等需要处理。
所以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成为社区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有社区,就有组织管理机构。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而言,社区的组织管理机构有的是属于党的组织,有的是属于政权组织,有的是属于群众性自治组织。
这些组织大都承担着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他们在动员社区成员参加社区建设、根据社区成员的共同愿望和社区发展的需要支配社区公共资源和财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党和政府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社区成员意见的转达者,是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基础条件。
(4)一定的认同感所谓的认同感,是指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也就是社区居民对自己所住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同感。
人们在特定的社区里,过着长期的共同生活,从而会产生一种认同的心理,即“我是某一个地方的人”的观念。
尤其是在传统社会里,这种“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乡土观念就更为显著。
甚至人们还会逐步形成其他某些共同的意识,包括共同的荣辱感、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伦理观念,以及某些共同的习俗。
因此,认同感也是衡量一个社区的重要标准。
综上所述内容就是关于社区的基本概念,经过学习我觉得我肩上的担子很重,要做好居委会工作任重而道远。
但不管担子有多重,我都将全力以赴,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