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 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 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 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5. 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课前预习好。
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没有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辅导一年级数学学习方式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刚上一年级,有许多事情得慢慢学会自己处理,比如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上课用的学具,(家长要为孩子准备的文具:笔、尺、练习本、橡皮)孩子忘带数学书、忘带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难免的。
有时还真得浪费各位家长花点时间送一下,但作为一个好家长,是不会让这样的事反复出现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八大专项考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八大专项考点包括:
1.认识钟表:一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钟表的结构,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整点的概念。
2.20以内的加减法:这是一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认识图形: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图形的概念,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认识数位:学生需要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并能够进行数位的转换。
5.认识方位: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方位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6.比较大小: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比较不同数字的大小,并能够进行大小关系的排序。
7.单位换算: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单位换算,如厘米、米、千克等。
8.图形计数: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计数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能够进行面积的计算。
这些考点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多练习、多思考,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认识数字:学习0-20的数字,包括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数的比较:学习比较大小,例如:大于、小于和等于。
3. 简单的加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概念,例如: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方法,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方法。
4. 图形和空间: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5. 分类和集合:学习按照一定标准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将物品分成不同的集合。
6. 时间和钟表:认识时钟,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读出时钟上的时间。
7. 统计和概率: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例如统计喜欢的颜色、水果的数量等;了解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这些知识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
(1)四则运算:熟练运用加减乘除,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包括基本四则运算、计算二元一次方程、计算实数的平方根等;
(2)数理逻辑:学习判断真假的能力,促进思考的能力及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
(3)数论:掌握数论基本概念及用数论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几何知识
(1)几何图形名称:学习三维几何图形及二维几何图形的名称,包括球体、圆锥形、平面四边形等;
(2)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学习判断四边形是否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线之间的角关系;
(3)角的概念:学习角的度量标准,包括弧度、角度等;
(4)三角形的认识:学习三角形的关系和性质,例如相似三角形、平行三角形等;
三、空间几何
(1)立体图形的构造:学习构成立体图形的原则,例如锥体的构成、棱柱的构成等;
(2)四面体、六面体的构成:学习构成四面体、六面体的原则,以及这些图形的内角度数和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
(3)投影:学习投影的定义及投影原则;
四、测量学
(1)体积:学习体积测量的基本原理、定义及计算方法;
(2)质量:学习重力定义,认识重力的计量单位,以及质量计算方法;(3)面积: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曲面积的计算、正多边形的面
积计算等;
五、统计学
(1)概念: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众数、中位数、极差等;(2)数据处理:学习将数据用表格、图表表示出来的方法,方便分析;(3)概率:学习概率的定义,了解实验的不确定性。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
所有知识点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北师大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生活中的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认识0~10各数,并建立起“物”与“数”的对应关系。
•比较:比较大小、数量、重量、高度和长度。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认识0~20各数,会进行加减运算,并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分类:了解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
类。
•位置和顺序:知道上下左右前后,用这些来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理解图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及其特
征。
•认识时钟:初步认识时钟,认识并读出时钟中的整点和
半点时间。
这些内容涉及数学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这些都是以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有点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汇总及例题
第一单元 准备课一、数一数数数要点:①按一定的顺序数,一个物体对应一个数,从1开始,最后数到几,这个物体的数量就是几。
②数数时,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避免重复或遗漏。
例:数一数图中有( 5 )--------------------------------------------------------------------二、比一比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一一对应:一个物体和一个物体对起来比较的方法。
即两种物体一一对应,若都没有剩余,则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若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例:在少的后面画√。
将 与 进行一一对应,发现 有剩余,说明 多,而没有剩余,说明 少。
第二单元 位置一、“上”与“下”“上”和“下”是相对的,不会独立存在。
两个物体相比较,在高处的物体位置为“上”,在低处的物体位置为“下”。
同一物体与不同的物体相比较,上下的位置关系有可能也不同。
例:下图有4个颜色不同的球。
--------------------------------------------------------------------二、“前”与“后”“前”与“后”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前”与“后”的位置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前后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下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课。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云)在小明前面,(小华)在小明后面。
(小明)在小华前面,(小美)在小华后面。
(小华)在小美前面。
--------------------------------------------------------------------三、“左”与“右”一般以自己的左手、右手确定左边和右边。
左手边所在的方向为左边,右手边所在的方向为右边。
例:下图有4颗宝石。
在 的(左边)。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___1817······单数:1、3、5、7、9······双数:2、4、6、8、10······(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
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篇)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的认识1.认识数字:认识数字0-9,学会识别数字的形状和大小。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数的运算1.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排序1.数字顺序:学习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方法,会根据大小排列数字的顺序。
2.图形顺序:学习根据大小、颜色等特征排列图形的顺序。
四、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认识立体图形: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特点。
五、认识时间1.认识钟表:认识钟表上的小时和分钟指针,学习读取整点时间和半点时间。
2.认识星期:学习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名称和顺序。
六、认识货币1.认识人民币:认识纸币和硬币的名称和面额,学习识别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七、认识长度1.认识长度:学习使用尺寸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学习认识一米的长度。
八、认识重量和容量1.认识重量:学习使用秤称重物体的重量,认识重量的单位。
2.认识容量:学习使用容器测量液体的容量,认识容量的单位。
九、认识几何1.认识平行和垂直:学习识别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2.认识对称:学习识别图形的对称性,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总结:以上是____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包括数字认识、数的运算、数的排序、认识图形、认识时间、认识货币、认识长度、认识重量和容量、认识几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培养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能够打好数学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数的认识】1. 数数:掌握数数的顺序、方法和技巧,从1到20的数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二)知道以下规律1、加法(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9+1=10 8+2=10 7+3=10 6+4=10 5+5=104+6=10 3+7=10 2+8=10 1+9=109+2=11 8+3=11 7+4=11 6+5=11 5+6=114+7=11 3+8=11 2+9=11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4+8=12 3+9=129+4=13 8+5=13 7+6=13 6+7=13 5+8=134+9=139+5=14 8+6=14 7+7=14 6+8=14 5+9=149+6=15 8+7=15 7+8=15 6+9=159+7=16 8+8=16 7+9=169+8=17 8+9=179+9=18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分享方法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整数与小数
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
3. 整数的加法与减法
4.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二、数字的组成与拆分
1. 十进制数字的组成
2. 数字排列的规律
3.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
三、算式与运算
1. 算式的认识与书写
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3. 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
4. 运算中的优先级与顺序
四、长度与时间
1. 长度的认识与测量
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 时钟与时间的概念
4. 时间的读写与计算
五、图形与模式
1. 基本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2. 图形的边、角、顶点等特征
3. 图形的绘制与变换
4. 模式的观察与延伸
六、数据统计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数据的图表表示
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七、趣味数学
1. 游戏中的数学思维
2. 数学谜题的解答
3. 数学趣题的探索与创造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扎实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能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确定左侧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侧。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可以透露表现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透露表现。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2、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3,读作3即是3。
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命数的方向,然后从1入手下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1.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2__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一、目标与要求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知识框架三、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是一个重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另一个重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准备课:数一数
数一数:数一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每次数到最后一个物体,下一个数从1开始。
2、位置
位置:判断前后、左右、中间的位置关系,参照物来判断其他物体的位置。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1~5,从抽象到具体来认识数字。
加法:数二合一,找朋友,看图列式等。
减法:5以内的加减法,二合一,切瓜分瓜等。
4、认识图形和拼组图形
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及拼组图形。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8、9、10的认知和加减法,及看图列式等。
6、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7、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数数、数的顺序、物体的个数等。
8、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比大小、长短、多少,认识符号,及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符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归纳
(以下为本册数学所有要掌握的知识点)
亲爱的同学们:一眨眼,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数学了,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已经有了不少的收获。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更好地展现出来,老师特地为你准备了这本复习册,希望你们能通过它巩固自己的知识。
如果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你主动告诉老师,我很乐意帮助你。
相信同学们通过努力,一定会收获成功,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加油啊!祝大家考试顺利!学习愉快!
一、读数、写数。
李老师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漂亮。
(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写满格)
★
1、数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0表示一个也没有,0还表示起点、开始。
0是最小的自然数。
1是最小的一位数,9是最大的一位数,10是最小的两位数。
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个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
★如: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读作:十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读作:十二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读作:十三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读作:十四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读作:十九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读作:二十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
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数字前后顺序,如:7前面的数是(6),后面的数是(8).
4、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
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几”和“第几”不一样,“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表示事物的次序,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
)
4、相邻数
★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三、比一比
1.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时,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多或少。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3、比较大小(小提示:做这种题型时如果不熟练要学会先做小记号,然后再判断大小,如果计算熟练可以不必。
)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熟记2-10的分解与组成,直至能脱口而出(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五、加减法(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六、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
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
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
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
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
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数图形的时候要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用做记号的方法数图形的个数,不要漏数
七、认识钟表
1、认识钟表
长而细的针是分针;短而粗的针是时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时针、分针都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
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就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
整时: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几时, 几:00) 几时刚过、几时不到、接近几时都可以说:大约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重点考查题型:
(一)看图列式。
分为一图一式,一图两式,一图四式。
一图一式
例:
求总数 用加法
求一部分 用减法
求一部分 用减法
朵
●一图两式
例:用3、9、12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或两个减法算式) 3+9=12 9+3=12
●一图四式
例
例:从6、4、7、10、13里面选3个数写四个算式。
6+7=13 7+6=13 13-6=7 13-7=6
(6+4=10 4+6=10 10-4=6 10-6=4)
(二)图文应用题。
(要求能看懂图意根据问题和已知条件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
)
●求一共是多少?即求总数,用加法
●求原来有多少?即求总数,用加法
●求还剩下多少?总数-缺少的
●求缺少了多少?总数-剩下的
●求多几?大数-小数
●求少几?大数-小数
站队问题前面的+后面的+1
从前面数排第几+从后面数排第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