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答案 Matlab数值计算
matlab数学实验
《管理数学实验》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1:MATLAB的数值运算【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变量的使用(2)掌握MATLAB数组的创建,(3)掌握MA TLAB数组和矩阵的运算。
(4)熟悉MATLAB多项式的运用【实验原理】矩阵运算和数组运算在MA TLAB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运算,数组的运算是从数组元素出发,针对每个元素进行运算,矩阵的运算是从矩阵的整体出发,依照线性代数的运算规则进行。
【实验步骤】(1)使用冒号生成法和定数线性采样法生成一维数组。
(2)使用MA TLAB提供的库函数reshape,将一维数组转换为二维和三维数组。
(3)使用逐个元素输入法生成给定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指定的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
(4)使用MA TLAB绘制指定函数的曲线图,将所有输入的指令保存为M文件。
【实验内容】(1)在[0,2*pi]上产生50个等距采样数据的一维数组,用两种不同的指令实现。
0:(2*pi-0)/(50-1):2*pi 或linspace(0,2*pi,50)(2)将一维数组A=1:18,转换为2×9数组和2×3×3数组。
reshape(A,2,9)ans =Columns 1 through 71 3 5 7 9 11 132 4 6 8 10 12 14Columns 8 through 915 1716 18reshape(A,2,3,3)ans(:,:,1) =1 3 52 4 6ans(:,:,2) =7 9 118 10 12 ans(:,:,3) =13 15 17 14 16 18(3)A=[0 2 3 4 ;1 3 5 0],B=[1 0 5 3;1 5 0 5],计算数组A 、B 乘积,计算A&B,A|B,~A,A= =B,A>B 。
A.*Bans=0 0 15 121 15 0 0 A&Bans =0 0 1 11 1 0 0 A|Bans =1 1 1 11 1 1 1~Aans =1 0 0 00 0 0 1A==Bans =0 0 0 01 0 0 0A>=Bans =0 1 0 11 0 1 0(4)绘制y= 0.53t e -t*t*sin(t),t=[0,pi]并标注峰值和峰值时间,添加标题y= 0.53t e -t*t*sint ,将所有输入的指令保存为M 文件。
第06章_MATLAB数值计算_参考解答
%可参见教材第 157 页例 6.19
运行结果: dx =
000
%当 x=pi/2 时单独计算 x=pi/2; f=inline('sin(x).^2+cos(x).^2'); dx=diff(f([x, pi]))/(pi/2)
dx = 0
(2) 程序设计: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x=1:3; f=inline('sqrt(x.^2+1)'); dx=diff(f([x, 4]))
运行结果:
U= 1.0e-004 * -0.0675
0.1715
fmin = 1.9920e-010
(2) 程序设计: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f=inline('-sin(x)-cos(x.^2)'); fmax=fminbnd(f, 0, pi)
%用内联函数,求负的最小值 %注意函数名 f 不加单引号'
高教社刘卫国《MATLAB 程序设计与应用》(第二版)习题参考解答
第 6 章:MATLAB 数值计算
教材 P189 习题六
第 6 章 MATLAB 数值计算
1. 利用 MATLAB 提供的 randn 函数生成符合正态分布的 10×5 随机矩阵 A,进行如下操 作:
(1) A 各列元素的均值和标准方差。 (2) A 的最大元素和最小元素。 (3) 求 A 每行元素的和以及全部元素之和。 (4) 分别对 A 的每列元素按升序、每行元素按降序排列。 答:
运行结果: P=
0
15.0000
7.0000 -3.5000
0.5000 -2.0000 -2.0000
(完整word版)含答案《MATLAB实用教程》
第二章 MATLAB 语言及应用实验项目实验一 MATLAB 数值计算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创建矩阵⎥⎥⎥⎦⎤⎢⎢⎢⎣⎡=987654321a(1(2)用(3)用(42.矩阵的运算(1)利用矩阵除法解线性方程组。
⎪⎪⎩⎪⎪⎨⎧=+++=-+-=+++=+-122247322582324321432143214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将方程表示为AX=B ,计算X=A\B 。
(2)利用矩阵的基本运算求解矩阵方程。
已知矩阵A 和B 满足关系式A -1BA=6A+BA ,计算矩阵B 。
其中⎥⎥⎥⎦⎤⎢⎢⎢⎣⎡=7/10004/10003/1A ,Ps: format rata=[1/3 0 0;0 1/4 0;0 0 1/7];b=inv(a)*inv(inv(a)-eye(3))*6*a(3)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已知矩阵⎥⎥⎥⎦⎤⎢⎢⎢⎣⎡--=1104152021X ,计算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4)Page:322利用数学函数进行矩阵运算。
已知传递函数G(s)=1/(2s+1),计算幅频特性Lw=-20lg(1)2(2w )和相频特性Fw=-arctan(2w),w 的范围为[0.01,10],按对数均匀分布。
3.多项式的运算(1)多项式的运算。
已知表达式G(x)=(x-4)(x+5)(x 2-6x+9),展开多项式形式,并计算当x 在[0,20]内变化时G(x)的值,计算出G(x)=0的根。
Page 324(2)多项式的拟合与插值。
将多项式G(x)=x 4-5x 3-17x 2+129x-180,当x 在[0,20]多项式的值上下加上随机数的偏差构成y1,对y1进行拟合。
对G(x)和y1分别进行插值,计算在5.5处的值。
Page 325 四、思考练习题1.使用logspace 函数创建0~4π的行向量,有20个元素,查看其元素分布情况。
Ps: logspace(log10(0),log10(4*pi),20) (2) sort(c,2) %顺序排列 3.1多项式1)f(x)=2x 2+3x+5x+8用向量表示该多项式,并计算f(10)值. 2)根据多项式的根[-0.5 -3+4i -3-4i]创建多项式。
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1. 序列满足递推关系,取及试分别计算,从而说明递推公式对于计算是不稳定的。
n1 1 0.01 0.00012 0.01 0.0001 0.0000013 0.0001 0.000001 0.000000014 0.000001 0.0000000110-105 0.00000001 10-10n1 1.000001 0.01 0.0000992 0.01 0.000099 -0.000099013 0.000099 -0.00009901-0.010000994 -0.00009901 -0.01000099-1.00015 -0.01000099-1.0001初始相差不大,而却相差那么远,计算是不稳定的。
2. 取y0=28,按递推公式,去计算y100,若取(五位有效数字),试问计算y100将有多大误差?y100中尚留有几位有效数字?解:每递推一次有误差因此,尚留有二位有效数字。
3.函数,求f(30)的值。
若开方用六位函数表,问求对数时误差有多大?若改用另一等价公式计算,求对数时误差有多大?设z=ln(30-y),,y*, |E(y)| 10-4z*=ln(30-y*)=ln(0.0167)=-4.09235若改用等价公式设z=-ln(30+y),,y*, |E(y)|⨯10-4z*=-ln(30+y*)=-ln(59.9833)=-4.094074.下列各数都按有效数字给出,试估计f的绝对误差限和相对误差限。
1)f=sin[(3.14)(2.685)]设f=sin xyx*=3.14, E(x)⨯10-2, y*=2.685, E(y)⨯10-3,sin(x*y*)=0.838147484, cos(x*y*)=-0.545443667⨯(-0.5454) ⨯⨯10-2+3.14(-0.5454) ⨯⨯10-3|⨯10-2⨯10-2|E r(f)| ⨯10-2⨯10-2<10-22)f=(1.56)设f = x y ,x*=1.56, E(x)⨯10-2, y*=3.414, E(y)⨯10-3,⨯⨯⨯10-2⨯⨯⨯10-3|⨯⨯⨯10-2⨯⨯⨯10-3|=0.051|E r(f)| =0.01125.计算,利用下列等式计算,哪一个得到的结果最好,为什么?6.下列各式怎样计算才能减少误差?7. 求方程x2-56x+1=0的二个根,问要使它们具有四位有效数字,至少要取几位有效数字?如果利用伟达定理, 又该取几位有效数字呢?解一:若要取到四位有效数字,如果利用伟达定理,解二:由定理二,欲使x1,x2有四位有效数字,必须使由定理一知,∆至少要取7位有效数字。
MATLAB)课后实验答案-精简版.do
实验一1. 先求下列表达式的值,然后显示MATLAB 工作空间的使用情况并保存全部变量。
(1) 0122sin851z e =+(2) 21ln(2z x =,其中2120.455i x +⎡⎤=⎢⎥-⎣⎦(3) 0.30.330.3sin(0.3)ln , 3.0, 2.9,,2.9,3.022a a e e az a a --+=++=--(4)2242011122123t t z t t t t t ⎧≤<⎪=-≤<⎨⎪-+≤<⎩,其中t =0:0.5:2.52. 已知:34787,2033657327A B ⎡⎤⎡⎤⎢⎥⎢⎥==⎢⎥⎢⎥⎢⎥⎢⎥-⎣⎦⎣⎦求下列表达式的值:(1) A+6*B 和A-B+I (其中I 为单位矩阵) (2) A*B 和A.*B (3) A^3和A.^3 (4) A/B 及B\A(5) [A,B]和[A([1,3],:);B^2] 3.设有矩阵A 和 B123453166789101769,111213141502341617181920970212223242541311A B ⎡⎤⎡⎤⎢⎥⎢⎥-⎢⎥⎢⎥⎢⎥⎢⎥==-⎢⎥⎢⎥⎢⎥⎢⎥⎢⎥⎢⎥⎣⎦⎣⎦(1) 求它们的乘积C 。
(2) 将矩阵C 的右下角3×2子矩阵赋给D 。
(3) 查看MATLAB 工作空间的使用情况。
(1) 求[100,999]之间能被21整除的数的个数。
(2) 建立一个字符串向量,删除其中的大写字母。
ch='ABC123d4e56Fg9';则要求结果是:实验二1. 设有分块矩阵33322322E R A O S ⨯⨯⨯⨯⎡⎤=⎢⎥⎣⎦,其中E 、R 、O 、S 分别为单位矩阵、随机矩阵、零矩阵和对角阵,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22E R RS A O S +⎡⎤=⎢⎥⎣⎦。
解: M 文件如下;E=eye(3); R=rand(3,2); O=zeros(2,3);S=diag([1 2]);A=[E R a=[E,R+R*SO S] O ,S^2] A^2=a 2. 产生5阶希尔伯特矩阵H 和5阶帕斯卡矩阵P ,且求其行列式的值Hh 和Hp 以及它们的条件数Th 和Tp ,判断哪个矩阵性能更好。
MATLAB)课后实验答案
实验一 MATLAB 运算基础1、 先求下列表达式得值,然后显示MATLAB 工作空间得使用情况并保存全部变量。
(1) 0122sin 851z e =+(2) 21ln(2z x =+,其中2120.455i x +⎡⎤=⎢⎥-⎣⎦ (3) 0.30.330.3sin(0.3)ln , 3.0, 2.9,,2.9,3.022a a e e a z a a --+=++=--L (4) 2242011122123t t z t t t t t ⎧≤<⎪=-≤<⎨⎪-+≤<⎩,其中t =0:0、5:2、5 解:4、 完成下列操作:(1) 求[100,999]之间能被21整除得数得个数。
(2) 建立一个字符串向量,删除其中得大写字母。
解:(1) 结果:(2)、 建立一个字符串向量 例如:ch='ABC123d4e56Fg9';则要求结果就是:实验二 MATLAB 矩阵分析与处理1、 设有分块矩阵33322322E R A O S ⨯⨯⨯⨯⎡⎤=⎢⎥⎣⎦,其中E 、R 、O 、S 分别为单位矩阵、随机矩阵、零矩阵与对角阵,试通过数值计算验证22E R RS A OS +⎡⎤=⎢⎥⎣⎦。
解: M 文件如下;5、 下面就是一个线性方程组:1231112340.951110.673450.52111456x x x ⎡⎤⎢⎥⎡⎤⎡⎤⎢⎥⎢⎥⎢⎥⎢⎥=⎢⎥⎢⎥⎢⎥⎢⎥⎢⎥⎢⎥⎣⎦⎣⎦⎢⎥⎢⎥⎣⎦(1) 求方程得解。
(2) 将方程右边向量元素b 3改为0、53再求解,并比较b 3得变化与解得相对变化。
(3) 计算系数矩阵A 得条件数并分析结论。
解: M 文件如下:实验三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 求分段函数得值。
2226035605231x x x x y x x x x x x x ⎧+-<≠-⎪=-+≤<≠≠⎨⎪--⎩且且及其他用if 语句实现,分别输出x=-5、0,-3、0,1、0,2、0,2、5,3、0,5、0时得y 值。
MATLAB的数值计算
例:a=[1 2 3;4 5 6;7 8 0]; p=poly(a) p =1.00 -6.00 -72.00 -27.00 p是多项式p(x)=x3-6x2-72x-27的matlab描述方法,我们可用: p1=poly2str(p,‘x’) — 函数文件,显示 数学多项式的形式 p1 =x^3 - 6 x^2 - 72 x - 27
a./b=b.\a a.\b=b./a a./b=b.\a — 都是a的元素被b的对应元 素除 a.\b=b./a — 都是a的元素被b的对应元 素除 例: a=[1 2 3];b=[4 5 6]; c1=a.\b; c2=b./a c1 = 4.0000 2.5000 2.0000 c2 = 4.0000 2.5000 2.0000
—— 给出a,b对应元素间的商.
3. 数组乘方(.^) — 元素对元素的幂 例: a=[1 2 3];b=[4 5 6]; z=a.^2 z = 1.00 4.00 9.00 z=a.^b z = 1.00 32.00 729.00
对于p的其它值,计算将涉及特征值 和特征向量,如果p是矩阵,a是标量 a^p使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自乘到p次 幂;如a,p都是矩阵,a^p则无意义。
a=[1,2,3;4,5,6;7,8,9];a^2 ans =30 36 42 66 81 96 102 126 150
2. 数组乘除(,./,.\) ab —— a,b两数组必须有相同的行 和列两数组相应元素相乘。 a=[1 2 3;4 5 6;7 8 9]; b=[2 4 6;1 3 5;7 9 10]; a.*b ans = 2 8 18 4 15 30 49 72 90
Matlab实验及答案
实验一、MATLAB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2.学习使用图形函数计算器命令funtool及其环境。
3. 学习使用help命令进行帮助4. 掌握向量与矩阵的创建以及矩阵的基本操作5. 掌握数组与矩阵的概念二、实验内容熟悉Matlab操作环境,认识命令窗口、内存工作区窗口、历史命令窗口;学会使用format命令调整命令窗口的数据显示格式;学会使用变量和矩阵的输入,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数组与矩阵的概念;学会使用help命令进行帮助;学会使用who和whos命令查看内存变量信息;学会使用图形函数计算器funtool;1.命令窗口的简单使用(1)简单矩阵的输入(自由创建)x=[1 3 5;2 4 6]x =1 3 52 4 6(2)求[12+2×(7-4)]÷32的算术运算结果,总结算术运算符先级[12+2*(7-4)]/3^2ans =22.有关向量、矩阵或数组的一些运算(1)设A=15;B=20;求C=A+B与c=a+b的区别A=15;B=20;>> C=A+BC =35>> c=a+bUndefined function or variable 'a'.(2)设A=[1 2 3;4 5 6;7 8 9],B=[9 8 7;6 5 4;3 2 1];求A*B与A.*B,分析原因?(A*B是两个矩阵相乘,A.*B是对应元素相乘)A=[1 2 3;4 5 6;7 8 9];B=[9 8 7;6 5 4;3 2 1];>> A*Bans =30 24 1884 69 54138 114 90>> A.*Bans =9 16 2124 25 2421 16 9(3)设a=10,b=20;求i=a/b与j=a\ba=10;>> b=20;>> i=a/bi =0.5000>> j=a\bj =2(4)设a=[1 -2 3;4 5 -4;5 -6 7]请设计出程序,分别找出小于0的矩阵元素的线性索引以及行列索引(sub2ind/ind2sub)。
《现代数值计算方法(MATLAB版)》习题解答
√
5 2
> 1, 故
2.8 提示: (1) A = 1 3 a > 1, ⇒ a3 − 14a + 12 > 0, Seidel 迭代收敛.
a > 0, a 2 − 1 > 0, ⇒ 2 , 当 |a| > 5 时, Jacobi 迭代收敛. (2) a3 − 14a + 12 > 0, a 所以, 当 a ≥ √ 14 时, A 对称正定, 从而 Gauss-
2
故 Jacobi 迭代, Gauss-Seidel 迭代均收敛. 2.13 提示: ρ(J ) = 0.9 < 1, 故迭代法收敛. 1 0 . 5 0. 5 2.14 提示: 容易验证 A = 0.5 1 0.5 是对称正定的, 故 Gauss-Seidel 迭代收敛, 但 2D − A = 0.5 0.5 1 1 −0.5 −0.5 −0.5 1 −0.5 不正定, 故 Jacobi 迭代发散. −0.5 −0.5 1 0 0 −1 3 2.15 提示: BJ = 1 0 0 . 特征方程 3λ + λ + 2 = 0, 特征值 λ1 = −0.478, λ2,3 = 1 2 0 3 3 故 Jacobi 迭代收敛. −1 −1 , 因为 ρ(BS ) = 1, 故 Gauss-Seidel 迭代发散. −1 −22 11 1 2.16 提示: (1) 将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调整为: 1 −4 2 , 显然为严格对角占优矩阵, 故 11 −5 −33 = 0
1 2
= 0 0 0 0 0
Matlab第6章 数值计算功能
5
例 已知x=[-43,72,9,16,23,47],求向量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43,72,9,16,23,47] y=max(x) %求向量x中的最大值 [y,k]=max(x) %求向量x中的最大值及其该元 素的位置 z=min(x) %求向量x中的最小值 [z,m]=min(x) %求向量x中的最小值及其该元 素的位置
6
2)求矩阵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max(A) 返回一个行向量,向量的第i个元素 是矩阵A的第i列上的最大值。 [Y,K]=max(A) 返回行向量Y和K,Y向量记录A 每列的最大值,K向量记录每列最大值的行号。 max(A,[],dim) dim取1或2。dim取1时,该函 数和max(A)完全相同;dim取2时,该函数返 回一个列向量,其第i个元素是A矩阵的第i行 上的最大值。 • 求矩阵最小值的函数是min,其用法和max完 全相同。 7
第6章 数值计算功能
张燕 zy29209@
1
数据分析
MATLAB提供了方便的数据分析函数,可以 对较复杂的向量或矩阵元素进行数据分析。 分析原则 如果输入是向量,则按整个向量进行运算 如果输入是矩阵,则按列进行运算,运算 和列向量一样
2
6.1 数据统计和相关分析 6.2 差分与积分 *6.3 卷积和快速傅立叶变换
32
a)梯形法求积分 原理:把积分区间(a,b)分成n个小梯形,然后 将这n个小梯形的面积求和。 MATLAB提供了trapz()函数计算数值积分 梯形法求积分的结果不很精确
33
Z=trapz(Y) 以单位间隔,采用计算若干梯形 面积的和的方法来计算某函数的近似积分。 如果Y为向量,计算Y的积分;如果Y是矩阵, 得一个每列积分的行向量。 Z=trapz(X,Y) 用梯形积分法,依据X计算Y 的积分,X为自变量,Y为函数。如果X、Y 为向量,则大小必须相同;如果Y为矩阵, 则Y的列元素个数必须等于length(X)。 Z=trapz(X,Y,dim) dim=1,和trapz(X,Y)相 同,按列计算积分,dim=2,按行计算积分。
MATLAB实验题答案
MATLAB实验题答案result5 =( 1 ) a = 1 : 2 : 5a =1 3 5( 2 ) b = [ a' , a' , a' ;a ]b =1 1 13 3 35 5 51 3 5( 3 ) c = a + b ( 2 , : )c =4 6 82、下列运算是否合法,为什么如合法,结果是多少>> result2=a*bError using *Inner matrix dimensions must agree. >> result3=a+b result3 =3 6 258 11>> result4=b*dresult4 =31 22 2240 49 1331 22 2240 49 13-5 -8 7>> result6=a.*b result6 =2 8 -3415 30>> result7=a./b result7 =>> result9=a.\b result9 =>> result10=a92result10 =1 4 916 25 36>> resultl 1=29aresult11 =2 4 816 32 64>>result5=[b;c']*d 3、⽤MATLAB求解下⾯的的⽅程组。
1、求以下变量的值,并在MATLAB^验证。
1 2 x13 2 x211 5 x32 13 x4>> A=[7 2 1 -2;9 15 3 -2;-2 -2 11 5;1 3 2 13] >> B=[4 7 -1 0]>> B=B'>> x=inv(A)*B>> A1=[1 1 1 0;1 2 1 -1;2 -1 0 -3;3 3 5 -6] >> B2=[1;8;3;5]>> x2=inv(A1)*B27 2 1 29 15 3 22 2 11 51 32 13(1)求矩阵A的秩(rank)(2)求矩阵 A 的⾏列式(determinant)(3)求矩阵 A 的逆(inverse)(4)求矩阵 A 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eigenvalue and eigenvector)>> A3=[7 2 1 -2;9 15 3 -2;-2 -2 11 5;1 3 2 13] >> r=rank(A3) >> b=inv(A3)n 10查看y 的值)m1=0;for m=-10:10 m仁m1+2^m;endm1m1 =6、求分段函数的值。
《MATLAB仿真技术》实验指导书2016附问题详解
实验项目及学时安排实验一 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 2学时实验二 MATLAB数值计算实验 2学时实验三 MATLAB数组应用实验 2学时实验四 MATLAB符号计算实验 2学时实验五 MATLAB的图形绘制实验 2学时实验六 MATLAB的程序设计实验 2学时实验七 MATLAB工具箱Simulink的应用实验 2学时实验八 MATLAB图形用户接口GUI的应用实验 2学时实验一 MATLAB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一、实验目的1.熟悉MATLAB开发环境2.掌握矩阵、变量、表达式的各种基本运算二、实验基本知识1.熟悉MATLAB环境: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命令历史窗口、帮助信息浏览器、工作空间浏览器、文件和搜索路径浏览器。
2.掌握MATLAB常用命令3.MATLAB变量与运算符变量命名规则如下:(1)变量名可以由英语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2)变量名应以英文字母开头(3)长度不大于31个(4)区分大小写MATLAB中设置了一些特殊的变量与常量,列于下表。
MATLAB运算符,通过下面几个表来说明MATLAB的各种常用运算符4.MATLAB的一维、二维数组的寻访表6 子数组访问与赋值常用的相关指令格式5.MATLAB的基本运算表7 两种运算指令形式和实质涵的异同表6.MATLAB的常用函数表8 标准数组生成函数表9 数组操作函数三、实验容1、学习使用help命令,例如在命令窗口输入help eye,然后根据帮助说明,学习使用指令eye(其它不会用的指令,依照此方法类推)2、学习使用clc、clear,观察command window、command history和workspace等窗口的变化结果。
3、初步程序的编写练习,新建M-file,保存(自己设定文件名,例如exerc1、exerc2、 exerc3……),学习使用MATLAB的基本运算符、数组寻访指令、标准数组生成函数和数组操作函数。
MATLAB数值计算
实验报告实验6: 数值计算(2)该实验作业设计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值计算方法。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完成实验,掌握MATLAB的数值计算2.熟悉浮点数相等的判断方法、了解截断误差;3.熟悉数值拟合的实际运用;4.熟悉牛顿法求方程的根。
二、实验内容1.1) 设 delta = 5 - 4.8; 用关系运算查看 delta 是否等于 0.2;利用format longE 查看delta究竟是多少,注意,由于计算机在浮点运算时,总存在舍入误差,故理想的判断相等的方法是使用 eps,即 abs(delta - 0.2) < eps2)尝试利用 roundn(delta,-5)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面5位后,再利用关系运算查看其是否等于 0.2。
注意拷贝时勿跳坑!delta=5-4.8;%定义delta的值if delta==0.2%判断delta是否等于0.2disp('yes')endformat longE;%设置数值精度deltadelta =2.000000000000002e-01if abs(delta-0.2)<epsdisp('yes')endyesroundn(delta,-5)ans =2.000000000000000e-01%将delta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面5位if roundn(delta,-5)==0.2disp('yes')end2. 利用符号计算 taylor(f, x, 'Order', n) 对符号函数f进行n阶截断展开,绘图观察对分别进行3阶、8阶、12阶截断的泰勒展开,并利用fplot( [ 三阶截断, 8阶截断, 12阶截断, 真实值] ) 绘图,要求x轴限制在-5 到5,坐标轴紧贴图形,并显示如fplot中的图例以方便观察。
查看不同截断阶数造成的误差。
clf;syms f(t)f(t)=exp(t);format short;y1=taylor(f,t,'Order',3);%对符号函数f进行n阶截断展开y2=taylor(f,t,'Order',8);y3=taylor(f,t,'Order',12);ax.XTick = [-5,5];fplot (y1,'y-',[-5,5]);axis 'tight'hold on;fplot (y2,'r-',[-5,5]);hold on;fplot (y3,'g-',[-5,5]);hold on;fplot (f,'bo-',[-5,5]);xlim([-5,5])%要求x轴限制在 -5 到 53. x = 0:5; 实验测得 y = [15, 10, 9, 6, 2, 0]; 请就y对x进行线性回归,说说其拟合的基本原理。
MATLAB数学实验课后答案
数学实验MATLAB参考答案(重要部分)P20,ex1(5) 等于[exp(1),exp(2);exp(3),exp(4)](7) 3=1*3, 8=2*4(8) a为各列最小值,b为最小值所在的行号(10) 1>=4,false, 2>=3,false, 3>=2, ture, 4>=1,ture(11) 答案表明:编址第2元素满足不等式(30>=20)和编址第4元素满足不等式(40>=10)(12) 答案表明:编址第2行第1列元素满足不等式(30>=20)和编址第2行第2列元素满足不等式(40>=10)P20, ex2(1)a, b, c的值尽管都是1,但数据类型分别为数值,字符,逻辑,注意a 与c相等,但他们不等于b(2)double(fun)输出的分别是字符a,b,s,(,x,)的ASCII码P20,ex3>> r=2;p=0.5;n=12;>> T=log(r)/n/log(1+0.01*p)T =11.5813P20,ex4>> x=-2:0.05:2;f=x.^4-2.^x;>> [fmin,min_index]=min(f)fmin =-1.3907 %最小值min_index =54 %最小值点编址>> x(min_index)ans =0.6500 %最小值点>> [f1,x1_index]=min(abs(f)) %求近似根--绝对值最小的点f1 =0.0328x1_index =24>> x(x1_index)ans =-0.8500>> x(x1_index)=[];f=x.^4-2.^x; %删去绝对值最小的点以求函数绝对值次小的点>> [f2,x2_index]=min(abs(f)) %求另一近似根--函数绝对值次小的点f2 =0.0630x2_index =65>> x(x2_index)ans =1.2500P20,ex5>> z=magic(10)z =92 99 1 8 15 67 74 51 58 4098 80 7 14 16 73 55 57 64 414 81 88 20 22 54 56 63 70 4785 87 19 21 3 60 62 69 71 2886 93 25 2 9 61 68 75 52 3417 24 76 83 90 42 49 26 33 6579 6 13 95 97 29 31 38 45 7210 12 94 96 78 35 37 44 46 5311 18 100 77 84 36 43 50 27 59>> sum(z)ans =505 505 505 505 505 505 505 505 505 505 >> sum(diag(z))ans =505>> z(:,2)/sqrt(3)ans =57.157746.188046.765450.229553.693613.85642.88683.46416.928210.3923>> z(8,:)=z(8,:)+z(3,:)z =92 99 1 8 15 67 74 51 58 4098 80 7 14 16 73 55 57 64 414 81 88 20 22 54 56 63 70 4785 87 19 21 3 60 62 69 71 2886 93 25 2 9 61 68 75 52 3423 5 82 89 91 48 30 32 39 6683 87 101 115 119 83 87 101 115 11910 12 94 96 78 35 37 44 46 5311 18 100 77 84 36 43 50 27 59P 40 ex1先在编辑器窗口写下列M函数,保存为eg2_1.m function [xbar,s]=ex2_1(x)n=length(x);xbar=sum(x)/n;s=sqrt((sum(x.^2)-n*xbar^2)/(n-1));例如>>x=[81 70 65 51 76 66 90 87 61 77];>>[xbar,s]=ex2_1(x)xbar =72.4000s =12.1124P 40 ex2s=log(1);n=0;while s<=100n=n+1;s=s+log(1+n);endm=n计算结果m=37clear;F(1)=1;F(2)=1;k=2;x=0;e=1e-8; a=(1+sqrt(5))/2;while abs(x-a)>ek=k+1;F(k)=F(k-1)+F(k-2); x=F(k)/F(k-1); enda,x,k计算至k=21可满足精度P 40 ex4clear;tic;s=0;for i=1:1000000s=s+sqrt(3)/2^i;ends,toctic;s=0;i=1;while i<=1000000s=s+sqrt(3)/2^i;i=i+1;ends,toctic;s=0;i=1:1000000;s=sqrt(3)*sum(1./2.^i);s,tocP 40 ex5c=[15 14 14 14 14 15 16 18 20 22 23 25 28 ...31 32 31 29 27 25 24 22 20 18 17 16];plot(t,c)P 40 ex6(1)clear;fplot('x^2*sin(x^2-x-2)',[-2,2])x=-2:0.1:2;y=x.^2.*sin(x.^2-x-2);plot(x,y)y=inline('x^2*sin(x^2-x-2)');fplot(y,[-2 2])(2)参数方法t=linspace(0,2*pi,100);x=2*cos(t);y=3*sin(t); plot(x,y)(3)x=-3:0.1:3;y=x;[x,y]=meshgrid(x,y);z=x.^2+y.^2;surf(x,y,z)(4)x=-3:0.1:3;y=-3:0.1:13;[x,y]=meshgrid(x,y);z=x.^4+3*x.^2+y.^2-2*x-2*y-2*x.^2.*y+6;surf(x,y,z)(5)t=0:0.01:2*pi;x=sin(t);y=cos(t);z=cos(2*t);plot3(x,y,z)(6)theta=linspace(0,2*pi,50);fai=linspace(0,pi/2,20);[theta,fai]=meshgrid(theta,fai); x=2*sin(fai).*cos(theta);y=2*sin(fai).*sin(theta);z=2*cos(fai);surf(x,y,z)(7)x=linspace(0,pi,100);y1=sin(x);y2=sin(x).*sin(10*x);y3=-sin(x);plot(x,y1,x,y2,x,y3)page41, ex7x=-1.5:0.05:1.5;y=1.1*(x>1.1)+x.*(x<=1.1).*(x>=-1.1)-1.1*(x<-1.1);plot(x,y)page41,ex8分别使用which trapz, type trapz, dir C:\MATLAB7\toolbox\matlab\datafun\ page41,ex9clear;close;x=-2:0.1:2;y=x;[x,y]=meshgrid(x,y);a=0.5457;b=0.7575;p=a*exp(-0.75*y.^2-3.75*x.^2-1.5*x).*(x+y>1);p=p+b*exp(-y.^2-6*x.^2).*(x+y>-1).*(x+y<=1);p=p+a*exp(-0.75*y.^2-3.75*x.^2+1.5*x).*(x+y<=-1);mesh(x,y,p)page41, ex10lookfor lyapunovhelp lyap>> A=[1 2 3;4 5 6;7 8 0];C=[2 -5 -22;-5 -24 -56;-22 -56 -16];>> X=lyap(A,C)X =1.0000 -1.0000 -0.0000 -1.00002.0000 1.0000 -0.0000 1.0000 7.0000Chapter 3%Exercise 1>> a=[1,2,3];b=[2,4,3];a./b,a.\b,a/b,a\bans =0.5000 0.5000 1.0000ans =2 2 1ans =0.6552 %一元方程组x[2,4,3]=[1,2,3]的近似解ans =0 0 00 0 00.6667 1.3333 1.0000%矩阵方程[1,2,3][x11,x12,x13;x21,x22,x23;x31,x32,x33]=[2,4,3]的特解Exercise 2(1)>> A=[4 1 -1;3 2 -6;1 -5 3];b=[9;-2;1];>> rank(A), rank([A,b]) %[A,b]为增广矩阵ans =3ans =3 %可见方程组唯一解>> x=A\bx =2.38301.48942.0213Exercise 2(2)>> A=[4 -3 3;3 2 -6;1 -5 3];b=[-1;-2;1];>> rank(A), rank([A,b]) ans =3ans =3 %可见方程组唯一解>> x=A\bx =-0.4706-0.2941Exercise 2(3)>> A=[4 1;3 2;1 -5];b=[1;1;1];>> rank(A), rank([A,b])ans =2ans =3 %可见方程组无解>> x=A\bx =0.3311-0.1219 %最小二乘近似解Exercise 2(4)>> a=[2,1,-1,1;1,2,1,-1;1,1,2,1];b=[1 2 3]';%注意b的写法>> rank(a),rank([a,b])ans =3ans =3 %rank(a)==rank([a,b])<4说明有无穷多解>> a\bans =110 %一个特解Exercise 3>> a=[2,1,-1,1;1,2,1,-1;1,1,2,1];b=[1,2,3]';>> x=null(a),x0=a\bx =-0.62550.6255-0.20850.4170x0 =11%通解kx+x0 Exercise 4>> x0=[0.2 0.8]';a=[0.99 0.05;0.01 0.95];>> x1=a*x, x2=a^2*x, x10=a^10*x>> x=x0;for i=1:1000,x=a*x;end,xx =0.83330.1667>> x0=[0.8 0.2]';>> x=x0;for i=1:1000,x=a*x;end,xx =0.83330.1667>> [v,e]=eig(a)v =0.9806 -0.70710.1961 0.7071e =1.0000 00 0.9400>> v(:,1)./xans =1.17671.1767 %成比例,说明x是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Exercise 5%用到公式(3.11)(3.12)>> B=[6,2,1;2.25,1,0.2;3,0.2,1.8];x=[25 5 20]'; >> C=B/diag(x)C =0.2400 0.4000 0.05000.0900 0.2000 0.0100 0.1200 0.0400 0.0900 >> A=eye(3,3)-CA =0.7600 -0.4000 -0.0500 -0.0900 0.8000 -0.0100 -0.1200 -0.0400 0.9100 >> D=[17 17 17]';x=A\D x =37.569625.786224.7690%Exercise 6(1)>> a=[4 1 -1;3 2 -6;1 -5 3];det(a),inv(a),[v,d]=eig(a) ans =-94ans =0.2553 -0.0213 0.04260.1596 -0.1383 -0.22340.1809 -0.2234 -0.0532v =0.0185 -0.9009 -0.3066-0.7693 -0.1240 -0.7248-0.6386 -0.4158 0.6170d =-3.0527 0 00 3.6760 00 0 8.3766%Exercise 6(2)>> a=[1 1 -1;0 2 -1;-1 2 0];det(a),inv(a),[v,d]=eig(a) ans =1ans =2.0000 -2.0000 1.00001.0000 -1.0000 1.00002.0000 -3.0000 2.0000v =-0.5773 0.5774 + 0.0000i 0.5774 - 0.0000i-0.5773 0.5774 0.5774-0.5774 0.5773 - 0.0000i 0.5773 + 0.0000id =1.0000 0 00 1.0000 + 0.0000i 00 0 1.0000 - 0.0000i%Exercise 6(3)>> A=[5 7 6 5;7 10 8 7;6 8 10 9;5 7 9 10]A =5 76 57 10 8 76 8 10 95 7 9 10>> det(A),inv(A), [v,d]=eig(A)ans =1ans =68.0000 -41.0000 -17.0000 10.0000-41.0000 25.0000 10.0000 -6.0000-17.0000 10.0000 5.0000 -3.000010.0000 -6.0000 -3.0000 2.0000v =0.8304 0.0933 0.3963 0.3803-0.5016 -0.3017 0.6149 0.5286-0.2086 0.7603 -0.2716 0.55200.1237 -0.5676 -0.6254 0.5209d =0.0102 0 0 00 0.8431 0 00 0 3.8581 00 0 0 30.2887%Exercise 6(4)、(以n=5为例)%关键是矩阵的定义%方法一(三个for)n=5;for i=1:n, a(i,i)=5;endfor i=1:(n-1),a(i,i+1)=6;endfor i=1:(n-1),a(i+1,i)=1;enda%方法二(一个for)n=5;a=zeros(n,n);a(1,1:2)=[5 6];for i=2:(n-1),a(i,[i-1,i,i+1])=[1 5 6];enda(n,[n-1 n])=[1 5];a%方法三(不用for)n=5;a=diag(5*ones(n,1));b=diag(6*ones(n-1,1));c=diag(ones(n-1,1));a=a+[zeros(n-1,1),b;zeros(1,n)]+[zeros(1,n);c,zeros(n-1,1)] %下列计算>> det(a)ans =665>> inv(a)ans =0.3173 -0.5865 1.0286 -1.6241 1.9489-0.0977 0.4887 -0.8571 1.3534 -1.62410.0286 -0.1429 0.5429 -0.8571 1.0286-0.0075 0.0376 -0.1429 0.4887 -0.5865 0.0015 -0.0075 0.0286 -0.0977 0.3173 >> [v,d]=eig(a)v =-0.7843 -0.7843 -0.9237 0.9860 -0.9237 0.5546 -0.5546 -0.3771 -0.0000 0.3771-0.2614 -0.2614 0.0000 -0.1643 0.0000 0.0924 -0.0924 0.0628 -0.0000 -0.0628-0.0218 -0.0218 0.0257 0.0274 0.0257d =0.7574 0 0 0 00 9.2426 0 0 00 0 7.4495 0 00 0 0 5.0000 00 0 0 0 2.5505%Exercise 7(1)>> a=[4 1 -1;3 2 -6;1 -5 3];[v,d]=eig(a) v =0.0185 -0.9009 -0.3066-0.7693 -0.1240 -0.7248-0.6386 -0.4158 0.6170d =-3.0527 0 00 3.6760 00 0 8.3766>> det(v)ans =-0.9255 %v行列式正常, 特征向量线性相关,可对角化>> inv(v)*a*v %验算ans =-3.0527 0.0000 -0.00000.0000 3.6760 -0.0000-0.0000 -0.0000 8.3766>> [v2,d2]=jordan(a) %也可用jordanv2 =0.0798 0.0076 0.91270.1886 -0.3141 0.1256-0.1605 -0.2607 0.4213 %特征向量不同d2 =8.3766 0 00 -3.0527 - 0.0000i 00 0 3.6760 + 0.0000i>> v2\a*v2ans =8.3766 0 0.00000.0000 -3.0527 0.00000.0000 0.0000 3.6760>> v(:,1)./v2(:,2) %对应相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成比例ans =2.44912.44912.4491%Exercise 7(2)>> a=[1 1 -1;0 2 -1;-1 2 0];[v,d]=eig(a)v =-0.5773 0.5774 + 0.0000i 0.5774 - 0.0000i-0.5773 0.5774 0.5774-0.5774 0.5773 - 0.0000i 0.5773 + 0.0000id =1.0000 0 00 1.0000 + 0.0000i 00 0 1.0000 - 0.0000i>> det(v)ans =-5.0566e-028 -5.1918e-017i %v的行列式接近0, 特征向量线性相关,不可对角化>> [v,d]=jordan(a)v =1 0 11 -1 0d =1 1 00 1 10 0 1 %jordan标准形不是对角的,所以不可对角化%Exercise 7(3)>> A=[5 7 6 5;7 10 8 7;6 8 10 9;5 7 9 10]A =5 76 57 10 8 76 8 10 95 7 9 10>> [v,d]=eig(A)0.8304 0.0933 0.3963 0.3803-0.5016 -0.3017 0.6149 0.5286-0.2086 0.7603 -0.2716 0.55200.1237 -0.5676 -0.6254 0.5209d =0.0102 0 0 00 0.8431 0 00 0 3.8581 00 0 0 30.2887>> inv(v)*A*vans =0.0102 0.0000 -0.0000 0.00000.0000 0.8431 -0.0000 -0.0000-0.0000 0.0000 3.8581 -0.0000-0.0000 -0.0000 0 30.2887%本题用jordan不行, 原因未知%Exercise 7(4)参考6(4)和7(1), 略%Exercise 8 只有(3)对称, 且特征值全部大于零, 所以是正定矩阵. %Exercise 9(1)>> a=[4 -3 1 3;2 -1 3 5;1 -1 -1 -1;3 -2 3 4;7 -6 -7 0]>> rank(a)ans =3>> rank(a(1:3,:))ans =2>> rank(a([1 2 4],:)) %1,2,4行为最大无关组3>> b=a([1 2 4],:)';c=a([3 5],:)'; >> b\c %线性表示的系数ans =0.5000 5.0000-0.5000 1.00000 -5.0000%Exercise 10>> a=[1 -2 2;-2 -2 4;2 4 -2]>> [v,d]=eig(a)0.3333 0.9339 -0.12930.6667 -0.3304 -0.6681-0.6667 0.1365 -0.7327d =-7.0000 0 00 2.0000 00 0 2.0000>> v'*vans =1.0000 0.0000 0.00000.0000 1.0000 00.0000 0 1.0000 %v确实是正交矩阵%Exercise 11%设经过6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i1, ..., i6. 列方程组如下%20-2i1=a; 5-3i2=c; a-3i3=c; a-4i4=b; c-5i5=b; b-3i6=0; %i1=i3+i4;i5=i2+i3;i6=i4+i5;%计算如下>> A=[1 0 0 2 0 0 0 0 0;0 0 1 0 3 0 0 0 0;1 0 -1 0 0 -3 0 0 0;1 -1 0 0 0 0 -4 0 0;0 -1 1 0 0 0 0 -5 0;0 1 0 0 0 0 0 0 -3;0 0 0 1 0 -1 -1 0 0;0 0 0 0 -1 -1 0 1 0;0 0 0 0 0 0 -1 -1 1];>>b=[20 5 0 0 0 0 0 0 0]'; A\bans =13.34536.44018.54203.3274-1.18071.60111.72630.42042.1467%Exercise 12>> A=[1 2 3;4 5 6;7 8 0];>> left=sum(eig(A)), right=sum(trace(A))left =6.0000right =6>> left=prod(eig(A)), right=det(A) %原题有错, (-1)^n应删去left =27.0000right =27>> fA=(A-p(1)*eye(3,3))*(A-p(2)*eye(3,3))*(A-p(3)*eye(3,3))fA =1.0e-012 *0.0853 0.1421 0.02840.1421 0.1421 0-0.0568 -0.1137 0.1705>> norm(fA) %f(A)范数接近0ans =2.9536e-013%Exercise 1(1)roots([1 1 1])%Exercise 1(2)roots([3 0 -4 0 2 -1])%Exercise 1(3)p=zeros(1,24);p([1 17 18 22])=[5 -6 8 -5];roots(p)%Exercise 1(4)p1=[2 3];p2=conv(p1, p1);p3=conv(p1, p2);p3(end)=p3(end)-4; %原p3最后一个分量-4roots(p3)%Exercise 2fun=inline('x*log(sqrt(x^2-1)+x)-sqrt(x^2-1)-0.5*x'); fzero(fun,2)】%Exercise 3fun=inline('x^4-2^x');fplot(fun,[-2 2]);grid on;fzero(fun,-1),fzero(fun,1),fminbnd(fun,0.5,1.5)%Exercise 4fun=inline('x*sin(1/x)','x');fplot(fun, [-0.1 0.1]);x=zeros(1,10);for i=1:10, x(i)=fzero(fun,(i-0.5)*0.01);end;x=[x,-x]%Exercise 5fun=inline('[9*x(1)^2+36*x(2)^2+4*x(3)^2-36;x(1)^2-2*x(2)^2-20*x(3);16*x(1)-x(1)^3-2*x(2)^2-16*x(3)^2]','x');[a,b,c]=fsolve(fun,[0 0 0])%Exercise 6fun=@(x)[x(1)-0.7*sin(x(1))-0.2*cos(x(2)),x(2)-0.7*cos(x(1))+0.2*sin(x(2))];[a,b,c]=fsolve(fun,[0.5 0.5])%Exercise 7clear; close; t=0:pi/100:2*pi; x1=2+sqrt(5)*cos(t); y1=3-2*x1+sqrt(5)*sin(t);x2=3+sqrt(2)*cos(t); y2=6*sin(t);plot(x1,y1,x2,y2); grid on; %作图发现4个解的大致位置,然后分别求解y1=fsolve('[(x(1)-2)^2+(x(2)-3+2*x(1))^2-5,2*(x(1)-3)^2+(x(2)/3)^2-4]',[1.5,2])y2=fsolve('[(x(1)-2)^2+(x(2)-3+2*x(1))^2-5,2*(x(1)-3)^2+(x(2)/3)^2-4]',[1.8,-2])y3=fsolve('[(x(1)-2)^2+(x(2)-3+2*x(1))^2-5,2*(x(1)-3)^2+(x(2)/3)^2-4]',[3.5,-5])y4=fsolve('[(x(1)-2)^2+(x(2)-3+2*x(1))^2-5,2*(x(1)-3)^2+(x(2)/3)^2-4]',[4,-4])%Exercise 8(1)clear;fun=inline('x.^2.*sin(x.^2-x-2)');fplot(fun,[-2 2]);grid on; %作图观察x(1)=-2;x(3)=fminbnd(fun,-1,-0.5);x(5)=fminbnd(fun,1,2);fun2=inline('-x.^2.*sin(x.^2-x-2)');x(2)=fminbnd(fun2,-2,-1);x(4)=fminbnd(fun2,-0.5,0.5);x(6)=2feval(fun,x)%答案: 以上x(1)(3)(5)是局部极小,x(2)(4)(6)是局部极大,从最后一句知道x(1)全局最小, x(2)最大。
实验09数值微积分与方程数值解(第6章)
实验09数值微积分与方程数值解(第6章)《数学软件》课内实验王平(第6章MATLAB数值计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求数值导数和数值积分的方法。
2.掌握代数方程数值求解的方法。
3.掌握常微分方程数值求解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求函数在指定点的数值导数某f(某)1程序及运行结果:某2某36某2某3某2,某1,2,3 022.用数值方法求定积分(1)I120cot24in(2t)21dt的近似值。
程序及运行结果:(2)I220ln(1某)d某1某2程序及运行结果:3.分别用3种不同的数值方法解线性方程组6某5y2z5u49某y4zu133某4y2z2u13某9y2u11程序及运行结果:4.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2某17某23某3某463某15某22某32某449某4某某7某22341程序及运行结果(提示:要用教材中的函数程序line_olution):5.求代数方程的数值解(1)3某+in某-e某=0在某0=1.5附近的根。
程序及运行结果(提示:要用教材中的函数程序line_olution):(2)在给定的初值某0=1,y0=1,z0=1下,求方程组的数值解。
in某y2lnz70y33某2z10某yz50程序及运行结果:26.求函数在指定区间的极值某3co某某log某(1)f(某)在(0,1)内的最小值。
e某程序及运行结果:332(2)f(某1,某2)2某1在[0,0]附近的最小值点和最小值。
4某1某210某1某2某2程序及运行结果:7.求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并绘制解的曲线某d2ydy5y0d某2d某y(0)0y'(0)0程序及运行结果(注意:参数中不能取0,用足够小的正数代替):令y2=y,y1=y',将二阶方程转化为一阶方程组:1'5yy1某1某y2'y2y1y(0)0,y(0)0218.求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并绘制解的曲线y'1y2y3y'yy213y'0.51yy123y1(0)0,y2(0)1,y3(0)1程序及运行结果:3三、实验提示四、教程:第6章MATLAB数值计算(2/2)6.2数值微积分p1556.2.1数值微分1.数值差分与差商对任意函数f(某),假设h>0。
Matlab实训(总结暨试题答案)
软件实训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时间:2014年8月21-2014年8月301.实训总结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为期一个多星期的MATLAB实训已经结束,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对MATLAB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觉得想要学好MATLAB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必须要坚持不懈的学习,还需要敢于开口向别人请教,更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勤于记忆,勤于动手。
程序设计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事情,需要我们亲自动手。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经常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设计程序,熟悉MATLAB的操作,这对提高我们的操作能力非常有效。
MATLAB是一种高级工程计算语言和交互式计算环境,可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数值计算等。
使用MATLAB,可以解决比其它编程语言(C,C++,FORTRAN)更快的解决工程计算问题,MATLAB用途非常广泛,如信号、图像处理,通信,控制系统设计,金融建模与分析。
MATLAB是一个基于矩阵运算的软件,它的运算功能非常强大,编程效率高,强大而智能化的作业图功能,可扩展性强,SIMULIINK动态仿真功能,主要用于仿真、验证、算法思想是否正确。
在十天时间里我们学习了MATLAB基本操作包括:数值计算,绘制函数曲线,多项式,程序设计,其中:数据及其用算包括:数据类型与变量,矩阵的创建与寻址,矩阵的基本运算,字符串等知识。
其中让我很佩服的就是Help是MATLAB 中最有效的命令。
遇到问题,通常都可以借助help解决问题。
在实训期间我们学习力MATLAB基本操作包括:数值计算,绘制函数曲线,多项式,程序设计,其中:数据及其用算包括:数据类型与变量,矩阵的创建与寻址,矩阵的基本运算,字符串;程序设计有:M文件,程序控制结构,函数文件,程序举例,这些都让我对这个软件强大的功能深深的佩服。
在此次的实训中我感觉到我们最大的不足就是动手的能力太差,有时候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好的学习心态,看到很多同学不轻易放弃,向老师请教问题,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之间的学习态度有多大的差距,虽然在实训是短暂的,可是我所体会到的对我以后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影响,我想在大四以后的生活过程中,实训的经历会让我更加有动力,更能坚定信念:坚持、努力。
数值计算课后答案6
习 题 六 解 答1、在区间[0,1]上用欧拉法求解下列的初值问题,取步长h=0.1。
(1)210(1)(0)2y y y '⎧=--⎨=⎩(2)sin (0)0x y x e y -'⎧=+⎨=⎩解:取h=0.1,本初值问题的欧拉公式具体形式为21(1)(0,1,2,)n n n y y y n +=--=由初值y 0=y(0)=2出发计算,所得数值结果如下: x 0=0,y 0=2;x 1=0.1,2100(1)211y y y =--=-= x 2=0.2,2211(1)101y y y =--=-=指出:可以看出,实际上求出的所有数值解都是1。
2、用欧拉法和改进的欧拉法(预测-校正法)求解初值问题,取步长h=0.1。
22(00.5)(0)1y x y x y '⎧=-≤≤⎨=⎩ 解:由预测校正公式11(,)[(,)(,)]2n n n n n n n n y hf x y hy f x y f x y ++⎧=+⎪⎨=++⎪⎩n+1n+1y y , 取h=0.1,本初值问题的预测-校正公式的具体形式为122210.1(2)0.05[(2)(2)]nn n n n n n n y x y y x y x y ++⎧=+⨯-⎪⎨=+-+-⎪⎩n+1n+1y y 由初值y 0=y(0)=1出发计算,所得数值结果如下: x 0=0,y 0=1; x 1=0.1,2000220001120.1(2)0.8,0.05[(2)(2)]10.05[(02)(0.120.8]0.82y x y y x y x y =+-==+-+-=+-+-⨯=11y y3、试导出解一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000(,)()()y f x y x a x b y x y '==≤≤⎧⎨=⎩的隐式欧拉格式111(,)(0,1,2,)n n n n y y hf x y n +++=+=并估计其局部截断误差。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指导(Matlab版)
《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指导(Matlab版)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计算方法课程组《数值计算方法》实验1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1 算法设计原则验证(之相近数相减、大数吃小数和简化计算步骤) 2. 实验题目(1) 取1610=z ,计算z z -+1和)1/(1z z ++,验证两个相近的数相减会造成有效数字的损失.(2) 按不同顺序求一个较大的数(123)与1000个较小的数(15310-⨯)的和,验证大数吃小数的现象.(3) 分别用直接法和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n n n n a x a x a x a x P ++++=--1110)(在x =1.00037处的值.验证简化计算步骤能减少运算时间.对于第(3)题中的多项式P (x ),直接逐项计算需要2112)1(+=+++-+n n n 次乘法和n 次加法,使用九韶算法n n a x a x a x a x a x P ++++=-)))((()(1210则只需要n 次乘法和n 次加法. 3. 实验目的验证数值算法需遵循的若干规则. 4. 基础理论设计数值算法时,应避免两个相近的数相减、防止大数吃小数、简化计算步骤减少运算次数以减少运算时间并降低舍入误差的积累.两相近的数相减会损失有效数字的个数,用一个大数依次加小数,小数会被大数吃掉,乘法运算次数太多会增加运算时间.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6. 实验过程(1) 直接计算并比较;(2) 法1:大数逐个加1000个小数,法2:先把1000个小数相加再与大数加; (3) 将由高次项到低次项的系数保存到数组A[n]中,其中n 为多项式次数.7. 结果与分析 (1) 计算的z z -+1= ,)1/(1z z ++.分析:(2) 123逐次加1000个6310-⨯的和是 ,先将1000个6310-⨯相加,再用这个和与123相加得.分析:(3) 计算次的多项式:直接计算的结果是,用时;用九韶算法计算的结果是,用时.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1) 两个相近的数相减.%*************************************************************%* 程序名:ex1_1.m *%* 程序功能:验证两个相近的数相减会损失有效数字个数 *%*************************************************************z=1e16;x,y======================================================================(2) 大数吃小数%*************************************************************%* 程序名:ex1_2.m *%* 程序功能:验证大数吃小数的现象. *%*************************************************************clc; % 清屏clear all; % 释放所有存变量format long; % 按双精度显示浮点数z=123; % 大数t=3e-15; % 小数x=z; % 大数依次加小数% 重复1000次给x中加上ty=0; % 先累加小数% 重复1000次给y中加上ty=z + y; % 再加到大数x,y======================================================================(3) 九韶算法%*************************************************************%* 程序名:ex1_3.m *%* 程序功能:验证九韶算法可节省运行时间. *%*************************************************************clc; % 清屏clear all; % 释放所有存变量format long; % 按双精度显示浮点数A=[8,4,-1,-3,6,5,3,2,1,3,2,-1,4,3,1,-2,4,6,8,9,50,-80,12,35,7,-6,42,5,6,23,74,6 5,55,80,78,77,98,56];A(10001)=0; % 扩展到10001项,后面的都是分量0% A为多项式系数,从高次项到低次项x=1.00037;n=9000; % n为多项式次数% 直接计算begintime=clock; % 开始执行的时间 % 求x的i次幂% 累加多项式的i次项endtime=clock; % 完毕执行的时间time1=etime(endtime,begintime); % 运行时间disp('直接计算');disp(['p(',num2str(x),')=',num2str(p)]);disp([' 运行时间: ',num2str(time1),'秒']);% 九韶算法计算begintime=clock; % 开始执行的时间% 累加九韶算法中的一项endtime=clock; % 完毕执行的时间time2=etime(endtime,begintime); % 运行时间disp(' ');disp('九韶算法计算');disp(['p(',num2str(x),')=',num2str(p)]);disp([' 运行时间: ',num2str(time2),'秒']);《数值计算方法》实验1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1 算法设计原则验证(之数值稳定性) 2. 实验题目 计算定积分⎰==-1110,1,0,d n x e xI x nn ,分别用教材例1-7推导出的算法A 和B ,其中:算法A :⎩⎨⎧≈-=-6321.0101I nI I n n 算法B :⎪⎩⎪⎨⎧≈-=-0)1(1101I I nI n n 验证算法不稳定时误差会扩大.3. 实验目的验证数值算法需遵循的若干规则. 4. 基础理论设计数值算法时,应采用数值稳定性好的算法.数值稳定的算法,误差不会放大,甚至会缩小;而数值不稳定的算法会放大误差.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6. 实验过程分别用数组IA[ ]和IB[ ]保存两种算法计算的结果. 7. 结果与分析 运行结果:(或拷屏)8. 附录:程序清单%*************************************************************%* 程序名:ex1_4.m *%* 程序功能:验证数值稳定性算法可控制误差. *%*************************************************************clc; % 清屏clear all; % 释放所有存变量format long; % 按双精度显示浮点数I=[0.856, 0.144, 0.712, 0.865, ...0.538, 0.308, 0.154, 0.938, ...0.492, 0.662, 0.843];% 保留14位小数的精确值, …是Matlab中的续行符% 算法AIA(1) = 0.6321; % Matlab下标从1开始,所以要用IA(n+1)表示原问题中的I(n)% 算法Bdisp('n 算法A 算法B 精确值');for n=1:11fprintf('%2d %14.6f %14.6f %14.6f\n',n-1,IA(n),IB(n),I(n));end% n显示为2位整数, 其它显示为14位其中小数点后显示6位的小数《数值计算方法》实验1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1 算法设计原则(除数绝对值不能太小) 2. 实验题目将线性方程组增广矩阵利用初等行变换可化为⎪⎪⎭⎫⎝⎛→-⎪⎪⎭⎫ ⎝⎛→-⎪⎪⎭⎫ ⎝⎛''0'0''02221112'12221121112222211121122121121b a b a r r b a b a a r r b a a b a a a a a a由此可解得'/',/'22221111a b x a b x ==.分别解增广矩阵为161011212-⎛⎫ ⎪⎝⎭和162121011-⎛⎫⎪⎝⎭的方程组,验证除数绝对值远小于被除数绝对值的除法会导致结果失真. 3. 实验目的验证数值算法需遵循的若干规则. 4. 基础理论设计数值算法时,应避免除数绝对值远小于被除数绝对值的除法,否则绝对误差会被放大,使结果失真.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6. 实验过程用二维数组A 和B 存放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利用题目所给初等行变换求解方程组. 7. 结果与分析第1种顺序的方程组的解为x =,y =;第2种顺序的方程组的解为x =,y =. 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 %* 程 序 名:ex1_5.m * %* 程序功能:验证除数的绝对值太小可能会放大误差. * %*************************************************************clc;A=[1e-16, 1, 1; 2, 1, 2];B=[2, 1, 2; 1e-16, 1, 1]; % 增广矩阵% 方程组A% m = - a_{21}/a_{11} 是第2行加第1行的倍数% 消去a_{21}% m = - a_{12}/a_{22} 是第1行加第2行的倍数% 消去a_{12}, 系数矩阵成对角线% 未知数x1的值% 未知数x2的值disp(['方程组A的解: x1=',num2str(A(1,3)),', x2=',num2str(A(2,3))]); disp(' ');% 方程组B% m = - b_{21}/b_{11} 是第2行加第1行的倍数% 消去b_{21}% m = - b_{12}/b_{22} 是第1行加第2行的倍数% 消去b_{12}, 系数矩阵成对角线% 未知数x1的值% 未知数x2的值disp(['方程组B的解: x1=',num2str(B(1,3)),', x2=',num2str(B(2,3))]);《数值计算方法》实验2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2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之简单迭代法) 2. 实验题目用简单迭代法求方程010423=-+x x 在区间[1,2]的一个实根,取绝对误差限为410-.3. 实验目的掌握非线性方程的简单迭代法. 4. 基础理论简单迭代法:将方程0)(=x f 改写成等价形式)(x x ϕ=,从初值0x 开始,使用迭代公式)(1k k x x ϕ=+可以得到一个数列,若该数列收敛,则其极限即为原方程的解.取数列中适当的项可作为近似解.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数值计算方法》实验2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2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之Newton 迭代法) 2. 实验题目用Newton 迭代法求方程010423=-+x x 在区间[1,2]的一个实根,取绝对误差限为410-.3. 实验目的掌握求解非线性方程的Newton 迭代法. 4. 基础理论Newton 迭代法:解方程0)(=x f 的Newton 迭代公式为)(')(1k k k k x f x f x x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数值计算方法》实验2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2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之对分区间法) 2. 实验题目用对分区间法求方程310x x --=在区间[1, 1.5]的一个实根,取绝对误差限为410-. 3. 实验目的掌握求解非线性方程的对分区间法. 4. 基础理论对分区间法:取[a ,b ]的中点p ,若f (p ) ≈ 0或b – a < ε,则p 为方程0)(=x f 的近似解;若f (a ) f (p ) < 0,则说明根在区间取[a ,p ]中;否则,根在区间取[p ,b ]中.将新的有根区间记为 [a 1,b 1],对该区间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得到方程的近似根.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用宏定义函数f (x );为了循环方便,得到的新的有根区间始终用[a ,b ]表示;由于新的有根区间可能仍以a 为左端点,这样会反复使用函数值f (a ),为减少运算次数,将这个函数值保存在一个变量fa 中;同样在判断新的有根区间时用到函数值f (p ),若新的有根区间以p 为左端点,则下一次用到的f (a )实际上就是现在的f (p ),为减少运算次数,将这个函数值保存在一个变量fp 中.算法的伪代码描述:Input :区间端点a ,b ;精度要求(即误差限)ε;函数f (x );最大对分次数N Output :近似解或失败信息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说明: 源程序中带有数字的空行,对应着算法描述中的行号%**********************************************************%* 程序名:Bisection.m *%* 程序功能:使用二分法求解非线性方程. *%**********************************************************f=inline('x^3-x-1'); % 定义函数f(x)a=input('有根区间左端点: a=');b=input('右端点:b=');epsilon=input('误差限:epsilona=');N=input('最大对分次数: N=');1 % 对分次数计数器n置12 % 左端点的函数值给变量fafprintf('\n k p f(p) a(k) f(a(k))'); fprintf(' b(k) b-a\n');% 显示表头fprintf('%2d%36.6f%12.6f%12.6f%12.6f\n',0,a,fa,b,b-a);% 占2位其中0位小数显示步数0, 共12位其中小数6位显示各值3% while n≤ N 4 % 取区间中点p5% 求p 点函数值给变量fpfprintf('%2d%12.6f%12.6f',n,p,fp); % 输出迭代过程中的中点信息p 和f(p)6 % 如果f(p)=0或b-a 的一半小于误差限εfprintf('\n\n 近似解为:%f\n',p);% 则输出近似根p (7)return;% 并完毕程序 (7)89 % 计数器加110% 若f(a)与f(p)同号11% 则取右半区间为新的求根区间, 即a 取作p 12 % 保存新区间左端点的函数值 13% 否则14 % 左半区间为新的求根区间, 即b 取作p 15fprintf('%12.6f%12.6f%12.6f%12.6f\n',a,fa,b,b-a); %显示新区间端点与左端函数值、区间长度 16fprintf('\n\n 经过%d 次迭代后未达到精度要求.\n',N); % 输出错误信息(行17)《数值计算方法》实验2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2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之Aitken-Steffensen 加速法) 2. 实验题目用Aitken-Steffensen 加速法求方程010423=-+x x 在区间[1,2]的一个实根,取绝对误差限为410-.3. 实验目的熟悉求解非线性方程的Aitken-Steffensen 加速法. 4. 基础理论将方程0)(=x f 改写成等价形式)(x x ϕ=,得到从初值0x 开始的迭代公式)(1k k x x ϕ=+后,基于迭代公式)(1k k x x ϕ=+的Aitken-Steffensen 加速法是通过“迭代-再迭代-加速”完成迭代的,具体过程为kk k k k k k k k k k x y z z y x x y z x y +---===+2)(),(),(21ϕϕ.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为了验证Aitken-Steffensen 加速法可以把一些不收敛的迭代加速成迭代收敛,我们使用将方程组变形为31021x x -=,取迭代函数31021)(x x -=ϕ,并利用宏定义出迭代函数.由于不用保存迭代过程,所以用x0表示初值同时也存放前一步迭代的值,y 和z 是迭代过程中产生的y k 和z k ,x 存放新迭代的结果.算法的伪代码描述:Input :初值x 0;精度要求(即误差限)ε;迭代函数φ(x );最大迭代次数N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 %* 程 序 名:Aitken_Steffensen.m * %* 程序功能:用Aitken-Steffensen 加速法求方程. * %************************************************************* clc;clear all;phi=inline('0.5 * sqrt( 10 - x^3)'); % 迭代函数x0=input('初值: x0 = ');epsilon=input('误差限: epsilon='); N=input('最大迭代次数: N=');disp(' n 迭代中间值y(n-1) 再迭代结构z(n-1) 加速后的近似值x(n)'); fprintf('%2d%54.6f\n',0,x0);% 占2位整数显示步数0, 为了对齐, 占54位小数6位显示x01 % n 是计数器2 % while n<=Ny= 3 ; % 迭代 z= 3 ; % 再迭代 x= 3 ; % 加速% x0初值与前一步的近似值, y 和z 是中间变量, x 是下一步的近似值fprintf('%2d%18.6f%18.6f%18.6f\n',n,y,z,x);%显示中间值和迭代近似值6 % 如果与上一步近似解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误差限 fprintf('\n\n 近似解 x≈x(%d)≈%f \n',n,x);% 则输出近似根 (7), 可简略为: fprintf('\n\n 近似解 x=%f',x); return; % 并完毕程序(7) 8 % 相当于endif9 % 计数器加110 % 新近似值x 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值 11fprintf('\n 迭代%d 次还不满足误差要求.\n\n',N); %输出错误信息(12)《数值计算方法》实验2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2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之Newton 下山法) 2. 实验题目用Newton 下山法求方程010423=-+x x 在区间[1,2]的一个实根,取绝对误差限为410-.3. 实验目的熟悉非线性方程的Newton 下山法. 4. 基础理论Newton 下山法:Newton 下山法公式为)(')(1k k kk k x f x f x x λ-=+,使|)(||)(|1k k x f x f <+,其中10≤<k λ.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定义函数f(x)和df(x),其中df(x)是f(x)的导函数.每步迭代时先取下山因子为1,尝试迭代,判断尝试结果是否满足下山因子,若满足则作为这步的迭代结果;否则将下山因子减半,然后再尝试.为防止当前的x k 是极小值点,附近不会有满足下述条件的其它点,使尝试陷入死循环,同时计算机中能表示出的浮点数也有下界,因此我们设置了最大尝试次数.当超过最大尝试次数时,不再进行下山尝试.由于反复尝试迭代且要判断下山条件,所以f (x 0)和f ‘(x 0)会反复使用,为避免重复计算浪费运行时间,将这两个值分别保存在变量fx0和dfx0.而尝试产生的节点,判断下山条件时要用到它的函数值,若尝试成功,这个点会作为下一步的初值再使用,所以把该点的函数值也保存在变量fx 中.算法的伪代码描述:Input :初值x 0;精度要求(即误差限)ε;函数与其导函数f (x )和f’(x);最大迭代次数N ;K 下山尝试最大次数Output :近似解或失败信息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 程序名:NewtonDownhill.m *%* 程序功能:用Newton下山法求解非线性方程. *%*************************************************************clc;clear all;f=inline('x^3-x-1'); % 函数f(x)df=inline('3*x^2-1'); % 函数f(x)的导函数x0=input('初值: x0 = ');epsilon=input('误差限: epsilon=');N=input('最大迭代次数: N=');K=input('最大下山尝试次数: K=');1 % 迭代次数计数器2 % 存x0点函数值fprintf('\n\n n x(n) f(x(n))\n'); % 显示表头fprintf('%2d%14.6f%14.6f\n',0,x0,fx0); % 2位整数显示0, 共14位小数6位显示x0和fx03 % while n≤ Ndisp(''); % 换行显示下山尝试过程的表头disp(' 下山因子尝试x(n) 对应f(x(n)) 满足下山条件');disp('');4 % 存x0点导数值, 每次下山尝试不用重新计算ifdfx0==0 % 导数为0不能迭代disp(‘无法进行Newton迭代’);return;endlambda=1.0; % 下山因子从1开始尝试k=1; % k下山尝试次数计数器while k<=K % 下山最多尝试K次% 下山公式fx=f(x); % 函数值fprintf('%22.6f%14.6f%14.6f',lambda,x,fx); % 显示尝试结果if (abs(fx)<abs(fx0)) % 判断是否满足下山条件fprintf(' 满足\n');break; % 是, 则退出下山尝试的循环elsefprintf(' 不满足\n');endlambda=lambda/2; % 不是, 则下山因子减半k=k+1; % 计数器加1endif k>Kfprintf('\n 下山条件无法满足, 迭代失败.\n\n');return;endfprintf('%2d%14.6f%14.6f\n',n,x,fx);% 2位整数显示步数n, 共14位小数6位显示下步迭代结果22 % 达到精度要求否fprintf('\n\n 方程的近似解为: x≈%f\n\n',x); % (23)return; % 达到, 则显示结果并完毕程序(23) end % (24)% 用x0,fx0存放前一步的近似值和它的函数值, 进行循环迭代25262728fprintf('\n 迭代%d次还不满足误差要求.\n\n',N);《数值计算方法》实验2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2 非线性方程的迭代解法(之弦截法) 2. 实验题目用弦截法求方程010423=-+x x 在区间[1,2]的一个实根,取绝对误差限为410-. 3. 实验目的熟悉非线性方程的弦截法. 4. 基础理论将Newton 迭代法中的导数用差商代替,得到弦截法(或叫正割法)公式)()()(111k k k k k k k x f x f x f x x x x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不保存迭代过程,所以始终以x 0和x 1分别存放x k -1和x k ,而x 存放新产生的迭代值x k +1,这样,下一次迭代时需要把上一步的x 1(即x k )赋值于x 0(做新的x k -1).这些点的函数值会重复用到,在迭代公式中也要用到,上一步的x 1作为下一步的x 0也会再一次用它的函数值,为减少重新计算该点函数值的运行时间,将x 1点的函数值保存在变量fx1中.算法的伪代码描述:Input :初值x 0,x 1;精度要求(即误差限)ε;函数f (x );最大迭代次数N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 程序名:SecantMethod.m *%* 程序功能:用弦截法求解非线性方程. *%*************************************************************clc;clear all;f=inline('2*x^3-5*x-1'); % 函数f(x)x0=input('第一初值: x0 = ');x1=input('第二初值: x1 = ');epsilon=input('误差限: epsilon=');N=input('最大迭代次数: N=');fprintf('\n n x(n)\n'); % 显示表头fprintf('%2d%14.6f\n', 0, x0); % 占2位显示步数0, 共14位其中小数6位显示x0fprintf('%2d%14.6f\n', 1, x1); % 占2位显示步数1, 共14位其中小数6位显示x11 % 存x0点函数值2 % 存x1点函数值3 % 迭代计数器4 % while n≤ N% 弦截法公式fprintf('%2d%14.6f\n', n, x); %显示迭代过程6 % 达到精度要求否fprintf('\n\n 方程的近似解为: x≈%f\n\n', x);return; % 达到, 则显示结果并完毕程序89 % 原x1做x0为前两步的近似值10 % 现x做x1为一两步的近似值11 % x0点函数值12 % 计算x1点函数值, 为下一次循环13 % 计数器加1 14fprintf('\n 迭代%d 次还不满足误差要求.\n\n',N);《数值计算方法》实验3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3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之Gauss 消去法) 2. 实验题目用Gauss 消去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 ⎝⎛⎪⎪⎪⎭⎫ ⎝⎛--000.3000.2000.1643.5072.1000.2623.4712.3000.1000.3000.2001.0321x x x . 3. 实验目的掌握解线性方程组的Gauss 消去法. 4. 基础理论Gauss 消去法是通过对增广矩阵的初等行变换,将方程组变成上三角方程组,然后通过回代,从后到前依次求出各未知数.Gauss 消去法的第k 步(1≤k≤n -1)消元:若0≠kk a ,则依次将增广矩阵第k 行的kk ik a a /-倍加到第i 行(k+1≤i≤n),将第k 列对角线下的元素都化成0.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数值计算方法》实验3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3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之Gauss 列主元消去法) 2. 实验题目用Gauss 列主元消去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 ⎝⎛⎪⎪⎪⎭⎫ ⎝⎛--000.3000.2000.1643.5072.1000.2623.4712.3000.1000.3000.2001.0321x x x . 3. 实验目的掌握解线性方程组的Gauss 列主元消去法. 4. 基础理论Gauss 列主元消去法也是通过对增广矩阵的初等行变换,将方程组变成上三角方程组,然后通过回代,从后到前依次求出各未知数.Gauss 列主元消去法的第k 步(1≤k≤n -1)消元:先在nk k k kk a a a ,,,,1 +中找绝对值最大的,将它所在的行与第k 行交换,然后将第k 行的kk ik a a /-倍加到第i 行(k+1≤i≤n),将第k 列对角线下的元素都化成0.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数值计算方法》实验3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3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之Doolittle 分解) 2. 实验题目对矩阵A 进行Doolittle 分解,其中⎪⎪⎪⎪⎪⎭⎫⎝⎛----=3101141101421126A .3. 实验目的掌握矩阵的Doolittle 分解. 4. 基础理论矩阵的Doolittle 分解是指将矩阵n n ij a A ⨯=)(可以分解为一个单位下三角矩阵和一个上三角矩阵的乘积.若设⎪⎪⎪⎪⎪⎪⎭⎫⎝⎛=⎪⎪⎪⎪⎪⎪⎭⎫⎝⎛=nn n n n n n n u u u u u u u u u u U l l ll l l L000000,1010010001333223221131211321323121则可依如下顺序公式计算⎪⎪⎩⎪⎪⎨⎧++=-=+=-=∑∑-=-=1111,,2,1,/)(,,1,,k t kk tk it ik ik k r rj kr kj kj nk k i u u l a l nk k j u l a u其中k = 1,2,…,n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1)按计算公式依次计算一行u 同时计算一列l ;(2)因为计算完u ij (或l ij )后,a ij 就不再使用,为节省存储空间,将计算的u ij (和l ij )仍存放在矩阵A 中的相应位置;(3)使用L 矩阵和U 矩阵时需要根据元素所在位置取固定值或A 中相应位置的值.L 对角线上的元素为1,上三角部分为0,下三角部分为A 中对应的元素;U 的下三角部分为0,上三角部分为A 中对应的元素.算法的伪代码描述: Input :阶数n ;矩阵A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 程序名: Doolittle.m *% 程序功能: 矩阵LU分解中的Doolittle分解. *%****************************************************clc;clear all;n=4; % 矩阵阶数A=[6 2 1 -1;2 4 1 0; 1 1 4 -1; -1 0 -1 3]disp('A=');disp(A);% LU分解(Doolittle分解)for k=1:n% 计算矩阵U的元素u_{kj}% (可参照下面l_{ik}的公式填写)% 计算矩阵L的元素l_{ik}% L 在A 下三角, U 在上三角(对角线为1) enddisp('分解结果:'); disp('L='); for i=1:n for j=1:nif i>j % 在下三角部分, 则取A 对于的元素显示 fprintf(' %8.4f',A(i,j));elseif i==j % 在对角线上, 则显示1 fprintf(' %8d',1);else % 在上三角部分, 则显示0 fprintf(' %8d',0); end endfprintf('\n'); % 换行 enddisp('U='); for i=1:n for j=1:nif i<=j % 在上三角部分或对角线上, 则取A 对于的元素显示 fprintf(' %8.4f',A(i,j));else % 在下三角部分, 则显示0 fprintf(' %8d',0); end endfprintf('\n'); % 换行 end《数值计算方法》实验3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3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之LU 分解法) 2. 实验题目用LU 分解(Doolittle 分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1046156315521623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3. 实验目的熟悉解线性方程组LU 分解法.4. 基础理论若将矩阵A 进行了Doolittle 分解,A = LU ,则解方程组b x A=可以分解求解两个三角方程组b y L=和y x U =.它们都可直接代入求解,其中b y L=的代入公式为∑-==-=11,,2,1,k j j kj k k n k y l b y而y x U=的代入公式为∑+=-=-=nk j kk j kjk k n n k u x uy x 11,,1,,/)(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1)Doolittle 分解过程依次计算一行u 同时计算一列l 完成,并将计算的u ij (和l ij )仍存放在矩阵A 中的相应位置;(2)求解方程组的代入公式中用到的u ij 和l ij 都直接在A 的相应位置取值即可. 算法的伪代码描述:Input :阶数n ;矩阵A ;常数项向量b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 % 程序名: LinearSystemByLU.m *% 程序功能: 利用LU分解(Doolittle分解)解方程组. *%****************************************************clc;clear all;n=3; % 矩阵阶数A=[1 2 6; 2 5 15; 6 15 46];b=[1;3;10];% LU分解(Doolittle分解)for k=1:n% 计算矩阵U的元素u_{kj}% (可参照下面l_{ik}的公式填写)% 计算矩阵L的元素l_{ik}% L在A下三角, U在上三角(对角线为1) endfor k=1:n % 用代入法求解下三角方程组Ly=by(k)=b(k);3 %∑-==-=11,,2,1,kjj kjk knkylby33enddisp('方程组Ly=b的解:y=');disp(y');for k=n:-1:1 % 回代求解上三角方程组Ux=y x(k)=y(k);6 %∑+=-=-=nkjj kjk knnkxuyx11,,1,,666 enddisp('原方程组的解:x='); disp(x');《数值计算方法》实验3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3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之Cholesky 分解) 2. 实验题目对矩阵A 进行Cholesky 分解,其中⎪⎪⎪⎪⎪⎭⎫⎝⎛----=3101141101421126A . 3. 实验目的理解矩阵的Cholesky 分解. 4. 基础理论矩阵的Cholesky 分解是指将矩阵n n ij a A ⨯=)(可以分解为一个下三角矩阵L 和L 转置的乘积,即A =LL T,其中L 各元素可依如下顺序公式计算⎪⎪⎩⎪⎪⎨⎧++=-=-=∑∑-=-=11112,,2,1,/)(k t kktk it ik ik k r kr kk kk nk k i l l l a l l a l其中k = 1,2,…,n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VC++ 6. 实验过程(1)按计算公式依次先计算一列对角线上的元素l kk ,再计算这列其他元素l ik ,且对称位置的元素也取同一个值;(2)因为计算完l ij 后,a ij 就不再使用,为节省存储空间,将计算的l ij 仍存放在矩阵A 中的相应位置;(3)使用L 矩阵时需要根据元素所在位置取固定值或A 中相应位置的值.L 上三角部分为0,对角线和下三角部分为A 中对应的元素.算法的伪代码描述:Input :阶数n ;矩阵AOutput :矩阵L (合并存储在数组A 中)行号 伪代码注释1 for k ← 1 to n2∑-=-=112k r krkk kk l a l3 for i ← k to n4 ∑-=-=11/)(k t kk tk it ik ik l l l a l计算结果存放在a ij5 endfor6 endfor7return L输出L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 %* 程 序 名:Cholesky.m * %* 程序功能:对称正定矩阵的Cholesky 分解. * %*************************************************************n=4; % 矩阵阶数 A=[6,2,1,-1; 2,4,1,0; 1,1,4,-1; -1,0,-1,3];disp('A ='); for i=1:n for j=1:nfprintf('%10.4f',A(i,j)); % 共占14位endfprintf('\n');% 一行完毕换行end% Cholesky 分解 for k=1:n % 计算对角线上的l _{kk}% 计算其他的l _{ik} % 和l _{ki}end % L 在A 下三角, L^T 在上三角disp('分解结果:'); disp('L='); for i=1:n for j=1:n if i>=j % 在下三角部分或对角线上, 则取A 对于的元素显示fprintf('%10.4f',A(i,j));else % 在上三角部分, 则显示0 fprintf('%10d',0); end endfprintf('\n'); % 换行 end《数值计算方法》实验3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3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之改进的Cholesky 分解) 2. 实验题目对矩阵A 进行改进的Cholesky 分解,其中⎪⎪⎪⎪⎪⎭⎫⎝⎛----=3101141101421126A .3. 实验目的理解矩阵改进的Cholesky 分解. 4. 基础理论矩阵的改进的Cholesky 分解是指将矩阵n n ij a A ⨯=)(可以分解为一个单位下三角矩阵L 和对角矩阵D 与L 转置的乘积,即A =LDL T,其中L 和D 各元素可依如下顺序公式计算⎪⎪⎩⎪⎪⎨⎧++=-=-=∑∑-=-=11112,,2,1,/)(k t k kt it t ik ik k r kr r kk k nk k i d l l d a l l d a d其中k = 1,2,…,n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VC++ 6. 实验过程(1)按计算公式依次先计算D 的一个元素d k ,再计算L 中这列的元素l ik ,且对称位置的元素也取同一个值;(2)因为计算完d k 和l ij 后,a kk 或a ij 就不再使用,为节省存储空间,将计算的a kk 或l ij 仍存放在矩阵A 中的相应位置;(3)使用L 矩阵时需要根据元素所在位置取固定值或A 中相应位置的值.L 对角线和上三角部分为0,下三角部分为A 中对应的元素;D 对角线为A 中对应的元素,其余都是0.算法的伪代码描述: Input :阶数n ;矩阵AOutput :矩阵L (合并存储在数组A 中)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 %* 程 序 名:ImprovedCholesky.m * %* 程序功能:对称正定矩阵的改进的Cholesky 分解. * %*************************************************************n=4; % 矩阵阶数A=[6,2,1,-1; 2,4,1,0; 1,1,4,-1; -1,0,-1,3];disp('A =');for i=1:nfor j=1:nfprintf('%10.4f',A(i,j)); % 共占14位endfprintf('\n'); % 一行完毕换行end% Cholesky分解for k=1:n% 计算D对角线上的u_{kk}% 计算L的元素l_{ik}% 和L转置的元素l_{ki} end % L在A下三角, D在对角线disp('分解结果:');disp('L=');for i=1:nfor j=1:nif i>j % 在下三角部分, 则取A对于的元素显示fprintf('%10.4f',A(i,j));elseif i==j % 在对角线上, 则显示1fprintf('%10d',1);else % 在上三角部分, 则显示0fprintf('%10d',0);endendfprintf('\n'); % 换行enddisp('D='); for i=1:n for j=1:n if i==j % 在对角线上, 则取A 对于的元素显示fprintf('%10.4f',A(i,j));else % 其余显示0fprintf('%10d',0); end endfprintf('\n'); % 换行 end《数值计算方法》实验3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3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之追赶法) 2. 实验题目用追赶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 ⎝⎛⎪⎪⎪⎪⎪⎭⎫ ⎝⎛-----101053001210023100124321x x x x 3. 实验目的熟悉解线性方程组的追赶法. 4. 基础理论对于系数矩阵为三对角矩阵的方程组,其Crout 分解可分解为⎪⎪⎪⎪⎪⎪⎭⎫⎝⎛⎪⎪⎪⎪⎪⎪⎭⎫⎝⎛=⎪⎪⎪⎪⎪⎪⎭⎫⎝⎛=------11111211122111122211n n nn n n nn n n t t t s a s a s a s b a c b a c b a c b A这样,解方程组可以由如下2步完成:“追”:,,,3,2,/)(,,/,/,1111111111n i s y a f y t a b s s c t s f y b s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其中:Tn f f ),,(1 为方程组的常数项,n t 没用;“赶”:.1,,2,1,,1 --=-==+n n i x t y x y x i i i i n n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在“追”的过程中,向量s 和y 都有n 个元素,t 只有n -1个元素,又1s 和1y 的计算公式与其它i s 和i y 不同,所以先单独计算1s 和1y ,然后在一个n -1次循环中,求其它i s 和i y 以与i t .由于在“追”的过程中,i b ,i c 和i f 在分别计算完对应的i s ,i t 和i y 后就不再使用,所以借用数组b ,c 和f 存储向量s ,t 和y ;同样在“赶”的过程中,i y 在计算完对应的i x 后就不再使用,所以再一次借用数组f 存储向量x .追赶法算法的伪代码描述:Input :阶数n ;三对角矩阵的三条对角线向量a ,b ,c ,常数项向量f Output :方程组的解x改进的追赶法算法的伪代码描述:Input :阶数n ;三对角矩阵的三条对角线向量a ,b ,c ,常数项向量f Output :方程组的解x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 程序名:ChaseAfter.m *%* 程序功能:用追赶法求解三对角线性方程组. *%*************************************************************clc;clear all;n=4;a=[0,-1,-1,-3];b=[2, 3, 2, 5];c=[-1, -2, -1, 0];f=[0, 1, 0, 1];% "追"s(1) = b(1);y(1) = f(1); % 先单独求s_1和y_1 for k = 1 : n-1% 再求t_i(i=1,2,…,n-1)% s_i(i=2,3,…,n)% y_i(i=2,3,…,n)end% "赶"x(n) = y(n); % 先单独求x_nfor k = n-1 : -1 : 1% 再求x_i(i=n-1,n-2, (1)endx=x' % 输出解向量-------------------------------------------------------------------------------------------------------------------改进的程序:%*************************************************************%* 程序名:ChaseAfter.m *%* 程序功能:用追赶法求解三对角线性方程组. *%*************************************************************clc;clear all;n=4;a=[0,-1,-1,-3];b=[2, 3, 2, 5];c=[-1, -2, -1, 0];f=[0, 1, 0, 1];% "追"% b(1)=b(1); % s_1仍在b_1中,不用重新计算y(1)=f(1)/b(1); % 先单独y_1for k=1:n-1% 再求t_i(i=1,2,…,n-1)% s_i(i=2,3,…,n)% y_i(i=2,3,…,n)end% "赶"% f(n)=f(n); % x_n等于y_n仍在f_n中for k=n-1:-1:1% 再求x_i(i=n-1,n-2, (1)endx=f' % 输出解向量《数值计算方法》实验4报告班级:20##级####x班学号:20##2409####:##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4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之Jacobi迭代)2. 实验题目用Jacobi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1231231232251223x x x x x x x x x +-=⎧⎪++=⎪⎨++=⎪⎪⎩任取3. 实验目的掌握解线性方程组的Jacobi 迭代法. 4. 基础理论将第i (n i ≤≤1)个方程i n in i i b x a x a x a =+++ 2211移项后得到等价方程ii n in i i i i i i i i i a x a x a x a x a b x /)(11,11,11------=++--便可构造出Jacobi 迭代公式,1,0,/)()()(11,)(11,)(11)1(=------=++--+k a x a x a x a x a b x ii k n in k i i i k i i i k i i k i . 5. 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 程序设计语言:Matlab 6. 实验过程7. 结果与分析8. 附录:程序清单《数值计算方法》实验4报告班级: 20##级####x 班 学号: 20##2409#### : ##X 成绩:1. 实验名称实验4 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之Gauss-Seidel 迭代) 2. 实验题目用Gauss-Seidel 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第6章 MATLAB数值计算_part2
k =0
k +1/ 2
k =1
k
公式: 公式:
数值积分的实现
1.被积函数是一个解析式 被积函数是一个解析式
quad(filename,a,b,tol,trace) quadl(filename,a,b,tol,trace)
filename:被积函数名;a, b积分区间 被积函数名; 被积函数名 积分区间 tol:积分精度;trace:控制是否展现积分过程 :积分精度; :
DX=diff(X):计算向量X的向前差分,DX(i)=X(i+1)-X(i), :计算向量 的向前差分 的向前差分, , i=1,2,…,n-1。 。 DX=diff(X,n):计算 的n阶向前差分。例如, 阶向前差分。 :计算X的 阶向前差分 例如, diff(X,2)=diff(diff(X))。 。 DX=diff(A,n,dim):计算矩阵 的n阶差分,dim=1时(缺省状态 , 阶差分, 缺省状态), :计算矩阵A的 阶差分 时 缺省状态 计算差分; 计算差分。 按列计算差分;dim=2,按行计算差分。 ,
(1) 建立一个函数文件 建立一个函数文件fxy.m: : function f=fxy(x,y) global ki; ki=ki+1; %ki用于统计被积函数的调用次数 用于统计被积函数的调用次数 f=exp(-x.^2/2).*sin(x.^2+y); (2) 调用dblquad函数求解。 调用dblquad函数求解 函数求解。 global ki;ki=0; I=dblquad('fxy',-2,2,-1,1) ki I= 1.57449318974494 ki = 1038
X、Y是两个等长的向量:X=(x1,x2,…,xn), 、 是两个等长的向量 是两个等长的向量: , Y=(y1,y2,…,yn), , x1<x2<…<xn 积分区间是[x1, 。 积分区间是 ,x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6 Matlab数值计算
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
2、掌握数据插值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及其应用;
3、掌握多项式的常用运算。
实验内容:
1.利用randn函数生成符合正态分布的10×5随机矩阵A,进行如下操作:
(1)求A的最大元素和最小元素;
(2)求A的每行元素的和以及全部元素的和;
(3)分别对A的每列元素按升序、每行元素按降序排列。
a = randn(10,5)+10;
ma = max(max(a))
mi = min(min(a))
s = sum(a,2)
sa = sum(sum(a))
p = sort(a)
p1 = -sort(-a,2)
2.用3次多项式方法插值计算1-100之间整数的平方根。
f = sqrt(n);
interp1(n,f,(1:100),'cubic')
3.某气象观测站测得某日6:00-18:00之间每隔2h的室内外温度(°C)如下表所示。
使用三次样条插值分别求出该日室内外6:30-17:30之间每隔2h 各点的近似温度,并绘制插值后的温度曲线。
n= 6:2:18;
f1 = [18 20 22 25 30 28 24]; f2 = [15 19 24 28 34 32 30]; r = 6.5:2:17.5;
w = interp1(n,f1,r,'spline'); w1 = interp1(n,f2,r,'spline'); subplot(211),plot(r,w) subplot(212),plot(r,w1)
4. 已知lgx 在[1,101]区间10个整数采样点的函数值如下表所示,
试求lgx 的5次拟合多项式p(x),并绘制lgx 和p(x)在[1,101]区间的函数曲线。
x = linspace(1,101,10); y = log(x) /log(10); p = polyfit(x,y,5) y1 = polyval(p,x) plot(x,y,':o',x,y1,'-*') legend('sin(x)','fit')
5. 有3个多项式(),(),()P x x x x P x x P x x x =+++=+=++4322
123245223,试进
行下列操作:
(1) 求()()()()P x P x P x P x =+123。
(2) 求()P x 的根。
(3) 当x 取矩阵A 的每一元素时,求()P x 的值。
其中:
.....A --⎡⎤
⎢⎥=⎢⎥
⎢⎥⎣⎦
112140752350525
p1 = [1 2 4 0 5];
p2 = [0 0 0 1 2];
p3 = [0 0 1 2 3]; p = p1 +p2 +p3 r = roots(p)
a = [-1 1.2 -1.4;0.75 2 3.5;0 5 2.5]; s = polyval(p,a)
6. 求函数在指定点的数值导数。
(),,f x x ==123 f = inline('sqrt(x.^2+1)'); x = 1:3;
dx = diff(f([x,4]))/1
7. 用数值方法求定积分。
(1)I π
=⎰
210
的近似值。
(2)ln()x I dx x +=
+⎰1
22011
(1)I = inline('sqrt((cos(t)).^2+4*sin(2*t).^2+1)','t');
quad(I,0,2*pi)
(2)I = inline('log(1+x)./(1+x.^2)','x'); quad(I,0,1)。